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姬陵的建筑造型艺术分析
泰姬陵印度文化世界遗产

泰姬陵印度文化世界遗产泰姬陵,位于印度北方的阿格拉市,是世界闻名的印度文化遗产。
作为一座宏伟壮丽的陵墓,泰姬陵不仅是印度历史与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对印度文化的重要见证。
本文将以泰姬陵为主题,探讨其背后蕴含的印度文化元素,展现这座世界遗产的魅力。
一、泰姬陵的背景与历史泰姬陵的建造始于17世纪的莫卧儿王朝,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其爱妃慕塔吉·玛哈尔而修建的。
慕塔吉·玛哈尔的离世给沙贾汗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于是他决定建造一座永恒的陵墓来纪念她。
经过近20年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泰姬陵终于在1653年完工,成为了悲剧爱情故事的永恒见证。
二、泰姬陵的建筑风格泰姬陵是一座由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墓,拥有优雅、对称的建筑风格。
它由一个主建筑物和四座对称的尖塔构成,环境布局以水池、花园等为中心,以平衡整个建筑群的美感。
主建筑物内部有精美的壁画、装饰和雕刻,展示了莫卧儿王朝时期的建筑艺术精髓。
三、泰姬陵的文化象征泰姬陵不仅仅是一座陵墓,更是象征着爱情、美丽和永恒。
它的建造是为了将慕塔吉·玛哈尔的美丽记载于世,同时也代表了沙贾汗对她的无尽爱意和对爱情的追求。
陵墓内部的装饰与雕塑更是呈现出了印度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和对神圣的敬畏。
泰姬陵以其优雅和完美的外观,成为了印度文化的象征之一。
四、泰姬陵的文化影响泰姬陵不仅对印度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它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还成为了很多艺术家和摄影师的灵感来源。
同时,泰姬陵的建筑风格和装饰元素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印度建筑和设计中,成为了传统印度文化的一部分。
五、保护与传承作为世界遗产,泰姬陵一直以来都得到了精心的保护与维护。
印度政府和相关组织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修复和保养,以保证其原貌的保留和延续。
此外,开展相关教育和宣传活动,向公众传达泰姬陵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也是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一环。
结语泰姬陵作为印度文化的瑰宝,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爱情的伟大,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泰姬陵及其色彩关系

泰姬陵及其色彩关系一、泰姬陵色彩构成泰姬陵,全称为泰姬·马哈尔泰姬陵,是用从322公里外的采石场运来的大理石建造的。
就色彩构成而言,这种大理石呈纯白色,占去了整个建筑色彩的百分之60以上,其宝石和半宝石镶嵌在大理石在表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泰姬陵的视觉效果更能体现陵墓的神秘与高贵。
1.本体色彩关系:就色彩关系上来看,主色调的白色间有黑色、红色、金黄色、绿色等等纯度很高的色彩的搭配,在白色一统全局的局面下,使得泰姬陵获得了整体的视觉和谐。
就正面上看,泰姬陵的主体色调是白色,大面积的白色构成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视觉感受,从侧面来看,红色占据了很大一部分面积,使得白色中显得更加活跃,严整中流露出一些热情。
从建筑内部看来,更能够感觉到整体色调的平衡,虽然在正面和在侧面看有所不同,但是也达到了一种整体效果的统一。
2.自然色与泰姬陵的色彩关系:严格说来,一切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和亮度产生的,泰姬陵作为人工建筑形式从而构成人工色彩的基础上,与周围自然色也取得了美的平衡,因为,泰姬陵的白色调、背景天空的纯蓝色、以及周围植物的色彩,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阴晴天气、泰姬陵都和其周边自然色取得了统一,当然这种统一是在视觉上的,并不涉及心理的因素,因为,在阴天的时候看泰姬陵,那么给人的感觉就不会那么畅快,而是深沉的沉默,似乎要将一种悲哀诉诸于世,而这也正是达到了建造这栋建筑者的主要心里诉求。
3.人工色与泰姬陵色彩关系:人工色的布置取决于主体建筑——泰姬陵的主色调配置。
它为周围建筑形式提供了一种基调。
大而积的白色中融入了少许红色不仅在面积上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而且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张力,一种紧扣心弦的审美意识。
从而在视觉上造成了有强有弱、有虚有实的视觉特征。
而作为静态建筑的泰姬陵,在和正前面的人工建筑的结合上充分利用了小喷泉和水池的互为观照,一动一静、一虚一实、夸张与含蓄等等特色得以呈现。
二、泰姬陵色彩构成的节奏与韵律从音乐学上来看,作为静态艺术的建筑艺术——泰姬陵,以一种冷静的姿态屹立于印度大地上,虽然在地域维度上,它是静止的,但在时间和空间的表现上,泰姬陵的色彩有一种动态的节奏与韵律,而这种节奏与韵律展现了泰姬陵的色彩变化的情感特征,在早晨,它是班得瑞的心境物语。
泰姬陵 建筑赏析

傍晚,在夕阳的 照耀下,显得金碧辉 煌,高贵,神圣不容 侵犯。
泰姬陵 内部
泰 戈 尔
闭上眼不看谁 下着雨流着泪 让风儿吹长发飞 让心情也吸取尘灰 爱难退心好累 你疲惫我颓废 曾经以为爱很美 但尝试过是苦滋味 爱谁恨谁 我的心无言以对 爱是一种无以命中美 爱很颓废我也有点颓废 不管是谁我也不再爱谁 很颓废我美的有点累 我不再美我心止如水
如果生命在爱火中燃尽,会比默默凋零灿烂百倍。 爱情谢幕的一刻,也将成为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
世界奇迹之一
泰姬陵
——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
对称、均衡 统一、和谐
对比、协调 建筑、环境
陵墓主殿四角都有圆柱形高 塔一座,特别的地方是每座 塔均向外倾斜12度若遇地震 只会向四方倒下,而不会影 响主殿。
陵墓方形的主体和浑圆的穹 顶在形体上对比很强,运用 了构图的对立统一规律
中午时分,在阳光 的照耀下,显得晶莹 剔透,圣洁,淡雅。
宗教圣地印度的泰姬陵

宗教圣地印度的泰姬陵泰姬陵位于印度北部城市阿格拉,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也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圣地之一。
它不仅是一座宏伟壮丽的陵墓,更是一座伟大爱情故事的象征。
下面将介绍泰姬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宗教意义。
泰姬陵建于17世纪,由莫卧儿帝国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为心爱的皇后泰姬·玛哈尔而兴建。
传说皇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向世人展示了她对皇帝的深深的爱,因此皇帝决定用泰姬陵来纪念这段伟大的爱情。
整个建造过程历时22年,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
泰姬陵以白色大理石建成,其外观庄重典雅,雄伟壮观,底座呈方形,四个角上各有一座圆形尖顶的小塔楼,正中央设有一座巨大的圆顶穹顶建筑。
整座陵墓仿佛一座梦幻般的宫殿,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泰姬陵的建筑特色体现了印度的宗教文化和建筑风格。
泰姬陵采用了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结合了印度传统建筑技术和装饰艺术。
它的瓦片、花纹雕刻和色彩运用都充满了艺术美感。
在阳光的照射下,泰姬陵的大理石表面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如黎明时的粉红、白天时的亮白和黄昏时的金黄,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
陵墓内部有一座华丽的墓室,供奉着皇后的遗体,对于虔诚的印度教徒来说,这里是一个重要的朝圣地。
泰姬陵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座陵墓,它承载了许多宗教和历史的意义。
首先,泰姬陵是一座伟大爱情的象征,它见证了两位皇帝与皇后之间深厚的感情。
这种爱情精神激励着世人追求真挚的爱情和忠诚的感情。
其次,泰姬陵也是印度教信仰的圣地之一。
印度教徒相信灵魂具有超越生死的力量,泰姬陵成为人们祈祷和朝圣的地方,希望能够得到内心的宁静和神的庇佑。
此外,泰姬陵还是印度历史与文化的象征,体现了当时莫卧儿帝国的强大和繁荣,对于印度人民来说是一份自豪和骄傲。
总之,泰姬陵作为印度宗教圣地的代表之一,不仅是一座美丽壮观的陵墓,更是一部爱情传奇的写照。
它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宗教意义都使其成为世人羡慕的地方。
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感受着它带来的神圣和美丽。
印度泰姬陵设计理念

印度泰姬陵设计理念泰姬陵,是印度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坐落在印度北部的阿格拉,是莎乐美陵的母亲陵墓,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泰姬陵的设计理念包括对称美、几何美和纪念美。
首先,泰姬陵以其完美的对称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整个陵墓以中轴线对称布局,从外观看,前方的大门和后方的水池基本对称,正中则是大型的白色大理石建筑——著名的泰姬陵。
即便是内部也是如此,墓穴的布置也是左右对称的,通过这种对称美的手法,给人一种幽雅、宁静的感觉。
其次,泰姬陵充分体现了几何美的理念。
陵墓的整体呈正方形,四面由高大的圆形穹顶建筑环绕,穹顶中间是菱形的宫殿,整个建筑以大量的圆弧线条为主,加之以大理石雕刻出的花纹,充满了几何美的韵律感。
在建筑的细部装饰中,也大量运用了几何图形作为设计元素,比如旋涡形的花纹、菱形图案等,平面设计和立体造型相结合,展示了卓越的建筑艺术。
最重要的是,泰姬陵通过其独特的纪念美成为了一座世界级的陵墓。
它是一位皇后的陵墓,是用来纪念一位深爱的妻子的,从设计到建造都流露出无尽的思念和敬意。
整个陵墓寄托了皇帝沙乐美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在建筑的各个细节中都能感受到对她的无尽思念。
比如,陵墓的四个最高处各有一个尖塔,这被认为象征了沙乐美对妻子的爱意,这四个尖塔通体呈现一种倾斜的水平线,这是为了让尖塔摆正,战他们成为垂直的,因为只有垂直感受到锥体的完整,沙乐美认为就更好的体现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整个泰姬陵都是沙乐美对妻子爱意的化身,也是他永远的纪念之地。
总的来说,泰姬陵的设计理念包括对称美、几何美和纪念美。
它以完美的对称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充分体现了几何美的理念,通过独特的纪念美成为了一座世界级的陵墓。
它不仅是印度的骄傲,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印度阿格拉泰姬陵赏析

印度阿格拉泰姬陵赏析阿格拉泰姬陵赏析阿格拉泰姬陵是位于印度北方城市阿格拉的一座宏伟宫殿,也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奇迹之一。
它建于17世纪,是莫卧儿帝国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最爱的妻子夏贝·花玛特·穆扎玛而修建的。
下面将为您详细赏析这座壮丽的建筑。
首先,泰姬陵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著称。
整座建筑以白色大理石为主,由一个主塔和四个小塔组成,外观极为庄严肃穆。
主塔高约73米,塔身上雕刻着华丽的纹饰和诗句,展示了莫卧儿帝国时期的艺术与文化。
在阳光的照射下,泰姬陵闪耀着耀眼的光芒,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其次,泰姬陵的内部构造也充满了细致的设计和精巧的装饰。
当您进入泰姬陵内部时,会发现其中的许多大厅和房间都用镶嵌着宝石和贵重石料的花纹装饰,让人眼花缭乱。
而主塔内是莫卧儿皇帝和他妻子的陵墓,墓室装饰着华丽的壁画,展示了皇室的豪华和尊贵。
整个内部空间的布局合理,气氛庄重,让人不禁感叹于建筑师的杰作。
此外,泰姬陵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不容忽视。
它不仅是莫卧儿帝国的象征,也代表了印度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
夏贝玛特是皇帝沙贾汗最宠爱的妻子,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被广泛传颂。
泰姬陵作为对夏贝玛特的纪念,成为了永恒的爱情象征,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和情侣前来朝圣和寻找浪漫。
最后,泰姬陵所处的环境也为其增添了一份特殊的魅力。
它坐落在雅悦河畔,四周环绕着美丽的花园和绿树成荫的步道。
在清晨和傍晚,当太阳的光线洒在泰姬陵上时,它将与周围的自然景色交相辉映,营造出一幅如画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总结起来,阿格拉泰姬陵是一座不可错过的建筑奇观。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工艺、庄严肃穆的外观、细致精巧的内部构造、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壮丽的自然环境都使其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来到印度,泰姬陵无疑会给您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让您体验到东方古典建筑之美。
无论是对建筑艺术还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都将在泰姬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惊喜和感动。
建筑艺术面颊上永恒的泪珠——印度泰姬陵

建筑艺术面颊上永恒的泪珠——印度泰姬陵建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美当你面对一座成功的建筑陷入深深沉思的时候你仿佛在聆听一首动人的乐曲在观赏一幅美丽曼妙的画卷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流动的诗建筑的艺术美还在于空间形式和色彩的巧妙安排表现出一定社会人生的意蕴和情绪使观赏者得到情感的共鸣而遐想联翩泰姬陵,就是这样的一座著名建筑泰姬陵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北邦城市阿格拉它始建于1631年,直到1653年才建成当时,正值莫卧儿王朝的鼎盛时期国王沙·贾汗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君主他有一位来自波斯的妃子姬曼·芭奴沙·贾汗赐给她一个美丽的称号泰姬·玛哈尔意为“宫廷的王冠”1631年,泰姬·玛哈尔不幸难产,香消玉殒在她弥留之际要求国王建造一座大陵墓纪念他们真挚的爱情国王遵照她的遗言召集了全印度最好的建筑师和工匠聘请了中东、伊斯兰地区的著名建筑师和工匠为她建造了一座美丽巨大的陵墓泰姬陵穿过两道拱门走出甬道时那通体乳白色的陵墓立即展现在眼前泰姬陵,尺度巨大平面开阔,四周红砂石墙环围墙上角楼耸立,园林装点独具匠心寝宫上装饰着一小型金色光塔在骄阳照射下,闪闪烁烁穹顶四方各以一小穹顶烘托台基四埵又有四座塔型柱体拔地挺立正立面中间为一大凹廊节奏清晰,美感丰富强烈前方建有水池,与陵体尺度和谐碧波倒影涟涟,交相辉映像是泰姬·玛哈尔对镜微笑泰姬陵全部以白色大理石筑成显得冰清玉洁陵体与陵园四周的红色围墙、小型建筑、绿色草木色彩对比强烈,又浑然一体近处配有绿树清漪远处衬托着蓝天白云冷暖相宜,英姿勃勃正方形陵体四周抹成圆型展现出温柔娴静端庄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形象既端庄,又愉悦既绚烂,又清丽既宁静,又飞动既雍容华贵,又亲切可近既蕴涵着深沉的哀思,又洋溢着平生的喜悦寝宫上面是高耸的圆形穹顶下部为八角形陵壁四扇高大的拱门门框镶嵌着黑色大理石寝宫门窗及围屏都用大理石镂雕成菱形带花边的小格墙上用翡翠、水晶、玛瑙、红绿宝石镶嵌成色彩艳丽的藤蔓花朵光线所至,光华夺目在主体建筑的旁边建有一座清真寺以红砂石建筑而成顶部是白色圆顶是为了维持整座陵墓建筑的平衡效果达到对称之美泰姬陵的构思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的特点整个建筑富于哲理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艺术珍品泰姬陵布局很单纯,简洁明了陵墓是唯一的构图中心前面是宽大的长方形花园花园的正中是一条笔直的喷水池从入口一直延伸到陵墓前成为陵园的中心线两旁的步行道、草坪、树木延着喷水池两边展开泰姬陵构图稳重而又舒展体形洗练各部分形状明确互相关系清楚虚实变化肯定泰姬陵比例和谐主要部分有大体相近的几何关系大小、高低、粗细相得宜彰它的主次分明,穹顶统率全局正中凹廊尺度其次两侧和抹角斜面上的凹廊反衬中央凹廊大小凹廊形成的层次进退光线变化,虚实对照大小穹顶和高塔造成的活泼天际轮廓穹顶和发券间的柔和曲线使陵墓具有肃穆庄重的纪念意味之外又具有开朗亲切的格调陵墓在建筑设计上熟练地运用了构图的对立统一使原本简洁的建筑物丰富多姿达到数学计算的精密几何学构成的均衡光学效应的变化宇庙学图解的清晰审美上充分突出女性柔美和慈安的气质如水一般的柔美与宁静充满了典雅与睿智上午10时来到泰姬陵的此刻,泰姬陵头顶蓝天白云脚踏碧水绿茵,光彩夺目清晨和傍晚是泰姬陵最妩媚的时刻每当清晨朝霞升起的时候泰姬陵伴着冉冉升起的红日和亚穆纳河畔的袅袅晨雾从香梦沉酣中苏醒秀眉微蹙、安详自若傍晚,斜阳夕照下白色的泰姬陵从灰黄、金黄渐渐变成粉红、暗红、淡青又随着月亮的升起最终回归成银白色清雅出尘、美若天仙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泰姬陵折腰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婉约凄美这里有雄奇的野性之美也是细腻的情感之乡是人与大自然共同谱写的和谐史诗。
泰姬陵

泰姬陵是用从322公里外的采石场 运来的大理石造的,但它却不是有 些照片里的那种纯白色建筑。成千 上万的宝石和半宝石镶嵌在大理石 表面,陵墓上的文字是用黑色大理 石做的。从一道雕花的大理石围栏 上可以看到出色的手艺。阳光照射 在围栏上时,它投下变化纷呈的影 子。从前曾有银制的门,里面有金 制栏杆和一大块用珍珠穿成的布盖 在皇后的衣冠冢上(它的位置在实 际埋葬地之上)。窃贼们偷去了这 些珍贵的东西,许多人曾企图挖取 镶嵌在大理石栏上的宝石,但泰姬 陵的雄伟壮丽仍使人为之倾倒。
泰姬陵
——永恒脸颊上的一滴眼泪
泰姬陵整体设计上强调数学计算的精密、几何学构成
建筑特色 的均衡、光学效应的变化、宇宙学图解的清晰。
建筑风格
泰姬陵的构思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庄严肃穆、气势 宏伟的特点,整个建筑富于哲理,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艺术珍品。
•建筑群总体布局的完善。
工艺成就 •创造了陵墓本身肃穆而又明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一个如此凄美的比喻,必然连着一个凄美的故事 。
• 阿姬曼·芭奴,这个来自波斯的女子,美丽聪慧,多才多艺,入宫19年,用自己的生命见证了沙杰 汗的荣辱征战。沙杰汗封她为“泰姬·玛哈尔”,意为“宫廷的皇冠”,可谓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可 惜的是,不论中外,自古红颜多薄命,泰姬在生下第14个孩子后香消玉殒。死讯传来,沙杰汗竟然 一夜白头。再纵横驰骋的君王也有脆弱无力的时候,可以在挥手间令万众臣服,却留不住枕边水样 的温柔。
• 泰姬陵展现了世界高超的建筑设计水平,体现了最佳的建筑艺术和风格。沙杰汗煞费苦心不惜一切 代价地为宠妃建造了如此宏伟、富丽堂皇的陵墓,说明他当时对宠妃的爱有多么深。
• 但是,沙杰汗在泰姬陵建成不久便被儿子废除了王位,被囚禁在阿格拉城堡,晚年靠每天远望泰姬 陵度日,直至伤心忧郁而死。他死后,与宠妃一起被葬在泰姬陵。泰姬陵是一座伟大的爱情纪念碑 ,它是一代君王爱情的见证,向世人讲述着他们的爱情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姬陵的建筑造型艺术分析
,
泰姬陵是莫卧尔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其爱妻泰姬·玛哈尔修建的陵墓。
它始建于1631年,每天动用2万名工匠,历时22年才完成。
陵墓的四周砌有长576米、宽293米的红砂石围墙,陵园占地17万平方米,其中间有一个十字形水池,中心为喷泉。
从陵园大门到陵墓,有一条用红石铺成的直长甬道,甬道尽头就是全部用白大理石砌成的陵墓。
陵墓建筑在一座7米高、95米长的正方形大理石基座上,寝宫居中,四周各有一座40米高的圆塔。
寝宫高74米,上部为一高耸的穹顶,下部为八角形陵壁。
宫内墙上,珠宝镶成繁花佳卉,光彩照人。
寝宫分五间宫室,中央宫室里置放着泰姬和沙贾的大理石石棺。
陵墓的东西两侧屹立着两座形式相同的清真寺翼殿,用红砂石筑成。
泰姬陵建筑的艺术水平很高,集中了印度、中东及波斯的艺术特点。
整座建筑体形雄浑高雅,轮廓简洁明丽。
由于它坐落在具有一片常绿的树木和草坪的陵园内,在碧空和草坪之间,洁白光亮的陵墓更显得肃穆、端庄、典雅。
纯白色的泰姬陵均壮丽无比,造型完美,加上陵前水池中的倒影,就像有两座泰姬陵互相辉映,难怪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建筑风格
泰姬陵的构思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的特点,整个建筑富于哲理,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艺术珍品。
所有游客都把印度人民的这一非凡杰作称为印度的奇珍。
这座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外形端庄宏伟,无懈可击,寝宫门窗及围屏都用白色大理石镂雕成菱形带花边的小格,墙上用翡翠、水晶、玛瑙、红绿宝石镶嵌着色彩艳丽的藤蔓花朵。
工艺成就
泰姬·玛哈尔的工艺成就首先在于建筑群总体布局的完美。
布局很单纯,陵墓是唯一的构图中心,它不象胡玛雍陵那样居于方形院落的中心,而是居于中轴线末端,在前面展开方形的草地,它的构图稳重而又舒展:台基宽阔,和主体约略成一个方锥形,但四座塔又使综轮廓空灵,它的比例和谐:主要部分之间有大体相近的几何关系,陵墓方形的主体和浑圆的穹顶在形体上对比很强,但它们却是统一的:它们都有一致的几何精确性,主体正面发券的轮廓同穹顶的相呼应,立面中央部分的宽度和穹顶的直径相当。
同时,主体和穹顶之间的过渡联系很有匠心:主体抹角,向圆接近;在穹顶的四角布置了小穹顶,它们形成了方形的布局;小穹顶是圆的,而它们下面的亭子却是八角形的,同主体呼应。
四个小穹顶同在穹顶在相似之外好包含着对比:一是体积和尺度的对比,反衬出大穹顶的宏伟;二是虚实的对比,反衬出大穹顶的庄重。
细高的塔同陵墓本身形成最强的对比,它们把陵墓映照得分外端遍地开花宏大。
同时,它们之间也是统一的:它们都有相同的穹顶,它们都是简练单纯的,包含着圆和直的形式因互;而且它们在构图上联系密切,一起被高高的台基稳稳托着,两座塔形成的矩形同陵墓主体正立面的矩形的比例是相似的,等等。
除了对比着各部分有适当的联系、呼应、相似和彼此渗透之外,它们之间十分明确的主从关系保证了陵墓的统一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