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慢性病防控的策略与实践-王陇德

合集下载

魅力王陇德

魅力王陇德

士 在 我 国 医 疗 卫 生 行 政 管 理领 域 留 下 了

“ 也 应 该 算 是 一 种 人 生态 度 吧 ? ” 这
个 同 样 清 晰 的背 影 … … 在 自然 条 件 十 分 恶 劣 的 甘 肃 .他 生
记者 进 一 步探 寻 说 。 “ 生 态 度 ?就算 是 吧 。 王 陇 德 院 士 人 ”
理清 晰地 罗列 给记 者 . 中间几乎 没 有停 滞 地一 口气 说 完 。 记者 感觉 到 , 这些 数据 和 资 料 , 熟悉 得 就像 自己的手 指那 样 。 他 谈 及 “ 卒 中筛 查 与 防 治 工 程 委 员 脑 会 ”将 从 哪 些 层 面开 展 工 作 这个 话 题 时 .
“ 卒 中是 一组 以脑 组织 缺 血 及 出 血 脑 性 损 伤 症 状 为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的急 性 脑 血
管病 , 有 发 病 率高 、 残 率 高 、 亡 率 高 具 致 死
于 诸 多 现 实 的原 因 , 目前 我 国脑 卒 中筛 查
与 防控 工作 的开 展 还 存 在很 多 问题 。 先 术 水 平 总 体较 低 , 个 医 院 的超 声 筛 查技 术 水 平 各
位 .但 现 有 的 筛 查 和 干 预 措 施 针 对 性 不 强 ,特 别 是 颈 动 脉 狭 窄 筛 查 与相 应 的 治 疗 , 没 有 得 到 应 有 的 重 视 , 够 开 展 治 更 能
疗 颈 动 脉 内 膜 剥 脱 手 术 的 医 院 和 医 生 也
织 预 测 分析 认 为 , 国的 脑卒 中发 生 率 正 我 以 每年 近 百 分之 九 的 速 率 上 升 。如 果 死
院士 身 上 。颇 有 层 次感 的侧 光 , 他 在 接 让

慢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简答

慢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简答

慢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简答
1.普及健康知识: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慢病的
认知和了解,促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2.健康管理:建立和完善慢病管理体系,通过开展定期体检、
健康评估和疾病筛查等活动,及时发现和干预慢病。

3.生活方式改变:推动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
限制饮酒、饮食均衡、适量运动、良好的作息等。

4.环境改善:控制环境污染和净化空气,以减少空气污染对慢
病的影响。

此外,提供更多的公共运动场所,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以促进身体健康。

5.药物干预:对需要药物干预的慢病患者,提供有效的药物治疗,并加强用药指导和监测,确保患者按时、规范地服药。

6.社会支持:通过建立慢性病患者互助组织、开展康复训练和
心理疏导等活动,提供社会支持和帮助,提高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慢病预防控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普及健康知识、健康管理、生活方式改变、环境改善、药物干预和社会支持等,以降低慢病的发病风险和掌控疾病进展。

慢性病管理工作总结(精选6篇)

慢性病管理工作总结(精选6篇)

慢性病管理⼯作总结(精选6篇)慢性病管理⼯作总结 ⼀、如何预防慢性病 中国⼯程院院⼠、中华医学会会长王陇德表⽰,体能消耗过少,包括体育锻炼过少和⽇常活动的减少是慢性病发⽣的⾸要因素。

因此,他建议每周⾄少要锻炼三次,且平均每天半⼩时以上。

最佳的锻炼时间是下午4~5时左右,其次为晚间饭后2~3⼩时。

锻炼的⽅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包括快⾛、慢跑、游泳等耐⼒型运动和器械、哑铃、拉⼒器等⼒量型的运动。

他建议,耐⼒型和⼒量型运动要结合,即便是65岁以上⽼年⼈每周也应该进⾏2~3次8~10种的⼒量型锻炼。

除此之外,王院⼠在最近的⼀场讲座上现场传授16字“健康箴⾔”:合理膳⾷、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理平衡。

合理膳⾷。

“吃饭先五六个⾁菜,然后上⼀个素菜‘点缀’,最后上⽔果,这是我们宴请的⼀般顺序。

”王陇德说,这样的就餐顺序其实跟⼈体消化的过程是相反的。

合理的膳⾷可以⽤“⼗个⽹球”原则:每天⾷⽤的⾁类不超过1个⽹球的⼤⼩、每天⾷⽤的主⾷相当于2个⽹球的⼤⼩、每天⾷⽤的⽔果要保证3个⽹球的⼤⼩、每天⾷⽤的蔬菜不少于4个⽹球的⼤⼩。

此外,每天还要加“四个⼀”,即1个鸡蛋、1⽄⽜奶、1⼩把坚果及1块扑克牌⼤⼩的⾖腐。

⼆、慢性病管理⼯作总结(精选6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段时间的⼯作已经告⼀段落,回顾这段时间中有什么值得分享的成绩呢?好好写写⼯作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将来的⼯作吧。

下⾯是⼩编精⼼整理的慢性病管理⼯作总结(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慢性病管理⼯作总结1 ⼀、制定公共卫⽣管理服务⽅案: 对辖区内所有35岁以上⾼⾎压、2型糖尿病盔⾏筛查、评估、确诊管理⼯作流程,做到了慢性病个案实⾏⼀⼈⼀病⼀档案,、每个档案中有个⼈信息表、健康体检表。

填表书写要规范完整,各种辅助检查单附贴体检表后,⼒争将慢病的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控制率达到上级要求。

⼆、培训村级基本公共卫⽣管理服务项⽬管理⼈员为了使全镇公共卫⽣管理项⽬顺利实施。

王陇德院士谈我国脑卒中防控现状

王陇德院士谈我国脑卒中防控现状

王陇德院士谈我国脑卒中防控现状为了推进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倡导国民防控发病风险,卫生部于2011年10月29日,即第6个世界卒中日,启动了“关注卒中——健康中国行”活动。

启动仪式上,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本刊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陇德院士宣读了由我国心脑血管病专业领域知名专家共同起草、由全国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联合发出的《中国卒中宣言》,呼吁全社会重视卒中防控,并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脑卒中防控的现状。

首先,王陇德院士介绍了我国脑卒中的发病情况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据2011年8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脑血管病仍然呈上升趋势,1980年以脑卒中为出院诊断的患者仅有1万人,2008年达200多万人。

在亚太地区,中国脑卒中发生率是最高的。

这种病不仅仅现在发生率高,而且根据多国组织的脑卒中MONICA研究结果,我国脑卒中正在以每年近9%的速率上升。

世卫组织对中国脑卒中死亡情况做了预测。

如果说死亡率维持不变的话,到2030年将有近400万人死于脑卒中;如果死亡率有1%的增长,到2030年我们将会有近600万人死于脑卒中。

”王陇德院士说,“安贞医院二十年脑卒中资料病例分析(15000多例)研究表明,脑卒中致死率大概在27%。

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脑血管病引起的肢体残疾是全部肢体残疾的第一位。

最近世界银行为了配合联合国将在本月召开的全球慢病控制大会,也做了一个中国慢病流行情况的分析,这个调研分析结果里也明确指出,慢性病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集中在未来十年,而且中风对于个体的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危害最大。

脑卒中这种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复发率非常高,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北京的脑卒中复发率占27%,我国临床资料表明门诊脑卒中患者大概40%是二次以上复发。

也就是说引发脑卒中的病因如果不被去除或者不被控制的话,脑卒中这种病是可以反复发作。

脑卒中患者走的一条道路就是卒中——再卒中(伤残)——再卒中(死亡)。

王陇德的战争与和平--- 从中国的艾滋病疫情到公共卫生体系

王陇德的战争与和平--- 从中国的艾滋病疫情到公共卫生体系

王陇德的战争与和平--- 从中国的艾滋病疫情到公共卫生体系扮采血商贩,扮鼠疫病人,中国疾控专家的换装发现总是让人震惊王陇德: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卫生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现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组”首席专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他长期在公共卫生领域从事行政管理、流行病学和公众健康促进专业研究工作,提出并领导组建了全国医疗机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研究提出了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控制新策略;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颁发的“应对艾滋病杰出领导和持续贡献”奖及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结核病控制“高川”奖等奖项。

王陇德谈起艾滋病、SARS、流感和肺鼠疫,就像一位将军在谈论他经历过的战争。

每一场疫情,都是一场战争。

在甘肃和鼠疫(鼠疫位居强制管理传染病之首,被称为“1号”病。

染上鼠疫,最快24小时可致命,与鼠疫患者近距离接触者的感染率几乎达到100%)斗争12年后,1995年王陇德出任中国卫生部副部长,分管医政,此时正值河南非法采血艾滋病大感染;2003年SARS疫情暴发,在两名正部级高官被问责的风口浪尖,他被调入控制小组……他被视为中国公共卫生领域重大事件和决策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每一场“战争”,他都坚持知己知彼,查清疫情。

在世界艾滋病日即将到来、SARS已过十年之时,王陇德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谈及他亲历的中国艾滋病防治的关键时刻:1996年卫生部疾控专家扮成采血商人,踢爆河南惊人的艾滋病疫情,推动当地一夜扫清地下血站;2004年卫生部推行全国重点人群艾滋病大筛查,在国际引起巨大反响;在中国这样的文化氛围里推广高危人群干预小组和美沙酮诊所,最终成为国际样板。

他坦承中国政府对艾滋病救助的态度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2003年,SARS推倒了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多米诺骨牌。

慢病防控要“管住嘴,迈开腿”

慢病防控要“管住嘴,迈开腿”

慢病防控要“管住嘴,迈开腿”作者:胡盛亚来源:《成功》2016年第35期6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前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第六届中美健康峰会的会场一出现,引起一片惊叹:“王部长好年轻啊”、“看上去起码比实际年龄小十岁”…… 他一头银发,他儒雅而平易近人,他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他告诉记者,“我的旅行箱里一直放着拉力器,无论到哪里出差都带着它,用它锻炼,这个习惯已经保持十多年了。

”关于慢病和卒中防控,作为官员和学者,他习惯于强调两个字“常识”,并希望媒体把这些“常识”带给大众。

谈慢病防控:管住嘴,迈开腿王陇德首先亮出一组数字:中国慢性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

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国民主要死因,大约占到总死亡率的86.6%。

王陇德警示,“按照现在的形势发展下去,未来20年里,中国慢性病还会增长2-3倍,并且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

“慢性病中最主要的重大疾病就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超过50%。

这些数据上升非常之快,可以说中国慢性病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顶峰。

同时慢性病不仅造成我们身体上的损害还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2014年仅仅因为心肌梗死、脑出血带来的住院费用达到700多亿。

”根据王陇德和他的团队所作的慢性病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最近四年,在二百多万调查数据中,中国中风患者数量接近劳动力人群的50%,初发平均年龄是59岁。

慢性病发病率为何发展如此之快?王陇德表示,这是因为多年来民众没有得到广泛的慢性病知识普及。

“膳食摄入是最主要的原因,民众不能科学合理地把握饮食结构。

改革开放30年时间里,肉类摄入过多,谷类食物摄入快速下降,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也在下降。

中国人不习惯吃水果,但是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经常吃水果的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甚至肿瘤发病明显降低,但是现在我们人均吃不到一两。

此外很大一部分人热能摄入过剩,造成了肥胖。

体能消耗太少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中年人是体育锻炼最少的人群,也是(得病)风险最高的人群。

慢性病与信息大会,王陇德: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理解与思考

慢性病与信息大会,王陇德: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理解与思考

慢性病与信息大会|王陇德: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理解与思考2018年4月27日-28日,由中国疾控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云研究所、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慢性病防控信息技术委员会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慢性病与信息大会”在北京国宾酒店盛大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出席此次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理解与思考的精彩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以下为演讲实录:王陇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很高兴能够参加2018中国慢性病与信息大会和大家一起讨论健康中国建设的相关问题。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和大家做一次讨论。

首先我们看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的背景,了解这个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内涵,我们一起简要地复习一下纲要的主要的原则和内容,最后我想就我自己就这样一个规划纲要目标的实现有一些思考和想法,我跟大家做一些交流。

首先我们看看背景。

可以说这个规划的制定是在国内外的这样一个对于健康重要性普遍认识提高的基础上制定的这样的规划,国内可以说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同时我们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以及我们生活方式的快速变迁,也给我们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这是我们当前的主要的社会背景。

就国际上来讲,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2030可持续发展的议程,这个议程提出了17项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主要的17项发展目标里面几乎各个和健康都有关系,确切地说在文字上有几个目标是明显地、直接地提出了一些健康要求,首先是关于目标2要改善人类的营养状况,目标3要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目标6里面提出要给人人提供安全的水和环境卫生等等,说明国际社会对于健康问题是高度重视。

2011年联合国召开了一次慢病防控的高级别会议,联合国在历史上就卫生问题召开高级别会议也仅仅只有两次,第一次是2003年研究人类怎么样去应对艾滋病,当时全球的恐艾症,当时中国也是这样一个情况。

预防慢性疾病的最佳方案十二篮健康管理

预防慢性疾病的最佳方案十二篮健康管理

预防慢性疾病的最佳方案十二篮健康管理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情况下,中国成年人的慢性病患病比例却大增,根据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国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比1991年增加7000万,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别已经不明显。

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2.6%,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中上升比例明显。

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达18.6%,中年人和老年患病率相近。

我国成年人体重超重比率22.8%,大城市达30%,肥胖率上升尤其明显,“15~64岁的劳动人口当中,慢性病的发生率已达52%,控制慢性病就是当务之急。

”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说。

慢性疾病泛滥,被动看病成主因现代人要应付快节奏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要处理好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

高强度的竞争和挑战,致使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断在衰弱、老化,甚至病变。

包括肥胖在内的慢性非传染疾病已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健康问题。

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健康问题往往是“知而不理”,通常的情况是感到生病了才去看医生,而疾病或许已经比较严重了。

“一些疾病,包括恶性肿瘤,早期没有什么表现,很多人自觉症状轻微,或是干脆没有感觉。

”体检专家李教授介绍说。

疾病就是常常以这样的面目悄悄出现,然后利用人的麻痹思想,在人体内不断发展。

由于疾病的隐秘性和病情发展的难以预料,等到了症状明显再踏入医院大门时,病情可能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这时不仅治疗效果要大打折扣,甚至可能病入膏肓,回天乏力。

对于我们来说,任何疾病都是可怕的。

疾病会使我们失去原有的幸福生活,有的人甚至因为疾病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面对各种疾病,我们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坐以待毙,只有转换被动看病的观念,积极预防才能避免疾病的困扰。

健康管理,有效预防慢性病健康是无价之宝,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错过就不再重来。

对于关系到生命安危的各种疾病,如果能在未发生病症前,对自身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监测,不放过任何危险信号,并针对性地作出积极的响应,早发现早治疗,便可防止健康问题演变成疾病,将疾病扼杀在低危险状态时期,有效避免人体进入疾病危险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tional BP Survey Cooperative Group Chinese J Hypertension1995, 3(suppl):9-13 38
全军合作研究:各省脑卒中年龄标化患病率(全年龄组)
脑 卒 中 患 病 率 (
%

0.11%
39
2012年筛查人群脑卒中风险分级
风险分级 例数 构成比 低危 612819 71.07% 中危 124103 14.39% 高危人群 n ≥3 85155 9.88% TIA患者 23305 2.70% 14.54% 脑卒中患者 16862 1.96% 合计 862244 100%
4
慢病形势
• 承认非传染性疾病给全球带来的负担和威胁是二十一世纪 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有损世界各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并威胁到国际商定发展目标的实现 • 认识到非传染性疾病对许多会员国的经济是一个威胁,可 能导致国家之间及人口之间的不平等加剧 • 深为关切地注意到,根据世卫组织2008 年的资料,全球 5700 万例死亡中估计有3600 万例系非传染性疾病致死, 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 包括约900 万未满60 岁死亡者,而这些死亡案例有近80% 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 医院样本1
–2010年上半年41家基地医院登记上报的脑卒中 住院病例,23272例
• 医院样本2
–2012年各基地医院登记上报的脑卒中住院病例 ,28002例
组织专家起草并制定了《缺血性脑卒中 筛查及防治指导规范(试行)》,卫生部向全 国颁发。
为了规范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建 设,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办公室组织专 家,起草了《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 地准入条件和工作考评要求》。
内容包括:
医院领导重视、各相关科室协作、积极开展技术 培训、做好健康科普宣教,建立规范制度和医疗服务 流程,做好院前院中院后的相关筛查与防治、病人的 随访,开展科研,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参与的脑卒中筛 查与防治网络体系等。
基地医院 (国家、省、地、县)
宣教机构
疾控机构
信息库
卒中筛查门诊 卒中单元病房
(筛查评估卒中发生风险,针对性干预)
社区
农村乡镇卫生院
18
五、脑卒中防控体系建设 实践探索
19
陈竺部长2011年4月19日在“卫生部脑卒中筛查 与防治工程工作进展汇报会”上的讲话
“我们抓脑卒中的 筛查和防控,就等 于牵住了我国慢病 防控的牛鼻子。或 者说,在慢病防控 当中,我们占领了 一个重要的制高点 ,抓住了慢病防控 的龙头。”
20
• 加强领导:相关单位领导小组成立
• 建立网络:基地医院发挥技术中心作用
• 全员培训:提高慢病防控工作意识 • 学科合作: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和服务质量
21
“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 启动
• 为降低脑卒中的发病 率和死亡率,加快推 动脑卒中的筛查与防 控,更好地维护人民 群众的健康权益, 2009年6月,“脑卒 中筛查与防治工程” (以下简称“工程“ )在卫生部正式启动
28
超声技术培训
29 29
CEA手术培训
30
组织脑卒中 科普宣传
31
32
六、体系建设的初步成果
• 开展大样本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
• 基本掌握了中国脑卒中流行情况
• 初步提示了中国脑卒中流行相关危险因素 状况
• 高危人群前瞻队列的建立
33
“工程”已被列为国家医改重大专项
• 2011 年 起 开 展 六 省 市 试 点 工 作,中央财政拔款4000万,完 成80万例40岁以上人群中的脑 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任务 • 2012年将扩到16个省市,中央 财政拨款7200万元,完成144 万例40岁以上人群中的脑卒中 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任务 • 2012 年 中 央 财 政 拔 款 2690 万 用于专门人才培养 • 2013-2014年将在全国范围内 展开
22
“工程”委员会成立
23
设立国家基地医院
改变医疗机构“重治轻防”、推进“防治结合”的具体行动
24
设立国家基地医院
25
构建全国基地医院网络
截止到2013年5月 全国卫生厅局、总 后卫生部共推荐候 选基地医院268家( 部队医院18家), 其中,225家已被认 定为基地医院。
26
制定脑卒中防治规范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bgt/s3582/200902/39201.htm
6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编制,2012年8月10日在中国心脏大会上发布
• 我国心血管病(包括心脏病和脑卒中)的 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 估计全国心血管病2.3亿人,其中高血压2亿 、脑卒中至少700万、心肌梗死200万、心 力衰竭420万… • 死于心血管病者每年近350万人 • 1980年至2010年间,中国心脑血管病患者 出院人次数年平均增加9.54%
山西 陕西 四川
2.20%
1.87% 1.21% 0.65%
2.12%
1.89% 1.08% 0.62%
全国
1.96%
1.82%
全国标化患病率:
(按年龄、性别、城乡标化)
1.82%
估算全国40岁以上人群中有1036万罹患过脑卒中!
41
社区筛查人群脑卒中患病率标化
42
不同脑卒中样本库的年龄分布比较
我国慢性病防控的 策略与实践
王陇德 2013年8月19日
1
主要内容
• 慢病流行状况
• 慢病防控的重点工作
• 工作体系建设现状
• 工作体系建设构想
• 脑卒中防控体系建设实践探索
• 体系建设的初步成果
2
一、慢病流行状况
3
• 2011年9月19-20日,纽约联合国总部,第6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了有 193个会员国参加的首届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题高级别会议, 会议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了一份注重行动的重要的政治宣言,提出了 慢病防控的有效对策和途径
35
本数据库 人口结构 特征与第 六次人口 普查人口 结构特征 相似
36
Sino-MONICA: 各省市急性脑卒中事件年龄标化发病率 (25-74 岁人群) 男性
646 508 330 276 274 254 236 217 210 174 174 150 133 102 95 63
黑龙江 吉林 广东 辽宁 北京 河南 河北 内蒙古 山东 福建 新疆 上海 四川 江西 江苏 安徽
女性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北京 河南 内蒙古 广东 河北 辽宁 山东 上海 四川 江西 福建 江苏 安徽
368 256 198 196 191 169 167 166 137 134 117 80 74 71 55 45
750
500
250
0
(1/100 000)
0
250
500
37
750
全军合作研究:各省脑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全年龄组)
7
《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
--2011年7月26日世界银行报告
• 未来20年里,40岁以上人群中,慢病患者(心 脑血管病、慢阻肺、糖尿病以及肺癌)人数将 增长2-3倍
• 慢性病的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未来10年
• 一半慢性病负担发生在65岁以下人群
• 中风对个体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危害最大
8
二、慢病防控的重点工作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的树立 • 政策和策略的制定
• 适宜人才培养
• 建立工作体系
9
宏观策略
• “关口前移、重心下沉”
• “提高素养、教育先行”
• “学科合作、规范防治” • “高危筛查、目标干预”
10
三、工作体系建设现状
11
• 卫生行政部门内部各自为政
• 医疗机构仍以诊治工作为主
2011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情况
脑卒中发病 年龄组 40506070合计 发病人数 169 482 751 576 1978 发病率 (1/100,000) 60 190 410 440 230 调查人数 297511 248512 185010 131211 862244 六普人口 230348517 160065645 99780564 77813876 568008602 预测 脑卒中发病人数 130929 310205 405169 341540 1187842
• 预防机构慢病防控力量薄弱且缺乏临床技 术专长
12
中国慢病防控工作体系尚属空白
• 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 作机制尚未建立
• 慢性病防治工作网络建设尚属探索阶段
13
四、工作体系建设设想
14
慢病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工作内容及相关部门
工作领域 策略制定 项目设定 资金安排 技术体系建立 知识传授 工作内容 调研、论证 设施、条件、科研 投入 制定规划、服务流程改革 科普 医学教育 专业人员培训 制定工作制度、技术规范 建立高危人群信息库 相关部门机构 卫生等相关部门 发改、科技 财政 医疗等相关机构 广电、出版、媒体 教育部、院校 卫生部门 医疗等相关机构 相关研究机构、企业
--66届联合国大会《关于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问题高级别会议的政治宣言》
5
• 2008年慢病患病率已达20%,死亡数已占 总死亡的83% • 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慢性病例近1千万
– 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例数增加了2倍
– 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的病例数增加了近1倍
来源:2009年2月27日,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
15
运作协调 信息收集、分析利用
建立科学的防控工程体系 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