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两极分化形成原因及对策
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近年来,国内初中数学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况,即头部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尾部学生(成绩差的学生)的数量以一种悬殊的方式增加,而中间学生的数量减少,这种现象受到了社会上种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多成因,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
一、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1、学习环境方面的原因。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家庭环境也不同,贫困家庭普遍缺少教育资源,使得孩子受到贫困家庭受到贫困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孩子学习。
另一方面,有钱的家长为了满足孩子学习需求,会把孩子送去补习班,导致学习环境不平等,使得学习效果不尽相同,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
2、学习态度方面的原因。
由于家庭的精神环境的不同,孩子学习数学的态度就会有所不同。
头部学生一般学习态度严谨,重视力争上游,而尾部学生则更注重实用,偏重技能训练。
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孩子将学习态度反映在数学成绩上,导致了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
3、学习方法方面的原因。
学习数学时,学习方法也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方法不当或者不够全面,可能会导致学习效果和数学成绩欠佳。
头部学生通常能够很好地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如实验,观察,探究,比较,总结,归纳等,尾部学生则很少能够有效运用学习方法,数学成绩也就难以提高。
二、改善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问题的对策1、完善学习环境,给予特殊关照。
学校应该给予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即利用学校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平等性。
2、强化学习态度培养。
学校应该加强对孩子学习态度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思考,勤于实践,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加强数学学科教育教学。
针对不同学段,学校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数学基本理论,提高其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加强数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多措并举,坚持激发孩子数学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数学不积极态度。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两极分化解决办法

初中数学两极分化解决办法初中数学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尤其在初二年级,这种情况愈发的严重。
如果一班里的人数较多,两极分化现象更严重。
给学生家长带来了困扰,也给我们的工作带了许多困难。
我觉得要想真正的全部消除差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消除缩短差距。
激发学生的潜力,让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提高和收获。
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导致两极分化的原因1. 学生心理因素我们知道,多数学生的智力差异并不明显,而导致学生两级分化的原因,从心理上讲是学习兴趣缺乏和学习意志薄弱。
与小学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大,教学方式变化显著,教师辅导减少,学科增多,学生独立性增强,如果学习意志薄弱,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畏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导致成绩下降。
2. 学科特点因素从学科特点上看,学习数学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以记忆代替理解,同时要求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势必成为后面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跟不上学习的进程,导致分化。
3. 学习要求因素从数学学习要求上看,初中数学特别是初二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极易表现出数学接受能力的差异,便导致了两级分化的出现。
二、减轻两极分化的措施那么如何转化后进生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转化后进生,减轻两极分化的几点做法。
1.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趣,充分挖掘教材,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积极地学习。
2. 信任鼓励学生,增强后进生的学习能力、意志和自信心在教学中,与学生主动接近,平等相待,真诚帮助,热情辅导,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与学生真心相待,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从关怀、爱护、鼓励出发,使他们在学习上赶上一般水平,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进步,受到鼓舞,产生自信。
简析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简析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初中数学的两极分化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水平出现明显差异,一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数学能力和兴趣,取得优异成绩,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对数学缺乏兴趣,成绩较差。
这种现象在初中阶段尤为明显。
造成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教学方法不当、学习环境差异、学生自身因素等。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教学方法不当是导致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环境差异也是导致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学习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一些学校的数学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
而在家庭方面,一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支持,家长对数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难以给予孩子足够的帮助和指导。
为了改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加大对数学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数学学习,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互动,鼓励他们参加数学活动和竞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支持。
学生自身因素也是导致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都会对数学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和信心,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方法不正确,无法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需要调整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如与同学一起学习、请教老师等,共同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学方法不当、学习环境差异和学生自身因素等。
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从教十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发现初中阶段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后进生所占比例相当大,特别是在八年级、九年级表现尤为突出。
这种情况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一定的难度。
讲深了,大部分学生听不懂,讲浅了好学生又觉得没趣。
因此,部分学校分出尖子班和普通班,这样一来,两极分化差距越拉越大。
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就此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根源(一)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识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经过调查,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5%,其中有直接兴趣的占12%,有间接兴趣的占35%,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教师等原因而产生兴趣的占8%。
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弱的占45%,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占4%,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占41%。
调查中还发现,学习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毕竟不懂事,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经常听到学生说这样的话:“某某教师讨厌得很,我就不跟他学”。
只要学生产生了这种心理,再简单的东西他都听不进去,甚至逃课。
有的人连最基础的题都做不起,不是学了做不起,而是学生根本不去学。
2、初中数学难度加深。
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的辅导减少,特别是农村的学生,上了初中后,绝大多数家长无能力辅导,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
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较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对已有技能技巧的依赖较强。
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一、造成分化的原因1.学习兴趣缺乏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心理原因。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与小学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大,教学方式变化显著,并且教师的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独立性增强。
许多学生适应力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导致成绩下降。
2.部分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势必成为后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而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分化。
3.部分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
初二阶段成为分水岭的重要原因是数学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又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极易表现出数学接受能力的差异,加上一些教师没能很好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便导致了两极分化的出现。
二、克服分化的对策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工夫花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教师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
3.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针对后进生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开始,教师就应该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学到了数学思维方式,才能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标签:数学教学;成绩;两极分化;成困;转化策略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成绩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学习差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
那么,造成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两极分化?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一些探讨。
一、原因分析1.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他们也不愿意学习、更不会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2.家长方面的原因。
有些家长不切实际,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家长教育方法失当,或过于严苛,或过于娇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有的家长因自身文化太低,对子女的学习行为无法有效监控。
3.教师方面的原因。
有的教师教学水平不高,上课呆板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的教师不能面向全体,不能平等对待学生,歧视“学困生”,致使学生因厌恶教师厌恶数学课;有的教师过度宣扬学习数学的困难,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感。
二、转化策略1.给予学生公平的师爱。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无论在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成绩等方面都肯定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差异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教师要面向全体,主动亲近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学习存有困难的学生,要更加关注他们,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能感受到来自师爱的尊重和理解。
2.做好中、小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过渡。
中学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较而言,在知识内容和逻辑思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过渡,还要考虑教学方法的过渡。
3.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愉快的学习环境。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如果学生对教师有好感,就会对教师所教的课感兴趣,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课。
所以教师要深入他们,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以信赖的亲密朋友,从而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近感,在心理上接受教师,认可教师,进而接受数学这门课。
4.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并正确认识数学。
改善中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对策

改善中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对策数学教育是中国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亟待改善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
具体表现为一些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总是难以理解数学,学习困难,成绩也很差。
本文将探讨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象。
原因分析:1.遗传基因影响研究表明,遗传基因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数学学习。
一些学生可能天生就有较好的数学智力,而另一些学生则缺乏这方面的天赋。
这使得一些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而另一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2.教育背景影响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也非常大。
家庭条件较好,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较高,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条件,而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则往往缺少学习支持。
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非常关键。
一些学生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或者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
对策建议: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策略和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例如为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教学方式和难度,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
2.改善教育环境和教学质量学校应该改善教育环境,根据学生需求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例如,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和支持,提供更多的讲义、习题和实例,创建学生学习小组或导师制等,培育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在学习中的成长。
3.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制定更有效和灵活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尝试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多角度和多方式地呈现教学内容。
例如,通过举办数学游戏和比赛、提供在线学习资源、进行互动授课、开展课外活动和实践等,创造愉悦、互动、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初中数学作为重要一部分,成为教育中的重点。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即高分低分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将简要分析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成因1.学校教育质量不足学校教育质量是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各地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许多学生在学习环境和师资力量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面对学生进步速度不一的情况,教师也难以兼顾每一个学生。
而对于高成绩的学生,教师可能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出现分数一落千丈的情况。
2.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学习中,有些学生缺乏兴趣或者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积极性,并且缺乏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快乐的体验。
同时,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可能表现得很差,导致教师无法对其进行足够的指导,从而让其在成绩上落后。
3. 学习方法不佳许多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方面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并且无法在考场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不少学生在考试中难以取得优异成绩。
二、对策对于初中数学教育而言,提高教学质量是必要的步骤,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以实现。
一方面,完善教师队伍,提高其授课能力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新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2. 培养学生兴趣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兴趣的培养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达成兴趣培养的策略。
这可以通过将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兴趣和吸引力等方法进行实现。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兴趣课、文学作品及各种活动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是学生成绩提升的关键。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并进行长期的学习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摘要】:从事多年数学教学的教师,普遍有这样的反映和感受,那就是中学生的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特别严重,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比小学阶段更为严重,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那么,探讨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和对策,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
【关键词】数学学习分化原因对策
【正文】
消除两极分化、提高教学质量,是数学教研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如何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问题提出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出现,后进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
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改善严重分化
的方法是什么?
二、原因分析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
心理因素。
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学习意志的强弱是能否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体现。
学习活动是始终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
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科目增多,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
2.掌握知识、技能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技巧性更强。
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
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
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三、解决办法
1.深入了解后进生,正确地对待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许多差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也差,不是上课不注意听讲,就是课后贪玩,再不就是好抄袭别人的作业,老师对这些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急躁情绪,而这些学生也很敏感,老师稍有这种情绪,他们很快就会有所察觉,以致学习态度更不好,学习成绩更下降。
然而,当我们真正深入到这些学生中,很快就会发现:每个差生都
有他们各自解决不了的难题,有的是因智力因素造成知识有缺漏;有的是课没有听懂也不敢问;有的是一时对某件事物有兴趣而放松了一段学习,也有的是家庭条件差,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
教师对待差生,要充分理解并尊重他们,要帮助他们研究学习上不来的原因,建立起融洽互爱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灵相互沟通,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
2.精心设计新课引导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后进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以及受来自家长、老师等方面的压力,自卑感日趋严重,把学习数学这门功课视为苦差事,因此培养差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十分重要。
精心设计新课引导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奏。
3.培养后进生的成功感,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1)用爱心为学生设置成功的体验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精髓,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沟通,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
因此,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后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经常与暂差生沟通交流。
用爱心、细心、诚心让学生树立信心,真正赢的学生的信任。
老师一次的交心谈话,一句中肯的评语,一回无意的表扬,甚至一次
善意的“欺骗”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老师眼中就是最棒的,这种成功的心理暗示会一直激励他们前进!
(2)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课堂上大多数教师的目光关注的是中等即其以上的学生,对与后进生,有些老师注意的只是他们上课有没有捣乱,而并没有真正关心过他们的成绩。
如果我们能为他们设置一次成功的体验,就可能让他们走出自卑,勇敢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只要我们认真备课,心系学生,各类学生在课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对于后进生我们更该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关怀。
(3)让后进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们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求知中是必不可少的,后进生在小组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过程中既可以同学间取长补短,认识自己的差距,又可以在同学的帮助下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求知的过程中不断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悦。
(4)在竞争中让后进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1世纪将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国际竞争越加激烈,要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的竞争强者,必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后进生欠缺的就是这个。
因此我们要创造机会多开展趣味性较强的竞赛活动,把所有学生的目光都吸引到数学学科中来。
(5)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给以后进生成功的体验
我在平时的作业批改过程中,非常注重与学生的文字交流,注重
眉批。
特别是后进生,投注了更大的心血。
如果他们的作业一有进步,我会在作业本上写上表扬与鼓励之类的话语。
例如“有进步”、“好”、“继续努力”等。
虽然寥寥数语,但对于学生而言,却比口头的表扬更具有持久感和鼓舞力,每当他作业本翻到这里的时候,总有鞭策自己的感觉。
如果稍有松懈,我会在作业本上也写上警示之类的话语。
总之,知识传授决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开辟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寻、研究、发展和创造。
因此,要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必须深入了解他们,注意发现和抓住他们的”成功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为未来的人生播撒科学精神的种子,为我们国家的未来造就民族振兴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