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局部麻醉

合集下载

口腔局部麻醉

口腔局部麻醉

过敏反应
1.有关局部麻药过敏反应的报道局限于酯类药如普鲁卡因,而酰胺类局麻药物的过敏反应极其罕见。 2.在用普鲁卡因之前,是否常规做过敏试验的问题,尚存在不同意见,但对过敏体质的病人,建议做过敏试 验。 3.临床上对普鲁卡因过敏试验阳性或有过敏史者,可改用利多卡因,但也应做过敏试验。 4.过敏反应与药物主要代谢产物对氨基苯甲酸有关。局麻药中含防腐剂对羟基甲酸甲酯也是引起过敏反应的 原因。 5.在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之前,应备好肾上腺素、氧气等急救药物,以防意外。 6.过敏试验 普鲁卡因皮内试验:1%普鲁卡因0.1ml稀释至1ml,皮内注射0.1ml。20min后看反应。局部红肿,红晕超过 1cm者为阳性。 普鲁卡因粘膜试验:1%普鲁卡因0.1ml稀释至1ml,涂布一侧鼻腔粘膜。每隔2min检视局部反应。粘膜充血肿 胀,甚至该鼻孔完全堵塞者为阳性。
晕厥:突发性、暂时性意识丧失。一般因恐惧、饥饿、疲劳及全身情况较差、疼痛以及体体位不良等因素引 起。可表现为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无力、脉弱、恶心和呼吸困难等。防治原则:做好患者思 想工作,避免空腹进行,一旦发生迅速停止注射,放平椅位,松解衣领,氧气吸入和静脉补液等。
过敏反应:可发生于注射酯类局麻药物后,即刻反应可出现突然惊厥、昏迷、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延迟反 应是血管神经性水肿。防治原则: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必要时做过敏试验。
血管收缩剂的应用
1.临床上常加入少量血管收缩到局麻药物中,以延缓吸收,降低毒性反应,延长局麻时间,以及减少注射部 位出血,使术区清晰。
2.局麻药物中是否加入肾上腺素等血管收缩药物应考虑几个因素:手术时间、术中止血及病人机体情况。
3.一般是肾上腺素以1:50 000-200 000的浓度加入局麻药物中,即含5-20ug/ml用作局部麻醉或阻滞麻醉, 在注射部位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口腔局部麻醉之麻醉方法详细版

口腔局部麻醉之麻醉方法详细版

口腔局部麻醉之麻醉方法详细版一、局部麻醉的分类1.表麻:在手术部位的表面涂抹麻醉药物,使其通过血管吸收达到麻醉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部位较浅、较小的情况。

2.浸润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手术部位周围的皮肤和软组织中,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神经末梢,达到麻醉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部位较深、较大的情况。

3.神经阻滞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射到局部神经周围,阻断神经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部位较广泛、较深的情况。

二、局部麻醉药物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有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

这些药物作用于局部神经末梢或传递神经的麻醉位点,阻断神经传导,从而达到麻醉效果。

三、局部麻醉的操作步骤1.术前准备:麻醉师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确保患者适合局部麻醉。

在麻醉前,应仔细清洁手术部位,并使用消毒药物进行消毒。

2.麻醉药物注射: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和部位,选择相应的麻醉方法。

在进行浸润麻醉时,注射麻醉药物时应注意避开血管和神经,注射速度缓慢稳定,避免疼痛或过度麻醉。

在进行神经阻滞麻醉时,应准确定位神经,并按照麻醉点进行准确注射。

3.观察麻醉效果:在注射麻醉药物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手术部位出现麻木或触觉丧失的感觉,则说明麻醉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在接下来的手术过程中,麻醉师应定期检查麻醉效果,必要时增加局部麻醉药物的用量。

4.操作完成后的处理:手术结束后,麻醉师应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评估麻醉效果和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疼痛管理措施。

四、局部麻醉的风险和并发症1.过敏反应:有些患者对麻醉药物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在术前应询问患者是否对麻醉药物过敏。

2.感染:在进行麻醉前应充分消毒手术部位,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神经损伤:在进行神经阻滞麻醉时,如注射不准确,可能会导致神经损伤,引起感觉异常。

4.麻醉药物过度使用:如果注射的麻醉药物过多,可能会导致全身麻醉,出现意识丧失、循环抑制等严重后果。

总之,口腔局部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

《口腔局部麻醉》课件

《口腔局部麻醉》课件
《口腔局部麻醉》PPT课件
目录
• 口腔局部麻醉简介 • 口腔局部麻醉的方法 • 口腔局部麻醉的注意事项 • 口腔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 • 口腔局部麻醉的发展趋势
01
口腔局部麻醉简介
局部麻醉的定义
01
局部麻醉是一种通过局部注射药 物,暂时阻断神经传导以达到镇 痛效果的方法。
02
局部麻醉通常用于口腔治疗中, 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小的副作用。
新型注射方式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注射器的研发
新型注射器在注射方式、注射剂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使得注射过程更加精准、 安全和舒适。
新型注射技术的应用
例如超声引导注射、神经刺激器引导注射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注射部位更加精确,减少 了麻醉药物的用量和并发症的发生。
个体化给药方案的研究与应用
观察恢复情况
在麻醉恢复期间,密切观察患 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和呼吸情 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 当的止痛措施,如口服止痛药 、冷敷等,缓解术后疼痛。
口腔卫生
指导患者在麻醉恢复后保持口 腔卫生,避免食物残渣和细菌 滋生,预防感染。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术 后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
详细描述
局部血肿表现为拔牙或手术后局部肿 胀、疼痛和瘀斑。轻微的局部血肿可 以自行消退,但较大的血肿需要就医 治疗,如冷敷、压迫止血和口服止血 药等。
暂时性面瘫
总结词
暂时性面瘫是口腔局部麻醉的常见并发 症,表现为面部肌肉无力或瘫痪。
VS
详细描述
暂时性面瘫通常在麻醉后出现,可能是由 于药物作用或注射位置不当所致。轻度面 瘫可以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自行恢复,但严 重面瘫需要就医治疗,如给予糖皮质激素 和营养神经药物等。

04644_口腔局部麻醉ppt课件完整版

04644_口腔局部麻醉ppt课件完整版

定义
口腔局部麻醉是通过局部注射麻 醉药物,暂时阻断神经传导功能 ,使患者在无痛状态下接受口腔 治疗的一种麻醉方法。
目的
确保患者在舒适、无痛的状态下 接受口腔治疗,减轻患者恐惧和 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效 果。
4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各类口腔手术、牙齿拔除、牙 髓治疗、口腔软组织手术等需要局部 麻醉的情况。
术后观察
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局部疼痛、肿 胀、出血等症状。
口腔卫生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口腔卫生,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的发生。
2024/1/26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术后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 过硬食物。
并发症处理
如出现局部感染、过敏反应等并发症,应及 时就医处理。
15
04
口腔局部麻醉并发症及处理
2024/1/26
控制药物剂量和浓度
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需要,合 理选择药物剂量和浓度。
严格掌握注射技术
熟悉解剖结构,避免盲目进针 。
2024/1/26
询问过敏史
术前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避 免使用过敏药物。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处理 异常情况。
18
并发症处理方法
血肿
早期冷敷,后期热 敷,促进血肿消退 。
神经损伤
口腔局部麻醉ppt课件 完整版
2024/1/26
1
目 录
2024/1/26
• 口腔局部麻醉概述 • 口腔局部麻醉技术 • 口腔局部麻醉操作规范 • 口腔局部麻醉并发症及处理 • 特殊人群的口腔局部麻醉 • 口腔局部麻醉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2
01
口腔局部麻醉概述
2024/1/26

口腔科局部麻醉

口腔科局部麻醉

口腔局部麻醉(Oral Local Anesthesia)局部麻醉常用药物口腔科常用的局麻药物是普鲁卡因(奴佛卡因)和利多卡因(赛洛卡因)。

一般病员拔牙多采用2%盐酸普鲁卡因,性稳定,煮沸消毒不被破坏。

为了增强麻醉效果,延长麻醉时间,可加入1:1000肾上腺素约十万分之一(即100ml普鲁卡因中加1:1000肾上腺素1ml )。

但须注意: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毒症病员及孕妇等,禁用含有肾上腺素的普鲁卡因,以用2%利多卡因较适宜。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一、浸润麻醉适用于骨质疏松的上颌牙槽部的拔牙和牙槽手术。

注射麻醉药于牙槽的唇(颊)侧和舌(腭)侧的粘膜下或骨膜下,唇(腭)侧注射时,注射针在前庭沟刺入粘膜,针与粘膜约成30~35度角,注意麻药1~2ml。

舌(腭)侧注射时,在硬腭上距牙龈缘0.5~1cm处进针,注射麻药0.5ml。

二、阻滞麻醉在神经干附近注射麻药以阻断神经传导,使该神经分布区获得麻醉效果,称为阻滞麻醉,适用于骨质较致密的下颌骨区或局部有炎症及肿胀不宜作浸润麻醉者。

阻滞麻醉在口腔科应用较多,由于注射位置一般较深,故须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以免造成深部感染,引起不良后果,注射麻醉药前应先回抽检查,以免误入血管,然后缓慢注入。

有关阻滞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见表1。

表1 阻滞(传导)麻醉方法麻醉方法穿刺点方向深度剂量麻醉范围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结节注射) 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口腔前庭沟半张口,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成40°,向上后内方刺入约2cm 1.5-2ml同侧上颌磨牙、牙周膜、牙槽骨及颊侧牙龈(不包括的第一磨牙近颊根)腭前神经阻滞麻醉(腭大孔注射) 上颌8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联线中外1/3处大张口,上颌颌平面与地面成60°,在腭大孔表面标志稍前处刺入,向上后方推进至腭大孔0.3-0.5 ml上颌前磨牙、磨牙的腭侧麻醉鼻腭神经阻滞麻醉(切牙孔注射) 腭乳头侧缘(左右尖牙连线与腭中线的交点)大张口,自腭乳头侧缘刺入,然后将针摆向中线,与中切牙长轴平行,向后方推进约0.5cm 0.25-0.5 ml 腭侧粘膜及牙龈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翼下颌翼下颌皱襞外侧3-4mm;颊大张口,下牙颌平面与地面平行,注射器约2.5 cm触及骨面1-1.5 ml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前磨注射法) 脂垫尖处;放在对侧口角,即第一、二前磨牙之间,与中线成45°,针高于下颌平面1cm,并与之平行牙至中切牙唇颊侧牙龈、粘骨膜及下唇部舌神经阻滞麻醉同上同上麻醉下牙槽神经后将针退出0.5-1cm0.5-1 ml同侧下颌舌侧牙龈、口底及舌前2/3粘膜颊神经阻滞麻醉同上同上麻醉舌神经后将针稍稍退出0.5cm0.5-1 ml同侧颊侧牙龈及粘膜表2 拔牙麻醉选择牙位唇、颊、侧舌、腭、侧麻醉的神经麻醉方法麻醉的神经麻醉方法上牙槽前神经浸润麻醉鼻腭神经切牙孔注射上牙槽前神经浸润麻醉鼻腭神经腭前神经腭侧浸润麻醉或切牙孔注射及腭大孔注射上牙槽中神经浸润麻醉腭前神经腭大孔注射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浸润麻醉上颌结节注射腭前神经腭大孔注射上牙槽后神经上颌结节注射腭前神经腭大孔注射下牙槽神经加对侧下牙槽神经交通支) 下颌孔注射加对侧局部浸润麻醉)舌神经下颌孔注射下牙槽神经颊神经下颌孔注射颊神经阻滞麻醉舌神经下颌孔注射。

口腔科学-第七章-口腔局部麻醉

口腔科学-第七章-口腔局部麻醉

(二)局部并发症
一、注射区疼痛和水肿 原因 : 局部麻醉药物变质、有杂质或溶液不等渗 ; 注射针头钝、弯曲或有倒钩;注射针头刺入到骨膜下, 造成骨膜撕裂:未严格按无菌操作,使感染带入深部 组织;患者对疼痛敏感等。 防治 : 注射前认真检查麻醉药物和注射针头,严 格按无菌要求操作,注射针斜面正对骨面,在骨膜 上滑行。一旦发生疼痛、水肿,可给予局部热敷、 理疗、封闭,并给予消炎止、痛药物。
第二节 常用局部麻醉药物
利多卡因 局部麻醉作用比普鲁卡因强2倍, 维持时间要长1倍,毒性也相应较大。由于其穿 透性和扩散性强,可用于表面麻醉,药物浓度 是2%—4%溶液。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为1%— 2%溶液,每次用量不超过0.4g,是口腔科应用 最多的局部麻醉药物。
第二节 常用局部麻醉药物
布比卡因 局部麻醉作用比利多卡因强约4 倍。 0.5% 的溶液加上少量肾上腺素作阻滞麻 醉,其作用时间可维持 5 小时。每次用量最高 不超过200mg,毒副作用小,术后镇痛作用较 长。
第三节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六)舌神经阻滞麻醉 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舌神经周围,麻 醉该神经。 在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口内注射后,退出 lcm ,再注射药物 1ml,或边退边注射药物可 麻醉舌神经。
第三节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七)颊神经阻滞麻醉 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颊神经周围, 麻醉该神经。 当进行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阻滞麻醉后, 针尖退至粘膜下,推注药物1ml,即可麻醉颊 神经。或在下颌牙牙合平面与下颌升支前缘 交界处的颊粘膜进针,针尖向后外方刺入 0.5cm ,推注药物 1ml ,也可在要拔除的下颌 磨牙颊侧龈沟处直接作浸润麻醉。
第三节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二)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是将局麻药注射入腭大孔或其附近,以麻醉腭 前神经。 进针点为上颌第三或第二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 连线的中外l/3的交界处,软硬腭交界前约0.5cm。 注射时,患者取坐位,头后仰,大张口,上颌 牙牙合平面与地平面成600角,注射针从对侧下颌尖 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向后、上、外方向进针,刺 人腭粘膜,直达骨面,然后注射药物 0.5m1 ,此时 可见局部腭粘膜变白。一般在注射点稍前方注射, 如注射点过于向后,注射剂量过多,可引起恶心, 呕吐反应。

口腔局部麻醉

口腔局部麻醉
口腔局部麻醉
一、局部麻醉的定义与优缺点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用药物暂时阻断机体某一区域的感觉神经传导,使该区域的痛觉 消失,从而达到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治疗的目的。
优点:不需特殊设备,术者可独立操作;患者意识清醒,能与医师配合,安全性相对较大;局麻 药中加入适量血管收缩剂,可减少术区出血、便于手术操作。
(2)口内注射法
4.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范围包括同侧磨牙、前磨牙腭侧的黏骨膜、牙龈及牙槽突,适用于上颌前磨牙与磨牙拔除术
的腭侧麻醉、腭隆突切除及腭裂整复术。
5.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范围包括两侧尖牙连线前方的腭侧牙龈、黏骨膜和牙槽突,适用于上颌前牙拔除及颌骨囊肿
剜除等手术的腭侧麻醉。
6.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的组织中。 除有麻醉神经末梢的作用外,由于药液的水压力,使组织内张力增大,毛细血管渗血减少,手术
野清晰,组织易于分离。
2.骨膜上浸润法 将局麻药注射到牙根尖部位的骨膜浅面,药液经骨膜再通
过骨面小孔渗透至牙根尖的神经丛,产生麻醉效果。 适用于上、下颌牙槽突前份的牙、牙槽突手术。
3.牙周膜注射法 采用后装式金属注射器或牙周膜注射器及短而细的注射针头,自牙的近中和远中直接刺入牙周膜,
缺点:不适用于不合作的患者及局部有炎症的部位。
二、常用局部麻醉药物
药名 类型 效能强度* 毒性强度* 显效时间(分钟) 阻滞麻醉浓度(%) 一次最大剂量(mg/kg)
利多卡因 酰胺类
2 2 2~3 2 4.4
*以普鲁卡因等于1作为标准
布比卡因 酰胺类
8 4 6~10 0.5 1.3
阿替卡因 酰胺类
上、下颌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及其分支与支配区域
1.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范围包括同侧上颌骨、鼻、下睑、上唇以及硬软腭,适应于范围较广泛的上颌骨手术以

口腔局部麻醉

口腔局部麻醉
行粘膜皱襞,称为翼下颌皱襞,其深面为翼下颌韧带。 另外在颊部有一脂肪组织突起形成三角形颊脂体,其尖端正
居翼下颌韧带中点而稍偏外处,此二者即为注射重要标志 。 若遇颊脂体尖不明显或磨牙缺失病人,可在大张口时,上下 颌牙槽嵴相距中点线上及翼下颌皱襞外侧3~4mm交点,作为 注射标志。
注射方法:病人大张口,下颌眊平面及地面平行。将注射
口腔局部麻醉
第一节 局部麻醉定义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简称局麻, 是指用药物暂时阻断机体某一部分感觉神经 传导,是该部分痛觉消失,以便在完全无痛 情况下进行手术。
常用方法:表面麻醉、浸润麻醉、阻滞麻醉
第二节 常用局部麻醉药物
一、利多卡因,又称赛罗卡因,属于酰胺类 局部麻醉药。维持时间1~2小时;有迅速而安 全抗室性心律失常;最大用量是不超过0.4g
器放在对侧口角,即第一、二前磨牙之间及中线成45°角。 注射针应高于下颌牙眊面1cm并及之平行。按上述注射标志 进针,推进2.5cm左右可达下颌骨骨面下颌神经沟。回抽无 血,注入麻醉药1~1.5ml。
麻醉区域及效果:
麻醉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前磨牙至中切牙唇(颊) 侧牙龈、粘骨膜及下唇部。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八)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1、翼腭管注射法: 表面标志为腭大孔。 2、口外注射法 : 是避开下颌骨喙突,在其 前方或后方,从颧弓下方进针直达翼腭 窝以麻醉上颌神经方法。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九)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方法及上和神经阻滞麻醉颧下翼突法同,主 要用于范围较广下颌骨手术及面部疼痛诊断 性封闭。麻醉范围:同侧下颌骨、牙、舌、 口底、下唇、颊及颞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四节 局部麻醉并发症及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局部麻醉
麻醉
用药物或非药物使病员整个机体或机体部 分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 用于手术或某些疼痛的治疗。
可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 局部麻醉:常用于牙和牙槽突手术、颌面部小手术和疼痛 的治疗
• 全身麻醉:常用于颌面部中、大型手术及儿童的手术
第一节 局部麻醉的定义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简称局麻,是指用局部麻醉 药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 从而使该区疼痛消失。局部麻醉的确切含义应该是局部无 痛(local analgesia),即除痛觉外,其他感觉如触压 、温度感等依然存在,这种阻滞完全可逆,不产生组织损 害,病人仍保持清醒的意识。 临床上行局麻时常将肾上腺素(adrenalin)等血管 收缩药加入局麻药液中,以延缓局麻药的吸收,延长局麻 时间,降低毒性反应,减少注射部位的出血,使术野清晰 。 局麻安全、简单、效果确切,适用于一般的口腔颌面外 科门诊手术、牙髓病的治疗及固定义齿修复的牙体预备等 。
布匹卡因(bupivacaine)
• 麻醉作用比利多卡因强3~4倍 • 维持5小时,长效局麻药 • 毒副作用小,安全 • 浓度0.25%~0.75%,极量0.2g
地卡因(dicaine)
• 麻醉作用比 普鲁卡因强 • 作用快,穿透力强,毒性大 • 主要用于表麻 • 浓度一般1%~2%,极量0.1g
二 、 浸润麻醉
• 定义:将局麻药注射于组织内,作用 于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 的能力,而产生麻醉效果。
适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范围内的手 术以及牙、牙槽突的手术。
常用药物:1%~2%利多卡因, 0.5%~1%普鲁卡因
二 、 浸润麻醉
方法:皮丘注射法 骨膜上浸润法 牙周膜注射法
二 、 浸润麻醉
外1/3交界处,软硬腭交界前0.5厘米。
方法
• 病人头后仰大张口,在上颌第二磨牙腭侧龈缘与腭中线连 线的中外1/3交界处进针。如上颌磨牙早失,可在软硬腭 交界处前0.5cm处进针,自对侧刺入腭黏膜,回吸无血注 入麻药0.3~0.5ml ,可见局部腭粘膜发白即可。
2.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 注射麻药0.5毫升,粘膜发白即可 • 注射点过后,量过多,可同时 麻醉腭中、腭后神经,引
碧兰麻(阿替卡因articaine)
• 目前最先进的酰胺类局麻药 • 起效快,组织渗透性强,麻醉效能高,毒副作用小,目前
已广泛用于临床 • 无痛麻药 • 适用于成人及4岁以上的儿童 • 一般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 浓度4%,最大剂量5~7mg/kg/天,1.7ml/每支
第三节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表面麻醉
1.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方法:病人头后仰,半张口,使上颌牙牙合平 面与地面呈
45度角,用口镜牵拉注射侧口颊,自上颌第二磨牙颊侧远 中根黏膜转折处刺入,针头斜面向着骨面,与上颌牙牙合 平面呈45度角,紧贴骨面向上、内、后刺入2-2.5cm,回吸 无血注入麻药2ml,如果太深,易刺破上颌结节后方的翼静 脉丛,引起深部血肿
骨膜上浸润麻醉: 将麻药注射到牙根尖部位的骨膜表面,主要 用于上颌及下颌前份牙及牙槽突的手术。(骨
质疏松、多孔) 部位:患牙唇颊侧前庭沟,舌腭侧距龈 缘约1cm进
针。为了避免骨膜下 浸润所致的骨膜分离、 疼痛、手术后局部反应,当针头触抵骨面后 应退针0.2cm左右。
浸润麻醉
粘膜下骨膜上浸润麻醉
二 、 浸润麻醉
牙周膜注射法: 短、细注射针头自牙的近中和远中 侧刺入牙周膜,深约0.5cm,分别 注入麻药0.2ml,即可麻醉牙及牙 周组织。
特点: 痛,损伤很小,用于血友病、出血倾向 患者,牙周膜有炎症,其他局麻效果不 佳者。
浸润麻醉
周牙膜注射法
三 、 阻滞麻醉
定义 : 将局麻药物注射于神经干或主要分 支周围,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 激,使该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
特点: 范围广,进针次数少,用药少,效 果好,时间长。 活检、整形手术、感染病例
注意: 严格无菌,回抽无血,熟悉口腔颌 面部的局部解剖(三叉神经)
1.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 将麻药注射于上颌结节,又称上颌结节注 射法。 • 标志:①进针点为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
根 部前庭沟,②第二磨牙尚未萌 出时,进针点为第一磨牙远中颊侧根 部前庭沟, ③如上颌磨牙缺失,颧 牙槽嵴的前庭沟为进针点

浸润麻醉

阻滞麻醉

冷冻麻醉(应用较少)
一 、 表面麻醉(涂布麻醉)
• 定义:
是将局麻药涂布或喷射于术区表面,麻药被吸收使末梢神 经麻痹,以到达痛觉消失的效果。
一 、 表面麻醉
适应症:浅表的粘膜下脓肿切开引 流 松动牙的拔除(乳牙、恒牙) 舌根、软腭、咽部检查 气管插管前的粘膜表麻麻醉
常用药物:1%~2%地卡因,2%~4% 利多卡因
第二节 常用局部麻醉药物
• 按其化学结构分为酯类和酰胺类 • 酯类(普鲁卡因、丁卡因) • 酰胺类(利多卡因、布匹卡因、阿替卡因)
普鲁卡因(procaine)
• 穿透性和弥散性差,不适于表麻 • 水溶液碱性时不稳定 • 血管扩张作用较明显,故常加肾上腺素 • 毒性和副作用小 • 有时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少用或弃用 • 每次用量不超过1g,常用浓度1%-2%
利多卡因(lidocaine)
• 起效快、弥散广、穿透性强 • 对组织无刺激,无明显扩张血管作用 • 维持时间1~2小时,作用较普鲁卡因强,毒性较
其大 • 心律失常患者首选局麻药(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
用) • 口腔科临床应用最多的局麻药 • 可用于表麻、浸润麻醉、阻滞麻醉 • 浓度1%~2%,极量0.4g
1.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范围 • 除上颌第一磨牙颊侧近中根外的同侧上颌磨磨牙颊侧近中根
由上牙槽中神经支配。)
2.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 麻药注射于腭大孔或其附近,麻醉腭前神经,又称腭大孔 注射法。
• 表面标志:腭大孔(粘膜小凹陷) • 进针点:上颌第三或第二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连线的中
起软腭、腭垂麻痹不适而导致恶心、呕吐 • 麻醉范围:同侧上颌磨牙、前磨牙的腭侧
牙龈、粘骨膜和骨组织。
3.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