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极的气温差异及其原因

合集下载

《南北气温的差异》课件

《南北气温的差异》课件
制定适应性规划: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特点,制定相应的适应性规 划,包括农业、水资源、能源、城市规划等方面。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大对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 培养力度,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跨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南北气温差异导致生物分布的 差异
不同地区的生物适应不同的气 候条件
南北气温差异对生物多样性的 影响
生物多样性对自然环境的重要 性
06
南北气温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作物生长周期的差异:南方作物生长周期短,北方作物生长周期长 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南方以水稻为主,北方以小麦为主 农业机械化程度:南方机械化程度较高,北方机械化程度较低 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南方水利设施建设较好,北方水利设施建设相对 滞后
土壤水分:南方地区气温较高,土壤水分蒸发较快,土壤容易干燥; 北方地区则相反,土壤水分不易蒸发,容易形成潮湿土壤。 土壤肥力:南北气温差异导致植物生长周期不同,进而影响土壤中 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从而影响土壤肥力。
土壤生物:南北气温差异也会影响土壤中的生物活动,如微生物、 昆虫等,进而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
03
南北气温差异的表现
气温的季节性变化
春季:北方气温逐渐升高,南方仍然寒冷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方更热 秋季:北方气温逐渐降低,南方仍然温暖 冬季:全国普遍低温,南方更冷
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
日较差: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年较差:指一年中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南北气温差异的表现:南方气温日较差大于北方,北方气温年较差大于南方 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气候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气候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气候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气候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气候l.气温和温度带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

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OC。

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

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

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火州),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活动积温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活动积温,一般来说,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减少,生长期也变短。

2.地理知识点降水和干湿地区(东西干湿差异)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夏季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

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南北差异大;降水主要受海陆位置(季风)的影响,东西差异大;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使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5.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点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季风气候区广大,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

南北极地区

南北极地区
南极和北极地区
大 西
南 美

洋 度 太 洋 平

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冰雪高原世界最大的冰库
体积占世界冰总体积的90%以上
南极洲的冰如果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将升高50~70米
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2350m)
(二)气候 —冰原气候
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暖季:11月~次年3月
“寒极”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25°C以下,极端气温达 -88°C以下; 酷寒
北极的土著居民
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
• (2)黄河站与北极考察 • 位置:我国于2004年7月28日在挪威斯匹次卑 尔根群岛新奥尔松(78º55′N,11º56′E)建立 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站——黄河站(图)。
黄河站外观
名思义,即海 中的大象,它 的四肢因适应 水中生活已退 化成鳍状,不 能像大象那样 步行于陆上, 仅靠后鳍脚朝 前弯曲,以及 獠牙刺入冰中 的共同作用, 才能在冰上匍 匐前进,所以 海象的学名, 若用中文直译 便是用牙一起 步行者,而且 其鼻子短短的, 缺乏耳壳,看 起来十分丑陋。
北极驯鹿
麝牛
北极狐
• 在北极圈以内长期居住的人口达300万。当地土 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①因纽特人为代表的“冷文化“ • 又被称为爱斯基摩人。中文的“爱斯基摩”是英文 Eskimo的译音,而Eskimo又来自北美印第安语, 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带有轻蔑的意味。不同地区的 爱斯基摩人对自己有不同的称呼。美国阿拉斯加地 区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因纽皮特人”,加拿大 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因纽特人”,格陵兰岛的 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卡拉特里特”,意思都是 “人”。爱斯基摩人认为“人”是生命王国里至高 无上的代表。

影响气温高低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温高低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温高低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摘要:气温通常指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本文总结了影响气温的高低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下垫面的性质、洋流、大气热力作用、昼夜长短的变化、人类活动。

关键词:气温影响因素气温通常指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气象上以百叶箱里距地面1.5米高度的温度为标准,由于以下因素的影响,温度的高低及变化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1.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因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因此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不同,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就不一样,气温的高低也相差悬殊。

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2. 大气环流,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的运行,统称为大气环流。

它是大气中热量、水汽等输送和交换的重要方式。

主要是由于在高纬与低纬之间、海洋与陆地之间,因冷热不均出现气压差异,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地球上的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引导着不同性质的气团活动、锋、气旋和反气旋的产生和移动。

来自高纬或内陆的气团寒冷干燥,来自低纬或海洋的气团温和湿润。

一个地区在一年里受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控制,气温便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如我国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则是受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冬夏交替控制的结果。

总之,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在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进行着大量的热量和水分输送。

在经向的热量输送上,大气环流输送的热量约占80%。

3. 地形,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此同一热量带内,海拔越高接受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故出现高处不胜寒的情景。

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递减,平均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而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热量不易扩散,气温较高。

例如在冬季时,四川盆地气温高于同一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其中地形就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4. 下垫面的性质,因为不同性质的地面其比热容大小不同,比热容小则吸热快,散热快,气温变化大。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夏季普遍高温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夏季普遍高温

《南北气温的差异》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阅读等温线,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知道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2.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

2.我国1月0°C等温线的分布。

3.绘制、阅读和分析有关地理图表。

教学难点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相关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冬季,当北端的哈尔滨已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却是夏季的景象。

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吗?幻灯片:南北气温的差异(板书)二、读图比较,认识规律: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P31)。

学生读图、分析、讨论,同时思考问题。

1、看图例和气温数值,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2、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小结:从图中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

)3、1月0℃等温线以北、以南的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以北<0℃,以南>0℃)(小结:1月0℃等温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此线南北的植被、农业生产状况及河流水文特征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例如,1月0℃等温线以北的河流会有什么现象?结冰)4、在图中找出我国气温最低、最高的等温线在哪里?计算两地温差多少?(漠河:-32℃、海口:16℃,温差近50℃)(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板书)冬季南北温差大(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引导学生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思考分析: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那么,我国夏季的南北温差怎样?气温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三、小组互动、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学生先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第一课时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第一课时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人教版)

第二节气候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掌握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知道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结合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掌握各温度带的名称及地区分布状况。

3.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我国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法、提问讲解法、活动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近年来,冬季来临时许多东北地区的老年人纷纷去海南,来年春暖花开时返回家乡。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分析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导入新课。

2.播放视频:展示春节期间哈尔滨冰的世界和广州花市,夏季黑龙江省与海南岛的景观,观视频,谈气温,导入新课。

3.生活场景:哈尔滨的李明与海南的王丽通话内容如下:分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师:课件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观察气温的递变有什么规律?生: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师:观察课件图中0 ℃等温线穿过的地形区与河流,在哪个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生:0 ℃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

师:观察课件图中1月0 ℃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0 ℃等温线以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生:在0 ℃以上或>0 ℃;在0 ℃以下或<0 ℃。

师:再观察一下课件图中等温线的疏密和空间变化的幅度。

想一想,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什么?生:气温的差异较大。

师:在课件图中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并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生:最南高于16 ℃,最北低于-28 ℃,气温相差44 ℃以上。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候特点,以及南北温差的原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

在教材中,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等基础知识。

他们对我国的气候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南北温差的原因和夏季普遍高温的现象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以及夏季普遍高温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和实例,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我国气候特点的认识,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以及夏季普遍高温的现象。

2.教学难点:学生对南北温差原因和夏季普遍高温现象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南北温差和夏季高温的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南北温差和夏季高温的现象。

2.讲解:详细讲解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如纬度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讲解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如太阳辐射、季风等影响。

3.分析:让学生分析实例,如冬季的哈尔滨和三亚,夏季的北京和广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南北温差和夏季高温的现象。

4.讨论:小组合作,讨论南北温差和夏季高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南北温差和夏季高温的原因。

南北气温的差异

南北气温的差异
玉米、谷子、甘薯等
秦岭—淮河以 亚热带 南,青藏高原 4500—8000 以东地区 滇、粤、台的 热带 南部和海南菜或冬小麦
一年三熟,水稻、 热带作物等。
活动探究
对照地图,说出我们学校所在 地一、七月的大致平均气温及所属 温度带?以及对平时人们生产和生 活有哪些影响?
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 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我国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培养学生 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德育目标
1.我国南北跨度大,自然景观差别大,让学生了解我国 旅游资源丰富。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人和环境相 互协调的地理观念。
A、纬度因素影响;
C、地形因素影响;
B、经度因素影响;
D、地势因素影响。
3、南京位于的温度带是: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中温带。 4、南京的小明同学春节期间去外地探亲,
旅途中,他逐渐脱下多余衣服,放进旅行 箱里,到了目的地后,箱放满了脱下的衣 服,小明探亲的城市最有可能的是: A、北京; B、哈尔滨;
2、大致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 秦 岭和
淮 河一线是我国一月0℃等降温线通过的地方。 3、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各地活动积温和农业生产 的实际,可以划分为 五 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选择题:
1、关于我国气温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冬季南北温差不大;
B、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
C、冬季最冷的地方在青藏高原; D、夏季最热的地方在海南岛。 2、黑龙江、海南岛气温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