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03 新旧课程标准内容比较——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解读-物理小金刚系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龙源期刊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作者:胡勤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18年第06期一、以语文核心素养支撑课程结构新课标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核心要素。
新课标不是按照单一标准抽象的逻辑方式来定义核心素养,而是以开放包容的宏观思维来确定的。
新课标采用了传统的融通法,贴近当下社会,避开了语文本质、属性之类的概念之争,为语文核心素养注入了新的内涵,以支撑宏大的语文课程结构。
二、以学习任务群构建语文课程内容新课标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了“语文学习任务群”。
从学习内容看,增加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四个学习任务。
过去虽然在必修中有这些方面的教学内容,但没有单独列出,学习的目标和方法很模糊,随意性很大。
这次单列出来,对师生来说是个新的挑战。
语文学习任务群构建的语文课程,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语言思维发展为基础,保留了原有的文体教学,整合了整本书阅读、跨媒介学习和文化探究等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三、在言语活动中展开语文教学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活动”这个概念,课标专家组认为,语文活动是基于言语活动的转化。
言语活动是人的思维活动、情感活动与言语交流的统一,言语活动必然受其自身的文化背景、个体经验和具体的、特定的活动情境的影响,所以它必然是个性化行为。
“语文活动”这个概念突出了新课标对语文学习性质的认知,将引导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围绕语文学习活动展开。
观察各学科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以往的语文学科是最忽视活动设计的,新课标实施后有望改变这一现状。
——摘自《語文建设》(京),2018.4.13~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解来源:中国教师资格时间2018-01-23 16:39:03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考试评价的关系地方和学校实施本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课程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 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科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个性发展等的要求,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增强文化自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信的理念多样性的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理念。
提要:;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呼应,①在教学建议上,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②在评价建议上,;恰当性其中③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新课标有什么特色:两个版本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之比较

新课标有什么特色:两个版本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之比较教育部于2003年和2017年分别出台了两个版本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两个版本分别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因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它们有哪些不同呢?一是指导思想不同。
03版本的表述是“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17版本的表述则增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
二是任务不同。
17版本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03版本没有相关表述。
三是目标指向不同。
03版本确立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是教学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
17版本则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核心概念,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并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整合成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融合在“核心素养”的范畴中。
17版本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文本始终,从而成为新课标的一个鲜明特色。
所以新课标也称为核心素养版,而将03版称为知识能力版。
四是目标体系展开方式不同。
03版本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阐释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体系,而17版本则将目标细化为十二个方面:语言积累与建构、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鉴赏文学作品、美的表达与创造、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其中前三个方面与“语言建构与运用”有关,四至六与“思维发展与提升”有关,七至九与“审美鉴赏与创造”有关,十至十二与“文化传承与理解”有关。
大致说来,03版本沿方法能力层面展开,17版本沿素养构成层面展开。
17版本目标体系分三个层级,相对简洁明了;而03版本分四个层级,更加复杂。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教育部颁布的一项重要文件,它对高中语文课程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要求,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我们要关注的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在这个标准中,强调了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语言文字文化意识和语言文字实践能力。
这些要求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指导和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标准中对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规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而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也需要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思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其中的一些争议和难点。
标准中对文言文的设置和要求一直备受争议。
有人认为学习文言文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但也有人认为现代生活中用不到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耗费时间精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标准中对阅读能力要求的提升也是一个争议点。
一些人认为高中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语文素养,但也有人认为考试导向的阅读训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在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关注一些现实的问题。
学校对于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对于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教师有足够的培训和支持,学校有足够的资源和条件,才能真正落实好这个标准,让学生受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文件,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关注其中的一些争议和难点,解决其中的一些现实问题,让这个标准真正地落地生根,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素养提供更好的指导和保障。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教育部发布的一项重要文件,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意义。
该标准通过对语文教学的宗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需要结合这一标准,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一些思考,探讨其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需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教会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就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感悟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精神,发展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建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宗旨。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注重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滋养。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标准中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明确了文学、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修辞、作文等方面的内容要求,这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教师需要根据这些内容要求,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时,教师还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这一标准,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宗旨和目标,使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解读03新旧课程标准内容比较——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解读

解读03 新旧课程标准内容比较(一)课程性质版本具体内容2003年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017年版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㓉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文文章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1.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2.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3.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1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解读01新旧课程标准结构概览——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解读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2003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必修课程 二、选修课程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附录
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1.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 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二、选修课程举例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 (三)学分与选课 四、课程内容
(一)学习任务群 (二)学习要求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五)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附录
附录1 古诗文背诵篇目推荐 附录2 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
解读03 新旧课程标准内容比较——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解读

解读03 新旧课程标准内容比较(一)课程性质版本具体内容2003年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017年版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㓉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文文章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1.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2.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3.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二)课程理念版本具体内容2003年版(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盲人功能。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帥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03 新旧课程标准内容比较
(一)课程性质
版本具体内容
2003年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
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017年版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
㓉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
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
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文文章的
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
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
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
的作用。
1.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2.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
3.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二)课程理念
版本具体内容
2003年版(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盲人功能。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帥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
性地发展。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
文课程。
2017年版1.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
3.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4.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
1.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
2.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
3.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三)课程结构
版本具体内容
2003年版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
“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
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
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
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
系列1:诗歌与散文;
系列2:小说与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