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 7上-复习提纲(下半学期)
冀人版历史七上复习提纲

1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知识结构第1课 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人类的起源1、 地球上出现人类的时间大约在300万年前。
2、 19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3、 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5、为什么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人类最伟大的发现?火可以烧烤食物、取暖御寒、照明、驱赶野兽等;极大地提高了早期人类的生存能力,促进了早期人类体质的发展和大脑的进化。
第2课原始的农耕社会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
2、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使定居成为可能。
3、半坡彩陶上出现的刻划符号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4、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半地穴建筑、干栏式建筑;气候和地理环境不同:北方干燥寒冷南方潮湿炎热。
第3课 华夏之祖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1、活动范围:黄河流域2、发明创造:炎帝:尝百草 黄帝:人文初祖。
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
(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 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三、大禹治水:采用疏导为主、堵塞为辅的方法来治理水患。
由于治水有功继承舜位,后代成为“大禹”或“禹王”。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奴隶社会(夏、商、周—青铜时代)单元知识结构第5课 夏商的兴亡第6课 西周的盛衰(最高)周天子 诸侯卿大夫 士 平民(国人) 奴隶(最低)国人暴动1、时间:公元前841年。
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的纪年。
2、当时的周天子:周厉王 三、西周的灭亡1、时间:公元前771年2、亡国之君:周幽王3、典故:烽火戏诸侯4、攻破西周都城民族是:犬戎5、西周灭亡的原因:①西周末年,各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②周天子和诸侯的血缘关系越来越远了。
③周幽王昏庸好色,戏弄诸侯,失去了诸侯们的信任。
四、东周建立的三要素 1、时间:公元前770年 2、开国之君:周平王 3、都城:洛邑第7课 甲骨文和青铜器1、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成为甲骨文2、 甲骨文发现的地点是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3、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到商王朝和贵族活动的众多方面。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96048

实用文档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一、生物的特征(1)会呼吸。
(2)有新陈代谢。
(3)不停的从外界获取养分。
(4)可以繁殖,遗传,变异。
二、了解生物实验室规则。
(见课本3页)三、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及用途。
(1)常用的生物器具: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三脚架和石棉网、放大镜、刀片、培养皿、酒精灯、载玻片和盖玻片、试管夹。
(2)酒精灯:酒精为易燃液体,使用前检查灯芯、有无酒精;禁止向燃烧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不用嘴吹用灯盖盖灭;酒精燃烧用湿布扑灭。
*四、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显微镜的放大*×)×,16目镜:有一定的放大倍数(5×,101、物镜放倍数 = 镜筒:2、目×大倍数转换器:安放物镜3、镜放大倍数×)×,10×,404、物镜:有一定的放大倍数(4物镜与实相五、载物台:安放装片5、倒相反(完全通光孔:6、:上下倒、像)光圈:调节光线强弱7、左右倒,例如:、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8里b在显微镜反光镜:反射光线。
、9q 是(粗调)能将标本快速移近或离开物镜,10、粗准焦螺旋:如何确定污六、获得初步放大物象先点位置?(微调)观察到清晰地物象11、细准焦螺旋:看污转动目镜,13镜座12、镜臂:推动玻片标本,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学会观察第二节定义: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一、1. 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顺序,观察方式: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顺序:整体→ 2 局部,宏观→微观,外→内,左→右,前→后,上→下。
二、观察月季枝条:茎带刺,小叶边缘有锯齿,花颜色鲜艳,有红色、黄色……月季花:从外向内依次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花药用放大镜观察球形有很多突起。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冀教版

2022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冀教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与实验法。
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约10千米。
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在各个圈层生存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
3.生物圈为生物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5.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 (吃与被吃的关系)生物因素:竞争关系 (两种生物互相比赛)合作关系 (两种生物互相帮助)寄生关系 (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7 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8.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一、生物实验室规则:课前认真预习,进入实验室保持良好秩序,实验开始前认真听取教师讲解,实验结束后及时做好清理工作。
二、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及用途。
镊子:用于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
滴管:吸取或滴加少量的实验试剂。
烧杯:用于加热、配置溶液,转移液体。
解剖针:固定、展平或挑去少量的物体。
滴瓶:盛放少量的实验试剂。
三脚架:用于盛放烧杯、蒸发皿等反应容器,一般加热时使用。
石棉网:加热时垫放在烧杯等反应容器底部,使其受热均匀。
放大镜:放大物像。
培养皿:用于盛放培养液或固体培养基,进行细胞或组织的培养酒精灯:用于加热物体。
载玻片:用显微镜观察时拖载标本的玻璃片。
试管夹:夹持或转移试管。
三、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四、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Array五、各部分的分类1,支持部分: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镜筒2,调节部分:遮光器、转换器、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3,光学部分:物镜、目镜、反光镜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七、物镜与实相相反(完全倒像):上下颠倒、左右互换(实物旋转180°得到倒像),例如:b在显微镜里是q。
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物像偏向哪个方向,拨片标本就向哪个方向移动即可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八、如何确定污点位置?污点只可能在3个位置,目镜、物镜、玻片标本。
九、比较使用高倍镜与低倍镜的不同之处。
十、低倍镜换为高倍镜的步骤:调节转换器→调节遮光器→调节反光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第二节学会观察一、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顺序,观察方式: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顺序:整体→局部,宏观→微观,外→内,左→右,前→后,上→下。
观察月季花:从外向内依次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二、显微镜使用(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1、取镜与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实验台边缘10CM 处;2、对光:转动转化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
冀教版七年级上下英语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宝典]共12页
![冀教版七年级上下英语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宝典]共12页](https://img.taocdn.com/s3/m/6ed65c0358fafab068dc0233.png)
七年级期末单元知识要点归纳总结(Unit1-2)1介绍自己要用My name is . . . 或I am. . . ,介绍别人则用His/Her name is. . .或This is. . ..询问别人的姓名用What’s your/his/her name?2.表示“我生活/住在某地。
”要用I live in +地点。
如:I live in China.3.询问对方的身体健康状况,要用How are you? 答语为:I’m fine/Fine,t hanks.4.人们见面时的寒喧话常用Nice to meet you.答语为:Nice to meet you, too或Me,too.5.询问单数物品时,要用What’s this/it? 答语为It’s a/an +单数名词。
其中,this为指示代词,表示离说话人较近的事物。
在答语中,一般要用it 代替this.6询问某人或某物在某地,要用Where is. . .?如:Where is the school?There it is.7询问数量多少要用How many. How many后面必须接复数名词。
如:How many markers do you have? I have four./Four.8.He,she,it都是人称代词主格形式,都是第三人称单数。
学过的物主代词有my,your ,his,her.9.表示客气的请求要用May I…,please?答语为Sure./OK (Here you are.)10.borrow 与 have.都可以表示“借”之意,区别在于:前者表示借了要还;而后者则指借了不必还。
如:May I borrow your book, please? May I have a piece of paper?11.Thanks之类的感谢用语的答语为You’re welcome.12.“打开。
.”用Open the …,open的对应词为close.如:Open the window./Close your book,please. 13.询问物品的颜色时,要用What color is/are…? 答语为I t’s/They are+颜色。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1、 目镜:有一定的放大倍数(5×,10×,16×)2、 镜筒:3、 转换器:安放物镜4、 物镜:有一定的放大倍数(4×,10×,40×)5、 载物台:安放装片6、 通光孔:7、 光圈:调节光线强弱8、 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9、 反光镜:反射光线。
10、粗准焦螺旋:(粗调)能将标本快速移近或离开物镜,获得初步放大物象11、细准焦螺旋:(微调)观察到清晰地物象12、镜臂: 13镜座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一节 走进生物实验室*一、生物的特征(1)会呼吸。
(2)有新陈代谢。
(3)不停的从外界获取养分。
(4)可以繁殖,遗传,变异。
二、了解生物实验室规则。
(见课本3页)三、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及用途。
(1)常用的生物器具: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三脚架和石棉网、放大镜、刀片、培养皿、酒精灯、载玻片和盖玻片、试管夹。
(2)酒精灯:酒精为易燃液体,使用前检查灯芯、有无酒精;禁止向燃烧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不用嘴吹用灯盖盖灭;酒精燃烧用湿布扑灭。
*四、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 × 目镜放大倍数 五、物镜与实相相反(完全倒像):上下倒、左右倒,例如:b 在显微镜里是q六、如何确定污点位置? 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第二节 学会观察一、1.定义: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2、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顺序,观察方式: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顺序:整体→局部,宏观→微观,外→内,左→右,前→后,上→下。
二、观察月季枝条:茎带刺,小叶边缘有锯齿,花颜色鲜艳,有红色、黄色……月季花:从外向内依次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花药用放大镜观察球形有很多突起。
冀教版七年级上下英语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K12教育文档)

(完整word版)冀教版七年级上下英语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冀教版七年级上下英语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冀教版七年级上下英语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七年级期末单元知识要点归纳总结(Unit1-2)1介绍自己要用My name is . . 。
或I am. 。
,介绍别人则用His/Her name is. 。
.或This is。
..询问别人的姓名用What’s your/his/her name?2。
表示“我生活/住在某地。
”要用I live in +地点。
如:I live in China.3.询问对方的身体健康状况,要用How are you? 答语为:I’m fine/Fine,thanks。
4.人们见面时的寒喧话常用Nice to meet you.答语为:Nice to meet you,too或Me,too。
5。
询问单数物品时,要用What’s this/it?答语为It’s a/an +单数名词.其中,this为指示代词,表示离说话人较近的事物。
在答语中,一般要用it 代替this。
6询问某人或某物在某地,要用Where is。
. 。
?如:Where is the school?There it is.7询问数量多少要用How many。
How many 后面必须接复数名词。
如:How many markers do you have? I have four./Four。
最新B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汇总

B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1、目镜:有一定的放大倍数(5×,10×,16×)2、镜筒:3、转换器:安放物镜4、物镜:有一定的放大倍数(4×,10×,40×)5、载物台:安放装片6、通光孔:7、光圈:调节光线强弱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一节 走进生物实验室*一、生物的特征(1)会呼吸。
(2)有新陈代谢。
(3)不停的从外界获取养分。
(4)可以繁殖,遗传,变异。
二、了解生物实验室规则。
(见课本3页)三、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及用途。
(1)常用的生物器具: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三脚架和石棉网、放大镜、刀片、培养皿、酒精灯、载玻片和盖玻片、试管夹。
(2)酒精灯:酒精为易燃液体,使用前检查灯芯、有无酒精;禁止向燃烧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不用嘴吹用灯盖盖灭;酒精燃烧用湿布扑灭。
*四、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 × 目镜放大倍数五、物镜与实相相反(完全倒像):上下倒、左右倒,例如:b 在显微镜里是q 六、如何确定污点位置?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第二节 学会观察一、1.定义: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2、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顺序,观察方式: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顺序:整体→局部,宏观→微观,外→内,左→右,前→后,上→下。
二、观察月季枝条:茎带刺,小叶边缘有锯齿,花颜色鲜艳,有红色、黄色……月季花:从外向内依次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花药用放大镜观察球形有很多突起。
*三、显微镜使用(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1、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实验台边缘10CM处;2、对光:转动转化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变态:植物的茎和叶因适应某一特殊环境而改变了它原有的形态结构,甚至功能。
38.一株植物体上所有根的总和叫做根系。
1)直根系——由主根和侧根构成(如白菜、萝卜、蒲公英等)
2)须根系——由不定根组成(如小麦、水稻、葱等)
37.茎的基本特征:具有节和节间。
38.一片完全叶的组成:叶片、叶柄、托叶。
39.
40.草本植物定义: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少的植物。
如葱、白菜、萝卜等。
4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植物体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多数生活在水中。
常见的藻类植物:海带、螺旋藻、衣藻、紫菜、石花菜、裙带菜等。
37.海带由固着器(根状物)、柄、叶状体三部分组成,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
37.苔藓植物的特征:植株矮小,具有茎、叶和假根;大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用孢子繁殖。
常见苔藓植物:葫芦藓、地钱、墙藓。
苔藓植物可以作为水土、大气污染监测的指示植物。
38.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根、茎、叶的分化,根、茎、叶里有输导组织;靠孢子繁殖后代;
常见蕨类植物:卷柏、满江红、凤尾蕨等。
39.煤炭主要是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经漫长的时间、复杂的变化逐渐形成的。
40.裸子植物的特征:根、茎、叶发达;能产生种子,种子是裸露的;适应干旱、贫瘠的环境。
41.松:叶细长如针。
叶表皮外有较厚的角质层。
有利于降低水分的蒸腾。
根系发达,利于对
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球呈塔形,有鳞,鳞内有种子。
花是风媒花。
42.常见的裸子植物:松、杉树、侧柏、银杏、铁树等。
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43.双子叶植物的特征:根系是直根系,叶脉为网状脉,花的基数为5或4,种子的胚有两片
子叶。
【举例:菜豆,大豆,向日葵,白菜等】
44.单子叶植物的特征:根系是须根系,叶脉为平行脉,花的基数是3,种子的胚有一片子叶
【举例:玉米,葱,高粱等】
45.小麦与菜豆区别:
46.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
47.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根、茎、叶发达,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后代。
48.珍稀植物濒危或灭绝的原因:1)第四纪冰川影响;2)人为乱砍、乱采、乱伐、乱挖造成
的;3)植物本身的原因造成的(发芽率低,生长缓慢)。
第四章形形色色的动物
49.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组成;
有口无肛门。
常见的腔肠动物:水螅、珊瑚虫、海葵、水母、海蜇等。
50.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有三个胚层。
常见扁形动物:涡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
51.猪肉绦虫幼虫的寄主是猪,成虫寄主是人,预防措施搞好粪便管理,注意饮食卫生,不吃
米猪肉。
预防血吸虫病措施搞好粪便和水源管理。
52.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
常见的线形动物:蛔虫、钩虫、饶虫。
5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多数生有刚毛。
常见的的环节动物:蚯蚓、水蛭、沙蚕。
54.蚯蚓:体形长而圆,有许多环节构成。
有环带的一端为前端,刚毛可辅助蚯蚓运动。
呼吸
器官为体壁,因此蚯蚓要保持体壁的湿润。
5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身体外面有贝壳。
常见的软体动物还有:河蚌、蜗牛、乌贼、墨鱼、章鱼等。
56.河蚌的运动器官:斧足;其呼吸器官:鰓。
贝类体内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外套膜。
57.节肢动物主要特征: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常见节肢动物:螳螂、蜜蜂、蜻蜓、蜘蛛、家蚕、蝉、河蟹、黑斑园蛛、蜈蚣等。
58.蝗虫:身体分头、胸、腹三部,体表有外骨骼。
外骨骼既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
又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三个单眼,一个咀嚼式口器,胸部有三对的足,胸部背侧有两对翅,革质的前翅和膜质的后翅,适于飞行。
59.沼虾: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体表有外骨骼,头胸部和腹部分别有五对分节的足。
60.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
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61.鱼类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体表大多长有鳞片;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
62.鲫鱼:
1)身体分头、躯干和尾,身体呈梭形,体表有鳞片,外有黏液,可减小游泳的阻力。
侧线是感觉器官,能测定方位,感知水流和水温。
鲫鱼是变温动物。
2)运动方式:游泳。
3)运动器官:鳍,胸鳍、腹鳍保持身体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4)鱼类游泳的动力来源于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
63.我国淡水鱼类的代表——“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64.两栖动物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可以辅助呼吸;体温不恒定。
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
65.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骨质的甲;用肺呼吸;体温不
恒定;四肢短小或无四肢;爬行。
常见的爬行动物:蜥蜴、蛇、壁虎、龟、鳖等。
66.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1)体表有鳞片或甲 2)完全用肺呼吸 3)生殖和发育完全离开了水
67.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角质喙,没有牙齿;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长骨中空,内充
气体;胸肌发达;用肺呼吸,并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
68.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1)外形: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为了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分部: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四肢当中,前肢成翼)
3)皮肤:松而薄(有利于飞行时肌肉剧烈的收缩和伸拉)
4)羽毛分为正羽、绒羽,正羽飞行,绒羽保温。
5)骨骼:骨中空,内有空气。
(使骨骼轻而坚固,有利于飞行)
6)有发达的龙骨突,上有发达的胸肌。
胸部肌肉发达,拉伸两翼进行飞翔。
5)双重呼吸:吸一次气,在肺中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叫做双重呼吸,作用是产生更多能量。
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6)体温:恒温动物,扩大生活范围。
69.常见的鸟类:鸡、鸭、鹅、鹌鹑、鹦鹉、猫头鹰、鸵鸟、丹顶鹤、企鹅、大雁等。
70.哺乳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哺乳。
71.哺乳动物的例子:马、牛、羊、鲸鱼、海狮、海豚、鸭嘴兽等
72.家兔:
1)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
2)四肢发达,前肢短后肢长,适于跳跃和快速奔跑。
3)家兔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
4)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帮助呼吸,盲肠发达,利于消化粗纤维。
5)体温恒定。
73.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
包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74.珍稀动物是指分布区域十分狭小,密度很低,现存数量稀少,若不加以保护,数量会持续
下降甚至灭绝的动物种群。
75.我国的珍稀动物:大熊猫、东北虎、藏羚羊、青藏高原、金丝猴、扬子鳄(“活化石”)褐
马鸡、朱鹮、白鳍豚等
76.保护珍稀动物,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五章生物的分类和鉴别
77.生物多以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或生活习性进行分类。
78.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79.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之间的差异也越小,
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读图题:
1、P3 显微镜的结构
2、P7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P21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4、P30动、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
5、P42植物的根系、完全叶
6、P51 海带P61菜豆种子的结构模式图
P63玉米的结构模式图P64小麦和水稻花
7、P91蝗虫、沼虾外形P94鲫鱼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