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证据制度历史发展
《高考真题》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9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解析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母题来源一】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母题题文】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试题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代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出现12位王,平均每代有王,从而可以推导出周代的王基本是代际相传,其王位继承方式已经不是兄终弟及,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后,“传贤”变为“传子”,禅让制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商代诸王和西周诸王的寿命有明显差别,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课标中的“早期国家的特征”,题型是“反映类”选择题,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题干提供了商朝与西周王位继承的代际变化,要求深层次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
考生通过王位代际的变化,找出商周政治制度的演变规律,从而得出历史结论。
【考查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
考查了学生对商周时期的史实的掌握,同时考查学生通过史料理解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得分技巧】解答本题,应对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掌握。
(1)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开创的一种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分封制是周朝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被封诸侯具有一定的权利, 同时又对周天子负有一定的义务。
被分封的并不都是具有王族血缘的诸侯。
(3)宗法制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它以血缘关系为维系政治统治的纽带,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最高统治权即王权的确立及传承运作和地方各级统治权的确立及传承运作,均依附于嫡长子继承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21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0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0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0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单选题1.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3.例6 [★]江苏扬州高一期末)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
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 )A.战事立功B.门第出身C.才学品德D.皇亲国戚4.在《殷周制度论》中王国维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定”的是( )A.殷周成败B.嫡庶亲疏C.分封远近D.爵位高低5.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
”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B.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7.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证据学是一门法学吗--易延友

证据学是一门法学吗?——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观察与反思易延友古德曼先生曾经向内务大臣问道:"您曾经注意过有关证据的科学吗?"内务大臣反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很难说证据是一门科学;我把它看成是一个常识问题。
""请您原谅,先生。
"古德曼回敬说,"我认为,证据科学是科学中之最为精妙最为繁难者。
它实际上是科学中的科学。
"[1]——题记一、引言:我国证据法学研究简史中国证据法学的研究大约起自20世纪30年代,其标志是日人松冈义正所著之《民事证据论》一书的翻译。
该书共5章,第1章总论,概论证据的本质、意义、种类、目的物等;余各章分别讲述举证责任、自由心证、证据手续及各种证据方法。
[2]中国人自己撰写的证据法论著,则首推周荣编著的《证据法要义》一书。
该书共11章,除绪论讲述证据的定义及证据的性质、范围、学说、分类外,其余各章分别讲述举证责任、证据调查、人证、鉴定、书证、勘验、证据保全、证据的评价等专题;全书以中华民国证据法为根据,略述英美证据法,并于每章末附中外判例。
[3]整个中华民国时期,与证据法学有关的出版物,主要以这两本著作为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深受苏联影响,证据法学的研究一开始主要以译介苏联的证据立法和相关理论为主。
其中第一本出版物就是维辛斯基的证据法理论,[4]其次则是其他苏联法学家的理论著作。
[5]一直到1957年以前,证据法学的研究都还比较正常,[6]但1957年以后,该领域的研究已经深受阶级斗争思想的影响,对于证据学的研究也主要是为阶级斗争这一政治目标服务。
[7]八十年代初期,证据法学的研究重新燃起了生机。
这阶段出版了一些专著[8]和教材[9],和一些普及型读物,[10]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
[1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学学术可以说空前的繁荣。
各类法学学科纷纷建立,法学学术期刊也如火如荼,甚至一些以书代刊的出版物也像雨后春笋一般争先恐后。
专题01 史料实证-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核心素养重点突破

2017年全国卷1
【2017年全国卷1】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 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010年新课标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唐武德元年”可知李世民不是皇帝,故A项说法错 误,排除。《新唐书·高祖本纪》记载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 故可知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的说法错误,排除B。上述 四则史料都提到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只 有《新唐书·太宗本纪》提到太宗有疾,其他没有提到,孤证 不立,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史料的分类
二十四史 (注:不包括清史)
睡虎地秦简 1975年湖北云梦
牛郎织女的传说 (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以上史料属于上述分类的哪种分类?
(一)按史料价值又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材料两 大类:
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
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 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 象的情况。
学业质量水平要求
课标举例
课标举例
课标举例
02 史料与史料研习
史料的分类
史料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表现形式,二是按史料 价值。
(一)按表现形式又可以分为四类: 1.文献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传记谱牒、 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②以 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 2.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 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3.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如:神话传说、 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4.音像资料:是音像手段与历史资料的有机融合,反映历史 活动的声像记录。
复习课件:2023中考一轮复习专题01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③“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远古民众与自然灾害抗争搏斗的历史过程和伟大成就
远古传说在某些方面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但远古传说不等
于史实。
伍·单元真题链接
1 、 (2022年黑龙江大庆)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
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 湿的气候
防风保暖,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 特点
自然环境决定了房屋结构的不同
伍·单元真题链接
1、(2022年湖南邵阳)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
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微点拨]人类之所以能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伴随着原始农业的产生,人类有 了比较固定的食物来源。
肆·单元重点详解
考点2.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
原始居民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距今年代 距今约6000年
距今约7000年
生活地区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房屋样式 半地穴式)考古花狂发现,陕酉省西安市东郊淄桥区的半坡遗址有
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 集体群居
B. 采集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型牛耕
【答案】C 【解析】根据“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半坡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其生活方式是农耕定居,C项正确;“集体群居”“采集渔猎”是旧石 器时代居民的生活方式,排除AB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排除D项。故选C项。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代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出现12位王,平均每代有王,从而可以推导出周代的王基本是代际相传,其王位继承方式已经不是兄终弟及,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后,“传贤”变为“传子”,禅让制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商代诸王和西周诸王的寿命有明显差别,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4,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 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上海市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学生版)(1)

2022中考历史复习策略201考什么02怎么考03如何复习孚培优优奥孚培优奥孚培优奥知识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 相关内容,范围为《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四册和《义 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世界历史》第一、二册的教材内容。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上海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实际,确定评价标准。
(一)评价目标历史知识1.1 知道重要历史事件的经过及结果、重要历史人物的事略、重要历史现 象的基本状况、 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
1.2 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历史思维2.1 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运用时间和空间术语描述史事,在具体的时 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
2.2 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认识史料的不同价值,提取史料的历史信息。
2.3 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论证观点或对具体史事作出解释与评价。
历史价价值观3.1认同祖国和中华民族,理解和尊重各国优秀文化传统。
3.2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智慧,培养真善美的价值观念。
重要历史事件的经过及结果、重要历史人物的事略、重要历史现象的基本状况、 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
课文目录单元导言课文标题大事年表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文明成果历史人物课文目录、标题、导言、大事年表中不一定有,但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知识孚培优优奥孚培优奥孚培优奥试卷结构题号题型题量分值一综合题2-4题约10分二综合题2-4题约10分三综合题2-4题约10分合计6-12 题30分1 .试卷总分:30分 2.考试时间: 40分钟3.考试形式:开卷考试,分为试卷与答题纸两部分,考生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允许考生携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四册和《义 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世界历史》第一、二册。
教科书中不得夹带材料。
历史知识1.1 知道重要历史事件的经过及结果、重要历史人物的事略、重要历史现 象的基本状况、 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
高一历史02-【开学第一课】高中秋季开学指南之爱上历史课

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
史。
三、高中历史课程特点——初高中历史的不同点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内涵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 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所有 历史叙述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 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 述者的主观认识。只有通过对史料的 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描 述历史,揭示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因 果关系,才能不断接近历史真实。在 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有 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
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 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
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事物 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
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 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
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 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
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 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
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卡尔《历史是什么》
发生的是“过去”,写出来的是“历史”。
——钱乘旦《史学月刊》2013年第7期
一、什么是历史?
历史Ⅰ:过去发生的事
历史Ⅱ:对过去发生的事的记录与解释
本体意义上的历史(作为事件的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 事件或过程,它永远消失在另一个时空之中,不可重现。
三、高中历史课程特点——初高中历史的不同点
初中历史目标要求
4.初步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 己对历史的看法。
能够初步区分历史叙述中的 史实与解释;能够客观叙述和分 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 的看法;在理解和辨析相关史料 的基础.上,尝试发现和提出新 的问题,加以论证,形成自己 的历史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法律工作者认识到:诉讼不是也不可能是发 现真情的科学调查研究。诉讼中应调查的事项是 由诉讼当事人决定的。当事人可能排除科学家会 坚持考虑的许多因素。法院没有发现当事人不知 道的或未经他们披露的信息渊源的手段。法院必 须主要依赖利害关系人提供的信息资料------事 实审理者只能取得当事人有能力并愿意提出的信 息。
司法证明活动是一种价值权衡的活动 法律价值与其他价值的平衡
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 司法公平与经济效率 司法正义与传统文化、宗教信仰
法律价值内部的平衡
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 案件真相与解决纠纷 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
形式理性概念 形式理性:来源于罗马法中的形式主义审判原则的 法律体系,它是由一套形式化的、意义明确的法规 条文组成的。它把每个诉讼当事人都以形式上的法 人对待并使之在法律上具有平等地位,它只依据法 律条文对确凿无疑的法律事实作出解释和判定,而 不考虑其他伦理的、政治的、经济的实质正义原则, 而是要排除一切宗教仪式、情感和巫术的因素。 现代的立法机关以严格的程序制定,又由专门的司 法机关予以适用的一套逻辑上严谨的、可人为操作 的由明确的规则所组成的法律体系。
神示证据制度与早期国家诉讼模式的相因关系。 神示证据制度与早期国家诉讼模式的相因关系。
法定证据制度
1、法定证据制度的缘起:统一规范法官审判活动 法定证据制度的缘起: 的需要是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政治原因; 的需要是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政治原因;等级制 度是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社会原因; 度是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社会原因;崇拜权威是 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文化原因。大约在16世纪, 16世纪 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文化原因。大约在16世纪, 欧洲大陆国家相继建立法定证据制度。 欧洲大陆国家相继建立法定证据制度。 (1352的加洛林纳法典、1670的法国刑事法令、 1352的加洛林纳法典、1670的法国刑事法令、 的加洛林纳法典 的法国刑事法令 1853的奥地利刑事诉讼法典 1857的俄罗斯帝国 的奥地利刑事诉讼法典、 1853的奥地利刑事诉讼法典、1857的俄罗斯帝国 法规全书。) 法规全书。)
程序正义理论
自然正义理论 正当程序理论 最低限度程序正义理论 (最低限度人权保障标准)
自由心证制度
1790年法国国会议员杜波尔向宪法会议提出一项 1790年法国国会议员杜波尔向宪法会议提出一项 改革草案, 改革草案,指出按照法定证据制度进行判决中是 荒谬的,对被告人和社会都是有害的; 荒谬的,对被告人和社会都是有害的;只有在审 判中给予法官自由判断证据的权力, 判中给予法官自由判断证据的权力,才能保证法 官最大限度地查明案件事实, 官最大限度地查明案件事实,从而作出正确的判 1791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该议案 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该议案, 决。1791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该议案,自由心证 制度正式确立并写入1808年的法国刑事诉讼法典, 1808年的法国刑事诉讼法典 制度正式确立并写入1808年的法国刑事诉讼法典, 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中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近代中国证据制度
改革司法体制,推行司法独立; 改革司法体制,推行司法独立;制订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典;吸取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 典、民事诉讼法典;吸取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 确立了无罪推定、自由心证、言词辩论、 确立了无罪推定、自由心证、言词辩论、禁止刑 讯等原则, 讯等原则,对证据种类和证明责任等问题作出了 明确的法律规定, 明确的法律规定,形成了比较健全的诉讼证据制 度体系。 度体系。
————摩根
诉讼活动与认识活动的关系:
诉讼活动包含着认识活动 诉讼中的认识活动服务于诉讼最终目的 诉讼中的认识活动属于特殊的认识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证据法 物质论与证据法(时、地、人、物、事、 情、故) 反映论与证据法(特定性、稳定性、反 映性;人事的同一认定) 可知论与证据法(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 上性的)
价值论
解决争执和查明真相这两个目的, 并未给评价法律程序提供可用的标准, 因为它们过于笼统。与纯科学不同,法 律的目的并不在于发现真相,并不在于 发现全部真相,并不纯粹在于发现真相。 这不但代价过高,而且往往与解决争执 的目的不沾边。 ————贝勒斯 ————贝勒斯
认识论上最为理想或最为称心如意的事 实认定方法,仅仅在它们没有危害到解 决纠纷的终极目标——公平而非“真 决纠纷的终极目标——公平而非“真 实”——才能被认可。 实”——才能被认可。 ——达马斯卡 ——达马斯卡 发现真实 正当程序 解决争执
当代中国的证据制度
客观真实的证据制度(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 客观真实的证据制度(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
重调查研究、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 重调查研究、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 明确举证责任和要求证据必须确实充分。 明确举证责任和要求证据必须确实充分。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认识论(物质论、反映论、可知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论(辩证法、系统论、概率论) 价值论(内部平衡、外部平衡)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
司法证明方法的两次重大转变: 司法证明方法的两次重大转变: 从以神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向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转变;从 从以神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向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转变; 以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向以物证为主的证明方法转变。 以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向以物证为主的证明方法转变。 历经三个阶段: 历经三个阶段: 自由证明、不自由证明、相对自由证明。 自由证明、不自由证明、相对自由证明。
自由心证:
证据的价值或证明力不再由法律事先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证据的价值或证明力不再由法律事先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法官和陪审员在审判中可以运用自己具有的“ 法官和陪审员在审判中可以运用自己具有的“人类普通认 知能力”来自由评断具体案件中各种证据的证明力。 知能力”来自由评断具体案件中各种证据的证明力。 法国刑事法典要求法官在陪审团评议案情之前做出如下告 法律并不要求陪审团讲出他们获得确信的途经和方法; 知:法律并不要求陪审团讲出他们获得确信的途经和方法; 法律也不给他们预定的规则, 法律也不给他们预定的规则,要求他们必须按照这些规则 决定证据是否完全和充分; 决定证据是否完全和充分;法律所规定的是要求他们集中 精神,在自己良心深处探求对于控方提出的针对被告人的 精神, 证据和被告人的辩护证据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什么印象。 证据和被告人的辩护证据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什么印象。 法律只是向他们提出一个能够包括他们全部义务的问题: 法律只是向他们提出一个能够包括他们全部义务的问题: 你们是内心确信了吗? 你们是内心确信了吗?故自由心证制度又称为内心确信证 据制度。 据制度。 自由心证制度评价:具有灵活性,但可能造成法官的专断。 自由心证制度评价:具有灵活性,但可能造成法官的专断。
神示证据制度的消亡:国家权力的膨胀、人类认 神示证据制度的消亡:国家权力的膨胀、 识能力的提高(1215的拉特兰会议 的拉特兰会议)。 识能力的提高(1215的拉特兰会议)。 神示证据制度的历史评价:有助于提高司法判决 神示证据制度的历史评价: 的权威性、一定程度上能够查明案件事实。 的权威性、一定程度上能够查明案件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