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眼”中观世态,笔底生波澜——《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育点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2、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三)、德育渗透点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二、重、难点文中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大意。
2、默读课文,疏理小说情节,圈划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语句。
3、鉴赏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情况1、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的录音,勾起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回忆,营造气氛。
2、作者简介及《红楼梦》的创作:《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
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
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
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
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
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背景《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七十年代初,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受到严重限制,许多文艺作品被禁止出版,被称之为“牛鬼蛇神”。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一扇窗户,文化的大门开始重新向社会开放,这扇窗户为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东西贡献。
《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成为了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的开篇之作,也是整个小说情节的关键所在。
如何在普及《红楼梦》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文学的魅力,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思考的命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背景知识与基本情节。
2. 能够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性格、形象等方面的特点。
3. 能够体会《林黛玉进贾府》中反映社会现象的细节、见解和思想。
4. 学会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深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能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1. Warm up (10 minutes)a. Review the characters and main events from previous lessons: Make sure students have already read the text and can understand the simple outline of the story.b. Provide additiona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Qing Dynasty, which is when this story was written.2. Pre-reading Activities (10 minutes)a. Introduce the title of the story and discuss with students what their expectations are for the story.b. Ask students to work together in pairs or small groups to brainstorm what they think might happen (predictions). The teacher should also give students a chance to share their guesses.3. Reading activity (20 minutes)a. Read the opening chapter of《林黛玉进贾府》to the class. Prior to the reading, explain to students that they should think of questions during the reading andthat you will pause at certain points to check their understanding.b. Introduce some new vocabulary in the text and make sure tha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se new words.4. Post-reading Activity (20 minutes)a.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or small groups to discuss the chapter they just read. Ask for each group to provide a summary of their discussion to share with the class. This will help give all students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the text.b. Using document cameras and overhead projectors, model sentence writing and demonstrate how to use keywords/strategies about relevant sections from the chapter.5. Collaborative Project (25 minutes)The teacher will assign small groups or pairs the task of creating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such as a poster, that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chapter. They can be creative and use multiple formats. The teacher can also include writing pr ompts to guide the students’ thinking as they reflect on the text. All groups willpresent their visual representation to the class, explaining what they have learned from the text and their team’s thinking strategies.6. Culminating Activity (10 minutes)The teacher will lead a class discussion asking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opinions about the novel's protagonist (Lin Daiyu) and other characters, and also share their emotions about the story.四、评价和检查The teacher will use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s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text. Formative assessments will include regular checks for understanding during class discussions, visual representations, and reflection writing. Additionally, summative assessments will also include a written assessment where students will be given 1 hour to write an essay about the character, Lin Daiyu. They will be questioned on her character traits, her role in the story, the impact of the story on the Qing Dynasty society, and the literary significance of her role as a storytellerIn conclusion, the study of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nd the character Lin Daiyu offers a valuable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to engage with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By exploring the complex themes of love, family, and social status, studentswill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enduring impact of this classic novel. Through a variety of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s, students will develop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skills, as well as their ability to communicate their ideas effectively through writing. Overall, this unit has the potential to inspire a lifelong appreciation for Chineseliterature and culture, while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important skills and knowledge that will benefit themin all areas of their academic and personal lives《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2《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红楼梦》中以林黛玉为主角的情节及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6篇)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6篇)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把握环境这个要素在小说中的作用。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一、布置预习,熟悉课文。
任务: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阅读文章,划出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路线图,注意她沿途看到的景物。
活动形式:自由阅读,书面作业。
(说明:画路线图能激发学生的反复阅读兴趣,从而达到熟悉文章的目的。
)二、交流路线图,介绍沿途景观。
任务:梳理内容,深入学习。
活动形式:班级交流。
(说明:这个环节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贾府环境、具体设施的有关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
通过探讨,学生能够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三、总结贾府的环境特点。
任务:总结贾府的环境特点。
活动形式:班级交流。
贾府的环境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外观宏伟。
贾府地处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在黛玉的眼中,首先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
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二、布局精妙。
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
“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三、陈设华贵。
写“荣禧堂”,先详细描写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其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
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四、服饰精美。
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都极为讲究,稍微重要一点的人物出场都有服饰描写。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完整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基本常识,学习鉴赏古典小说的方法和古典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
2、重点鉴赏“王熙凤”“贾宝玉”两个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表现人物的方法。
【知识链接】1、《红楼梦》常识:作者介绍——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曹雪芹的一生恰好经历了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这为他的创作准备了良好的基础。
思想内容——两条线索: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线索;宁荣二府兴衰变化线索。
四大主题:(1)通灵宝玉与叛逆主题—贾宝玉的形象。
(2)木石金玉与爱情主题—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3)四大家族与政治主题—贾府衰败的历史命运。
(4)色空观念与人生主题—“分骨肉”、“世难容”、“聪明累”、“虚花语”。
艺术特点——(1)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
(2)孕育了一个狂人,也塑造了一个新人。
(3)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美与丑的相生相克。
2、课文链接:课文是主线(全文)的开端,写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通过她的耳闻目睹和内心感受,介绍了贾府一批重要人物,初步展现了贾府的概貌,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序幕。
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多样,对众多人物的写法绝不相同,特别是写王熙凤、贾宝玉出场的文字十分精彩,人物语言极其传神。
3、前后文介绍:第一回是开篇。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课文就选自这一回。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
3、古典小说鉴赏策略:(1)在情节中理清人物关系(2)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3)抓住言行写爱憎(4)抓住矛盾关键说性格(5)探讨人物言行根源,揭示主题第一课时【古典小说鉴赏第一步】——在情节中理清人物关系1、通读课文,查字典,为文中的生字词注音,归纳多音字、形近字。
(1)多音字:仆妇(pú)前仆后继(pū)插屏、屏蔽、屏障(píng)屏除、屏弃、敛声屏气、屏退、屏息(bǐng)屏营(bīng)发丧(sāng)如丧考妣(sàng bǐ)呜咽(yè)咽尽(yàn)不足之症、症候(zhèng)症结(zhēng)便宜行事(biàn)大腹便便(pián)劳什子(shí)什么(shén)(2)形近字:笨拙(zhuō)茁壮(zhuó)相形见绌、左右支绌(chù)内帏、帷幄、宫闱、阳奉阴违(wéi)芦苇、经纬、冒天下之大不韪(wěi)咳嗽(sou)洗漱(shù)眉尖若蹙(cù)蹩脚(bié)拥趸(dǔn)笑靥(yè)梦魇(yǎn)嫡亲(dí)贬谪(zhé)敕造(chì)贾赦(shè)宫绦(tāo)洗涤(dí)纨绔(wán kù)胯下之辱(kuà)孱弱(chán)潺潺(chán)(3)生字词:人烟阜盛(fù)台矶(jī)奶嬷嬷(mó·mo)纳罕(hǎn)削肩(xuē)簇拥(cù)丫鬟(huán)金螭(chī)璎珞(yīng luò)窄裉袄(kèn)洋绉裙(zhòu)打谅(liang)翠幄(wò)厢庑游廊(wǔ)尽让(jǐn)绾发(wǎn)盥洗(guān)韶光(sháo)小幺儿(yāo)杜撰(zhuàn)忖度(cǔn duó)懵懂(měng)瞋视(chēn)(4)成语:顾盼神飞怯弱不胜不经之谈敛声屏气不肖子孙2、找出文中较重要的人物,理清人物关系。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篇一教学目的:初步了解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及其思想和艺术成就通过多本文的学习,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表现人物的手法。
教学重点:典型环境和主要人物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方法:以点拨为主,引导学生逐步领会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初步了解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及其思想和艺术成就;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和步骤:导入:如果从中国古典小说中找出一部能像“百科全书”一样充分表现封建社会历史、能被誉为“金字塔”式的作品,你会首选什么?——《红楼梦》。
它的作者是谁?——曹雪芹。
你了解曹雪芹吗?你看过《红楼梦》吗?一。
曹雪芹与《红楼梦》简介曹雪芹:出身于一个有百年历史的贵族世家: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奶妈;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叔父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皇家的供货商);两个姑姑都被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住在他的家里。
成长于一个藏书丰富的书香门第:祖父曾是当地名士,能写诗、填词、编戏;还是有名的藏书家;主持刻印了《全唐诗》;曹雪芹深受祖父和家庭的影响,从小博览群书,有丰厚的文学文化底蕴,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诗词曲赋无所不精,不但是杰出的小说家,还是有名的诗人和画家。
生活于所谓的“康乾盛世”,但经历了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巨大变故。
人生经历:十三岁前: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
其后:父亲获罪革职,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
晚年:在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
死亡:四十多岁,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痛苦地离开了人间。
身后留下凄苦的妻子和几束残稿,连埋葬的费用都是他几个好友资助的。
写作经历:写于凄凉困苦的晚年。
在“曹雪芹印”中有这样一首诗:“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
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2024最新-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优秀6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优秀6篇)《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3回,本文描写林黛玉第一次进入贾府的情景,这里是可爱的小编午夜给大家找到的《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利用教材中有限的名著片断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教学设想:以《红楼梦》歌曲(王立平作曲)的欣赏作为贯穿文学欣赏的红线,以曲调的风格来体会其悲剧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公开课)教学流程:一、由《红楼梦序曲》交代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
二、读课文宝黛相会,参译木石前盟(关于贾宝玉的性格暂且按下不提)。
三、如此一对有情人该成眷属吧,而结果却是枉凝眉(欣赏词曲《枉凝眉》)。
四、为什么会如此呢?要从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谈起。
(分析归纳课文中侧面、正面及《西江月》二词展示的宝玉性格。
)林黛玉支持贾宝玉,薛宝钗规劝贾宝玉,于是悲剧就产生了。
五、且悲剧是那样的深沉与惊心动魄,欣赏词曲《葬花吟》。
六、悲剧还不仅仅是木石前盟成镜花水月,金玉良缘也是美中不足(欣赏词《终身误》)。
于是共同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板书:附歌词:1、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2、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3、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扌不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优秀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心理,概括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掌握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主要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解读古典小说的人物个性,培养文学审美能力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情节结构,解读林黛玉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掌握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主要手法。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看视频、听音频);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品读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大家仔细观看视频中的故事情节发展,视频放完了,大家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吗?没错就是《红楼梦》。
那林黛玉进贾府看到的是怎样的豪门家族呢?今天我们就随着这个美丽的女子走进贾府,走进《红楼梦》,进而走进林妹妹的内心。
现在开始我们的新课《林黛玉进贾府》。
(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①同学分享课前收集资料,介绍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
明确:作者: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也有说曹頫之子)。
关于《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
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以贾史王薛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7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7篇)《林黛玉进贾府》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红楼梦》的一些常识性了解,增加个人文化积累。
4.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西江月》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可以从人物出场描写入手,研究描写人物的方法。
同时结合运用鉴赏分析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枉凝眉》。
导语:《枉凝眉》。
是大家熟悉的曲子。
歌中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结果呢?一个是整天为他哭泣(林),一个是整天为她牵挂(贾)。
“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对造成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简介作者及《红楼梦》创作《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
它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他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
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夫人侄女 贾赦儿媳 贾府当家女眷
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
亮相后, 精描细绘
写出场
精描细绘, 性格外显
张扬泼辣 虚伪狡黠
地位显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王熙凤
绘装饰
夸黛玉 一石三鸟
八面玲珑 性格特点
善于逢迎
随机应变 圆滑能干
回王夫人
巧应答 滴水不露
一、以“《红楼梦》人物形象评析”为副标题,正标题 自拟,写作小论文,上传至班级360云平台,在写作过 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
二、在班级云盘中阅读《红楼梦》相关的资料 /.net/
链接
链接:思维导图
评价量规
贾演—贾代化 宁国公
贾敷 贾敬
贾珍—贾蓉 (秦可卿)
贾惜春
贾府人物关系
贾赦 邢夫人
贾琏 王熙凤 贾迎春
巧姐
贾源—贾代善 贾政 荣国公 贾母 王夫人
贾珠
李执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
贾兰
贾敏 林如海
林黛玉
研读
展示脂砚斋点评《红楼梦》中的经典例子,组织学生分专题研讨 “黛玉眼中的贾家”“黛玉眼中的王熙凤”和“我眼中的黛玉与 宝玉”,尤其注意研讨主要人物: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
“眼”中观世态,笔底生波澜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德州二中 张明国 平原一中 崔桂静
学习目标
1.学生借助批注读书法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提高语言的欣 赏能力;培养自主品读能力。
2.以“黛玉眼中的贾家”“黛玉眼中的王熙凤”“黛玉眼中的宝 玉”“贾家眼中的黛玉”分专题研究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几 位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及其塑造方法,培养研读文本能力。
导入
听87版电视剧《红楼梦》插曲《枉凝眉》, 谈初读感受与困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链接 《枉凝眉》
展示
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自主学习成果(一、 思维导图:①古代小说知识;②贾府人物关系图 二、
自读文本的收获与困惑)
使用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加以评价。
自主学习任务
观看微课,学习批注读书法。链接:微课
一、利用互联网查阅中国古代小说的相关知识,查阅 《红楼梦》及曹雪芹的相关知识。 二、学生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提出自己的困惑与收获。 用批注法对印象深刻的文段进行批注,初步理解文本。 三、自主阅读,绘制贾府人物关系图及林黛玉进贾府 路线图两个思维导图。
见黛玉
顺贾母 转悲为喜
询黛玉 嘘寒问暖
我眼中的宝玉与黛玉
一、学生展示对宝玉黛玉描写部分做的批注。 二、学生总结“众人眼中的黛玉”,看“宝玉眼中的黛
玉”,“黛玉眼中的宝玉”。 三、播放宝黛初会视频链接
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鲁迅
看似平淡而内涵深厚 仿佛无心却有意为之
作业及评价
学生交流讨论,用PPT展示个人批注。 脂砚斋点评链接
学习成果展示量规
黛玉眼中的王熙凤
1.小组交流,选取优秀批注班级交流,老师适当点拨补充,绘制 王熙凤出场的思维导图。链接
2.展示脂砚斋点评《红楼梦》中与王熙凤有关的段落,在PPT中示范。
3.学生在批注基础上总结《黛玉眼中的王熙凤》,形成对人物的完整认识。 4.播放87版《红楼梦》王熙凤出场一段影视资料,学生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