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绕管式换热器优化设计共15页文档
绕管式换热器的布置及管道设计方案研究

绕管式换热器的布置及管道设计方案研究摘要:换热器设备在化工装置当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在整个工程当中,换热器的数量以及投入的资金都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
并且在整个工程当中也占有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
绕管式换热器能够适应非常大的温度区间,并且是一种高效紧凑的换热器,能够承受住热量的冲击,并且这种换热器的自身也带有消除热应力的能力。
因此绕管式换热器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近些年来绕管式换热器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绕管式;换热器,管道设计换热器可以在工业生产当中完成物料之间热量的传递。
换热器是一种通用的工艺设备,在许多领域当中都广泛应用,比方说化工,炼油和原子能等等。
换热器在化工以及炼油等工业产业当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换热器在化工厂的建设投资比重当中,可以占到总投资的10%到20%。
在石油炼厂当中的占投资比例更是高,可以占到全部工艺设备投资的35%到40%。
绕管式换热器属于间壁式管式换热器。
这是从传热原理上进行区分的。
因为管式换热器具有耐高压的性能,而绕管式换热器也具有同样的性能。
不仅如此,绕管式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紧凑,传热效率也比较高。
绕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管是非常长的,可以达到50到60米,甚至有一些更长的可以达到150到160米。
这种换热器特别适合应用在低温下的气体分离装置当中,比方说空气分离装置,稀有气体分离装置等等。
一、绕管式换热器的特点和应用对于一些普通的换热器来说,绕管式换热器是有其独特的优势的,绕管式换热器的构成比较特殊。
传热器是按照螺旋的形式交替缠绕在芯筒和外筒之间的空间内的。
绕管式换热器是不存在流动死区的,并且这种换热器的应用范围比较广。
它能适用的温度区间也比较大。
面对热冲击的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来消除热应力,紧凑度也比较高。
绕管式换热器和普通换热器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
就是绕管式换热器可以设置多股管,这样一台换热器就可以满足多股流体的同时换热。
正是由于绕管式换热器的这样的特点,现在绕管式换热器在化工装置当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并且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缠绕管式换热器介绍

降低成本
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降 低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提高可靠性
通过优化设计,提高换热器的可靠性和使用 寿命。
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
流体动力学分析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流体的流动状态、传热过程和 流动阻力等进行模拟和分析。
缠绕管式换热器介绍
contents
目录
• 缠绕管式换热器概述 • 缠绕管式换热器的结构与材料 • 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性能特点 • 缠绕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优化 • 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安装与维护 • 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缠绕管式换热器概述
定义与特点
高效换热
由于管子采用螺旋缠绕方式,使 得冷热流体在管内外流动时能够 形成较大的温差,从而提高换热 效率。
优化流道设计
根据CFD分析结果,优化流道设计,改善流体流动状态,提高换热效 率。
性能预测
通过CFD分析,预测换热器的性能,为后续优化提供参考。
实验验证
将CFD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5
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安装 与维护
安装注意事项
安装前应检查设备是 否完好无损,确保所 有部件符合要求。
定义
缠绕管式换热器是一种通过将管 子螺旋缠绕在芯棒上,再通过外 部固定圈进行固定的换热设备。
紧凑结构
由于管子紧密缠绕,使得换热器 体积较小,便于安装和维护。
耐高压
由于结构紧凑和管子较细,使得 换热器能够承受较高的压力。
适应性强
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流体和温度条 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
工作原理
01
冷热流体在管内外流动,通过 管壁进行热量交换。
管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30613 305618 49613 1161912 1739317 17210
26717 202919 39712 347213 779312 16210
35516 272217 57111 489719 3284416 11910
Ds (m) 面积余量 ( %)
0160
0146
39
0151
0138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pipe space and the pipe outer diameter , as optimization criterion. By taking the early investment and annual running charge as objective function for optimum seeking , and by means of computers , complicated calculation is avoided. The values obtained from the optimum calculation are compared with that from the conventional calculation ,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 by means of the optimum design , under the given restrains , the pipe heat exchanger can operate well with a reduction of over 25 % heat transfer area.
缠绕管式换热器介绍

冷热流体通过 缠绕管内壁进
行热交换
热量通过管壁 和缠绕的波纹
板传递
冷热流体在管 间流动,实现
热量交换
热量通过管壁 和波纹板传递 给管外的冷却 水或加热介质
高效传热:缠绕管式换 热器采用独特的管内管 外缠绕结构,有效增加 换热面积,提高传热效 率。
耐高温高压:材料选 择优良,能够承受高 温高压的工况,保证 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解决方案:检查密封件和连接处,及时修复泄漏问题。
解决方案:检查换热器内部是否有堵塞或结垢,及时清理并进行调整。
汇报人:XX
核能发电:用于冷却反应堆,提高发电效率 火电发电:用于冷却锅炉,提高发电效率 风电发电:用于冷却涡轮机,提高发电效率 太阳能发电:用于冷却吸热器,提高发电效率
制药行业:用于 药品生产和加工 过程中的加热、 冷却和蒸发等工 艺流程,提高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 量。
化工行业:用于 各种化学反应过 程中的热交换, 如聚合、裂解、 蒸馏等,同时能 够承受各种腐蚀 性介质。
利用效率
海水淡化:用 于大规模海水 淡化工厂的换
热
PART FOUR
传热效率:选择传 热效率高的换热器, 以满足工艺要求。
耐腐蚀性:根据工 艺介质的腐蚀性选 择耐腐蚀的材料。
机械强度:考虑换 热器的机械强度, 以确保其稳定性和 安全性。
经济性:在满足工 艺要求的前提下, 选择价格合理的换 热器。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CONTENTS
PART ONE
外部壳体:提供稳定的支撑和 保护,防止外部环境对换热器 的干扰
缠绕管:由多个薄壁金属管 绕成,用于热量交换
缠绕管式换热器

优化设计管壳式换热器

(9) 接管尺寸要求与管道尺寸相匹配 , 以避 免增加大小头 , 然而通常接管尺寸要比管线尺寸 更严格 , 尤其对于壳侧入口 。因此接管尽寸有时 比对应管线尺寸大 。
(10) 换热管规格一般表示成外径 ×壁厚 × 长度的形式 , 我们常用的管子规格是Φ19mm × 2mm , 25mm × 2mm , Φ25mm × 215mm , Φ38mm ×3mm 或Φ38mm ×215mm 。管长模数是
我们在设计管壳式换热器中经常遇到这样的 问题 : 对于某台换热器面积如果计算下来富余度 (overdesign) 不够或者是负值 , 我们不应简单地 增加面积 , 而应仔细分析设计的各种参数是否合 理 , 然后再考虑增加面积 。
1 设计输入
111 工艺参数 在设计换热器之前必须提供工艺参数 。 (1) 两侧流体的流量 。 (2) 两侧流体的进出温度 。 (3) 两侧流体的准确的操作压力对没有给定
(5) 如果没有给定两侧流体的污垢系数 , 设 计者应该参照 TEMA 标准 , 或参照以往的经验 数据 。
(6) 包括进出温度范围内的粘度 、导热系 数 、密度和比热等两侧流体的物性参数 。
(7) 两侧流体的流量 , 进出温度和热负荷之 间要匹配 。
(8) 如 果 没 有 特 别 要 求 , 设 计 者 可 根 据 TEMA 标准里各种不同结构的换热器的特性选 择换热器的类型 , 见图 1 。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壳程 , 便于散热 。 (6) 若两流体温差较大 , 对于刚性结构的换 热器 , 宜将给热系数大的流体通入壳程 , 以减少 热应力 。 (7) 流量小而粘度大的流体一般以壳程为 宜 , 因在壳程 Re > 100 即可达到湍流 。如流动 阻力损失允许 , 将这种流体通入管内并采用多管 程结构 , 反而能得到更高的给热系数 。
换热器拓扑优化方案

换热器拓扑优化方案引言换热器是工业领域中常用的设备,用于传递热量。
换热器的设计和拓扑结构对热效率和能源消耗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换热器拓扑的优化方案,在保证换热效率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
换热器拓扑的基本原理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流体之间的换热来传递热量。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螺旋板式换热器等。
不同的换热器类型有不同的拓扑结构,而换热器的拓扑结构对热效率和能源消耗有着重要的影响。
换热器的拓扑结构包括流体的流动路径和传热面积的分配等。
优化换热器的拓扑结构可以改善换热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换热器拓扑优化方案。
平行流换热器拓扑优化平行流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其流体流动方向与传热面积平行。
在平行流换热器中,流体在整个传热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差,热量传递效果良好。
在平行流换热器的优化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流体的流动路径:通过合理设计流体的流动路径,可以使得流体在换热过程中的流动速度、涡旋和流动状态等参数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2.传热面积的分配:在平行流换热器中,传热面积的分配对换热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分配传热面积,可以提高热量传递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3.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也对换热效率和能源消耗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设计换热器的结构,可以降低流体的压降和泄漏损失,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仿真和优化算法来优化平行流换热器的拓扑结构。
通过对不同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可以得到最佳的换热器拓扑方案。
逆流换热器拓扑优化逆流换热器是另一种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其流体的流动方向与传热面积相反。
逆流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是在换热过程中使得流体的温度差随时间逐渐减小,从而达到更高的换热效率。
逆流换热器的优化和平行流换热器类似,也需要考虑流体的流动路径、传热面积的分配和换热器的结构设计等因素。
在逆流换热器的优化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流体的流动路径:逆流换热器中,流体的流动路径是由入口位置和出口位置决定的。
管翅式换热器优化设计方法(较为详细的表述)

管翅式换热器性能及结构综合优化的热设计方法陈维汉周飚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摘要:本文给出一种由翅片(或肋片)管组成的管翅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新方法。
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给定换热器结构材料而使的换热量最大的两侧换热表面的最佳匹配准则和两侧流体流动换热过程最佳的结构尺寸准则,以及使可用能损失率最小的最佳运行参数准则。
利用三个准则间的关系,采用迭代方式完最终成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这样的设计方法能使换热器的设计达到材料省、换热效果好与运行费用低的目的,且能在设计阶段实现。
关键词:管翅式换热器、换热表面间的最佳匹配准则、换热过程最佳结构参数准则、换热过程可用能损失率分析、考虑综合性能的优化设计法图书分类号:TK1241 引言管翅式换热器是广泛应用的热交换设备之一。
它常常应用在两侧流体的换热性能相差甚大的情况下,通常是以管外侧安装翅化表面来减小换热性能较差流体的换热热阻,而换热性能较好的流体在管内流动仍然保持较小的换热热阻,从而达到整体增强换热器传热效果的目的。
对于这样的换热器,如何去设计和运行是摆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首要问题。
对于换热表面的设计,传统的做法是力求使两侧的换热热阻相同以获得最大的传热效果,这是等热阻匹配原则[1]。
这种认识如果从投资成本上来考虑,就是十分不可取的办法。
本文作者曾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过专门的分析,导出了在给定投资费用(或换热面材料)的前提下两侧换热表面的最佳匹配关系式,即换热面积之比与其换热性能比和投资费用比之间的平方根关系式,这是平方根原则[2]。
按这种原则设计换热面就能达到单位传热量的投资成本最低,从而实现结构设计的优化。
同时,换热器设计的另一个问题是流动参数的设计。
传统的做法是以不超过允许的阻力损失为最后标准来选取流动参数。
这种做法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
正确的办法是以单位传热量可用能损失率最小为目标来寻求流动参数的最佳值[3]。
这样就能实现单位传热量的运行费用最低,从而使流动参数的设计得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