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的介绍

合集下载

日本国粹歌舞伎

日本国粹歌舞伎

日本国粹--歌舞伎歌舞伎是一种戏剧形式,是日本三大国剧之一,与艺伎、歌舞伎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它有点儿类似于京剧,都是源自民间的传统艺术,都有着华丽的视觉呈现、复杂的程式与讲究。

歌舞伎中既有着以武士、僧侣、公卿等上层社会为描绘对象的「时代物」,也有着取材于市井平民阶级的「世话物」,及女方专门领域的舞踊(舞蹈)剧「所作事」。

另外也有着义太夫狂言、纯歌舞伎与新歌舞伎等之分。

歌舞伎表演中,演员会穿上细緻的服装和花上吸引注目的化妆。

为了让观众可以明白故事,他们的动作都是经过配合和较为明显。

他们也会用日本的传统乐器作演奏,使得整场表演更为吸引。

歌舞伎过去只在日本一个主要地点表演,但现在也可以在一些小城市看得到。

在日本就有一些具历史的表演地点是供歌舞伎表演之用。

如果你是一个首次看歌舞伎的外国人而又不懂日语的话,可能就要依赖英文导览了。

导览人员会用英语告诉你有关表演的资讯,例如故事、歌词和内容的解说,以及舞蹈、音乐等等。

然而英文导览也不是所有表演都有提供。

这样的话你就可能要找以英语演出的表演了。

这也能让你明白表演的内容。

你可以事先查询剧场的日程。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歌舞伎中的舞台•道具•隈取•音乐•衣裳:歌舞伎舞台造景之华丽,道具、隈取(脸谱)、服装之繁杂炫美往往令观众们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舞台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定式幕、黑御簾、花道/假花道等组成;道具中仅小道具便有着乘物、气候专用物、发声物、出道具、持道具、本物、伪造物、可消除物、破坏物、构造物等之分;隈取(脸谱)以人物性格区分,按照颜色则主要为赤、蓝、茶三大类;音乐按照演出位置的不同主要分为所作音乐(位于舞台上观众可见)与下座音乐(在黑御簾中演奏),常用乐器有小鼓、大太鼓、三味线、能管等;衣裳则主要以不同纹样表示不同含义,如麻之叶纹样、龟甲纹样、役者纹样等。

—歌舞伎经典名作选—剧情+人物关系全解析:《义经千本樱》《假名手本忠臣藏》《京鹿子娘道成寺》《鸣神》《俊宽》《本朝二十四孝》《熊谷阵屋》《三人吉三》《鱼屋宗五郎》小编介绍了这么多,你喜欢日本国粹歌舞伎吗??。

深受国人“误解”的日本艺妓,你了解多少真相?

深受国人“误解”的日本艺妓,你了解多少真相?

深受国人“误解”的日本艺妓,你了解多少真相?深受国人“误解”的日本艺妓,你了解多少真相?日本窗 05-07 18:51 大关于艺妓、舞妓、歌舞妓,我们的误解通常都在一个“妓”字上面(日语写作芸妓「げいぎ」,并非艺伎),但其实这三个职业与色情行业不仅没有丝毫关系,而且在日本的地位都是相当高的。

到底这样的角色在日本的历史与社会当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透过本篇文章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艺妓吧!何谓艺妓?艺妓即受过培训的传统日本舞女,通过歌舞与表演艺术招待贵宾。

若是使用英语中较为容易了解的词汇可能就是「艺术家」(artist)或是「表演艺术家」(performing srtist)。

拥有白色妆容和绚丽和服,以及乌黑亮丽的秀发,这就是最深入人心的艺妓形象。

要成为专业艺妓,通常需要多年培训和学习。

古代艺妓历史早期中艺妓为男性职业;首位经记录在案的女艺妓名为“Kikuya”,来自1750年的深川。

这些来自深川的表演者常被误认为是妓女,后来多搬到吉原。

艺妓经严格规管,好把她们与妓女分开。

为区分两者,艺妓登记处(Kemban)诞生了:首个登记处于1779年建于吉原,京都则于1813年正式承认艺妓为一门专业,艺妓一名自此广传。

明治维新期间,艺妓行业也有所改变。

1886年起,艺妓工资全行统一,需要留下顾客造访和开支纪录,税率则套用娱乐行业标准。

1895年,国家艺妓联合会成立。

商人和政客流连艺妓场所是十分常见的事,在那时期,艺妓可是唯一受过不错的教育,能与成功男仕沟通的女性。

1926年,新皇帝与昭和时代一并降临。

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即爆发,许多艺妓离开岗位,为战争出一分力。

日本遭美国占领期间,女性地位低下。

1947年,所有女性终享投票权。

此后,艺妓被认为是日本史上唯一残留的传统。

艺妓服装艺妓服装包含数个元素细节:头饰、服装、配饰、妆容和皮肤护理。

头饰亦即发簪,现代多为日本女孩需身着和服参与特别活动。

和服或浴衣是由棉制成的夏季日本传统服装。

歌舞伎的详细介绍范文

歌舞伎的详细介绍范文

歌舞伎详细介绍一、歌舞伎的历史与发展歌舞伎是十七世纪初江户时代始于出云地方的舞踏而演变的一种舞蹈艺术。

德川幕府建立初期,出云大社的一位叫阿国的巫女创作了一种“念佛踊”(注1)。

她和她的丈夫名古屋山三郎组织了一个戏班演出。

山三郎善于唱歌,而阿国善于舞蹈。

为了修缮某社殿,他们带领戏班从出云来到京都,进行了募捐演出,表演轰动了京都。

而“出云的阿国”也因此而闻名于天下。

这种令人耳目一新、感官刺激强烈、贴近庶民生活的新潮艺术,于庆长八年(公元1603年)起始称“歌舞伎踊”,意即“超出常轨之舞蹈”,受到男女老少的狂热欢迎,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消遣。

由此,歌舞伎也为大家争相模仿。

“16世纪中叶的日本女性,从禁制女性的宗教观、战国隶属观中,刚刚获得了公开出入日本社会的权利。

她们春风得意欣喜若狂,追求女性的解放,极力寻求实现生活享乐目标的生存途径。

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以女性为中心,以表演男女恋歌恋舞为内容的歌舞团体,尤如雨后春笋似地纷纷建立。

”(《日本歌舞伎的艺术变迁》李颖)阿国歌舞伎的出现,触动了江户庶民阶层长期被压抑的心境,唤起了庶民大众欲求人性解放的内在情感;拉开了日本歌舞伎艺术生成的序幕。

继“阿国歌舞伎”之后,歌舞伎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即“游女歌舞伎”时期,这一时期的歌舞伎是由女性演员为主进行表演,甚至以此为媒介进行情色交易。

其演员的身份多为“游女”。

这一阶段的观众基本是欣赏演员的姿色,至于歌舞伎本身的内容则并不关心。

后来因为歌舞伎的演出引发了多次的观众骚乱,甚至发生了歌舞伎演出现场的杀人事件(载于《歌舞伎草纸》的“拔刀骚”)。

于是,宽永六年(公元1629年)德川幕府取缔了全国的游女歌舞伎演出。

其后的“若众歌舞伎”(注2)则引起男风盛行,道德败坏,于承应元年(公元1652年)再次被禁。

后经协商改为由成年男性来演出,歌舞伎进入“野郎歌舞伎”(注3)时代,以此为契机,歌舞伎传人们开始专心研究技艺,以演出内容来吸引观众。

歌舞伎的详细介绍

歌舞伎的详细介绍

歌舞伎详细介绍一、歌舞伎的历史与发展歌舞伎是十七世纪初江户时代始于出云地方的舞踏而演变的一种舞蹈艺术。

德川幕府建立初期,出云大社的一位叫阿国的巫女创作了一种“念佛踊”(注1)。

她和她的丈夫名古屋山三郎组织了一个戏班演出。

山三郎善于唱歌,而阿国善于舞蹈。

为了修缮某社殿,他们带领戏班从出云来到京都,进行了募捐演出,表演轰动了京都。

而“出云的阿国”也因此而闻名于天下。

这种令人耳目一新、感官刺激强烈、贴近庶民生活的新潮艺术,于庆长八年(公元1603年)起始称“歌舞伎踊”,意即“超出常轨之舞蹈”,受到男女老少的狂热欢迎,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消遣。

由此,歌舞伎也为大家争相模仿。

“16世纪中叶的日本女性,从禁制女性的宗教观、战国隶属观中,刚刚获得了公开出入日本社会的权利。

她们春风得意欣喜若狂,追求女性的解放,极力寻求实现生活享乐目标的生存途径。

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以女性为中心,以表演男女恋歌恋舞为内容的歌舞团体,尤如雨后春笋似地纷纷建立。

”(《日本歌舞伎的艺术变迁》李颖)阿国歌舞伎的出现,触动了江户庶民阶层长期被压抑的心境,唤起了庶民大众欲求人性解放的内在情感;拉开了日本歌舞伎艺术生成的序幕。

继“阿国歌舞伎”之后,歌舞伎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即“游女歌舞伎”时期,这一时期的歌舞伎是由女性演员为主进行表演,甚至以此为媒介进行情色交易。

其演员的身份多为“游女”。

这一阶段的观众基本是欣赏演员的姿色,至于歌舞伎本身的内容则并不关心。

后来因为歌舞伎的演出引发了多次的观众骚乱,甚至发生了歌舞伎演出现场的杀人事件(载于《歌舞伎草纸》的“拔刀骚”)。

于是,宽永六年(公元1629年)德川幕府取缔了全国的游女歌舞伎演出。

其后的“若众歌舞伎”(注2)则引起男风盛行,道德败坏,于承应元年(公元1652年)再次被禁。

后经协商改为由成年男性来演出,歌舞伎进入“野郎歌舞伎”(注3)时代,以此为契机,歌舞伎传人们开始专心研究技艺,以演出内容来吸引观众。

歌舞伎的详细介绍

歌舞伎的详细介绍

歌舞伎详细‎介绍一、歌舞伎的历‎史与发展歌舞伎是十‎七世纪初江‎户时代始于‎出云地方的‎舞踏而演变‎的一种舞蹈‎艺术。

德川幕府建‎立初期,出云大社的‎一位叫阿国‎的巫女创作‎了一种“念佛踊”(注1)。

她和她的丈‎夫名古屋山‎三郎组织了‎一个戏班演‎出。

山三郎善于‎唱歌,而阿国善于‎舞蹈。

为了修缮某‎社殿,他们带领戏‎班从出云来‎到京都,进行了募捐‎演出,表演轰动了‎京都。

而“出云的阿国‎”也因此而闻‎名于天下。

这种令人耳‎目一新、感官刺激强‎烈、贴近庶民生‎活的新潮艺‎术,于庆长八年‎(公元160‎3年)起始称“歌舞伎踊”,意即“超出常轨之‎舞蹈”,受到男女老‎少的狂热欢‎迎,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消遣‎。

由此,歌舞伎也为‎大家争相模‎仿。

“16世纪中‎叶的日本女‎性,从禁制女性‎的宗教观、战国隶属观‎中,刚刚获得了‎公开出入日‎本社会的权‎利。

她们春风得‎意欣喜若狂‎,追求女性的‎解放,极力寻求实‎现生活享乐‎目标的生存‎途径。

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以女性为中‎心,以表演男女‎恋歌恋舞为‎内容的歌舞‎团体,尤如雨后春‎笋似地纷纷‎建立。

”(《日本歌舞伎‎的艺术变迁‎》李颖)阿国歌舞伎‎的出现,触动了江户‎庶民阶层长‎期被压抑的‎心境,唤起了庶民‎大众欲求人‎性解放的内‎在情感;拉开了日本‎歌舞伎艺术‎生成的序幕‎。

继“阿国歌舞伎‎”之后,歌舞伎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即“游女歌舞伎‎”时期,这一时期的‎歌舞伎是由‎女性演员为‎主进行表演‎,甚至以此为‎媒介进行情‎色交易。

其演员的身‎份多为“游女”。

这一阶段的‎观众基本是‎欣赏演员的‎姿色,至于歌舞伎‎本身的内容‎则并不关心‎。

后来因为歌‎舞伎的演出‎引发了多次‎的观众骚乱‎,甚至发生了‎歌舞伎演出‎现场的杀人‎事件(载于《歌舞伎草纸‎》的“拔刀骚”)。

于是,宽永六年(公元162‎9年)德川幕府取‎缔了全国的‎游女歌舞伎‎演出。

其后的“若众歌舞伎‎”(注2)则引起男风‎盛行,道德败坏,于承应元年‎(公元165‎2年)再次被禁。

歌舞伎全资料

歌舞伎全资料

歌舞伎全资料歌舞伎是日本传统的舞蹈剧场艺术形式,追溯到17世纪,是日本最具代表性和受欢迎的戏剧艺术形式之一。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歌舞伎的起源、表演内容、演员特点以及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一、歌舞伎的起源歌舞伎始于17世纪初,起初是由女性表演的,但由于被认为具有挑战性和煽动性,被禁止在公共场所表演。

因此,男歌手开始扮演女性角色,并在戏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

二、表演内容1. 剧情题材:歌舞伎剧作通常选取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武士精神等为题材,通过精心编排的故事情节,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2. 艺术形式:歌舞伎表演融合了戏剧、音乐、舞蹈和服装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

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服饰,表演具有象征意义的动作和舞蹈。

3. 面具和化妆:歌舞伎中使用面具和精细的化妆来突出角色的特征,例如白色面具通常代表女性,红色面具象征勇敢等。

三、演员特点1. 扮演角色:歌舞伎的演员根据自己的性别扮演角色,男演员扮演男性和女性角色,女演员只能扮演女性角色。

在扮演女性角色时,男演员通常使用特殊的嗓音技巧,使其声音和举止更加女性化。

2. 训练与传承:成为一名歌舞伎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和严格的传承。

演员们不仅要学习舞蹈和表演技巧,还要了解剧本的背景和意义,以便更好地传递故事的内涵。

3. 演出风格:歌舞伎的演出风格充满了夸张和戏剧性,演员们通过精湛的动作和表情展示角色的情感和意图,吸引观众的关注和共鸣。

四、对日本文化的影响1. 美学影响:歌舞伎的服装和化妆艺术对后来的日本时尚和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歌舞伎的华丽和独特的形象设计被广泛用于时装和娱乐产业。

2. 传统保护:歌舞伎被列为日本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各地的歌舞伎剧院也成为了人们了解和学习传统艺术的场所。

3. 国际影响:歌舞伎艺术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极高的赞誉和关注。

许多国家的艺术家和观众都对歌舞伎的特色和魅力着迷,并模仿其表演风格和美学元素。

歌舞伎

歌舞伎

せり(迫り)
剧场舞台设备之一。舞台或花道的部分,便并秘密 通道的设备的舞台”。舞台下的地下室(奈落)(→ ならく)开始,走上舞台人物和静止的状态下幅穷 酸样(伸出去)和从人们的被下调,水芹菜(违犯了, 一起演出上的效果很大。在歌舞伎中,也在1753 年(宝历3),在大阪的作者是正三けいせ大西的戏 剧,曾天羽衣)之后更多地使用。花道的七三(→ 了. . 2008-12-22 0:50:26没有断了向大国家党施 压特别强调说:“鳖”,表现出反过来、亡灵等出现 只。另外(せり上げ)表示:大道具向上调为舞台装 置。
“若众歌舞伎”中的青年男子演员因 为年轻貌美,深受武士的喜爱,演员 生活作风糜烂,经常和观众发生同性 恋情,殉情、私奔等引起社会轰动的 事件也时有发生。幕府虽然采取多种 措施加以管理,但收效甚微,于是在 1652年明令禁止“若众歌舞伎”演出 活动。
殊喜伎 贡获艺岁 献十术高 奖八家龄 届坂 。白田的 日 玉藤本 兰十歌 特郎舞
坂 田 藤 十
76
中村狮童
日本歌舞伎名演员 中村狮童将为原作漫 画销量已超过1500 万部的人气漫画作品 《死亡笔记》的同名 真人电影献声。他将 为电影中的“影子主 人公”死神琉克配音。
竹内结子
日本歌舞伎名演员中村狮 童离婚的人气女演员,竹 内结子将全心回归演员事 业,在出演预定于明年秋 天播映的电影《路边车的 狗》之后,又决定继续出 演下一的,因为歌舞伎禁止女性的演员。 这种男扮女装的演出形式称为“女 形(Onnagata)”。以前中国的京剧 也是由男演员扮演女性,像众人熟 知的梅兰芳先生。当然中国的京剧 现在已基本没有男扮女装了,但歌 舞伎仍旧保留着这种从江户时代开 始传下来的传统
き ( 柝 )
拍子木。而歌舞伎,木偶歌 舞伎。不仅游艺、民族演艺、 相扑、演艺等催物开关,致 歉等的信号。在歌舞伎中终 于开闭的丁柝以及演出上的 契机,山台(独吟)的清川,每 天票房进行(切止→シャギ リ,罗恩和荷米恩、停止赶 走,树)等“狂言”的人,他都 因激动不已。另外还说:“30 多岁(→杆凡参加2007年12 月2柝的)。

歌舞伎的华丽与卑俗

歌舞伎的华丽与卑俗

歌舞伎的华丽与卑俗作者:杨曼来源:《世界文化》2009年第04期歌舞伎的历史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戏剧艺术,“歌舞伎”虽然是借音汉字,但巧妙地概括了它的三大艺术要素:音乐、舞蹈、演技。

歌舞伎来源于为死于非命的亡灵祈祷时即兴表演的“风流舞”,风流舞后来风行全日本,发展成的一种不戴面具、动作整齐划一的舞台艺能,此为歌舞伎的最初形式。

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阿国歌舞伎(女歌舞伎)、美少年歌舞伎(若众歌舞伎)、野郎歌舞伎三个阶段。

江户时代(1603—1867)初期,经历了长期战乱的社会安定下来并迅速得到了发展。

德川幕府统治支配的封建时代,实施封闭的锁国政策,限制对民众的文化教育,强调封建的道德观念。

新兴的市民阶层虽然已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在政治思想上丝毫没有发展提高的可能。

社会从“忧世”一下子变成了“浮世”,男女之间的情爱、肉体享乐的贪恋、闲情逸致的宣泄便成为新兴市民阶层的主要娱乐内容。

阿国歌舞伎(女歌舞伎)17世纪初期一位叫阿国的女巫为募集修缮神社的资金来到京都演出,阿国女扮男装,唱着小调跳着富有煽动性的舞蹈。

这种演出风格与庄重典雅的能乐大不相同,女扮男装给人一种新奇的感受与感官的刺激,与正统观念格格不入。

随心所欲的举动,不合常规的异样风格,让市民潜意识中那种对现实的不满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赢得了一片喝彩。

阿国走后,在京都、江户等地出现了几个模仿她的团体,演员主要是妓女,既卖艺也卖身,这个时期的歌舞伎也叫女歌舞伎。

女歌舞伎仅仅持续了26年,最终是被幕府以扰乱风纪为由禁止演出。

这个时期的歌舞伎以恋歌和舞蹈为中心,以奇装异服、卖弄风情、不拘一格的风格吸引观众,其中也稍含一些戏剧性的构成。

现存的代表性作品有《业平跃歌》、《采女草子》、《跳舞》。

从戏剧形态来看,女歌舞伎时代形成了最早的具有独立性的商业演出团体,最早拥有了可以称为剧场的建筑。

美少年歌舞伎(若众歌舞伎)女歌舞伎的遭禁使本来只是个别的美少年歌舞伎迅速发展起来,通常将从女歌舞伎遭禁到野郎歌舞伎开始这段时期称为美少年歌舞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舞伎
叶梅
歌舞伎
• 歌舞伎は約400年の歴史を持ち、日本の代 表な伝統演劇の一つである。 • 芸能としての歌舞伎は、近世初頭のそうした 自由奔放な時代精神を背景にして発生した のである。
語源
• 歌舞伎という言葉は、異様な身なりをして常 識はずれの行動ヲするという意の「かぶく(傾 く)」という動詞の連用形が名詞化したもので す。 • 歌----音楽 • 舞----舞(なるかみ)」 • 「西国立志編(さいこくりつしへ ん)」 • 「靴補童教学(くつなおしわらべのお しえ)」 • 「其粉色陶器交易(そのいのとりとう きのこうえき)」 • 「髪結新三(かみゆいしんさん)」
有名な俳優
• 坂田藤十郎(さかたとうじゅうろう) • 尾上梅幸(おがみばいこう) • 松本幸四郎(まつもとこうしんろう) • 市川中車(いちかわちゅうしゃ) • 実川延若(じつかわえんじゃく) • 坂東玉三郎(ばんどうたまさぶろう) • 初代市川団十郎(しょだいいちかわ じゅろう
特徴
• 歌舞伎の特徴は、派手な隈取り、 こった衣装、精巧な舞台装置、観客 席へとのび太花道などにある。 • 歌舞伎の題材は、歴史上の出来事や 当時の庶民の生活に基づくものが中 心である。 • 歌舞伎の主題には、昔の貴族や武士 の世界を描くものと、庶民の生活を 描くものとの二種類がある。
舞台装置
• 廻(まわ)り舞台(ぶたい) • セリ--エレベーターのように装置 • 奈落(ならく)----舞台と花道の下 • 花道(はなみち) • 宙乗(ちゅうの)り
今の歌舞伎―――不眠の街
歌舞伎の化粧
•以上です、あり がといございま した!
歴史
• 1603年頃出雲大社(いずもたいしゃ) の巫女阿国が京都で念仏踊(ねんぶつおど) りを興行(こうぎょう)したのが初めとさ れている。
• 歌舞伎は能狂言や文楽と共に日本三大伝 統芸能の一つである。歌舞伎は能狂言よ り歴史が新しい、17世紀に始まった。
• 当時珍しい輸入品などを身につけ男装し て踊ったため、異様奇抜(いようきばつ) な踊りという意味で「かぶきおどり」と いわれた。 • しかし、1629年に女性の歌舞伎は風 紀を乱すと禁止され、以後は男性のみて 演じら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その以後次第 技芸本位となり、演劇、舞踊、音楽の集 大成とも言うべき総芸術として完成され た。
発展
• 游女歌舞伎(ゆうじょかぶき)-------若众 歌舞伎(わかしゅかぶき)-------野郎歌舞 伎(やろうかぶき)-------元禄歌舞伎(げ んろくかぶき)------江戸歌舞伎(えどか ぶき)-------化政期歌舞伎(かせいきかぶ き)------幕末期歌舞伎(ばくまつきかぶ き)
有名な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