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性实验—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小鼠缺氧实验报告小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缺氧是指生物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无法满足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氧气量。
缺氧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细胞死亡。
为了研究缺氧对小鼠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小鼠缺氧实验。
二、实验目的1. 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和行为的影响。
2. 分析缺氧对小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3. 探讨缺氧的潜在机制。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成年雄性小鼠20只,体重约20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
2. 缺氧模型建立:将一组小鼠放入密闭容器中,容器内氧气浓度控制在5%以下,另一组作为对照组,正常饲养。
3. 实验观察指标:(1)生理指标:观察小鼠活动能力、呼吸频率、心率等生理指标。
(2)生化指标:检测小鼠血液中的乳酸、丙酮酸、血糖、尿素氮等生化指标。
(3)组织学观察:取小鼠脑、心脏、肝脏等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
四、实验结果1. 生理指标:(1)缺氧组小鼠活动能力明显下降,表现为行动迟缓、反应迟钝。
(2)缺氧组小鼠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增加。
(3)缺氧组小鼠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如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等。
2. 生化指标:(1)缺氧组小鼠血液乳酸、丙酮酸含量显著升高,血糖含量降低。
(2)缺氧组小鼠血液尿素氮含量升高,表明肾脏负担加重。
3. 组织学观察:(1)缺氧组小鼠脑组织出现神经元损伤,表现为神经元肿胀、核固缩等。
(2)缺氧组小鼠心脏、肝脏组织出现细胞水肿、坏死等病理改变。
五、讨论1. 缺氧对小鼠生理和行为的影响:缺氧导致小鼠活动能力下降、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增加,表现为明显的缺氧症状。
这与缺氧导致细胞代谢紊乱、能量供应不足有关。
2. 缺氧对小鼠生化指标的影响:缺氧导致小鼠血液乳酸、丙酮酸含量升高,血糖含量降低,表明细胞能量代谢受到抑制。
同时,缺氧导致小鼠血液尿素氮含量升高,说明肾脏负担加重。
3. 缺氧的潜在机制:缺氧导致细胞内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受阻,能量供应不足。
此外,缺氧还可能导致细胞内钙超载、活性氧(ROS)产生增加,进一步加重细胞损伤。
不同麻醉药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不同麻醉药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作者:刘秋晨等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第18期[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药物(戊巴比妥钠、三溴乙醇、乌拉坦和水合氯醛)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方法小鼠随机分成6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普萘洛尔对照组、戊巴比妥钠组、三溴乙醇组、乌拉坦组、水合氯醛组。
腹腔注射给药,缺氧瓶法测定小鼠缺氧耐受时间及耗氧率,并利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心率变化。
观察常温下不同药物对小鼠缺氧耐受时间的影响,并分析缺氧耐受时间与耗氧率、心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戊巴比妥钠、三溴乙醇、乌拉坦和水合氯醛均显著延长小鼠的缺氧耐受时间(P[关键词] 麻醉药;缺氧耐受性;小鼠[中图分类号] R3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8-29-03缺氧是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缺氧耐受性差的器官如心、脑等,更容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心脑血管疾病手术特别是冠脉搭桥术和心脏移植手术等的广泛开展,均涉及缺血-再灌注过程。
近年来研究显示,麻醉药除了其麻醉效能外,还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其机制复杂,尚不完全清楚[1-3]。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离体细胞和单个器官上,关于麻醉药预处理对全身缺血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很少[4]。
因此,研究麻醉药物对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实验拟通过不同麻醉药物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以期为临床相关缺血-再灌注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和试剂健康成年ICR(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小鼠,体重(20±2)g,购自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普萘洛尔、三溴乙醇购自美国Sigma公司;水合氯醛购自上海金山制药有限公司;戊巴比妥钠、乌拉坦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钠石灰购自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小鼠缺氧实验实验报告

\篇二:缺氧缺氧动物模型复制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摘要】目的:本实验学习复制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方法,观察缺氧过程中呼吸的反应及血液色泽和全身一般情况的变化,并了解温度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缺氧耐受的影响以及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
方法:通过复制缺氧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过程中呼吸、黏膜和血液色泽的变化。
通过测定耗氧量和小鼠的存活时间来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
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动物耐受缺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存活时间和总耗氧率有显著性差异;复制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缺氧类型小鼠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呼吸频率和存活时间的变化。
结论:给小鼠注射氯丙嗪、冰浴降温可显著降低总耗氧率,延长其存活时间(p<0.01)。
co中毒、亚硝酸盐可显著缩短小鼠存活时间,降低呼吸频率。
美兰可以缓解亚硝酸盐对小鼠的作用,已定程度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延缓呼吸频率的下降。
【关键词】缺氧氯丙嗪总耗氧率 co 亚硝酸盐美兰存活时间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根据缺氧的原因不同可将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缺氧,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和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小白鼠(雌性)。
1.2 药品:氯丙嗪(chlorpromazine) 、钠石灰(soda lime),亚硝酸钠( sodium nitrite ) 、亚甲基蓝(美蓝)(methylene blue,mb)、 0.9%nacl (physiological saline solution) 、co(carbon monoxide)。
1.3 器材:100、500ml广口瓶和测耗氧装置。
1.4 方法1.4.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低温对缺氧的影响取2只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准确称取体重,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氯丙嗪组。
实验设计小白鼠缺氧耐受性

观察指标:
动物的一般状况、呼吸、存活时间、口 唇、耳缘、尾巴的颜色变化
总耗氧量(A) 瓶内空气剩余氧浓度(C) C = 20.94%
- A/B×100% (B为缺氧瓶内空气容积) 小白鼠耗氧率(R) R (ml/g·min) = A÷
体重(g)÷存活时间(t)
注意事项
1.室内必须安静。 2.保证小白鼠缺氧瓶的密闭性。
思考题
1. 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 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有 哪些?
临床上常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四种类型。
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一、代谢耗氧率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
1. 受试对象 2. 处理因素 3. 实验效应指标
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对照的原则 2. 重复的原则 3. 随机化的原则
目的要求
一、复制低张性缺氧的动物模型,观察低 张性缺氧的表现。
实验设计:影响小白鼠缺氧耐 受性的因素
Experiment design : Studies on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olerance to hypoxia in mice
缺氧的概念及类型
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或利 用氧障碍时,组织细胞的功能代谢及形 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实验器材与药品
测缺氧瓶内空气容积装置:
实验器材与药品
药品: 1.钠石灰(NaOH·CaO) 2.1%咖啡因 (小鼠腹腔注射1%咖啡因 0.1ml/10g) 3.0.25%氯丙嗪 (小鼠腹腔注射0.25%氯丙嗪 0.1ml/10g,待动物安静后,全身浸入冰水510分钟。)
其它: 圈钳、热水、冰块、温度计、注射器(5ml)、 吸耳球、酒精灯、天平、烧杯(500ml)
缺氧实验报告

昆明医科大学机能学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14年10月11日带教教师:金会艳专业班级:2012级麻醉班缺氧实验一、实验目的1、复制不同病因导致小鼠缺氧的模型,了解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
2、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3、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分别复制三型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设备小鼠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乏氧性缺氧1取小鼠四只,标记编号(甲,乙,丙,丁)每2min记录死亡(记录时间及耗氧量,甲鼠尸体待留)计算小鼠耗氧率(r)一般情况*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小鼠一只)观察记录如上死亡(记录时间)计算小鼠耗氧率(r)* 3、亚硝酸中毒缺氧(小鼠一只)观察记录一般状况*观察记录如上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死亡(记录时间,)2计算小鼠耗氧率(r)* 4、取出甲鼠及2,3实验小鼠尸体部分肝叶进行对比,记录颜色。
备注:(1)一般状况*,呼吸频率,精神状态,皮肤黏膜颜色。
(2)缺氧瓶*,一定要密封,可用凡士林涂在瓶塞外面,且可以加入钠石灰吸收水汽。
(3)腹腔注射,正确拿握小鼠,左下腹,45°进针,回抽。
(4)耗氧率计算:r[ml/(g·min)]=a(ml)÷w(g)÷t(min) a,耗氧量;w,体重;t,死亡时间。
五、实验结果表1.各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3表2.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乏氧性缺氧) 4注:从左至右依次为,亚硝酸钠中毒,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
5篇三:小鼠缺氧模型及其分析课程名称:机能实验学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任课教师:张彩华授课章节:缺氧与普鲁卡因对神经干的作用授课专业和年级:2005级医疗授课学时:8学时授课时间:2007年3-7月实验题目:缺氧实验目的:1.观察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2.复制几种类型缺氧的模型,观察血液颜色的特点,分析其机制根据大纲要求:掌握概念:缺氧、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紫绀、肠源性紫绀。
不同因素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三、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年龄、机体的机能状态、营养、锻炼、环境温度等许多因素都可影响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两点,即代谢耗氧率与机能的代偿能力。
(一)、代谢耗氧率:基础代谢高、增加机体耗氧率,对缺氧耐受性低。
如:发热、机体过热、或甲状腺机能亢进、环境温度等。
基础代谢低、降低机体耗氧率,对缺氧耐受性高。
如:体温降低、CNS抑制,低温麻醉等可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以延长手术所必需阻断血流的时间。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1、机体轻度缺氧、慢性缺氧通过呼吸、循环和血液系统的代偿性反应能增加组织的供氧。
通过组织细胞的代偿性反应能提高利用氧的能力。
2、心、肺疾病及血液病者对缺氧耐受性低,老年人因为肺和心脏的功能储备降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减少、外周血液红细胞数减少,以及细胞某些呼吸酶活性降低等原因,均可导致对缺氧的适应能力下降。
3、代偿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提高的。
轻度的缺氧刺激可调动机体的代偿能力。
如登高山者采取缓慢的队梯性的上升要比快速上升者能更好地适应。
慢性贫血的病人血红蛋白即使很低仍能维持正常活动,而急性失血使血红蛋白减少到同等程度就可能引起严重的代谢机能障碍。
选定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一到两个,根据我们刚才讲的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首先自己设计实验,包括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实验结果表格设计等等。
经老师检查后,再动手完成实验。
四、实验讲解(一)、实验目的:复制低张性缺氧的动物模型,观察低张性缺氧的表现。
设计实验,探讨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科研设计原则。
(二)、实验动物:周龄鼠、成年鼠、老年鼠(三)、实验器材与药品小白鼠缺氧瓶、测耗氧量装置、测缺氧瓶内空气容积装置测耗氧量装置原理:小白鼠在密闭的缺氧瓶内不断的消耗氧气,而产生CO2。
缺氧的创新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缺氧是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
了解缺氧的类型、机制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创新性地研究缺氧对小鼠的影响,并通过模拟不同缺氧环境,探究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模拟不同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2. 分析缺氧对不同类型缺氧的耐受性。
3. 探究缺氧对小鼠组织器官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克左右,共40只。
2. 实验设备:缺氧箱、呼吸频率监测仪、心电图仪、血氧饱和度仪、显微镜等。
3. 实验试剂:NaOH、NaCl、Na2CO3、CO2、H2O2等。
四、实验方法1. 将4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低氧组、CO中毒组、H2O2中毒组。
2. 对照组:正常饲养,作为正常生理指标参考。
3. 低氧组:将小白鼠置于缺氧箱中,模拟海拔3000米的高原环境,观察并记录生理指标变化。
4. CO中毒组:将小白鼠置于CO浓度浓度为1000ppm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生理指标变化。
5. H2O2中毒组:将小白鼠置于H2O2浓度浓度为1000ppm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生理指标变化。
6. 在实验过程中,定期监测并记录各组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生理指标。
7. 实验结束后,取小鼠组织器官,进行显微镜观察,分析缺氧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低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缺氧时间延长,生理指标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2. CO中毒组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出现呼吸困难、皮肤发绀等症状。
3. H2O2中毒组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4. 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缺氧对小鼠的心脏、肝脏、肾脏等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损伤。
六、讨论与分析1.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发现缺氧对小鼠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严重影响。
缺氧及解救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研究缺氧对小鼠的影响,了解缺氧的表现和生理机制。
2. 掌握缺氧解救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动物实验操作技能。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动物体内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组织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有氧代谢,产生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
本实验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小鼠的影响,探讨缺氧解救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小白鼠20只,体重20-25克。
2. 实验器材:缺氧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注射器、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10%一氧化碳气体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3. 缺氧解救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将甲、乙、丙、丁组小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缺氧瓶中,密封瓶口。
(3)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呼吸频率、活动状态、死亡时间等指标。
(4)当小鼠出现明显缺氧症状时,立即将小鼠取出缺氧瓶,放入装有新鲜空气的容器中,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恢复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乏氧性缺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减慢,活动状态逐渐减弱,最终死亡。
死亡时间与缺氧瓶的密闭性、小鼠个体差异、钠石灰等因素有关。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小鼠的呼吸频率逐渐减慢,活动状态逐渐减弱,最终死亡。
死亡时间与一氧化碳浓度、小鼠个体差异、缺氧瓶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
3. 缺氧解救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缺氧解救组小鼠在取出缺氧瓶后,呼吸频率逐渐恢复,活动状态逐渐好转,大部分小鼠得以存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题依据
葡萄糖是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 在机体处于正常的情况下,它被完 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给大 脑提供能量。
缺氧时,葡萄糖能否在被无 氧酵解后生成乳酸的同时也提供 能量给大脑呢?
目的
本实验将对比进行探索,为了探 究其结果,实验设置了不同浓度的实 验组以及对照组,研究葡萄糖溶液对 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有力地说 明了葡萄糖的作用及其浓度对效果的 影响。
组别 存活时间(min)总耗氧量(ml) 耗氧率 P值
1 2 3 4 5
12.44±2.75 11.19±4.39 0.0372±0.0151 -----12.09±3.78 13.13±2.03 0.0474±0.0080 0.8384 12.43±3.27 12.86±3.18 0.0389±0.0091 0.8568 12.69±2.07 12.94±2.24 0.0342±0.0160 0.8362 18.19±4.65 15.56±4.01 0.0384±0.0190 0.0092 附:1:NS组 2:5%GS组 3:10%GS组 4:20%GS组 5: 30%GS组
讨论
2.可能机制 (1)葡萄糖溶液使体内血糖浓度升 高,在缺氧的条件下促进了无氧酵 解,进而提供了较多的能量给大脑, 因此,脑细胞的代谢障碍与能量不 足的状况得以改善,进而提高了小 鼠对缺氧的耐受性。
讨论
(2)葡萄糖与钠离子协同才能进入脑细胞(此过 程不消耗ATP),而为了维持细胞内一定的钠离子 浓度,细胞膜上钠钾泵会将过剩的钠离子泵至细胞 外(此过程消耗ATP)。因此当注入较低浓度(5%、 10%、20%)葡萄糖溶液时,这些浓度的葡萄糖无 氧酵解产生的能量几乎全部被钠钾泵消耗,而30% 的葡萄糖无氧酵解的能量在被钠钾泵消耗后,还剩 余较多的能量供给细胞,因此(5%、10%、20%) 的葡萄糖溶液注入后对小鼠缺氧耐受性无明显影响 而30%的葡萄糖溶液却能显著提高小白鼠的缺氧耐 受性。
讨论
1.数据分析 (1)与1组(对照组)相比,2、3、 4组小白鼠的存活时间几乎无变化, 且其对应的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 学意义) 因此可得出:2、3、4组(即注入5%、 10%、20%葡萄糖溶液)的小白鼠相 较对照组小鼠而言,其对缺氧的耐受 性均无明显的提高。
讨论
表1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小鼠缺氧耐受的影响
讨论
(3)5组的标准差为4.65,较1、 2、3、4组大,说明5组小白鼠之间对30%葡萄糖溶液的反应 有明显的差异。
讨论
讨论
(4)5组的耗氧率与1组相比, 差异不明显,提示为:5组小白 鼠是由于葡萄糖进行了无氧糖酵 解,提供能量给大脑,使其缺氧 耐受性得到提高。
组别 存活时间(min)总耗氧量(ml) 耗氧率 P值
1 2 3 4 5
12.44±2.75 11.19±4.39 0.0372±0.0151 -----12.09±3.78 13.13±2.03 0.0474±0.0080 0.8384 12.43±3.27 12.86±3.18 0.0389±0.0091 0.8568 12.69±2.07 12.94±2.24 0.0342±0.0160 0.8362 18.19±4.65 15.56±4.01 0.0384±0.0190 0.0092 附:1:NS组 2:5%GS组 3:10%GS组 4:20%GS组 5: 30%GS组
实验结果
表1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小鼠缺氧耐受的影响
组别 存活时间(min)总耗氧量(ml) 耗氧率 P值
1 2 3 4 5
12.44±2.75 11.19±4.39 0.0372±0.0151 -----12.09±3.78 13.13±2.03 0.0474±0.0080 0.8384 12.43±3.27 12.86±3.18 0.0389±0.0091 0.8568 12.69±2.07 12.94±2.24 0.0342±0.0160 0.8362 18.19±4.65 15.56±4.01 0.0384±0.0190 0.0092 附:1:NS组 2:5%GS组 3:10%GS组 4:20%GS组 5: 30%GS组
致谢
实验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下得以顺利完成,在此感 谢董敏等老师的指导以及 实验准备室老师提供材料。
谢谢!
讨论
(3)较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能在一定 程度上提高血浆渗透压,因此有效滤 过压下降,组织液生成减少,脑组织 水肿减轻,从而延缓中枢神经损伤的 进程,所以,注射30%的葡萄糖小鼠 存活时间延长,对缺氧的耐受性提高。
结论
较低浓度(5%、10%、20%)葡 萄糖溶液对小白鼠缺氧耐受性均 无明显改善,而较高浓度(30%) 能显著提高小白鼠对缺氧的耐受 性。
讨论
(2)与1组(对照组)相比,5组 小白鼠的存活时间得到了明显的延 长(平均值比对照组高出46.2%), 且其对应的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 学意义)。 因此可得出:5组的小白鼠(注入 30%葡萄糖溶液)相较对照组,其 对缺氧的耐受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讨论
表1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小鼠缺氧耐受的影响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表2 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体征表现
表现 给药前 缺氧状态 毛发 干燥 湿润 嘴唇 淡粉色 青紫色 皮肤 红润 发青 呼吸 均匀平稳 深且急促 状态 表现活泼 四肢抽动
实验结果
注射30%葡萄糖溶液的小白鼠存活时间 最长,耐受性最好,而注射其他浓度 (5%、10%、20%)葡萄糖溶液的存活 时间与对照组相近且均较注射30%葡萄 糖溶液短,耐受性均较差。
讨论
表1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小鼠缺氧耐受的影响
组别 存活时间(min)总耗氧量(ml) 耗氧率 P值
1 2 3 4 5
12.44±2.75 11.19±4.39 0.0372±0.0151 -----12.09±3.78 13.13±2.03 0.0474±0.0080 0.8384 12.43±3.27 12.86±3.18 0.0389±0.0091 0.8568 12.69±2.07 12.94±2.24 0.0342±0.0160 0.8362 18.19±4.65 15.56±4.01 0.0384±0.0190 0.0092 附:1:NS组 2:5%GS组 3:10%GS组 4:20%GS组 5: 30%GS组
实验材料
小鼠笼5个,小白鼠缺氧瓶8个,天 枰2 个,注射器(1ml)10支,计时 器8个,测耗氧量装置8个,葡萄糖 溶液(5%、10%、20%、30%),生 理盐水,苦味酸1瓶,棉签4支
实验分组
将4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
1、对照组:腹腔注射0.15ml/10g的NS 2、实验组:腹腔注射0.15ml/10g的5% GS 3、实验组:腹腔注射0.15ml/10g的10% GS 4、实验组:腹腔注射0.15ml/10g的20% GS 5、实验组: 腹腔注射0.15ml/10g的30% 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