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肢位的摆放
良肢位的摆放及正确的坐姿

良肢位的摆放及正确的坐姿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王晓丹
中风急性期康复护理
中风康复护理应何时开始,
康复护理应早期介入,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不造成病情恶化为前提。
即患者生命体征
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的后48小时就可以进行。
中风急性期的康复护理措施有哪些,
1.保持床上卧位的正确姿势(良肢位的摆放)。
2.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被动活动)。
3.保持正确的坐姿。
4.转移动作的训练。
一、良肢位的摆放
• 作用:
1.预防和减轻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痉挛模式。
2.预防出现病理性的运动模式。
• 方法:
1.患侧卧位
2.健侧卧位
3.仰卧位
患侧卧位(最佳体位)
•
• 头部保持自然舒适位
• 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支撑
• 患侧上肢充分前伸,前臂取旋后位,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后缩,手指伸展掌心向上
• 患腿髋关节略后伸,膝关节略屈曲
• 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后面的枕头上,避免放在身前
• 健腿曲髋、屈膝向前,腿下放一枕头支撑健侧卧位
• 患者头部垫枕,胸前放一枕头,患肩前伸,患侧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伸展放在
枕上。
• 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另一枕上
• 健侧肢体自然放置。
良肢位摆放

的知觉刺激输入,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另一个明 显的好处是健手能自由地活动
良肢位摆放:患侧卧位
• 患侧在下,健侧在上
• 头部保持自然舒适位
• 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后缩,患侧上肢充分前
伸,前臂取旋后位,手指伸展掌心向上 • 患腿髋关节略后伸,膝关节略屈曲 • 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 • 健腿曲髋、屈膝向前,腿下放一枕头支撑
良肢位摆放:患侧卧位
健腿下垫枕位 置太靠前 ,患 髋没有后伸
患肩没有牵出 ,躯干没有后 仰,患肩受压.
良肢位摆放:健侧卧位
• • • 患者头部垫枕,胸前放一枕头,确保患者舒适 躯干与床面成直角 患肩前伸,上肢由枕头支撑在患者前面,患侧肘
关节伸展,腕、指关节伸展放在枕头上
• 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 面另一枕上
良肢位摆放
典型的痉挛模式: 上肢---肩胛骨内收(回缩)、上提;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 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腕和手指屈曲 下肢---髋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伸;踝跖屈、内翻
良肢位摆放的目的
防止患者痉挛模式的发生 预防肩关节脱位 预防肩手综合征 防止压疮发生 防止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良肢位摆放作用
预防和减轻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痉挛模式 预防出现病理性的运动模式
良肢位摆放的开始时间
应早期介入,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不造成病情恶化为前提。即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即可进行。
良肢位摆放方法
仰卧位
患侧卧位
健侧卧位
良肢位摆放:仰卧位
床铺尽量平整; 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过伸、过屈和侧屈,面部朝向患侧; 患侧上肢:患肩下垫一小枕,使与健肩同高;患侧上肢向外固定在枕 头上,和躯干呈90°角或大于90°;肘、腕尽量伸直;手心向上,手指
良肢位的摆放ppt课件

良肢位摆放
截瘫患者 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摆放
四肢瘫患 者良肢位摆放
? 仰卧位
? 上肢 肩可以放置在内收位、中立位或前身的位置, 肘伸直,腕背伸约30-40度,手指稍屈曲,拇指对掌。
? 下肢 伸髋并稍外展,伸膝但避免过度伸展,踝背屈 至中立位,两侧髋关节外侧各放一小枕,以保持髋 关节外展而不旋转。
?2、床上的侧方移动
? 患者仰卧位,健足置于患足下方,健 手将患手固定在胸前,利用健侧下肢将 患侧下肢抬起向一侧移动,用健足和肩 支起臀部,同时将臀部移向同侧,臀部 侧方移动完毕后,再将肩、头向同方向 移动。
3、由卧位到床边坐位 ?独立从健侧坐起:
?独立从患侧坐起:
?治疗师辅助下坐起: ?患者侧卧位,两膝屈曲。
? 患者健手支撑于轮椅远侧扶手,患手放于胸 前或腹部,患足位于健足稍后方。
? 患者向前倾斜躯干,健手用力支撑,抬起臀 部,以双足为支点旋转身体直至背靠轮椅。
? 确信双腿后侧贴近轮椅后正对轮椅坐下。
?辅助下由床到轮椅转移
?被动转移
?将轮椅斜向45°左右靠近床,并打开轮 椅的侧门(靠近患者健侧)
?治疗师半蹲在病人前,用双膝顶住患者 的双膝,把患者的双手至于治疗师的双 肩,治疗师双手分别提住患者两侧的裤 腰
?治疗师先将患者双腿放于床边,然 后一手托着位于下方的腋下或肩部, 另一手按着患者位于上方的骨盆或 两膝后方,命令患者向上侧屈头部。
?治疗师抬起下方的肩部,以骨盆为 枢纽转移成坐位。
? 4、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 ? 独立由床到轮椅的转移:
? 患者坐在床边,双足平放于地面上。轮椅置 于患者健侧,与床成 45°角,制动,卸下近 床侧扶手,移开近床侧脚踏板。
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摆放注意事项

良肢位摆放注意事项良肢位摆放是指将患者的四肢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和角度,以保证患者舒适、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在进行良肢位摆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适当的支撑物:良肢位摆放需要使用适当的支撑物来固定患者的四肢,例如枕头、抱枕、腿托等。
选择支撑物时要考虑患者的体型、肢体长度、病情等因素,以确保支撑物的合适性和稳定性。
2. 保持关节屈曲状态:良肢位摆放时,通常需要保持患者的关节处于适当的屈曲状态。
关节的屈曲有助于减轻肌肉的张力,提高血液循环,减少静脉淤血和血栓的风险,并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 避免过度屈曲:虽然保持适当的关节屈曲状态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但也需要避免过度屈曲。
过度屈曲会导致关节的压迫和肌肉的过度拉伸,引起关节僵硬和肌肉疲劳,严重时可能导致肌肉或关节损伤。
4. 注意肢体的对称性:良肢位摆放时,需要注意患者两侧肢体的对称性。
保持肢体的对称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并且可以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翻身次数。
5. 注意肢体的位置和角度:良肢位摆放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肢体的位置和角度。
例如,对于下肢的摆放,可以采用抬高脚部的方式,以减轻下肢的水肿和静脉淤血;对于上肢的摆放,可以采用自然垂直的方式,以减少肌肉疲劳和关节僵硬。
6. 定期检查和调整:在进行良肢位摆放后,需要定期检查和调整患者的肢体位置和角度,以确保良肢位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定期检查和调整还可以帮助发现和预防患者的肢体压疮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7. 关注患者的反馈:在进行良肢位摆放时,需要关注患者的反馈。
患者可能会出现不适感或压迫感,需要及时调整摆放角度或给予适当的缓解措施。
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有助于提高良肢位的摆放效果。
总之,良肢位摆放是进行有效治疗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提高治疗效果。
在进行良肢位摆放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支撑物,保持关节的适当屈曲状态,注意肢体的对称性和位置角度,并且定期检查和调整摆放效果。
良肢位摆放,良肢位如何摆放

引言概述:在医学领域中,良肢位摆放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护理技术,它有助于维护患者的身体舒适度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良好的肢体摆放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压力,并帮助患者保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肌肉功能。
本文将继续探讨良肢位如何摆放,以帮助医护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正文内容:1.颈部和头部的肢位摆放1.1颈部的定位:将患者的头保持在中线位置,使用轻轻的支撑将头部固定在良好的位置。
1.2护颈方法:使用适当的护颈器材,如颈椎固定架或环状护颈枕,来保护颈部免受不必要的运动或压力。
2.上肢的肢位摆放2.1肩关节位置:确保患者的肩关节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避免过度内外旋或屈伸。
2.2肘关节位置:将患者的肘关节屈曲90度,同时避免过度的屈曲或过度的伸展。
2.3腕关节位置:确保患者的腕关节在放松的状态下,避免过度的屈曲或过度的伸展。
3.下肢的肢位摆放3.1髋关节位置:将患者的髋关节保持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避免内旋或外旋。
3.2膝关节位置:将患者的膝关节屈曲角度维持在15度至30度之间,并注意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3.3踝关节位置:确保患者的踝关节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避免内翻或外翻。
4.躯干和背部的肢位摆放4.1脊柱位置:将患者的脊柱保持在中线位置,避免过度的弯曲或扭转。
4.2坐姿位置: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坐姿支撑装置,如靠背垫和腰椎支撑枕。
4.3卧姿位置:选择合适的床垫和床垫,以确保患者的身体得到适当的支撑和舒适度。
5.监测和调整肢位5.1监测患者的肢体位置:定期检查患者的肢体摆放,确保其保持在正确的位置,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5.2与患者交流:与患者互动,询问其是否感到舒适,观察是否有不适或疼痛,并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肢位调整。
5.3使用辅助装置:根据患者的需要,使用合适的辅助装置,如枕头、靠垫或减压垫,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
总结:良肢位摆放对于维护患者的身体舒适度和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正确的摆放颈部和头部、上肢、下肢以及躯干和背部的位置,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压力。
良肢位的摆放

演讲人
目录
01
良肢位的重要性
02
良肢位的摆放方 法
03
良肢位摆放的注 意事项
良肢位的重要性
预防压疮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定期检查皮肤状况 保持适当的活动量
避免长时间压迫皮肤 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促进血液循 形成
减轻肢 体水肿
促进伤 口愈合
预防肌 肉萎缩 和关节 僵硬
提高生 活质量 和舒适 度
01
02
03
04
05
06
减轻疼痛
01
保持关节稳定,减轻 关节疼痛
03
预防压疮,减轻皮肤 疼痛
05
促进康复,减轻长期 卧床引起的疼痛
02
促进血液循环,减轻 肢体肿胀和疼痛
04
保持肌肉张力,减轻 肌肉紧张和疼痛
良肢位的摆放方法
仰卧位
01 头部垫高,保持颈部中立位 02 双肩放松,避免受压 03 双肘伸直,手掌向上 04 双膝屈曲,保持髋关节中立位 05 双足平放,避免受压
02
注意事项:保 持身体稳定, 避免压迫关节 和皮肤
03
适用人群:颈 椎病、腰椎间 盘突出症、肩 周炎等患者
04
良肢位摆放的注意 事项
保持关节中立位
避免长时间保持一 个姿势,定时更换 体位
避免长时间压迫关 节,以免造成关节 损伤
保持关节在自然、 舒适的位置,避免 过度拉伸或挤压
在摆放过程中,注 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及时调整体位
根据患者的病情 和舒适度,定期 调整肢体位置
保持肢体处于功 能位,有利于血 液循环和康复
观察患者皮肤状 况,避免皮肤受 压或摩擦损伤
调整肢体位置时, 注意动作轻柔, 避免造成患者不 适或疼痛
康复医疗与护理之良肢位摆放

临床案例分析
我们将通过几个临床案例分析来展示良肢位摆放的实际应用,以及与康复和护理的关系。
总结和建议
通过良肢位摆放,我们可以提高康复和护理的效果,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功 能并改善生活质量。
建议医护人员在日常实践中重视肢体的正确摆放,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 行个性化的护理和康复计划。
康复医疗与护理之良肢位 摆放
康复医疗与护理之良肢位摆放是康复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正确摆放 肢体,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缓解疼痛,并促进体内循环。
主题介绍
本节我们将探讨康复医疗与护理之良肢位摆放的重要性,并介绍如何正确进 行肢体的摆放。
良肢位摆放的定义和重要性
良肢位摆放是指将肢体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和角度,旨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 肌肉萎缩,并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正确的良肢位摆放对于康复和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恢复 训练并提高康复效果。
良肢位摆放的原则和目标
良肢位摆放有以下几个原则:保持自然姿势、避免压迫血管和神经、保持适度的关节角度。 良肢位摆放的目标是减少肌肉僵硬和关节僵硬,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良肢位摆放的方法和技巧
一、枕头摆放技巧:使用合适的枕头来支撑头部和颈部,保持头颈自然直立。
二、肢体支撑技巧:使用垫子或垫脚来支撑肢体,保持关节在适度的角度上。
三、布垫摆放技巧:使用布垫来填充肢体之间的间隙,保持肢体的自然分离 与对称。
良肢位摆放对康复和护理的影响
良肢位摆放可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助患者加速康复,减少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的风险。 通过保持适度的关节角度和减轻压力,患者体验更佳,康复效果更显著。
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摆放
原则:上肢伸展位预防上肢屈肌痉挛、下肢屈曲位预防下肢伸肌的痉挛。
操作:下肢屈髋屈膝,上肢肩胛骨向前伸
(1)仰卧位:在肩胛后方放一薄垫,纠正肩胛内旋内收,肩稍外旋,伸肘腕,手指伸展,防止手指屈曲痉挛;下肢呈膝、髋自然屈曲;踝关节保持背屈。
(2)健侧卧位:患肩前屈90°左右,手平放于枕头上,伸肘,下肢患侧膝、髋屈曲,放于支持枕上使髋稍内旋。
(3)患侧卧位:患肩前伸,伸肘前臂旋后,腕指伸展,患侧下肢稍后伸,屈膝,健侧下肢放于患肢前方,其下垫枕,注意患肩不能受压,防止肩关节损伤。
较常用体位。
④半坐卧位:保持患者躯干的端正,可用大枕垫于身后,使髋关节屈曲90°,将双上肢放于移动小桌上,防止躯干后仰,肘及前臂下方垫枕,防止肘部受压。
尽量不采取半卧位,仅在卧床患者进食、排泄等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
早期抗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
这种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能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拇指外展。
仰卧位
【下肢】 患侧下肢,在腰和髋部下面
垫软垫,髋关节稍向内旋; 膝关节稍弯曲,膝下可垫
一小枕; 踝关节背曲,足尖向上,
防止足部下垂。
注意事项
避免被子太重而压迫偏瘫足 造成足尖的外旋。
避免使用过高的枕头,头部 不要有明显的左右偏斜。
健侧卧位
健侧卧位
【上肢】 床铺尽量平整; 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向后扭转; 背后放一枕头,使身体放松;
躯干略前倾。 患侧上肢:向前平伸,放在
胸前的枕头上,和躯干呈90~130°角, 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放枕头上, 避免腕及手悬空;
患侧卧位
【下肢】 健肢在前,患肢在后, 患侧膝髋关节屈膝,稍 稍被动背屈踝关节。 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 踝关节尽量90°由膝至腳部 用软枕支持,避免压迫患侧 下肢肢体。
注意事项
此侧卧位躯干应稍稍后仰,偏瘫侧肩部略向 前伸,避免偏瘫侧肩部过多承受身体压力而 引起疼痛;
保持偏瘫侧肩胛前伸位时,不能直接牵拉患 侧上肢,以避免对患侧肩关节的损伤。
脑卒中患者早期干预 —良肢位的摆放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定义】又称抗痉挛体位,是防止或 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 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 疗体位。
良肢位
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 坐位良肢位:上下肢
仰卧位
仰卧位
【上肢】 患侧上肢,肩胛骨尽量向前伸,在肩胛骨下
坐位
床铺尽量平,病人下 背部垫放枕头;
躯干:伸直; 髋部:屈曲90°,使上身
正直,重量均匀分布于臀部 两侧; 双膝下可垫
健侧卧位
【下肢】 髋、膝关节自然弯曲,放在身前
似踏出一步远的枕头上,踝 关节尽量保持在中立位,呈90 ° 避免足悬空; 健侧上肢:自然放置; 健侧下肢:髋关节伸直, 膝关节自然微屈;
患侧卧位
患侧卧位
患侧肢体在下方,头部 上颈段屈曲,不要后伸 【上肢】 肩和肩胛骨向前伸,前臂 往后旋,使肘和腕伸展, 手掌向上,手指伸开, 身体向后倾,后背用枕头 稳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