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变色龙 教案(完美版)
《变色龙》教案

总课题
小说阅读
总课时
9
1课时
课题
6变色龙
教学目标
1.梳理情节,分析人物特点,认识当时社会现实。
2.理解作品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课前: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作者、故事背景、课文大意。
一、新课导入
由《变色龙》图片导入。
二、检查预习
1【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戏剧家,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其余两位是:欧亨利、莫泊桑),代表作品有小说《》《》,剧本《》《》等。
3、整体把握
1如果给本文另拟一个标题,你拟什么标题?为什么?
言之成理即可
2本文用“变色龙”作标题,有什么好处?
新颖
用比喻手法,更形象
讽刺意味浓厚
易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要求:
(1)独立答题。
(2)小组交流。
(3)个别展示。
四、合作探究
1奥楚蔑洛夫反反复复地变化,原因是什么?多变的背后,有没有不变的因素?
五、布置作业
1续写: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发生的事,100字以上。
提示:1故事情节与原文衔接,想象合理。
2人物思想性格要保持一致。】《变色龙》写于1884年,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革命浪潮冲击着沙皇的专制统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们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为其镇压革命运动服务。
2检查字词
魁梧wú污蔑miè筛子shāi醋栗lì
乞丐gài咳嗽sòu戳chuō下贱胚子pēi
欺瞒mán猪崽zǎi赔偿cháng契诃hē夫整体把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6《变色龙》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6《变色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概括情节,把握文本内容。
2.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该形象把握“变色龙”的含义,感受其社会意义。
3.学习本文所运用的对比、夸张手法,体会文本运用此类手法达到的讽刺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所运用的对比、夸张手法,体会文本运用此类手法达到的讽刺效果。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入有一种动物,它的皮肤能够随着环境的颜色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从而达到隐藏自己的目的。
知道是什么动物吗?它就是——变色龙。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变色龙》,那么课文内容与变色龙有怎样的联系呢?课文的主要人物身上有哪些“变”?这些“变”中有没有“不变”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
2.写作背景《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俄国民意党人曾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年)。
亚历山大三世上台后,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
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
这时的警察再不能像果戈理时代一样随意用拳头揍人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
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是一个普通的警察,还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和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3.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戏剧家。
1880年开始发表作品。
所作中短篇小说题材多样,寓意深刻。
19世纪90年代后从事戏剧创作,对戏剧的内容和形式都作了革新。
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巨匠。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变色龙》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变色龙》教案第二单元第6课《变色龙》教案《变色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情节,概述故事内容。
2、分析主人公在不同狗主人变化下的态度,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通过刻画人物性格表现文章主题的写法。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情节,概述故事内容。
2、分析主人公在不同狗主人变化下的态度,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刻画人物性格表现文章主题的写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出示“变色龙”图片,提示题目。
同学们,这里有一组图片,看看它是什么?(生答:变色龙。
)对,就是变色龙。
这种动物的典型特点就是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颜色,进而避免敌害,保护自己。
如果生活中有人像变色龙一样,会是一种什么人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文章《变色龙》,看看俄国著名小说家契科夫笔下的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课题:变色龙)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进行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小说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提示: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二)再读课文,理清情节1“案情陈述”学生们速读课文相关段落,思考:(1)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故事发生的起因是什么?请概括讲述一下。
(关键因素:地点,主要人物,事件发生的经过)(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2、“我做警官”如果你来做警官,你会怎样处理这个案件?(学生交流,得出结论)教师提问:你们的处理为什么这么简单,甚至不去管小狗的主人是谁?明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跟谁是狗的主人无关。
过渡语:既然案件这么简单,也许就我们这些没有多少法律知识的同学,都会知道怎么去审案,受害者得到赔偿,伤害别人的小狗的主人受到惩罚就完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一起看看这位警官奥楚蔑洛夫是怎样处理这个案件的?3“警官判案”(1)找出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对赫留金和小狗的态度变化的语句,完成下列表格:(2)提问: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的方式跟我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明确:主要是根据小狗的主人是谁来进行处理,随着小狗主人的变化而变化的。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变色龙》教案

《变色龙》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2、理解警官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及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3、理解小说中对比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2、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一)一、解题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
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
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务员之死》等。
小说以“变色龙”为题。
“变色龙”原是一种蜥蜴,它皮肤的颜色会随着四周物体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变色为保护色。
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反复无常的态度和变色龙极为相似,用“变色龙”作小说的题目,含蓄形象地揭露这个人物的丑恶面目。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表现出说话者的表情、语态等。
三、理清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对赫留金、对小猎狗的态度多次变化,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表明不同态度的语句。
提问:奥楚蔑洛夫五次变化是围绕什么变的?这样多变说明了什么?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化是围绕小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的。
这样多变说明了主人公是一个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
提问: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本文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作者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片断场面作为索材,经过提炼与加工,用极其幽默的笔调和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描绘了沙皇走狗诌媚权贵、欺压百姓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现实和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沙皇政权的腐朽反动的本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变色龙》优秀教案

6变色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荒唐、洋溢、恐吓、异想天开”等词语,掌握相关的作家作品。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说运用语言、神态等描写来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的手法,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3.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过程与方法1.课前安排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制作相关课件,介绍动物变色龙,由其特点自然过渡到课文讲解。
2.引导学生梳理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变色”的经过,研究关于“军大衣”的细节描写,从中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形象。
3.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进一步认识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
4.指导学生运用“变”中“不变”的方法来分析小说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契诃夫小说善以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变色龙图片,让学生自由辨识)图片上的动物就是时下流行的个性宠物——蜥蜴,看上去十分丑陋、可怕。
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它的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以躲避天敌、捕捉猎物。
现在,人们常常用“变色龙”来比喻在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而赋予其如此深刻含义的人,就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
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这只闻名世界文坛的“变色龙”。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戏剧家。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品有小说《变色龙》《第六病室》《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等。
统编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变色龙教学设计

统编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变色龙教学设计6 变色龙【教材分析】《变色龙》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小说阅读训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小说是最能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内容最为丰富,讴歌美好、神圣、庄严,鞭挞丑陋、污秽、邪恶。
阅读小说,可以更好的认识社会,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警察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教学目标】1.理清奥楚蔑洛夫“变”的过程,把握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形象2.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
3.感受批评现实主义小说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点。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了解作者。
(2)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边读边悟(1)预读课文。
要求:疏通大致情节,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变色龙的图片导入(投影变色龙的动物图片)。
同学们认识这些动物吗?这几幅图片,都是变色龙。
“变色龙”原是一种蜥蜴,它皮肤的颜色会随着四周物体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变色为保护色(投影显示)。
自然界中的变色龙为保护自己而变色,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也是如此,为了不同的目的,出尔反尔,变化无常。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认识生活中的“变色龙”。
二、走近作者谁能介绍作者契诃夫的相关情况吗?(学生述说课前预习作者的常识)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同时又是一位喜剧革新家,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三、走近课文契诃夫是世界级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作品在文学世界中也是重量级的,《变色龙》这篇小说发表以后,很快被译成各国的文字,反响极大。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变色龙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变色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的变色经过,研究“军大衣”细节描写,认识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形象。
2.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变”中“不变”的方法分析学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并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分析,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进一步认识沙皇政府的腐败。
【教学重难点】重点:1.奥楚蔑洛夫形象的社会意义;2.细节描写的作用。
难点:1.环境描写对塑造主人公形象的作用;2.“变”中“不变”的写人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解决生字词;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查阅资料,熟悉背景。
教师准备:变色龙相关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忆中揭新课,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学生小学时学过说明文《变色龙》,对变色龙的特征很熟悉,通过这样一个导入,既锻炼了学生学科知识的衔接,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敞开对话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二、情节中看“变色”,析人物老师:那么契诃夫小说中的变色龙指的是谁呢?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称呼他呢?(用一句话说说作者为何称他为“变色龙”。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把握关键信息。
)那么奥楚蔑洛夫又变了几次呢?(有条件用投影)请同学们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
(设计意图:①满足学生兴趣,鼓励其认真阅读文本,了解奥楚蔑洛夫整个“变色”的过程,聚焦“变色”。
②化繁为简,将文本转化成表格,直观清晰地展现给学生。
③为下面小结做准备。
)三、“变色”中赏细节老师:各位注意了,蜥蜴靠表皮下多种色素块随时变色,奥楚蔑洛夫又借助什么道具来完成变色的?(学生回答:军大衣)请找出文中有关“军大衣”的描写语句,认真读一读。
(学生读书)(设计意图:紧扣蜥蜴特点,寻找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与之相似的外表特征,形象地感受人物借此道具而进行的滑稽而可笑的表演。
)老师:联系上下文,说说每一处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有什么特殊作用?(学生交流、补充)(设计意图: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优质教案范文三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优质教案范文三篇2019年已经结束了,新的挑战在2020年开始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优质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优质教案范文一从容说课《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也即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教读本文,应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
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
以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深透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能力目标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德育目标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契河夫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取胜,语言有显著的特色。
课文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
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激疑探究法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同时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诵读,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
2021年春季第二学期人教部编版(统编)语文
变色龙教案
[教材分析]: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也即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教读本文,应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
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
以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深透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能力目标
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德育目标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契河夫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取胜,语言有显著的特色。
课文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
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激疑探究法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同时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202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诵读,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分析奥楚蔑洛夫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文意。
(1)疏解下列字词。
2021
(2)选取日常生活的片断进行艺术概括,以此来反映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
是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色。
那么,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文章又是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经过。
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主要运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2.学生自读课文,根据对小说内容的初步理解,给课文另拟一个题目。
学生可能拟出的题目是:
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一个变化多端的人
两面人
势利眼的警官
3.学生速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
思考: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过程中,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变化的原因和内容。
学生梳理、概括,教师提示:
最初: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时
对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一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对赫留金——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
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二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下贱胚子。
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第三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名贵的狗。
狗是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2021
第四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五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
对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4.学生合作探究:
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五次变化,那么其中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在五次变色中,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他的卑鄙心理。
5.师生共同归结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教师明确:
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专治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
6.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形象特征:
1.角色分配:
一人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人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担任其他角色及旁白。
2.要求尽量渎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3.学生分组试读。
4.教师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生共同点评朗读表现。
五、布置作业:
续写课文内容。
要求:想象警官走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400字左右。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