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无机物小结-因反应条件不同而生成不同产物举例(精)

合集下载

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及其教学

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及其教学

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及其教学作者:吴俊明赵艳艳来源:《化学教学》2007年第12期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2-0006-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化学变化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由于反应条件不同导致化学反应产物不同,是常有的现象。

1中学化学中由于反应条件不同导致产物不同的主要类型一般来说,中学化学中,由于反应条件不同导致化学反应产物不同的情况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1.1 反应物用量不同导致产物不同1.1.1“未充分反应产物”能跟过量的酸(或碱)继续反应而生成新的化合物。

例如:(1)铝盐溶液跟强碱溶液反应时,由于强碱溶液的相对用量不同,可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或者偏铝酸盐溶液。

(2)偏铝酸钠与酸反应,由于酸的用量不同可生成氢氧化铝或铝盐溶液。

(3)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因滴加的盐酸稀而少或过量,生成碳酸氢钠或二氧化碳。

(4)在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则得碳酸氢钙溶液。

(5)多元酸与碱反应,由于碱的用量不同可生成不同的酸式盐。

例如:磷酸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由1∶1逐渐变为1∶3时,主要产物由磷酸二氢钠逐渐变为磷酸氢二钠,直至变为磷酸钠。

(6)五氯化磷在水量不足时,部分水解生成三氯氧磷和氯化氢;在过量水中则完全水解生成磷酸和氯化氢。

1.1.2“未充分反应产物”能跟过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继续反应而生成新的化合物。

例如:(1)硫化氢在空气不充足时燃烧析出硫;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2)氧气不足时,烃类燃烧生成炭、一氧化碳和水;而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特别是,某些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随着反应物用量不同,可以生成价态不同的化合物。

例如:(3)炭在氧气或空气里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

(4)磷在不充足的氯气中燃烧生成三氯化磷;在过量的氯气中燃烧生成五氯化磷。

(5)铁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铁;铁与不足量稀硝酸反应可能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亚铁。

初中化学常见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区别与举例解析

初中化学常见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区别与举例解析

初中化学常见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区别与举例解析无机物和有机物是化学中两个基本概念,它们在组成、性质和用途上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通过解析常见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探讨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无机物的定义与特征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氢键的化合物,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无机元素。

无机物能够形成固体晶体结构,具有高熔点和沉淀性。

常见的无机物包括无机酸、无机碱、无机盐等。

1.无机酸:无机酸是指在水中可以释放H+离子的化合物。

例如,硫酸(H2SO4)和盐酸(HCl)都是常见的无机酸。

无机酸具有强酸性,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无机碱:无机碱是指能够在水中释放OH-离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铝(Al(OH)3)。

无机碱具有强碱性,与酸反应可以形成盐和水。

3.无机盐:无机盐是指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无机化合物。

例如,氯化钠(NaCl)和硫酸钙(CaSO4)都是无机盐的代表。

无机盐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可以用于调节pH值、作为催化剂等。

二、有机物的定义与特征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和其他元素(如氧、氮、硫等)。

有机物通常以分子形式存在,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常见的有机物包括烃类、醇类、酮类、酸类等。

1.烃类:烃类是由碳氢键连接而成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烃类分为烷烃、烯烃、炔烃等。

举例来说,甲烷(CH4)和乙烯(C2H4)都是常见的烃类。

2.醇类:醇类是由羟基(OH)与碳原子连接而成的有机化合物。

例如,乙醇(C2H5OH)和甘油(C3H8O3)都是醇类的代表。

醇类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和挥发性。

3.酮类:酮类是由碳原子与羰基(C=O)连接而成的有机化合物。

例如,丙酮(CH3COCH3)和己酮(C5H10O)都是常见的酮类。

酮类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挥发性。

4.酸类:酸类是由羧基(COOH)组成的有机化合物,能够释放H+离子。

例如,乙酸(CH3COOH)和柠檬酸(C6H8O7)都是酸类的代表。

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因反应条件不同而生成不同产物举例

高中化学必备知识点:因反应条件不同而生成不同产物举例

因反应条件不同而生成不同产物举例
(一)、反应物相对量大小影响产物举例:
1)、多元碱与酸或多元酸与碱反应因相对量的多少有生成酸式盐、正盐、碱式盐的不同
2)、磷与氯气或O2反应,因量的比例不同而分别得三氯化磷、五氯化磷或P2O3、P2O5
3)、硫化氢燃烧因反应物量的比例不同而分别得硫单质或二氧化硫
4)、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因反应物量的比例不同而得碳酸钙沉淀或碳酸氢钙溶液
5)、碳燃烧因氧气充足与否而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
6)、铁与稀硝酸反应因铁的过量或不足生成二价铁盐或三价铁盐
7)、铝盐与氢氧化钠反应据量的不同而生成氢氧化铝或偏铝酸钠
8)、偏铝酸钠与盐酸反应,据量的不同而可生成氢氧化铝或氯化铝溶液
9)、硝酸银溶液与氨水反应,因氨水的不足或过量而生成氧化银沉淀或银氨溶液
10)、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因滴加的盐酸稀而少或过量,有生成碳酸氢钠或二氧化碳的不同
以上7、8、9、10四条都是溶液间反应,因而有“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的实验效果,常用
于“不用其它试剂加以鉴别”的题解.
(二)、温度不同产物不同举例:
11)、钠与氧气反应因温度不同而产物不同(氧化钠或过氧化钠)
12)、乙醇与浓硫酸共热,140℃生成物主要为乙醚,170℃主要为乙烯。

(三)、浓度不同产物不同举例:
13)、硝酸与铜反应,因硝酸的浓度不同而还原产物不同(浓硝酸还原成NO2,稀硝酸还原成NO
(四)、催化剂不同反应不同举例
14)、甲苯与氯气反应,铁催化时取代反应发生在苯环上,光照时取代反应发生在甲基上。

(五)溶剂不同反应不同举例
15)、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水解反应);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

无机物反应的一般规律

无机物反应的一般规律

无机物反应的一般规律.1无机化学反应的分类一、分类按反应物生成物组成形式变化划分: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按反应物微粒有无电子转移划分:氧化还原、非氧化还原按是否有电解质的自由离子参与划分: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请举例说明)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划分:可逆反应、非可逆反应按反应热效应划分:吸热、放热(请举例说明)按不同分类原则,进行无机化学反应分类,同一化学反应就会出现类别交叉,故此分类时,应指明分类的原则。

二、判断各类反应能否进行的一般规律1、化合反应:产物为离子化合物或者强极性键(强酸、强碱、强酸强碱盐等),则反应比较容易进行。

原因是离子化合物、强极性化合物的微粒结构稳定,较反应物而言能量比较低,逆反应一般比较困难。

而产物如果是弱极性键化合物,往往需要提高反应温度。

2、分解反应:反应物若为强极性键或者离子键化合物,则反应比较困难,若为配位键、弱极性键则比较容易分解。

3、置换反应:单质之间的活动性。

对于金属而言,是其活动性的强弱,对于非金属是其氧化性的强弱。

4、复分解反应:主要看反应结束是否有挥发性物质、沉淀、弱电解质生成。

5、氧化还原反应:主要看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6、离子反应:同(4)(5)4.2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一、金属→碱性氧化物↔碱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1、除Ag、Au、Pt外的金属跟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其中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卤素除外的非金属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其中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会有一定的影响,如Na2O2等的生成。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t Au 常温下易反应激烈|常温下反应氧化膜|需加热,产物分解|不能反应2、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碱)若可溶,则这些氧化物能与水直接化合生成队赢得酸、碱,其他的不与水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如P2O5。

主要考虑IA、IIA族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的情况:Li2O与水反应需要加热,缓慢;Na2O反应容易且迅速;BeO不与水反应;MgO需加热,缓慢;CaO反应迅速。

高中化学反应条件不同导致产物不同的反应

高中化学反应条件不同导致产物不同的反应

、反应物相对量大小影响产物举例:1、多元碱与酸或多元酸与碱反应因相对量的多少有生成酸式盐、正盐、碱式盐的不同(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 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2、磷与氯气或O2 反应,因量的比例不同而分别得三氯化磷、五氯化磷或P2O3、P2O53、硫化氢燃烧因反应物量的比例不同而分别得硫单质或二氧化硫4、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因反应物量的比例不同而得碳酸钙沉淀或碳酸氢钙溶液5、碳燃烧因氧气充足与否而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6、铁与稀硝酸反应因铁的过量或不足生成二价铁盐或三价铁盐7、铝盐与氢氧化钠反应据量的不同而生成氢氧化铝或偏铝酸钠8、偏铝酸钠与盐酸反应,据量的不同而可生成氢氧化铝或氯化铝溶液9、硝酸银溶液与氨水反应,因氨水的不足或过量而生成氧化银沉淀或银氨溶液10、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因滴加的盐酸稀而少或过量,有生成碳酸氢钠或二氧化碳的不同。

以上7、8、9、10 四条都是溶液间反应,因而有“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的实验效果,常用于“不用其它试剂加以鉴别”的题解。

二、温度不同产物不同举例:11、钠与氧气反应因温度不同而产物不同(氧化钠或过氧化钠)12、乙醇与浓硫酸共热,140 C生成物主要为乙醚,170 C主要为乙烯。

三、浓度不同产物不同举例:13、硝酸与铜反应,因硝酸的浓度不同而还原产物不同(浓硝酸还原成N02,稀硝酸还原成NO四、催化剂不同反应不同举例14、甲苯与氯气反应,铁催化时取代反应发生在苯环上,光照时取代反应发生在甲基上。

五、溶剂不同反应不同举例15、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水解反应);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

反应条件不同导致产物不同的化反应总结+常考的36个离子方程式+最新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反应条件不同导致产物不同的化反应总结+常考的36个离子方程式+最新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化学实验文字表述题模板+反应条件不同导致产物不同的化反应总结+常考的36个离子方程式+最新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化学实验文字表述题模板1、浓硫酸的稀释: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3、用试纸检验气体:(以NH3为例)用玻璃棒贴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或试管口,看试纸是否变蓝。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大试管单孔塞为例):①微热法:将导管插入水槽中,手握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时导管口回流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5、闻气体的气味:用手在集气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6、焰色反应:(以K元素为例)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为紫色。

(注:洗涤铂丝用盐酸溶液)。

7、洗涤沉淀: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8、判断沉淀剂是否足量的操作: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

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9、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相应试剂……10、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有机物之间的反应速度 反应产物

有机物之间的反应速度 反应产物

有机物之间的反应速度反应产物
有机物之间的反应速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反应的类型、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等。

反应产物也因反应的类型和底物有所不同。

一些典型的有机反应类型及其产物如下:
1. 双键加成反应:例如烯烃与溴水反应可以产生溴代烷烃。

2. 酯化反应:酸与醇反应可以生成酯。

3. 羟醛和羰基化合物之间的缩合反应:例如醛与醛反应可以生成醇。

4. 羧酸的酯化反应:例如羧酸与醇反应可以生成酯。

5. 氧化还原反应:例如醛或酮与还原剂如氢气反应可以生成醇。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反应速度和产物会受到反应条件的影响,不同的底物和反应条件可能会导致不同的产物生成。

最经典化学式总结

最经典化学式总结

基本概念用化学式(有机化学中有机物一般用结构简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化学计量数代表了各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关系,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个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对于气体反应物、生成物,还可以直接通过化学计量数得出体积比。

编辑本段书写方法及注意要点举例1.写出符号表达式例:H₂0=电解=H₂+O₂(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2.配平例:2H₂O=电解=2H₂+O₂3.注明反应条件和物态等例:2H₂O=电解=2H₂↑+O₂↑反应条件1.热化学方程式不写反应条件。

写上是否正确,没有定论,但中学所有资料中不写。

2.常温常压下可以进行的反应,不必写条件;但是题目中的实验若有特定的条件,一律标注该特定条件。

3.反应单一条件时,条件一律写上面;有两个或更多条件的,上面写不下的写在下面;既有催化剂又有其它反应条件时,一律把催化剂写在上面。

4.是可逆反应的一律用双向箭头表示。

箭头与等号在专业领域的文献中,不论无机、有机反应方程式中均使用箭头号“→”来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

国外化学教科书、上海市中学化学二期课改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7月,姚子鹏主编)、上海高考的化学卷、理综卷中也采用了箭头号。

但在多数省市的中学教学中,仍建议按照教材在书写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时使用等号,以更好地表示反应中的“生成”与“质量守恒”含义。

(2011-2012苏教版也用的箭头)目前中学阶段无机反应方程式一律用等号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有机反应一律用箭头来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

反应物状态热化学加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标出每一个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可分g (气体)、l (液体)、s (固体)、aq (溶液)四大类。

字母外需要打括号,例如H₂O (l)、Na₂CO₃ (aq)、CaCO₃(S)。

普通方程式则不是很严格,一般不用g、l、s、aq的标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反应物相对量大小影响产物举例:
1多元碱与酸或多元酸与碱反应因相对量的多少有生成酸式盐、正盐、碱式盐的不同
2磷与氯气反应,因量的比例不同而分别得三氯化磷或五氯化磷
3硫化氢燃烧因反应物量的比例不同而分别得硫单质或二氧化硫
4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因反应物量的比例不同而得碳酸钙沉淀或碳酸氢钙溶液
5碳燃烧因氧气充足与否而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
6铁与稀硝酸反应因铁的过量或不足生成二价铁盐或三价铁盐
7铝盐与氢氧化钠反应据量的不同而生成氢氧化铝或偏铝酸钠
8偏铝酸钠与盐酸反应,据量的不同而可生成氢氧化铝或氯化铝溶液
9硝酸银溶液与氨水反应,因氨水的不足或过量而生成氧化银沉淀或银氨溶液
10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因滴加的盐酸稀而少或过量,有生成碳酸氢钠或二氧化碳的不同
以上7、8、9、10四条都是溶液间反应,因而有“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的实验效果,常用于“不用其它试剂加以鉴别”的题解.
(二温度不同产物不同举例:
11钠与氧气反应因温度不同而产物不同(氧化钠或过氧化钠
12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除生成氯化氢外,温度不同会生成不同的盐(微热时为硫酸氢钠,强热时为硫酸钠
13乙醇与浓硫酸共热,140度生成物主要为乙醚,170度主要为乙烯。

(三浓度不同产物不同举例:
14硝酸与铜反应,因硝酸的浓度不同而还原产物不同(浓硝酸还原成NO2,稀硝酸还原成NO
(四催化剂不同反应不同举例
15甲苯与氯气反应,铁催化时取代反应发生在苯环上,光照时取代反应发生在甲基上。

(五溶剂不同反应不同举例
16*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水解反应;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