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斗机的AESA雷达
军用雷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军用雷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雷达是一个复杂而又先进的技术。
它是一个超过百年的成熟科技,不仅在文化和军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消防等领域也被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雷达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尤其是在军事领域,雷达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现代军事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本文章将围绕军用雷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展开讨论。
二、常见的军用雷达技术1、主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主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AESA)是目前一种比较常见的雷达系统。
它是通过在阵列矩形尺寸的较小的天线上装置大量的较小的射频模块来实现的。
这种雷达可以快速准确地跟踪和识别多个目标。
AESA雷达有很高的特征度和可靠性,可以成为零部件故障过大故障排除的最佳方法。
目前,AESA雷达已经成为了第四代战斗机的标配,是军事应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雷达技术。
2、双旋转机械雷达双旋转机械雷达(MEC)由对准的旋转馈线构成,利用对敌搜寻和潜艇探测的方面。
通常它由两个对准的旋转馈线组成,分别用于发射和接收雷达脉冲。
机械式雷达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信任阵列天线扫描玩法进行快速扫描。
如果轨迹不正确,雷达系统可以顺势扫描,使目标始终出现在每次扫描中的相同位置。
3、相控阵雷达相控阵雷达也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雷达系统。
它通过改变雷达的天线排列、之间的相位关系,来准确地确定目标的位置和具体形态。
相控阵雷达有很高的敏感度和分辨率,能够跟踪和识别较小的飞行物体和目标。
目前,大多数战斗机都装备着相控阵雷达,它们带来的收益不仅在于发现敌人,而且在于了解周围的环境。
三、军用雷达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1、无人机识别无人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得无人机的规模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无人机带来的效益很多,同时也存在着安全的隐患。
军用雷达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能够迅速分辨目标,追踪目标,准确控制无人驾驶飞机,减小安全隐患。
2、地形及物体探测雷达技术不需要人类干预,它可以迅速发现并识别物体。
中国三代战机全面迈入后期型阶段

中国三代战机全面迈入后期型阶段近日,中国改进型三代机歼-10B量产机亮相,标志着歼-10系列生产已进入第二阶段。
其实,不仅仅是歼-10,包括歼-11B、“枭龙”、“飞豹”全部出现了最新改进型,这标志着中国三代战机开始进入后期型阶段。
目前,中国仍有近千架二代机歼-7、歼-8在役。
中国国产歼-10、歼-11生产装备已有数百架,但并没能完全替换掉这些二代机。
事实上,这些二代机在编制上的彻底替换,可能要靠歼-10B这类后期型三代机来完成。
当前世界各国的三代战机,也包括一些三代半战机,一直没有中止升级改进的步伐。
F-15A/B、F-16A/B、F/A-18A/B、F-14A、米格-29A、苏-27SK等,都属于三代机早期型,这些战机在现在看来都已经落伍。
以F-15为例,先后推出过F-15C/D/E等改进型,以及K/SG/SA 等出口改进型,航电性能、武器性能和发动机推力都在不断提升。
即使欧洲先进的“台风”战斗机,也不断推出升级措施,前后期性能差别很大。
近年来,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成为三代机升级的核心措施。
有无AESA雷达,几乎能形成战斗机的半代之差。
包括美军主力战机以及欧洲三大战机,都把AESA雷达作为最关键的升级内容。
从性能上看,中国现有的三代机歼-10A、歼-11B、“枭龙”等,大致相当于三代机中期型水平,均装备有脉冲多普勒雷达,这属于多数普通三代机的典型配置。
但面对外国最新的三代机后期改型,例如装备AESA 的韩国F-15K和印度“阵风”,中国现有战机已面临性能上的劣势。
因此,歼-10、歼-11等中国三代机的升级工作有很强迫切性。
尽管歼-20已开始试飞,但三代机的升级工作却不能停止。
特别是与歼-20相关的一些四代机技术,更需要提前应用于三代机的改进。
从改进内容上看,歼-10和歼-11均以提升航电系统为主,特别是改用AESA雷达。
AESA雷达不仅可大大提高探测距离,而且可集成合成孔径技术,加强复杂地形探测能力,同时有效提高电子对抗能力,相对于多普勒雷达是本质的提高。
战机2007排行

1 F-22“猛禽”★x15 制造:美国2 “台风”★x13.5 制造:欧洲3 F-15“鹰”★x13.5 制造:美国4 苏-27“侧卫”系列★x13 制造:俄罗斯5 “阵风”★x12.5 制造:法国7 F-16“隼”★x11.5 制造:美国8 JAS-39“鹰狮”★x11 制造:瑞典9 米格-29“支点”★x10.5 制造:俄罗斯10 幻影-2000 ★x10 制造:法国1 F-22A“猛禽”★x15 制造:美国2 苏-35BM“侧卫”★x14.5 制造:俄罗斯3 “台风”★x13.5制造:欧洲5 F/A-18E/F“超级大黄蜂”★x13 制造:美国6 “阵风”★x12.5 制造:法国7 米格-31SM ★x12.5 制造:俄罗斯8 F-16E/F“隼”★x12 制造:美国9 歼-10A“猛龙”★x11.5制造:中国1 F-22A“猛禽”★x15+ 制造:美国2 苏-35S“侧卫”★x14.5 制造:俄罗斯3 EA-18G“咆哮者”★x13.5 制造:美国4 F-15SG“先进攻击鹰”★x13.5 制造:美国5 “台风”★x13 制造:欧洲6 “阵风”★x12.5 制造:法国7 F-2 ★x12.5 制造:日本8 F-16E/F“隼”★x12.5 制造:美国9 米格-29KUB ★x12.5 制造:俄罗斯10 米格-31BM ★x12制造:俄罗斯1 F-22A“猛禽”○20制造:美国2 苏-35S“超级侧卫”○17.5制造:俄罗斯3 F-15改“先进攻击鹰”○17制造:美国4 EF-2000“台风”○17制造:欧洲5 F/A-18E/F“超级大黄蜂”○16.5制造:美国6 “阵风”○16.5制造:法国7 F-16改“先进隼”○16制造:美国8 歼-10改○15.5制造:中国9 F-2○15.5制造:日本10 JAS-39“鹰狮”○15制造:瑞典。
有源相控阵雷达引领世界战斗机新一轮的升级革命

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并非刚刚问世,这项技术起源上世纪60年代源起,但到上世纪末才逐步发展成熟达到装机实用的标准。F-22战斗机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将有源相控阵雷达装机的战斗机。
是否装有AESA雷达,已经成为衡量第四代战斗机的一个重要标准。就好象脉冲多普勒雷达是否装机是衡量第三代战斗机的标准一样。
和现在大量使用的脉冲多普勒雷达相比,AESA雷达由于采用数量众多的T/R模块,而且采用电扫描方式,所以波束指向非常灵活、迅速,;一个雷达可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波束,同时实现搜索、识别、跟踪、制导、无源探测等多种功能;多目标接战能力强,能同时监视、跟踪多个目标;抗干扰性能好。另外,相控阵雷达的可靠性高,即使少量T/R模块失效仍能正常工作。不过,相控阵雷达设备复杂、造价昂贵,且波束扫描范围有限,最大扫描角为90°到120°。
Hale Waihona Puke 区别有源和无源相控阵雷达,主要在于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每一个辐射器,都是一个发射/接收模块,每一个辐射器都自己产生和接收电波。而无源相控阵雷达只有一个中央发射机和接收机,发射的能量由计算机分配到天线上的每一个辐射器。
和多普勒雷达相比,相控阵雷达具有诸多的优点:
首先是射频功率效率高,在有源相控阵天线中,T/R组件紧挨着天线单元,T/R组件中的功率放大器和天线单元间的损耗及天线单元和T/R组件中的低噪声放大器间的损耗可以忽略不计,这对提高雷达探测性能的作用是明显的。
法国作为西欧一个重要的航空大国,一直在航空武器研制上保持着独立自主的政策。法国泰利斯公司为“阵风”战斗机研制的RBE2 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已经于2007年第一季度装机“幻影”2000战斗机,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飞行试验之后。目前,该雷达已经进入最后研制阶段。RBE2 雷达提高了对小目标的探测距离以及改进了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性能。这种雷达的批量生产将在2010年底开始。
印度空军可能为LCA“光辉”战斗机装备以色列AESA火控雷达

印度空军可能为LCA“光辉”战斗机装备以色列AESA火控
雷达
佚名
【期刊名称】《空载雷达》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在研制出本国产品以前,印度空军可能为“光辉”(Tejas)轻型战斗机(LCA)装备以色列研制的AESA火控雷达。
从2008年起,以色列埃尔塔(Elta)系统公司已经与印度方面展开谈判,帮助印度研制“光辉”战斗机使用的雷达,但是由于技术问题,这个项目遇到了困难。
因此,印度可能会先为“光辉”战斗机装备埃尔塔公司研制的EL/M-2052AESA火控雷达。
【总页数】1页(P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71.41
【相关文献】
1.印度天空的“光辉”——LCA战斗机 [J], 保罗·德雷格;钟艺
2.印度空军苏-30MKI战斗机(下)和英国皇家空军“台风”战斗机编队飞行 [J], 无
3.印度空军苏-30MKI战斗机 [J],
4.他们被称为印度最佳战斗机中队--从缅甸丛林到卡吉尔高原,它是印度空军的缩影猛虎第1中队简史 [J], 赵国栋
5.装备“经国”战斗机的机载RD火控雷达 [J], 王秀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惊世之作 俄罗斯新型L波段机载襟翼有源相控阵雷达

2009年8月莫斯科航展上,在没有大型武器出现的情况下,俄罗斯展示的大量新型电子设备成为了展会的一大亮点。
尤其是提赫米洛夫仪器制造研究所(NIIP)展示的新型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这款未来将用于俄五代机及苏-27/30/35系列战斗机改进的雷达成了媒体的聚焦点。
作为俄罗斯机载雷达研制领域领头羊的仪器制造研究所,其展示的并不只有这款有源相控阵雷达,同时展出的还有一款新型L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在公司分发的一些宣传资料上也都涉及到了这款雷达。
其实,这款雷达早在2007年莫斯科航展上就已经展出过,可能是因为仪器制造研究所很少透露其相关信息,此前虽然在仪器制造研究所的一些技术刊物中已数次报道了该雷达研制进展,但是一直未引起外界的注意。
尽管在2009年莫斯科航展开幕之前,仪器制造研究所在介绍新型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将亮相时也提到了这款雷达,仍未引起媒体的太多关注。
鉴于这款L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独特设计及技术潜力,可以肯定未来它必将有不错的发展。
本文将结合一些公开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款雷达并对其性能及用途进行猜测。
从展出的雷达样机以及分发的宣传资料,我们能对这款新型L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以下简称新型L波段雷达,现在有一些媒体将其称为AFAR-L,AFAR即俄语中的AESA,L指L波段)有一个初步了解:新型L波段雷达的出现与新型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有点类似,也是面向苏-27/30/35系列战斗机的改进及装备的新一代战机。
其最大特点是将整个雷达系统安装在战斗机的前缘襟翼内,或者说整个雷达系统本身也就是为战斗机前缘襟翼设计的。
该雷达的天线发射单元呈块状,每块包含4个单元。
从展出的样机可以看出每个襟翼内共有3个这样的块状单元呈线状排列,也就说襟翼内包含了12个子发射单元。
而有源相控阵雷达最重要的3个T/R模块则分别控制这样的3个块状天线发射单元,整个系统十分紧凑。
什么是L波段对于这款雷达,很多人首先可能就会想到它为什么采用L波段?这个问题可以用L波段本身的特性来回答。
“甲虫-AE”有源相控阵雷达简介

“甲虫-AE”有源相控阵雷达主要用于装备俄最新式的米格-35战斗机。
据介绍,装备该型雷达可显著提升战机的作战能力。
此前进行的飞行测试显示,装备“甲虫-AE”后的米格-35对一般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不少于250-300千米,而且对隐形目标也具有较好的探测能力。
“法扎特隆无线电制造科学研究所”公司介绍说,“甲虫-AE”的探测距离要明显大于现役第四代战机的雷达。
此外,该雷达凭借其出色的合成孔径能力还能够绘制较高精度的地图。
“甲虫-AE”不但能分辨移动目标,而且还能通过二次识别确定出它们的准确型号,尤其是,它能够确定出一个集群目标中单个目标的数量。
RQ-4B全球鹰Block 40无人机(UAV)东方网3月12日消息:据周三宣布的一份价值2450万美元的合同,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航空系统部门将与雷神公司空间机载系统部门合作,联合开发和安装一种先进空对空和空对地雷达系统,用于诺·格公司的RQ-4B全球鹰Block 40无人机(UAV)。
位于马萨诸塞州汉斯科姆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电子系统中心要求诺·格公司和雷神公司开发并演示用于全球鹰Block 40无人机的“多平台雷达技术嵌入项目(MP-RTIP)”技术。
MP-RTIP项目正在开发一种模块化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系统,可扩展应用于不同类型飞机,尤其是“全球鹰”无人机和“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oint STARS)”飞机。
雷神公司空间机载系统部门是MP-RTIP项目的主要分包商,负责雷达系统的硬件开发。
正在生产的MP-RTIP系统基于诺·格公司以前开发的雷达技术,包括空军E-8联合星飞机和现有的“全球鹰”雷达。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陈皓)“鹞鹰”无人机近日,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鹞鹰”无人机首次成功实现了高精度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和高光谱光学载荷双装载科学试验飞行!该试验飞行历经4小时30分,标志着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无人机遥感载荷综合验证系统”重点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攻克了无人机实现双装载遥感飞行技术难题,第一次成功实现了高精度、多载荷、同平台遥感成像,获取了有重要科研价值的数据!由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牵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所、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单位参与的“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无人机遥感载荷综合验证系统”重点项目,旨在通过开展遥感载荷性能指标综合飞行验证关键技术研究,建成我国无人机遥感载荷综合验证系统,实现无人机民用遥感系统技术工程性突破,拓展无人机技术的应用领域,与有人航空遥感形成互补的完整体系,促进我国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产业化发展。
国产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

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AESA是机载雷达的发展方向,图为美国AN/APG-79雷达,注意其天线呈仰角安装近日,有新闻报道中航雷电院张昆辉同志的先进事迹,其中提到张院长从“2001年开始着手相控阵雷达的研发,2008年完成飞机验证试飞,雷电院向部队机关和集团公司做了汇报,在军方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受到军方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
空军景文春副司令专程到无锡了解情况、听完汇报后说:“当初×代机立项时,我有两点担忧,一是发动机问题,二是相控阵雷达问题。
今天看来,雷达问题已经解决了,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相控阵雷达”。
空军首长和空装首长的关注,给了雷电院极大鼓舞和鞭策。
该项目在完成它机验证试飞后,原国防科工委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在认真了解试飞情况后给与了高度评价:“相控阵雷达研制,开创了国内机载火控雷达的新纪元,填补了国内X波段相控阵火控雷达的空白,为我国×代机的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标志着我国第×代战斗机提升战斗力的时机已经到来”。
此项目还荣获该年度国家国防科技成果一等奖。
“字里行间,透露出国家和空军对该型雷达的重视,从空军首长的话和国防科工委专家组的话分析;该雷达应试是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既可以用于正在研制的我国第四代战斗机配套,也可以用于现役的第三代战机的升级。
其意义非凡,是建国60周年收获的又一大喜讯。
AESA除了用于新机、新雷达外,还可用于现役飞机和雷达的升级,图为美国的AN/APG-63V2,其用AESA替代了原来的机械扫描天线(下图)我们知道二战一个重要的发明就是雷达的运用,1935年为了对付德国的潜艇,英国开始研制机载雷达-空海搜索雷达,1937年该机进行首次试验,1939年装备部队,1940年英国人发明了磁控管,为研制微波机载雷达打下了技术基础,由于当时英国经济技术实力已经衰落,因此将这个技术转让给了美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射试验室很快在其基础上研制了厘米波机载雷达SCR-520,并在其基础上研制了机载火控达雷达SCR-720,不过这个时候机载火控雷达还不是真正意义上或者说功能完善的雷达,它只能测距,所以也被称之为雷达测距器,5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能进行天线扫描和角度跟踪的单脉冲雷达,虽然这些雷达在功能比早期的测距器有很大的提高,但其仍旧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下视能力,也就对低空和近地目标的探测能力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AS-39E “鹰狮” 的“渡鸦” ES-05,旋转斜盘安装方式,扫描扇区宽200 度,预计2018 年服役。
#C137 号F3 版本“阵风”起配备的RBE2-AA,固定安装,进度与赤兔军“三代半” 机型相似,其控制软件大幅度升级的“全状态” 版预计2018 年伴随研发合同价值10 亿欧元的“阵风” F3R/Tranche 4 服役。
EF2000 “台风” Tranche 3 的“捕手”-E,旋转斜盘安装方式,扫描扇区宽度与“渡鸦” ES-05 类似。
科威特是该型雷达的启动用户,共购买28 架“台风” Tranche 3。
原计划2015 年开始交付的“捕手”-E 目前仍在日落牛IPA5 与汉斯IPA8 号机上接受地面整合测试,尚未进入飞行测试阶段。
配备AESA 雷达的赤兔军战斗机数量虽远不及帝国军,却已经大大超过了欧洲列强。
帝国军战斗机则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
新千年以来采购的战斗机航电配置普遍颇为豪华,F-22A,F-35A/B/C,以及Block II 版本的F/A-18E/F 均安装了AESA 雷达,战斗机AESA 雷达总数正向四位数挺进。
然而除了少数F-15C/D 升级到了 AN/APG-63(V)3 有源电扫描阵列雷达之外,大量的F-15 与F-16 战斗机仍在继续使用冷战时期技术水平的机械扫描平板缝隙阵雷达和同样落后的电子对抗设备。
由于灵敏度差且必须逐一扫描各频率搜索威胁性辐射源,帝国军
F-16 的雷达告警接收机面对AESA 雷达时事实上处于失聪状态。
帝国军的F-16 没有内置电子干扰机,进行了数字射频记忆技术升级,可对抗较现代化武器的外挂电子干扰机尚未批量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