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学题库1 教育与教育学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教育学考试复习提纲

教育学考试复习提纲

复习思考题: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矛盾中的 地位(中介转化) 2、教育的两个基本关系和基本规律 3、教育的基本着眼点——人和人的发展 4、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素 质、社会环境、个体活动和学校教育 5、对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的基本理解



6、教育的人的制约性——人的身心发展 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 整体性和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影响 7、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社会生产力、 政治和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8、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9、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复习思考题:

1、班级的含义和功能 2、班主任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3、当代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4、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5、如何培养班集体 6、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基本特点及其教育 策略。




7、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8、如何善待纯洁而朦胧的情感 9、班主任对品行不良的预防和矫治 10、班主任对学生学业不良的指导 11、根据学生评价的发展趋向,班主任 如何才能做好操行评定 12、选择和运用成长记录袋的基本要求

5、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6、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及其关系 7、对基础教育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 目标存在问题的个人看法
第四讲 教师与学生
主要内容:
一、教师 二、学生 三、师生关系
复习思考题:



1、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2、如何理解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 3、教师的基本专业素质有哪些?如何理解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版) ? 4、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如何理解教师和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5、对师生关系的基本认识。
《现代教育学》 课程考试复习纲要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概念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概念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概念 • 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的概念 • 宏观(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科学。

中观(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教育的产生1、产生的原因: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产生的条件:人类劳动的进行和语言的形成。

3、原始社会的一般特征:教育的无阶级性;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原始性。

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条件: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2、 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现。

• 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教育思想 孔子 1.重视教育的作用。

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济发展的基础上。

2.教育对象的“有教无类”。

孔子创办私学后,首先在招生对象上进行了相应的革命,实行“有教无类” 的办 学方针,这也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育的目的。

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

“学而优则仕” 包容多方面的意思: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

官的资格。

4.教学内容。

一曰:“子以四教:文、行 、 忠、信。

”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是指教学内容包括四个基本方面;二曰: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是指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三曰:《诗》、《书》、 礼》、《乐》、《易》、《春秋》等“六书”,是奴隶主的文化典籍,是孔子所使用的基本教材。

教育学基础提纲

教育学基础提纲

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学记》被誉为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2)【名词解释】通常来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只有目的、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存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之中。

其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3)【填空】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凡是对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产生教育影响的人。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活动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教育内容,也包括了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

(4)教育的基本形式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新生一代或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最高形态,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位居于核心地位,并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主导地位。

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5)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生物起源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学家孟禄(6)【了解知道】教育的历史演进1.原始形态的教育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

第二,教育与生产、生活密切相连。

第三,教育手段以言传身教为主。

2.古代形态教育第一,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

第二,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3.现代形态教育第一,教育的公共性。

第二,教育的生产性。

第三,教育的普及性。

第四,教育的法制化。

4.当代形态的教育第一,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docx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docx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有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口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影响学生达到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第二节、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屮的作用1、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木因素:个体的先天性素质、社会环境和个体活动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口的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第三节教育在社会发展屮的作用一、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是表现为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表现为经济活动再生产者和再生产科学技术。

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1、教育能够包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

2、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3、教育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

4、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5、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1、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

2、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二、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明显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育的变化和发展提出某种需要,二是提供相应的条件。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耍素之间、教育系统与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皴育原则: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

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等。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定义和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学科。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和提供教育和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2.教育学的历史渊源-古代教育思想的探索与试验:从古代文明至公元前4世纪。

-古代教育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从苏格拉底至笛卡尔。

-现代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从启蒙运动至现代教育学创始人杜威。

3.教育学的基本分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

-教育学的相关学科:包括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史学等。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等。

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教育的目标是人格的培养和社会角色的塑造。

-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客体是受教育者。

二、教学法基础知识1.教学法的定义和概念-教学法是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和规律,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导向,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规范。

-教学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法的基本原则-适应性原则: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渐进性原则: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的学习。

3.教学法的分类-根据教学方法的逻辑关系: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包括理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

-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包括幼儿教学法、小学教学法、中学教学法、大学教学法等。

4.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教学目标的设定: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课堂教学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与反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现代教育学复习汇总(复习提纲+要点概括)

现代教育学复习汇总(复习提纲+要点概括)

现代教育学(扈中平等)复习提纲(识记、理解、应用)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广义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是学校教育概念,定义为: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的概念:宏观,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中观,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教育学是以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教育的构成(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条件: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客观条件:体脑分工的出现,专职教师的出现。

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与应用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作“教育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上的哥白尼”的卢梭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

《爱弥儿》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首创“实验教育学”的是德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梅伊曼和拉伊对“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基本认识与评价。

第二讲人、社会、教育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具有矛盾性,又具有一致性。

(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的含义就是指人认识、适应、改造社会的现有力量,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与未来趋势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矛盾。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一致性的含义,从总体上看,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上看,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

教育学基础考试复习提纲

教育学基础考试复习提纲

《教育学基础》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一)教育的日常用法作为一种过程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二)教育的词源educare“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B、耦合过程C、动力性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一)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二)学习者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有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影响学生达到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第二节、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个体的先天性素质、社会环境和个体活动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第三节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是表现为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表现为经济活动再生产者和再生产科学技术。

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1、教育能够包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

2、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3、教育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

4、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5、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1、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

2、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二、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明显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育的变化和发展提出某种需要,二是提供相应的条件。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教育原则: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

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教育学题库1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一、填空题:
1.教育是,是的基本途径。

2. 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

3.从形式上看,教育经历了从到形式化教育再到的过程。

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的典型表征。

5.从世界范围说,现代教育制度始于18、19世纪国家的义务教育。

6.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延长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7. 、、、和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8.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和增加新的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9.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10. 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11. 和被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12.捷克教育家写出了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13.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写成的。

14.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

15.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人是。

16. 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17.主张“有教无类”的是,提出“教学相长”的是。

1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康德
19.教育学是一门以和为研究对象,探索的科学。

二、选择题:
1. 18世纪80年代实行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 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期自然,便是最好的,这一主张是
提出的。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3. 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是哪一位教育家的观点。

A孔子 B荀子 C 孟子 D朱熹
4. 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

A《学记》 B《大学》 C《师说》 D《金言》
5.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

A《政治学》 B《理想国》 C《雄辩术原理》 D《金言》
6.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人是。

A夸美纽斯 B培根 C赫尔巴特 D卢梭
7.被称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的是。

A《理想国》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学记》
8.《大教学论》是谁的著作。

A培根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9. 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人是。

A夸美纽斯 B培根 C赫尔巴特 D杜威
10.提出教育学学科基础是心理学和哲学的人是。

A亚里士多德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11.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教育国家化 B初等教育义务化 C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D教育全民化
12.被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标志的代表作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 《民本主义与教育》 D《学记》
13.下列属于二战后世界教育发展变化的是。

A加强幼小衔接 B强化并延长义务教育 C教育的世俗化
D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多元化 E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14.一般认为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 《爱弥儿》 E《教育漫话》
15.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A有教无类 B教学相长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克己复礼为仁 E兼爱,非攻
三、辨析题:
1.非形式化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没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也相对规范化。

2. 从规范学科的建立、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来说,通常以夸美纽斯及他的《大教学论》作为代表人物和作品。

3.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特征。

4.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是形式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5.学制受学校教育自身影响,其他外界因素对其无影响。

四:名词解释:
1.教育
2.学校教育制度
3.教育学
五、简答题:
1.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教育的特点。

2.古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3.简述近代教育特征。

4.简述20世纪后现代教育的特征。

5.简述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表现。

六、论述题:
1.谈谈你对教育学的多样化和综合化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