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变色龙第1课时梳理情节析形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变色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变色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教学难点
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思路或
板书设计
变色龙
奥楚蔑洛夫狗咬人

趋炎附势媚上欺下沙皇俄国的忠实走狗
学生课
前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欣赏蜥蜴的图片,引出变色龙的特点,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随时变成不同的保护色。
描写了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
3、两次写围观群众。
“木材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写出了围观的人聚结之快和他们的无聊心态——以看热闹为乐。
结尾处对围观群众的描写
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苦。
他20岁开始创作,一生写了七百多篇小说,代表作有《海鸥》、《装在套子里的人》、《万尼亚舅舅》等。高尔基曾赞扬他说:“只需一个词就创造一个形象,只需一句话就可以创作一个短篇故事,而且是绝妙的短篇故事。”
三、默读,整体感知文意: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找出本文的人物?主人公是谁?
2、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用一句话概括全文:
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的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十、拓展与延伸
文章最后写道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请设想一下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去了哪里?要求设计的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他们最喜欢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很多人都瞧不起他们,说他们太势利。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就深刻地批判了这种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变色龙》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变色龙》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变色龙》教案新人教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变色龙”这一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难点:理解“变色龙”这一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3. 教学用具ppt课件4. 标签九年级下册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屏显几幅图片,你认识它吗?(变色龙)请大家仔细观察这种小动物,思考:它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你能否概括出这种小动物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屏显:它的皮肤的颜色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结合去年暑假带儿子参观济南动物园的的经历、体验切入本堂课。

二、屏显学习目标1、2、31、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变色龙”这一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作家高尔基曾经这样评价这篇小说:屏显:“只需一个词就创造一个形象,只需一句话就可以创作一个短篇故事,而且是绝妙的短篇故事。

”——高尔基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一起来了解这个故事,感受一个形象,体悟故事的绝妙之处!二、了解故事明变化(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2)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三、品其言行知形象(1)你感受到一个_____的奥楚蔑洛夫形象?(2)请圈画出文中有关“军大衣”的描写语句,认真读一读。

并联系上下文想想这样写的作用?(3)(小组互读)言为心声:请你从奥楚蔑洛夫诸多变化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处,在小组内自由选搭档,进行分角色朗读,用你的声音传达出你超强的感受力!师小结:请大家思考,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段把人物塑造的如此成功?(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细节以及对比、夸张地讽刺手法。

四、鞭辟入里悟深义过渡:这则故事在带给我们欢笑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正向鲁迅所说:(屏显1):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他的作品不只是简单的招人一笑,一读自然往往会笑,不过笑后总会剩下些什么……鲁迅(1)看到如此精彩的表演之后,请你思考:你在笑后又剩下些什么呢?(小组合作探究)你又想说些什么呢?(2)当时是怎样的一种社会呢,为什么会有如许多像奥楚蔑洛夫一类的人呢?课文中有没有体现当时社会状况的语句?适时补充:时代背景《变色龙》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最反动的时期。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变色龙》(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变色龙》(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课变色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了解本文的创作意图,体会变色龙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难点感知文章内容,体会变色龙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导入设计1:【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激趣型)“同学们喜欢不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节目啊?【生:喜欢】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段《动物世界》节目曾经播出过的介绍蜥蜴这种动物的录像片。

”在播放介绍蜥蜴这种动物的录像片后引导:“蜥蜴也叫变色龙,变色龙给同学们留下的最深刻、最有趣的印象是什么?”【生:它能随着周围环境颜色的改变,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从而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它的题目也叫《变色龙》,看看小说中的主人公有没有变色的本领吧!导入设计2:【设计意图: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疑型)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在降妖伏魔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看家本领是什么呢?【生:七十二变。

】是的,他善于变化,每次都能巧妙运用,战胜妖魔,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也善变,那会怎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变色龙》。

导入设计3:【设计意图:了解背景,加深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之后。

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这使得警察不能再像果戈里时代那样随意用拳头揍人了,而是打着法令的官腔,干着媚上欺下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课堂实录一、预习展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扫清阅读障碍,积累字词。

】(一)预习检测【生独立完成,组内互阅,矫正巩固。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①识记字音逮(dǎi)住无赖(lài) 戳(chuō)穿坯(pī)子乞丐(gài)伶(líng )俐洋溢(yì)魁梧(kuíwú)②了解词语的含义文中指环境寂静。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变色龙》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变色龙》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变色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概括小说情节,把握文本内容。

2.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该形象把握“变色龙”的含义,感受其社会意义。

3.学习本文对比、夸张手法及细节描写,体会文本运用此类手法达到的讽刺效果。

【课型与课时】1.讲读课,阅读课2.两课时【预习要求】预习批注解决生字词;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查阅资料,熟悉背景。

【课文简析】《变色龙》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在这篇经典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警官——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

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

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

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作品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

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正如鲁迅所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

”【教学创意】本节课首先我选取了“变”为切入点,理顺小说情节,通过人物描写体会小说人物形象;其次,关注小说的细节,从细节处品赏小说语言魅力,体会文本运用对比、夸张手法达到的讽刺效果。

最后,小说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小说,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真诚友善才应是处事待人的追求,并激发学生阅读小说、写小说的热情。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概括小说情节,把握文本内容。

2.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

【本课重难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概括小说情节。

(重点)2.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变色龙是什么吗?(展示变色龙图片)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随时变成不同的保护色。

九年级语文下册7《变色龙》(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7《变色龙》(第1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

变色龙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屮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屮冨有表 现力的语言2.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课。

学习本单元,主要是系统地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提高分析小说三要素的能力。

本课作为小说的典范课其地位尤其重要。

3. 中招考点每年对小说的考点主要有小说的情节概括,人物形彖的分析,记叙的顺序,环境描写, 词语的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等,分值一般是16分。

4.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小说己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系统,理解,分析和考场的应变能力 还不够。

二、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能说出文章思路和主要内容。

2、 通过阅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能结合具体语句说出人物性格特征。

3、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能说出细节描写的作用。

4、能说出环境描写的作用。

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情节,概述故事内容。

速读课文相关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通过阅读细节描写的段落,分析其作用。

速读环境描写的段落,分析其作用。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一一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一丑陋、可怕的,但蜥蜴中一 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 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

今天,我们 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

(板书课题,作者) (二)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契诃夫(1860-1904),全名叫安东•巴浦洛维奇•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 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

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 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

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 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变色龙教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变色龙教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7 变色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契诃夫及其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了解小说的故情形节。

(重难点)3.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述,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教学进程】一、新课导入人民网莫斯科2021年5月19日消息,依照世界级短篇小说大师、俄国19世纪末最后一名批判现实主义大师、闻名作家契诃夫同名小说《世人看不见的眼泪》改编的电影即将拍照。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文章《变色龙》确实是该作家的又一力作,让咱们带着对这位大师、大师的无穷崇拜,走近他、走进他的作品吧!二、预习展现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同时又是一名喜剧革新家,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事员之死》《变色龙》等。

《变色龙》写于1884年,是契诃夫初期创作的一篇挖苦小说。

那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饲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效劳。

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线人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遵法令的官腔,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色龙》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2.识记字音字形,明白得重点词语。

盛.满(chéng)胚.子(pēi)咳.嗽(ké)恐吓.(hè) 赔偿.(cháng) 中.看(zhōng)戳.(chuō) 戮.(lù) 筛.(shāi)子要挟:以要挟的话或手腕要挟人;吓唬。

想入非非:指方式很不切实际,超级离奇。

无缘无端:没有缘故。

荒唐:有荒唐错误、超级不近情理之意。

3.奥楚蔑洛夫在处置狗咬人事件上反复(转变)判了几回?都是如何判的?明确:奥楚蔑洛夫处置了六次:不是将军家的狗时,狗是疯狗、下贱胚子、野狗;是将军家的狗时,狗是那么小、名贵的、怪伶俐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变色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变色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变色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变色龙》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作者以幽默挖苦的笔调描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置狗咬人案件中反复无常的转变,刻画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俄走狗形象,巧妙揭露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

学习本文从解读人物形象入手,深切明白得主题,提升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通过八年级小说单元的学习,他们对小说的有必然的感知、欣赏能力,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明白得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对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爱好,并能依据文本评议小说中的人物。

但对小说的写法及思想性明白得不深刻。

因此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小说的故情形节,明白得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2.能力目标:①体会细节描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②体会语言大师的挖苦艺术,提升欣赏小说的能力。

3.情感目标:熟悉沙皇警察统治的腐朽黑暗,培育学生做人正直,内外如一的意识。

【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细节描述在小说中的作用,领会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①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明白得小说主题。

②体会语言大师的挖苦艺术,提升欣赏小说的能力。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景---进入文本1.教师导语:一个荒唐的年代,一个善变的警官,一条无辜的小狗,一群无聊的人,给咱们上演了一段好笑而又令人压抑的故事。

2.释题:变色龙,本是蜥蜴的一种,能依照周围环境而改变自己躯体的颜色。

而生活中有一种人,他们和变色龙很像,会在短时刻内变脸,今天,咱们学习《变色龙》。

(ppt 展现蜥蜴的视频)3.作者简介:(ppt展现:安东?巴夫洛维奇?契河夫是19世纪末俄国闻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青年时期饱尝了人一辈子的忧患和穷苦的滋味。

他对那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有深切的感受和熟悉,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他与莫泊桑(法)、欧。

亨利(美)合成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代表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变色龙》教案新人教版(1)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变色龙》教案新人教版(1)

7 《变色龙》【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2.抓住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

3.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

难点: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最喜欢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很多人都瞧不起他们,说他们太势利。

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给这种人起了一个怪名字---变色龙二、检查预习1.检测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3.题写生字词。

三、整体感知课文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理清主人公在处理“狗咬人”的过程中,态度一共有几次变化?3.警官变的是什么?始终不变的是什么?变: 对狗的态度。

不变: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本质。

4.由此可见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同时根据对小说内容的初步理解,给课文另拟一个标题。

在五次变色中,奥楚蔑洛夫始终围绕着狗的主人是谁而媚上欺下,见风使舵,充分暴露了他是一个溜须拍马、趋炎附势的沙皇专治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

标题可拟为:“一个见风使舵的人”“两面人”“势利眼的警官”等。

4.为什么以“变色龙”作题目?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反复变化,好像“蜥蜴”善于变色一样,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作为这篇小说的题目,生动形象的揭示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四、品味语言,分析人物性格1、“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环境,反映了当时经济萧条。

“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了俄国人民饥饿贫困的生活,整个社会死气沉沉,作者用寥寥几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2、“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小市民赫留金要借狗咬手指头捞一把赔偿金的心态。

3、“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变色龙
1.知识与技能
(1)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抓住几处精彩描写,分析主人公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感情,把握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

(3)品析幽默、形象的讽刺语言。

2.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中体会写作人物的方法。

(2)品析文章的语言,揣摩作者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的作用。

(3)学习续写,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对俄国沙皇走狗的讽刺之情,认识当时沙皇警察统治的黑暗与腐朽。

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认识沙皇俄国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1.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第一课时梳理情节析形象
一、神话导入,激发兴趣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令众多妖魔鬼怪望风而逃。

那么,谁知道他降妖除魔的决胜法宝是什么?(金箍棒与七十二变。

)不错,正是因为他能七十二变,才使他连连得胜,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倘若遇到这种善变的人,情况就不太妙了。

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笔下就有这么一个人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

二、介绍常识并解题
1.了解作家作品。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变色龙》是他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揭露警察宪兵的优秀作品,反映沙俄社会最典型的形象。

2.了解创作背景。

本文创作于1884年,当时俄国社会正处于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下,为强化反动统治,沙皇豢养了一批狡诈多变的奴才,他们媚上欺下,在民众面前耀武扬威、咄咄逼人,在贵族老爷面前趋炎附势、阿谀逢迎。

文中的奥楚蔑洛夫就是一例。

3.了解题目含义。

“变色龙”原是一种蜥蜴,它皮肤和颜色会随着四周物体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变色为保
护色。

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反复无常的态度和变色龙极为相似。

用“变色龙”作小说的题目,含蓄形象地揭露了这个人物的丑恶面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初读课文,对文中生字词、精彩的描写句段做标记。

诃.(hē)坎.(kǎn)赫.(hè)
沉静:本义指环境寂静或人内心安静、平静。

课文指环境寂静。

无精打采:形容情绪低落,精神不振作。

本文指生意萧条。

浆硬:指用粉浆或米汤浸纱、布或衣服使干后发硬发挺。

2.教师提问: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主人公是谁?他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一点?
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经过。

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他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善变,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四、再读课文,理清情节线索
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学生寻读课文相关段落,概括关键因素,并复述。

关键词:地点、主要人物、事件发生的经过。

2.请你充当一下警官,来处理一下这个案件,你会怎么处理?
全班交流,结论:
(1)处理小狗的主人,因为他对小狗疏于管理,造成小狗伤人。

(2)小狗不必负责,要处理赫留金,他伤害小狗,无事生非。

(3)两个人都有责任,各打50大板。

教师提示:你们的处理为什么这么简单直接,甚至不用管谁是小狗的主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跟谁是主人无关。

3.奥楚蔑洛夫是怎样处理这个事件的?态度有几次变化?
找出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对赫留金和小狗的态度变化的语句,完成下表(投影)。

4.奥楚蔑洛夫的态度是围绕什么而变化的?他表面上变来变去,实质没变,是什么?
讨论、明确:随着小狗主人的变化而变化;趋炎附势、媚上欺下,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五、拓展训练
“变色龙”现已成为见风使舵的小人的代名词。

在生活和其他影视文学作品中,有没有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小结: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不乏其数,他们的“圆滑”“见风使舵”“两面派”要看具体用在什么方面。

如果像奥楚蔑洛夫、贾雨村之类攀附权贵、欺压百姓、欺压弱势群体,我们就要批判;如果是为了正义事业采取的一种策略,那就另当别论。

六、作业
1.仔细思考课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