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及策略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及策略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及策略作者:莫奎新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年第04期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在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理论指导下,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展开的稳定、具体的教学框架结构。

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创设情境、积极思维、交流合作、主动探究、评价激励为主要教学策略,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

二、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1. 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探究式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并控制学习的整个过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学习方法,设计并控制学习的整个过程。

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思想观点的尊重和鼓励,使学生能够以小主人的身份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行探索问题、自主解决问题、重视自我发现和自我体验的过程,注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提倡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尊重并鼓励不同的学生在解决相同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2. 要以问题为中心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探究式学习”和“发现学习”相似,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而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这种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须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民主、和谐、开放、灵活的氛围中通过各种途径,如实验、观察、阅读教材、交流讨论等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认知。

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设计(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设计(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设计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设计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以初中数学课堂为例,从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详细设计了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学习环境;教学策略1. 引言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construct their own knowledge(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探究式学习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教学内容设计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应遵循课程标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式,发现图形的内在规律。

3. 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环境是探究式学习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营造一个安全、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放松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同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网络、实验器材等,方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4. 教学策略设计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扮演好指导者、协助者和观察者的角色。

首先,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确立探究主题;其次,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解答疑问、提供建议等;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 学习评价设计学习评价是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激发学习动机。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态度情感等方面。

初中数学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究式学习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究式学习方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探究式学习方法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意义的建构者。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启发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负担重,缺乏自主学习时间等。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1.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面积时,可以提出“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组织探究活动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例如,在教授概率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概率的计算方法。

3. 引导反思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提高认知水平。

例如,在探究结束后,可以让学生撰写探究报告,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4. 给予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调整探究策略,提高探究效果。

例如,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进展,适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效果与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探究课教案

初中数学探究课教案

初中数学探究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对称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称的定义及性质2. 对称的判定方法3. 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自然景观等,引导学生关注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对称的概念。

3. 性质讲解:讲解对称的性质,如对称轴的性质、对称点的性质等,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4. 判定方法讲解:介绍对称的判定方法,如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判定,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教材中的对称实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实例。

6. 解决问题:出示一些与对称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

7.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对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 运用例题讲解法,让学生掌握对称的判定方法。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问题解决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如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提高自我认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尝试(文定富)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尝试(文定富)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尝试(玉屏县黔东民族寄宿制中学文定富贵州玉屏 554000)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活动和问题研究”为中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弘扬学生人格主动精神,挖掘学生创新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需要。

下面,我就自己多年来在这方面的摸索和实践谈点体会,愿与同行共勉。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探究兴趣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特征之一。

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堂的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

诱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有:(1)从现实生活或实际需要中诱发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例如:学习“勾股定理”时,我提出:(也可用多媒体演示) ①一电线杆高AB=12米,为稳住它,要在杆顶A处和地面上距杆脚B 点5米的C处牵一条拉线,你能计算拉线的长吗?(还不能),AB的长确定吗?为什么?(确定,根据SAS)…;②为了在一条河的两岸建一座桥,必须测算两岸桥墩之间的距离AB,在河的一边选测点C,使∠ABC=90°,∠ACB=60°,量得BC=50米,你能算出AB的长吗? AB的长确定吗?为什么? 这两个问题可使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一种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什么呢?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探究欲很强。

又如:在“圆”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我曾这样设计问题情境:“有A、B、C三户人家,现要在他们之间挖一口井,使得这三户人家到这口井的距离都相等,此井该挖何处?请你画一画,说一说。

”问题的提出,当引起了学生的讨论和猜测。

接下来很自然得到:此井应挖在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上。

但该圆的圆心位置如何确定呢?教师追问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也导出了课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画图、思考、讨论,也有些学生仔细去看教材。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探究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探究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探究1. 引言1.1 探究式教学法的定义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深入理解知识。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扮演着引导者和激发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涵盖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法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力量,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探究式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养。

1.2 探究式教学法的重要性探究式教学法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探究式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探索和解决,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探究式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合作中共同探讨问题、发现问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探究式教学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科知识的综合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实现教育的目标。

2. 正文2.1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法的优势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可以自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教学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整体观念,促进知识的联系和延伸。

初中数学探究式实践教学(3篇)

初中数学探究式实践教学(3篇)

第1篇摘要:探究式实践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探究式实践教学的定义、实施策略、优势与挑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式实践教学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宠。

探究式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探究式实践教学的定义探究式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实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三、探究式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问题情境应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启发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3. 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应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实践操作可以包括实验、游戏、制作等活动。

5. 强化评价与反思,促进教学相长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相长。

四、探究式实践教学的优点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式实践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探究式实践教学强调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方法第一篇范文探究式学习方法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文将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内涵与特点探究式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等途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主体性: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自主决定学习的内容、方法与进度。

2.问题性:探究式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

3.合作性: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4.实践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5.创新型: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应用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思考;(2)问题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既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困难;(3)问题要具有实际意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环节。

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动手操作等,从而获得数学知识。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展开探究;(2)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避免过度干预;(3)鼓励学生遇到困难时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3.组织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成果等方式,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在组织合作交流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分组,保证小组成员之间能够有效合作;(2)明确交流内容和要求,确保讨论的针对性和深度;(3)引导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9-05-08T17:03:04.28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作者:闫虹
[导读] 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旨在使探究式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

闫虹(西北工业大学咸阳启迪中学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旨在使探究式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211-01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改新理念,大部分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探究式教学”这种模式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从而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并有待改善。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持“消极”态度,他们认为在课堂上搞“探究”是在浪费时间,会使“双基”得不到落实。

2.“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内容都拿来探究。

3.课前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创设的问题质量不高。

4.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教师介入时机把握不当。

5.重探究轻展示。

探究时有声有色,展示成果时却因怕生事端,又要赶时间,于是草草收场。

6.忽视学困生,使懒于思考的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学校要做的
1.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可结合组织理论学习、学术讲座、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堂教学实践、外出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

通过培训学习,让教师掌握包括探究式教学在内的各项教学技能,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为在探究式教学中成功设计高质量问题打下基础。

同时,也可以让“消极”探究式教学的教师们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在短期内对学生分数的提高确实没有做题的作用大,但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

必须帮助这部分教师转变观念,共同参与到我们的“探究式教学”的课题研究中来。

2.学校要尽快建立一套与探究式教学相适应的体系。

一堂探究课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它需要教师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做精心的准备,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

所以,学校应考虑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并建立相关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一些奖励机制,来保证和促使教师能够并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来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做复杂费时的准备工作。

(二)教师需要做的
1.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并做精心准备
探究式教学的有效使用,可促使学生掌握数学发现的方法,形成迁移能力,并最终养成勇于创造的态度。

但是,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做出较好的加工和组织,要花费课前大量的时间来准备,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并且,也不是任何内容都能有效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有些知识内容,由于种种原因,难以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有些也没必要做探究。

例如,在探究出一些运算法则后,有一些课时专门是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像这样的内容就没必要再探究;再者,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人类经几千年探索的结晶,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完这些知识,同时全部经历历史上的探究过程是不现实的。

教师应该把握好时间与教材,精选出一些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且可使学生在探究后能获得成就感的数学教材来组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

要立足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剖析和重组,用联系、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研究各知识点之间的转化,展示给学生一个动态的“知识生长”的过程。

2.保证探究时间,把握介入时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这里所说的支配时间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做后盾,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可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却总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于是常常过早地介入甚至草草收场。

有时是看到学生讨论许久也不进入正轨,就急,然后提示一下;有时则是没过多久就有个别学生得出方案,教师一高兴立即请该团队的学生展示方案。

这样一来,还有大部分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同时,它还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充分,以致学生感到手足无措。

这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在作祟,注重结果,不注重学生得到的过程。

这就违背了探究式教学的初衷。

所以,在学生做自主探究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时间,并在教室四处走动,采取以听、看为主的交流方式,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学情的了解上,再迅速地加以思考:该不该介入、什么时候介入、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何调整、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等等。

对此,教师需要把握时机,及时做出最恰当的选择,确保探究课能够取得预期的目的。

3.组织好自我展示环节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终于得出了方案,他们不仅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也需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同学来分享并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

自我展示,是探究课的华彩所在,探究课的高潮正是在这个时候来临的。

它在学生展示异彩纷呈的成果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对学生的每一种方案,不论正确与否,不论繁琐与否,都要给予热情的、积极的正面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还应对探究结果进行提炼本质,适当总结。

让学生获得充分肯定的同时,能得到更加深入的思考。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探究式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在思维较慢的学生尚未充分思考前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打断了思维较慢的这部分学生的自主思考,剥夺了他们探究的权利,久而久之,还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惰性,最终沦为课堂的旁观者。

这势必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

所以,教师要在每一节课都要着力注重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和鞭策。

一方面,在分组时就要特别关照小组长要带着这类学生一起讨论,用集体的力量把他们拉入正题;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在深入小组时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鞭策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可考虑在展示时随
机抽取组内成员展示成果,使得他们不得不动脑,不得不一起探究和交流。

一条世界文明古训说:“我听说了,然后又忘记了;我看到了,于是我记住了;我动手做了,我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古人亦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正是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所在。

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探究式教学带进课堂,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快乐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