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导学案及课后训练

合集下载

钱塘湖春行教案导入(热门17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导入(热门17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导入(热门1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钱塘湖春行教案导入(热门17篇)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提前预估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好准备。

《钱塘湖春行》教案(通用20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通用20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通用2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钱塘湖春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钱塘湖春行》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情感性。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目标2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

难点是目标3,由学生自身弱点和学生对教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教法学法: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

”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

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

方法定为;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2、诵读法(反复诵读)3、讨论法(交流体验)4、竞赛法(提高兴趣)教学过程:一、预习预习要求;1、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2、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准备,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学习诗歌,授之以渔1、第一步,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我们走进春的世界”。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的春景为课堂创设情境。

随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他们会很快走进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里。

把学生思维引入了正轨,激发了兴趣。

2、介绍诗歌方法,授以新知。

读诗想诗解诗赏诗悟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一方法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并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3、用方法学习本诗。

“读诗”——利用多媒体声、像具备的特点,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

学生跟着读可读出节奏、读出轻重音。

钱塘湖春行 导学案

钱塘湖春行 导学案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今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学习内容
12钱塘湖春行05
主备
初二语文组
使用者
审核
教研组
课型
新授
时间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学习难点
学法导航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学习活动
环节一:激趣导入,目标领航(明标)
环节五:学以致用,巩固拓展(测评)
读下面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
”终。以“”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分)
(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争”、“啄”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2分)
赏析:
教(学)反思:
“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
为什么“争暖树”。
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
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问: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悟地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二、初读诗歌1、所有同学自由朗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3分钟)堤的读音啄的书写2、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

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

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

3、解读标题你从标题中了解了哪些信息?地点:季节:事件:体裁:三、听读诗歌1、听读诗歌,用斜线画出朗读节奏。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根据节奏,小组内互相听读,然后推选一位同学全班展示。

四、读懂诗意1、通过参考注释和小组讨论读懂诗意。

2、根据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充当小导游解说诗中的画面。

五、品读诗歌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游踪:——————。

2、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思考:为什么是“几处”和“谁家”而不是“处处”和“家家”?你还能找到这样一些特别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赏析吗?4、尾联采用的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六、拓展延伸同学们,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那早春的西湖。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自己从诗中所欣赏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出来。

例、首联: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骑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的西边。

雨后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同水面连成一片。

(同学们从颔联、颈联、尾联中任选一联描写,然后老师随机选取同学展示。

)七、课堂小结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

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优秀导学案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优秀导学案

《钱塘湖春行》及全课总结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作品;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内容。

(重点)2、品析诗句,展开想象,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

(难点)3、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古诗文修养和审美情趣。

环节预设导入解读目标、预习展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学习过程学法指导资料助读1、走近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

曾担任太子的老师,做官正直,深受好评。

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寺,因此号香山居士。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

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极为著名。

2、写作背景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温馨提示】请认真阅读链接资料。

这些内容,对于你学习和理解本诗的大有帮助。

3、学法在自主学习中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情感;在合作互动中通过:读诗——说诗——悟诗——品诗,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一、预习成果展示(4分钟)请认真预习这首诗!仔细阅读走进作者相关资料,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解决相关作家文学常识和生字词并完成导学案中1-3小题并识记掌握。

1、填空:《钱塘湖春行》选自。

作者是代诗人。

号代表作有:叙事诗《》、《》等。

2、读准字音,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早莺()啄春泥()没马蹄()白沙堤()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行不足渐欲初 \\\\\\\\\\\\\\云脚二、诗歌我来读 (7分钟)1、听读录音,模仿练读。

《钱塘湖春行》 导学案

《钱塘湖春行》 导学案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朗诵和背诵《钱塘湖春行》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诗歌中描绘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4、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诗歌中所描绘的春景之美和作者的喜悦之情。

2、难点(1)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深入理解作者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诗歌背景这首诗写于长庆三、四年(公元 823 - 824 年)间的春天。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此时的白居易,政治上颇为得意,心情舒畅,于是在西湖美景中,写下了这首描绘早春西湖风光的诗作。

四、预习导学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五、课堂探究1、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诗歌描绘了孤山寺、贾亭、湖水、白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景物。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生意盎然、充满活力的西湖早春图。

2、诗人是如何描绘这些景物的?(1)诗人运用了多种感官描写。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绘了莺歌燕舞的热闹景象。

(2)诗人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如“水面初平云脚低”,以静态的湖水和动态的白云相互映衬,展现出湖面的开阔与宁静。

(3)此外,诗人善用形容词和动词。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乱”“渐欲”“迷”等词,生动地写出了春花的繁多与艳丽;“浅”“才”等词,形象地表现了春草的柔嫩与短小。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 (推荐)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 (推荐)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

钱塘湖春行学案【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 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 ,体会诗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了解自然 ,热爱自然 ,尊重自然 .【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学习难点】品味语言 ,体会诗的意境 .【学习方法】诵读 -自学 -讨论 -探究 .【学习流程】〔一〕预习检测1 作者〔〕 ,〔〕代诗人 ,字〔〕 ,号〔〕 .〔二〕课内探究1 读一读诗 ,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钱塘湖 ,而非其他 ?2 诗人说 "行〞 ,你能找出依据吗 ?3 小组自由讨论 ,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4 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 ,所谓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其实都是 "吟安一个字 ,抚断数根须〞的结果 ,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 .本诗 "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 "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 ,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 ,你能找出一些吗 ?5 作者在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训练检测1 诗中点明春临西湖 ,交待作者游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写出诗中的一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中描写春天草长莺飞、百花初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中说明作者看缺乏、赏不够 ,乐而忘返的留恋之情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诗中描写初春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我国古代诗词中 ,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很多 ,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反思醉翁亭记学案教师寄语: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乐也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 ,背诵全文 .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一、根底知识熟练朗读课文 ,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 ,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读通课文 ,找出难读难写的字 ,并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环滁〔〕琅玡〔〕林壑〔〕辄醉〔〕弈〔〕者胜穴暝〔〕伛偻〔〕酒冽〔〕山肴〔〕野蔌〔〕觥筹〔〕阴翳〔〕2、解释加点字词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翼:〕②名之者谁 ?〔名:〕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④伛偻提携 .〔伛偻:〕3、翻译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②名之者谁 ?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④伛偻提携 .⑤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4、阅读课下注释①并查阅资料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写出你所知道的与课文及作者相关的知识 .二、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5、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本文写景很有层次 ,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读一读 ,思考: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1)写亭的环境:从到 .(2)写山间之朝暮:从到 .(3)写山间之四时:从到 .(4)写宴饮场面:从到 .6、本文以 "乐〞为线索 ,作者是怎样步步深入、表现 "与民同乐〞的主旨的 ?三、精读课文 ,局部研讨 .7.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提示: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找出相关的句子 .(1)写亭的环境:(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8、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 ?如何理解太守的 "乐其乐〞 ?9.作者自号醉翁 ,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如何看待他的醉 ?他的 "醉〞与 "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四、拓展延伸 .、10、如何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五、课堂小结收获:疑问:六、达标测试1、以下四句中有一句与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 "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请选出这一句〔〕A、野芳发而幽香B、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C、溪深而鱼肥D、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2.选出 "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A.禽鸟知山林之乐B.名之者谁C.四时之景不同D.醉翁之意不在酒3、阅读文段 ,答复以下问题 .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A.表达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 "醉〞与 "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这段文字用了很多 "而〞字 ,朗读时应分辨轻重 ,指出下边一句中 "而〞字哪个是轻读 ,哪个是重读 .〔将序号填在横线上〕A、轻读B、重读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 ,而②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3〕这段文字描写了暮归之时山间夕照全景 ,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景色描述出来 . 答:〔4〕这段文字紧扣一个 "乐〞字写 ,用__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 ,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之乐 ,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白居易和他的诗歌创作背景;2. 理解《钱塘湖春行》的主题和意境;3.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4. 感受诗歌中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之情。

导学内容:1.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闻名诗人,与杜甫、李白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他的诗歌以清新明快、情感真挚而著称,被誉为“诗中之鸟”。

2. 诗歌背景:《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的一首田园诗,描写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趣。

白居易在杭州任职期间,经常游览钱塘湖,受到湖光山色的启发,创作了这首诗歌。

3. 诗歌赏析:《钱塘湖春行》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描绘了湖水波光粼粼,山峦连绵,花草葱茏,柳绿桃红,生动地再现了春天的生气勃勃和美丽景色。

4. 诗歌分析:(1)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2)意象:诗中的湖水、山峦、花草、鸟语等意象,富有生动的形象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3)主题:诗歌主题突出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

导学活动:1. 听课前老师讲解《钱塘湖春行》的背景和主题;2. 阅读诗歌原文,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表达;3.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展示分析效果;4. 小组合作创作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展示对自然的感悟和赞美之情;5. 思考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分享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

导学延伸:1. 前去钱塘湖亲身感受春天的美景,体验诗人的创作灵感;2. 深入了解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作品,探究其诗歌创作风格和主题特点;3. 参与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4. 阅读相关文学评论,了解学者对《钱塘湖春行》的钻研和评判,拓展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深入了解白居易和他的诗歌创作,理解《钱塘湖春行》的主题和意境,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感受诗歌中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之情,拓展文学修养和审美情感,提升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及课后训练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及课后训练
《钱塘湖春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自学内容:引入新课
1、投影西湖春景图,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由图片及音乐营造
2、走进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有“诗魔”之称。

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3、按照古诗的要求学生集体读课文,四人学习小组互读课文。

4、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5、学生说出标题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情:出游)
6、明确诗的体裁(七言律诗)
7、学生读后讨论提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水面初平云脚低暖树
乱花不足
8、诗题说“春行”,说说作者的游踪:孤山寺—贾亭—白沙堤
三、再读诗,赏美景
1、学生自读后讨论:诗中所写的是春天的哪一个阶段,找理由说明:写的是早春,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是“早莺”,而且几处,不多,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是不多的几家,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

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

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怎样写
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
春水初涨,
春水淙淙;白云重叠,同湖面相连,水云相接连成一体;早莺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新燕刚回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数量多,颜色艳,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刚能淹没马蹄印。

第2页12下一页《钱塘湖春行》导学案及课后训练
3、课堂展示和重点检查什么程度的学生,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灵活掌握。

《钱塘湖春行》课后训练
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1分)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
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
1.(1分)最爱(爱)
2.(2分,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3.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4.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3分)
5.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分)
答案:
4.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5.示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6、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开放题。

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9.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2分)
10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一句。

(3分)
11.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
答案:
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0.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1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