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儿童血液病和恶性肿瘤医疗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儿童血液系统2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儿童血液系统2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儿童血液系统2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05.22•【文号】卫办医政发[2010]90号•【施行日期】2010.05.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儿童血液系统2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9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工作安排》等要求,推进儿童白血病规范化诊疗和农村儿童白血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儿童血液系统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供医疗机构开展儿童白血病临床诊疗工作时参照执行。

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医疗工作实际情况,在我部印发的临床路径基础上,制订各试点医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并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反馈我部医政司。

联系人:卫生部医政司医疗处胡瑞荣、马旭东电话:************、68792825二○一○年五月二十二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0年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CD-10:C91.0)的标危、中危组患者。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张之南、沈悌主编著,科学出版社)。

(一)体检:可有发热、皮肤粘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瘀斑、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

(二)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三)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检查)。

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实施方案4-12-16

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实施方案4-12-16

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为保障实施优化生育政策,推进健康中国、健康建设,进一步提升优生优育及儿童保健服务水平,保障儿童健康,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要求坚持儿童优先、共建共享,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公平可及、均衡发展,守正创新、首善引领原则,遵循儿童优先发展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构建整合型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实施儿童健康促进行动,共同保障儿童健康,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健康人力资源。

二、行动目标三、行动范围提供妇幼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四、行动内容(一)新生儿安全提升行动1.健全救治网络。

推进妇幼保健机构、区域医疗中心及三级助产机构新生儿科(病室)建设。

各区根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新生儿诊疗需求,统筹规划区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数量和布局,推进每区至少规范化设置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健全机构联动、运转高效的市、区危重新生儿转会诊与救治网络。

加强各区急救中心站危重新生儿转运车辆和设备使用,提高危重新生儿转运能力Q强化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对口支持,每季度至少对对口区开展技术指导与业务培训1次,定期至对口区妇幼保健院开展“名医下基层”服务,带动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健全新生儿科(病室)。

组织开展市、区两级危重新生儿救治网络建设评估,促进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治能力不断提升。

2.提升救治能力。

助产机构组建新生儿复苏快速反应团队,强化产科与新生儿科在产前、产时及产后密切协作机制,儿科或新生儿专业医师参与高危孕产妇分娩前讨论、分娩时提前到场并参与新生儿抢救、母婴同室新生儿查房与高危儿管理。

市、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及各助产机构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专项技能培训和快速反应团队急救演练。

组织开展新生儿复苏同质化培训与实操考核,提升新生儿救治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深化新生儿稳定营培训项目,以新生儿临床常见、重点疾病为抓手,提高新生儿科医师临床救治水平。

规范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强化围产期及新生儿期救治全流程分析,促进新生儿救治质量改进与提升。

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医疗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医疗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医疗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笔记本上。

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想到那些患有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孩子们,我的心头不禁一紧。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我们要为这些小生命争取更多的希望。

一、背景分析近年来,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然而,由于医疗资源有限、救治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孩子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为了让这些孩子重获健康,我们必须制定一套全面的医疗救治及保障管理方案。

二、目标设定1.提高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的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救治水平。

3.建立完善的保障管理体系,减轻家庭负担。

三、具体措施1.加强基层医生培训为了让更多基层医生掌握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的早期识别和救治技能,我们将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

同时,通过线上平台,为基层医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在每个地级市设立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区域医疗中心,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提高救治水平。

中心内设专门的病房、实验室和康复区,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3.优化救治流程简化挂号、检查、治疗等环节,缩短救治时间。

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救治。

同时,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的沟通协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4.完善保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的医疗保障水平。

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实行免费救治或减免部分费用。

同时,鼓励社会各界捐赠,设立专项救助基金。

5.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普及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的防治知识,提高家长和孩子的自我保健意识。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关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6.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加强对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的监测,定期发布统计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同时,对救治效果进行评估,不断优化救治方案。

四、实施步骤1.第一阶段(1-3个月):开展基层医生培训,建立区域医疗中心,优化救治流程。

开展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医疗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措施(2019年)

开展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医疗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措施(2019年)

开展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医疗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措施(2019年)儿童的健康受到全社会关注,家庭对于患病儿童救治期望值很高。

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病种多、治疗难度大,部分病种诊疗过程涉及多个学科或医疗机构,造成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报销比例低、家庭负担重的情况。

为维护儿童健康权益,决定开展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医疗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按患者自愿原则,为血液病、恶性肿瘤患儿提供相应保障。

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完善诊疗体系,提高救治管理水平(一)明确救治管理病种。

按照发病率相对较高、诊疗效果明确、经济负担重等原则,确定将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噬血细胞综合征等非肿瘤性儿童血液病,以及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骨及软组织肉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儿童实体肿瘤作为首批救治管理病种。

在此基础上,结合医疗技术进步和保障水平提高,逐步扩大病种范围。

(二)建立健全定点医院及诊疗协作网络。

一是针对非肿瘤性儿童血液病,结合开展儿童白血病救治管理工作的经验,要建立健全诊疗服务网络,实施以省、市为单位的集中治疗管理。

要结合诊疗能力水平实际,确定定点医院,建立由省级定点医院牵头,各级定点医院共同参与的诊疗服务网络,提高诊疗能力。

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标准。

二是针对儿童实体肿瘤涉及诊疗环节多,分散在不同医疗机构的特点,要组织相关医疗机构建立诊疗协作网络,结合诊疗能力水平实际,以省(有条件的地区以市)为单位组建跨医疗机构的诊疗协作组。

由儿童专科医院(含中医)作为牵头单位,协调本级协作组成员单位共同实施实体肿瘤患儿化疗、手术、放疗等多学科协作诊疗。

(三)提高诊疗规范化水平。

对相关诊疗技术规范、临床路径进行疏理,查漏补缺,开展制修订工作,并加大培训宣贯力度。

组建国家级、省级专家组,通过定期巡诊、按需会诊、远程指导等方式,提升各地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识别诊断和诊疗管理能力。

组织专家通过信息系统加强定点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和诊疗效果评价,确保有关制度规范落实到位。

大病专项救治诊疗方案

大病专项救治诊疗方案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重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大病治疗费用高昂,对贫困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为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大病专项救治诊疗方案,旨在对重大疾病患者进行精准救治,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二、救治范围大病专项救治诊疗方案主要针对以下疾病:1. 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2. 终末期肾病;3.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儿童血液病;4. 儿童房间隔缺损、儿童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5. 白内障;6. 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7. 尘肺病;8. 肝癌;9. 急性心肌梗死;10. 神经母细胞瘤;11. 儿童淋巴瘤;12. 骨肉瘤;13. 血友病;14. 地中海贫血;15. 唇腭裂;16. 尿道下裂;17. 耐多药结核病;18. 脑卒中;19.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0. 艾滋病机会感染。

三、救治原则1. 公平原则: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患者的救治权益,做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2. 精准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救治效果;3. 效益原则: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4. 连续原则:对患者进行全程跟踪管理,确保治疗效果。

四、救治措施1. 优化诊疗流程:简化就医手续,缩短就医时间,提高患者就医体验;2. 加强医疗资源整合:整合各级医疗资源,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救治网络;3.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诊疗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4. 强化医疗费用控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医疗收费标准,减轻患者经济负担;5.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公众对大病专项救治诊疗方案的认识,鼓励患者积极就医。

五、保障措施1. 政策保障:各级政府加大对大病专项救治诊疗方案的资金投入,确保救治工作顺利开展;2. 组织保障:成立大病专项救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救治工作;3. 监督保障:加强对救治工作的监督,确保救治效果和资金使用安全。

2021年儿童白血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范文稿

2021年儿童白血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范文稿

2021年儿童白血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范文稿儿童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儿童健康危害大,治疗费用高,家庭负担重。

党__、__和自治区高度重视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和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儿童白血病医疗服务及保障工作。

为贯彻和落实上级的有关工作部署,提高我市儿童白血病治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儿童白血病诊疗质量的安全,维护和保障儿童健康权益。

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对全市儿童白血病患儿按照自愿的原则实行定点集中救治,全程规范管理。

建立市级和县(区)级定点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诊疗服务网络,实施儿童白血病病例信息登记制度,按照“院前早期识别、院中规范治疗、院外健康指导”的工作要求,确保白血病患儿诊疗服务延续、规范,提升儿童白血病诊疗救治能力。

二、主要措施(一)建立完善诊疗服务网络儿童白血病实行定点集中救治,全程规范管理。

将患儿集中到诊疗水平较高的市级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发挥集约效益,提高治疗效果和服务效率。

市级定点医疗机构负责收治低危和中危患儿,负责对全市范围内的儿童白血病患儿进行初步筛查和维持治疗,并协助做好患儿的转诊工作,负责组织对各县(区)筛查人员的培训、对初筛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支持、对患儿的确诊、择期安排救治、上报信息等工作。

各县(区)卫生计生局和相关基层医疗机构要将白血病患儿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__年11月底前要完成签约并开展有效服务。

组织引导患儿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协助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随访和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家长改善居家卫生条件和患儿营养状况等。

(二)加强儿童白血病诊疗学科建设儿童白血病的诊断包括临床表现和MICM(骨髓细胞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精确诊断,治疗包括多药联合化疗管理、营养支持、防治感染、促进正常造血等支持治疗和并发症防治。

因此,各县(区)卫生计生局和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儿科(儿科重症)、病理科、输血科、临床检验(骨髓细胞学、流式细胞学等)、影像医学、药学等多学科的能力建设;医护团队应接受儿科血液肿瘤、儿科重症专业等相关知识培训,掌握儿童白血病工作诊疗和护理规范,能及时识别并处理危重症及并发症;配备专业的PICC操作团队、化疗静配中心,常规开展MTX浓度监测,做好细节规范管理。

银川市卫生局关于印发《银川市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银川市卫生局关于印发《银川市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银川市卫生局关于印发《银川市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老少妇幼残保护【发布部门】银川市卫生局【发布日期】2011.08.10【实施日期】2011.01.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银川市卫生局关于印发《银川市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各定点医院:为进一步做好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根据《卫生部、民政部关于开展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的意见》(卫农卫发[2010]53号)和《自治区卫生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民政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实施方案》(宁卫医政[2011]22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银川市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银川市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实施方案银川市卫生局二〇一一年八月十日附件:银川市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减轻患儿家庭负担,根据《自治区卫生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民政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实施方案》(宁卫医政[2011]22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优先选择集中危及儿童生命健康、医疗费用高、经积极治疗预后较好的重大疾病开展试点,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紧密结合,减轻参保(合)群众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

二、工作目标通过积极筛查患有儿童重大疾病患儿,介绍并督促其到定点医疗机构治疗,解决患重大疾病儿童家庭的实际困难,不断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逐步完善和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

三、保障范围和病种自2011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人群是指0-14周岁(含14周岁)患有急性白血病和(或)先天性心脏病的城乡儿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儿童重大疾病救治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儿童重大疾病救治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儿童重大疾病救治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1.13•【文号】国卫办医函〔2020〕22号•【施行日期】2020.01.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妇幼健康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儿童重大疾病救治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为进一步做好儿童白血病、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以下简称儿童重大疾病)救治管理工作,推动政策有效落实、落地、落细,现提出以下要求:一、高度重视儿童重大疾病救治管理工作儿童健康和相关医疗卫生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救治专项工作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工作之一。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儿童重大疾病救治管理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地方实际,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落实各项工作要求,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一)制订工作实施方案。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辖区内儿童重大疾病医疗资源、救治保障能力现状,协调民政、医保、药监等相关部门,围绕建立健全诊疗体系、提高救治管理水平、完善综合保障制度等,结合实际,制定完善救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减少跨省异地就医,解决群众就医实际困难,切实降低儿童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

(二)完善诊疗协作机制。

针对儿童重大疾病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及诊疗协作组的(以下简称相关医疗机构),牵头单位要会同组内成员单位,根据不同病种制订相应协作组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理顺工作流程,简化就诊手续、使群众“少跑腿、不跑腿”。

相关医疗机构要建立多学科诊疗工作机制,按病种明确牵头专业,做到患者诊疗全程“有人管、不间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开展儿童血液病和恶性肿瘤医疗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落实中央和市委“不忘XX、牢记XX”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加强我市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医疗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保障儿童健康权益,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监局等5部门《关于开展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医疗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发〔2019〕5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强我市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医疗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促进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诊疗能力有效提升,保障管理政策不断优化,患儿家庭负担逐步降低,切实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保障儿童健康权益。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诊疗体系,提高救治管理水平
1.明确救治管理病种。

按照发病率相对较高、诊疗效果明确、经济负担重等原则,确定将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噬血细胞综合征等4种非肿瘤性儿童血液病,以及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骨及软组织肉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6种儿童实体
肿瘤共10个病种作为首批救治管理病种。

在此基础上,结合医疗技术进步和保障水平提高,逐步扩大病种范围。

2.健全定点医院及诊疗协作网络。

一是健全非肿瘤性儿童血液病救治管理工作三级服务网络,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标准,定点集中救治,全程规范管理。

市级定点医院由市卫生健康委指定,负责疾病的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收治患儿和业务指导;区级定点医院由区卫生健康委指定,负责疾病的初筛,有能力的可收治低危和中危患儿;社区卫生机构负责发现疑似病例并及时向区级定点医院转诊。

二是组织相关医疗机构建立儿童实体肿瘤诊疗协作网络,组建跨医疗机构的诊疗协作组。

由XX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等儿童专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协调本级协作组成员单位共同实施实体肿瘤患儿化疗、手术、放疗等多学科协作诊疗。

三是加强儿科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发挥XX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的专科优势,提高医联体内相关医疗机构儿童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诊疗能力。

四是充分发挥XX儿童医院承担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作用,加强对河北、河南、山西等来京就诊患儿较多地区的技术支持与帮扶,提高当地儿童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救治能力。

(牵头部门:市、区卫生健康委,配合部门:市中医局,完成时限:一、二项2019年8月31日,三、四项长期坚持)
3.提高诊疗规范化水平。

组建市级、区级专家组(含中医),通过定期巡诊、按需会诊、远程指导等方式,提升各区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诊疗能力。

完善相关诊疗技术规范、临床路径,查漏补缺,加大培训宣贯力度,提升各有关机构对患者的健康管理能力。

积极发挥中医药在治疗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市儿科质控中心加强对定点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和诊疗效果评价,确保有关制度规范落实到位。

(牵头部门:市、区卫生健康委,配合部门:市中医局,完成时限:2019年11月30日)
4.加强全程管理。

将全市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首批救治管理病种纳入信息化管理,实行病例信息登记上报、个案跟踪管理。

社区卫生机构要全面掌握本地区确诊患儿信息,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指导做好定期复查、感染防控、健康指导等服务,宣传引导有序分级诊疗。

(牵头部门:市、区卫生健康委,配合部门:市中医局,完成时限:2019年11月30日)
5.提高早诊早治率。

严格落实国家制定的相关病种早期筛查方案及适宜的筛查指标和项目,开展适宜技术推广,论证在新生儿及婴幼儿体检过程中实施。

市级专家组要完善诊疗技术规范和临床路径,加大医务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识别诊断和治疗能力。

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引导家长注意观察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及身体变化,提高对相
关症状、体征的敏感性,引导及时就医。

(牵头部门:市卫生健康委,配合部门:市中医局,完成时限:长期)(二)完善药品供应和综合保障制度
6.加强药品供应保障。

开展相关病种药品供应保障情况监测,加大相关药品供应保障力度,确保患儿用药需求。

落实国家抗癌药物降价政策,参加国家药品联盟采购试点,进一步降低药价。

(牵头部门: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委,配合部门:市医疗保障局,完成时限:2019年11月30日)
7.落实医疗综合保障政策。

资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对享受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生活困难补助人员、享受城乡低收入救助人员、特困供养人员和低收入农户四类困难人员,其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起付线降低50%,同时提高报销比例5%;对特困供养人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含生活困难补助)人员、城乡低收入救助人员等社会救助对象医疗救助的门诊、住院、重大疾病全年救助封顶线分别提高到8000元、8万元、16万元;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住院封顶线由20万元提高到25万元,降低患儿家庭费用负担。

加大大病保险保障能力,增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能力,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三项制度有效衔接,发挥综合保障效益,合力降低患者费用负担。

(牵头部门:市医疗保障局,配合部门:市卫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