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评价指标的修订与应用-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评价指标的修订与应用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评价指标的修订与应用

优课评价指标表述的修订 (教学效果部分)
评价 指标
教学 效果
权重
2014 年度优课评价指标描述
2015 年度优课评价指标描述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 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学生学习积
10
与度高,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 极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
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体验。
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学 教学目标达成,全体学生都能达 10
如何推进融合创新
进一步思考应用与提高质量的关系问题,重点思考和研究 用什么样的融合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注意, 这里说的是用什么样的“融合方式”,而不是用什么样的 “技术 ” 融合创新不是盲目的,也不是简单的,希望电教系统加强 对融合创新的研究工作。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创新,同时,要 通过价指标表述的修订 (教学实施部分1)
评价 指标
教学 实施
权重
2014 年度优课评价指标表述
2015 年度优课评价指标表述
10 10 10
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 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 合理。
教学环节完整,课堂容量适当, 时间分配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方法有效,引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规范;教学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优课评价指标的修订与应用
蒋鸣和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二级教授
2019年10月24日银川
从深度融合到融合创新
“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思路是“深化应用,融合创新” ,刘 延东同志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对从深度融合到融合创新作了重要阐述:
以信息化推动教育体系的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思想变革, 实现教育的创新发展。 以网络学习空间为核心拓展课堂的外延,支持网络化学习。 把教改课改放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来设计和推进。 原则上,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全面形成课堂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新常态。

2019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策划书

2019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策划书

2019 —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策划书为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X 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X〕13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X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的通知》(渝教基〔201X〕73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目的意义(一)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区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位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至少上好一堂课。

(二)建设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借助重庆市和教育部的活动平台,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知名的,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教学的优秀教师。

(三)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区级教育资源库,推动全区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

二、组织领导区教委成立以主任唐松春为组长,副主任李孝琴为副组长,何远疆、舒德茂、刘川华、胡忠于、王清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统筹协调组、技术指导组和专家评审组三个工作组,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

组织协调组设在区教委基础教育科,具体负责活动的宏观统筹和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组设在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的相关工作,承担网络运行环境技术支撑保障,重点推荐课例的视频录制剪辑等;专家评审组设在区教师进修校,具体负责组建学科工作室,网上“晒课”点评、“优课”评选、引导教师创建工作室等业务指导工作。

三、活动范围(一)参加人员全区所有中小学(包括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和普通高中等)均要参与区级评选活动,其中,城区学校和镇街中心学校、高完中在职教师必须全员参加,其他学校教师参与面不低于85%。

2019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

2019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

2019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X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X〕13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X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的通知》(渝教基〔201X〕73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目的意义(一)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区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位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至少上好一堂课。

(二)建设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借助重庆市和教育部的活动平台,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知名的,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教学的优秀教师。

(三)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区级教育资源库,推动全区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

二、组织领导区教委成立以主任唐松春为组长,副主任李孝琴为副组长,何远疆、舒德茂、刘川华、胡忠于、王清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统筹协调组、技术指导组和专家评审组三个工作组,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

组织协调组设在区教委基础教育科,具体负责活动的宏观统筹和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组设在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的相关工作,承担网络运行环境技术支撑保障,重点推荐课例的视频录制剪辑等;专家评审组设在区教师进修校,具体负责组建学科工作室,网上“晒课”点评、“优课”评选、引导教师创建工作室等业务指导工作。

三、活动范围(一)参加人员全区所有中小学(包括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和普通高中等)均要参与区级评选活动,其中,城区学校和镇街中心学校、高完中在职教师必须全员参加,其他学校教师参与面不低于85%。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
10分
根据教学目标,恰当选择评价类型、方式和方法
重视反馈,及时矫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适时促进学生合作、交流的互动平台和即时呈现、反馈、评价的评价软件
基本素养
5分
语言简洁明了
板书设计合理
仪态端庄大方
较强的信息技术运用、处置能力
总评
得分
评语
善于创设教学情景,合理组织学生利用多种资源开展混合学习
教学内容
20分
按照教学目标,有系统、分层次地选择、组织教学内容
突出重点,分解难点,科学、有序地呈现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理解、把握准确、恰当
适当使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
教学方法
20分
教学方式方法选择得当,有利于内容呈现和目标实现
武汉市中小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
要素与分值
要素细则
评分
教学目标
10分
目标完整,体现课程标准三维教学目标要求
目标具体,目标层次分明
目标适切,符合学生实际
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教学策略
15分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备适当
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注重改进教法,加强学法指导,教学方式转变明显
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教育云平台,运用教育资源开展有效教学
教学效果
20分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相长,各有收获
个性化的学习得到体现,信息化环境下学习能力提升得到体现

【精选】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评选参考标准及课例视频标准

【精选】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评选参考标准及课例视频标准

“优课”评选参考标准一、教学设计(一)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

目标明确、具体、可行,体现学科、年段及学生认知特点。

(二)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情精选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科学处理教材。

内容安排合理,容量适当,重难点清晰。

(三)教学步骤清晰明了,循序渐进。

教学结构完整,方法多样,具有鲜明的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个性发展。

(四)板书设计简明、扼要,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五)作业设计体现差异性,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作业形式活泼,能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

二、教学实施(一)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切实做好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工作,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二)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生态,师生互动多元,有效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三)能针对不同层次与个性的学生,采用个别化的策略进行积极地干预。

尤其关注学习困难或遭遇问题的学生,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提升,走出困境。

(四)教学深入浅出,点拨得当,反馈及时。

教学评价富有激励性和针对性。

能根据课堂生成灵活调整教学流程与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全面发展。

(五)注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渗透学法指导,精讲多练,举一反三,注重知识的迁移和生活中的运用,目标达成度高。

(六)课堂提问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针对性。

善于运用问题链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持续学习。

为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供有效支撑和导引。

(七)有独到的学科思想和教学策略,基本形成个人特有的教学风格。

三、教学手段(一)能够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或网络平台,以及直观教具等进行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有效辅助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准确选择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资源组织恰当、丰富、有实效,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资源内容丰富,链接便捷,操作简单,使用熟练。

媒体运行稳定,响应及时,播放流畅,学生关注度高。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二)阶段目标
根据活动总体安排,2014年组织200万名教师 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晒课”,从中 评选出2万堂年度“优课”。 2015年计划增加200万名教师(累计400万名教师) 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晒课”,从中 评选出3万堂年度“优课”。 2016年计划增加100万名教师(累计500万名教师, 覆盖50%专任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 台上“晒课”,从中评选出4万堂年度“优课”, 初步建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课 程的生成性资源体系。
二、活动范围
主要面向全国所有具备网络 和多媒体教学条件的中小学 校(包括小学、初中、九年 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和普 通高中等),各年级各学科 的教师均可参加。
三、活动内容
(一)活动方式
活动主要包括教师网上“晒课”与 “优课”评选两个阶段。
1. 网上“晒课”
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国家教育资 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晒课”功能, 组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国家或地 方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实名 制网上“晒课”。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 服务平台对接成功的地方平台,教师可 在地方平台上点击链接报名进行“晒 课”,不需再次注册。未与国家教育资 源公共服务平台对接的地区,需组织教 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登录 报名、提交材料、进行“晒课”。
2. “优课”评选
在网上“晒课”的基础上,采取县(区、市)、市(地)、省(市、区)和 国家分级评选的方式,对年度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的资源开展逐级推荐评选。 地方各级评选可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晒课”功能,在限 定的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省级评选完成后,将所推荐的“优课”报送教育 部参加“优课”评选。教育部组织的“优课”评选采取专家评审与网络投票 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鼓励广泛参与,原则上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版本每 堂课推荐1个“优课”参与教育部组织的评选,同一教师原则上只推荐1个 “优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评价指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评价指标
10
8
5
3
1
教学过程
20
内容充实,容量适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知识拓展合理;所采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堂结绳匹配协调。
10
8
5
3
1
教学流程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能够灵活、恰当地实施教学目标;反馈及时得当,评价穿插合理、有效。
10
8
5
3
1
教学效果
10
完成了既定教学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发展,高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难点。
自治区学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
权重
指标描述
等级
备注

较好
一般
较差

教学目标
10
目标定位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符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简洁明了,明确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策略等。
10
8
5
3
1
信息技术应用
20
能够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开展教学,师生双方能够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
10
8
5
3
1
教学反思
10
教学得失的阐述真实、明确、具体,产生原因的分析清晰、准确、可信,努力方向和措施确切、有效、可行。
10

5
3
1
技术规范
10
晒课界面组织合理、逻辑清晰、语言规范、引注严谨;视频拍摄内容完整、画面清晰;教师举止大方得体。
10
8
5
3
1
10
8
5
3
1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对教学目标达成有良好效果,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运行、和谐自然。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质课评比活动实施方案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质课评比活动实施方案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质课评比活动实施方案为保障我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特制定《福田河小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实施方案》。

成立了由潘建忠校长牵头,全体校务成员齐参与的领导小组;成立了教导处、德育处具体负责,全体教研组长齐协助的工作小组;努力营造全体教师齐上阵的活动局面。

现将活动方案发布如下: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重点围绕教育信息化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根据上级工作安排及市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要求,通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位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至少上好一堂课;建设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使每堂课都有引领信息技术应用的名师,以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

二、活动领导小组为了保障我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特成立以下工作小组。

1、领导小组组长:潘建忠副组长:成实陈金波邓燕潘朝桂成员:王厚德江绍华冯伦凤管少利刘义志协助: 邹春兰吴绪春董锦娟林春瑜何巧珍熊婉露鲁心丹黄吉良江静梅春莲职责:负责总体协调,组织开展实施;负责活动的统筹、协调各科的评价、录课等具体工作;各教研组长负责签到、组织组内成员听课评课总分。

2、学科评委组语文组:一年级张玉梅张敬郧二年级董锦娟李俊梅三年级占婷四年级鲁心丹熊婉露五年级黄吉良江静六年级管少利李桂峰数学组:一年级邹春兰吴绪春二年级林春瑜方佳丽三年级何巧珍四年级陈金波潘朝桂五年级成实邓燕六年级冯伦凤梅春莲英语组:刘义志黄吉良林春瑜音乐、体育、信息组:林建华熊婉露付霞刘德胜江静品社、科学、美术组:李桂峰潘建忠江绍华龚涛三、活动要点1、“一师一优课”中的“一师”的“一”,指的是所有教师,是教师的全体,而不是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改革的新进展。
优课评价指标表述的修订 (教学设计部分)
评价 权重 指标 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 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体现三 教学 10 设计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情境与活动设 计指向问题解决。 活动设计详实,信息技术应用合 理。 维目标整体要求;重点、难点处理 体、可操作,重难点突出;教学 教学设计结构完整。内容与学情 分析准确、全面;目标明确、具 2014 年度优课评价指标表述 2015 年度优课评价指标表述
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指标内容作了调整,第一个指标讲设备和资源的 有效应用,第二个指标讲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 强调技术应用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加了“有效支持学生学习、 师生互动和教学评价 ”, “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要求
优课评价指标表述的修订 (教学效果部分)
评价 权重 指标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 10 与度高,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 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教学 效果 10 生都能基本掌握所学科目的知识。 能推动学生在学科思维、实践能力 10 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有效发展。 到学习要求。 推动学生在学科思维、 实践能力 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体现 学科核心素养。 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学 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学生学习积 极主动,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 体验。 教学目标达成, 全体学生都能达 2014 年度优课评价指标描述 2015 年度优课评价指标描述
优课评价指标的修订过程
2019年9月,基础二司组织学科 专家与信息技术专家对20192019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 一名师"活动优课评价指标开 展了修订工作, 修订会议主要 议题是: 交流去年优课评选的经验和 需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确定优课评价指标修订原则 开展文字表述的修订 2019年9月13日基础二司正式 发布2019-2019年度优课评价 指标
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所以改为“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学习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贯穿于学科教学全过程, 每节课都要在某一 方面有所体现,所以增加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应用指标评选优课的思考
活动面广量大,评委人数数以千计,如何保证不同评委评选优 课的等级评分的一致性是一个值得思考考问题 。绝对的一致 性是不存在的,但至少每个评委的评价要保持相对一致性,地区、 学科、学段综合平衡时,要通过微调,保证省优,尤其是部优课 评价的相对一致性 绝大部分评选出的优课是常态情景下的课,具有可借鉴性和 可推广性,但如何能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 模式, “全面形成课堂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新常态” 差距还较
体现把“教改课改放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来设计和推进”的思想,在教学 设计中增加了“信息技术应用合理”表述 针对去年晒课中出现的教学设计问题,增加了“教学设计结构完整”要求 原有的“情境与活动设计指向问题解决”表述不全面,改为简明易懂的 “教学活动设计详实“
优课评价指标表述的修订 (教学实施部分1)
以网络学习空间为核心拓展课堂的外延,支持网络化学习。
把教改课改放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来设计和推进。 原则上,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全面形成课堂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新常态。
如何推进融合创新
进一步思考应用与提高质量的关系问题,重点思考和研究 用什么样的融合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注意, 这里说的是用什么样的“融合方式”,而不是用什么样的 “技术 ”
融合创新不是盲目的,也不是简单的,希望电教系统加强 对融合创新的研究工作。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创新,同时,要 通过有组织的研究、前瞻性的思考去推动
-杜占元同志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国家级培训暨2019年全
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的讲话
优课评价指标的修订与应用
优课评价指标的修订
优课评价指标的应用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优课评价指标的修订与应用
蒋鸣和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二级教授 2019年10月24日银川
从深度融合到融合创新
“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思路是“深化应用,融合创新” ,刘 延东同志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对从深度融合到融合创新作了重要阐述: 以信息化推动教育体系的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思想变革, 实现教育的创新发展。
活动面向全国,有必要强调教学基本能力,增加了“教师教态自然,语言 规范 ”要求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我们倡导的,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从学 习有效性出发,修改为“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策略有效” ,同样从有效性 出发,强调了“学生积极参与”要求
优课评价指标表述的修订 (教学实施部分2)
评价 权重 指标 熟练、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设备; 教学 10 实施 交流和教学评价。 应用数字资源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 信 息 技术 应 用能 有效 支 持学 生 10 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知 学习、师生互动和教学评价。 识。 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课堂 合理选择和应用数字教育资源, 教师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设备, 2014 年度优课评价指标描述 2015 年度优课评价指标描述
优课评价指标的修订原则
以“深化应用,融合创新”为指导思想,体现以发展学生 核心素养为方向的课程改革精神;
以教学过程的设计、过程和效果三个环节为框架设计 的优课评价指标,结构合理,实践的反映也是好的,今年的 修订为保持活动的延续性和一致性, 指标基本框架不变, 评分等第分级也不变; 指标的表述作局部修改, 表述强调了教学的有效性,文 字更为简明,直白,同时也体现去年以来教育信息化和课
评价 权重 指标 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 教学环节完整,课堂容量适当, 10 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 时间分配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合理。 教学 实施 10 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方法有效,引 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反 馈和评价及时恰当。 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学生参与面 10 广; 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 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规范;教学 组织形式和方法策略有效; 反馈 和评价及时恰当。 教学面向全体,注重差异,能调 2014 年度优课评价指标表述 2015 年度优课评价指标表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