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认真拼一拼,把字写漂亮。
gē da jǔ sàng pí juàn chōu tìdǐ yùyīn sùpéi yǎng tuí rán cí chǎng cāi cè二、用“√”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绿蔓.(màn wàn) 露.出(lù lòu ) 滋.养(zīcī)矿.产(kuàng guǎng)记载.(zǎi zài)险恶.(wù è)恬.静(tián kuò)不禁.(jīn jìn)三、辨字组词。
寇(_________)爆(_________)泽(_________)副(_________)冠(_________)瀑(_________)择(_________)幅(_________)四、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暴露(____)(____)大步(____)(____)威风(____)(____)(____)身(____)骨(____)(____)所以汹涌(____)(____)别出(____)(____)(____)(____)有词1.仿照画波浪线的词语写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词语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反义词是__________。
五、选词填空。
晃动挪动摆动1.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_________)。
2.春风吹拂着杨柳,细长的柳枝犹如一帘绿色的窗帘在左右(_________)。
3.现在开始换座位,请同学们(_________)自己的桌椅。
消逝消失4.轮船慢慢地驶离海港,(_________)在远方的地平线上。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六》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语上标准化试题(标准化试题内容与本课所编知识点梳理同步)语文园地六一、标准化试题:1.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耳闻目睹围追堵截B. 多资多彩天姿聪颖C. 悬崖峭壁海角天崖D.慷概大方乱砍槛伐2.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A.蹬坏庄稼B.闪着波光C.滥用生产D.遨游天际3.下列加点字词理解有误的项是( )。
A.水村山郭酒旗风。
(山城,山村)B.多少楼台烟雨中。
(表示数量很多)C.两山排闼送青来。
(推开门)D.花木成睡手自裁。
(这里指排列整齐的花木很美丽)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映人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
B.从远处走来一位和蔼可亲的小朋友。
C.他敲着早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D.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五行:金木水火土B.五谷:稻麦黍菽稷C.五音:宫商角微羽D.五彩:黄青赤蓝黑6.句子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那浪花所奏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B.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C.那浪花所奏的不是一首欢乐的歌。
D.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啊!7.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是( )A.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因/送青来。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9.把下面的关联词填人句子中的括号里,最恰当的是( )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再加上水电站大坝截住了河水,( )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
几年过去,大瀑布逐渐枯竭,( )在汛期,( )见不到昔日雄奇的气势。
A.因此无论都B.而且虽然但C.但是即使也D.所以即使也10.王梅和李雷约好周六去红十四军纪念馆参观,早晨6点,他们到了农商行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同步练习

语文园地六一、交流平台1.读古诗词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该怎么办呢?(1)可以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旁一般都有注释,借助注释,我们可以理解得更准确,如《江南春》中的“四百八十寺”,并不是指四百八十座寺院,而是虚指,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理解。
2.读诗句时,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美。
如读“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两句时,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美丽的江南春天的景象。
3.读“同到牵牛织女家”时,联系《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我知道了诗人想表达的意思是,黄河之水仿佛往天上奔流而去,从而体会到了诗中黄河的________气势。
二、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说说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
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
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1)用一句话概括作者表达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文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公交车站牌,帮助小林同学规划乘车方案。
(1)小林同学家住温泉镇,他希望早上九点以前赶到在宋家洼的外婆家,好跟舅舅一起去爬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 六》同步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同步习题1.将成语补充完整。
五()杂()五()丰()五()四()五()八()2形近字组词。
眷( ) 袄( ) 峦( )卷( ) 沃( ) 恋( )3写出反义词拒绝()前进()谦虚()灰暗()4.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只要……就……即使……也……无论……总是……(1)()是夏天还是冬天,樟树()那么蓬蓬勃勃。
(2)()樟树存在一天,虫类()怕它一天。
(3)()樟树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
5.这段文字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根据《唐律疏议》可知,在中国唐代,一旦某种食物变质,已经让人受害,那么所有者必须立刻焚烧,否则要被杖打90下。
如果不毁掉有害食品,反而送人甚至出售,致人生病,食品所有者就要被判刑一年。
如果这种食品致人死亡,食品所有者则要被判处绞刑。
别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本应被焚烧但未被焚烧的有害食品造成死亡,食品的所有者也要按过失杀人来处罚。
6.填空五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土五谷:稻、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徵、羽7.课外阅读《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看拼音写词语línɡhún jièwèn mùtóng yáo yuǎn()()()()(2)辨字组词。
清()魂()牧()请()魅()牡()(3)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A路上行人欲.断魂。
()B.牧童遥.指杏花村。
()(4)《清明》是_______朝诗____写的。
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____________”表现出了人们的悲伤情绪。
我还能写出一首描写清明节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练习卷 (2)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1.学习在线交流。
王嘉乐在读古诗词的时候,不太好理解它的意思,你有什么好办法?第一:______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_______二、填空题2.填一填。
五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菽、稷五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徴、______五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3.根据材料完成练习。
1.张轩宇同学住在文昌汽车站附近,他周六要在6点40分以前赶到纸箱厂路口,和同学们一起参观纸箱厂,他怎样乘车最合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叔叔家住在公务员小区,在中医院上班,他22日晚上10点下夜班,适合乘坐哪路车回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内容回顾。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
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乌蛋。
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一些生勃争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
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精品教案+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2.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主要观点。
3.学会识别公交路线图,选出最佳方案。
4. 积累中国文化常识中的内容:五行、五金、五谷、五音、五彩。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1.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主要观点。
2.积累中国文化常识中的内容:五行、五金、五谷、五音、五彩。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语文园地六一、交流平台1.读古诗词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该怎么办呢?(1)可以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旁一般都有注释,借助注释,我们可以理解得更准确,如《江南春》中的“四百八十寺”,并不是指四百八十座寺院,而是虚指,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理解。
2.读诗句时,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美。
如读“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两句时,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美丽的江南春天的景象。
3.读“同到牵牛织女家”时,联系《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我知道了诗人想表达的意思是,黄河之水仿佛往天上奔流而去,从而体会到了诗中黄河的________气势。
二、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说说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
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
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部编人教版】最新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附答案

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读古诗词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该怎么办呢?(1)可以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旁一般都有注释,借助注释,我们可以理解得更准确,如《江南春》中的“四百八十寺”,并不是指四百八十座寺院,而是虚指,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理解。
2.读诗句时,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美。
如读“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两句时,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美丽的江南春天的景象。
3.读“同到牵牛织女家”时,联系《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我知道了诗人想表达的意思是,黄河之水仿佛往天上奔流而去,从而体会到了诗中黄河的________气势。
二、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说说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
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
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1)用一句话概括作者表达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文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公交车站牌,帮助小林同学规划乘车方案。
(1)小林同学家住温泉镇,他希望早上九点以前赶到在宋家洼的外婆家,好跟舅舅一起去爬山。
(新版)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步检测试题(附试卷答案)1

第六单元测试一、基础知识。
(38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6分)héǎi()可亲的奶奶总是把lán zi()之类的东西kānɡkǎi()地借给别人使用,我笑她爱心fàn làn(),她却笑着说:“我这叫zīyuán()共享!”我也要向她学习,长大后为他人、为国家多作ɡònɡxiàn()。
(二)用“\”画去加点字不正确的音节。
(4分)1.“长征”运载(zǎi zài)火箭升空的画面非常壮观(ɡuān ɡuàn)。
2.在恶(èě)劣的环境中,这棵参(cān cēn)天大树依然顽强地生长着。
(三)与词语“耳闻目睹”结构相似的是一组是()。
(4分)A.排山倒海B.地动山摇C.惊涛骇浪D.天涯海角(四)写出下列加点的词语的反义词。
(4分)1.树勇敢()地顶住了凶猛()的洪水。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五)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20分)1.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8分)(1)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仿写句子。
(4分)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六
一、读拼音,写词语。
jīng yíng yáo lán gòng xiàn kū jié huǐ huài
()()()()()
二、辨字组词。
炕()稍()律()栽()
坑()梢()肆()载()
抗()悄()津()戴()
三、下面的句子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最简单易行的,应该从节电、节水做起。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治理起来得费很大力气。
我们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一定要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只要大家能为保护环境做一些有益的事,相信我们明天的环境会更美好。
表达的观点是:
四、根据“日积月累”填一填。
1.五行:
2.五彩:
3.五音:
4.五谷: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家窗外有一块难得的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
怎么办?我制作了一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是仍旧垃圾成堆,臭气熏天。
为此我们一家人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兴奋地告诉我一个好主意。
我听了,乐得直拍手。
于是我们全家一齐动手,先将垃圾铲成一堆,接着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处勾出十分好看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笼翠竹,种在花坛的东西两旁。
一天工夫,这儿完全变成了另一番景象。
附近的居民不仅没来这儿倒垃圾,还纷纷把家里的花木奉献出来,为花圃增美添色。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以前,窗外的空地上,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如今,这儿变得
(2)以前,人们把这儿当垃圾堆,后来看到这儿变成了,人们不但不往这儿倒垃圾,而且纷纷,使这里的景色变得更美了。
2.第二节写建造花坛的经过是什么?
3.第二节中“爸爸对我说出了一个好主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jīng yíng yáo lán gòng xiàn kū jié huǐ huài
(晶莹)(摇篮)(贡献)(枯竭)(毁坏)
二、辨字组词。
炕(土炕)稍(稍微)律(律师)栽(栽种)
坑(水坑)梢(树梢)肆(肆虐)载(载重)
抗(抗战)悄(悄悄)津(天津)戴(穿戴)
三、下面的句子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最简单易行的,应该从节电、节水做起。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治理起来得费很大力气。
我们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一定要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只要大家能为保护环境做一些有益的事,相信我们明天的环境会更美好。
表达的观点是: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要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
四、根据“日积月累”填一填。
1.五行:金木水火土
2.五彩:黄青赤白黑
3.五音:宫商角徵羽
4.五谷:稻麦菽黍稷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家窗外有一块难得的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
怎么办?我制作了一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是仍旧垃圾成堆,臭气熏天。
为此我们一家人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兴奋地告诉我一个好主意。
我听了,乐得直拍手。
于是我们全家一齐动手,先将垃圾铲成一堆,接着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处勾出十分好看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笼翠竹,种在花坛的东西两旁。
一天工夫,这儿完全变成了另一番景象。
附近的居民不仅没来这儿倒垃圾,还纷纷把家里的花木奉献出来,为花圃增美添色。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以前,窗外的空地上,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如今,这儿变得花团锦簇,翠木葱茏。
(2)以前,人们把这儿当垃圾堆,后来看到这儿变成了花园,人们不但不往这儿倒垃圾,而且纷纷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使这里的景色变得更美了。
2.第二节写建造花坛的经过是什么?
铲垃圾、挑石块、砌花坛,糊水泥,勾图案,堆细土,栽花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