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地球表面的版块同步训练A卷

合集下载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6地球表面的板块 练习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6地球表面的板块 练习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6节地球外表的板块一、选择题1 .由魏格纳创立的全球构造理论是〔)A .大陆漂移说B .板块构造学说C .海底扩张说D .上帝创造说2 .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可作为以下哪一学说的证据〔)A .大陆漂移说B .海底扩张说C .地质力学学说D .板块构造学说3 . 〔杭州〕以下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A .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B .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C .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D .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4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 “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B .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C .世界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D .各个板块是始终静止不动的5 . 〔浙江义乌〕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B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中,最内层是地慢C .火山爆发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D .地球的岩石圈好似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6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B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C .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D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7 .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A .印度洋板块B .大西洋板块C .太平洋板块D .北冰洋板块8 .以下关于板块构造学说正确的选项是〔)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的根底上由魏格纳创立的②板块构造学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创立的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并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⑤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③⑤9 .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 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示意图〞。

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

这一现象说明了〔)A .大洋中脊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B .地球是个球体C .生命是不断演化的D .海水对地形有侵蚀作用二、填空题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学研究的成果支持了陆地断裂别离的观点,并形成了一种新的学说。

2020—2021年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2020—2021年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2020—2021年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一、单选题1.(2018·嘉兴模拟)不同类型的实验活动有不同的作用,下列对右图两个实验活动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甲常用于研究分子问隙B. 乙常用于研究板块张裂C. 甲为研究分子运动提供证据D. 乙为研究板块碰撞提供证据2.下列有关板块构造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六大板块中,唯一不与亚欧板块相接触的是南极洲板块B. 六大板块中,几乎被海全覆盖的是太平洋板块C.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大西洋的面积随着时间推移将减小D. 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3.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A. 陆地的城市中B. 沙漠或荒野中C. 基本上都在海中D. 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4.(2016·杭州)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下列现象不属于该学说证据的是( )A.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B. 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非常吻合C. 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D. 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5.安第斯山脉的形成是哪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结果()A.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B.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C.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D.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亚洲大陆属于()A. 亚欧板块B. 太平洋板块C. 印度洋板块D. 美洲板块7.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相撞形成的地形是( )A. 海沟、弧岛B. 海岭、海岸山脉C. 裂谷、海洋D. 巨大的褶皱山脉8.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结合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山脉会消失B. ②山脉会消失C. 红海会缩小D. 地中海会缩小9.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英国科学家布朗——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实为细胞壁)B. 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C.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D. 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0.图3一6一1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l00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示意图”。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 同步练习(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 同步练习(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3.6 地球表面的板块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根据________和________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提出了________学说。

2.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________,那里热的________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3.全球有________大板块组成。

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上,相互不断发生________和________。

4.板块的碰撞形成了________,板块的张裂形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

二、选择题5.下列最符合“大陆漂移”的说法的是()A. 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B. 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陆地C. 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各小块陆地D. 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我国位于( )板块A. 亚欧板块B. 太平洋板块C. 印度洋板块D. 非洲板块7.下列有关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全球有五大板块B. 板块是地壳被构造带分割的较大的单元C. 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上运动D. 两个板块之间一定是海洋8.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地形是()A. 海沟B. 裂谷C. 山脉D. 弧岛9.板块相互张裂形成的地形是()A. 海沟、弧岛B. 裂谷、海洋C. 海岭、海岸山脉D. 巨大的褶皱山脉10.引起地壳变动最主要的原因是()A. 碰撞和张裂B. 弯曲和断层C. 火山D. 地震11.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山脉是()A. 喜马拉雅山脉B. 阿尔卑斯山脉C. 阿特拉斯山脉D. 安第斯山脉12.下列地区中,地壳比较稳定,不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的是()A.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B. 板块内部C. 日本D. 印度尼西亚三、综合题13.读“世界板块构造分布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3.6地球表面的板块(练习)(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3.6地球表面的板块(练习)(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

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

这一现象支持的观点是A.板块是运动的 B.地球是一个球体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2.如图是六大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B.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C.我们生活的杭州位于亚欧板块D.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3.如图是六大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B.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C.我们生活的杭州位于亚欧板块D.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4.如图为“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图”,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图中显示的信息有()①相邻的大陆轮廓基本吻合②大陆发现古海洋生物化石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岩石构造上相呼应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还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读如图所示的漫画《原来我们曾是一家人》,回答问题。

(1)漫画所反映的是(2)该学说的提出者是A.盖天说 B.大陆漂移说 C.浑天说 D.日心说6.2020年10月27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中★所示处)成功下潜突破 1 万米,达到 10058 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7.下图是恐龙化石形成过程,与恐龙化石形成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是()A.地震B.地球自转运动C.人类活动D.地壳变动8.关于该图描述不正确的是()A.两大洲可能曾经是一个整体B.南美洲东海岸陆地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陆地凹进部分轮廓比较吻合C.海牛和鸵鸟可以在大西洋之间自由游动和飞翔D.该发现促进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9.如图是地球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B.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C.我们生活的杭州位于亚欧板块D.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10.图表示了世界海陆的分布状况变化,根据大陆漂移说的观点,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④①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③①④②11.2020年11月10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顺利完成了其在马里亚纳海沟10909米的潜水任务。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与宇宙)3.6地球表面的板块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与宇宙)3.6地球表面的板块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一、填空题1. 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依据________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创立了________说。

1960-1962年,美国的两位地质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假说________。

20世纪60年代,人们又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________学说。

2.根据“大陆漂移说”理论,地球在______年以前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________学研究的成果支持了陆地断裂分离的观点,并形成了一种新的______学说。

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______(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________,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全球由________大板块组成。

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5.板块的________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________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6.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板块的________和________。

7.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引发了人们对灾区的高度关注,地震是地壳变动的形式之一,板块的________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二、选择题8.由魏格纳创立的全球构造理论是( )A.大陆漂移说B.板块构造学说C.海底扩张说D.上帝创造学说9.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B.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幔C.火山爆发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D.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10.魏格纳提出全球构造理论的第一证据是( )A.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B.凭着大脑中产生的直觉C.美洲和非洲都是黑人居住D.大洋两岸的居民都有共性11.全球共有几大板块,它们漂浮在什么上( )A.七、软流层B.六、软流层C.七、岩石圈D.六、岩石圈12.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脉B.阿尔卑斯山脉C.落基山脉D.安第斯山脉13.全球六大板块中,大部分板块都是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的,例外的是( ) A.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C.美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1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B.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C.火山喷发、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D.各个板块是始终静止不动的15.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证明了( )A.大陆漂移说B.海底扩张说C.地质力学学说D.板块构造学说16.阅读世界地图你会发现,两岸轮廓能够遥相对应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17.板块构造学说认为①全球地壳共分为七大板块、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③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很深的海沟、④板块碰撞地区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④18.如图所示,小敏正在做的模拟实验是为了印证( )A.水土流失B.大陆漂移C.海底的扩张D.山脉的形成19.如图所示,魏格纳是根据哪两个大洲的轮廓相吻合而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 )A.非洲与南美洲B.亚洲与大洋洲C.北美洲与南美洲D.南美洲与南极洲20.下图为不同时期的大陆分布意图,下列叙述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 )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②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③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④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A.①③ B.②④C.①②D.③④21.如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6地球表面的板块练习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6地球表面的板块练习

3.6 地球外表的板块1.我国主要位于(B)A. 太平洋板块B. 亚欧板块C. 印度洋板块D. 大西洋板块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阿尔卑斯山脉是由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这两个板块是(C)A.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C. 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D.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3.关于该图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C)(第3题)A.两大洲可能曾经是一个整体B.南美洲东海岸陆地凸出局部与非洲西海岸陆地凹进局部轮廓比拟吻合C.海牛和鸵鸟可以在大西洋之间自由游动和飞翔D.该发现促进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4.以下最符合“大陆漂移说〞的说法是(C)A. 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B. 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C. 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别离漂移形成各小块大陆D. 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的岩石圈被分为(A)A. 六大板块B. 十大板块C. 八大板块D. 七大板块6.以下不是..由于板块的运动形成的是(B)A. 火山B. 化石C. 地震D. 大裂谷7.根据大陆漂移说,我们可以推测(B)A. 亚洲东部原来与美洲东部连在一起B. 美洲东部原来与非洲西部相连C. 美洲东部和非洲东部连在一起D. 各大陆在漂移时的速度不同8.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的最初依据是两个大陆海岸线的良好契合,这两个大陆是(A)A. 南美洲和非洲B. 北美洲和欧洲C. 澳洲和印度D. 亚洲和美洲9.我国台湾省多地震的原因是(D)A. 地形复杂多样B. 属于火山岛C. 位于两大板块张裂处D. 位于两大板块碰撞处10.根据测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以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其原因是(B)A.板块碰撞 B.板块张裂C.板块挤压 D.板块隆起11.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次地震的原因是由________板块向________板块俯冲,使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C)A.太平洋、亚欧 B.太平洋、印度洋C.印度洋、亚欧 D.亚欧、美洲12.以下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正确的选项是(C)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的根底上由赫斯创立的②板块构造学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创立的③板块构造学说建立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根底上④板块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⑤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③⑤13.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 同步练习(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 同步练习(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3.6 地球表面的板块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A. 大爆炸宇宙论B. 大陆漂移学说C. 海底扩张学说D. 板块构造学说2.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A. 印度洋板块B. 大西洋板块C. 太平洋板块D. 北冰洋板块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A. 海沟B. 岛弧C. 巨大裂谷D. 巨大山脉4.下列与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学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B. 组成地球的板块会发生碰撞和张裂C. 火山喷发不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D. 发生地震时应快速跑入面积较大的房间5.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A. 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B. 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C. 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D. 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6.下列事实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A. 香港的填海造陆B. 台湾海峡海底地层中有煤炭矿藏C. 潮涨潮落引起海岛面积的变化D. 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7.下列叙述中,不能够证明大陆漂移的是()A. 各大陆有相似的自然风景B. 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C. 调査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古地层相吻合D. 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在不断地、极其缓慢地变化着8.看图,图中海牛、鸵鸟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可能的原因是()A. 海牛、鸵鸟具有远涉大洋的能力B. 人类活动带到两洲C. 无法用大陆漂移假说来说明D. ①②两洲原是一块大陆,后漂移分离而成9.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各板块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板块漂浮在________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讲练课堂3.6地球表面的板块(练习)(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讲练课堂3.6地球表面的板块(练习)(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3·浙江一模)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如图为甲、乙两个大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示意图,不能够为大陆漂移说提供有力证据的是()A.两大洲古生物化石具有相似性 B.两大洲的轮廓相吻合C.两大洲古老地层具有相似性 D.两大洲都有黑色人种2.(2023·浙江一模)科学假说是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下列事实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A.悬崖峭壁上有岩层断裂的痕迹 B.浩瀚的大西洋还在不断增大C.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3.(2023·浙江一模)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2022·浙江二模)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地壳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B.火山、地震现象主要发生在各大板块的内部C.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D.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或裂谷5.(2023·浙江杭州三模)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②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七大板块③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④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⑤我国的东部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⑤6.裂谷和海洋往往形成在()A.板块碰撞处B.板块张裂处C.板块的内部D.板块的边界7.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与论证,找到了大陆漂移的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地球表面的版块同步训练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图3一6一1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l00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示意图”。

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

这一现象说明了()
A . 大洋中脊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
B . 地球是个球体
C . 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 . 海水对地形有侵蚀作用
2. (2分)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
B . 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
C . 世界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
D . 各个板块是始终静止不动的
3. (2分)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某地(北纬28.2度,东经8
4.7度)发生8.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还造成珠穆朗玛峰发生雪崩,多名登山者失去联系.图中哪幅图能解释此地多地震的原因()
A .
B .
C .
D .
4. (2分)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28.2°N,84.7°E)发生8.1 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的原因是()
A .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B . 亚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 .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
D . 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
5. (2分)下列可以证明“非洲和南美洲以前连在一起”的证据包括()
①古生物化石②现代自然带的分布③地层构造④地形地貌的相似性.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6. (2分)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l00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示意图”。

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

这一现象说明了()
A . 大洋中脊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
B . 地球是个球体
C . 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 . 海水对地形有侵蚀作用
7.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B . 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
C . 地球上的火山、地震多分布于板块的交界地带
D . 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8. (2分)海洋形成的原因是()
A . 板块的碰撞
B . 板块的张裂
C . 板块的挤压
D . 板块高低运动
9. (2分)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理论,我们可以推测()
A . 亚洲东部原来和美洲东部连在一起
B . 美洲东部原来和非洲西部连在一起
C . 美洲东部原来和非洲东部连在一起
D . 各大陆在漂移时的速度不同
10. (2分)(2014·义乌)今年5月25日,云南盈江发生5.6级地震,30余万人受灾。

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有些地震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
B .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 . 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 . 目前对地震的预测水平还不高
11. (2分)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应很好地认识它。

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B . 地壳运动是由地球内力引起的
C . 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D . 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12. (2分)南极洲一片冰天雪地,却分布有巨大的煤田,原因是()。

A . 南极地区好久以前,气候非常暖湿
B . 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并形成了煤,大陆漂移带到今天的位置
C . 该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
D . 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漂移了
13. (2分)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A . 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B . 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 .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D .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似
14. (2分)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A .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 .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C . 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 . 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二、填空题 (共5题;共19分)
15. (6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根据________和________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提出了________学说。

16. (2分)板块的碰撞形成了________,板块的张裂形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

17. (6分)2018年5月全国各地举行了“同心·共筑中国心”系列纪念汶川特大地震公益活动。

(1)地壳变动的主要形式除地震之外还有________。

(2)根据2016年、2017年、2018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可知地震集中发生在________处。

(3)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是()(多选)。

A .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对应
B . 南极洲发现温暖条件下形成的煤层
C . 非洲西岸的沉积物比南美东岸早4500万年
D . 太平洋底部结构极不均一不像是同一个板块
E . 非洲与南美洲发现相同的古生物化石及现代生物的亲缘
18. (3分)2018月2月6日深夜,台湾花莲县发生强烈地震,导致多栋建筑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花莲县发生强烈地震的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________导致的。

(2)在花莲“小巨蛋”体育馆设立临时安置所,为民众提供睡袋、水、饮食等。

若有一辆汽车载着物资以70千米/时的速度到达体育馆需要30分钟,则汽车离体育馆________千米。

19. (2分)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各板块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板块漂浮在________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边缘地带,地壳_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板块内部,地壳_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三、探究题 (共2题;共20分)
20.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

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

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 000米左右。

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

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 895米)。

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

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21. (10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震资料。

发生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震级:里氏7.0级,震中地震强烈,9度左右;震源深度:13千米。

震地发生后,我国政府迅速采取了大规模的行之有效的救援行动。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________的作用下发生错位和断裂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全球由________ 大板块组成,我们处于________ 板块,这些板块都是“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________ 和________ 。

(3)遇到地震时,你能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自救?
(4)你认为汶川大地震的引起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二、填空题 (共5题;共19分)
15-1、
16-1、
17-1、
17-2、
17-3、
18-1、
18-2、
19-1、
19-2、
三、探究题 (共2题;共20分)
20-1、
20-2、
21-1、
21-2、
21-3、
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