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

合集下载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
(一)茶马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纽带。
促进了西藏与祖国的统一和藏汉人民 唇齿相依、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通 过这条古道,不只使藏区人民获得了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内地出产 的物品,弥补了藏区所缺,满足了藏 区人民所需。而且让长期处于比较封 闭环境的藏区打开了门户,将藏区的 各种土特产介绍给内地。形成了一种 耐久地互补互利经济关系。
茶马古道
• 茶马古道路线 • 茶马古道历史简介 • 古道上的背夫和马帮 • 古道的历史作用 • 沿途的美景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 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 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 ,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 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 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 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 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 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 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 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 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 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 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 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
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
(二)茶马古道带动了藏区社会经济的发
展。沿着这条道路、随同茶马贸易不 仅大量内地的工农业产品被传入藏区 丰富了藏区的物资生活,而且内地的 先进工艺、科技和能工巧匠也由此进 入藏区,推动了藏区经济的发展。
古道上的美丽风景
• 拉萨 • 丽江 • 大理 • 香格里拉 • 康定 等等
四川岷山生态茶场。时值四月,两双细致入微的手正在
古道背夫的艰辛

什么是茶马古道

什么是茶马古道

什么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但是你有没有进一步了解过茶马古道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什么是茶马古道,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马古道简介茶马古道是一条连接中国西南地区、西藏及南亚、东南亚,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以普洱茶和马匹牲畜为主要贸易对象的民间国际古贸易通道。

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地势最高最险的文明传播古道,全凭人力和牛马踩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也是各民族融合的桥梁。

茶马古道加强了藏同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南亚、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打开了方便之门。

茶马古道之名因茶马互市而得,主要包括川滇古道、滇藏古道、川藏古道、滇缅印古道四个大方向,每个大方向还可以分出若干条路线。

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木霁弘是茶马古道最早的正式提出者之一。

他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其中七条路线的真实性。

这七条路线包括雪域古道、贡茶古道、买马古道、漓缅印古道、滇越古道、滇老东南亚古道、采茶古道。

雪域古道始于云南南部的产茶地大理、丽江迪庆,进西藏,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国。

这条古道有两条岔道,一条由云南的德宏,保山,经怒江到西藏,与主道会合另一条由四川的雅安、巴塘、理塘,经西藏,西藏境内怒江岸边古道上行进的马帮与主道会合。

贡茶古道从云南南部经思茅、大理、丽江,到四川西晶,然后进入成都,再到内地各省及北京。

该道有两条岔路:一是从大理、楚雄到昆明、曲靖,再从胜景关进入贵州,经湖南进入中原地区;二是从云南曲靖、昭通进入四川宜宾,经水路或旱路到中原地区。

买马古道开拓于大理国时期,主要是采购马匹的通道,路线是由广西进入云南文山,经红河、昆明再到楚雄、大理。

滇缅印古道是史书中记载的最早的一条茶马古道,从四川西昌出发,经云南丽江、大理到保山,再由腾冲淡入缅甸,再进入印度,转口到红海沿岸。

这条古道的岔口兰坪、澜沧江,翻碧罗雪山,跨怒江,再翻高黎贡山进入缅甸,再到印度。

滇越古道是云南和越南之间的贸易通道,从云南昆明出发,经红河,由河口进入越南。

茶马古道景点介绍

茶马古道景点介绍

茶马古道景点介绍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邛崃段(含平乐骑龙山古道、临济拴马岭古道、天台山土溪、紫荆村古道、夹关宫殿古道、油榨古火(盐)井遗址)保护范围:现存古道占地范围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2.蒲江段——衬腰岩茶马古道(含建修衬腰岩通路石级竣工碑记)保护范围:衬腰岩山顶上大松树古石板路至长滩湖畔古道,全长470米,古道左右两侧各3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古道左右两侧各50米以内。

3.都江堰段——松茂古道(西街段、玉垒段、龙池段)保护范围:现存古道占地范围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西街段、玉垒段古道保护范围外延20米,龙池段古道保护范围外延40米。

4.乐善坊(自流井区)保护范围:以乐善坊所在平台广场为界,面积75.1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山脚;南至漆树小学围墙边和南侧建筑围墙边界;西至水体岸边,距乐善坊平台30米;北至乐善坊平台30米建筑墙体。

面积5,477平方米。

5.彙柴口古盐道(自流井区)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5米。

面积864.5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釜溪步行街建筑外墙线;东南至山脚;南至铁路边;西至西侧建筑外墙,距古盐道20米;西南至观音阁外墙和沿古盐道两侧第一层建筑;北至河岸边。

面积1.92公顷。

6.艾叶滩码头(贡井区)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5米。

面积为122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面积9,517平方米。

7.贡井老街盐道(贡井区)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2米。

面积4,434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30米,向南外延40米,向西外延37米,向北外延30米。

茶马古道历史故事

茶马古道历史故事

茶马古道,是指唐代以来为顺应当地人民需求,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品贸易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这条重要历史的商路已经停止“工作”。

不过我们并没有遗忘这一条伟大的道路。

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以奇峰陡壁和绝壁断崖为主要特点,所处地区地形异常险恶,极少有普通人能通行,因此也成为了中国南部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

古道上的重重关隘曲折而出名,又称为“铁棒梯田”,更是中华的一道奇观。

同时,在茶马古道上走的马,种类也是复杂、纷繁的。

除了当时非常出名的滇马之外,云南地区还有滇池马等多个品种。

给古道上的马,除了要求跑得快、敏捷之外,更是要求吃得多、胆子大,可以吃卡硝子、爬悬崖陡坡、过急流瀑布和冰川河流等条件非常恶劣的路段。

茶马古道的资料

茶马古道的资料

《茶马古道的资料》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了解一下“茶马古道”。

你们知道吗?茶马古道是一条很古老很特别的路。

在很久很久以前,交通可没现在这么方便,人们想要把茶叶运到别的地方去卖,就得走这条道。

茶马古道很长很长,穿越了好多高山和大河。

走在这条路上,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有时候是高高的山峰,有时候是流淌的小溪。

而且,走在这条道上的人们可辛苦啦。

他们要背着重重的茶叶,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有时候会遇到大风,有时候会遇到大雨,但是他们都没有放弃。

据说,在茶马古道上还发生过很多有趣的故事呢。

有一个商人,他带着好多茶叶出发,在路上遇到了强盗。

但是他很聪明,躲在了一个山洞里,最后成功逃脱了。

同学们,茶马古道是不是很神奇呀?《茶马古道的资料》同学们,“茶马古道”可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以前啊,人们特别喜欢喝茶,但是有些地方不产茶,所以就得把茶叶运过去。

这就有了茶马古道。

这条道可不简单,它弯弯曲曲的,有的地方很窄,只能一个人走过去。

沿途的风景很美,有茂密的森林,还有大片的草原。

在这条道上,马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

马驮着茶叶,一步一步地走着。

赶马的人也很辛苦,他们风餐露宿,有时候晚上只能睡在野外。

我还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第一次走茶马古道。

他在路上遇到了暴风雪,迷失了方向。

但是他没有害怕,靠着自己的经验和勇气,最终找到了正确的路。

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茶马古道充满了神秘?《茶马古道的资料》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一条充满历史和故事的路。

在古代,它是连接不同地方的重要通道。

想象一下,一群人带着茶叶,牵着马,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路的两边是陡峭的山峰,脚下是石头和泥土。

这条道上,人们不仅要面对艰难的路况,还要应对各种天气。

夏天可能会很热,冬天又会很冷。

有一次,一个队伍在途中遇到了山体滑坡,道路被堵住了。

大家一起努力,搬开石头,才继续前进。

茶马古道见证了人们的勇敢和坚持,也见证了不同地区的交流和融合。

同学们,了解了这些,是不是对茶马古道更感兴趣啦?。

“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初探

“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初探
“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和 现实意义初探
目录
01 一、茶马古道的历史 作用
03 参考内容
02
二、茶马古道的现实 意义
内容摘要
“茶马古道”是一个历史名词,它所代表的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重要传播路 径。本次演示将从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对“茶马古道”进行初步探讨。
一、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
1、茶马古道是古代茶文化传播 的重要通道
2、茶马古道对于旅游开发和地 方经济发展的意义
2、茶马古道对于旅游开发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
茶马古道沿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在现 代旅游业的发展中,茶马古道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品牌,吸引着越来越多 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通过开发茶马古道旅游线路,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 发展,还可以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来源。
内容摘要
其次,牵牛花网络也在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茶马古道沿 线的风景秀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牵牛花网络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和运营,将 古道上的景点、特色民俗等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推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 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内容摘要
此外,牵牛花网络还为茶马古道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大数据分 析和云计算技术,牵牛花网络对茶马古道沿线的产业布局和经济趋势进行了深入 的分析和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牵牛花网络还推动了电子 商务的发展,让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得以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
内容摘要
茶马古道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道之一,其自然景观也极其壮美。从横断 山脉到喜马拉雅山脉,从茂密的森林到荒芜的高原,茶马古道穿越了无数的山川 河流和草原戈壁。这里有大江大河的源头,有雪山草甸的壮丽景色,有丰富的野 生动植物资源,还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如云海、雪山、冰川和峡谷等。这些自然景 观的多样性为茶马古道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描写茶马古道的经典诗句

描写茶马古道的经典诗句

描写茶马古道的经典诗句1. “茶马古道幽且长,驮铃阵阵诉离殇。

”就像那古老的丝绸之路,承载着多少故事啊!比如那些马帮们风餐露宿,不就是为了生活奔波嘛。

2. “古道蜿蜒入云端,茶香四溢漫山间。

”这不就如同一条神秘的纽带,把不同的地方紧紧相连吗?想想那些茶叶通过这条道去到远方,多神奇呀!3. “蹄印深深印古道,岁月悠悠话沧桑。

”这蹄印不就像岁月留下的痕迹吗,见证了多少来来往往啊!你看那古道上的痕迹,是不是让人感叹时光的魔力。

4. “茶马古道通古今,风雨无阻踏征程。

”这多像人生的道路呀,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定走下去。

就像那些勇敢的赶路人,从未停下脚步。

5. “荒草萋萋掩古道,往事如烟上心头。

”这古道不就像记忆的载体吗,看到它就会想起那些过往。

好比你偶然经过一条熟悉的小路,会不会也勾起很多回忆呢。

6. “斜阳映照茶马道,余晖洒下满地金。

”哇,那画面简直太美了,就像一幅绝美的画卷!你能想象那温暖的阳光照在古道上的样子吗?7. “马帮铃声传古道,声声悠扬醉人心。

”这铃声就像是有魔力一样,能让人沉浸其中。

不就像听到一首喜欢的歌曲,心情一下子就愉悦起来了嘛。

8. “崇山峻岭间古道,蜿蜒曲折似龙蟠。

”这古道难道不像一条巨龙卧在山间吗?那气势,真的太震撼了!9. “茶香袅袅绕古道,情谊深深永流传。

”这茶香就像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久久不会消散。

就像你和好朋友之间的感情,不管过了多久都不会变。

10. “千年古道历风雨,不朽精神永留存。

”这不正说明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吗?就像这古道所承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进呀!我觉得茶马古道真的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故事的地方,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类的坚韧与奋斗,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

拉市海茶马古道的简介

拉市海茶马古道的简介

拉市海茶马古道的简介
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

它由西藏出发,经云南、四川、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在外三岔(今属甘肃)或外兴安岭与外蒙古连接,然后由外蒙古进入俄罗斯。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最早的陆上茶叶贸易通道,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条商业贸易通道。

茶马古道东起中国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亚东县,西至四川甘孜州德格县,全长8400公里。

茶马古道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公元七世纪中期,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云南地区。

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1—655年),南诏入侵中原和西藏地区,与唐王朝发生冲突。

唐玄宗李隆基下令在丽江与茶马交易的大道上设驿站,并派士兵驻守在这里。

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茶马交易成为当时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当时纳西族有一个著名的茶商叫马占鳌,他在丽江古城开设了一个规模宏大的马市。

为便于马贩往来贸易、沟通信息,他在茶马交易的大道上专门设立了驿站——马市驿。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6-25
古道发展
• ●旧时,昌都沟通外地的人畜小道,是由人畜长期行走自然形成的。 ● 公元7世纪,吐蕃在青藏高原崛起。唐初,吐蕃南下,在中甸境内金沙江上架 设铁桥,打通了滇藏往来的通道。 ●宋代,“关陕尽失,无法交易”, 茶马互市的主要市场转移到西南。 ●元朝,大力开辟驿路、设置驿站。 ●明朝继续加强驿道建设。 ●清朝将西藏的邮驿机构改称“塘”,对塘 站的管理更加严格细致。 ●清末民初,茶商大增。 ●抗日战争中后 期,茶马古道成为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 ●1950年前的昌都 成为藏东的商贸中心。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主要有三条:即青藏线(唐 著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 。 ●滇藏线茶马古道出现在唐朝时期,它大 致与今滇藏公路相近似,即从今云南大理出发,北上至剑川,再北上到丽江, 过铁桥城继续沿江北上,经锛子栏至聿赉城,前行到盐井,再沿澜沧江北上 至马儿敢(今西藏芒康)。左贡,分两道前往西藏:一道经由八宿邦达、察 雅到昌都;一道径直由八宿至波密,过林芝前往拉萨。 ●历史上滇藏线 茶马古道有三条道路:一条由内江鹤丽镇汛地塔城,经过崩子栏、阿得酋、 天柱寨、毛法公等地,至西藏;一条白剑川协汛地维西出发,经过阿得酋、 再与上一条道路相合至西藏;一条由中甸出发,经过尼色落、贤岛、崩于栏、 奴连夺、阿布拉喀等地至西藏。其主要通道即与今滇藏线接近。
2012-6-25
• 而且甘、青藏区历史上并不处于茶马古道的主干线上,它仅是茶叶输 藏的目的地之一。“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这两个概念的同时存 在,足以说明两者在历史上的功能与作用是不相同的。 历史上的 茶马古道并不只一条,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它是以川藏道、滇 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 成的道路系统。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亚、西亚、中亚 和东南亚,远达欧洲。三条大道中,以川藏道开通最早,运输量最大, 历史作用较大。本文仅就川藏茶马古道论述,它道则非本文所及。茶 马古道中的滇、藏路线是: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察隅-邦达-林芝-拉萨。到达拉萨的茶叶,还经喜马拉雅山口运往印度 加尔各达,大量行销欧亚,使得它逐渐成为一条国际大通道。这条国 际大通道,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 • • • • •加尔各答 梵音的起落响在耳边 思念的起落萦绕梦中 连绵的山岳像一个走廊 千丝万缕的记忆 留印在斑驳的茶马古道 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 像清脆悠扬的铃声 一下一下轻敲在心上 一种信仰从来都是热血澎湃 一滴血 一经融入大地 就会耸立一座丰碑 一滴血就是华夏的魂 我在路上马不停蹄 就能抵达雪域高原
茶马古道
2010级市场营销2班 木行天
古道行人来去,香红满树,风雨残花。望断 青山,高处都被云遮。客重来、风流觞咏, 春已去、光景桑麻。苦无多。一条垂柳, 两个啼鸦。人家。疏疏翠竹,阴阴绿树, 浅浅寒沙。醉兀篮舆,夜来豪饮太狂些。 到如今、都齐醒却,只依旧、无奈愁何。 试听呵。寒食近也,且住为佳。
2012-6-25
古道起源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
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 其中丽江古城的拉市海附
近、大理州剑川县的沙溪古镇、祥云县的云南驿、普洱市的那柯里是保存较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 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
2012-6-25
古道风采
2012-6-25
历史路线
• 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三条茶马 古道中,青藏线兴起于唐朝时期,发展较早;而川藏线在后来的影响最大,最为知名。 这三条道路都与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滇藏线和川藏线必须经过昌都,它们的 发展是与茶马贸易密切相关的。 滇藏线茶马古道出现在唐朝时期,它与吐蕃王朝 向外扩张和对南诏的贸易活动密切相关公元678年,吐蕃势力进入云南西洱海北部地区。 680年建立神川督都府,吐蕃在南诏设置官员,向白蛮、乌蛮征收赋税,摊派差役。双 方的贸易也获得长足的发展,茶马贸易就是重要内容之一。南诏与吐蕃的交通路线大 致与今滇藏公路相近似,即从今云南大理出发,北上至剑川,再北上到丽江,过铁桥 城继续沿江北上,经锛子栏至聿赉城,前行到盐井,再沿澜沧江北上至马儿敢(今西 藏芒康)、左贡,分两道前往西藏:一道经由八宿邦达、察雅到昌都;一道径直由八 宿至波密,过林芝前往拉萨。 历史上滇藏线茶马古道有三打道路:一条由内江鹤 丽镇汛地塔城,经过崩子栏、阿得酋、天柱寨、毛法公等地,至西藏;一条由剑川协 汛地维西出发,经过阿得酋、再与上一条道路相合至西藏;一条由中甸出发,经过尼 色落、贤岛、崩子栏、奴连夺、阿布拉喀等地至西藏。其主要通道即与今滇藏线接近。 茶马古道在云南境内的起点就是唐朝时期南诏政权的首府所有地大理。其中,大理、 丽江、中甸、阿墩子(德钦)等地是茶马贸易十分重要的枢纽和市场。滇藏线茶马贸 易的茶叶,以云南普洱的茶叶为主,也有来自四川和其他地方的茶叶。滇藏线茶马贸 易有自己的特点,由云南内地的汉商把茶叶和其他物品转运到该地转销给当地的坐商 或者西藏的贩运商人,又从当地坐商那里购买马匹或者其它牲畜、土特产品、药材, 运至丽江、大理和昆明销售。西藏、川藏的藏商,大多换取以茶叶为主的日用品返回 西藏。运输工具主要是骡马和牦牛等。
2012-6-25
茶马司
以茶易马是我国历代统治阶段长期推行的一种政策。即在西南(四川、 云南)茶叶产地和靠近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关卡,制订 “茶马法”,专司以茶易马的职能,即边区少数民族用马匹换取他们日常生 活必需品的茶叶。 据史籍所载,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经略 安抚使王韶在甘肃临洮一带与人木征作战,需要大量战马,朝廷即令在四川 征集,并在四川四路设立“提兴茶马司”,负责从事茶叶收购和以茶易马工 作,并在陕、甘、川多处设置“卖茶场”和“买马场”,沿边少数民族只准 与官府(茶马司)从事以茶易马交易,不准私贩,严禁商贩运茶到沿边地区 去卖,甚至不准将茶籽、茶苗带到边境,凡贩私茶则予处死,或充军三千里 以外,官员失察者也要治罪。立法如此严酷,目的在于通过内地茶叶来控制 边区少数民族,强化他们的统治。这就是“以茶治边”的由来。但在客观上, 茶马互市也促进了我国民族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宋朝以后,除元朝因蒙 古盛产马匹无此需要,而未实行“茶马互市”以外,明、清二代均在四川设 立专门的“茶马司”,清朝康熙四年(1665)在云南西部增设北胜州茶马市, 至康熙四十四年(1705)才予废止。
2012-6-25
古道示意图
2012-6-25
2012-6-25
多部 第 带族 第 原海 第 一 第 姿文 四 。关 三 文拔 二 条 一 多化 , 系 , 明最 , 异 , 彩原 茶 和 茶 古高 茶 常 茶 的生 马 民 马 道、 马 古 马 一形 古 族 古 。通 古 老 古 条态 道 团 道 行 道 的 道 民保 是 结 是 难 是 文 是 族留 迄 的 汉 度 人 明 青 文最 今 象 、 最 类 孔 藏 化好 我 征 藏 大 历 道 高 走、 国 和 民 的 史 。 原 廊最 西 纽 高上 上 。
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
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2012-6-25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来至 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具体说 来,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自 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县)、德 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川藏道则以今四川 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 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 抵达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线),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南线则 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即今川藏 公路的南线),再由昌都通向卫藏地区。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 言只是茶马古道的主要干线,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茶马古道的一种约 定成俗的理解与认识。事实上,除以上主干线外,茶马古道还包括了 若干支线,如由雅安通向松潘乃至连通甘南的支线;由川藏道北部支 线经原邓柯县(今四川德格县境)通向青海玉树、西宁乃至旁通洮州 (临潭)的支线;由昌都向北经类乌齐、丁青通往藏北地区的支线, 等等。正因为如此,有的学者认为历史上的“唐蕃古道”(即今青藏 线)也应包括在茶马古道范围内。也有的学者认为,虽然甘、青藏区 同样是由茶马古道向藏区输茶的重要目的地,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 确有交叉,但"唐蕃古道"毕竟是另一个特定概念,其内涵与“茶马古 道”是有所区别的。
简介
• 茶马古道[1]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 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 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 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 岸。 川藏茶马古道始于唐代,东起雅州边茶 产地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萨, 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全长近四千余公 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 淀和文化底蕴,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 的桥梁和纽带。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
2012-6-25
古道诗韵
• 数里缘山不厌难,为寻真诀问黄冠。苔铺 翠点仙桥滑,松织香梢古道寒。昼傍绿畦 薅嫩玉,夜开红灶撚新丹。钟声已断泉声 在,风动茅花月满坛。
2012-6-25
• • • • • • • • • • • • • • •
我踏上茶马古道 从普洱到喜马拉雅山口 我走的路程无比艰辛 难于上青天 铃铛被风肆意的吹 在丛山峻岭间摇曳 荒凉的旅途,孤独的旅人 雪域高原的一曲悲歌 还会有一个梦想 通往异乡的楚门 从香格里拉 一路跋涉 我跨过江河峡谷 我想知道世界的第三极 有没有雪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