腊八节的故事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_腊八节的传说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_腊八节的传说常言道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仅供参阅!腊八节的由来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称为“腊八”节,古时叫“腊日”,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传统节日。
从广义上来讲,夏历十二月初八之腊八,和十二月二十四的祭灶,加上正月十五的元宵,都是传统春节的组成部分,而腊八则标志着整个辞旧迎新活动的开始。
“腊八”节的形成,是两个方面结合的产物:一是古代的“腊祭”;二是佛教文化的影响。
这一节日可谓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交相融合的产物。
按照古书记载,“腊”,古时也称“蜡”或“猎”。
腊(蜡或猎)是古代岁终的一种祭礼。
夏朝称“嘉平”、殷商称“清祀”、周朝用“大蜡”、汉代才称“腊”。
在古代农业社会,一切风俗习惯,都免不了与农业生产发生联系。
农民的生活,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前三季都是比较忙的,只有在冬藏之季较空闲。
所以,人们通常在收成之后的年底,组织起来去野外猎取禽兽,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以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祈求来年避免厄运,驱除不祥,家人平安、吉祥,这便是“腊祭”也叫“猎祭”。
因此,人们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就来源于年终祈福,酬谢神鬼。
腊八节的风俗腊八粥“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在中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仍保留此习俗,中国南方地区已偏少,台湾等地则几乎没有。
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
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中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蒜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腊八的传说的民间故事

腊八的传说的民间故事腊八是中国传统的冬季节日,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庆祝。
腊八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其中包括许多各式各样的传说和民间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腊八的传说故事。
1. 汉武帝祭腊八史传说在汉武帝时代,汉朝的疾病太多了。
帝王非常忧心,于是让太医们研究怎样能消除疾病。
最终,太医们发现了许多蔬菜和果实都能治疗相关病症。
于是汉武帝决定在每年的腊月初八举行祭祀活动,来感谢上天的馈赠,同时也为整个国家祈求健康和长寿。
2. 僧人祈福故事传说有一年的腊八节,一个名叫慧思的僧人来到山上祈求福祉。
在祈祷的过程中,慧思发现一群穷人在山下迎接腊八的到来,但没有什么可以供奉给神灵。
慧思立即下山,把自己的所有食物都捐献给了这些穷人。
随后,慧思回到祈福的地方,发现自己的祈福得到了回应,因为上天感念其慷慨行为,为他带来了好运和福气。
3. 女娲补天传说据说,女娲在一个腊八节的夜晚,决定来到人间世界和人类一起度过这个传统的节日。
女娲为让人类过一个温暖而安全的冬季,用五彩石条拼成天尘,找到牛的皮毛制成绵线,细心的绳了起来,将手中的缝针一针针的缝起一个个蓝色的天圆,最后将其安放在头上。
可就在这时,她听到大地破裂声响,天空陡然黑暗,洪水猛涌,无数的生物,在暴风雨夹塞着冰雹和雷电的攻击下,向前逃离。
为了保护人类安全,女娲决定为补天出一份力,并最终成功,这样人类就避免了灾难,可以享受腊八的欢乐节日。
4. 北海涌泉故事在传说中,腊月初八日之际,老百姓们传统上要来到“北海涌泉”处,取水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平安和顺利。
据说,这个涌泉是由一位叫五布的神仙制造的,同时也附有着神奇的功能。
每年的腊八节,神仙五布就会变成一条大蛇,来到涌泉边唤醒这条涌泉,流淌清水,为人们带来健康、财运和好天气。
5. 水陆道场传说在腊八节这一天,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据说这一天,祭祀活动通常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
人们会在一条河流中打造一个台子,让神仙们跳下台子,然后沿着河流跳跃,接着上岸,散漫到一个地方,进入一个装有鲜花和香料的垃圾桶。
腊八节故事简介30字

腊八节的文化传承
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 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腊八节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各地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后 来逐渐演变为庆祝丰收、祈求平安 的节日。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 有重要意义。
添加标题
纪念岳飞:传说岳飞在抗金战争中,被奸臣陷害,在腊月初八这一天被害。人们为了纪念他, 将这一天定为腊八节。
添加标题
纪念神农氏:传说神农氏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尝百草,发现各种粮食和蔬菜,因此将这一天定 为腊八节。
习腊 第 二
俗八 章 节 的
腊八粥的习俗
制作材料:大米、糯米、小米、黄豆、绿豆、红豆、红枣、桂圆等 制作方法:将各种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水,用火煮至熟烂 食用习俗:在腊八节当天早上,人们会吃腊八粥来庆祝节日 寓意:寓意着吉祥如意、团圆和美满
腊 尽 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意输
八
赅入 的你 阐的 述正
节
观文 点,
文 字
故
是 您 思
事
汇 报
想
人
XXX
的 提 炼
简
:
,
介 请
目
壹
贰
叁
肆录腊Biblioteka 腊腊腊八
八
八
八
节
节
意节
节
的
的
义的
的
起
习
文
影
源
俗
化
响
起腊 第 一
源八 章 节 的
腊八节的历史背景
起源:腊八节起 源于古代中国, 具体时间不详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简介

汇 报 人 :
XXX
壹
贰
叁
肆
伍
腊八节起源于佛教,是佛教的盛大 节日之一
腊八节是为了纪念佛祖在腊月初八 成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腊八题
腊八节期间,佛教寺院会举行诵经、 斋饭等活动
腊八节起源于 秦始皇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 国后,推行了 一系列改革措
施
其中一项是统 一历法,将农 历十二月初八 定为“腊日”
腊日当天,人 们会举行祭祀 活动,祈求来 年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朱元璋在腊八节那天出生
朱元璋在腊八节那天起义
朱元璋在腊八节那天打败元军
朱元璋在腊八节那天建立明朝
传说:古代有一位叫“赤豆”的勇士,他勇猛善战,专门打鬼。 故事:有一年腊月初八,赤豆遇到了一只恶鬼,经过一番激战,赤豆成功打败了恶鬼。 寓意:这个故事寓意着勇敢和正义,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战胜邪恶。 习俗:为了纪念赤豆的勇敢和正义,人们每年腊月初八都会吃赤豆粥,以此来庆祝腊八节。
腊八节的祭祀活动包括祭祖、祭神、祭灶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腊八节的祭祀活动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一种文化传承,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
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 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腊八节的习俗包括喝腊八粥、吃腊 八面、泡腊八蒜等,这些习俗都蕴 含着祈求丰收吉祥的美好寓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腊八节是祈求丰收吉祥的节日,人 们通过祭祀、祈福等方式来表达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腊八节的文化内涵还包括对传统文 化的传承和弘扬,让人们更加了解 和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腊八节是家庭团 聚的重要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会 聚在一起,共同 庆祝。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故事有哪些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故事有哪些在腊八节,家家户户都会煮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故事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转发!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故事有哪些传说一:对忠臣岳飞的怀念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二:朱元璋遇难之说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美美的享受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三:悼念秦长城修筑民工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
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
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腊八节腊八粥的来历由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
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
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
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
在时间上,腊祭又是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进行的。
腊月初八日亦称腊八。
祷祝是腊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
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祝或称蜡八祝,祝与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以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
腊八节的故事5篇

腊八节的故事5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以下是我整理的腊八节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腊八节的故事1中国民间农历腊月初八有熬腊八粥的习俗,称为“腊八节”。
腊八粥的来历,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故事。
佛祖成道腊八节本是佛教节日。
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出家修道,过了六年苦行生活,他饥饿疲惫到了极点。
有一个牧女给他送来了乳糜-(奶粥),食后恢复了体力,洗去了身上的污垢,在菩提树下终于觉悟成佛。
佛教把这一天作为“成道节”。
印度佛教传人中国,中国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腊月)初八,遂以“腊八”为成道节。
在古代,每逢这一天,各寺院都要诵经纪念,仿效牧女献乳糜事,以各种香谷、果实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
祭祀腊神汉代始规定于腊月初八为腊祭日。
每到腊八这一天,为了祭祀腊神,民间往往要准备一顿别具风味的粥。
这种粥是用五谷杂粮掺入花生、栗子、红枣、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炖烂,再添加红糖,做成八色香粥,称之为“腊八粥”。
粥煮成之后,先要盛上几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盘上、牛马羊猪圈的门上,以表示同庆丰收、迎吉祥之意。
由此可知,当时的“腊八粥”与佛教没有关系,完全是我国自己的传统祭日。
纪念岳飞宋朝民族英雄岳飞,坚持抗金,遭*臣秦桧诬陷。
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进京。
岳飞无可奈何,急急班师,一路粮食不济。
百姓闻讯,户户送去粥饭,岳军合混而食,道谢而去。
这天乃腊月初八。
后岳飞被害,百姓为示怀念之意,每年腊月初八烧起“百家饭”。
皇帝喝粥在安徽流传皇帝喝腊八粥的事故:朱元璋小时候家中贫困,在财主家放牛,他经常挨打受骂,饥肠辘辘。
有一次他牵牛过独木桥,老水牛跌到桥下摔折了腿,财主把他关在一间屋里,三天三夜不给饭吃。
他饿慌了,发现一个老鼠洞,一挖开发现一个老鼠粮仓,里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红枣……什么都有。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简介

腊八节的由来故事简介腊八节的由来故事1、“赤豆打鬼”的传说传说上古时期,有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而人们生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
所以,在腊八这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2、纪念修长城的民工相传,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民工们长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粮全靠家里人送。
家里粮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饿死在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一些少粮的民工们把各自剩下的五谷杂粮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御饥寒。
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3、怀念岳飞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4、牢记祖先勤俭之美德传说,西晋时有个青年人很懒,游手好闲,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没粮了。
饥饿难熬的年轻人,遍搜家里的坛坛罐罐,将残余的五谷颗粒连同可食的残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
从此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勤劳过日。
人们借此教育子女,腊八喝粥,牢记祖先勤俭美德。
腊八节吃什么?1、腊八粥说起腊八节的食俗,最为人所知的是腊八节喝腊八粥,它是以大米、糯米、红枣、花生、红豆、小米、莲子等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佛粥”等,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庆祝丰收的。
各地腊八粥做法各异,有咸有甜,品种繁多。
2、腊八面在陕西渭北一带,腊八节这天一般不喝腊八粥,家家户户都要在早上吃一顿面条,即腊八面。
腊八面,俗称臊子面,将手擀面条煮熟捞入碗里,再淋上两勺用猪肉、豆腐、黄花菜、木耳、胡萝卜、蒜苗等食材熬煮的臊子,岂是一个香字了得……3、腊八蒜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腊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泡出来的蒜就叫“腊八蒜”。
腊八节七个传说故事介绍

腊八节七个传说故事介绍腊八节的由来由来一,驱逐恶鬼.传说上古时代有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由来二,腊八节也叫佛成道节,相传,佛祖释迦摩尼就是在这一天成佛的.佛祖原先在深山修行,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正准备放弃,正巧碰到一个牧羊女,送了他食物,他吃完盘腿坐在菩提下,在十二月初八这天终于悟道成佛.由来三,腊八节是为了纪念岳飞,当年岳飞抗金于朱仙镇,正是寒冬腊月之际,军队缺衣少食,百姓纷纷送粥救济,岳家军饱餐一顿千家粥,结果大胜,此日正是腊月初八.人们为了纪念岳飞,每到腊月初八就以杂粮豆果煮粥,最终成为了民俗.腊八节传说一.道教传说相传腊月初八这一天是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的日子,只为校定生人受禄延益,在此日修道之人要斋戒沐浴,朝真行道,便能获得福禄无量.二.佛教传说在佛教便有释迦牟尼佛在这一天悟道成佛一说,相传在两千五百年多年前,释迦牟尼为求正法在金刚莲台之上,由于时日良久致使自己骨瘦如柴,幸得难陀与波罗二牧女提供的牛乳乳糜才得以为继,终于在苦修四十八天后了悟佛法,大彻大悟.而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从此腊八便成为了佛教的一个重大纪念之日. 三.秦始皇修长城传说相传当年秦始皇修筑长城,动用天下劳工,但是却经常无粮继日,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劳工家人也无法将粮食及时送到,所以众劳工便将仅剩的少许粮食凑在一起,熬成一锅杂粮粥用以渡过难关.而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后人便在腊月初八这天熬腊八粥来纪念此日.四.岳飞传说腊八节的由来源于对大宋忠臣的怀念.相传岳飞在率领部下抗金之时,有一日兵至朱仙镇,兵将由于缺衣少食致使挨饿受冻,但四方百姓听闻是岳飞抗金兵将到此,便家家户户煮粥相济,如此岳飞才得以大胜金军.而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后人便在每年的腊月初八煮粥以示纪念.五.朱元璋传说朱元璋当年还未成为皇帝之时,曾经落魄至极,被元军囚禁大牢之中.在牢中饥肠辘辘的他从老鼠洞中扒出许多粮豆,他便将其放在一起熬了一锅豆粮粥,而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再后来朱元璋荣登大宝成为大明皇帝还对此事念念不忘,遍将每年的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并在这一天煮粥纪念.六.民间传说相传有老夫妇二人娶一儿媳,但此媳却终日好吃懒做,终于时至年粮食空瘪关无以为继,幸得邻里周济,家家户户送来杂粮,这家人将此杂粮熬制成粥才得以度过难关.而也正因此事令媳妇改掉恶习,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从此在此日熬制腊八粥来纪念,有谚语云〝吃顿杂粮粥,教训记心头〞七.上古传说传说五帝之一的颛顼有三子,此三子死后却变为厉鬼专吓孩童,令许多孩童惊吓致病,而百姓得知赤豆能驱鬼,遍将赤豆等豆物混在一起煮粥,吃下此粥的孩童便可百邪不侵,祛病祛灾.而此日正是腊月初八,遂将此日定为〝腊八节〞,在此日家家便会煮〝腊八粥〞来纪念.腊八节七个经典传说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腊八节的故事
“腊八节”是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从先秦起,腊八节
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
的关于腊八节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
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
老
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
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
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
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
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
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
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
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
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
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
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
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
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
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早先年,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
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干着地里的庄稼活。
春耕夏锄秋收,兢兢业业奔日子。
家里存的各样粮食是大囤满、小囤流。
他们家院里还有棵大枣树,老两口精心培育,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卖,能卖好多好多银钱,小日子过得挺富裕。
老两口紧紧巴巴地奔日子,就为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
眼看儿子一天天都到了该娶媳妇的岁数了,老两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种庄稼;老母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保养院里的枣树,攒钱存粮留着娶媳妇。
四口之家现在光剩下哥儿俩过日子了。
哥哥看到这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够了,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说:“今年这枣树也不当紧了,反正咱们也不缺枣吃。
”
就这样,哥儿俩越来越懒,越来越馋。
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乐,没几年就把粮食吃完了,院里的枣树呢,结的枣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办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扫帚,弟弟拿来一个小簸箕,到先前盛粮食的大囤底、小囤缝里扫呀扫的,从这里扫来一把黄米粒,从那里寻出
一把红豆来,就这样,杂粮五谷各凑几把,数量不多,样数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几枚干红枣,放到锅里一齐煮了起来。
煮好了,
哥俩吃起这五谷杂粮凑合起来的粥,两双眼对望,才记起父母临
死前说的话,后悔极了。
哥俩尝到了懒的苦头,败子回头,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来,
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不几年就又过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妇,有了
孩子。
为了记取懒的教训,叫人千万别忘了勤快节俭地过日子,从
那以后,每逢农历腊月初八那天,人们就吃用五谷杂粮混在一起
熬成的粥,因为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所以人们都叫“腊八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