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控肥料

合集下载

控释肥与缓释肥的区别

控释肥与缓释肥的区别

本次讲课到此结束, 课件内容仅限于群内 学习交流!
哪种控释肥适合大姜
不是所有的控释肥都适合大姜,控释肥有很 多种,主要区别于控肥时间长短和对氮磷钾 的控制比例。大姜前期的控释肥时间为2个月, 不能太长,否则起不到作用,氮磷钾不能全 控,控氮和钾最好,因为磷吸收比较慢,养 分为高氮、高磷和中钾。我们的套餐的控释 肥就是专门为大姜定制。后期高钾复合肥控 肥时间为1个月是最好
为什么要用控释肥
普通的肥料:前期养分过量,植物在短期内 无法完全吸收,造成大量的养分蓄积在土壤 中,容易下雨流失;渗入地下;或土壤固定, 所以肥料平均利用率只有35%左右。特别强 调一点,普通肥料用量大容易烧苗和造成土 壤板结、酸化和盐渍化
节肥、增效、省力、丰产、环保
控释肥:把前期的不用养分节约拿到后期供 应给植物,同时减少了淋失,微生物的分解 和土壤固定,相当于一点一点不停地给植物 喂肥。因此,肥料利用率能达到70%-80%左 右,使用安全,不会烧苗,残留少,不易造 成土壤问题。
大姜控释肥怎么用
不是什么控释肥都能直接撒在大姜上,具体 要看控肥的时间,一般像长控(半年以上) 的控释肥才可以直接接触根系,大姜控肥时 间只需要2个多月,所以大姜的控释肥是不能 直接接触姜块的,一般做底肥时,先撒肥再 用工具轻轻搅拌覆盖一下土就行,避免高浓 度直接接触。强调一点,那种说不用搅拌的 控释肥建议不用,因为控肥时间太长,不适 合大姜用。
什么是控释肥
控释肥料:缓释肥料的高级形式,主要通过 包膜技术来控制养分的释放,达到安全、长 效、高效等目的,是现代肥料发展的主要方 向,适合机械化生产特别是满足种肥同播的 需要等。
控释肥与缓释肥有什么区别
缓释肥:称长效肥料,主要指施入土壤。
缓释肥的高级形式为控释肥,是指通过各种 机制措施预先设定肥料在作物生长季节的释 放模式,使其养分释放规律与作物养分吸收 基本同步,稳定,从而达到提高肥效目的的 一类肥料。土壤的微生物、PH值等对控释肥 的释放没有任何影响

缓控释肥市场分析报告

缓控释肥市场分析报告

缓控释肥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缓控释肥是一种新型的肥料,具有缓释和控释的特性,能够提高作物吸收养分的效率,减少化肥的浪费。

随着人们对绿色生态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缓控释肥市场逐渐壮大。

本报告将对缓控释肥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从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旨在为行业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发展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报告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等内容,旨在引导读者对整篇报告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缓控释肥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等内容,通过对市场现状的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以及竞争格局的探讨,全面展现缓控释肥市场的情况。

结论部分则对市场前景展望,提出推荐策略,并对报告的内容进行总结,为读者提供决策参考。

整篇报告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缓控释肥市场的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 {"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缓控释肥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市场竞争格局进行全面剖析。

同时,通过对市场前景展望和推荐策略的研究,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决策参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推动市场稳健增长。

通过本报告,我们希望能够为行业相关各方创造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推动整个缓控释肥市场的良性发展。

"}1.4 总结总结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缓控释肥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缓控释肥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建立品牌形象,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同时,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也将成为推动缓控释肥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缓控释肥市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在面对市场变化时,企业需要灵活调整战略,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市场竞争,并且抓住机遇,持续发展壮大。

缓释肥与控释肥区别对待

缓释肥与控释肥区别对待

缓释肥与控释肥区别对待缓释肥(Slow release fertilizer)又称缓效肥料、长效肥料,是指由于肥料的化学成分改变或表面包涂半透水性或不透水性物质,使其中的有效养分缓慢释放。

施入土壤后,因其化合物或物理状态的不同,要经过短时间的转化才能被土壤溶液溶解。

它可以持久地给予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它兼有化肥“速效”、农家肥平和持久的特点,并能减少淋浴损失,一般比化肥利用率高30%至70%。

对于缓释肥和控释肥的理解,国内外许多专家都认为两者是一致的。

如美国作物营养协会将缓释肥定义为:所含养分比速效肥具有更长肥效的肥料。

并认为缓释肥与控释肥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

但事实上,两者是不同的,缓释肥指比普通肥料养分释放缓慢的肥料,但其养分的释放速率、方式和持续时间不能控制。

而控释肥则指在制备过程中其释放速率、方式和持续时间已知并可以进行控制的肥料。

根据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方式,人们把缓释肥养分释放的方式划分为4种类型:扩散、化学分解、膨胀和渗透。

缓释肥类型缓释型氮肥氮肥在容器栽培中施用量最大,而且施后损失率也远比其他元素高,平均为30%至50%,因而研究其缓释肥种类的意义尤其重大。

常见的有:脲甲醛(UF)38-0-0(含氮量通常在32%至4 0%之间),异丁烯叉二脲(IBDU)30-0-0。

两者都属于低水溶性有机氮化合物这个大类,但是前者为生物可降解化合物,后者为化学可分解化合物。

缓释型磷肥单料过磷酸钙(Ca)H 2PO4(2)0-20-0,含有12%的磷和18%的钙;三料过磷酸钙(Ca)H2PO4(2)0-46-0,含12%的钙;烧结的磷0-50-0,一种释放很缓慢磷的原料;磷酸铵镁(Mg NH 4PO4)7-40-6,这种肥料为低水溶性的无机化合物。

目前在苗木容器栽培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奥绿肥(Osmocote),它是一种典型的包膜复合肥,其化肥颗粒的外面包有一层半透水的薄膜。

当奥绿肥被施人土壤之后,土壤中的水分能缓缓透过薄膜,膜内的化肥成分吸水后产生压力。

缓释肥和控释肥哪个好?缓释肥、控释肥作用说明

缓释肥和控释肥哪个好?缓释肥、控释肥作用说明

缓释肥和控释肥哪个好?缓释肥、控释肥作
用说明
缓释肥和控释肥有许多共同点,他们都能在施肥后缓慢发挥作用,使肥效时间增长,不过在作用原理和营养成分上他们又有许多不同,要说他们哪个好就要明白他们的不同点,下面就为大家带来缓释肥和控释肥的作用说明。

从控制养分释放速率的机制和效果来看,缓释肥是通过化学和生物因素使肥料中的养分释放速率变慢,在释放时受土壤pH值、微生
物活动、土壤中水分含量、土壤类型及灌溉水量等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而控释肥是通过外表包膜的方式把水溶性肥料包在膜内使养分缓慢释放,当包膜的肥料颗粒接触潮湿土壤时,土壤中的水分透过包膜渗透进入内部,使部分肥料溶解,这部分水溶养分又透过包膜上的微孔缓慢而不断向外扩散,土壤温度越高,肥料的溶解速度及穿越膜的速度越快,膜越薄,渗透越快。

从营养成分的种类来看,缓释肥大部分为单体肥,主要品种为缓效氮肥,也叫长效氮肥,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控释肥多为N-P-K 复合肥或加上微量元素的全营养肥,施入土壤后,它的释放速度只受土壤温度的影响。

二者养分的释放速度与植物各个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不同步。

缓释
肥释放养分不均匀,养分释放速度和作物的营养需求不一定完全同步;控释肥释放养分的速度与植物对养分的需求同步,从而能满足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

【本人结语】缓释肥是肥料本身的溶解速度慢,他的溶解速度受外界多种因素影响,而控释肥时通过物理手段使肥料溶解缓慢,溶解速度基本只与土壤温度有关,一般来说缓释肥的营养单一,而控释肥多位全营养肥,种植户应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使用哪种。

缓释控释肥的研究应用现状及进展

缓释控释肥的研究应用现状及进展

缓释控释肥的研究应用现状及进展缓释肥料是一种控制营养元素释放速度的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减少肥料的损失和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缓释肥料的研究应用现状及进展。

缓释肥料的研究应用现状:1.缓释肥料的原理和分类:缓释肥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控制肥料中肥料元素的溶解或扩散速率,使其逐渐释放到土壤中,供植物吸收利用。

根据缓释肥料的释放机制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生物缓释肥料、化学缓释肥料和物理缓释肥料等。

2.缓释肥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缓释肥料的方法主要包括包膜技术、包埋技术、凝胶技术和复合技术等。

其中,包膜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在肥料粒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来控制肥料的释放速度。

3.缓释肥料的应用领域:缓释肥料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花卉种植和庄稼植物等农业领域。

在农田中,缓释肥料能够减少肥料的损失和浪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果园中,缓释肥料能够提高果树的生长速度和果实的品质。

在花卉种植中,缓释肥料能够提供持续的养分供应,促进花卉的开花和生长。

在庄稼植物中,缓释肥料能够提高作物的耐旱性和抗病性。

4.缓释肥料的优势和局限性:缓释肥料具有调控养分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等优势。

然而,缓释肥料也存在着制备成本高、释放速度受环境条件影响和植物对缓释肥料的适应性等局限性。

缓释肥料的研究进展:1.新型缓释肥料的开发: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开发新型缓释肥料,包括基于纳米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生物的缓释肥料等。

这些新型缓释肥料具有更高的控释效果和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2.缓释肥料的应用技术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人员利用智能控制技术、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等,将缓释肥料的施用与精准农业相结合。

这种精细化施肥技术可以根据植物的需求和土壤的状况,调整缓释肥料的释放速度和剂量,实现精确施肥。

3.缓释肥料的环境效应研究:缓释肥料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和模拟模型,探究缓释肥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以评估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

控释肥的使用方法

控释肥的使用方法

控释肥的使用方法
控释肥是一种常用的植物营养品,可以帮助植物更好地吸收养分,提高产量和品质。

下面是控释肥的使用方法:
1. 确定施肥时间:控释肥是一种缓释肥料,需要在植物的生长季节
进行施肥。

通常情况下,春季和夏季是植物生长的旺季,是最适合施肥的时间。

施肥的频率可以根据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环境进行调整。

2. 确定施肥量:施肥的量可以根据植物的需求和肥料的配方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平方米需要施肥5-10克,具体的施肥量可根据植物的
需求和结果来进行调整。

3. 施肥方式:控释肥料可以通过喷洒、撒播、浇灌等方式进行施肥。

其中,浇灌是最常用的方式。

将肥料用水稀释后,均匀地浇入植物的根部,以保证植物吸收到足够的养分。

4. 注意事项:使用控释肥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肥料应
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

其次,在施肥前应将肥料充分溶解或搅拌均匀,避免出现肥料颗粒过大或过小的情况。

最后,施肥时应避免过量,以免对植物造成伤害。

总的来说,控释肥是一种比较好的肥料,可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但需要注意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缓控释肥研究

缓控释肥研究

缓(控)释肥料的主要类型源自二、包膜(包裹)类缓(控)释肥料。
196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率先研制出高分子聚合 物包膜肥料,同期,在日本也进行了以聚烯烃类材 料包膜尿素的研制。 硫衣尿素(SCU)是最早诞生的无机包裹类缓释肥, 具有以肥包肥的特点。该类肥料的发展在20世纪80 年代达到鼎盛时期,目前已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缓(控)释肥料的概念 国际肥料开发中心(IFDC)编写的《化肥手册》 中的定义:“将能够在整个生长季节,甚至几 个生长季节慢慢地释放植物营养元素的肥料, 称为控制释放肥料”。 美国作物营养检查官协会(AAPFCO)对缓释和控 制释放肥料的定义为:缓释和控制释放肥料是 那些①所含养分形式在施肥后能延缓被作物吸 收与利用的肥料;②所含养分比速效肥(例如 硝铵、尿素、磷铵、氯化钾)有更长肥效的肥 料。并认为:缓释与控制释放之间没有法定的 区别。
缓(控)释肥料研究进展及 在林业中的应用
邢尚军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6.12
报告 内 容
一、缓(控)释肥料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二、缓(控)释肥料的国内研究状况 三、缓(控)释肥料的缓释评判标准 四、缓(控)释肥料在林业中的应用 五、缓(控)施肥料的优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六、山东省林科院经济林木缓释肥研究简介


近年来国内有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承担了国家和地方的缓释肥料研制 课题,已有研究单位从国外引进了制作设备,研制出适合不同作物需 要的缓释肥系列新产品。然而,要使缓释肥的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尽快扩大推广应用的范围,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下面介绍几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缓控释肥料研究机构及成果。
缓(控)释肥料国内研究状况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缓(控)释肥料的概念 缓释和控释肥料之间没有法定的区别,美国植物性 食物控制官员协会 (AAPFC0) 也在其官方术语和定 义中使用这两个概念。 但是,有生物分解而释放养分的氮肥产品(如脲甲醛 UFs)在贸易中被称作为缓释肥料(SRF); 包膜或包囊产品在贸易中被称作控释肥料(CRF)

缓控释肥料

缓控释肥料

新型肥料之缓/控释肥料一、几种肥料的基本概念控释肥料:是指能够控制养分供应速度的肥料。

此类肥料是高分子聚合物包膜肥料(一般是包膜氮、磷、钾复合肥)。

缓释肥料和稳定性肥料是不同于控释肥料,但肥效比普通水溶性肥料长的肥料。

缓释肥料的概念:缓释肥料是肥料中的养分的供应速度明显小于普通水溶性肥料中养分供应速度的一类肥料。

稳定性肥料:稳定性肥料属于一种新型复合肥料,其中经特殊工艺加入了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施入土壤后能通过脲酶抑制尿素的水解以及通过硝化抑制剂抑制铵态氮的硝化,并活化土壤中的磷元素,提高氮磷利用率,延长肥效,从而做到一次施肥不用追肥。

与普通化肥相比,施用120天时,稳定性肥料的有效氮含量提高60%~120%,可将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2%~45%。

在我国将缓释、控释和稳定性肥料统称为缓/控释肥料。

二、我国发展缓/控释肥料的必要性我国化肥当季利用率较低,总体利用率约为30%。

其中氮肥为30—35%,磷肥为15—20%,钾肥为35—50%。

利用率低至少带来两个问题:一是资源的浪费问题。

以2001—2004年氮肥年平均施用量2530万吨(纯N),当季利用率按较高的35%计,每年损失的氮肥大约有1640万吨。

如果这些氮肥完全按尿素来计算,就相当于3560万吨尿素。

按平均生产成本1700元/吨(市场售价约2400元/吨)计,损失的氮肥相当于人民币600亿元左右(按市场价850亿元)。

按现有技术水平,利用率提高十个百分点是完全有可能的(发达国家的利用率为50—60%)。

按提高氮肥利用率10%计算,每年可以比现在少损失氮肥250万吨,折成尿素则为540万吨,相当于少损失人民币92亿元(按市场价为130亿元)。

按生产1吨尿素需要1吨标煤计算,提高10%的利用率就相当于每年节省540万吨标准煤。

如果要生产这些尿素,需要建10个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大型装置。

因此,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提高氮肥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控释化肥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摘要:由于长期以来化肥的利用率不高,对环境、健康以及自然资源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

因此提高化肥利用率当今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缓释控肥料的定义出发,综述了缓释控肥料的分类、作用机理,着重描述了我国缓释控肥料的进展。

关键词:缓释控肥料;作用机理;进展1.引言尽管化肥一直以来促进着农业的发展,但随着化肥行业的发展以及农民对化肥的依赖性的增加,使其带来的副作用日益显著,因此不得不重视化肥大量使用带来的弊端。

据统计目前我国氮肥利用率仅为20 %~50 %、磷肥为15 %~25 %、钾肥为30 %~35 % ,因肥料利用率低下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等[1]。

随着人类对环境、健康以及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的关注的不断提高,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环肥的用量,提高其利用率是当今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经过研究发现化肥的过度利用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不合理的施肥引起的,因此为提高肥料利用率,20 世纪初人们就提出了缓释肥料的设想。

只有遵循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及环境平衡规律,改进施肥技术和化肥工艺,研究高效长效化肥以及合理施肥才能实现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缓释肥(Slow Release Fertilizers 缩写为SRF) 又称缓释肥料[1]、长效肥料、迟效肥料,通常由于肥料化学成分改变或表面包涂半透水性或不透水性物质而使其中的有效养分缓慢释放,来满足作物的营养需求,因此避免了传统速溶肥料已流失的缺点,大大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有效地减小了因过度施肥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减少农民的劳动成本。

因此缓控释肥是当今世界肥料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继20世纪60年代开展大量农田实验以来,90 年代之后,新型缓释肥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

一般来说,“缓释”是指化学养分的释放速率远小于速溶肥料的转化释放效率。

美国TV A 的R·D Hauck 于1985 年将缓释肥料分为四类: (1) 微溶于水的合成有机氮化合物; (2) 微水溶性或柠檬酸溶性合成无机肥料; (3) 加工过的天然有机肥料; (4) 包膜(包裹) 型肥料。

“控制”是指基于各种调控机制使养分按照设定模式进行释放,并且与作物养分吸收规律一致。

这类肥料能最大限度提高肥料利用率,防止多余养分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控释肥料还应具有营养供应的阶段性、连续性和可调性等特性。

2.缓释控肥料的分类2.1.按照制备工艺分缓释控肥料按照制备工艺可分为物理阻碍型、化学合成型和生化抑制型。

2.1.1.物理阻碍型物理阻碍型缓控释肥料主要是通过喷涂、干燥等手段在肥料颗粒表面涂覆一层或多层低水溶性材料,形成致密的低渗透性包衣来阻碍水分进入肥料内核的速度,进而达到限制养分释放的目的。

包膜包裹型缓控释肥料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类,也是缓控释肥料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类。

2.1.2.化学合成微溶型化学合成微溶型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微溶性或难溶性物质,在化学或微生物作用下将营养物质缓慢释放。

2.1.3.生化抑制型生化抑制型缓控释肥料是通过在传统肥料中添加脲酶活性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来减缓一些营养元素的转化和吸收,减少氮肥的挥发和流失,从而达到延长肥效的目的。

主要的脲酶抑制剂有氢醌、硫代磷酰三胺、邻苯基磷酰二胺等。

主要的硝化抑制剂有氯代苯酚、双氰胺、吡啶、嘧啶等。

但由于许多种类的生化抑制剂存在价格昂贵、毒性较大等缺点,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

2.2.按缓控释肥料的作用元素分2.2.1.缓控释氮肥[1]按缓控释肥料的作用元素将其分为缓释氮肥和长效复合肥。

缓释氮肥包括:长效碳铵、沸石碳铵、沸石硝铵、缓释尿素等。

长期碳铵表释的利用率仅为27%,为了提高其利用率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利用钙镁磷肥作为包膜材料,以碳铵为基质,成功研制了一种长效碳铵。

中科院沈阳生态所研制了在碳铵中加入GM 高效矿物固氮剂后制成的长效碳铵。

利用沸石的多孔吸附性可吸附化肥有效成分碳铵、硝铵等,在施肥后,随着作物根部周围氮素浓度降低,NH4+缓慢释放出来,使作物分阶段吸收,达到缓释或控释的目的。

缓释尿素可分为上述的三种类型:物理阻碍型、化学合成型以及生化抑制型。

2.2.2.长效复合肥复合肥是含有多种化肥元素的肥料,而长效复合肥是按照化学、物理或生物方法作用于复合肥而达到缓释控释的效果。

日本肥料株式会社在复合颗粒的表面使用磷酸与含Mg 及SiO2 的无机粉末反应,由生成物将颗粒包覆,再用氨处理,得到粒状包裹复合肥料可作为缓释肥料使用。

日本三菱化工公司研制的“卫德竣斯”超长效氮磷复合肥,能用于水稻、园艺及造林,产品呈30~40 mm 的块状,重13 g ,栽果树和植树时在坑中放入5~10 块,可在三年内不施肥。

郑州工学院以尿素为核心,以钙镁肥为包裹物料,以无机酸和缓溶剂制得钙镁磷肥改性复合肥料。

3.缓释控肥料养分释放机理由于不同类型肥料的制备方法和机理不同,使得肥料的释放机理有所不同。

化学合成型缓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机理受化合物本身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控制。

包膜型缓控释肥料[2]是通过在水溶性肥料表面包覆膜材料来达到阻碍养分释放和控制养分释放速率的目的。

影响其缓释性最主要的因素是膜材料的性质,包括膜材料的组成、包膜层的厚度、包膜层的孔隙度等许多因素。

不同类型的膜材料由于本身性质和所受环境影响程度不同,表现出来的缓控释效果不同,因而养分的释放机理也不同。

对于无机物作为包膜材料的缓控释肥料,其养分的缓控释机理一般可认为是破裂机制。

对于有机高分子作为包膜材料的缓控释肥料,其养分的释放过程首先是水分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渗透包膜层,水蒸气在肥料内核表面凝结并且部分肥料开始溶解,从而使得包膜层内部的压力增大。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压力超过了包膜的承受力,膜层就会破裂,养分在短时间就会全部释放,这一过程也被称为破裂机制。

如果包膜材料可以承受内部的压力,肥料养分在膜层内外渗透压差的推动下,通过扩散作用释放到外界,随着养分的不断释放,膜内部的渗透压逐渐降低,养分的释放速率也随之减慢,直至达到平衡,这一过程被称为扩散机制。

4.缓控释肥料的发展1948 年, 美国的K.G.Clart 等人首先研究了尿素- 甲醛缩合物作为缓释肥料[4]。

随后, 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展了缓控释肥料的研究和应用。

当然我国也有一定的发展,我国控释肥料研制划分为3 个阶段[5]: 1) 缓控释肥料的探索阶段; 2) 控释肥料研究普及阶段; 3) 控释肥料关键技术深化和技术集成与产业化。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我国最早开始缓释氮肥的研究,先后研制出来碳酸氢铵粒肥、以钙镁磷为主要薄膜材料的缓释碳铵和缓释尿素。

随后上海、湖南、山东等地农科院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控释肥料研究的普及阶段过程路线为[5]:控释理论研究深入→控释包膜技术得到发展→控释肥料肥效得到肯定→控释肥料肥效评价方法和在线质量检测有突破→掌握了控释肥料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控释包膜材料有突破→中试控释肥料品种齐全。

十一五”国家科技部立项开展“新型高效肥料创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来,我国控释肥料、缓释肥料研究都进入了第三个阶段,控释肥料关键技术深化和技术集成与产业化。

近几年我国国内缓控释肥料的发展也比较快。

其中一些研究如下[3、6、7]:郑州大学工学院磷复肥研究所采用以肥包肥的“乐喜施”肥料、中科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以复方天然胶的涂层肥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和北京化工大学利用废旧农用塑料的包膜肥料等都使肥料价格接近传统肥料, 使其能应用于大田作物, 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兰州大学的柳明珠等人把尿素、磷酸二氢铵和羧甲基淀粉混合制成颗粒,然后用悬浮法包覆一层聚丙烯胺,制得的缓释复合肥含氮量为22.6%,含磷量为7.2%并具有吸水保水功能。

柳等人还将氯化钙与海藻酸钠交联得脲甲醛颗粒后包覆聚丙烯酸铵值得含氮量为22.6%,并具有吸水保水功能的缓释脲甲醛颗粒。

南京林业大学的吴春华等以尿素为芯材,以淀粉、聚乙烯醇混合物为壳壁交联后得保水性缓释肥料。

兰州大学倪博立等以无机矿物凹凸棒黏土为基质,尿素、硫酸铵、氯化铵和磷酸二氢钾等为化肥原料,海藻酸钠、瓜尔胶、淀粉及其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腐植酸、聚丙烯酸、聚衣康酸、聚丙烯酰胺等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为包膜原材料,采用圆盘造粒的工艺制备了一系列多功能有机/无机复合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具有高效、环保、低成本等特效。

邹洪涛等以聚乙烯醇-淀粉交联液和硅藻土(或沸石粉)的共混物作为颗粒肥料包膜材料,使用转鼓工艺制成了有机无机复合物包膜的环境友好型缓释肥料。

梁蕊等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以廉价的、来源丰富的天然矿物资源如凹凸棒土、高岭土和腐殖酸钠为添加材料,以常用的氮磷钾肥如尿素、磷酸二氢钾等为肥源,制备了几种既具有吸水保水功能,又具有缓释功能的多功能肥料。

陈剑秋等以海泡石、凹凸棒石、蒙脱石和部分中和的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粘土/聚丙烯酸(钾)复合材料,采用转鼓包衣机制备了几种粘土/聚丙烯酸(钾)包膜肥料。

李曼等以农业生产废弃物玉米的变质陈粮为原料,将其与尿素按4:6比例混合,采用挤压膨化技术工艺制备新型缓释肥料。

5.控释肥料研究展望尽管国内外在缓释肥的研究上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价位太高、包膜肥料养分释放的机理、数学模型和释放模型的研究还不明,养分释放速率与作物养分吸收模式不吻合、肥效缺乏系统定量的评价等。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缓控释肥的研究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缓控释肥先进制作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生产价格较低的缓控释肥;(2) 改进缓控释肥养分释放和供应模式,使其与作物需求同步;(3) 进一步研究养分释放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养分释放的主要环境因素;(4) 完善缓控释肥释放行为特征的检测方法,规范缓控释肥生产、销售中的质量标准。

[1]张浩, 王正银.缓释P控释肥料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 , (5) :18~20[2]陈森森,韩效钊.缓释/ 控释包膜肥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安徽化工,2008,34(4):18-21[3]冯元琦.再议缓释/ 控释肥料21 世纪肥料[J].磷肥与复肥,2004,19(6):1-3[4]楚召.缓释/控释化肥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磷肥与复肥,2007,22(2):14-16[5]樊小林, 刘芳.我国控释肥料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 ,15 (2) : 463 - 473[6]乌兰,柳明珠.具有吸水保水功能的缓释/控释肥料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2(6):402-409[7]邹菁.绿色环保型缓释/控释肥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3,25(1):13-17[8]邹洪涛.环境友好型包膜缓释肥料研制及其养分控释机理的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7[9]梁蕊.吸水保水缓释肥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10]李曼.具有网架结构的膨化缓释化肥的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08[11]倪傅立.环境友好型多功能缓控释肥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12]陈剑秋.几种新型缓控释肥工艺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