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

合集下载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与搭配——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与搭配——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
民 收 入 与 利 率 带 来 国 际 收 支 的 失 衡 , 一 失 衡 必 然 引 起 政 府 这
出 的变化 完全 被本 币 币值 的改变 带 来 的 经 常账 户 的 反方 向
变 动所抵 消 , 而导致 财政 政策 无效 。 从 既 然 不 同 汇 率 制 度 下 货 币 政 策 与 财 政 政 策 的 效 力 存 在
是现 代市 场经 济的一 般规 律 。然而 , 放经 济 的运行 拥 有许 开 多 封 闭 经 济 下 不 具 备 的 特 征 , 府 的 宏 观 调 控 问 题 也 因 经 济 政
的开 放性 而发 生着深 刻 的变化 ,S L I— M— B P模 型 的分 析 告 诉 我们 , 采取 的汇 率制 度 不 同 , 府 宏 观 调控 政 策 的 效 力 存 政 在着 很大 的差 异 。通 过 不 同汇 率 制 度 下 宏 观 经济 政 策 效 力 的比较 , 无疑 为实 施不 同汇 率制度 的 国家进 行宏 观 经济 政 策 的选 择 与搭 配 提供 了强有 力 的指导 和参 考 。

这是 因为 , 时一 国 可 以 自主控 制 货 币供 给 , 币政 策 此 货 会通 过对 汇率 的影 响而加 强其 效果 。
2 财 政 政 策 相 对 低 效 .

不 同 汇 率 制 度 下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的 效 力 比 较
这是 因为 , 财政 政 策 造 成 的 利 率 变 动 会 引 起 汇 率 的调 整, 从而 削弱 其政策 效果 。财 政政 策 的效力 在不 同 的资金 流 动性 下有 所不 同 , 析 表 明 , 金 流 动 性 越 弱 , 出效 应 越 分 资 挤 小, 财政 政策 效力越 大 , 即使 资金 流动性 弱 至不 流动 时 , 但 仍 存在 一定 程度 的挤 出效应 ; 资金 流动性 越强 , 出效应 越 大 , 挤

第二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IB曲线为内部平衡曲线,即能够 维持国内充分就业的所有实际汇 率和国内支出水平的组合。其左 边为失业,右边为通货膨胀。其 斜率为负。 原因:A快速增长,易通货膨胀, 为抵消这种影响,可采取货币升 值,增加进口
EB曲线为外部平衡曲线,表示所 有能够使国际收支经常帐户保持 平衡的实际汇率R和国内总支出A 的组合点。EB的左边为顺差,右 边为逆差,其斜率为正。
斯旺曲线由EB和IB划分为4个区域:如图所 示。E点为均衡点。
当一国经济处于A点时:
在汇率固定的条件下,要减少经常帐户逆差可 采取紧缩性国内政策,使之向C点移动,这样会造 成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大量失业; 也可采取货币汇率贬值,减少逆差,这样会向 B点移动,结果离IB曲线越来越远,通货膨胀更严 重。
斯旺曲线虽然简单,但非常明确地说明了仅使 用一种政策工具,比如紧缩总支出水平或者货币贬 值,要同时解决内部和外部平衡问题是不可能的。 斯旺曲线的缺点就是对所涉及的基本经济难题 之间的相互关系沒有给予深入的分析,甚至沒有区 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调节的不同方式。 另外,对二战后越來越重要的国际资本流动对各国 经济內部和外部均衡的冲击也沒有给予必要的关 注。
(二)内外平衡的冲突
如一国经济衰退、失业增加,且国际收支逆 差,需求扩张性政策在实现内部均衡的同时,会 使得国际收支逆差的增加;而如果一国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顺差时,需求收缩性政策在实现内部均 衡的同时,会使得国际收支顺差增加。这表明, 政府在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内部均衡时,会 引起外部经济状况距离均衡目标更远,此时,存 在内外均衡冲突的情况。冲突的根源是经济的对 外开放性。
(二)外部平衡 一般而言,外部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 但由于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不同,外部平衡目 标的具体内涵也经历了一个发展阶段。在布雷 顿森林体系下,外部平衡通常被视为经常项目 平衡;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浮动汇率制下,将 外部平衡视为总差额的平衡;80年代以来,国 际资本流动问题日益突出,经常项目平衡和总 差额的平衡在国际资本流动的条件下不能说明 问题或不必要,一国应根据其经济特点和发展 阶段确定相应的经常项目余额目标,并进而确 定合理的国际收支结构。因而,外部平衡可以 定义为与一国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国际收 支结构。简单而言,则是指与一国宏观经济相 适应的合理的经常项目余额。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
财政政 策 货 币政 策
盾 出发 论 证 了 财 政 政 策 与 货 币政 策协 调 配合 的 重 要 性 以及 如 何 协 调 的 问题 。 【 关键 词 】 开放 经 济
我 国加 入 WT 后 , 外 开 放 的广 度 和 深 度 都 大 大 提 高 , 国经 济 正 在 融 入 国 际 经 济 的 大 循 环 , I O 对 中 面 晦着开 放 条 件 下 经 0 2年 9月 宿 州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na 0f SU ho d a n I t t our 1 Z u E uc t1 s 1 0 n tU e
Vo . No. 15。 3
均 衡 又有 所 不 同 , 主要 表 现 在 : 尔 拉斯 的 市 场 一 般 均 衡 模 型 具 有 一 种 自动 运 转 和 操 作 的 内部 机 制 , 就 是 说 , 照 瓦 尔 拉斯 瓦 也 按
的 理 论 , 衡 是 可 以 自动 达 到 的 ; 开 放 经 济 的均 衡 , 均 而 由于 目标 的 多 元 和 多 元 目标 之 间 有 着 一 种 两 者 不 可 兼 得 的 对 换 关 系 , 使 得 这 种 多 变 量 和 多 目标 的 综 合 均 衡 是 不 能 自动 达 到 的 , 必 须 引 入 经 济 政 策 的 因 素 。 而
展 的 新 形 势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协 调 必 然 具有 新 的 特 点 和 要 求 。 开 放 经 济 的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目标 一 般 被 概 括 为 内部 均 衡 目标 与外 部
均 衡 目标 ,最 初 的 内外 部 均 衡 目标 是 在 瓦 尔 拉 斯 一 般 均 衡 理 论 基 础 上 提 出来 的 ,但 实 际 上 开 放 经 济 的均 衡 与 瓦 尔拉 斯 的 一般

第十七章内外平衡理论

第十七章内外平衡理论

IB
国内支出
IB曲线代表国内支出和汇率 的各种组合下的内部平衡曲 线。其斜率为负,因为本币 升值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 增加,为维持内部平衡,必 须增加国内支出。
三、米德冲突
在宏观经济运行的某些特定区间(如繁荣-顺 差、萧条-逆差),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货币 政策和财政政策)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一 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情况: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 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 货币政策
情况:失业;国际收支逆差 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 货币政策
外部平衡
情况: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 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 货币政策
蒙代尔的政策配合
由此整政策(旨在调节 总需求的水平,如财政、货币政策)和支出转换政 策(旨在调节总需求的方向,如汇率政策) 。
第三节 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论”
蒙代尔(1962):“政策配合论” 财政政策——内部均衡 货币政策——外部均衡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内外平衡的不同影响
紧缩性
本币升值
紧缩性
本币贬值


标 价 失业 法 顺差


汇 率
二、斯旺图示
通胀 顺差
E
EB
通胀 逆差
EB曲线代表国内支出和汇率 的各种组合下的外部平衡曲 线。其斜率为正,是因为扩 张性支出调整政策使得国内 支出增加,从而进口增加, 为维持外部平衡,需要本币 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A
失业 逆差
一、米德的政策搭配理论
❖ 假定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之前,物价水平保持不变,同时 贸易收支代表整个国际收支,不考虑资本流动的影响。则 可以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配合来实现内、 外平衡目标。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开放条件下的政策搭配与协调)【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开放条件下的政策搭配与协调)【圣才出品】

第21章开放条件下的政策搭配与协调21.1 复习笔记一、汇率的作用与风险1.汇率与进出口一般地说,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对外的币值贬低,能起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若本币汇率上升,即本币对外的币值上升,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然而,汇率变化可能给予进出口的影响,必须有一个伴随的条件,即进出口需求有价格弹性——进出口品价格的变动对进出口品的需求会有所影响。

概括地说,如果进出口需求对汇率和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即需求弹性大,那么,一国汇率下降和相应降低出口商品价格,可以有效刺激出口数量;而由于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则可以有效抑制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减少进口数量。

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如果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与进口商品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则汇率下降可以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状况。

就出口商品来说,还有一个出口供给弹性的问题,即汇率下降后出口商品量能否增加,还要受商品供给扩大的可能程度所制约。

一国出口商是否可以从汇率贬值中得到额外利润,还以一国货币对内购买力不变为前提条件,国内物价上涨,就会抵消额外利润,从而也就没有调低出口品在外国市场上的价格的空间。

当竞争对手通过贬低各自本币汇率等措施加以反击时,竞争的优势即不复存在。

汇率作用于进出口,是一般性规律,但如果不具备必要的条件,作用并不会实现。

2.汇率与物价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汇率下降要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

至于它对物价总指数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进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反之,本币升值,其他条件不变,进口品的价格有可能降低,从而可以起抑制物价总水平的作用。

从出口商品看,汇率下降有利于扩大出口。

但在出口商品供给弹性小的情况下,出口扩大会引发国内市场抢购出口商品并从而抬高出口商品的国内收购价格,甚至有可能波及国内物价总水平。

如果某种或某些出口品由于汇率下降并引起国内收购价格的提高,那么,对于这种或这些种出口品,汇率降低刺激出口增加的作用将会部分地乃至全部被抵消。

《国际金融》第五章 汇率政策与其他政策的配合

《国际金融》第五章 汇率政策与其他政策的配合

r 货币政策
(利率)
Ⅰ 失业顺差
IB A´ Ⅱ 通胀顺差 EB
F
A"
rE
C2
A
C1´
C1
C


通胀逆差
失业逆差
O
C2´
财政政策(政府支出)G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现内外部均衡中起到 了不同的作用。
蒙代尔认为有两种政策配合方法:一种是以财 政政策对外,货币政策对内。这样的配合只会 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另一种方法是以财政政 策对内,货币政策对外。这样该国在实现外部 均衡的同时更加接近内部均衡线,最终会趋于 内外均衡点E。
1.丁伯根法则 要实现 N个独立的经济目标,必须具备N个有效的
政策工具。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只运用支出增减政策来同时实
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两个目标是不够的,必须增加 新的政策工具搭配进行。
2.斯旺模型 ◆澳大利亚学者斯旺用来分析内外部均衡 ◆两个假设: 一是国际资本流动为零,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就等
◆EE: X-M=0, 或B(e)=0
◆YY: Y=C+I+G+B(e)
斯旺模型 e
(ES)
O
YY
Ⅲ 顺差 失业
Ⅳ 顺差 通货膨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1
Ⅱ逆差 失业
EE
Ⅰ 逆差 通货膨胀
国内支出(EC)
斯旺图示说明的是:对于图中的任一不均衡 点,要想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双重目标, 必须同时使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 这也就是米德内外均衡理论的基本观点。
3.蒙代尔“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分散决策情况下,如果每种工具都被合 理地指派给某一政策目标,则仍有可能实 现理想目标

开放经济下内外平衡矛盾及政策搭配

开放经济下内外平衡矛盾及政策搭配
维普资讯
圜阻


文 0 王 芬 ( 樊 学 院经 管 系 湖 北 襄 樊 ) 襄
蠡 黉
开放 经 济 下 内外 平衡 矛盾 及 政 策搭 配
摘 要 : 放 经济 增加 了宏观 经 济 目标 , 二 是 政 策 目标 之 间 的 关 系 非 常 复 杂 。 所 开 但 却缺 乏 相应 数量 的政 策工 具 。 内外 平衡 以 ,根据 政 策 目标 划分 , 内外 平衡 矛盾 可 矛 盾 的 表 现 形 式 是 极 其 复 杂 的 , 具 有 多 维 以 表 现 为以 下 不 同形 式 。这 里 以 三 维形 式 性 的 特 点 。 解 决 内 外 平 衡 矛 盾 的 基 本 方 法 为 主 要 研 究 对 象 :

的矛 盾 ,使 宏 观 经 济政 策 经 常 面临 相 互 冲 突 的 困境 。 内外 平 衡 矛 盾 产 生 的 原 因

即使 在 第 一 栏和 第 八 栏 中也 存 在 政 策 的 冲
突 。例 如 在 第一 栏 中 国 内经 济 萧 条 和 国际 收 支整体顺差都要求扩张性的需求政 策,
济 周期 的 不 同 , 美 国经 济 同期 过 热 ,美联 储 连 续 六 次加 息 ,加 大Βιβλιοθήκη 了 中美 两 国 的利 率 、
( ) 来 自 经 济 体 外 部 的 冲 击 一 在 相互 依 存 的 国 际经 济 环 境下 ,来 自 经 济体 外 部 的经 济 冲 击是 导 致 内部 平 衡 和
及 自我 实 现 的金 融 危 机 预 期 冲 击 。
是 政 策搭 配 ,我 国 当前 的经 济 失衡 需 要 长 期 的 政 策 调 整

1 初开始 的东南亚 金融危 机对周边 国 97年 9

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问题研究

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问题研究


开放 经济 条 件 下 内 外 均衡 的政 策 调 节 基础
若a 。 / b =a 2 / b : , 则 两 个 方程 线 性相 关 , 方 程 组 无解 , 其政 策 含义 为决 策 者 在 试 图 实 现两 个 政 策 目 标时, 只有 一 种 可 利 用 的政 策 工 具 是 无 法 实 现 的 。
理 论
( 一) “ 丁伯 根 原则 ”
该理论 由荷 兰经济 学 家 丁伯 根 ( J a n T i n b e r g e n ) 在2 0世 纪 5 0年代 初 提 出 。这 一理 论为 通过 政策 搭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5— 3 0
由此 , “ 丁伯根原 则” 的基本结论是 , 若决策者要 实
2 0 1 3年 6月 第 1 5卷 第 3期
山西财 政税 务专科 学 校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S h a n x i F i n a n c e& T a x a t i o n C o l l e g e
J u n .2 01 3
V0 1 . 1 5 No . 3
假定 以变 量 T 1 、 T 2 表示追 求 实现 的 两个 政策 目
标, 以变量 I 、 I 表示 选 择 的 政策 工 具 , 假 设政 策 目
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等原 因, 并未能有效渗透至实体 经济 , 反 而给 经济 运 行 造 成 了越 来 越 大 的通 货 膨 胀
压力 , 进 ~步 增加 了政 策调 节 的难度 。近期 , 关 于我 国经 济状 态 的判 断 , 关 于 政 策调 节 应 偏 重 保 增 长 还 是 稳 物价 , 成 为学术界研究 的热点 , 但 尚未 形 成 共 识 。基 于此 , 本 文对 有关 开 放 经 济 下 内外 均 衡 的政 策 调 节理论 进 行梳 理与 分析 , 并 结合 我 国实 际 , 对 于 当前 经济 内外 失衡 的调 节提 出建 议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国内政策搭配1.米德冲突一、理论背景: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在1951年《国际收支》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

二、前提假定:1.固定汇率制度2.不考虑资金流动对内外均衡的影响三、基本观点: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只能够通过影响社会的总需求(支出增减型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条件下的特定区间上就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况。

四、典型事例:1.经济衰退→总需求↓→国际逆差加剧2.经济繁荣→总需求↑→国际顺差加剧五、主要缺陷:1.前提假定不符合实际,只针对固定汇率制度,并且没有考虑资本流动。

六、评价: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也不可能完全听凭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我调节,所以汇率具有一定的固定因素的。

2.在汇率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尤其是考虑资本项目下国际游资的流动,汇率的波动会更加动荡不定,使内外均衡之间的相互影响或干扰更加复杂,内外均衡冲突问题更加深刻。

2.丁伯根法则一、丁伯根法则是由获得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丹麦(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的关于国家经济调节政策和经济调节的目标之间的关系法则。

二、丁伯根法则的实质:经济调节政策和经济调节目标之间的关系法则。

三、内容:为达到一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为达到N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N个独立、有效的经济政策。

如在两个目标、两种政策的情况下,只要决策者能够控制两种工具,每种工具对目标的影响是独立的,决策者就能通过政策工具的配合达到理想的目标水平。

四、推导:1.两个目标T1、T2,两种政策工具I1、I2,假定目标是工具的线性函数。

2.T1=a1×I1+a2×I23.T2=b1×I1+b2×I24.当T1、T2两个政策目标彼此无关,只要a1b2≠a2b1,即两种政策工具线性无关,该方程就有唯一解,即得出为了实现T1、T2的目标值所需要的I1、I2水平。

但是如果两种政策工具彼此相关,就不可能实现两种彼此独立的政策目标。

5.假定经济具有线性结构,这一结论就可以推广到N个目标,政府至少有N个线性无关的独立工具来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

五、政策含义:运用支出增减型政策通过调节支出总量这一条途径,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两个目标是不够的,必须寻找新的政策工具进行合理配合。

六、理论缺陷:1.丁伯根法则假定各种政策工具可供决策当局集中控制,从而通过各种工具的紧密搭配来实现政策目标,不符合实际。

2.没有明确指出每种工具有无必要在调控中侧重某一目标的实现,无法满足实际调控需要。

3.斯旺曲线一、模型的搭建:1.“国内支出—本国货币实际汇率”坐标系1)国内支出轴线:往右是国内需求扩张,往左是国内需求紧缩。

2)实际汇率轴线:往上是货币贬值,往下是货币升值。

2.EE(IB)、YY(EB)曲线1)EE\IB曲线:左边是国内经济衰退,右边是国内经济通货膨胀,曲线斜率为负,国内支出减少,为了维持国内总支出的原有水平,就需要本币贬值以便扩大出口。

2)YY\EB曲线:上边是本币贬值,国际收支顺差,下边是本币升值,国际收支逆差,EB曲线斜率为正,因为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出口增加,需要扩大国内吸收,增加进口才能维持经常项目的平衡。

二、政策搭配建议:1.支出增减政策侧重于内部均衡,支出转换型政策侧重于外部均衡。

2.两者搭配使用,逐渐趋近国际收支平衡点,即两个曲线的交点。

4.有效市场分类假说一、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提出的。

二、政策指派:1.理论的出发点:不同的政策工具实际上掌握在不同的政策决策者手中,导致决策者不能紧密协调政策而独立进行决策,就不能实现最佳的政策目标。

2.结论:如果每一工具被合理的指派一个目标,并且在该目标偏离其最佳水平时按规则进行调控,那么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实现最佳调控目标。

三、有效市场分类原则:1.每一目标应当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着相对最大影响力的政策工具,如果指派错误,则经济会产生不稳定性而距离均衡点越来越远。

2.政策建议:货币政策应侧重与实现外部均衡目标,财政政策应侧重于实现内部均衡目标。

5.克鲁格曼三角(三元悖论)一、理论背景: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的政策选择问题,在M-F模型基础上提出的。

二、基本思想:1.理论表述: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实现两个,放弃一个。

2.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一国执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的能力,主要指一国是否具有使用货币政策影响其产出和就业的能力。

3.汇率的稳定性:保护本国汇率免受投机性冲击、货币危机的冲击,从而保持汇率的稳定。

4.资本的完全流动:不限制短期资本的流动。

三、永恒三角形(国际货币体系划分):1.固定汇率制——资本完全流动:金本位制度2.货币政策独立性——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深林体系3.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完全流动:布雷顿深林体系解体后,汇率开始自由浮动4.固定汇率制——资本完全流动:欧盟、货币局制度四、定性推导:1.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固定汇率制;牺牲:资本完全流动1)一国需要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持对外经济的稳定,并建立当局稳定形象、增强政策的可信性。

2)对资本监管能力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有效管理,所以对其进行管制。

2.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完全流动;牺牲:汇率稳定性1)本国当局不进行干预,保持政策独立性。

2)资本完全流动,国内外资金流动频繁剧烈变动使得国际收支不稳定。

3)由于本币汇率随资金供求变化频繁波动,自发调节改善国际收支,影响资本流动。

3.保持:资本完全流动、汇率稳定性,牺牲:货币政策独立性1)只有参加货币联盟或者实行严格的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的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持固定汇率。

6.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将封闭经济的宏观分析工具IS-LM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下,并按照资本国际流动性的不同,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政策效力进行了分析研究,是以货币金融角度为主队开放经济进行宏观分析的基本分析框架。

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对象是一个小型开放经济国家,分析的前提是:1.总共给曲线是水平的2.即使在长期,购买力平价也不存在,汇率完全依据国际收支状况进行调整3.不存在汇率将发生变动的预期,投资者风险中立。

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含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对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是按照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分别进行的,而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又有资金完全流动、不完全流动和完全不流动三种情况。

(一)固定汇率制一、资金完全不流动时:1.财政政策,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在短期内,财政支出扩大,利率上升,收入上升,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恶化;在长期内,利率进一步上升,收入和国际收支状况恢复到期初水平,仅基础货币总支出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这说明,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等实际变量的影响在长期是无效的。

2.货币政策,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短期内,利率下降,收入上升,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恶化;在长期收入、利率和国际收支状况回到期初水平,仅基础货币的内部结构发生里变化。

这说明,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等实际变量的影响在长期是无效的。

二、资本不完全流动时:1.财政政策,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

1)在短期内,利率上升,收入增加,国际收支状况一句资金流动性的高低有着多种可能性;2)在长期内,利率和国民收入一句资金流动性高低的差异而存在着多种可能性,但同期初比较,利率和收入都有提高,这说明,财政政策在长期是有效的。

2.货币政策,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为例,1)在短期内,利率下降,收入上升,国际收支恶化;2)在长期内收入、利率与国际收支状况均恢复到期初水平,仅基础货币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这说明,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等实际变量的影响在长期是无效的。

三、资本完全流动时:1.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不影响利率,但会带来国民收入的大幅度上升,此时的财政政策非常有效。

2.货币政策,货币扩张即使在短期内也无法对经济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此时货币政策是完全无效的。

(二)浮动汇率制度一、资本完全不流动时1.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引起国民收入提高、利率上升以及本币贬值,此时,财政政策是比较有效的。

2.货币政策,货币扩张会引起收入提高、利率下降,国际收支逆差。

本币贬值。

这说明,货币政策也是比较有效的。

二、资本不完全流动,1.财政政策,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提高收入和利率,但对汇率的影响则必须依资金流动性的不同而具体分析,也就是说,此时的财政政策还是比较有效的。

2.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引起本国货币贬值、收入上升,对利率的影响则难以确定,货币政策也是比较有效的。

三、资本完全流动时,1.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本币升值,对收入、利率均不能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此时的财政政策是完全无效的。

2.货币政策,货币扩张会使收入上升,本币贬值,对利率无影响,可见,此时货币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7.以邻为壑的政策一、以邻为壑政策是指本国产出扩张的一部分是以外国产出的相应下降实现的。

如许多国家将其货币进行竞争性贬值,即将货币贬值到均衡汇率以下以求国际收支盈余,促进国内收入和就业增加。

二、由于这一政策会造成那些同样面临经济衰退的国家国际收支恶化,所以这一政策实际上是出口失业。

它理所当然地会引起对方的报复,从而引发货币战。

8.开放经济下政策搭配一、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是根据丁伯根原则和“有效市场分类原则”确立的。

二、它包括:1.支出变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

支出变更政策是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这类政策旨在通过总支出水平的变动来调节社会总需求水平。

主要指财政和货币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是指改变支出的结构,即支出在外国商品和劳务与本国商品和劳务的结构比例,来调节社会总需求水平的政策。

这类政策主要有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

将支出变更政策工具指派给实现内部均衡目标,将支出转换政策工具指派给实现外部均衡目标。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可将支出变更政策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视为两个独立的政策工具,在汇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将财政政策指派给实现内部均衡目标,将货币政策指派给实现外部均衡目标,在不同的经济状况下,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就可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目标。

第二章、国际政策协调的定义以及分类1.1.定义:一、各国政策当局之间在执行政策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可以有很多层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内容:1.信息交换,政策当局之间相互交换有关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信息是最底层的政策协调,交换的内容主要涉及近期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取向、对主要货币之间汇率合理水平的判断,以及有关外汇市场干预的主要行动意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