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如何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化学教学中如何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化学教学中如何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化学教学中如何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摘要: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化学教师应利用学科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为每一位学生创设不同的表现机会,同时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此外,教师对学生还应授之以法,让每个学生不仅愿意学习,同时更善于学习。

关键词:激发兴趣、晓之以理、创设机会、授之以法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高质量的,而课堂教学质量的获得除了取决于老师的教外,更取决于学生的学。因此,要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质量,教师除了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之外,还得想方设法的让学生愿意学习并善于学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学习并善于学习呢?这便是我们每一位化学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就越努力,效果也就越好。那么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利用学科特点,调动学习兴趣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利用化学实验来学习和研究化学也是化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第一章是学习初中化学的入

初三化学公开课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

微观:分子的种类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板书)二、应用 1、是非判断题(出示小黑板) 例: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生成了82克二氧化硫。 思路:因为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硫中氧、硫元素均来自硫单质和氧单质,则二氧化硫中S:O=1:1,即为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所以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剩余50克-32克=18克氧气,生成二氧化硫质 量为32克+32克=64克 (强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应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 2、自然现象解释 例:铁钉生锈质量增加、煤球燃烧后质量减轻。 (说明) 铁钉生锈主要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增加的是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同时有少量的硫和不能燃烧的杂质),煤燃烧主要是其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入大气中,剩下煤灰的质量肯定小于煤的质量。减轻的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具体回答问题可分三步:第一步写出反应表达式,第二根据定律指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第三指明增加或减少的原因。 3、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已知A+B=C+D的反应中,A物质18克与若干克B物质 反应,生成了13克C和20克D,则参加反应的B物质质量为多少克? 解题思路:因为反应物为A、B,生成物为CD所以依照质量守恒定律:m(A)+m(B)=m(C)+m(D),即18+m(B)=13+20 所以m(B)=15克 D、巩固练习(若时间紧可作为作业题) 1、2克氢气与8克氧气反应生成9克水,这句话是否正确? 2、将12.25克氯酸钾和若干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了4.8克氧气,称得固体剩余物质量为10克,则生成物氯化钾 的质量为多少?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多少? 3、将a克氯酸钾和b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c克氯化钾,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 5、在化学反应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物质化学式,正确的是( ) A、XY2 B、XY3 C、X2Y3 D 、X3Y2 E、本节小结 今天,我们围绕质量守恒定律,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将运用这些知识学习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F、作业布置 课本70页第1、2题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从不同角度认识定律,培养学生求异发散的思维能力。 巩固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_知识点_习题及答案

1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化学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

第9章化学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 从教育的根本属性上说,化学教学是一种经验的传递过程,但是这种传递绝不是灌输,也不像讲授那么单线,它必须充满积极、能动、丰富的学习活动。化学学习是学生建构或重新建构其个人认识和化学科学经验的主动的活动过程,这种建构和重新建构个人对化学科学的理解、认识和经验的过程必须充满各种层次的、丰富的、能动的主体,以及积极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王磊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课堂教学的类型、结构及其要求; 2.了解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实施的基本要求; 3.了解化学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目的和方式; 4.明确教师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构建的思路; 5.了解教师自评、他评以及学生评价方案的主要内容; 6.模拟中学化学课堂实际,充当化学教师,在小组中根据自己制定的教学设计方 案实施教学,体验化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学会对小组内其他同学的课堂 教学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9.1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 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由三部分组成:教学设计(课前)、教学设计的实施(上课)、教学设计实施的评价(课后)。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最重要的教学工作。 9.1.1 化学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 9.1.1.1 化学课堂教学的类型 课堂教学的类型简称课型。课型的分类因基点的选择不同可将其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对于化学课堂教学,一般可按照教学任务的不同进行分类:绪言课、新授课(元素与化合物课、概念理论课等)、练习课(讲评课)、学生实验课、复习课、测验课等。

9.1.1.2 化学课堂教学的结构 化学课堂教学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及其各组成部分的顺序、实现和相互关系。不同类型的课具有不同的结构,但无论哪一类课型,都可以按照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堂教学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课的结尾三部分。 (1)课的开始 课的开始一般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首先,要稳定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其次,要采用适当的方式把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交待给学生。最后,要重视由课的开始向课的中心部分过渡。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定向于新知识的学习。 初中“燃烧与灭火”一节课的导入 老师讲述或播放CCTV-10《烈火毒车》的录像片段:20XX年8月29日17点57分,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消防中队的警报突然响了起来,在207国道的一辆货车上发生了火灾。18点零4分,20多名特勤消防官兵赶往了事发现场,当消防车行驶到距离着火地点还有几百米的地方时,战士们就已经能看到远处车上冒出的滚滚浓烟,经了解知道,在发生事故的车上装载着整整123桶平均每桶250千克的黄磷。此时正值盛夏,并且室外温度高达40摄氏度,情况非常紧急!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消防战士,你会怎么办?(同学讨论) 大火无情,要想扑灭大火就必须首先了解大火产生的原因,并找到大火的源头,现在,请同学们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析事故原因。 同学提出并讨论问题:什么是黄磷?黄磷有什么性质?怎么储存的?为什么会燃烧?是什么点燃了它呢?怎样来灭火? [案例分析]以真实的鲜活的事件作为情景来引入新课,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2)课的中心 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课的中心教学水平的优劣。课的中心部分的组织安排是千差万别的。作为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创造性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3)课的结尾 课的结尾设计和课的开始策划一样,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为使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技能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新授知识内容。归纳整理的方法有:①概括性小结。②联系对比。③问答讨论。④综合练习。这样做一方面可使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矫正,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把知识网络化。 ◇案例研讨◇ 氮气”一节的结束设计 在氮气一节结束时,请同学们自己总结氮气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后,教师讲述,“我们知道空气中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占21%,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可以供给呼吸,可以……,氧气的功劳、氧气的用途可谓大也,人类生活不能没有氧气,没有氧气就没有生命;而氮气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在空气中性质又很稳定,好像是可有可无的,那么是不是氮气在空气中就没有什么用处呢?请你以“假如空气中没有氮气……”为题,写一片短文。 [案例分析]这一课堂结束设计不仅能引导学生去分析氮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各方面的知识,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目的,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把课堂学习拓展到课外。 9.1.2.1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实施教学 要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理解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受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和教育。通常情况下,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2)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情况以及教材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并对现象、结果进行分析和初步归纳; ②能正确说出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①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探究,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②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合作完成实验操作以及交流、讨论、分析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内涵的理解,体会化学变化中“变”与“不变”的辨证统一观点; ②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设置,对今后教学的影响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 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激趣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秘。 2、实验教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现象,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将实验步骤、原理、现象和结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做笔记的效率。 4、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 四、教学过程 按“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实验探究、引出概念;大胆质疑、深化概念;剖析概念、探究本质;互动小结、巩固知识”五个环节组织教学。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之初,以一则小故事“福尔摩斯与华生关于如何称量青烟质量的对话......”引入新课,并设置悬念:“福尔摩斯的回答正确吗?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怎么看?”。紧接着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变化?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引出概念。 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演示演示实验,让学生边看边记边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初三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初三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 【一】【是真是假】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人们经常用来赞美蜡 烛照亮别人,毁灭自已高贵品质的诗句。这里所说的毁灭是指自然界的物质可以随意的消灭,这是真的吗? 2、废品收购站的经营之道是:先从零散的家庭当中以较低的价 格收购钢铁之类的金属,然后又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给厂家,从中赚取差价。但废铁收购站往往把收购来的废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待长满铁锈后再出售给厂家,这样可以提高钢铁的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是真的吗? 【二】【合作探究】 请你根据幻灯片上的问题作出选择, 我的观点是。 请按照指导完成实验并将实验记录填入下表中: 实验名称反应前的质量实验现象反应后的质量我的结论【三】【快速抢答】 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1、 1g水完全汽化后质量仍是1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 2、镁燃烧之后生成氧化镁,质量增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学法指导] ①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认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③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四】【前失后鉴】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金属汞放 在一敞口容器里煅烧,冷却后进行称量,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该实验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 (1)是什么原因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2)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探微求知】 (1) 你能用图片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吗,那就试试吧! (请以两个水分子为例) (2)说说你在贴图过程中的发现吧? 六、【知识运用】 1、[再回首]请你重新思考学案第一环节:是真是假。 2、工业上用氮气(N2)与氢气(H2)两种物质反应来制氨气(NH3)。某生产车间氨气的日产量是340吨,消耗掉氢气的质量为60吨,那么理论上消耗掉氮气的质量为 吨。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用以下图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中一定含有元素。 七、【收获共享】 〖基础篇〗1、化学变化的过程是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 1.下列叙述,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的是() ①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铁质量 ③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后,生成的氧化铜质量比碱式碳酸铜减少了 ④3.24 g硫和3.2 g氧化合,生成了3.2 g二氧化硫 A.②和③ B.①和④ C.②③④ D.④ 2.某物质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则该物质含有的全部元素是()A.Cu、O B.Cu、O、H C.O、H D.Cu、H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XY+Y 2 =2Z中,Z的化学式为() A.XY 2 B.X 2 Y 2 C.X 2 Y 4 D.X 2 Y 4.在化学反应:M+N = P+Q中,a g M和b g N完全反应,生成c g P。则生成Q的质量为() A.(b+c-a) g B.(a-c+b) g C.(a+c-b) g D.(c-a+b) g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 g碳和4 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18 g B.11 g C.8 g D.5.5 g 6.4 g A物质与5 g B物质混合反应,能生成6 g C物质,剩余3 g B。若将7 g A与3 g B混合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9 g B.10 g C.8 g D.3 g 7.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物质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8.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9.将A、B、C各10 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 g D,同时增加了8 g 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A.1:5 B.l:4 C.4:l D.5:l 10.现有m g KClO3跟2 g MnO2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是n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A.(m-n) g B.(m+2-n) g C.(m+2+n) g D.(n-2) g 11.某元素R的氧比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R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14,则R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RO B.RO 2 C.R 2 O D.R 2 O 5 12.在化学反应A+B = C+D中,80 g A和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0 g D,则生成C的质量是___ g。 1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剩余的固态物质的质量_____氯酸钾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4.化学反应A+B=C中,3 g A和足量B反应,可得11 g C。如有12 g A,能和_____g B完全反应。 15.质量守恒定律表示:____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反应后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根据这个定律,3 g碳在10 g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_____g。 16.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_____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_____没有改变,_____也没有增减。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1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1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改正。

2019-2020年高一教学质量阶段检测与评估(一)化学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教学质量阶段检测与评估(一)化学试题含答案 杜芳杨学军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Na~23 Cu~64 Fe~56 Mg~24 Al~27 Zn ~65 Ba ~137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1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10每小题2分,11-20每小题3分,共50分)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钢 B. 液氯 C. 空气 D. 氨水 2.下列气体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以用固体碱石灰干燥的是 A.SO2B.NH3C.Cl2D.H2 3.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A.SO2与O2 B.NO2与NO C.O2与N2 D.NO与O2 4. 下列中的实验一定不会出现沉淀现象的是 A.CO2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B.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 C.CO2气体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D.SO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 5. 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灼热的铜丝在Cl2中剧烈地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B.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 C.漂白粉是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D.漂白粉放入稀盐酸中会降低漂白效果 6. 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的物质的是 A.硅B.硫C.氯D.钠 7.某溶液中含有较大浓度的H+、Fe2+、SO42-时,下列物质可以在其中大量存在的是 A.CuCl2B.Cl2C.NaNO3 D.NH3 8. 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稀硝酸是弱酸,浓硝酸是强酸 B.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而浓硝酸则使金属钝化 9.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A.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互相靠近,产生大量白烟 B.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有透明的凝胶形成 C.将装有NO2 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管内气体由红棕色逐渐转变为无色 D.硫酸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变红 10.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H3易液化,氨常用作制冷剂 B. 铝盐和铁盐可以用于净水 C. 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 D. 淘金者利用密度的不同,用淘洗的方法将金子从沙里分出来 1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②检验亚硫酸钠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是否变质可以先加硝酸溶液,再加氯化钡溶液来检验 ③锌与稀硝酸反应可以得到氢气 ④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Fe2+ ⑤浓硫酸滴到纸张上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⑥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能形成酸雨,酸雨的pH等于5.6 A.①③④ B.①② C.① D.①②⑤⑥ 12. 用右下图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人教版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江口县桃映中学:李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的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化学反应中的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学生学会分析及 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学生学会分析及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的角度去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解.类比推理 教学用品 烧杯. 托盘天平. 锥形瓶. 小试管. 橡皮塞. Na2CO3粉末. 稀HCl. 粗铁丝. CuSO4溶液. 镁条. 镊子. 滤纸. 酒精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学习了那么多的化学知识你们还记不记得什么是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对!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就接触到了许多的化学反应,比如:铁跟氧气的反应,磷跟氧气反应。

【副板书】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 O2→ Fe3O4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 + O2 → P2O5 【师】铁跟氧气反应的现象是剧烈反应.火星四射,反应物是铁跟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磷跟氧气反应的现象是发出黄色的火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反应物是磷跟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化学反应观察到了现象,知道了反应物生成物,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去思考一下呢?看看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什么变化关系呢?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师】那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到底有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几探究实验来证实一下。 【方案一】在底部铺有细纱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百磷,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棒,并使玻璃棒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和玻璃棒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调节平衡,读出数据,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棒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红热后迅速将橡皮塞塞上去点燃白磷。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去称量。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学生】观察天平和读出数据。 【师】把方案一中的表格填写好并分析。 【总结】方案一.反应前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师】那么下面我们在用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是不是跟我们总结的一样 【方案二】利用铁丝和硫酸铜反应,按上述操作,利用托盘天平进行实验,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合是否相等。 【学生】观察天平并读出数据 【总结】方案二. 反应前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合相等。 【归纳板书】一.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合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师】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符合这个定律呢?下面我们用两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docx

九年级化学专题五:化学变化及其表示 单元 2: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培养从质的变化 和量的变化全面理解化学变化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复习、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大胆推理建立假说并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 学实验来验证假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 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使学生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的应用。 三、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 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 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 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 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四、学情分析 (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 应。除了生物课上学过生态平衡,物理课上学过能量守恒外,未接触任何关于《质量守恒定律》方面的知 识。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 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九年级学生两级分化严重,社会环境因素对他们影响也较大。一部分学生有厌学的 趋向,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尤其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讲,留守儿童较多,家庭管理跟不上,教学双边活动很难 开展,但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所以得细心的引导和指导。 五、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分析推理,建立假说→ 设计实验,进行求证→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分析结论→利用成果,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当一种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时,无论它以哪种状态或形式存在,质量都是不变的,例如, 将一块铁变成铁丝、铁粉或铁水,它的质量都不变。那么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例如:木材燃烧完

2010—2011学年九年级化学 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估 人教新课标版

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 第一学期期中化学科教学质量评估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14 K-39 I-127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表中) 1.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 2.下列气体中会污染空气的是 A.氮气(N2) B.氧气(O2) C.水蒸气(H2O) D.二氧化硫(SO2) 3.在化学变化中下列哪一种微粒不能再分 A.CO2B.H C.HCl D.H2 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氧化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胆矾纯碱 B.液氧碘酒 C.冰水共存物洁净的空气 D.盐酸加碘食盐 5.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某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④D.③或④ 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2N2表示4个氮原子B.氩元素符号:ar C.MgCl2的名称:氯化镁D.碳酸根的化学式:CO32- 7.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8. 下列实验的错误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 ...的是 A.标签受损 B.受热仪器破裂 C.溶液蒸不干 D.读数不准确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3)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2)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总结: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实验二:Fe与CuSO 4 的反应 [实验]:演示课本第91页: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有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 4+Fe→FeSO 4 +Cu [讲解]:在这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演示]: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镁条的燃烧 [实验]:演示课本第92页:实验5-15-2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目的意图]:(不失时机,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有条件的话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 [总结板书]: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目的意图]: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由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重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课前预习】 1.托盘天平的使用:使用天平时,首先要检查__________,称量时,称量物放在_____,砝码放_____。砝码要用______夹取。 2.写出两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导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泪”哪去了呢,消失了吗? 二、自主探究: (定量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猜想】。 【阅读】课本P90、91实验。 ▲注意: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且有剧毒,实验中要用镊子夹取,切不可用手直接取用。【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 【反思评价】 1.方案一中,锥形瓶底部的细沙在何作用?为什么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如果不系,会有什么后果? 2.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参加 ..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3.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提出问题】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 【猜想】。 92

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体系中进行。 【交流讨论】课本P93讨论中的三个问题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P93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 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肯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归纳小结】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 ..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2、解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注意:①反应物的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是化学反应。③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有形式上不遵守质量守恒的情况,一定是有某些物质被遗漏或逸散到空气中。) 3、应用: ⑴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例:12.4g磷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28.4g,消耗氧气________g ⑵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例: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4C3H5N3O9+5O2=12A+12CO2+10H2O,则A的化学式为() A.NO B.NO2 C.N2 D.N2O 解析:本题的思维切入点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九年级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一.知识教学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质员守恒定律的本质分析。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难点:应用多媒体教学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疑点:(1)从微观角度分析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 (2)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如“镁条燃烧质量增加;蜡烛燃烧后完全 消失”,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4.解决办法: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以理论为指导理解定律的本质,提高思维、分析推理能 力。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本节通过精心设疑,实验探究,刘不同化学反应进行观察、测定、分析、推理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分析实质,深化认识,并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探理解,为学习化学方程式准备理论依据,为学好化学用语奠定基础。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 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 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板书]:实验一:CuSO4与NaOH的反应 [实验]:演示课本第70页:实验4-2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4 + NaOH → Na2SO4 + Cu(OH)2 [讲解]:在这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目的]:(不失时机,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有条件的话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 [总结板书]: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 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 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及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务实、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教学方法: 由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入手,让学生猜想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可能存在的关系(“<”或“>”或“=”),并引导学生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和“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的实验,通过实验分析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几个表面上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蜡烛燃烧”和“镁条燃烧”的实验,分析天平不平衡的原因,采取什么措施可使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通过举一反三,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认识更加深刻。通过多媒体动画“微观模拟化学反应中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使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回忆生活中某些化学变化的现象,分析其质量的变化。如煤燃烧后质量?铁生锈后质量?(“减少”、“增加”或“不变”) 【设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质量是否变化? 【实验探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的关系 提出假设: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A、> B、< C、= D、有时>,有时<,有时=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讨论)选择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突出强调是化学变化,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实验)1、白磷 +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2、铁 + 硫酸铜铜 + 硫酸亚铁 (分组讨论)1、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引导学生注意物质的状态,结合现象思考) 2、选择哪些实验仪器和装置 3、主要操作步骤 (演示)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注意白磷的保存方法) (讨论)1、玻璃管的作用(这些可能是学生设计的装置与演示装置的不同之处) 2、容器底部为什么要铺一层细沙? 3、玻璃管的上端系一个小气球作用是什么? 4、整套仪器装置为什么要密闭? (学生实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讲述】质量守恒定律 【比较】两个实验装置的密闭性,从物质的状态分析原因。 【讨论交流】 查阅资料: P90 资料 【活动与探究】P90 1、2、3(1)~(3) 1、某学生在做蜡烛燃烧实验时,用吸附剂将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彻底吸收,结果发现质量增重了,你能帮他解释吗?你认为这一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以前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关系却不清楚,本节课就是带着这个问题共同研究适合于任何化学反应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四、教学思路: 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有一则广告“水变 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 欢迎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 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谈谈你的想法。 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做出科学明智的选择。 【介绍】在以前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对化学反应中物质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对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关系却不清楚,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个适合任何创设情境为接受新知识做好思想准备。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必然相等。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 2、表示生成物是; 3、表示反应条件是;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 数之比;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和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2.微观:每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 例:2H2+O22H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一、填空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一定改变的是;可能改变的是。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2→CO2+H2O,则A中一定含有元素, 可能含元素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2=6CO2+6H2O,则A的化学式为。 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例:物质A分解成56 g B和44 g C,则反应了的A的质量为g。 3、将36 g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 _g氧气;若已知在电解水过程中,共收集 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1.8 g,则已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____ _g。 4.把6.1 g干燥纯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2 g,根据定律,可知制得氧气g。二氧化锰反应中起作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