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沿岸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欧亚大陆桥

由中尼铁路至加德满都,再经南亚北部铁路、伊朗高原铁路、土耳其-波兰铁路(北上铁路)、波兰-荷兰铁路,线全程15300千米。经过青藏高原地区和南亚地区,预计第三欧亚陆桥修建竣工后,西藏、南亚旅游交通将会便利许多,可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促进西藏、南亚与中国内陆、西欧、东盟的发展合作,在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有很大的必要性。
铁路枢纽
第二欧亚大陆桥上坐落着徐州铁路枢纽、商丘铁路枢纽、郑州铁路枢纽、西安铁路枢纽、宝鸡铁路枢纽、兰州铁路枢纽等国家重要的铁路“十字枢纽”。
地理
“新欧亚大陆桥”是相对旧欧亚大陆桥而言。它东起太平洋西岸连云港、日照等中国东部沿海港口,西可达大西洋东岸荷兰的鹿特丹、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等港口,横贯亚欧两大洲中部地带。它的东端直接与东亚及东南亚诸国相连;它的中国段西端,从新疆阿拉山口站换装出境进入中亚,与哈萨克斯坦德鲁日巴站接轨,西行至阿克套,进而分北中南三线接上欧洲铁路网通往欧洲。
大陆桥简介
大陆桥是指横贯大陆的铁路把两侧的海上运输线联结起来的便捷运输通道,它的主要功能是便于开展海陆联运,缩短运输里程。
编辑本段第一欧亚大陆桥
第一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陆桥)从俄罗斯东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为起点经西伯利亚大铁路通向莫斯科,然后通向欧洲各国,最后到荷兰鹿特丹港。贯通亚洲北部,整个大陆桥共经过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荷兰7个国家,全长13000公里左右 西伯利亚大陆桥 西伯利亚大陆桥
北线
补充说明
由哈萨克斯坦阿克套北上与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通往西欧及北欧诸国。
中线
由哈萨克斯坦往俄罗斯、乌克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瑞士、德国、法国至英吉利海峡港口转海运或由哈萨克斯坦阿克套南下,沿吉尔吉斯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塔什乾及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西行至克拉斯诺沃茨克,过里海达阿塞拜疆的巴库,再经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及波季港,越黑海至保加利亚的瓦尔纳,并经鲁塞进入罗马尼亚、匈牙利通往中欧诸国。
第二亚欧大陆桥

新亚欧大陆桥,又名"第二亚欧大陆桥",是指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国际化铁路干线,全长10900公里。
其中,中国国内部分为陇海兰新线。
大陆桥途经山东、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8个省、区,65个地、市、州的430多个县、市,到中哈边界的阿拉山口出国境。
出国境后可经3条线路抵达荷兰的鹿特丹港。
中线与俄罗斯铁路友谊站接轨,进入俄罗斯铁路网,途经阿克斗亚、切利诺格勒、古比雪夫、斯摩棱斯克、布列斯特、华沙、柏林达荷兰的鹿特丹港,全长10900公里,辐射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城市带主要城市有日照、连云港、徐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三门峡、渭南、西安、宝鸡、天水、兰州、乌鲁木齐等。
亚欧大陆桥

• 2. 第二亚欧大陆桥:也 称新亚欧大陆桥。该大陆 桥东起我国江苏省黄海之 滨的连云港,向西穿越十 多个省区。由新疆西北边 境得阿拉山口出中国国境 ,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 斯、白俄罗斯、波兰、德 国,直抵荷兰北海边的鹿 特丹港,。它是一条横贯 亚欧两大陆,连接太平洋 、大西洋的国际海陆联运 通道。在国际活动史上揭 开了新的一页。
• 3. 第三亚欧大陆桥”构 想:一个以深圳港为代表 的广东沿海港口群为起点 ,昆明为枢纽,经缅甸、 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 坦、伊朗,从土耳其进入 欧洲,最终抵达荷兰鹿特 丹港,横贯亚欧21个国家 的“第三亚欧
一带一路之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

3.有利于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
4.有利于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5.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全面、深入发展 6.有利于我国尽快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张三
战略意义
新亚欧大陆桥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载体。
新亚欧大陆桥连接东亚、中亚、西亚、中东、东欧、中欧、南欧、西欧等地区,横 跨的国家达40余个,占世界国家数22%,面积397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域面积26.6%, 居住人口22亿,占世界人口36%。新亚欧大陆桥作为亚欧两大洲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贸 大通道,是亚欧国家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经济纽带之一,也是我国向西对外开放战 略实施的重要载体。
新亚欧大陆桥是中欧国际贸易的便捷通道。
目前主导亚欧货物贸易运输的仍然是海运方式,但与海上运输相比,新亚欧大陆桥在运距 与运输时间上占有较大优势。
张三
战略意义
新亚欧大陆桥是我国与中亚各国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 桥梁。
新亚欧大陆桥是连接中国与中亚各国和蒙古最便捷的通道,它在密切我国与蒙古、 中亚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发展历程
1995年11月,联合国贸发组织在安卡拉召开了中亚对外贸易和交通运输动议技术 会议,探讨欧亚交通走廊问题。
1996年3月,亚欧首脑会议在曼谷召开,会上,马亚西总理马哈蒂尔提出建设泛 亚铁路,将新、马、泰铁路联接中国昆明,李鹏总理进而提出联接到新亚欧大陆桥及 朝鲜半岛的倡议,该倡议得到了与会首脑们的肯定。
新亚欧大陆桥是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和安全的重要通道。
随着对国际资源、尤其是能源战略资源争夺的日趋激烈,世界发生局部冲突的可能依然存 在,海上运输受阻或中断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因此,为保证我国能源等战略物资运输和我 国经济运行安全,实施多元化、多渠道和多种运输方式的能源战略成为必由之路,加快建设 战略物资多通道、多运输方式的运输系统、特别是辟建安全的陆路能源等战略物资运输通 道显得极为重要。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2)

第一节亚洲概述1、地理位置: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北(北\南)半球和东(东、西)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为界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3、亚洲主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河流由中间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分流入海。
4、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湖泊)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
(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洲];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亚洲气候特点: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跨纬度大,温度带跨度大,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差异巨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6、亚洲南部三大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第二节东南亚一、概况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共11个国家,其中唯一一个内陆国是老挝二、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的东南部)与大洋洲(的北部)、印度洋(西临)与太平洋(东临)的“十字路口”。
东北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区域经济价值、建设障碍及对策分析梁振民

东北第⼆条亚欧⼤陆桥的区域经济价值、建设障碍及对策分析梁振民2019-10-25摘要:开通东北第⼆条亚欧⼤陆桥是带动珲春图们江地区开发和促进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项重⼤⼯程,有助于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
从提出开通⼤陆桥到现在已经过去20年,但⼤陆桥始终没有全线贯通,其中最⼤的障碍是中国阿尔⼭⾄蒙古国乔巴⼭的“两⼭铁路”没有修建。
究其原因是蒙古国政局不稳,中蒙两国领导⼈缺乏战略共识使得⼤陆桥建设⼀度搁浅。
⼤国从中⼲扰,严重影响了蒙古修建“两⼭铁路”的积极性,加上吉林省对其重视程度不够。
本⽂的对策构想如下:提请国务院就中蒙“两⼭铁路”建设纳⼊中蒙两国领导⼈的会晤⽇程,达成战略性共识;联合亚洲开发银⾏寻求资⾦援助和技术⽀持;成⽴⼤陆桥办公室协调具体事务,吉林省负责落实中蒙“两⼭铁路”和中蒙毗邻地区区域物流合作的具体事宜;加强⽂化交流和定期召开中蒙经贸洽谈会,为区域合作搭建平台。
关键词:东北第⼆条亚欧⼤陆桥;中蒙“两⼭铁路”;次区域合作;东北亚地区中图分类号:F114.4 ⽂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3.01.013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省专家适应改⾰开放的形势,在省政府的⼤⼒⽀持下,开展了对我国珲春—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的研究,重点对图们江通海通航与珲春—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开放的研究;与此同时,也着⼿研究了东北第⼆条亚欧⼤陆桥的建设与开通问题[1]。
199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简称UNDP)在朝鲜平壤召开,会议宣布将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蒙古、朝鲜、韩国、⽇本和中国东北地区列为东北亚经济圈(⾯积1646平⽅公⾥),并把贯通东北亚运输主⼲线的新“亚欧⼤陆桥”即第⼆条亚欧⼤陆桥,作为开发计划的⾸要之举[2]。
第⼆条亚欧⼤陆桥东部以珲春为起点,沿图们—吉林—长春—⽩城—乌兰浩特,由中国阿尔⼭⼝岸出境,西部沿松贝尔—塔⽊察格布拉格,最后到达蒙古国乔巴⼭,全程1691公⾥,绵延分布在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地带(图1)。
【高中地理】新亚欧大陆桥

【高中地理】新亚欧大陆桥1990年9月12日12点12分,这是一个受到国内外经济界和海内外舆论界密切关注的时刻,当中哈两国铁路交通部门的两位副部长同时扳紧各自铁路的最后一颗螺栓并高兴地互赠扳手时,一座新的联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了。
大陆桥东起连云港、日照等中国沿海港口城市,西出新疆,跨越哈萨克斯坦等中亚,途经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等欧洲港口。
全程约11000公里。
因为它是继西伯利亚大陆桥之后连接亚洲和欧洲的第二座大陆桥,所以被称为“新欧亚大陆桥”。
与前一条西伯利亚大陆桥相比,新亚欧大陆桥具有明显的优势。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整个大陆桥避开高山地区,港口无冰冻期,自然条件好,吞吐量大,可全年运营。
2.运输距离短:新亚欧大陆桥比西伯利亚大陆桥缩短陆上运距2000~5000千米,到中亚、西亚各国,优势更为突出。
从远东到西欧的货物,经新亚欧大陆桥比绕过好望角的海上运输线缩短运距15000千米,比经苏伊士运河的海上运输线缩短运距8000千米,比经巴拿马运河的海上运输线缩短运距11000千米,比经北美大陆桥缩短运距9100千米。
3.辐射面广:新欧亚大陆桥辐射欧亚大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面积507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75%。
4.对亚太地区吸引力大:新亚欧大陆桥吸引范围除我国(大陆)外,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一些大洋洲国家和我国的台湾、港澳地区,均可利用此线开展集装箱运输。
因此,新亚欧大陆桥这些固有的优势,决定了它必将全线运营,发展壮大,成为沟通亚太地区与欧洲的主导运输线。
新亚欧大陆桥的畅通,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和亚欧经济的发展繁荣。
这对亚欧经济走廊的形成和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有利于促进沿桥区域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对于推进沿桥地带的开发开放、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高各国综合国力,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新亚欧大陆桥的建设有利于开拓中亚市场,对扩大中国对外经贸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亚欧大陆桥

第二亚欧大陆桥近年来,国际交通和贸易的发展为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而世界上各大洲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则需要便捷的交通和物流网络。
近期,有关建设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计划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是一项旨在加强亚欧大陆之间运输和贸易联系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
本文将探讨第二亚欧大陆桥的意义、建设计划以及预期效益。
第二亚欧大陆桥是承接自第一亚欧大陆桥项目的重要交通项目。
第一亚欧大陆桥作为欧亚两大洲之间最为重要的陆上贸易通道,已经成功地促进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活动。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亚洲与欧洲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加,已有的第一亚欧大陆桥已经显得不再足够满足不断增长的贸易需求。
因此,建设第二亚欧大陆桥成为了促进亚洲与欧洲之间贸易合作的重要举措。
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建设计划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陆路和海路。
陆路建设计划涉及修建一条多孔径铁路线路,以连接起欧洲和亚洲各地。
这条铁路线将通过中亚和中东地区,沿途经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等国家。
同时,为了提高运输效率,计划在重要节点修建一些新的集装箱港口和货运中心。
海路建设计划则涉及建设一些新的航运航线以及扩大现有港口的容量。
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建设对亚欧大陆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将提高贸易和物流的效率。
当前,亚欧之间的贸易往来已经很活跃,然而,由于缺乏便捷的交通和物流网络,运输时间和成本依然较高。
而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建设将显著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进一步促进亚欧之间的贸易合作。
此外,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建设还将增强亚洲与欧洲之间的文化交流。
两大洲之间的合作不仅限于经济和贸易领域,还包括文化、教育和旅游等诸多方面。
而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建设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旅行和交流机会,有助于丰富两大洲之间的文化交流。
此外,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建设还将为参与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建设和运营这一庞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为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刺激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亚欧大陆桥
陇海线——兰新线——北疆线——中亚——西欧(鹿特丹)
二、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
以丘 陵和 平原 为主
地势: 东高 西低
哈萨克丘陵 帕米尔高原
2、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特征: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且季节分配不均, 降水变率很大
②工业部门: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 棉毛纺织工业,地毯编织和畜产品加 工业也较发达
中亚的地毯编制业
思考: 以中哈石油管道为例,说明影 响输油管道的选线的主要条件。
试从地形,经济角度考虑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丘陵、平原为主 内流河、内流湖 煤、铁、石油等
内陆干旱 自然环境
距海远,居内陆 气候干旱半干旱 植被草原、荒漠
1973
1987
2002
中亚的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泊, 1972-2003年间的卫星影像显示其在 不断的萎缩,咸海60%多的区域已经 消失(影像中黑色表示水域,灰色 表示荒漠,绿色表示植被)
不断缩小的湖泊——咸海
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 盛; ②人为原因: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 水等增多,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流域内植 被破坏,生态恶化,降水量减少 危害:周围地区气候变得更加恶劣,生态环 境恶化;湖泊含盐量不断升高,影响水生生 物生存;加剧周围地区土壤盐碱化
哈萨克斯坦地图
哈萨克斯坦资源丰富,耕地和草原广阔, 小麦、棉花和畜产品自给有余。矿产资源 方面,煤、石油的储量和产量都很多,能 源充足。铁矿、有色金属矿产也占有重要 地位。目前,国内已建立起以能源、采矿 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卡拉干达是著名重 工业基地,煤炭、钢铁等工业发达。
阿拉木图是全国最主的城市,人口超过130 万。
里海
⑴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内流湖); ⑵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 ⑶注入里海的河流: 伏尔加河、乌拉尔河。
4、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卡拉库姆沙漠的成因: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
三、社会经济状况
1、居民
人口较少,多民族,
白色 人种,信奉
伊斯兰 教
高原鹰舞
2、中亚的农牧业
1、结合中亚的干旱的气候条件说说其 农业发展情况?
棉花丰收
(2)畜牧业
分布:中部、南部 有利条件:牧场广阔(中亚植被以草原荒 漠为主) 以养羊业为主:细毛羊,羔皮羊
中亚发展农牧业的限制因素:水源
(3)灌溉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不合理灌溉 →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次生盐渍化
蒸发强烈
3、工矿业
①矿产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
石油: 里海沿岸; 煤: 哈萨克斯 坦北部、吉尔 吉斯斯坦; 铁矿: 哈萨克斯坦中 部 有色金属: 哈萨克丘陵
2、分析中亚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
3、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可能面临的主要 问题?
2、中亚的农牧业
(1)种植业 小麦:哈萨克斯坦北部。 水稻(少量):阿姆河、锡尔河下游。 棉花:阿姆河、锡尔河流域。
中亚是世界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 因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 中亚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气温 日较差大; ②地形平坦; 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 ④土质疏松,多沙质土。
首都阿斯塔纳位于阿拉木图西北约1200千 米,人口约30万 。
(2)古代的“丝绸之路”:
东起我国长安(今西安),经中亚,西抵欧洲黑海、 地中海沿岸。
(3) “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经过的地区:
现在中国新疆境内的铁路——北疆线在阿拉山口 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通,在中国太平洋沿岸的连 云港,经中亚,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鹿特丹之间架 起了“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古代丝绸之路
纺织工业 采矿工业 军事工业 五个国家
人类活动
130个民族
灌溉农业 畜牧业 亚欧大陆桥 伊斯兰教为主
哈萨克斯坦----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
哈萨克斯坦西临里海,北与俄罗斯、 东与中国、南与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相 邻。位置深居亚洲内陆,无直接通向 大洋的港口。面积270万平方千米,为 世界最大的内陆国,也是中亚各国中 面积最大的国家。
成因:深居内陆, 距海遥远,多为 山脉环绕的高原、 盆地与低地,海 洋性气流难以到 达
3、河流湖泊 多内流河、内流湖(咸水湖)
流量小,
季节变
乌 拉
化大,
尔
含沙量
河
大,有 里
咸 海
断流现
象
海
巴尔喀什湖:东部为咸水湖,西部为淡水湖的原因
①东部: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西部:有流量相对较大的伊犁河的淡水注入 ③东西连接处水域狭窄,两侧湖水交换不畅
区
区域位置
域
气候 地形
地 自 然 地理特 征
理
特
水
植
土
文
征
被
壤
分
析
的
人文地理特征
基
本
居农
工
城
市
方
民业业交 通源自法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深居亚欧大陆内部
1、海陆位置
距海较远
中亚
距太平洋约3750千米 距阿拉伯海约1100千米 距北冰洋约1600千米 距黑海约1100千米
2、经纬度位置及国家
550N
500E
600E
700E
800E
500N
阿斯塔纳
哈萨克斯坦
400N 350N
塔什干
3、交通位置(地理位置重要性?)
亚欧大陆心脏、必经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现代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 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自古即成为各民族迁徙、征战和融合之地,也是 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