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思想精要TheEssentialDrucker.

合集下载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5分钟总结一本书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5分钟总结一本书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关于作者彼得·德鲁克(1909 - 2005),现代管理学的开创者,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管理大师中的大师”。

德鲁克一生中本着“改变人们生活”的实用态度,一边教书,一边做咨询,一边写作,出版了三十余本著作,影响了比尔·盖茨等一大批追求创新以及最佳管理实践的学者和企业家。

他的很多管理理念都是在咨询过程中对企业的观察和互动提出来的,虽然缺乏学术规范性,但正是由于他的作品风格简单、清晰有力,因而对商业界等实践领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并提出了面向未来的企业管理模式,因此也被称为“超越时空”的大师。

关于本书2001年,在德鲁克本人的支持下,他来自日本和美国管理界的两位朋友从其经典著作中进行挑选和浓缩,编辑成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这本书。

这本“精华”集合了德鲁克60年来十余本经典著作的思想,从管理、个人和社会三个角度来讲述管理学,管理部分主要讲述了企业的管理运营,个人部分就知识工作者如何提高工作效能进行了全面阐述,而社会部分则在梳理了社会发展史的基础上,预言了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管理学所面临的挑战。

核心内容在书中,管理者这一称谓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只要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做出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就是管理者。

通过对“管理者”的颠覆性定义,德鲁克清晰地传递了他的观点:在知识社会中,个人角色不再受组织层级限制,每个人都可以是管理者,而且所有人都有必要修炼管理者的基本素养。

在书中,德鲁克最有影响力的三个理念得到了充分论述,分别是“目标管理”“知识工作者”和“企业社会责任”。

目标管理的精髓在于管理者的自我控制和自我实现;知识工作者要想提高效能,就要在认清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将精力放到有较高能力和技能的领域,更要注重责任和贡献;企业是社会的器官,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社会责任,为解决社会问题所进行的“社会创新”同时也是商业机会。

一分钟学习德鲁克先生的核心思想

一分钟学习德鲁克先生的核心思想

一分钟学习德鲁克先生的核心思想德鲁克被称为管理学中的哲学家,德鲁克先生一直在思考企业经营中的原理级问题,而这些原理级问题的答案恰恰是打开企业、经营、营销、品牌的钥匙,所以营销学的泰斗菲利普·科特勒先生甚至将德鲁克奉为营销学的鼻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德鲁克有哪些思想的精粹可以学习。

欧赛斯对德鲁克先生的思想精粹总结如下:一、管理者必须要卓有成效1、卓有成效是管理者能够做到而且必须做到的事。

2、并不是只有高管才是管理者,所有知识工作者,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3、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

4、不要认为卓有成效高不可攀,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5、每个人都以卓有成效作为最高工作标准,一群平凡的人,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6、如何才能卓有成效:时间管理,聚焦贡献,发挥长处,要事优先,有效决策。

二、企业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1、有所成就的人,都从最重要的事情做起。

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2、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

对企业而言,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

3、经理人五大核心工作:设立目标;任务分派;激励沟通;绩效评估;培育人才。

4、领导者应该是引导属下做正确的事,因为领导才华是以领导者做事的成果来判定的。

5、不能把失败归咎于部下的无能或偶然状况。

其实,失败是系统存在缺陷的征兆。

6、有效的管理就是关注时间管理,关注系统思考,关注培养接班人。

三、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用人能力1、对人的多样化要有绝对的包容性,不能让企业成为改造员工个性的工厂。

2、你要雇佣一个人的手,就得雇佣他整个人。

3、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会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

4、有效的领导者对人的任命和提拔都是以能力为基础的,用人不是为了克服人的弱点,而是为了发挥人的长处。

5、衰退的最初征兆,就是无法吸引那些既有能力又有热情的人才。

6、企业应该对人的判断力支付报酬,而不是对无过错支付报酬。

[创业]管理大师德鲁克之管理思想精髓

[创业]管理大师德鲁克之管理思想精髓
社会问题是社会的机能失调引起的。社会问题是一些弊病,但对于各种机构,尤其是企业的管理层来说,社会问题也是一些挑战。社会问题是机会的主要来源。因为,企业的职能就在于通过把一项社会问题转化为企业的一项机会来满足一项社会需要,同时也为本机构服务。
企业的职责就在于把变革转化为创新,即转化为新的企业。把社会问题转化为企业机会的最有意义的机会可能不在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而在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即社会创新。这种社会创新直接和间接地使公司或产业得到利益和加强。
三管理者的五项工作
1设定目标
2
组织
3
激励与沟通
4
评估绩效
5培养人才
(包括自己)
管理者的价值在于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的真正的整体,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整体,他把投入于其中的各项资源转化为较各项资源的总和更多的东西。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其每一行动中同时注意到作为整体的企业的成就和成果,以及为取得综合成就而必需的各种不同的活动。管理者的工作中有五项基本作业。这五项作业合起来就把各种资源综合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成长中的有机体。第一,一个管理者首先要制定目标。他决定目标应该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应该做些什么,这些目标在每一领域中的具体目标是些什么。他把这些目标告诉那些同目标的实现有关的人员,以便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
德鲁克认为,组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它们只是一种工具:每一个组织都是用以执行某种社会功能的社会机构。对于组织而言,光是求生存并不够。这是它与生物体很大的不同。组织的目标,是对个人和社会做某种贡献。因此,对其功能的考验,都来自外部。这也是它与生物体不一样的地方。
使命、远景、价值观在企业管理中人们经常使用使命、远景、价值观这三个词,可是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它们是什么?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使命:组织存在的原因,组织的目的。回答“组织为什么而存在?”使命给我们了方向,而不是具体工作。它告诉组织的每个成员,他们在一起工作是为了什么,他们准备怎样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使命、目的和宗旨都是同义词。远景:未来所创造的图画。回答“组织将成为什么?”远景是实实在在的目标。价值观:在我们追寻使命过程中地生活方式。回答“组织如何采取行动?”

德鲁克思想精要The Essential Drucker

德鲁克思想精要The Essential Drucker

任务之一:实现组织的特定目的和使命
一个组织的存在,是为了特定的目的、使命以及特定的社会功能。对企业而言,这就是经济绩效。 在这一点上,企业与非营利机构是不同的。只有企业才有经济绩效这项特殊任务,这虽然不是社会 赋予企业的唯一任务,但它是优先的任务,因为所有的其他社会任务,如教育、卫生、国防以及知 识的更新均依赖于经济资源的剩余,而经济资源的剩余源自成功的经济绩效产生的利润和其他储蓄。 企业管理必须始终将经济绩效放在首位。管理层只能以它创造的经济成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必要与 权威性。如果管理未能创造经济成果,管理就是失败的;如果管理层不能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提 供顾客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管理就是失败的;如果管理层未能用交付于他的经济资源提高或至少保 持其生产财富的能力,管理也是失败的。
永远的管理大师——德鲁克
无论是第五项修炼的倡导者 彼得.圣吉,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浦.科特勒,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还是 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CEO杰克.韦尔奇…… 以上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彼得.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德 鲁克先生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不仅因为他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目标管理的创建者,他在市场、 创新、变革、战略、知识管理、21世纪管理者的挑战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也让诸多管理大师和成功 企业家从中受益。
管理不在于 “知”,而在于“行”。 ——德鲁克
“我永远不会提拔一个从不犯错误、特别是从不犯大错误的人担任最高层的工作。” ——德鲁克
德鲁克管理学说三大特点

实用性

系统性

前瞻性
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
掌握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要从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入手。身为一名管理者,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管理 是什么?管理为什么? 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 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这就是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 在这个定义中,德鲁克使用了一个关键词:使命。什么是使命呢?使命就是组织存在的原因。关于使命 的假设规定了组织把什么结果看作是有意义的,指明了该组织认为它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应做出何种贡献。

德鲁克 变革四大原则

德鲁克 变革四大原则

德鲁克变革四大原则
德鲁克(Peter Drucker)是管理学领域的重要思想家,他提出
了许多关于管理和变革的原则。

他的变革四大原则如下:
1. 定义任务:变革的第一步是明确和定义组织的任务和目标。

这意味着确定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并确保所有员工都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2. 让变革成为工作:变革必须渗透到组织的日常工作中,而不仅仅是一项额外的任务。

这意味着将变革视为一种文化和态度,使所有员工都积极投入到变革中,并鼓励他们提出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3. 以结果为导向:变革必须以实际的结果为导向。

这意味着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并监测和评估变革的进展和成果。

同时,需要及时调整策略和行动,以确保达到期望的效果。

4. 保持持续的变革:变革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这意味着组织必须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战略和做法。

同时,组织也需要建立一种变革能力,使其能够快速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组织在变革过程中保持目标的清晰、团队的合作和持续的改善和创新。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德鲁克(Peter Drucker)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之一,他的作品被广泛认可并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管理实践中。

以下是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

1. 管理的目标是产生可观的成果。

德鲁克强调管理应该以实际的结果为导向,而非纸上谈兵。

2. 管理者的责任是取得组织内的成果。

管理者不仅仅是指挥员,还应该成为组织的执行者。

3. 成功的管理取决于管理者对于自己工作和组织的了解程度。

管理者需要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要了解组织的优势和劣势。

4. 管理的关键是有效地利用资源。

管理者应该善于管理有限的资源,包括时间、人力、资金等。

5. 组织应该注重员工的发展与激励。

德鲁克认为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发展,并给予适当的激励。

6. 管理者应该有长远的眼光。

德鲁克强调管理者应该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而非被当前的紧急任务所束缚。

7. 有效的管理依赖于明确的目标。

管理者应该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将其传达给组织的成员。

8. 有效的沟通是管理的关键。

管理者应该善于沟通和表达,确保组织内部信息的流通和理解。

9. 管理者应该善于学习和适应变化。

德鲁克认为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环境,以保持管理的有效性。

10. 组织应该注重团队合作和协作。

德鲁克认为有效的组织需要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协作氛围。

11. 管理者应该善于决策。

德鲁克认为决策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管理者需要做出明智、可行的决策。

12. 管理者应该关注客户需求。

德鲁克认为组织的成功取决于其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和满足。

13. 管理者应该注重创新和改进。

德鲁克认为创新是组织成功的关键,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和改进。

14. 管理者应该注重质量和效率。

德鲁克认为组织应该不断追求质量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

15. 管理者应该注重市场导向。

德鲁克认为组织应该将市场需求作为重要依据进行决策和运营。

16. 管理者应该注重商业伦理。

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

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

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
• 因此,组织的首要社会责任,是对自己特定的使 命负责。
• 对工商企业及社会的其他经济组织而言,这一点 尤为重要。
• 在解决社会问题时,除非能把它转化为取得成就 的机会,否则都会造成社会间接成本,而这种成 本只能由流动成本或资本来支付。
• 如果由流动成本支付,那就是由消费者或纳税人 来支付;如果由资本来支付,那就会使未来的就 业职位更少、更差,并使生活水平降低。
• 如果管理未能创造经济成果,管理就是失败的; • 如果管理层不能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提供顾客
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管理就是失败的; • 如果管理层未能用交付于他的经济资源提高或至
少保持其生产财富的能力,管理也是失败的。
管 理 不 在 于 “知”,而 在 于 “行”。
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
• 企业只有一个真正的资源:人。 • 只有使人力资源具有生产力,企业才能运
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
• IBM之所以这样做,也是针对当时的一个主 要社会问题, 即美国工人由于衰退而引起 的恐惧、不安全感和尊严的丧失,把它转 化为企业的机会。
• IBM迅速发展的人力潜力以及10年后向全新 的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军的人力 潜力,首先 要受益于这一行动。
管 理 不 在 于 “知”,而 在 于 “行”。
作。 • 今天的组织已经逐渐变为个人赖以谋生、
取得社会地位、获得个人成就与满足的工 具。 • 因此,使员工有成就感不仅重要,也是一 种衡量组织绩效的尺度。
管 理 不 在 于 “知”,而 在 于 “行”。
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
• 人力资源是所有经济资源中最未有效使用 的资源,提高经济绩效的最大机会在于提 高人们工作的效率。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德鲁克(Peter Drucker)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贡献堪称经典。

在他的众多著作中,包括《管理常识的新领域》、《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等,我们可以找到他的管理思想精髓。

本文将介绍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并对其进行阐述和讨论。

1.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应该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将其传达给员工。

目标服务于企业的使命和愿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2. 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德鲁克提出了“知识工作者”的概念,强调在现代社会,“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加重要。

管理者需要不断提供条件和机会,激发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3. 管理者的使命(The Manager’s Job):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使命是实现组织的目标,不仅关注内部管理,还需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战略和行动。

4. 客户第一(Customer First):德鲁克强调,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

管理者应该不断了解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 有效的执行(Effective Execution):德鲁克认为,好的战略和计划并不足以保证成功,关键在于有效的执行。

管理者需要明确责任,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保证组织的执行力。

6. 创新与创业(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德鲁克认为,创新是组织的生命力所在。

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培养创新文化。

7. 管理者的责任(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责任不仅限于组织内部,还包括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管理者需要接受道德约束,坚持社会责任。

8. 管理者的人际关系(Manager’s Relationships):德鲁克认为,管理者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员工、同事、上级和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合作与沟通,实现团队的协作与效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
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 他们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
民。只有中国的人才能建设中国,因此快速培养并使卓有
成效的管理者迅速成长起来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也是 中国的最大的机遇。”
10
德鲁克最后一部著作2006年1月出版
19
管理者第一项要务
第一项要务:管理者必须建立一支单一有机体的团队。团 队不仅仅是个体成员能力的简单集合,良好的团队能使全 体成员的能力倍增。如果两个人齐心协力,他们的工作绩 效将超过十个单打独斗的人。 作为管理者,要协调大量活动。协调是管理的精要所在。 企业必须协调股东、客户、社会、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的 冲突。经理人的任务是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组成部分总和 的真正的、富有活力的整体,他把投入于其中的各项资源, 转化为较各项资源的总和更多的东西。
在这个定义中,德鲁克使用了一个关键词:使命。什么是使 命呢?使命就是组织存在的原因。关于使命的假设规定了组经济和社会应做出何种贡献。
17
18
德鲁克:管理者的定义
德鲁克认为,仅将管理者定义为“对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 的人”是不够的,管理者应该是“对企业的绩效负有责任 的人”。 这里所谓的绩效,就是合理使用资源(人员、设备、原材 料等)。 管理者两项核心要务:建立团队/权衡利益
7
彼得· 德鲁克生平(1)
1909年11月19日生于维也纳,父亲为奥国财务官员,曾创办 萨尔茨堡音乐节,母亲是奥国率先读医科的妇女之一。 1938年父母因反对纳粹,逃往美国,父亲任大学教授,1967 年逝世。 1931年德鲁克获法兰克福法学博士。 1942年受聘为通用汽车公司顾问。 1946年出版《公司的概念》,对成功的大企业有细腻而独到 的分析。
20
管理者第二项要务
第二项要务:管理者必须权衡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管理者所做的一切必须既有利于当前,又有利于根本的长 期目标和原则。他即使不能把这两个方面协调起来,至少
1954年德鲁克首次提出“管理学”概念,随后于1973年出版 的《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被许多国家的企业与学 术界奉为管理学“圣经”。 在管理学界乃至企业界,“只要一提到彼得· 德鲁克,在企业 的森林里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德鲁克在管理学方 面的真知灼见不但影响着美国企业和美国的管理者,同时也 深刻影响了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管理者。 德鲁克一生笔耕不断,自1939年发表首部著作《经济人的末 日:论极权主义的根源》以来,德鲁克共发表了39部著作, 最后一部《Effective Executive in Action》将于2006年1月 出版。 11
至今已出版超过30本书,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已
超过30篇,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等。 Drucker 在国内另一译名为“杜拉克”。
9
德鲁克与中国管理者的培训
对于中国管理者的培训,90多岁高龄的德鲁克一直亲力亲 为,免费提供技术和业务的咨询和帮助。 德鲁克在给北京光华德鲁克研究会的开幕词中这样写道:
5
德鲁克在企业界的影响
“只要一提到彼得 · 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
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
—— 《 哈 佛 商 业 评 论 》
6
深受德鲁克影响的企业领袖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 比尔· 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 在那些对时髦思想狂热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主席 安德鲁· 格鲁夫
12
管理不在于 “知”,而在于“行”。 ——德鲁克
“我永远不会提拔一个从不犯错误、特别是
从不犯大错误的人担任最高层的工作。”
——德鲁克
13
14
德鲁克管理学说三大特点

实用性 系统性 前瞻性


15
16
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
掌握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要从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入手。 身为一名管理者,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管理是什么?管理为什 么? 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 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 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这 就是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
终没能等来自己96岁的生日,却在
人们不经意间撒手人寰。
4
永远的管理大师——德鲁克
无论是第五项修炼的倡导者 彼得.圣吉,市场营销之父菲 利浦.科特勒,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还是英特尔公司总 裁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 CEO杰克.韦尔奇…… 以上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 面都受到了彼得.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德鲁克先生被称 为大师中的大师,不仅因为他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目 标管理的创建者,他在市场、创新、变革、战略、知识管 理、21世纪管理者的挑战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也让诸多管 理大师和成功企业家从中受益。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奠定大师的地位,并标志着管理 学的诞生。
8
彼得· 德鲁克生平(2)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为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巨著,该书被誉 为“管理学”的“圣经”。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 W· 布什宣布彼得· 德鲁克成
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 获得的最高荣誉。
1
2
现代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
1954年,德鲁克首次 提出“管理学”概念 被西方学界尊为“大 师中的大师”!
3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去世
美国当地时间2005年11月11日上 午,95岁高龄的现代管理学教父彼 得· 德鲁克“因自然原因”在洛杉
矶附近的家中辞世。
出生于1909年11月19日的德鲁克最
德鲁克关键五问题
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谁是我们的客户? 客户需要什么?
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的计划是什么?
这五个问题融汇了德鲁克先生60多年为众多世界知名企业 做顾问咨询的经验。德鲁克把企业的战略规划简化为一个 决策者可以马上使用的管理工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解 决您的企业为什么存在,如何定位,如何制定长期目标和 短期目标,如何取得卓越成效等一系列决策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