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乳酸测定意义

血浆乳酸测定意义
血浆乳酸测定意义

全血乳酸(LA)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

急诊科苏中杰

【概况】:乳酸(Lactic acid, LA) 分子量90,是葡萄糖分子量的一半,是体内糖无氧代谢(糖酵解)的代谢终产物。主要由葡萄糖通过糖酵解途径在细胞浆中生成。乳酸主要产生于骨胳,肌肉,脑和红细胞,经肝脏代谢后由肾脏分泌排泄。血乳酸测定可反映组织氧供和代谢状态以及灌注量是否不足。

乳酸水平的生理性增高可见于剧烈运动所致的肌肉痉挛等,但病理性增高则最常见于乳酸性酸中毒等多种临床疾病,而与呼吸性碱中毒也有关联。

A型乳酸酸中毒:严重组织缺氧时发生,任何原因引起的组织缺氧将导致A型乳酸酸中毒发生。常见于休克、严重哮喘、一氧化碳中毒、心衰、局域性血流灌注不足(组织缺氧)。

B型乳酸酸中毒:组织缺氧存在但并不明显。包括:

(1).药物引起者有:酒精中毒、阿斯匹林、氰化物、双呱类(糖尿病药物)。

(2).疾病引起者有:糖尿病、恶性肿瘤、肝脏疾病、甲基丙二酸血症(由于甲基丙二酸在血中的堆积,导致严重到可引起死亡的代谢性酸中毒和酮症的一类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糖原酶缺陷(影响糖类合成的酶缺陷)、脂肪酸氧化缺陷(影响脂肪酸分解的疾病)、脓毒血症。

血浆乳酸的正常值为1.0士0.5mmol/L, <2mmol/L均可视为正常,大于此值即可诊断为“高乳酸血症”。在危重病人,虽然低灌注和缺氧是“高乳酸血症”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和碱中毒等也可因促进糖酵解而增加乳酸含量。此外,肝功能下降导致乳酸摄取减少也会造成血乳酸增加。由此可见,血浆乳酸水平可受许多非循环因素的影响,单纯的“高乳酸血症”并不足以判断外周灌注不足和缺氧。但在上述情况下,乳酸水平一般不会很高,往往<5mmol /L,称为“中度高乳酸血症”。同时由于缓冲系统通常是正常的,一般不会伴有酸

中毒。反之,如系低灌注和缺氧所致,不但乳酸水平会显著升高,而且往往伴有严重的酸中毒。因此,“高乳酸性酸中毒”是判断外周灌注不足和缺氧的重要依据,而不仅仅是“高乳酸血症”。

【参考范围】:临床医生可通过监测乳酸来评估治疗效果,乳酸水平降低说明组织氧供得到改善。

正常范围:< 2.0mmol/L

需要救治:> 4.0mmol/L

死亡率高:> 9.0mmol/L

【乳酸测定的临床应用】:乳酸测定对指导重症监护患者救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处理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血流不足引起的组织缺氧。因此,要求通过快速反应,在60分钟内(包括抽血)提交具有诊断价值的检测结果。乳酸测定在以下科室中的检测有重要意义:

1.外科手术(如冠状动脉分流术) 。

2.重症监护科(ICU)。

3.急诊科。

4.内科住院的重症患者。

【具体应用】

1.开放性心脏手术:

通过血中乳酸测定对开放性心脏手术后进程进行监测的重要意义已经明确。通常手术后的恢复期,血中乳酸水平仅轻度升高,24小时内降至接近正常水平。若手术后的24小时内/后的血中乳酸结果相反,则就需要进行容量支持、心脏兴奋剂、扩展血管和呼吸支持等治疗。

2.冠状动脉分流术:

作为心肺分流术(CPB)的常规方法,需要诱导心动阻止,常引起乳酸的

升高。如在CPB手术中血乳酸检测峰值达到或超过4.0mmol/L,手术后患者的死亡危险性更高。手术后,随着心脏血的再灌注,乳酸通常会降低。如再灌注后乳酸持续产生,即血乳酸浓度升高或不下降,表明心脏氧(有氧代谢)利用恢复到正常的延迟。这与心肌功能降低相关,可能需要心脏兴奋剂或主动脉内球囊起博器的支持。

3.体外膜氧合(ECMO、体外循环交换膜式氧合作用) :

由于ECMO(体外循环交换膜式氧合作用)的强迫性与高费用,只有在病人的病情严重情况下才进行。血乳酸的测定作为是否需要进行ECMO的依据,也用来评价ECMO为组织供氧的效果。

4.休克状况的评估:

血乳酸升高常见于循环性休克的患者,循环性休克(严重低血压)可由血容量的减少(失血或脱水),心输出量减少或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性血流紊乱等引起。虽然各种疾病的发生休克机理不一样,但休克情况下导致乳酸升高的原因似乎与组织缺氧或氧的利用缺陷有关。乳酸测定也同样用于疗效监测,如早期检测,乳酸结果可作为休克是否存在及严重性的重要指针,此时针对休克状况所采取的治疗措施是最为有效的。

5.主动脉内球囊起博器植入术:

主动脉内球囊起博器植入术(IABP)有时作为在心外科手术遇到困难时的一种治疗手段。即便如此,其死亡率也是相当高的。如果有一个早期指标可提示IABP不成功,就可考虑采用其它的机械性的心血管治疗方案。最新研究表明血乳酸升高可作为IABP反应性差的早期指标。

6.急诊科(ED)胸痛患者的分类救治:

血乳酸升高可作为因患胸痛来ED就诊病人的重要鉴别诊断指标,鉴别诊断有关的重症心脏病,如急性心肌梗塞(AMI),多种充血性心衰或严重的心律失

常。乳酸水平与死亡率升高明显相关,并提示需要采取紧急医疗救治。乳酸正常的就诊患者基本上可排除AMI的发生。

7.创伤病人急诊室的评估:

大型创伤医疗中心正确评判ED收治的创伤病人的严重度时,将静脉血乳酸测定值>2.0mmol/L作为ED分类收治的评价工具,较“标准分类程序”

(Standardtriagecriteria)要好。

8.急腹症的诊断:

对于有急腹症状的病人,血乳酸浓度的升高可作为诸如肠系膜缺血、细菌性腹膜炎、肠梗阻和急性胰腺炎等危及生命的急腹症的一个非常好的诊断指标。【小结】

1.室温下“30分钟后全血中的乳酸就升高了0.3~0.5mmol/L”,因此血样中乳酸的

快速变化则要求床旁快速检测全血乳酸。

2. 乳酸测定不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且对于评价患者病情进展也至关重要。

3. 及时准确地在床旁检测重症病人的乳酸意义重大。

4. 本院目前开展的是干式生化血浆乳酸浓度测定,收费15元/次。

LDH检测

乳酸脱氢酶释放法lactate dehydrogenase release assay 碧云天的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LDH Cytotoxicity Assay Kit),也称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LDH Assay Kit)或乳酸脱氢酶释放检测试剂盒(LDH Release Assay Kit),是一种基于diaphorase催化的INT显色反应,通过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性时释放的乳酸脱氢酶活性或检测其它样品中的乳酸脱氢酶活性的试剂盒。 本试剂盒可以用于常规的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检测,更常用于以LDH释放为指标的细胞毒性检测。同时,基于细胞总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检测,本试剂盒也可以用于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检测。 细胞凋亡或坏死而造成的细胞膜结构的破坏会导致细胞浆内的酶释放到培养液里,其中包括酶活性较为稳定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通过检测从质膜破裂的细胞中释放到培养液中的LDH 的活性,就可以实现对细胞毒性的定量分析。LDH释放被看做细胞膜完整性的重要指标,并被广泛用于细胞毒性检测。LDH释放被认为是以前使用放射性的51Cr标记细胞,随后通过51Cr释放进行细胞膜完整性检测的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 本试剂盒的基本原理是,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NAD+被还原生成NADH,NADH和INT (2-p-iodophenyl-3-nitro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被硫辛酰胺脱氢酶(diaphorase)催化反应生成NAD+和强生色物甲臜(formazan),在490nm波长下产生吸收峰,从而可以通过比色来定量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吸光度与乳酸脱氢酶活性成线性正相关。该酶联反应原理的示意图如下: 可检测细胞培养液、细胞裂解液等样品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一个试剂盒可进行100次检测。 包装清单: 保存条件: -20℃保存,一年有效。C0016-3需注意避免反复冻融。C0016-4需避光保存。试剂盒解冻后可以短期4℃存放,2-3天内有效。 注意事项: 冷冻会使样品中部分乳酸脱氢酶失活,4℃可放置2-3天。建议样品准备好后尽量当天完成测定。 如果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由于血清含有乳酸脱氢酶,建议血清的使用浓度不要超过1%,并最好使用热灭活血清。如果一定需要使用10%血清,在检测时一定要设置没有细胞,但加入了相同体积培养液的对照孔,以用于消除背景。 细胞过度生长、密度过高、离心速度过大、培养箱内外温差过大,都会造成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增加。

凝血指标检测临床意义

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异常意义: 1、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INR允许范围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 治疗肺梗塞 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 人工瓣膜手术 3.0—4.0 意义同凝血酶原时间。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APTT异常表现的意义: 1、延长: (1)因子ⅧⅨ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2) 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 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 .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3)纤容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

血气分析中血乳酸检测之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中血乳酸检测之临床意义? 全测定在的应用 乳酸测定 §乳酸是糖()的。乳酸产生于骨胳,肌肉,脑和。经后由肾分泌。血乳酸测定可反映组织氧供和代谢状态以及量不足。乳酸水平的增高可见于多种临床疾病。 乳酸酸中毒 §相乳酸升高最常见于乳酸酸中毒,但也可与关联: –A型乳酸酸中毒:严重组织缺氧时发生,任何原因引起的组织缺氧将导致A型乳酸酸中毒发生。 –B型乳酸酸中毒:组织缺氧并不明显,但组织缺氧可同时存在。 A型乳酸酸中毒 § §严重 § § §局域性不足(组织缺氧) B型乳酸酸中毒 §药物引起 – – – –双呱类(药物) B型乳酸酸中毒 §疾病 –糖尿病 – –肝脏疾病 –(由于在血中的堆积,导致严重到可引起死亡的代谢性酸中毒和酮症的一类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缺陷(影响糖类合成的酶缺陷) –缺陷(影响的疾病) – 正常参考范围 –L –高:>L 通过监测乳酸来评估治疗效果,乳酸水平降低说明组织氧供得到改善。 乳酸测定临床应用 §乳酸测定对指导患者救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处理、、血流不足引起的组织缺氧。因此,要求通过,在30分钟内(包括)提交具有诊断价值的检测结果。由此将带来了临床乳酸检测申请的大幅度提高。

乳酸测定 §在以下科室或中检测乳酸有重要 意义: –外科手术(如) –重症监护科(ICU) – –(重点)实验室 乳酸测定临床应用 §心脏手术 §冠状动脉分流术 §体外膜氧合(交换膜式) §休克状况的评估 §内球囊植入术 §急诊科患者的分类救治 §创伤病人的评估 §的诊断 §烧伤患者 …… 开放性心脏手术 §通过血中乳酸测定对开放性心脏手术后进程的重要意义已经明确。通常手术后的恢复期,血中乳酸水平仅轻度升高,24小时至接近正常水平。若手术后的24小时内/后的血中乳酸结果不符合该模式,就需要进行容量支持、心脏、扩展和呼吸支持的治疗。 体外膜氧合(ECMO) §由于ECMO(体外循环交换膜式氧合作用)的强迫性与高费用,只有在病人的病情严重情况下才进行。血乳酸的测定作为是否需要进行ECMO的依据,也用来评价ECMO为组织供氧的效果。 休克状况的评估 §血乳酸升高常见于循环性休克的患者,循环性休克(严重)可由的减少(失血或脱水),心输出量减少或脓毒血症()性血流紊乱等引起。虽然各种疾病的发生休克机理不一样,但休克情况下导致乳酸升高的原因似乎与组织缺氧或氧的利用缺陷有关。乳酸测定也同样用于疗效监测,如早期检测,乳酸结果可作为休克是否存在及严重性的重要指针,此时针对休克状况所采取的治疗措施是最为有效的。 冠状动脉分流术 §作为心肺分流术(CPB)的常规方法,需要诱导心动阻止,常引起乳酸的升高。如在CPB血乳酸检测峰值达到或超过L,手术后患者的死亡危险性更高。 §手术后,随着心脏血的再灌注,乳酸通常会降低。如再灌注后乳酸持续产生,即血乳酸浓度升高或不下降,表明心脏氧()利用恢复到正常的延迟。这与功能降低相关,可能需要心脏兴奋剂或主动脉内球囊起博器的支持。 主动脉内球囊起博器植入术 §主动脉内球囊起博器植入术(IABP)有时作为在心外科手术遇到困难时的一种治疗手段。即便如此,其死亡率也是相当高的。如果有一个早期指标可提示

乳酸脱氢酶(LDH)测定试剂盒(乳酸底物法)产品技术要求sainuopu

乳酸脱氢酶(LDH)测定试剂盒(乳酸底物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1.1试剂盒包装规格 试剂1:1×25ml,试剂2:1×5ml;试剂1:2×60ml,试剂2:2×12ml; 试剂1:3×40ml,试剂2:3×8ml;试剂1:4×60ml,试剂2:4×12ml; 试剂1:2×400ml,试剂2:1×160ml;试剂1:1×10L,试剂2:1×2L; 试剂1:2×40ml,试剂2:2×8ml。 1.2试剂盒主要组成成分 2.1 外观 液体双试剂:试剂1无色至浅黄色澄清液体,试剂2无色至浅黄色澄清液体。 2.2 净含量 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得低于标示体积。 2.3 试剂空白

2.3.1试剂空白吸光度:在37℃、340nm波长、1cm光径条件下,试剂空白吸光度应不大于0.5。 2.3.2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在37℃、340nm波长、1cm光径条件下,用生理盐水作为样品加入试剂时,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ΔA/min)应不大于0.002。 2.4 分析灵敏度 测定活性为200U/L样本时,吸光度变化率(ΔA/min)不小于0.012。 2.5 线性范围 测试血清样本,试剂线性在[25,750]U/L(37℃)区间内:线性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0;在[25,100]U/L区间内线性绝对偏差应不超过±10U/L;(100,750]U/L区间内,线性相对偏差不超过±10%。 2.6 重复性 用质控样品重复测试所得结果的重复性(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5%。 2.7 批间差 不同批号试剂测试同一份样本,测定结果的批间相对极差应不大于10%。 2.8 准确度 相对偏差: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9 稳定性 效期稳定性:试剂盒在2℃~8℃下有效期为15个月。取失效期的试剂盒进行检验,试验结果满足2.3、2.4、2.5、2.6、2.8的要求。

脑钠肽检测临床意义

脑钠肽检测系统及临床意义 1. 命名:脑钠肽又称B型钠尿肽,英文缩写BNP ; N末端B型钠尿肽是脑钠肽前体之 一,英文缩写为NT-proBNP 。 2. 简述:1988 年deBold 从猪脑中发现了一种具有利钠利尿作用的多肽,命名 为脑钠肽,即B型钠尿肽(BNP)。BNP主要在心室分泌,人心肌细胞首先合成的是含有108 个氨基酸的B 型钠尿肽原,之后在内切酶的作用下被切割为含有76个氨基酸的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含有32个氨基酸的C端多肽BNP。 钠尿肽家族包括由二硫键连接的环状结构,可与钠尿肽受体结合发挥利钠、利尿、扩血管、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SNS)的作用;而NT-proBNP无生物学活性。当心室容量负荷或者压力负荷增加时,心肌合成和释放BNP/NT-proBNP 就会增多。 3. 检测系统: A. BNP:检测所用单克隆抗体针对的抗原表位有差异,没有统一的参考物,各厂家所 使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不同,各检测系统之间BNP 测定结果就存在差异,尤其 是在测定的高值时差异较大。目前检测系统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为指南,以最早的Biosite为标准,对各分析系统结果进行比较,保 证医学决定水平一致性。 B. NT-proBNP :其检测采用针对相同氨基酸残基的多克隆抗体,两个检测系统之 间具有类似的检测线性和功能灵敏度。但国内外研究表明,NT-proBNP 随着年 龄的增长而升高,同龄女性高于男性,60 岁以上人群年龄的增长升高幅度更 大。欧洲的NT-proBNP 的参考范围为:<50 岁,男性84pg/ml,女性 155pg/ml; >50 岁,男性194pg/ml, 222pg/ml。年龄与性别的差异分析其原因有:一方面老年人心肌变得僵硬,室壁张力增高导致其合成增多,另一方面老年 人肾小球硬化及肾皮质萎缩导致肾小 球滤过滤下降,使NT-proBNP肾的清除减少,而BNP不靠肾清除。因此NT- proBNP 反映了心-肾综合功能。性别的差异可能与雌激素对钠尿肽基因表达的 正调控作用有关。 C. 因此,对于BNP 的检测,各个检测系统应有各自的参考范围,而NT-proBNP 在 各个年龄段根据地区差异设定合适的参考范围。 4. 标本注意事项: A. BNP:Biosite Triage推荐使用EDTA抗凝全血或血浆,雅培Abbott、贝克曼 Beckman coulter、拜耳Bayer等推荐使用EDTA抗凝血浆。标本在25C环境中2h下降20% 4C和-20 C可稳定8h。因此BNP检测在标本采集后立即冰浴送 检,4 °C离心,半小时完成测定。 B. NT-proBNP: Roche推荐使用EDTA或肝素抗凝血浆,也可以用血清(比血浆 检测结果高约10%),25C可稳定3d,4C可稳定5d,-20 C和-70 C 至少稳定 6 个月。 C. 体内BNP 和NT-proBNP 水平基本不受体位改变和日常活动的影响,不存在日 内波动和日间波动,因此采血无需固定体位和采血时间。 5. 临床意义: 国外大规模多中心实验室临床试验结果证实,BNP和NT-proBNP是诊断心衰的很好的心肌标记物。目前应用于心衰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分析。 A. 可用于急诊室心源性心脏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的鉴别,BNP 的灵敏度大于

血浆乳酸测定意义

全血乳酸(LA)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 急诊科苏中杰 【概况】:乳酸(Lactic acid, LA) 分子量90,是葡萄糖分子量的一半,是体内糖无氧代谢(糖酵解)的代谢终产物。主要由葡萄糖通过糖酵解途径在细胞浆中生成。乳酸主要产生于骨胳,肌肉,脑和红细胞,经肝脏代谢后由肾脏分泌排泄。血乳酸测定可反映组织氧供和代谢状态以及灌注量是否不足。 乳酸水平的生理性增高可见于剧烈运动所致的肌肉痉挛等,但病理性增高则最常见于乳酸性酸中毒等多种临床疾病,而与呼吸性碱中毒也有关联。 A型乳酸酸中毒:严重组织缺氧时发生,任何原因引起的组织缺氧将导致A型乳酸酸中毒发生。常见于休克、严重哮喘、一氧化碳中毒、心衰、局域性血流灌注不足(组织缺氧)。 B型乳酸酸中毒:组织缺氧存在但并不明显。包括: (1).药物引起者有:酒精中毒、阿斯匹林、氰化物、双呱类(糖尿病药物)。 (2).疾病引起者有:糖尿病、恶性肿瘤、肝脏疾病、甲基丙二酸血症(由于甲基丙二酸在血中的堆积,导致严重到可引起死亡的代谢性酸中毒和酮症的一类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糖原酶缺陷(影响糖类合成的酶缺陷)、脂肪酸氧化缺陷(影响脂肪酸分解的疾病)、脓毒血症。 血浆乳酸的正常值为1.0士0.5mmol/L, <2mmol/L均可视为正常,大于此值即可诊断为“高乳酸血症”。在危重病人,虽然低灌注和缺氧是“高乳酸血症”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和碱中毒等也可因促进糖酵解而增加乳酸含量。此外,肝功能下降导致乳酸摄取减少也会造成血乳酸增加。由此可见,血浆乳酸水平可受许多非循环因素的影响,单纯的“高乳酸血症”并不足以判断外周灌注不足和缺氧。但在上述情况下,乳酸水平一般不会很高,往往<5mmol /L,称为“中度高乳酸血症”。同时由于缓冲系统通常是正常的,一般不会伴有酸

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

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 [原理] 先将血清在醋酸纤维素薄膜进行电泳使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分离,然后在薄膜上进行酶反应,显色试剂中包括有底物(乳酸)、NAD+、吩嗪二甲酯硫酸盐(PMS)和碘硝基四唑蓝(INT),NAD+和PMS起递氢作用,INT最后接受氢被还原生成紫色的甲臜类化合物。其反应如下: LD 乳酸+NAD+丙酮酸+NADH2 NADH2+PMS NAD++PMSH2 PMSH2 +INT PMS+INTH2 [试剂] 1.PH8.6巴比妥缓冲液(离子强度0.05):称取巴比妥钠10.3g,巴比妥1.84g,溶于热的蒸馏水中,冷后加蒸馏水至1L。 2.0.1mol/LpH7.5磷酸缓冲液:称取磷酸二氢钾2.16g,磷酸氢二钠 (Na2 HPO4.2H2O)30.13g, 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L。 3.0.5mol/L乳酸钠溶液:吸取60%DL—乳酸钠溶液9.25ml,加蒸馏水至100ml。 4.显色试剂:临用前配制下列试剂: (1)1mg/ml吩嗪二甲酯硫酸盐(PMS)水溶液; (2)辅酶Ⅰ(NAD+)10mg,溶于pH7.5磷酸缓冲液1ml; (3)碘硝基四唑蓝[氯化2-(4-碘苯基)-3-(4-硝基苯基)-5-苯基四唑](INT)12mg,溶于pH7.5磷酸缓冲液3ml中; (4)0.5 mol/L乳酸钠溶液1ml。 其中(2)、(3)、(4)混合后为甲液,(1)为乙液;用时以甲液∶乙液=20∶1混合。应用前,将上述溶液充分混和;但PMS水溶液加入量为0.2ml,且应待其他三种溶液混和后再加。 4.洗脱液:正丙醇9份与二甲亚砜1份混匀即可。

常规凝血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常规凝血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一、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正常范围:阴性。 检查介绍: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又称3P试验,是检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一个较为古老的试验。 临床意义: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或中期、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期、血液高凝状态等。应排除假阳性。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阴性见于正常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晚期和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二、血块收缩试验(CRT) 正常范围:a)血浆法:大于40%; b)定量法:48%~64%; c)定性法:30~60min开始收缩,24h完全收缩。 检查介绍:血液凝固后,血凝块发生收缩,这主要与血小板的数量、功能有关。 临床意义:结果降低:小于40%,表明血块收缩不佳或完全不收缩,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严重凝血因子缺乏、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纤维蛋白原增多症、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特别说明:DIC及纤维蛋白溶解而致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时亦可不形成血块。 三、凝血酶原时间(PT) 正常范围:11~13秒。 检查介绍: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a)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b)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c)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四、凝血酶时间(TT)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一、肝功全项 (一)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 A/G 1—2.5 用于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动态观察A/G比值可提示病情的发展和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二)球蛋白 1、增高 (1)、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肝硬化。 (3)、结缔组织病、血吸虫病、疟疾、红斑狼疮。 (4)、慢性感染、黑热病、慢性肾炎等。 2、降低 1、生理性低蛋白血症,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2、低Y-球蛋白血症或先天性无Y-球蛋白血症。 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常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球蛋白降低。 (三)间接胆红素IBIL 1.5-18.0umol/L 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见于阻塞性黄疽。 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总胆红素TBIL 5.1-20.0cmol/2 1、增高见于 (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他: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 (五)直接胆红素DBIL 1.7-6.8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六)丙氨酸转氨酶ALT 0-40u/L 增高: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他:某些药物和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七)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0-40u/L 增高:

游离脂肪酸NEFA检测的临床意义

游离脂肪酸N E F A检测 的临床意义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游离脂肪酸(NEFA)检测的临床意义 游离脂肪酸(NEFA)是指血清中未与甘油、胆固醇等酯化的脂肪酸,又称非酯化脂肪酸或未酯化脂肪酸。正常情况下,血浆中含量极少,仅占总脂肪酸含量的5%~10%,在血浆中半衰期2~3分钟,主要与血清蛋白结合转运到全身组织利用。 游离脂肪酸(NEFA)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可损害细胞膜、线粒体和溶酶体膜等,引起细胞内微器损害,而且能增强细胞因子毒性,在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 游离脂肪酸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游离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 1.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高浓度NEFA能引起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粘度升高,血管纤溶活性降低,血管壁纤维蛋白原沉积,对肝素有拮抗作用。高纤维蛋白原常促使血小板及红细胞凝集,纤溶活性降低,使动脉向着粥样硬化方向发展,原有的粥样硬化加重。 2.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心肌对游离脂肪酸的利用明显增加,并可动员脂肪组织中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使血浆游离Ca2+浓度降低,并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诱发心率失常。 3.与缺血心肌收缩力的关系高浓度NEFA可加重缺血心脏泵功能的损害。有氧条件下NEFA 不改变心肌的收缩功能,而在低氧、缺氧条件下则可降低其收缩力,增加其静息张力,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甚至还会引起心肌挛缩。 二、游离脂肪酸与代谢综合症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也称X综合征(XSyndrome)、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ResistanceSyndrome,IRS),它包括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代谢及生理紊乱,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减低、脂代谢紊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测定的临床意义_石红梅

第21卷第2期河南医学研究 Vol.21No.22012年 6月 HENAN MEDICAL RESEARCH June 2012 收稿日期:2012-03-03;修订日期:2012-05-16作者简介:石红梅(1978-),女,湖北大冶人,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慢性阻塞性肺病。 文章编号:1004- 437X (2012)02-0202-03·临床研究·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石红梅,郭彩霞,王金亮 (郑州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动态监测血乳酸值及进行APACHE Ⅱ评分,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性。结果:①对照组、感染性休克患者存活组、死亡组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0.63?0.33)mmol /L ,(2.88?0.35)mmol /L ,(7.54?0.66)mmol /L ,感染性休克患者存活组血乳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05);死亡组血乳酸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 <0.05)。②感染性休克患者存活组血乳酸在48h 内达到正常,而死亡组患者的血乳酸明显高于存活组(P <0.05),随着血乳酸浓度的下降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严重程度降低,生存率显著提高。③死亡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 <0.05), APACHE Ⅱ评分与血乳酸浓度显著正相关(r =0.674)。结论:血乳酸测定对于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血乳酸;APACHE Ⅱ评分 中图分类号:R541.6+ 4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2.02.027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etermination of blood lactate of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SHI Hong-mei ,GUO Cai-xia ,WANG Jin-liang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Zhengzhou People ’s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3,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lood lactic acidosis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Methods :58cases of septic shock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urvival group and death group.Blood lactate levels and APACHE Ⅱscore were detected dynamically.All the difference were analyzed.Results :①Before treatment , the lactic levels were (0.63?0.33)mmol /L in normal group ,(2.88?0.35)mmol /L in survival group ,and (7.54?0.66)mmol /L in death group respectively (P <0.05).②The patient ’s blood lactic acid of survival gruoup be-comed to normal in 48h ,the patient ’s blood lactic acid of di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urvival group during a period of longer time (P <0.05).With the decline of the blood lactic acid density ,the septic shock patients turned better , and the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③The APACHE Ⅱscore in deat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urvival group (P < 0.05),The APACHE Ⅱscore was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blood lactic acid level (r =0.674).Conclusion :Blood lactic acid has an important value for the prognosis of the judgment in septic shock patients. Keywords :septic shock ;serum lactic acidosis ;APACHE Ⅱscore · 202·

凝血6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凝血6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PT 延长:(1)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缺乏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Ⅰ、Ⅱ、Ⅶ、Ⅴ、Ⅹ) (1分)。(2)DIC 及原发性纤溶亢进症(1分)。(3)严重的肝病(1分)。(4)维生素K缺乏症(1分)。(5)血中有抗凝物(1分)。 缩短:(1)先天性V因子增多(1分)。(2)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3)长期口服避孕药(1 TT 延长见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FDP增高(DIC);血中有肝素和类肝素物质存在(肝素治疗、肿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或者继发性纤溶亢进时(DIC)。 APTT 延长:1.FⅦ,FⅠⅩ,水平降低的血友病甲、乙。FⅩⅠ缺乏症,部分血管性血友病。2.FⅠ、Ⅱ、Ⅴ、Ⅹ严重缺乏,如严重肝脏性疾病Vitk缺乏。3. 原发性或者继发性纤溶亢进时。4.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等。5. 血液循环中存在病理性抗凝物质,如VIII或IX抗体,狼疮样抗体 缩短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DIC高凝期,心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D-D 1.DIC、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梗死,心机梗死,严重肝病、慢性肾炎、急性白血病 2.诊断深静脉血栓和非栓塞的主要指标,阴性时候能排除 3.继发性纤溶亢进 FDP FDP阳性或FDp浓度增高见于原发性纤溶亢进或继发性纤溶亢进,如DIC,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恶性肿瘤、肝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和溶栓治疗等 Fg 延长见于感染;无菌性炎症;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恶性肿瘤;外伤、烧伤、外科手术后,放射治疗后;或妊娠晚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缩短原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结构异常;低或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继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DIC晚期、纤溶亢进、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等。

血浆乳酸测定意义

全血乳酸(LA)测定在临床中得应用 急诊科苏中杰 【概况】:乳酸(Lactic acid, LA) 分子量90,就是葡萄糖分子量得一半,就是体内糖无氧代谢(糖酵解)得代谢终产物。主要由葡萄糖通过糖酵解途径在细胞浆中生成。乳酸主要产生于骨胳,肌肉,脑与红细胞,经肝脏代谢后由肾脏分泌排泄。血乳酸测定可反映组织氧供与代谢状态以及灌注量就是否不足。 乳酸水平得生理性增高可见于剧烈运动所致得肌肉痉挛等,但病理性增高则最常见于乳酸性酸中毒等多种临床疾病,而与呼吸性碱中毒也有关联。 A型乳酸酸中毒:严重组织缺氧时发生,任何原因引起得组织缺氧将导致A型乳酸酸中毒发生。常见于休克、严重哮喘、一氧化碳中毒、心衰、局域性血流灌注不足(组织缺氧)。 B型乳酸酸中毒:组织缺氧存在但并不明显。包括: (1)、药物引起者有:酒精中毒、阿斯匹林、氰化物、双呱类(糖尿病药物)。 (2)、疾病引起者有:糖尿病、恶性肿瘤、肝脏疾病、甲基丙二酸血症(由于甲基丙二酸在血中得堆积,导致严重到可引起死亡得代谢性酸中毒与酮症得一类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糖原酶缺陷(影响糖类合成得酶缺陷)、脂肪酸氧化缺陷(影响脂肪酸分解得疾病)、脓毒血症。 血浆乳酸得正常值为1、0士0、5mmol/L, <2mmol/L均可视为正常,大于此值即可诊断为“高乳酸血症”。在危重病人,虽然低灌注与缺氧就是“高乳酸血症”得重要原因,但不就是唯一得原因,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与碱中毒等也可因促进糖酵解而增加乳酸含量。此外,肝功能下降导致乳酸摄取减少也会造成血乳酸增加。由此可见,血浆乳酸水平可受许多非循环因素得影响,单纯得“高乳酸血症”并不足以判断外周灌注不足与缺氧。但在上述情况下,乳酸水平一般不会很高,往往<5mmol/L,称为“中度高乳酸血症”。同时由于缓冲系统通常就是正常得,一般不

乳酸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乳酸脱氢酶 英文名称:lactate dehydrogenase;LDH 定义:广泛存在的催化乳酸和丙酮酸相互转换的酶。L-乳酸脱氢酶(编号:EC 作用于L-乳酸; D-乳酸脱氢酶(编号:EC 作用于D-乳酸,两者均以NAD+为氢受体。在厌氧酵解时,催化丙酮酸接受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形成的NADH的氢,形成乳酸。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酶(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催化机理 乳酸脱氢酶是一种糖酵解酶。乳酸脱氢酶存在于机体所有组织细胞的胞质内,其中以肾脏含量较高。乳酸脱氢酶是能催化乳酸脱氢生成丙酮酸的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同功酶有五种形式,即LDH-1(H4)、LDH-2(H3M)、LDH-3(H2M2)、LDH-4(HM3)及LDH-5(M4),可用电泳方法将其分离。LDH同功酶的分布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所以可以根据其组织特异性来协用诊断疾病。正常人血清中LDH2,〉LDH1。如有心肌酶释放入血则LDH1〉LDH2,利用此指标可以观察诊断心肌疾病。 目录 基本信息 临床意义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简介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测定及意义 乳酸脱氢酶高的原因 乳酸脱氢酶偏低的原因 乳酸脱氢酶(LDH)实验 基本信息 临床意义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简介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LDH(lactate dehydrogenase) 序列信息:1 gsgcnldsar frylmg 长度:16 aa{物种来源:Homo sapiens (human)} 正常范围:血清~L; 尿560~2050U/L; 脑脊液含量为血清的1/10。 编辑本段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简介 乳酸脱氢酶[1](LD)分子量为135~140KD,由两种亚单位组成:H(表示heart)和M(表示muscle)。它们按不同的形式排列组合形成含4个亚基的5种同工酶,即:LD1(H4)、LD2(H3M1)、LD3(H2M2)、LD4(HM3)、LD5(M4)。 LD催化丙酮酸与乳酸之间还原与氧化反应,在碱性条件下促进lactic acid向pyruvic acid方向的反应,而在中性条件下促进pyruvic acid向lactic acid的转化(为逆反应)。LD是参与糖无氧酵解和糖异生的重要酶。 由于LD几乎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而且在人体组织中的活性普遍很高,所以血清中LD的增高对任何单一组织或器官都是非特异的。在AMI时升高迟、达峰晚,故对早期诊断价值不大。由于半寿期长(10~163小时),多用于回顾性诊断,如对人院较晚的AMI病人、亚急性MI的诊断和病情监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LD在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是心、肾以LD1为主,LD2次之;肺以LD3.LD4为主;骨骼肌以LD5为主;肝以LD5为主,LD4次之。血清中LD含量的顺序是LD2>LD1>LD3>LD4>LD5.

凝血项目检查及临床意义

凝血项目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凝血酶原时间(PT) 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临床意义: 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 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治疗肺梗塞 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 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1、正常参考值:0.8-1.5。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 INR允许范围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 治疗肺梗塞 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 人工瓣膜手术 3.0—4.0 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INR=XC (X为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C 为所的组织凝血活酶ISI值。) 范围:比值为0.82-1.15 临床意义同凝血酶原时间.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正常参考值:24-36秒。 2、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临床意义: 1、延长: (1) 因子ⅧⅨ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2) 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 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 .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血浆乳酸测定意义之令狐文艳创作

全血乳酸(LA)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 令狐文艳 急诊科苏中杰 【概况】:乳酸(Lactic acid, LA)分子量90,是葡萄糖分子量的一半,是体内糖无氧代谢(糖酵解)的代谢终产物。主要由葡萄糖通过糖酵解途径在细胞浆中生成。乳酸主要产生于骨胳,肌肉,脑和红细胞,经肝脏代谢后由肾脏分泌排泄。血乳酸测定可反映组织氧供和代谢状态以及灌注量是否不足。 乳酸水平的生理性增高可见于剧烈运动所致的肌肉痉挛等,但病理性增高则最常见于乳酸性酸中毒等多种临床疾病,而与呼吸性碱中毒也有关联。 A型乳酸酸中毒:严重组织缺氧时发生,任何原因引起的组织缺氧将导致A型乳酸酸中毒发生。常见于休克、严重哮喘、一氧化碳中毒、心衰、局域性血流灌注不足(组织缺氧)。 B型乳酸酸中毒:组织缺氧存在但并不明显。包括: (1).药物引起者有:酒精中毒、阿斯匹林、氰化物、双呱类(糖尿病药物)。 (2).疾病引起者有:糖尿病、恶性肿瘤、肝脏疾病、甲基丙二酸血症(由于甲基丙二酸在血中的堆积,导致严重到可引起死亡的代谢性酸中毒和酮症的一类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糖原酶缺陷(影响糖类合成的酶缺陷) 、脂肪酸氧化缺陷(影响脂肪酸分解的疾病)、脓毒血症。 血浆乳酸的正常值为1.0士0.5mmol/L, <2mmol/L均可视为正常,大于此值即可诊断为“高乳酸血症”。在危重病人,虽然低灌注和缺氧是“高乳酸血症”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和碱中毒等也可因促进糖酵解而增加乳酸含量。此外,肝功能下降导致乳酸摄取减少也会造成血乳酸增加。由此可见,血浆乳酸水平可受许多非循环因素的影响,单纯的“高乳酸血症”并不足以判断外周灌注不足和缺氧。但在上述情况下,乳酸水平一般不会很高,往往<5mmol /L,称为“中度高乳酸血症”。同时由于缓冲系统通常是正常的,一般不会伴有酸中毒。反之,如系低灌注和缺氧所致,不但乳酸水平会显著升高,而且往往伴有严重的酸中毒。因此,“高乳酸性酸中毒”是判断外周灌注不足和缺氧的重要依据,而不仅仅是“高乳酸血症”。 【参考范围】:临床医生可通过监测乳酸来评估治疗效果,乳酸水平降低说明组织氧供得到改善。 正常范围: < 2.0mmol/L 需要救治: > 4.0mmol/L 死亡率高: > 9.0mmol/L 【乳酸测定的临床应用】:乳酸测定对指导重症监护患者救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处理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血流不足引起的组织缺氧。因此,要求通过快速反应,在60分

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检测

产品简介: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产品包装产品价格 C0016 100次176.00元碧云天的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LDH Cytotoxicity Assay Kit),也称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LDH Assay Kit)或乳酸脱氢酶释放检测试剂盒(LDH Release Assay Kit),是一种基于diaphorase催化的INT显色反应,通过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性时释放的乳酸脱氢酶活性或检测其它样品中的乳酸脱氢酶活性的试剂盒。 本试剂盒可以用于常规的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检测,更常用于以LDH释放为指标的细胞毒性检测。同时,基于细胞总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检测,本试剂盒也可以用于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检测。 细胞凋亡或坏死而造成的细胞膜结构的破坏会导致细胞浆内的酶释放到培养液里,其中包括酶活性较为稳定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通过检测从质膜破裂的细胞中释放到培养液中的LDH的活性,就可以实现对细胞毒性的定量分析。LDH释放被看做细胞膜完整性的重要指标,并被广泛用于细胞毒性检测。LDH释放被认为是以前使用放射性的51Cr标记细胞,随后通过51Cr释放进行细胞膜完整性检测的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 本试剂盒的基本原理是,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NAD+被还原生成NADH,NADH和INT (2-p-iodophenyl-3-nitro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被硫辛酰胺脱氢酶(diaphorase)催化反应生成NAD+和强生色物甲臜(formazan),在490nm波长下产生吸收峰,从而可以通过比色来定量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吸光度与乳酸脱氢酶活性成线性正相关。该酶联反应原理的示意图如下: 可检测细胞培养液、细胞裂解液等样品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一个试剂盒可进行100次检测。 包装清单: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包装 C0016-1 LDH释放试剂 1.5ml C0016-2 乳酸溶液2ml C0016-3 酶溶液1ml×2 C0016-4 INT溶液(10X) 0.2ml C0016-5 INT稀释液2ml —说明书1份 保存条件: -20℃保存,一年有效。C0016-3需注意避免反复冻融。C0016-4需避光保存。试剂盒解冻后可以短期4℃存放,2-3天内有效。 注意事项: 冷冻会使样品中部分乳酸脱氢酶失活,4℃可放置2-3天。建议样品准备好后尽量当天完成测定。 如果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由于血清含有乳酸脱氢酶,建议血清的使用浓度不要超过1%,并最好使用热灭活血清。如果一定需要使用10%血清,在检测时一定要设置没有细胞,但加入了相同体积培养液的对照孔,以用于消除背景。 细胞过度生长、密度过高、离心速度过大、培养箱内外温差过大,都会造成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