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小医院》观察实录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小医院

1、让孩子在角色游戏中了解到有些行业必须要有健康证的知识。
2、教师没有直接终止、打扰孩子游戏,通过模仿游戏中所关联的角色,自然进入游戏,不但增添了游戏的情景性,让孩子更有兴趣,也保证了有
些冷门角色区域游戏的延续性。
3、让孩子们能真正体验到游戏的趣味性。
今天,是孩子们在升大班后第一次玩公共角色区域,大家都显得格外兴奋。从他们欣喜、发亮的眼神里看出了他们早已锁定的角色身份。
小江、小举、小臣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小医院,在区角里简单进行了分工就开始穿好了服装,准备热情接待病人,不一会儿就来了一位病人,看来是有点严重了,小举直诊断后就开始输液了。“医院”旁边就是“苏大姐火锅店”,那位“病人”很快好了就去吃火锅去了。从此以后,“医院”就再也没有一个人来,走过来的全去光顾火锅店了。“医院”的三位医生,只有坐在那里自娱自乐,小江说:“他们怎么都去吃火锅,都不来看病呢”小举说“再等等看,说不定一会就来了”小臣迫不及待地边脱去自己的工作服边说:“我也去吃火锅了!”这下,“医院”就剩下了小江和小举两名工作人员。又过了5分钟,小举突然也从“医院”里冲出来了,紧接着小江也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我还在想:这下医院也该关门了。可不到一分钟,又发现小举很快跑回来,又坐在了“医院”里,对小江说:刚才我去看了,宠物医院的生意还是挺好的呀,我有办法了!他这一说稳住了准备走人的小江。只见小举坐在医院里两手捂着嘴巴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病呀,快来看病呀,今天不要钱,免费看病哟”。两个人就这样开心地吆喝起来。可是,跟本没有什么效果,这种场面就一直僵持着。但他两依旧没有离开他们的岗位。
采取措施
老师看着这两个执着的“医生”,没有帮助到别人,心理也特着急,教师马上夹着一个公文包,以创卫检查的工作人员的角色,进入到“医院”旁边的“苏大姐火锅”店里,要检查一下店里所有工作人员的健康证,发现店里的工作人员都还没有体检,告诉他们餐饮行业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
庐江红黄蓝幼儿园小医院的观察记录表

庐江红黄蓝幼儿园小医院的观察记录表《小医院角色游戏幼儿观察记录表》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班级:大一班观察者: 黄曼曼观察日期: 观察对象马安阳刘尊懿性别女年龄5岁观察时间2:00-2:15观察地点小医院活动内容观察记录解释与评价小医院是我们班新布置的角色游戏区,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
马安阳今天在挂号处工作,刚开始他对这份工作非常感兴趣,他耐心的对来挂号的小朋友说:“你要给我一元钱我才能给你挂号,然后你才能过去看病。
”小医院可以给来看病的小病人免费测视力,刘尊懿对马安阳说:“我想测视力可以吗?”马安阳说:“可以”。
然后马安阳遮眼板递给刘尊懿,自己拿着指挥棒走到视力表旁,开始给刘尊懿测视力。
马安阳看到医药房那边有很多小朋友,他实在坐不住了,放下手里的挂号卡,跑到小药房那边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去了。
这是挂号处就没有人了。
后来又来了几个小朋友看到挂号处没人就直接略过去,直接跑到门诊部还有小药房去玩了。
笔者在看到这个情况后观察来了一会,马安阳在药房玩得很高兴,丝毫没有要回来的意思。
我便假装成病人,站在挂号处前,对旁边正在给病人看病的荣忠啸小朋友说:你好,我身体不舒服想要看病,可是怎么没人给我挂号呢。
”荣忠啸听后便喊马安阳,说:“马安阳,有人想挂号,你快来。
”马安阳听到后走过来给我挂号。
1.马安阳刚开始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但随着参与自己这一环节的小伙伴越来越少,他渐渐的离开了自己的角色,被其他有趣的事物吸引,脱离自己的工作岗位。
2.在同一个游戏中出现了不同的角色,而每个角色有自己不同的职责,游戏进行了一段时间后,随着参与游戏的人数不断增加,情节不断丰富,幼儿常常受到游戏材料和参与游戏的人数等因素的影响而离开自己当前的角色,参与到其他角色中。
指导策略:1. 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2. 不要着急介入孩子的游戏进行指导,要慢一点,要适时,得当。
小班区域活动优质教案《小医院》

小班区域活动优质教案《小医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教材《角色扮演》中的第五章《小医院》,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医院环境,了解医生、护士的工作职责,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学习基本的生活常识和健康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医院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知道医生、护士的工作内容,增强生活常识。
2. 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医院各个角色的职责,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进行角色扮演。
重点:让幼儿了解医院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医院场景布置,医生、护士服装,听诊器、温度计等道具。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小朋友生病去医院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医院。
2. 讲解:介绍医院的构造和功能,讲解医生、护士的工作职责。
3. 示范:教师扮演医生、护士,展示角色扮演的过程,引导幼儿关注角色特点。
4. 实践: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造情景。
5. 交流:各组展示成果,大家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小医院医生护士药房诊室2. 角色扮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协助下,以家庭为单位,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记录下来扮演的过程和感受。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家长记录幼儿的创意和表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医院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参与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继续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提高幼儿的生活常识和健康意识。
同时,可引导幼儿关注其他职业,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职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难点:让幼儿理解医院各个角色的职责,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进行角色扮演。
大班小医院区域观察记录与分析

大班小医院区域观察记录与分析
观察实录:大家喜欢去医院当医生,可是有时候医生有些茫然,不知道如何给病人看病。
今天的医生是小溪,我决定亲自体验一下医生的看病水平。
到了医院,我挂了号,进去找医生看病。
李医生先是问我怎么了,我告诉他我头有些疼,他摸了摸我的头,说应该不是发烧,只是有些感冒。
我对她说: 但是虽然医生的评价分析:孩子在活动中感兴趣固然很好,作为老师应更多的帮助孩子
教育措施:
1、丰富孩子的间接经验,帮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
2、多给孩子们机会去当医生,创设多种问题情境,激发孩子去思考。
反思:孩子们是活动的主体,之所以孩子们喜欢区角活动也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干预较少,孩子们有更多的主动权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老师应该做的是在活动中,尽最大可能少干预孩子,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
幼儿园角色游戏小医院观察记录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够根据角色中的相应行为进行模仿,做事有顺序、条理清楚,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在游戏中处于主导地位。提醒幼儿平时在生活中关注一些社会和生活经验,以便能更好地融入到游戏中。
角色游戏
一、游戏内容:医院、银行 、娃娃家人看病的。
2.物质准备:整理医院里的各类医用器械、准备各游戏所需的游戏材料。
三、指导要点:
1.提醒个别幼儿看病时要排队,要按照医院的看病流程来进行就医。
2.提醒医院的医生要认真负责,要有耐心。
四、观察记录:
陶俊宇今天做看病的医生,仔细的给病人量体温,张口看喉咙,发现病人有体温之后,有给病人开了药,再在手上打针。如果那个幼儿很害怕的样子,他又会耐心的安慰他,说:“不痛、不痛,一会儿就好了啊。”直到那位幼儿愿意打针了,他才轻轻的给那位幼儿打针,还不停的安慰别人。看好后,叫下一位病人躺在小床上,继续看病。非常的认真负责。
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教案《小医院》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教案《小医院》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教案《小医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简单的医疗器件,初步了解看病时的程序。
2、激发幼儿对医护人员的敬佩之情。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白大褂、护士帽、听诊器、体温表、医药箱、药瓶胶布、处方、病历卡及各种药盒。
玩法:
由2-3名幼儿做医生和护士,几位幼儿按顺序看病,幼儿可扮妈妈抱着布娃娃看病,看病时仔细医生询问病情,病因,治疗方法及注意问题,医生则要细心为病人看病。
教师加入到角色中去。
游戏时要将用过的针管,药盒清理消毒,不要让幼儿用嘴接触药盒和其他材料注意卫生安全。
活动反思:
角色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在医院里体验到不同的.角色,了解到了医生、护士的职责,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同时在游戏时体验了看病的简单流程,只是还需教师介入提醒。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还应通过视频、亲身体验等方式丰富幼儿经验,让角色游戏开展的更有效!幼儿玩的更精彩!。
区域活动《小医院》观察实录

大班区域活动:《小医院》观察实录:地点:某幼儿园大班区域观摩活动时间:2018年9月观察内容:区域活动“小医院”的游戏开始了,在区域中我观看到他们投放了医生的白大褂、医药小药箱、打针的一些针剂、药片、盐水袋等医药用品。
游戏材料投放进去后,孩子们开始一看到新游戏的开始高兴极了,都争着要扮演医生,进入游戏后,孩子们有序的指导病人排号,引导病人进入不同的科室看病,孩子们拿着一些听诊器,针筒等开始当起了“医生”,“医生”在为病人看病时,其他“病人”在“护士”的引导下安静等待,病人们可以交流、可以各自询问一下看什么科室。
当医生的孩子拿起医用用具,耐心的为“病人”检查。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也忍不住扮演病人介入了孩子的游戏,轻轻的问“医生呢?谁来给我看病啊?我的头真疼啊”A护士问:“你哪里不舒服?”我说:“我头疼”。
那你先量体温吧,医生那儿人很多,她拿起体温计假装着为我量体温,一本正紧地说:“你发烧了,我就带你去排个医生号,给你进一步了解病情。
”A护士耐心的带着我去排了号,并指引我来到了医生的办公室,B医生详细的询问了我,并给我拿着仪器听了心脏等,并给我开了“药单子”,我拿了他给的“药单子”来到了收费窗口,交了钱领了“药”离开了医院。
虽然孩子们玩的程序都是重复的,但小医院的游戏还在继续,医院依然很热闹。
“小医生”有模有样地给“病人”看病,拿起针筒给病人打针,用听筒给病人听诊,并告诉“病人”检查的结果,例如:你发高烧了,你伤风了。
”等。
说好以后就自顾自地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医院”里多了一张床,旁边有挂盐水的皮管,有的病人进来后也不和医生交流,自顾自地往床上一躺,然后医生就来把管子贴到“病人”手上,那个病人就一直在躺在那里,非常地自得其乐。
观察总结:1、大班孩子语言丰富,逻辑性较强,知道先干什么,在干什么,自我意识比较强,合作性也不错。
2、大班幼儿都有过看病、打针的经历,并利用这行经历,在游戏中反应出他们表现很出色,并把生活经验融入游戏。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小医院》通用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小医院》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小班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主题为《小医院》。
通过对小医院的环境创设和角色扮演,让幼儿了解和学习医院的相关知识和就医的基本礼仪。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医院的基本环境和设施,知道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
2. 培养幼儿的就医意识和基本礼仪,如排队等候、听从医生指导等。
3. 增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在集体活动中相互配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医院的基本环境和设施,学会基本的就医礼仪。
难点: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学会与同伴沟通合作,遵守活动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医院环境布置材料、医生服装、病历本、玩具药箱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玩具病人和一份玩具药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小医院,让他们了解医院的环境和设施,认识医生和护士的工作。
2. 角色分配:每个幼儿扮演一个角色,如医生、护士、病人等。
3. 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指定的医院环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完成看病、开药、打针等医疗活动。
4. 活动讲解: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讲解医院的基本知识和就医礼仪。
5. 随堂练习:让幼儿模拟看病的情景,练习就医礼仪和基本沟通技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医院环境、就医礼仪、角色扮演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练习就医礼仪和基本沟通技巧。
答案:幼儿能够在家中与家长进行角色扮演,完成看病、开药、打针等医疗活动,并遵守就医礼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幼儿参观社区医院,让他们亲身体验医生的工作,进一步了解医院环境和就医礼仪。
同时,可以开展更多关于医院主题的教育活动,如制作医院玩具、学习简单的医疗知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角色扮演的细节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是否能够准确地扮演各自的角色,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例如,医生需要为病人诊断病情、开药方、打针等;护士需要协助医生,照顾病人,并维护医院的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区域活动:《小医院》观察实录:
地点:某幼儿园大班区域观摩活动
时间:2018年9月
观察内容:
区域活动“小医院”的游戏开始了,在区域中我观看到他们投放了医生的白大褂、医药小药箱、打针的一些针剂、药片、盐水袋等医药用品。
游戏材料投放进去后,孩子们开始一看到新游戏的开始高兴极了,都争着要扮演医生,进入游戏后,孩子们有序的指导病人排号,引导病人进入不同的科室看病,孩子们拿着一些听诊器,针筒等开始当起了“医生”,“医生”在为病人看病时,其他“病人”在“护士”的引导下安静等待,病人们可以交流、可以各自询问一下看什么科室。
当医生的孩子拿起医用用具,耐心的为“病人”检查。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也忍不住扮演病人介入了孩子的游戏,轻轻的问“医生呢?谁来给我看病啊?我的头真疼啊”A护士问:“你哪里不舒服?”我说:“我头疼”。
那你先量体温吧,医生那儿人很多,她拿起体温计假装着为我量体温,一本正紧地说:“你发烧了,我就带你去排个医生号,给你进一步了解病情。
”A护士耐心的带着我去排了号,并指引我来到了医生的办公室,B医生详细的询问了我,并给我拿着仪器听了心脏等,并给我开了“药单子”,我拿了他给的“药单子”来到了收费窗口,交了钱领了“药”离开了医院。
虽然孩子们玩的程序都是重复的,但小医院的游戏还在继续,医院依然很热闹。
“小医生”有模有样地给“病人”看病,拿起针筒给病人打针,用听筒给病人听诊,并告诉“病人”检查的结果,例如:你发高烧了,你伤风了。
”等。
说好以后就自顾自地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医院”里多了一张床,旁边有挂盐水的皮管,有的病人进来后也不和医生交流,自顾自地往床上一躺,然后医生就来把管子贴到“病人”手上,那个病人就一直在躺在那里,非常地自得其乐。
观察总结:
1、大班孩子语言丰富,逻辑性较强,知道先干什么,在干什么,
自我意识比较强,合作性也不错。
2、大班幼儿都有过看病、打针的经历,并利用这行经历,在游戏中反应出他们表现很出色,并把生活经验融入游戏。
3、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小矛盾的时候,主配班老师也及时地介入了进去,推动了游戏的继续发展提高游戏水平。
可见,孩子们的游戏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