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教案第一章绪论(最新编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教案第一章绪论(最新编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教案第一章绪论(最新编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教案

第一章绪论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课程是一门普及性的校级选修课,目的是让学生全面理解

和掌握平衡膳食宝塔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认识各类食品的营养

价值,选择平衡膳食、注意食品卫生、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摄取合理营养,避免由

不合理的膳食带来疾病。任务是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理论基础,运用所学知识对日常生活进行

指导,能进行相关的膳食编制。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深刻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基本理论,掌握不同人群对食品的营养要求,我国膳食结构及原

则;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理论基础,掌握基本膳食平衡基本理论和重要知识点,并能够运用所

学知识对日常生活进行指导,能进行相关的膳食编制。

学时分配

章节主要内容学时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膳食宝塔 2

第三章水与谷薯类食物 4

第四章果蔬类食物 6

第五章动物类食物 4

第六章植物蛋白类食物 2

第七章纯能量食物 2

第八章特定人群膳食 4

第九章膳食与运动 2

第十章膳食与四季 2

第十一章食品ABC 2

讨论与考试 4

第一节平衡膳食

一.什么是平衡膳食

从营养科学来讲,能使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保持平衡状态,热能及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生长

发育、生理及体力活动的需要,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宜比例的膳食,叫平衡膳食。

1.平衡膳食两个特点:

(1)膳食中应该有多样化的食物。人体需要各种营养素,不是几种食物就能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

养素。如果只吃一两种或少数几种比较单调的食物,就不能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要,长期吃较

单调的膳食对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因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不尽相同,只有吃各类食物,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要求。

(2)膳食中各种食物的比例要合适。人的身体需要各种营养素,而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发挥作用又

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如:人体需要较多的钙,而钙的消化吸收必须有维生素D参与完成。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如果肠道里缺少脂肪,它也不能很好地被肠道吸收,只有在吃维生

素D的同时,吃一定数量的脂肪,维生素D才能被吸收。而脂肪的消化吸收,必须要胆汁发挥作用,

胆汁是肝脏分泌的。要使肝脏分泌胆汁,必须保证另一种重要营养素——蛋白质的供给。

做到平衡膳食,要从每人每户餐桌饮食合理搭配做起,也就是要吃多样化食物。人体必需营养素

有近50种,缺一不可,没有一种天然食物能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两千年前我国《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配膳原则,体现了食物多样化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2.平衡膳食是指四个方面的膳食营养供给与机体生理需要的平衡关系:

氨基酸平衡,热量营养素构成平衡,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之间平衡及酸碱平衡,要不缺、不偏、不

过、不乱,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假如关系失调,也就是膳食不适应人体生

理需要,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某些营养性疾病或慢性病。

(1)氨基酸平衡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的8种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及比例,只

有数量与比例同人体的需要接近时,才能合理的组织蛋白质。反之则会影响食物中蛋白质的利用。世

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人体所需8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比例越与之接近,生理价值越高。生理价值

接近100时,即100%被吸收,就称为全部氨基酸平衡。能达到氨基酸全部平衡的蛋白质,称之为完

全蛋白质。利用这个标准可以对各种食物的蛋白质进行氨基酸评分。鸡蛋、牛奶的氨基酸比例与人体

极为接近,因此可称为氨基酸平衡的食品。而多数食品均属氨基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蛋白质的营养价

值就受到影响。如玉米中亮氨酸过高影响了异亮氨酸的利用,小米中精氨酸过高,影响了赖氨酸的利

用。因此以植物性为主的膳食,应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纠正氨基酸构成比例的不平衡。如将谷类与

豆类混食,制成黄豆玉米粉、黄豆小米粉等,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2)热量营养素构成平衡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均能给机体提供热量,故称为热量营养素。平衡膳食的关键不仅取决

于这三大营养素的摄入量,也取决于它们之间比例的平衡。一般认为,人体热能的60-70%来自于碳水化合物,10-15%来自于蛋白质,20-25%来自于脂肪。按照这种组成比例,并考虑到不同营养素产生能

量之区别(1克蛋白质或糖可产热4千卡,1克脂肪可产热9千卡),食物中三大热能营养素摄入量的

比例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6︰1︰0.7。

当膳食中脂肪热量提供过高时,将引起肥胖、高血脂和心脏病。蛋白质热量提供过高时,则影响

蛋白质正常功能发挥,造成蛋白质消耗,影响体内氮平衡。相反,当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热量供给不足

时,就会削弱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三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一旦出现不平衡,将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此外,要注重一日三餐热量的合理分配,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

(3)各种营养素摄入量间的平衡

各种营养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且不同的生理状态、不同的活动,营养素的需要量也

有所不同,因此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了各种营养素的每日供给量。我们膳食中所摄入的各种营养素在一

定的周期内,保持在标准供给量上下误差不超过10%的范围。这种相互间的比例,即可称为营养素间

的基本平衡。根据“平衡膳食宝塔”,我们知道每人天天应吃(以生食计算)谷物300~500克,蔬菜水果为400~500克和100~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125克(鱼虾类50克、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食物100克,豆及豆制品50克,油脂类不超过25克。

(4)酸碱平衡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液由于自身的缓冲作用,p H值保持在7.3-7.4之间。人们食用适量的酸性食品

和碱性食品,将会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但食品若搭配不当,则会引起生理上的酸碱失调。

现代营养学的研究认为,注意饮用食品的酸碱中和,保持弱碱性体质,是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智

力的重要途径。懂一点阴阳平衡、酸碱中和的道理,对于合理调整饮食很有用处的。

常见的成酸食物(碱性食品):蛋黄、大米、鸡肉、鳗鱼、面粉、鲤鱼、猪肉、牛肉、干鱿鱼、

啤酒、花生等。

常见的成碱食物(酸性食品):海带、菠菜、西瓜、萝卜、茶叶、香蕉、苹果、草莓、南瓜、四

季豆、黄瓜、藕等。

成碱食物及成酸食物可以影响机体的酸碱平衡及尿液酸度。高蛋白食物一般是成酸食物,因为蛋

白质中的含硫氨基酸中的硫在体内氧化之后即成硫酸。另一方面,柑桔类水果含有柠檬酸、柠檬酸钾

等,柠檬酸在体内可以像碳水化合物一样被彻底氧化,留下碱性元素钾,因此很多平常认为带“酸”

的食物,实际上是成碱性的。食物中如含有大量的马铃薯、甘薯、蔬菜与桔子之类的水果等,可以使

尿中的酸度降低,甚至使它成为碱性。食物中的成酸、成碱食物最好有一定的比例,过多的成酸食物

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过度消耗体内的固定碱。

当食品搭配不当,成酸食物在膳食中超过所需的数量时,导致血液偏酸性、血液颜色加深、粘度

增加,严重时还会引起酸中毒。同时还会增加体内钙、镁、钾等离子的消耗,而引起缺钙。这种现象

称为酸性体质,将会影响身体健康。

大部分人对食物酸碱性的认识十分模糊,认为吃起来酸酸的柠檬就是酸性的。其实,食物的酸碱

性不是用简单的味觉来判定的。所谓食物的酸碱性,是指食物中的无机盐属于酸性还是属于碱性。食

物的酸碱性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多少的比率而定:钾、钠、钙、镁、铁进入人体之

后呈现的是碱性反应;磷、氯、硫进入人体之后则呈现酸性。

柠檬、柑桔、杨桃等味道虽酸,但它经代谢后,有机酸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后者经肺呼出体外,

剩下的阳离子占优势,仍属碱性食物;同理,肉、鱼、蛋类和米面虽无酸味,但代谢后产生的阴离子

较多,仍属于酸性食物。因此,不能从食物的味道来区分酸性或碱性食物。

懂点“阴阳平衡”与“酸碱中和”

祖国医学认为人的体质有阴阳之分,食品也有阴阳之别。动物性食品属于“阳性”。植物性食品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类。植物性食品的阴、阳性一般以拒地心的远近来区分的:离开地面的(如

核、叶、花、果)为阴性,地面以下的(如根)为阳性。因此,为了增进人体健康、阴性体质的人应

注意增食阳性食物;阳性体质的,应多吃阴性食物。日本的饭野节夫教授根据我国的这一阴阳用论,

归纳成两张“食品阴阳性表”。

食品阴阳性表

阴性↓↑阳性牛奶清凉饮料

绿茶食品调料

咖啡人工甜食、调味料

红茶、粗茶醋

果实:葡萄、梨、香蕉,橙子、无花果,

桔子、柿子,苹果、草莓

酒类:西洋酒、啤酒、日本清酒

瓜类:西瓜、苦瓜、黄瓜糖、糕点

海草:油茶叶类、海带、羊栖菜、嫩芽香辣调味料:胡椒、辣椒、生姜

野草:艾蒿、芹菜、荷兰芹、荷兰鸭儿芹辣酱油、蛋黄酱

蔬菜:葱、洋葱、藕、牛蒡、胡萝卜、大

萝卜、山药、干萝卜片、萝卜干

蘑菇类

核桃

螃蟹、田螺、海蜇、章鱼、乌贼薯类:甘薯、马铃薯、魔芋、慈姑、青芋

贝类:海参、螃蟹、田螺、文蛤、蛤仔、

牡蛎、鲍鱼、蝾螺

豆类谷物:花菜豆、蚕豆、豌豆、芝麻

大豆:豆腐、发酵大豆、油豆隔、冻豆腐、炸

豆腐,麦、小麦,小豆,糙米,意米,荞麦、

小米,玉米、稗子

河鱼:蠢鱼、香鱼、鲫鱼、鲤鱼、鳝鱼、

泥鳅

咸梅、人参、附子(中药)

海鱼:小鱼、白身鱼(脊梁青白色的鱼)、

红身鱼、鲸鱼肉、鸟肉、干青鱼子、

蛋、海胆、咸鲑、鱼子、干酪、腌

咸鱼肉、熏鱼肉

萝卜鲜菜、酱咸菜

猪肉、羊肉、牛肉盐、豆酱、酱油

二.营养学作为基础

1.根据食物的营养特点,可将其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为谷类、薯类、杂豆类,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也是我国一般膳食主要热能和蛋白质的来源;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品,包括肉、禽、蛋、奶、鱼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

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第三类为大豆及豆制品,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

第四类为蔬菜、水果,主要提供矿物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膳食纤维;

第五类为纯热能食物,包括动植物油脂、食用糖和白酒、淀粉等,主要提供热能。同时,保证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比例,即碳水化合物热能占总量的55%~65%,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25%。油脂以2/3植物油、1/3动物油为宜。

2.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定义: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平均需要量(EAR, 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订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

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群体中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

素的需要。

?推荐摄入量(RNI,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RNI是以EAR为基础制订的。

?适宜摄入量(AI, Adequate Intakes)

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AI)来代替RNI。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4—6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母乳中供给的营养素量就是他们的AI值,AI

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

AI与RNI相似之处是二者都用作个体摄入的目标,能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AI 和RNI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显著高于RNI。因此使用AI时要比使用RNI更加小心。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

健康。如果某营养素的毒副作用与摄入总量有关,则该营养素的UL是依据食物,饮水及补充剂提供的总

量而定.如毒副作用仅与强化食物和补充剂有关,则UL依据这些来源来制定。

3.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多的危险性

人体每天都需要从膳食中获得一定量的各种必须营养成分。当一个人群的平均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人群中有半数个体的需要量可以得到满足:当摄入量达到RNI水平时,几乎所有个体都没有发生缺

乏症的危险。摄入量在RNI和UL之间是一个安全摄入范围,一般不会发生缺乏也不会中毒。摄入

量超过UL水平再继续增加,则产生毒副作用的可能性随之增加(见图1-1)。

缺乏

毒付

作用图1-1 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过多的危险性图解

第二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发展史

早在19世纪,化学家就指出人体需要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三类食物。1894年Atwater

确定质量好的膳食应包括含蛋白质及能量,但未能区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能量的不同。1902年他

还提出吃的过多会引起脂肪组织过多,身体虚弱多病。于是告诫公众要“吃得健康”,主要须考虑膳食中

三大营养素的平衡。

,即指导公众选择多种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提供1916年美国农业部提出“食物指导Food Guide”

营养足够的膳食。这是膳食指南的雏型,是以获得营养充足的膳食,防止缺乏病为目标的。以后随着

工业化的进程,食物摄入的结构及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脂肪提供的能量达到总能量40%以上,饱和

脂肪摄入量及动脉硬化发病率增多存在相关,于是1968年瑞典首次提出了“膳食目标Dietary Goals”,并作为北欧国家制定营养政策的基础。

1977年美国参议院卫生与人类需要委员会发表了类似的第一个膳食目标,其内容包括:

(1)避免体重过高

(2)增加复合碳水化合物摄入至占总能量的48%,

(3)减少精糖摄入至占总能量的10%,

(4)减少总脂肪摄入至占总能量的30%,

(5)减少饱和脂肪摄入至占总能量的10%

(6)增加不饱和脂肪摄入至占总能量的10%

(7)减少胆固醇摄入至每日少于300毫克,

(8)减少食盐摄入至每日5克。

1980年美国农业部和卫生部联合发表了“美国人的膳食指南”,其内容与上述膳食目标相似,在增

加了“吃多样食物”和“饮酒适量”两条。这就是美国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 的第一版。以后每5

年修订一次,至2000年发表第五版时,又附了食物金字塔图作为食物指导的补充。20XX年发表了第

六版强调了蔬菜、水果、全谷和脱脂奶为鼓励摄入的食物,增加了一条在“所需能量内保证充足的营养素”,以防止因减肥过度而导致的营养不足;将摄入含糖食物及饮料的量由适度改为几乎不含;将少盐

饮食改为少钠高钾。正如2000年第五版时强调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与维持体重由一条分为两条;谷

类食物明确为每日食用及吃全谷类;总脂肪摄入量从低改为适度,因仍需一定量必需脂肪酸维持健康;

盐或钠的摄入量由适度改为低。这些修订处都是根据当时存在的问题和营养学已肯定的事实作为依据

的。

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许多国家第一次制定了《膳食指南》——加拿大1976,法国、瑞典、

挪威1981,新西兰1982,丹麦、英国1983、荷兰、日本1984、德国1985、韩国、芬兰1987、匈牙利、印度1988、新加坡1989。

中国营养学会也于1989年第一次公布了《膳食指南》,并于1997年进行了修订,20XX年中国营

养学会根据20XX年全国营养和健康调查的结果及近年来营养学的新进展再一次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第

三版《膳食指南》。

20XX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存在营养缺乏与过多的双重负担,优质蛋白质、钙、

铁、维生素A、B、B、C仍有不同程度的不足或缺乏;谷类、薯类摄入量较10年前明显减少,而动

物性食物与油脂摄入量明显增多。乳类、豆类、蔬菜、水果、水产品虽有所提高,但仍未达到平衡膳

食宝塔的推荐量,特别是乳类和豆类的摄入远远不够。

针对我国存在的营养问题及近年来与营养相关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从营养学新进展中,特别提

出几点作为修订《膳食指南》的依据:

(1)肥胖是大多数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防止超重(BMI〉要从减少能量摄入过多和增加能量消耗

两方面入手,故要控制肥肉、动物脂肪、植物油、精糖及含糖食物与饮料等纯能量食物,减少静态生

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与运动。

(2)膳食纤维具有通便、降脂、降糖、降压等许多功能鼓励吃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薯类、豆类、蔬菜、水果、少吃精白米面。

(3)强调每天吃奶及其制品,是解决缺钙最有效的途径(目前只有推荐量的一半),利用酸奶克服乳糖不耐症状。

(4)增加豆类及其制品的摄入。豆类不仅含有优质蛋白质,而且含具有保健功能的异黄酮。世界卫生组织已推荐每日摄入25克大豆蛋白,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病。

(5)蔬菜水果除去含有维生素C外,还是膳食纤维、钾、多种植物化学物质的主要来源。不仅

每日要吃够一定量,而且由于保健作用的不同而不能互相代替。

(6)人造黄油及酥油糕点所含反式脂肪酸的作用与饱和脂肪酸相同,因而计算占总能量比时要一

并计算。

(7)鱼类及水产品提供低脂、高蛋白、有的富含ω-3脂肪酸,有利于调节血脂、血压、建议有条

件时常吃。

(8)瘦肉提供优质蛋白质外,还是铁和维生素的良好来源,所以并不要完全禁食。

(9)要有充分的饮水量,以保证体内各种代谢反应正常进行,而且可防止血液浓缩、便秘等发生。

20XX年日本也修订了膳食指南,并公布了“陀螺型食物图”。20XX年加拿大也修订了膳食指南及

其原来“彩虹食物图”。这些图都标明了各类食物的推荐量,以便于公众识别和选择食物。当然,农业部

门制定生产计划,食品工业部门研发产品都应该根据《膳食指南》,提供公众容易获得推荐的各类食物

及其产品,如低糖低脂食品、高纤维食品、强化食品等。把群众改善营养的意识从青睐保健品及膳食

补充剂转换到平衡膳食结合加强锻炼上来。这些依赖于政策导向、媒体宣传和专家深入社区进行科普

教育,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我们相信《居民膳食指南》对于促进人民健康,增强民族体质的目标一定

能够尽快实现。

第三节学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意义

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先进的科学证据为基础,密切联系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的实际,建议

居民选择平衡膳食、注意食品卫生、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对各年龄段的居民摄取合

理营养,避免由不合理的膳食带来疾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重点:平衡膳食、必需元素、酸性食物、碱性食物、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难点: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内容时间

膳食金字塔7’05”

饮水28’12”

饮茶15’21”

饮料生产6’14”

果汁23’32”

蜂蜜28’18”

蔬菜25’23 ”

水产品29’36 ”

禽、蛋23’59 ”

肉食25’23 ”

豆类29’03”

牛奶27’36”

食用油20’58”

品尝酒26’04”

合计316’44”5h16’44”

中职《学前教育学》第一章绪论教案

课题第一章绪论课型 新授课

目的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技能目标、思考目标) 1. 理解概念: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前教育学; 2. 明确学前教育学学科内容和学习要求; 内容分析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 难点 关键:明确本学科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掌握学习课程的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新课(提出本课学习的相关要求、学习的方法及考试的形式) 二、 讲授新课 (通过案例引入课题,帮助学生理解幼儿教育有其必然规律及幼儿教育学概念) 案例 1:两个同样大的还在学走路,一个孩子的父母很放手,摔倒了,让他自 己爬起来再走,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生怕他摔倒了,或干脆用 带子绑住孩子的腰,栓着走。(第一位家长的做法符合孩子成长规律; 第二位家长过 度保护;) 案例2: 一位教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青 菜、西红柿等图片,告诉幼儿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用途,另外一位教师则带领幼儿 到附近菜农的地里参观菜农是如何种菜施肥和浇水,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 蔬菜并进行管理, 问题研讨: 【归纳总 结】 教育不仅是经验,教育是有规律的,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教育结果。 ★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 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任务就是把原本作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 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如幼儿园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以及其他人 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特别组织的教育。 学校教育: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有专职的教师,他们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受 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使受教育者在 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力和身体方面向预期的方向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什么是教育、幼儿教育、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及方法。 学好 本学科的方法; 做好观察记录。 案例1哪一个孩子先学会走路?为什么? 案 例2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 教育无处不在(保护、激励、慈爱)

应用文写作基础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应用文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并了解其分类情况; 2.初步了解应用文的一般特点,明确学好应用文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应用文写作基本特点,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以此来指导写作实践。 德育目标:使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意义产生正确认识,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应用文写作的作用和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特点并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体现出来。 教学方法:设问导疑、讲授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重视应用文写作,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应用文作品。如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汉刘邦的《求贤诏》和诸葛亮的《出师表》等,都是其中的精彩篇章。应用文体的产生早于其它任何一种文体。何以如此?很简单,因为应用文体比其它任何一种文体都更直接地参与生活。生活需要它,它应运而生。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应用文体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通过它传达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它沟通联系加强协作,通过它繁荣经济促进发展,通过它保障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等等,可见其介入现代生活之广、之深。因此,应用写作作为写作中一个独立的分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各类秘书人员因他们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的工作性质和特殊地位与作用,促使他们更需要掌握应用写作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秘书人员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文写作讲究的是规范,代表是威严和信誉。学好应用文写作,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你所写的应用文是否规范,要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评价、检验,代表你所在单位的公众形象,影响到企业的美誉度和信誉度。因此,我现在就与大家一起探讨公文写作的一些基本知识。首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是应用文呢?

项目管理教案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本次授课内容:绪论 授课时数:2 授课对象:本科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⒈项目管理发展的历史。 ⒉项目管理的现状。 ⒊项目管理的展望。 ○重点、难点: 重点: 项目管理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对未来展望。 难点: 项目管理未来的展望。 ○主要外语词汇: Project Management ("PM");Project Board;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IMS;PMDS;PMES. ○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情况: (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示教等): 以理论讲授为主,辅助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讨论。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⒈邱菀华,沈建明,杨爱华等主编,现代项目管理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⒉吴之明,卢有杰编著,项目管理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⒊白思俊主编,现代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⒋王立文,潘文彦,杨建平编著,现代项目管理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7。 ○主要内容及安排: ○小结: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要求学生要深入了解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项目管理的未来展望。 ○思考题: ⒈简述项目管理在国外的发展历史。 ⒉简述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 ⒊简述项目管理的发展。 第二章项目管理的一般原理 本次授课内容:项目管理的一般原理 授课时数:2 授课对象:本科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项目管理的内容。 掌握: ⒈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 ⒉项目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项目的生命周期理论。 ○重点、难点: 重点: 项目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项目的生命周期理论。 难点: 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 ○主要外语词汇: Project;Project Life Cycle;Project Life Span ("PLS");Project Definition;Project Initiation;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情况: (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示教等) 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讨论。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⒈邱菀华,沈建明,杨爱华等主编,现代项目管理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⒉中国项目管理委员会编,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⒊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编著,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⒋丁荣贵主编,IT项目知识体系与国际资质认证标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主要内容及安排: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教案第一章绪论(最新编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教案 第一章绪论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课程是一门普及性的校级选修课,目的是让学生全面理解 和掌握平衡膳食宝塔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认识各类食品的营养 价值,选择平衡膳食、注意食品卫生、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摄取合理营养,避免由 不合理的膳食带来疾病。任务是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理论基础,运用所学知识对日常生活进行 指导,能进行相关的膳食编制。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深刻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基本理论,掌握不同人群对食品的营养要求,我国膳食结构及原 则;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理论基础,掌握基本膳食平衡基本理论和重要知识点,并能够运用所 学知识对日常生活进行指导,能进行相关的膳食编制。 学时分配 章节主要内容学时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膳食宝塔 2 第三章水与谷薯类食物 4 第四章果蔬类食物 6 第五章动物类食物 4 第六章植物蛋白类食物 2 第七章纯能量食物 2 第八章特定人群膳食 4 第九章膳食与运动 2 第十章膳食与四季 2 第十一章食品ABC 2 讨论与考试 4 第一节平衡膳食 一.什么是平衡膳食 从营养科学来讲,能使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保持平衡状态,热能及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生长 发育、生理及体力活动的需要,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宜比例的膳食,叫平衡膳食。 1.平衡膳食两个特点: (1)膳食中应该有多样化的食物。人体需要各种营养素,不是几种食物就能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 养素。如果只吃一两种或少数几种比较单调的食物,就不能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要,长期吃较 单调的膳食对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因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不尽相同,只有吃各类食物,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要求。 (2)膳食中各种食物的比例要合适。人的身体需要各种营养素,而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发挥作用又 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如:人体需要较多的钙,而钙的消化吸收必须有维生素D参与完成。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如果肠道里缺少脂肪,它也不能很好地被肠道吸收,只有在吃维生 素D的同时,吃一定数量的脂肪,维生素D才能被吸收。而脂肪的消化吸收,必须要胆汁发挥作用, 胆汁是肝脏分泌的。要使肝脏分泌胆汁,必须保证另一种重要营养素——蛋白质的供给。 做到平衡膳食,要从每人每户餐桌饮食合理搭配做起,也就是要吃多样化食物。人体必需营养素 有近50种,缺一不可,没有一种天然食物能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两千年前我国《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配膳原则,体现了食物多样化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老年护理学 绪论 教案

教学设计式教案 系部: 教研组: 教研组长: 教师姓名: 教务科制

第一章 绪论 一、导入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人口老化日益明显,已成为当今世界众所瞩目的问题 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二、知识点展示: 三、知识点展开: 第一节 老年人与人口老龄化 (一) 老年人的年龄划分 老化是生命过程中组织器官退化和生理功能衰退的阶段。 老化是循序渐进的,影响衰老的因素很多,每个人老化的进度并不相同,即使在同一人身上,各脏器系统的衰老变化也不完全一致 1.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 发达国家将65岁及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则将60岁及以上人群定义为老年人。联合国卫生组织根据现代人生理心理结构上的变化,将人的年龄界限又作了新的划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人(the young old);75—89岁为老老年人(the old old);90岁及以上为非常老的老年人(the very old)或长寿老年人(the longevous)。 2.我国标准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老年人的年龄划分 人的寿命 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第二节 老年护理学的研究内容 老化的定义 老年护理学的起源 老年护理学的发展趋势 老化的各种理论 第三节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于1982年建议:我国以60岁及以上为老年人,老年分期:45-59岁为老年前期;60-89岁老年期;90岁及以上为长寿老人。 3.其他标准:日历年龄;生物学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 4.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简称人口老化,它是指社会人口年龄结构中一定年龄(6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即老年人口系数)较高的一种发展趋势。 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老年人年龄界限 65岁 60岁 青年型(老年人口系数) <4% <8% 成年型(老年人口系数) 4%~7% 8 %~l0% 老年型(老年人口系数) >7% >l0% (二)人的寿命 衡量人的寿命有两种指标: 1.平均期望寿命(average life expectancy) 2.最高寿命(maximum life-span of human) (三)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 1.常用指标: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指数;老龄化指数;年龄中位数;抚养系数。 2.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特点 2.1现状与趋势 影响人口老化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青年人口外迁的增多。 法国最先进入老年型国家。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依次为意大利、希腊、日本、西班牙、和德国。日本老龄化的速度最快。 2.2特点 2.2.1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所有发达国家的共同现象,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据联合国卫生组织估计,1950年全世界大约有2.0亿老年人,1975年上升到 3.5亿,1990年已达 4.8亿,2002年增加到6.29亿,预计2050年可达19.64亿。 2.2.2老年人口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950~2050年的100年间,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口将增加 3.8倍,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 4.7倍,因而世界老年人口日趋集中在发展中地区。预计2050年,世界老年人口约有82%的老年人,即16.1亿人将生活在发展中地区,3.6亿老年人将生活在发达地区。 2.2.3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平均寿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9世纪许多国家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20世纪末则达到60至70岁,一些国家已经超过80岁。2002年世界平均寿命为66.7岁,日本平均寿命接近82岁,至今保持着世界第一长寿国的地位。 2.2.4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老人)增长速度快:1950~2050年间,80岁以上人口以平均每年 3.8%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60岁以上人口的平均速度(2.6%)。2000年,全球高龄老人达0.69亿,大约占老年总人口的1/3。预计至2050年,高龄老人约3.8亿,占老年人总数的1/5。

郑州大学生第一章 绪论《应用写作》第01章在线测试

《应用写作》第01章在线测试 《应用写作》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6:31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1、写作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A、使读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 B、表达自己的想法 C、抒发自己的情感 D、使读者了解自己的观点 2、2、学习写作() A、只需要学习写作的基础知识 B、既要学习写作的基础知识也需要实践 C、只需要多多练习 D、只需要多读书 3、3、写作的综合性表现在() A、写作前需要做好资料搜集、调查等各种准备工作。 B、写作是作者各种能力的体现。 D、一篇文章是作者的思想水平、生活阅历、工作能 C、一篇文章的好坏和作者的水平有关。 力、文化程度以至于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和集中反映。 4、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在躬行。”体现了写作的什么特性。() A、综合性 B、真实性 C、实践性 D、应用性 5、5、下列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应用文实践性强 B、应用文一般有规范的格式 C、应用文不需要修饰语言 D、应用文大都有具体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写作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A、写作的开始 B、写作前的准备 C、写成初稿 D、修改定稿 E、发表 2、什么是写作目标? A、为什么写作 B、为读者的需要写作 C、表达出作者的心中所想 D、选定写作的题材 3、下面哪几个部分不包括在信的格式中? A、标题 B、称谓 C、问候语 D、祝语 E、导语 4、写信的原则有哪些? A、清楚 B、简洁 C、采用对方姿态 D、达到写作目的 E、不能少于2000字 F、可以不使用书面语言 5、什么是对方姿态? A、作者最重要 B、读者最重要 C、作者比读者重要 D、读者要比作者重要 E、要考虑读者需要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1、写作有目的性,它首先就表现在对读者的了解上。()

普通话教案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普通话的定义 2、了解普通话的形成、推广及意义 3、了解普通话测试概况及如何学好普通话 教学重点: 普通话的定义 教学难点: 如何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读出符合普通话说法的句子,判断哪句是标准的普通话。 1)A、我追他不上。 B、我追不上他。 2)A、崭崭新。 B、崭新。 3)A、我说他不过。 B、我说不过他。 4)A、他个子比我高。 B、他个子高过我。 5)A、我教两年级语文。 B、我教二年级语文。 一.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在台湾被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被称为华语。 1955年,中国科学院在全国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会后经各方研究于1956年正式确定其三项标准含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三项标准是从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上进行界定的。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即在整体上以北京语音系统为普通话语音的标准,但并不是说北京话里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普通话成分。 北京话有许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连词“和(hé)”说成“hàn”,把“蝴蝶(húdié)”说成“hútiěr”,把“告诉(gàosu)”说成“gàosong”等,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区的人难以接受。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qīn lüè”、也有人念成“qǐn lüè”;“附近”一词,有人念“fùjìn”,也有人念成

“fǔjìn”,这也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许多麻烦。从1956年开始,国家对北京土话的字音进行了多次审订,制定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因此,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当前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即一般以北方方言中比较通行的词语为标准,舍弃北方方言中过于土俗的词语,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 北方话词语中也有许多北方各地的土语,例如有的北京人把“傍晚”说成“晚半晌”,把“斥责”说成“呲儿”,把“吝啬”说成“抠门儿”;北方不少地区将“玉米”称为“棒子”,将“肥皂”称为“胰子”,将“馒头”称为“馍馍”。所以,不能把所有北方话的词汇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要有一个选择。 有的非北方话地区的方言词表达了某种特殊的意义,北方话里没有相当的词来表示,这样的词语可以吸收到普通话词汇中来。例如“搞”、“垃圾”、“尴尬”、“噱头”、“二流子”、“橄榄”、“青稞”等词就是从方言词汇中吸收到普通话词汇的。普通话所选择的词汇,一般都是流行较广而且早就用于书面上的词语。近年来,国家语委正在组织人力编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对普通话词汇进一步作出规范。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即语法规范是可以供我们作为学习仿效的、标准的、经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品中的一般用例,带有地方色彩的语言形式须规范。语法上逻辑上有毛病的某些流行说法要从普通话里清除,普通话内部表达同一个意思的截然相反的两种说法,也是语法规范工作应予注意的现象。例如“难免犯错误”和“难免不犯错误”,“除非大家同意,才能决定”和“除非大家同意,不能决定”等,也都应当加以研究,确立规范用法。 二.普通话的形成 1.殷商时代:甲骨文 188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甲骨刻辞。甲骨文这种书面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统一汉语的作用。 2.春秋时代:雅言 存在两种情况情况: (1)“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五方之民,言语不通” (2)出现了以王畿成周一带(今洛阳)方言为基础的书面语——雅言 “雅言”,原本是汉语在中原地区的方言,其实就是早期的北方话。当时孔子讲学和周游列国,用的就是这种共同语“雅言”,《论语》就是孔子的弟子用雅言记录下来的孔子的言谈。《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所说的雅言是诗经、书经以及行礼仪时用的的语言。成语:“南蛮鴃舌”原为孟子讥讽许行说话如鸟语,难以听懂。后用来讥讽说南方方言的人。语出“《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应用写作复习资料》

《应用写作》

自编复习提纲材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应用文的概念和特点 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为处理日常公私事务而使用的文章的统称。 一切记录和传达一定写作意图的文字材料都可以成为文章。 应用文有上行、平行、下行。它包括多种文体:①上行文:即下级写给上级或大臣写给皇帝的文体。有手本、对、条、陈、撞、表、刺、奏、策等;②平行文:即同级或不相隶属之间行文的文体。有关文、咨文、移书、碟、等等;③下行文即皇帝或上级用的文体,有命、令、圣旨、告示、诏书、制书、教、敇等等。 应用文的基本特点: ①实用性;②真实性;③规范性;④简明性。 第二节应用文的写作及板书体例 从应用文写作需要出发我们学习努力的方向提出四个方面: 一、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了解方针政策,熟悉与自己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二、知识面要广中有深;(包括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一般知识主要

是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哲学的常识和国内外时事、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三、要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 四、写作基本功要扎实。(1、能正确、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2、能把握全局,合理结构文章; 3、熟悉主要应用文文种的写法。) 本书主要讲授: ①国务院统一规范的行政公文;②行政公文之外较常使用的事务文书;③经济文书;④日常信函文书。———————————————————————————————————————— 第二章行政公文 第一节行政公文概说 公文的概念: 简称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 行政公文的主要特点: ①权威性(具有法定效力);②规范性;③工具性(实施行政管理的工具) 公文的作用: ①指导作用;②沟通作用;③凭证作用。 公文的种类(13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公文的格式:由文头、内文、文尾组成。 ①、文头部分:又称版头,位于公文第一页的上端,约占一张公文纸

应用写作第一次作业

附: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课程第一次作业评讲 (绪论,第一章行政公文) 第一部分课程、教材及形成性考核册相关内容说明 《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课程在不同的专业里有不同的课程名称:它是现代文员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名称是《实用文体写作》;它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名称是《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它是汉语(双语)、社会工作、教育管理、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造价管理等专业的选修课,课程名称是《应用写作(汉语)》。以上是开放教育专科。这门课还是开放教育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选修课,课程名称是《应用写作》。 虽专业不同,课程名称不同,但所用的教材是相同的,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任鹰编著、2007年6月第1版的《实用文体写作教程》。因为教材相同,本期中央电大下发的“《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也是共用的。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删除了科研文体(包括:学术论文,学术情报)相关内容,新增了“公关文书”和“生活文书”两个章节,更加突出了“实”和“新”的特点。形成性考核册的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变动,请老师和同学们注意。 从本期中央电大下发的形成性考核册分析,这门课比以往更注重更强调实践环节,即写作练习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即使是简答题,也要求结合实例进行简要分析。这也意味着期末考试的出题方向与主客观题的比例分配将有所调整。希望辅导教师和同学们高度重视。 这门课理论性并不强,难点在于对使用频率高的实用文体的掌握,要能分析,要能写会用。 在四次作业评讲中,我们将针对实践性大题给予提示和解答,以帮助同学们理解各章教学内容,并掌握好回答作业(考)题的“度”。 第二部分作业评讲 第一次作业评讲主要涉及绪论和第一章行政公文的内容。不仅要掌握实用型文章的基本特征、行政公文的主要特点,更要着重掌握第一章所讲9种公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文种:通知、报告、请求、函,要能写会用。 下面对“《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第一次作业进行评讲,每道题都给了相应的分值,总分为100分,辅导教师以此作为参考的依据。 一、结合实例,谈谈实用型文章的基本特征(20分) 这是绪论部分的一个重要问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实用型文章的基本特征。 答题思路:主要是从主旨、材料、结构、语言四个方面去认识。要点必须答全,然后结合实例分析。 答题要点: 1.主旨的单一、集中、明确。 2.材料的多样、真实、有力。 3.结构合理、谨严、固定。 4.语言准确、简明、平易、庄重。 (要点占分值的50%,结合实例分析占50%)

应用写作绪论教案

应用文写作绪论教案 一、导语: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很有见地指出:“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他为什么这么看重大学生“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呢?我们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法》中找到了国际性的新答案。美国著名的未来学专家约翰·奈斯比特在这本风行全球的书中指出: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中,有五件“最重要”的事情应该记住,而其中的一件就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具备最基本的读写技能。这里所说的“读写技能”,首先就是足以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应用文写作能力。这就明确地指出,在信息密集的社会中,人人都需要学会应用写作,否则就难以“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写作是人们为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用文字记载思想或事件的社会活动。写作学以写作对象、写作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是既古老又不断发展的一门社会科学,是指导人们从事写作实践的理论。写作活动,自人类社会发展到有组织管理形态和文字出现之际就形成了,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形成了众多文体和表现形式。根据撰写文章目的的不同,写作可分为文学写作和应用写作。文学写作以文学创作活动为主体。第一学期我们学过了基础写作这门课程,从中了解文学写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学期我们来学习与之相联系的商务应用写作。应用写作以应用文撰写为主体。 二、授课内容: (一)应用写作的内涵 对于研究者来说,应用写作是以应用文的文体及其写作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文写作规律的实用科学。 对于学习者来说,应用写作是以应用写作的理论为学习对象并接受应用文写作训练的工具课。 (二)应用文的含义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办理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述意愿所使用的实用性文章。 (三)应用文的特点 应用文具有实用性、真实性、规范性、简明性等特点。 (四)应用文的语言 1.应用文语言的表述要求 应用文的语言表述,要求尽量做到:严谨庄重、恰当准确、朴实得体、简明生动。 2.应用文专门用语 (1)称谓词:即表示称谓关系的词 第一人称:“本”、“我”,后面加上所代表的单位简称。如:部、委、办、厅、局、厂或所等。第二人称:“贵”、“你”,后面加上所代表的单位简称。一般用于平行文或涉外公文。 第三人称:“该”,在应用文中使用广泛,可用于指代人、单位或事物。如:“该厂”、“该部”、“该同志”、“该产品”等。“该”字在文件中正确使用,可以使应用文简明、语气庄重。(2)领叙词 领叙词是用以引出应用文撰写的根据、理由或应用文的具体内容的词。常用的有: 根据□按照□为了□接……□前接或近接……□遵照□敬悉□惊悉……收悉□……查□为……特……□……现……如下 应用文的领叙词多用于文章开端,引出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指示的根据或事实根据,也有的用于文章中间,起前后过渡、衔接的作用。 (3)追叙词 追叙词是用以引出被追叙事实的词。如: 业经□前经□均经□即经□复经□迭经 在使用时,要注意上述词语在表述次数和时态方面的差异,以便有选择地使用。 (4)承转词:又称过渡用语,即承接上文转入下文时使用的关联、过渡词语,有: 为此□据此□故此□鉴此□综上所述□总而言之□总之

应用文写作第一章概述

第一章绪论 一、应用写作重要 应用文重要,对此,教材没有提供具体的证据。补充如下: 蔡元培《论国文的趋势及国文与外国语及科学的关系》(1920年10月):“学生都是研究学问的,是将来到社会上做事的。因研究学问的必要,社会生活上的必要,我们不能不教他实用文。” 刘半农《应用文之教授》(1917年11月):“学校的写作教学绝不是培养文学家,但学生却要学习工作生活用得着的文体,因此,应用文应当是作文教学的主要文体。” 叶圣陶《关于作文教学》(1978年8月):“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在从前并不是人人需要,在今天却人人需要。写封信,打个报告,写个总结,起个发言稿,写一份说明书,写一篇研究论文,诸如此类,不是各行各业的人经常要做的事吗?因此要求学生要学好作文,在中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至于作诗作小说,并不是人人所需要,学生有兴致去试作,当然绝对不宜禁止,但是这并非作文教学的目标。” 《中学作文指导实例》(1982年10月):“(学生)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如果说考试,人在一生中要遇到不知多少次的作文考试,写信,写通知,写计划,写总结,写报告,等等,全是作文考试。……至于当作家,一所学校能出几个作家当然非常可喜可贺,但是决不会所有的学生都去当专业作家。”

在1981年中国写作学会常务理事会上名誉会长叶圣陶针对长期来高校写作课“重文学,轻实用”的倾向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把大学毕业生和博士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作为必须考查的能力。德国的写作教材练习项目,绝大多数是调查报告、事件报道、科技说明、会议记录、演讲提纲、新书介绍、商品广告等。日本的写作教材,有不少是训练学生写书信、日记,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等。美国的语文教学把报纸、杂志、各种单行本作为重要资料,甚至目录、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都拿来作为教材。目前,美国全国各综合大学与理工医农院校,普遍开设应用写作课,建立写作中心,设硕士、博士学位。 进入信息时代,应用写作越来越重要。奈斯比特《大趋势》:“在农业时期,竞赛是人对抗自然。工业社会使人同人工组合起来的自然相对抗。在信息社会里,文明史上第一次竞赛是人与其他人之间的互相作用。这就使人与人的交往成几何级数增加:打电话、写支票、便条、留言和信件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然继续处于诉讼密集的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因:交往的大量增加期中必然有些会出岔子,结果是更多诉讼案件。没完没了的律师和诉讼。”“在这个知识密集的社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具有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24-25页) 目前,在我国应用写作是公务员考试和各行各业公开招聘、考试不可缺少的的一门科目。而社会上对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批评主要也集中在应用写作范围,比如批评大学生不会写请假条。这次教育部评估中,对学生基本写作技能的测验,最大可能也是应用写作,是最基本的写作技能,如错别字,标点符号。 资料:写错字丢掉工作机会 "我一开始也没想到,几个错别字,竟然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川外的这名男生告诉记者,自己的师兄范某,是个专业成绩非常不错的学生,因此,找工作的时候颇有些挑剔。 最近的一次双选活动上,范某去应聘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高级助理,企业对于范某的各方面成绩都比较满意。本来以为,进入该企业已是铁板钉钉的事,没想到,随后填写一张企业招聘表格时,因为写错了几个字,范某与机会失之交臂。 在个人基本介绍一栏里,短短一两百字,范某竟然出现了四五个错字:"羡幕"、"功克"……招聘人员一眼就看出来了:"作为助理,需要拟订一些重要文件,出现错字可是不小的问题"。

大学生应用写作复习

大学生应用写作复习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大学生应用写作 第一章应用文概说 叶圣陶:“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生活中的实用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第一节 1.文章内容和功能上分,分为两大类 (1)文学文体:审美为宗旨;主要采用形象思维;情感信息动之以情。(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包括影视文学) (2)实用文体:实用,对客观存在的科学认识,抽象思维实用信息;告之以实,晓之以理。 (3)边缘文体(交叉文体):以实用为目的,但大量使用文学手段。 2.实用文体 (1)从采用的表达方式角度,分为记叙类(新闻、史传、纪实性) (2)议论类(评论文章、学术理论着) (3)说明类(说明书、教科书) 五种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议论、说明、抒情 3.语体: (1)文学语体:修辞、个性、语言、形象、主观感情 (2)文章语体:客观严谨,用专业术语,具有公共化风格,符合客观实际 4.刘勰《文心雕龙》评价应用文:“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 5.最早的应用文:甲骨文书、金文文书(金鼎文) 6.发展历程:唐宋发展走向成熟,明清,成熟后的稳定发展 7.应用文定义:应用文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办理公私事 务时经常使用的、有明确的使用价值和某种惯用体式的实用性文章。 8.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1)实用性:为适应某种现实需要而写的 (2)真实性:是对严格的事实真实的追求 (3)针对性:指的是意图清楚,目的明确,行文内容的针对性强,受众对象明确 (4)时效性:内容需新鲜,撰写要及时,办文得迅速 (5)规范性:不能错用文体、要遵循文种格式、办文得迅速 (6)平时性: 9.应用文的种类与作用 (1)公务文书 公务文书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处理公务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各种内容完整、体式规范的文书、其中又包括通用文书和专用文书两个系列。 通用文书:指党政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共同使用的应用文章。 专用文书:专用文书是指具有专门职能的机关和团体为特定目的而写作、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公务文书,具有特定的内容、用途和格式要求。 (2)私人文书 私人文书是个人处理自身事宜、表达个人意向、为实现个人目的而写的应用文 第二节

第一章应用文绪论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 1.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2.体会应用文表达的特点 【重点难点】 1.熟悉应用文的表达特点 2.在例文阅读分析和具体实训中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要领和应用技巧 第一节应用文概述 写作是人类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用文字记载思想或事件的社会活动。人类的写作活动由于功能效用不同,可以划分为文学写作和应用写作两类。应用写作以应用文及其写作的规律、要求和技巧为主要研究对象,掌握和熟悉应用写作,对于各级各类公务人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文的含义 应用文是人们在生产、工作、生活中,开展社会活动,处理政务与事务,传递交流信息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文体。应用文有时又被称为文书,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人民群众在处理日常公务、私务时所使用的,具有一定格式的实用性文体的统称。它是人们交流思想、互通情况、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的工具。应用文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关系紧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二、应用文的产生及发展 应用文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它的产生、发展与变化,与时代密切相关、与社会需求息息相融。不同时代的需求,会形成不同的应用文体,应用文体也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日趋创新和繁荣。回顾应用文的产生和沿革,对我们今天学习应用文写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应用文的起源

我国的应用文大约起源于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2100年,据史料记载,我国母系氏族社会已经有了原始文字。距今5000年前已有国家雏形的我国原始社会,已经开始从事大量的公务性活动,如祭祀、狩猎、战争等,为以结绳记事的实物应用文时代的结束,和以文记事的文字应用文时代的产生提供了物质的和社会的基础。 我国应用文体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经考古发现和文史界定,殷墟甲骨“卜辞”是我国最早的应用文。这些甲骨“卜辞“文字简约,但却真实地记载了奴隶社会世系、气候、征伐等公务活动的痕迹,是殷商时期王室的档案。 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典章文献总集《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一部以应用文为主的文集。《尚书》中记载了很多题为“典、谟、训、诰、命、誓”的远古文书和帝王言论,篇章结构趋于完整,成为现今我们研究古代应用文的宝贵资料。 (二)应用文的发展 从春秋战国至秦统一天下再到今天,应用文经历了不断变革,渐趋成熟,最终稳定发展的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檄文、盟书、辞令”这四类较为盛行的应用文。秦统一六国后,应用文作为国家实施管理的工具,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发展。公文文体分类和公文格式初步确立,有了上行文和下行文的区分。到了汉代,上承秦制,对应用文进行了整体的归类:皇帝对臣下的文书定为制、诏、戒、策四种;臣下对国君的文书定为章、奏、表、议四种。秦汉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应用文的代表作品,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书》、崔瑗的《座右铭》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应用文继续发展完善。这一时期名家名作不断涌现:曹操的“五令”,曹丕的《与吴质书》,曹植的《与杨祖徳书》等初步奠定了应用文的历史地位;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为应用文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这一时期有关应用文的理论研究也出现了可喜成果。曹丕的《典论·论文》将文章划分为四类八体,并且概括出了这些文体在写作上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典论·论文》也成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的文论。之后,陆机的《文赋》在曹丕的八体分类基础上,将文体分为十类,增加了碑、箴、颂等并深入阐释了这些文体的性质和特点,推动了应用文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南朝时期,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又将文章分为33类,其中应用文就占了21类之多。 隋唐宋时期,我国古代应用文发展日趋完备,应用文写作处于“政事之先务”的主导地位,应用文也被列为国家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之一。唐朝时期,把应用文明确分为上行文

最新护理管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管理与管理学概述 一、基本概念 (一)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组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通过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与指导、控制五项基本职能,充分发挥管理的功效,与被管理者共同实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学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而产生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三)管理者 管理者是带领一群完成机构既定目标的人。 分类:组织内的管理者,可以划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对象、基本职能与基本方法 (一)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普遍性和目的性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4.管理或管理者任务的共同性 (二)管理的对象 管理的对象也称“管理五要素”,包括:人(是管理的核心)、财、物、时间、信息。

(三)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是管理最基本的职能。 2.组织是管理的重要职能。 3.人员管理也称人力资源管理 4.领导是使各项管理职能有效地实施、运转并取得成效的统率职能。 5.控制 (四)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特点: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时效性、具体性、保密性和垂直性等特点。 不足:受决策者水平的限制;容易使行政人员犯简单生硬的命令主义和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错误;强调的是下级对上级的服从,不利于发挥基层单位的主观能动性。 2.法律方法 主要形式:国家法,本单位、本部门的规章制度、规范、常规和纪律等。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常用形式:工资、奖金、罚金等。 三、管理学的特点与研究对象 (一)管理学的特点 管理学的四个特点:广泛性、实践性、综合性、边缘性 (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论教案第一章 绪论

《教学论》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知道教学的概念及教学的任务,掌握教学论的内涵,明确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能对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掌握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要求,熟悉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是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3 第一节教学的概念、地位和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一)教学的历史渊源 早在商朝,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教”字,如“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 (二)教学的定义 教学是指学校教育中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共同完成预定任务的双边统一活动。 (三)教学的内涵 教学,即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第一,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这是教学概念的基本内涵。 第二,教学是追求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这是教学的基本价值规定性。 第三,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第四,教学的具体形态是变化发展和丰富多样的。 二、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一)教学的作用

1.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教学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a劳动力、b科学知识等的再生产)(2)教学对政治经济的作用 (3)在意识形态的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4)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教学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1)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 (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尤其是基础教学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二)教学的地位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以教学为主,要求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以教学为主,并非教学唯一。 三、教学的任务 1.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 3.使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健康成长。 4.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 5.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满个性。 6.使学生掌握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基本生产工具的技能。 7.教学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上述任务,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是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处理好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关系,传授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以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

应用写作教学辅导(一)

《应用写作》教学辅导(一) (绪论——第一章) 绪论 一、应用写作的涵义及实用型文章的特征 人们通常把实用型文章的写作称为应用写作,而实用型文章是同欣赏型文章相对而言的,是指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撰写的各类文章,是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特定的用途的文章。实用型文章一般被通称为应用文。 从总体上说,实用型文章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体现出两大特征:一是从内容方面来看,实用型文章是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或处理某项具体工作而撰写的应用文,其内容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二是从形式方面来看,实用型文章大都有着固定的体式,带有一定的程式化特点。 具体地说,主旨、材料、结构、语言是一切文章的构成要素,实用型文章的特征就分别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一)主指单一、集中、明确 主指是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作者的意图、主张或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单一、集中、明确是应用文主旨的特点,同时,也可以说是对应用文主旨的要求。 所谓单一,是说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只能围绕着一个主题把问题说清说透。 所谓集中,是说一篇应用文只能有一个中心,而这个中心应是全文的统帅。 所谓明确,是说文章的中心意思,作者的意图和主张是什么,要使读者一看便知。 (二)材料多样、真实、有力 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形成、支撑并表达主旨的各种事实与理论。善于从材料出发,注意让材料说话,才能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写出内容充实、丰富,有较强的说服力的文章。 从材料本身的形态来看,事实与理论是材料的两大类型。如果再作进一步划分,事实则有事件与情况、实物与现象等许多种,理论则有方针、政策、规定及概念、原理、学说等等。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之分。不同类型的材料往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观察、实验和调查是在实践中获取事实材料的主要途径,是得到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渠道;查阅文献则能够集中获取理论材料,第二手材料主要由此或通过调查得到。 真实是实用型文章的生命,而材料的真实又是使文章具有真实性的首要条件。 有力是实用型文章的材料所应具备的另一个特点。有力首先是说材料要能为主旨所统率,而不是游离于主旨之外,或同主旨相悖;其次要求所用材料为主旨的表达所必需,而不是可有可无。 (三)结构合理、谨严、固定 简单地说,结构是文章的内容构造;安排结构,就是根据主旨表达的需要,合理地组织材料。从根本上说,结构合理就是指结构的安排符合客观事物的构成和发展规律。 就其本质而言,实用型文章应该是一种逻辑构成,而逻辑构成则要讲求谨严性,而不能流于松散无序。 固定是实用型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各类实用型文章大都形成了统一的构成格式。 程式化是文艺创造所应力避的一种倾向,但却是应用写作所不能背离的规律。结构固定,格式规范,是各类实用型文章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四)语言准确、简明、平易、庄重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信息的载体、交际的工具,离开语言,写作就无法进行。 实用型文章的语言准确除了是指用词造句恰当、贴切、得体之外,还有其特殊的含义。首先,专业术语和行业用语的大量使用,会增强应用文语言的准确性,或者说是应用文语言具有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