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极资料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极地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极地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极地的知识点极地,是指地球南北两极附近的地区,主要包括南极和北极地区。

这两个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同时也是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关键领域。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下册关于极地的知识点。

一、南北极地的位置和特征南极位于南半球,由于其位于海洋环绕的地带,因此适宜形成海洋生物,如蟹、巨藤壳类、海豹等。

另外,南极冰盖覆盖范围广阔,厚度可达4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储藏地。

北极位于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是冰冻的海洋,并且是全球极地熊的家园。

由于北极海冰慢慢消融,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如新兴的商业利用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

二、南北极海洋生物的特点南北极海洋生物的适应机制是不同的。

南极海洋生物主要在寒冷的水体环境中生存,所以身体大多借助循环水流和低温而行动。

北极海洋生物生活在寒冷、低氧和相对压力较高的水下,许多物种都具有保护自己的呼吸机制,如极地鲸群和海豹等。

三、南北极地区的气候和天气南北极地区的气候和天气都非常极端。

南极的气温通常非常低,冬季温度常常低于零下70摄氏度。

北极也非常寒冷,冬季温度常常低于零下40摄氏度。

高纬度地区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这些地区的得热方式,这种得热方式主要是辐射,风暴和大气湍流作用也会对这些地区的大气层产生影响。

四、南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上存在的重要问题。

南北极是受影响较大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南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极地冰层慢慢消融,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同时海洋环境的变化也威胁了该地区珍稀的海洋生物物种。

五、南北极地区的旅游和考察南北极地区是人类认识地球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旅游和科学考察的重要目的地。

许多人都梦想着到南北极地区参观考察。

然而,由于地区对游客和参观者的要求较高,包括船只的安全和安全措施,因此游客和参观者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定。

六、小结我们所了解的南北极地区其实只是表面,这里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极地科普知识点总结

极地科普知识点总结

极地科普知识点总结一、极地的地理位置南极洲位于南纬60度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极洲大陆和周围的海域。

极地南纬圈以南地区,南极地区的南部极地环境不仅寒冷严寒,而且还因冬、夏季长短的不同,气候特征、地形地貌特点和动植物种类有很大的变化;北极洲是北极圈以北地区,包括北极圈以及北极地区的陆地和海域。

北极地区包括北美洲极北部、欧洲极北部以及大部分亚洲极北部和北极洋。

北极地区和北极圈以北地区因地跨两大洲大陆,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的变化都比较显著。

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两极,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南极,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北极,两极均被大片冰雪覆盖,天气寒冷严寒。

二、极地的气候特点1.气温极端:极地地区因为地处高纬度地区,轨道上的太阳辐射角很小,导致该地区的气温极端低。

南极洲大陆的最低气温记录在1960年7月21日,在东南极洲的维多利亚地区的俄罗斯“别拉娜”站的气象观测数值达到了-89.2摄氏度。

北极地区的气温也非常低,例如北极点在1954年1月23日的最低温度记录为-68摄氏度。

因此,极地地区被称为地球的冷极地区。

2.光照变化大:极地的光照条件非常特殊。

南极夏季在1月的时候,南极圈以内的地方有24小时的连续白昼。

而在冬季的时候,南极圈以内的地方也有24小时的连续黑夜。

北极地区的夏季二十四小时的白昼现象更为常见,而冬季的黑夜也会连续漫长。

3.海冰覆盖:南北极地区因为靠近极地,温度极低,水温低,是冰川的主要分布区,海面冰冻覆盖较大,北极洋、北大西洋可见大面积的冰川。

4.气流环流:极地地区位于地球的两极,天气系统的运动产生气旋、气压变化、积雪降水,并且这些气流环流也对地球大气环境起到较大作用。

三、极地地区的动植物特征1.动物:南极洲是全球最大的野生动物天堂,特有的动物种类也特别多,主要分布在南极半岛、罗斯海、西里尔群岛、东南极群岛及东南极洲海岸。

其中包括企鹅、海豹、鲸等海洋生物,以及雪地狐、雪地野狮等陆地动物。

北极地区的动物主要包括北极熊、海豹、北极狐、水禽和鲸鱼等。

小学科学两极指南北(课件)学年二年级科学上册

小学科学两极指南北(课件)学年二年级科学上册

小学科学两极指南北(课件)学年二年级科学上册北极和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也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小学二年级学生在科学课程中,将开始学习有关两极地区的知识。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个关于北极和南极的小学科学课件,帮助学生了解这两个地区的特点、动植物以及气候等方面的知识。

第一部分:什么是北极和南极?北极和南极是地球两个极地。

北极位于北半球的北冰洋上,而南极位于南半球大陆的南极洲上。

两极地区都是全年都很冷,冻结的环境寸草不生。

北极的气温平均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而南极的平均气温约为零下50摄氏度。

第二部分:北极和南极的特点1. 地理特点- 北极没有固定的陆地,一般被冰雪覆盖的大海称为北冰洋。

- 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之一,被终年冰雪覆盖。

2. 气候特点- 两个极地都非常寒冷,大部分时间都是冰雪覆盖的。

- 北极地区夏季较短暂,冬季持续时间更长,而南极地区则是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冬季。

3. 动植物特点- 北极地区的海洋里有很多鱼类和海豹,而陆地上则很少有动物。

- 南极地区有很多海鸟和鲸鱼,陆地上则有企鹅、海豹等动物。

第三部分:北极和南极的生活1. 居住条件- 由于极地的极端气候和环境,几乎没有人类居住在北极和南极。

- 唯一常驻的人类是以科学考察队为主的研究员,他们住在临时建造的科学研究站。

2. 生活方式- 极地地区的生活方式与我们的生活方式非常不同。

由于气候寒冷,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需要做出很多调整。

- 研究员通常进行科学研究,观察和记录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气候变化。

3. 保护极地- 极地地区是地球上最不受人类影响的地方之一,因此需要我们保护它们。

- 应该采取措施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和保护动植物生态系统等。

第四部分:从北极到南极的旅程- 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参加一次北极到南极的旅程,探索极地的奇妙之处。

-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艘探险船,这艘船将沿着北极圈线逐渐向南极进发。

- 在北极,我们将欣赏到冰川、冰山和美丽的北极光。

初一上册南北极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南北极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南北极知识点总结一、南北极的概念南北极是地球上的两个最北和最南的点。

南极是地球最南端的大陆地区,北极是地球最北端的海域。

二、南北极的位置1.南极位于南半球,包括南极洲和周围的海域,主体在大陆上,被圣诞与西风(霍恩)流所包围。

2.北极位于北半球,主要在北冰洋上,被加拿大、丹麦、挪威、俄罗斯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包围。

三、南北极的气候与环境1.南极气候寒冷干燥,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

气温非常低,冰雪覆盖了大部分地区,降雨和降雪稀少。

2.北极气候寒冷,但相对温暖一些,有冰川、冰盖和冰河。

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加,北极冰川正在融化,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南北极的动植物1.南极地区动植物种类较少,主要是适应极寒条件的苔藓、藻类和一些低级植物,以及企鹅、海豹、海鸟等少数以捕食为生的动物。

2.北极地区动植物种类较多,包括北极熊、北极狐、麋鹿等陆地动物,北极海洋生物丰富,有鲸鱼、海豹、海鸟等。

五、南北极的地理特点1.南极地质稳定,由大陆构成,地势平坦,冰川覆盖广泛。

2.北极地形复杂,有大片冰层和海洋冰川,是混合地区,地面由冰、岩石和水面交错组成。

六、南北极的探险历史1.南极第一次被发现是在1820年左右,1841年,威尔克斯和欧文斯成功过南极的首次探险活动。

2.北极的探险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俄国人菲利普·连姆(Faddey Bellingshausen)船队在1819—1821年进行著名的蒂凡解·贝林斯豪森探险。

七、南北极区域的环境问题1.南北极的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南北极地区的污染问题严重,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包括生态平衡失调、冰川融化等问题。

八、南北极的资源与利用1.南极地区主要资源是石油、天然气、矿藏等,但由于环境条件恶劣,开发难度大,目前尚未有大规模开发利用。

2.北极地区资源丰富,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等,是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资源库。

神秘的极地生物:了解南北极独特的动植物

神秘的极地生物:了解南北极独特的动植物

南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最偏远的地方,拥有独特而神秘的动植物群落。

以下是关于南北极地区独特的动植物的一些了解:1. 北极地区:- 北极熊(Polar Bear):北极熊是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之一。

它们适应了极寒的环境,以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为食。

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冰层减少,北极熊面临着威胁。

- 北极狐(Arctic Fox):北极狐是一种在北极地区广泛分布的小型狐狸。

它们的毛皮能够随着季节变化颜色,既可以白色保护自己在冰雪中隐藏,也可以变成蓝灰色和棕色在夏季的岩石和植被中融入。

- 北极鹿(Reindeer):北极鹿是北极地区的特有动物,也叫驯鹿。

它们具有耐寒的特性,根据季节迁徙,是当地人的重要资源。

2. 南极地区:- 皇帝企鹅(Emperor Penguin):皇帝企鹅是南极地区最大和最重的企鹅种类,它们具有极高的耐寒能力。

皇帝企鹅以群体繁殖为特点,雄性会在冰上孵化卵,并负责保护和喂养幼鸟。

- 海豹(Seal):南极地区有多种海豹物种,如象海豹、斑海豹等。

它们依赖海洋进行捕食,并在冰块上休息。

海豹的皮毛和油脂对于保持身体温暖很重要。

- 南极星鱼(Antarctic Toothfish):南极星鱼是南极海洋中的一种大型食肉鱼类,生活在深海中。

由于过度捕捞,南极星鱼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威胁。

这些动植物适应了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拥有独特的生理和行为特征来应对极低温、强风等极地环境。

它们在南北极地区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对维护环境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对这些极地生物造成了威胁,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初一南北极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南北极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南北极知识点总结归纳南北极是地球表面最极端的区域,位于地球的两极,即南极位于南纬90度,北极位于北纬90度。

这两个地方具有独特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对初一学生应该了解的南北极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地理位置南极位于南纬90度,北极位于北纬90度,南北之间相距约20,000公里。

南极大陆大部分被冰雪覆盖,而北极则是被冰冻的海洋所覆盖。

气候条件南北极地区由于接近地球两极,所以气候极为恶劣。

南极平均气温约为零下50摄氏度,是世界最寒冷的地方之一。

而北极气温相对较高,平均气温约为零下20摄氏度。

南北极地区的气温差异主要受到太阳辐射角度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南北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

南极地区的生物以适应极端寒冷环境为主,例如企鹅、海豹等。

北极地区则以适应寒冷海洋环境的生物为主,例如北极熊、海象等。

这些生物都有独特的生态特点和适应机制。

气候变化与南北极南北极区域对于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南北极地区的寒冷环境,水体中的冰川融化速度较慢,这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此外,南北极地区的冰层融化还会影响海洋循环和全球气候模式,加剧气候变暖的趋势。

科学考察和研究南北极地区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区域。

科学家通过在南北极地区的考察和研究来探索地球的演变、气候变化以及生物进化等问题。

他们利用各种科学设备和技术手段,收集分析数据,为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保护南北极当前,南北极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冰层融化、气候变暖、生物栖息地丧失等。

为了保护南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环境资源,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捕捞等,以实现南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南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极其特殊的地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环境价值。

初一学生应该了解南北极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等基本知识,增强对地球环境保护的认识。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归纳,可以帮助初一学生更好地理解南北极的重要性和与之相关的知识点。

南北一年极昼夜变化规律.docx

南北一年极昼夜变化规律.docx

让知识带有温度。

南北一年极昼夜变化规律南北极是地球上的特殊地区,因其位置接近地球的两个极点,所以在一年中会经历极端的昼夜变化。

南北极极昼和极夜的变化规律主要受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南极。

南极位于地球的南极圈内部,这个圈的纬度大约是南纬66.5度。

在南极圈内的一年中,存在一段连续几个月的时间,南极将经历连续的极昼或极夜。

从9月到次年3月,南极将进入极昼时期。

整个南极大陆将持续享受连续的阳光,太阳在地平线上不会降下去,整个天空将被明亮的阳光照亮。

在这个时期,太阳每天会绕极点做圆周运动,但不会落下。

相反,在3月到9月期间,南极将经历连续的极夜。

太阳将消失在地平线以下,南极将笼罩在黑暗中,没有阳光的照射。

在这期间,南极地区将只能依靠月光、星光或人工照明来获得照明。

接下来,我们来看北极。

北极也位于地球的北极圈内部,这个圈的纬度大约是北纬66.5度。

北极的极昼和极夜变化规律与南极类似,但存在一些差异。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3月到9月,北极将进入极昼时期,与南极的情况相反。

整个北极大部分地区将持续享受连续的阳光,太阳将在地平线上升起并保持在天空中整个夏季。

在这个时期,太阳会在地平线上绕极点做圆周运动,但不会落下。

而从9月到3月期间,北极将经历连续的极夜时期。

太阳将消失在地平线以下,北极将进入漫长的黑暗期,没有阳光的照射。

与南极相似,在这期间,北极地区将只能依靠月光、星光或人工照明来获得照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极昼和极夜的变化规律适用于南北极圈内的大部分地区。

然而,在南北极的极点位置,这种变化规律不再适用。

在极点位置,存在一段时间的极昼和极夜的平衡状态,太阳会在地平线上绕极点做圆周运动,并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升起或落下。

总结起来,南北极一年的极昼夜变化规律是由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所决定的。

南北极圈内的大部分地区会经历极端的连续极昼或极夜,而在极点位置则存在一段时间的极昼和极夜的平衡状态。

认识南北极

认识南北极

北极
北极科考站——黄河站
2004年建成黄河站, 位于北纬78.55度,东经 11.56度,它处于挪威斯 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 松地区。 新奥尔松是北极科考的 热土,目前,不中国北极 科考站为邻的有挪威、德 国、法国、英国、意大利 、日本、韩国 的科考站。
北极人
北极地区生活着因纽特(爱斯基摩人)人,基本聚集在, 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在北纬60~70度之间。他们居住在 其它民族很难忍受的寒冷北极地区,过着渔猎生活。
昆仑站位于南极内 陆冰盖最高点——冰 穹A,高程4087米。 该站可开展深冰芯 钻探、天文学观测、 冰下山脉地质钻探等 科学观测。
中国南极昆仑科考站
北Hale Waihona Puke 极北冰洋表面的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是地球上惟 一的白色海洋。北冰洋海冰平均厚3米,中央北冰洋的海 冰已持续存在300万年,属永久性海冰。 北冰洋海岸线曲折、类型多,有陡峭的岩岸及峡湾型 海岸,有磨蚀海岸、低平海岸、三角洲及泻湖型海岸和 复合型海岸。宽阔的陆架区发育出许多浅水边缘海和海 湾。北冰洋中岛屿众多,总面积约380万平斱公里,基本 上属于陆架区的大陆岛。其中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面积218万平斱公里。
南极概念
南极点:地轴与南半球的交点 (南纬 90°) 南极地区:南纬60°以南的区域(包括海洋,冰架,岛
屿和大陆)面积约 5 200×104 km2 。
地总面积的9.4%,位于七大洲面积的第五位。
南极洲:南极大陆,面积约1 400×104 km2。占世界陆
南极圈
南纬90°
南极地貌
南极洲之前是一片汪洋,由于地壳运动,一些陆地及 岛屿从海中升起,才构成今天的地理状况它。南极洲的 最高峰——文森峰,海拔5140米,就位于西南极洲。西 南极洲多火山,仅玛丽· 伯德地就有30多座。。 南极半岛附近的岛屿多数由黑色火成岩构成,怪石嶙 刚,奇峰突兀,气度非凡。西南极洲的绝大部分地区的 基岩表面的海平面以下,地斱甚至在海平面以下2000米 。如果把南极大陆的冰盖揭掉,南极洲的地貌就会和现 在截然丌同,东、西南极洲的差别将非常明显。,南极 大陆95%以上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冰盖平均厚度 2000米,最厚达4800米,冰盖的总体积2450万平斱公 里,储存了地球上冰雪总量的90%以上,是人类取之丌 竭的最大天然冰库。如果南极冰盖一旦全部消融,全球 平均海平面将猛升高60米,地球的陆地面积将有2000万 平斱公里被沧海淹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捷足先登——阿蒙森抵达南极点的故事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块被人类征服的大陆。

1831年,北磁极被发现后,德国大数学家卡尔·高斯科学地预言:在地球的南端,也应该存在着与北磁极相对应的南磁极。

高斯甚至估测出了南磁极的位置。

从1838年到1843年,法国、美国、英国先后派出探险队前往南极,试图找到南磁极,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1909年1月16日,英国沙克尔率领的探险队找到了位于南纬72度15分的南磁极。

但实际上,磁极的位置是不断变动的,它沿着规则的“8”字形轨道移动。

在这个轨道中,有一个“极点”,即地球自转轴的最南端,它是南半球所有经线的汇聚点,位于南纬90度。

这个南极点,成为探险家们试图征服的新目标。

最早发现并到达南极点的,是挪威探险家阿蒙森。

阿蒙森从1906年开始,花了整整4年时间精心准备组织一次征服北极点的探险活动。

但就在他即将出发时,突然传来美国人抢先到达北极点的消息。

阿蒙森惊呆了,他不肯轻易放弃4年的辛苦准备。

1910年6月,他获悉英国人斯科特率领一支探险队,正启程前往南极寻找南极点。

这个消息使阿蒙森又一次兴奋起来:“对,北极点被人捷足先登了,但南极点还是块处女地。

我一定要第一个找到南极点,和斯科特一试高下!”1910年8月9日,阿蒙森率领着“先锋号”船离开挪威,开始了寻找南极点的艰苦征程。

4年的努力使得阿蒙森的探险队极具实力,尽管他比斯科特晚两个月启程,但却比斯科特更早到达罗斯海东岸的鲸湾。

1911年1月26日,阿蒙森探险队在鲸湾建成了一座营房,命名为“先锋者之家”。

2月4日,斯科特探险队才姗姗来迟,双方友好地互致问候,但实际上,彼此心照不宣的又一轮竞争正式开始了。

阿蒙森很注重节假日的休息,每逢周末他都毫不例外地宣布就地休息,这使得探险队队员们在长途跋涉的艰苦征程中能得到足够的休息和必要的调整。

他带来的l16只爱斯基摩狗和4架坚固的雪橇在征途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阿蒙森对探险队员们说:“现在正是南极的好季节,我们要抓紧时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在既定的进军路线上,我们要设置一些补给站。

南半球的冬季就要来临,我们必须暂时离开南极。

”于是,他们沿进军线路设置了7个补给站,总共存放了约3吨的补给品。

其中最远的补给站距离“先锋者之家”384公里。

每一个补给站都有一个高大的圆锥形雪堆,顶上插一面黑色的三角旗,它的四周还有十几面同样的旗帜,插成南北向、东西向的两条直线。

而且,他们还细心地在每面旗上标着返回“先锋者之家”的方向和距离。

南极的冬天就要到了,“先锋号”载着主力队员开往新西兰,他们在那儿度过了南半球的冬天。

5个多月过去了,南极终于又出太阳了。

1911年10月19日,阿蒙森和4个伙伴一起,带着52只狗,驾着雪橇向南极点正式进军。

一开始,他们进展神速,但越逼近南极点道路越艰难。

11月15日,他们终于登上了布满冰川的南极高原,第一次看到了裸露着的红褐色的岩石。

阿蒙森兴奋地说:“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南极点了!明天就地休息,后天开始爬山!”11月19日,他们终于登上了极地高原的顶部,海拔3340米。

阿蒙森知道,南极点就在这个极地高原的中心,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在这个高原的顶部找到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与此同时,他们不得不宰杀了24只狗,以保证队员和其他狗的食品供应。

12月13日,阿蒙森从测量器上看到他们已经到达南纬89度45分,他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向队员们大声宣布:“大家注意,我们现在距离南极点已经非常接近,再往前走一段,我们就成功了!今晚大家好好休息,保持体力!”第二天,探险队向南前进了几十公里,阿蒙森突然兴奋地大叫起来:“到了!到了!就在这儿!”他们终于找到了南极点——南纬90度,海拔3360米。

他们在南极点整整考察了4天时间,队员们都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离开南极点之前,他们在挪威国旗下的帐篷里留下了两封信,一封给挪威国王,另一封给正在行进中的斯科特——请他将信转送给挪威国王。

谨慎的阿蒙森知道,他们虽然成功了,但返回营地的征途仍然充满了艰险,他必须做好遇难的准备。

不过,命运似乎特别垂青阿蒙森,1912年1月25日,他们安全返回“先锋者之家”。

在过去的99天时间里,他们走过了3000公里的艰苦路程,取得了首次发现南极点的巨大成功。

5天后,全体探险队员乘坐“先锋号”踏上了归途,半年后安全返回挪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欢迎。

另一位探险家斯科特却没有阿蒙森那么走运,他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也到达了南极点,但却比阿蒙森迟了整整5个星期。

更加不幸的是,在返回的途中,由于食物匮乏、天气恶劣,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带着遗憾葬身冰原,为人类的探险事业悲壮捐躯。

当年导致斯科特命陨南极大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贮藏点的煤油太少了,据说在严寒中,锡变成灰色的粉末,造成油桶焊接处脱焊。

在1912年,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率领一支探险队带了大量给养,包括液体燃料去南极探险,一去就杳无音信。

后来发现他们都冻死在南极。

带了那幺多的燃料为什幺还无济于事呢?原来,斯科特一行在返回的路上发现,他们的第一个储藏库里的煤油已经不翼而飞。

没有煤油就无法取暖,也无法热点东西吃。

好不容易克服千难万险,又找到了另一个储藏库,可是那儿的煤油桶同样是空空的,铁桶同样有裂缝,显然煤油都是由于铁桶漏了而流失掉的。

后来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原来盛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的,当锡变成粉末时,煤油就顺着缝隙流出来了。

南极北极资料南极洲远离其它大洲,孤立于地球的最南端,是地球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大、海拔最高、风力最强的一洲。

它是未来南半球各洲间横越南极的空中交通的唯一中间基地。

多少年来,南极洲原始的自然环境、奇特的自然景象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的目光,成为科研领域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最大的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

1)世界最大的淡水库:在南极地区冰雪世界中,一目了然的丰富资源便是巨大的冰雪资源。

据统计,在南极地区,冰雪总量之和约达2700万立方公里,储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72%。

2)丰富的生物资源:受气候的影响,南极地区的生物集中在沿海地带及周围海域,主要的生物资源有磷虾、鲸、海豹以及企鹅等。

(蓝鲸是南极最大的哺乳动物,也是世界兽类之最。

南大洋中鲸的数量和捕获量均占世界各大洋的首位。

现存量100万头左右。

南极海域的磷虾蕴藏量约为4亿吨~6亿吨。

南极磷虾是高蛋白的食物,含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

同时,它是南极海域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中心,是维持海洋生态平衡的关键。

)3)丰富的矿产资源: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

据已查明的资源分布来看,煤、铁的储量最为丰富,其他的矿产资源还在勘测中。

在南极地区,可望发现更多更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人类利用这些资源提出科学依据。

4)南极的植物:在南极大陆的岩石或陡坡上唯一发现到的植物是最低等的苔藓植物,它们面北朝着太阳生长。

在南极圈以内是看不到任何鲜花。

北极的范围,人们通常说的北极并不仅仅限于北极点,而是指北纬66 º34’(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

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1200万平方千米。

北极的植物:地衣有3000多种,苔藓有500多种,各种各样的开花植物则达900种之多。

北极的动物资源也极为丰富,常见的动物有北极熊、海豹、海狮、海象、北极狐、驯鹿。

南北极的自然现象:极光:在地球南极与北极附近的高空中,夜间常会出现灿烂美丽的光辉。

它有时像一条彩带,有时像一团火焰,有时又像五光十色的银幕。

它轻盈地飘荡,同时忽暗忽明,发出红的、蓝的、绿的、紫的光芒。

静寂的极地由于它的出现骤然显得富有生气。

这种壮丽动人的景象就叫做极光。

极昼和极夜现象:北极和南极都有永昼和永夜之分,一年内大致连续六个月是白昼(这现象叫极昼),六个月是黑夜(这种现象,叫极夜)。

“北极昼”的景色是十分奇妙的。

它每天二十四小时始终是白天,要是碰上晴天,即使是午夜时刻也是阳光灿烂,就像大白天一样的明朗。

在“北极昼”的日子里,街上的路灯都是通夜不亮的,汽车前的照明灯也暂失去了作用。

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低垂着深色的窗帷,这是人们用来遮挡光线的。

可是,当“北极夜”到来的时候,那里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在漫漫长夜中,除中午略有光亮外,白天也要开着电灯哩!因为在“北极夜”里,太阳始终不会升上地平线来,星星也一直在黑洞洞的天空闪烁因纽特人与他的冰屋在这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里,因纽特人只靠原始的渔猎、采集,在这里生活了上万年,而且安居乐业。

因而也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惯。

因纽特人用白熊、海豹、驯鹿等动物的皮毛缝制衣服和裤子,有很好的保暖性。

因纽特人出行常见的交通工具是雪橇。

因纽特人的房屋有临时的冰屋和永久的石屋。

夏季当他们长时间在外狩猎时就用冰块砌成冰屋暂时栖身。

冰屋呈半球形,里面贴着海豹皮,以防冰块融化和保持室温。

冬季,因纽特人住在用厚厚的石块泥潭改成的房子里,里面睡觉及活动的地方都披着动物的皮毛,房子很矮,利于保温。

因纽特人主要以狩猎为生,以猎取的驯鹿、白熊、北极狐等动物为食物。

尤其以海豹最为珍贵,豹肉是他们最重要的食物,他们用豹皮作衣裤,肠做线,照明取暖也靠豹油。

因纽特人是居住在地球最北端的人,主要分布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和格陵兰岛等地。

过去称“爱斯基摩人”按英文的原意是“吃生肉的人”含有贬义。

现在许多因纽特人开始接受现代的生活方式,他们学文化、接受医疗保健,学着建筑现代化的房屋。

这一切为他们传统的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机。

如今称为因纽特人,原意是“也是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