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有效支护方式及创新的探讨

合集下载

对井下采煤支护方法的

对井下采煤支护方法的

2023-11-11CATALOGUE 目录•井下采煤支护方法概述•采煤工作面支护方法•巷道支护方法•顶板管理方法•井下采煤支护方法的发展趋势01井下采煤支护方法概述根据采煤工作面的工程条件、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选择合适的支护类型,如液压支架、单体支柱等。

采煤工作面支护确定支护类型根据工作面的采煤计划、地质条件和液压支架的特性,确定合理的支护密度和布置方式,以保证工作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支护密度与布置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是支护的重要环节之一,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顶板的稳定性,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顶板管理巷道支护选择支护材料根据巷道的工程条件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如混凝土、钢材等。

确定支护方式根据巷道的用途、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如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

确定巷道断面形状和尺寸根据巷道的用途、地质条件、通风和运输要求,选择合适的巷道断面形状和尺寸,以满足使用要求。

通过观测和预报顶板的状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顶板的稳定性,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顶板观测与预报合理确定采高加强支架支撑力合理确定采高可以减少顶板压力,提高采煤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加强支架支撑力可以防止顶板下沉和冒落,提高采煤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03顶板管理020102采煤工作面支护方法主要用于采高较大的工作面。

适用范围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

优点支撑能力有限,需要人工操作,效率较低。

缺点单体支柱支护优点支撑能力强,可自动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适用范围适用于煤层条件变化较大、采高较大的工作面。

缺点成本较高,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液压油。

液压支架支护适用于厚煤层、煤质松软、煤层赋存稳定的工作面。

适用范围可以充分利用顶煤资源,提高采出率,降低成本。

优点容易引起煤尘和瓦斯积聚,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缺点综采放顶煤技术03巷道支护方法03应用场景木垛支护常用于井下巷道支护的初期,以及需要快速安装的临时支护场合。

01原理木垛支护是一种被动支护方式,它利用木材堆砌成垛,为巷道提供支撑和保护。

煤矿工作面综采技术改进与创新

煤矿工作面综采技术改进与创新

煤矿工作面综采技术改进与创新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矿工作面综采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煤矿开采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效、安全和环保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煤矿工作面综采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新型工作面综采设备的应用传统的煤矿工作面综采设备存在效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

因此,改进工作面综采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是非常关键的。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的工作面综采设备逐渐应用于煤矿生产中。

1.隧道掘进机隧道掘进机采用液压、电动驱动等技术,能够快速而高效地掘进煤矿巷道。

相比传统的人工掘进方式,隧道掘进机具有掘进速度快、作业效率高的优势。

另外,隧道掘进机还具有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安全性。

2.综合采煤机综合采煤机是一种集掘进、运输、支护于一体的新型采煤设备。

它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安全可靠等特点。

综合采煤机通过可编程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操作,能够对工作面进行精确控制,提高开采效果。

同时,综合采煤机还能够对煤矿顶板进行支护,提高工作面的稳定性。

二、新型工作面综采技术的应用除了新型设备的应用,新型工作面综采技术的发展也是关键。

以下介绍两种新型工作面综采技术的应用。

1.现场动态监测技术现场动态监测技术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工作面的瓦斯浓度、温度、湿度等参数,以及矿山围岩的变形情况。

同时,该技术还能够实时传输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前预警煤矿事故的发生。

通过现场动态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煤矿工作面的安全性。

2.数字化矿山技术数字化矿山技术是将信息技术与煤矿生产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技术。

通过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和监控,可以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

数字化矿山技术可以实时追踪和监控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对矿山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三、改善煤矿工作环境除了设备和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改善煤矿工作环境也是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支护范文(二篇)

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支护范文(二篇)

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支护范文一、引言在采煤工作面的煤炭开采过程中,顶板支护是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提高采煤效率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顶板支护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地防止顶板塌方、保护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并提高矿井的采矿效率。

本文将重点讨论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支护,探讨其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以期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二、顶板支护的重要性顶板支护是采煤工作面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采煤工作面顶板支护的主要作用有:(1)保护矿工安全。

合理的顶板支护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地防止顶板的塌方,减少矿工的伤亡事故,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2)提高采煤效率。

科学合理的顶板支护设计可以减少顶板的掉块和顶煤的碎裂,提高采煤机的作业效率和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3)保护矿井设备。

良好的顶板支护可以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折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更换设备的频率。

三、顶板支护的设计原则1.合理选用支护材料在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支护中,选择适宜的支护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支护材料应具备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有效地抵抗顶板的下沉和变形,保持工作面的稳定性。

常用的支护材料包括钢支撑、木方、锚杆、喷锚等。

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和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支护材料进行组合使用,可以达到最佳的支护效果。

2.合理设置支护参数在设计顶板支护方案时,需要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和地质条件,合理设置支护参数。

支护参数包括支架间距、支架高度、支架比例等。

合理的支护参数可以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工作面的采煤效率。

3.科学设计支护结构在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支护设计中,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工作面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支护结构。

支护结构设计应符合力学原理和结构力学原理,能够承受煤层的压力和顶板的下沉,保障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同时,支护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到施工和维护的便利性,方便工人进行支护工作。

四、顶板支护的实施方法1.支护前的探测工作在进行顶板支护工作之前,需要进行顶板的探测工作,了解顶板的物理性质、地质结构和地质构造。

煤矿采煤掘进工作中高强支护技术的应用探究

煤矿采煤掘进工作中高强支护技术的应用探究

煤矿采煤掘进工作中高强支护技术的应用探究1. 引言1.1 煤矿安全现状煤矿是我国能源工业的支柱产业,但由于采煤所需的开采技术和设备,煤矿工作面往往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导致了煤矿事故频发。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虽然在过去几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监管措施和技术改进,但煤矿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

据统计,每年仍有数十起煤矿事故发生,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煤矿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面支护措施不到位、煤与瓦斯突出等方面。

人为因素也是造成矿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如煤矿管理部门不严格、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等。

这些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正常生产秩序。

为了解决煤矿安全问题,采取高强支护技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举措。

高强支护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面的稳定性,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它不仅可以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对整个煤矿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高强支护技术意义高强支护技术作为煤矿采煤掘进工作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强支护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煤矿采煤掘进工作的安全性。

在煤矿深部开采过程中,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岩层崩塌、地压突出等危险因素,采用高强支护技术可以有效稳定矿井围岩,减少事故风险。

高强支护技术可以提高煤矿采煤掘进的效率和产量。

通过采用高强度的支护结构,可以减少支护次数,缩短工期,提高作业效率,实现更高的产量。

高强支护技术的应用还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和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提升煤矿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高强支护技术在煤矿采煤掘进工作中的意义重大,对提高安全性、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2. 正文2.1 高强支护技术的基本原理高强支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指通过在地下煤矿采煤掘进工作中采用各种材料和结构形式的支护措施,以增强煤巷和煤柱的稳定性,确保采煤作业的安全进行。

其核心目的是防止煤巷和煤柱发生塌方、滑动或断裂等不稳定现象,从而保障矿工的人身安全和矿井设备的完好运行。

采煤工作面特殊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采煤工作面特殊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采煤工作面特殊支护安全技术措施一、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1、沿工作面方向,上巷下帮向工作面方向10米的范围称为端头。

在煤矿现场实际操作中,一般将上、下出口,即包括下巷上帮和上巷上帮也包括在端头及其支护范围内都必须使用特殊支护。

2、使用液压支柱的回采工作面上、下端头及其他地段都必须使用同等型号的支柱,铰接顶梁型号必须一致。

3、上端头上方第一架支架及下端头下方第一架支架上、下顺槽内支架的距离不大于0.5米。

4、工作面运输机头部要使用四对八梁11#工字钢长梁支护,保持一梁三柱,交替迈步前进。

工字钢要制成花边,以便与支柱顶盖配合,严禁工字钢侧向使用和不成对使用。

二、安全出口及端头支架1、工作面上、下端头是工作面和顺槽的交汇处,此处空顶面积大,设备和人员集中,又是人员、设备和材料出入工作面的交口,应力集中,压力较大。

因此,在该地段必须搞好工作面端头支护,保持出口畅通,断面符合规程规定要求。

2、工作面上、下端头处必须坚持和正确使用好4对8梁。

端头支护的支柱要有足够的支护强度及支撑力,保证工作面两端出口高度符合规程规定及安全达标。

3、工作面上、下出口的两巷进行超前支护,超前支护必须金属液压支柱和铰接顶梁(或长钢梁)顺巷架设加强支护。

距煤壁10米范围内打双排柱,10-20米范围内打单排柱,支柱支撑力不小于90kn。

4、上、下顺槽至工作面煤壁超前支护20米范围内,保证支架完整,支护有力,高度不小于1.6米,严禁不使用超前支护及支护距离不足。

5、在刮板机机头处打顶柱,支柱的支撑力保证达标,防止机头下移或下滑伤人,根据工作面倾斜度,坡度较小的工作面打一颗即可,坡度较大的至少要打两颗。

四、回柱放顶1、最大、最小空顶距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实施回风巷及运输顺槽与工作面放顶线要齐。

2、工作面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大多数采空区以冒落充填严实,局部悬顶和冒顶过高的地段要重新加强支护,,打密集柱和斜撑及戗柱,面积较大空顶距过高的要强行放顶。

浅谈孤岛采煤工作面巷道顶板管理及支护方式

浅谈孤岛采煤工作面巷道顶板管理及支护方式
还 足 通 风管 理 都 带 米 丫 较 人 的 难度 。 加
2相 关措 施
岛T 作 嘶 采
经验 的匮乏, 给 我 矿 的 安 全 商效 生 产 带 米 诸 多 索 的影 响 。 2 . 1 巷 道 顶 板 支护
( 1 ) 采 用单休柱办 ¨ 7 c 彤钢 梁支护, 并将原选用的 D W3 . 1 5型 金 属单体液 支柱改用DW3 5 . 3 0 0 / 1 1 0 X型悬浮式金属 甲休液
距 ≤0 . 6米 , 时, 根据顶板实际 力情况, 缩小问距、 排距 , 并
加 强 支护 密度 , 增力 I J 支护强度。
( 3 ) N风顺楷超前史护 由原米的 3 O米增加到 ≥I o 0米。 采 用3 . 2米钢梁 一梁 川柱支护 , 排距 ≤0 . 6米, 根据实际情况 , J 州
关键 பைடு நூலகம்: 孤 岛工作面 顶板压 力 支 护方式 预 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T D3 2 7 . 2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l 0 0 7 . 3 9 7 3 ( 2 0 1 3 ) 0 0 7 . 0 3 6 . 0 2
唐安煤矿 3 4 0 3丁作面位 于: 掌握村 北, 章庄季节河南, 地
( 4 ) 由于顶板压力过大 , 原有的 l 5 . 2 4 X8 5 0 0 锚索达 小到支
表 为 陵地带且被黄+覆盖 , 无任何建筑物 。 J - f : 下位于 7 5 2水 护要求 , 则进、 风顺槽 锚杆、 锚索史护原有的 础~ 进行 l , - 1 ) t l 盘 区, 地面标高 9 6 3 . 1 0 4 3 , i t : 下标高 7 1 0 . 7 3 0 , 南面为盘区 了锚索补强 支护 。原锚索采用间隔一排 支护一排布 置形式 , 专用 风人巷、 轨道运输人巷和皮带运输犬巷 , 东面为 3 4 0 4 _ [ 单根锚索直 径 } 各: l 5 . 2 4 X 8 5 0 0 。顶板每逢布置 的单根锚 索 作面( 已采) , 两面为 3 4 0 2 2 作面( 7 . 已采) , 北曲为实体煤 , 3 4 0 3 工 处增加一排锚索 , 每排 2根: 原有 两根 锚索 的 础 - - 增加 一 作 面和市 兀 邻 已采 的两个_ T 作 面中问各 留有 2 0 m 保安煤柱 。 根锚索; 顶板锚索布冠 原仃 支护 的 础上形成 了锚索“ 二・ 3 4 0 3] 作 面走 向 长度 为 1 0 8 5米 , 倾 斜 K度 为 1 7 5米 。 _ T作 面 三 ” 布置形式。 补 加 锚 索 格 :  ̄ p 2 2 X 5 2 0 0 : 预紧力 1 0 0 . 1 5 0 K N。 煤层情况 : 煤层 厚度 为 5 . 7米, 煤层结构单一 , 煤层倾角 O . 5 o 人 2 . 2 巷 道 两帮 支护 致呈南 北走 向, 稳定程度为稳定。 1 孤 岛面 的形成及顶板 管理难度

浅析采煤工作面有效支护方式及创新

浅析采煤工作面有效支护方式及创新

4 . 特殊 的支 护 方 式
特殊支护的方式通常是用来预防顶板 事件 . 其是一般支护方式 的 加强补充 即一般支 护的强度不够 时. 可选取特殊支 护的方式来加强 煤层工作面的支护强度. 以确保煤层工程 的安全 生产 。特殊的支护方 式包括煤壁 、 端头及 放顶线 的支护 。 第一 , 煤壁与端头 的特殊支护 : 煤 壁部位 的特殊 支护 . 通常选用 型梁进行支 护 . 以有效预 防顶板 冒落 . 确保顶 板完整。而煤层工作面 的端头属于薄弱环节 . 是 整个顶板支护 管理的关键 。 需要抗压性能 良好 、 整体强度大 的支护方式 . 才能取得最 佳疗效 . 如 四对八梁 的支护方式 。第二 , 放顶线 的支护方式 : 当前各矿 井 主要采用抬棚 、 丛柱 以及密集等特殊的支护方式作为煤层工作 面的 放 顶线支护 。其 中抬棚 特殊支护 的方式 , 主要应用 于面积较大 、 基 本 顶 坚硬及来 压显著 的工作 面 . 或者是 直接顶松 软而基 本顶坚 硬 的工 作 面。而对 于直接顶 坚硬且完 整的工作 面而言 . 则 比较适合 采用丛 柱 的特殊支 护方法进 行支护 至于密集 型 的特 殊支 护方式 . 则适 用 于直接顶 比较松软且 采高较大 的工作 面 简 而言之 . 我们应 根据 采 煤 工作 面的具体 性质 . 选取 针对 性 的支护 方式 . 有保 证 采煤工 作 的 顺 利开 展。
【 关键词 】 采煤 工作 面; 支护 方式; 创新
当前 . 随着煤 矿开采事业 的不断发 展 . 由于各种 因素引起 的煤 矿 事件也 日益增多 . 尤其是煤矿采煤层的顶板事件更为显著_ 1 因此 , _ 我 们必须 积极寻找有效 可行的支 护方式 . 以确保整个煤 矿工程 的顺利开 采. 从 而帮助煤矿企业获取更 高的经济效 益。以下就有效支护方式 的 基本 内容 与支 护要求进行简单 阐述后 . 全 面介绍基 本的支护方式 、 特 殊 的支护方式 以及支护管理 的创新发展

现代矿井工作面支护方式及创新

现代矿井工作面支护方式及创新
展。本文通过对采煤工作面 进行 有效 支护要求及意义 的 用锚 网联 合 支护 措 施。 采取 锚杆 全 长锚 固 , 让 锚杆 与 岩体 介绍 , 阐述了采煤 工作面有效支护方式的选择及创新的必要性。
关键词 : 采煤 工作 面 支 护 支护要求 支 护 方 式 创 新
庞 庄煤 矿 是 由东城 、 庞庄、 张小 楼 三个 井 口组 成 , 投 产 在 煤岩 交界面 附近增补 锚杆 。 增加 煤 层和 岩层 之间 的粘着 于 上世 纪 6 0年代 。 庞庄 煤矿 年产 量较 大 , 且 储 藏层较 为丰 力, 沿 中线打 一 路托棚 , 增加 拱 形 的承 载 能力 ; 减 小锚 索 的 富, 地 质 构造 较 为简 单 , 因而 在 开 采过 程 中对 于 开挖 工 程 间排 距 , 增 加锚 索的数 量。 运 用锚 索 的悬 吊作 用 , 将组 合拱 以及 采 煤工 程 的 设计 也较 为简 单 , 通 常采 用 回采 的方式来 悬 吊在 组合 拱 以外 的稳 定岩 层 中 , 让 组合 拱 与稳定 岩 层形 有效 控 制巷 道 的顶板 的塌 落。但是 随着 煤矿 开采 的不断 深 成整 体 。在 进行 工作 面 支护 支 架就行 安 装 时 , 应 对张 小楼 入, 在采 煤掘 进 过程 中 , 部 分硬 岩 区域 区域 “ 软” 化, 这 就 对 井9 5 2 1 3区域 进 行切 眼 刷扩 , 在 进 行施 工 期 间 , 应 及 时增 采煤 工作 面 的 支护提 出 了更高 的 要求6 打 中柱 , 确 保 中柱 的初 撑力 符 合规 定 , 使用 好 临时 支护 , 避 1概 述采 煤 工作面 进行 有效 支 护的 要求 及意 义 免采 空作业 , 发 现失 效锚杆 或 锚索 及时 补打 合格 。 1 . 1 张 小楼 井 的基 本概 况 采 用 左 旋 无纵 筋 专 用 I I 级 高强 螺 纹 钢 锚杆 ,规 格 为 张 小楼 井采用 立井 多水平 开拓 , 新主 井落底 一1 0 2 5 m, ①2 2 ×2 5 0 0 mm。每 排 2 2根 锚杆 ( 含 增 补锚 杆 ) , 锚 杆 间 直径 为 5 . 7 m, 新 副井 为 一1 0 2 5 m, 直径 为 7 m, 风 井落底 为 排距 7 0 0 X 7 0 0 mm ( 增 补 锚 杆 与 同 排 临 近 锚 杆 间 距 4 0 0 m ,直 径 为 5 . O m。 目前 ,张 小 楼 井 的生 产 水 平 为 3 5 0 mm o在巷 道上 帮 自正 项 向下 第 三根 第 五根锚 杆 之间 1 0 2 5 m, 此 时可 以划 分为 四个 采 区 , 但 是 由于 受 到 冲刷压 各增 补一根 锚 杆 , 下 帮 自正顶 向下第 四至 第七根 之间 各增 力 的 影 响, 现主 采 一 1 0 2 5 m 西 一下 山采 区 7 、 9煤层 。 补 一根 锚杆 , 每排 增 补锚杆 共 5根 。 1 . 2 采 煤工作 面 进行 有效 支护 的意义 顶部 每根锚杆 采用 1卷 MS K 2 8 5 0型、 3卷 MS M2 8 5 0 对采 煤 工 作 面进 行 支护 的根 本 目的 就 是 保 证采 煤 工 型树 脂药锚 固 : 帮部 采 用 7 6 5 5凿岩 机 配合 ①3 2 mm 一 字 作 面 可 以正 常和 安全 的进行 生 产活 动 , 就是 要 求 支架 可 以 型 钻 头 打 眼 时 每 根 锚 杆 用 1 卷 MS K 2 8 5 0 .型 、 3 卷 适 应 工作 面 顶板 的压 力 和顶 板 易破 碎 的特征 , 具 有一定 的 MS Z 2 8 5 0型树 脂 药锚 固,采 用帮部 锚 杆杌 配合 2 8 mm 承 载 能力 , 防 止老 顶来 压 时顶 板 沿煤 壁切 顶 和局 部 冒顶 及 麻 花 钻 杆 打 眼 时 每 根 锚 杆 用 1卷 MS K 2 3 5 0型 、 3 卷 小 岩块 掉落 , 保 证生 产工作 的安 全进行 。 现如 今 , 张 小楼 井 MS Z 2 3 5 0型树 脂药 锚 固。 对于 网片 , 可 以采用 塑料 网片 与 的开 采 深度 几 乎 已经达 到 了极 限 ,但 是 煤 层 产 量 较 为 稳 钢 筋 网片相 结 合 , 在 塑 料 网片 与钢 筋 网片结 合 处加压 普 通 定, 且其 多 为砂 岩 以及 页 岩 , 呈现 出 了偏 “ 软” 的特 性 , 因而 H 型钢 带。 采 用树 脂 药对锚 杆进 行加 固 , 要 比喷射水 泥 的 对 于煤矿 的 支护 技术 更是 不容 忽视 。 效 用更 为强 劲 , 喷 射水 泥 的锚 固程 度会 受 到水泥 的牌号 以 支和 护 是相 互 联 系和 制 约 的两个 方面 , 他 们 的作 用 就 及 自身 的材 料特 性 的限制 。此外 , 张 小楼 井 9 5 2 1 3材料 道 是 把采 煤工 作面 的 冒顶 事故 发生 率 限制到 最低 。有效 防护 倾斜上方为 9 5 2 1 1采 空 区 , 预 计 采 空 区 内 有 积 水 约 的作 用 是保 护 好采 煤 工作 空 间 , 防止 在工作 空 间 内发生 直 3 0 0 0 m0 , 则 需要 编制 探放 水 设计 。 接 顶岩 层 的垮 落事 故 , 便 于 正常安 全 地进 行 采煤 工作 。 另 3 小结 外 工作 面 不 发 生 冒 顶事 故 是 衡 量工 作 面 支 护 效 果 的 一 个 在 采煤 工作面 采取 切 实有效 的 支护措 施 ,通 过 科学 的 标志, 对采 煤工 作 面进 行 有效 支护 可 以加 大 老顶 岩层 的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煤工作面有效支护方式及创新的探讨摘要最近几年,采煤力度的逐步加深,适度的支护采煤工作面,直接关联到采煤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

对此,本文通过深入探讨煤矿采煤层的实际状况,基于支护工作面根本性原则的基础之上,选择切实可行的支护方式,合理有效的支护工作面,保障采煤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对煤矿企业立足市场具有起到尤为重要的现实性作用。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支护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9-0009-02
目前,主要有五大类自然灾害造成煤矿事故,特别是顶板事故,管理顶板回采工作面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支护方式、明确支护密度起到显而易见的重要性作用。

1 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方式及原则
1.1支护方式的合理性
管理顶板回采工作面的关键,即是明确支护的合理强度以及选择恰当的支护方式。

建立于不同回采工作面的基础之上,通常可分为两大类支护方式:基本支护和特殊支护。

针对顶板在正常情况下,要求支架可支护顶板的方式,也即基本支护方式。

而所谓的特殊支护,需在顶板发生悬顶、移动、冲击等安全隐患时,支架能支护起顶板并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

针对回采工作面处于单体液压支柱支
护情况,通常采取单一和棚梁两种基本支护方式。

完整的坚硬的下位直接顶通常采用单一支护方式。

金属铰接的顶梁通常采用适中的棚梁支护方式。

同时,顶板事故的预防可采用特殊支护方式,也是强化补充基本支护的良好支护方式之一。

通常情况下,特殊支护方式大多应用于较为薄弱环节区域的回采工作面。

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支护方式是“四对八梁”支护方式有效支护回采工作面的上下各端,并获得了一定的良好成效。

在刮板运输机机道处预防冒落顶板,主要应用煤壁处的特殊支护方式,确保顶板的完整性。

1.2 合理支护采煤工作面的基本原则
支护较大面积采煤工作面,可通过单根支柱支护,特殊支护方式支护特殊顶板环节,合理结合二者为完整的支护面,控制好顶板,构建采煤最佳作业空间。

对比其他地区的承受压力,顶板集中点的压力将大大增加,失控的顶板或许发生冒落。

若支柱的排数未符合排数规定要求,支撑完整工作面的支护力或降低,则会造成工作面被切的现象。

拓此峨眉的推进度未依据相关作业推进要求进行,则无法保证排距与推进度同步进行,进而造成过大或过小排距的现象。

若过大的排距会使支柱的控顶面积大大增加,施加于每根支柱的承载压力则过大,不利于支护。

若过小的排距,在降低每根支柱承载力的同时,增添了支护操作的复杂度。

预期支柱支撑力未符合要求,也即未受力于此支柱,造成顶板提前脱离煤层而冒落。

不合适的支柱长度,太短,其支撑力不符合质量指标,若过长,
支柱角度也不符合质量指标。

针对支柱较短的情况,可采用简单人工双帽的方法,合理降低支柱的稳定性。

相应的,针对支柱角度不符合规定指标的情况,施压该柱后,相应的分力产生,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易于出现倒伏现象。

2 做好顶板回采工作面的支架支护工作
各种原有的或采动的裂隙或许存在于直接顶内,进而破碎了直接顶,甚至造成各项游离岩块状况,如锅底石、驴槽石等。

完成煤矿开采之后,若此类顶板未及时支护,则会造成游离岩块冒落,或设置好的支架被放炮、移溜以及翻打支架等工作不小心弄翻时,也可造成游离岩块冒落。

由此可知,单体支架在使用时,带帽顶柱即可有效支护完整顶板;顶梁垫平交接以及衬平板皮的采用,可有效稳定裂隙小的顶板支护;支护破碎顶板铰梁,适当设置三根均匀的扒条或木材即可。

若液压支架采取自移式时,支护完整的直接顶,则可选择支撑式支架;掩护式或支撑掩护的支护方式可选作为中等稳定或顶板破碎支护。

当前,人工回柱放顶的单体支架工作面,不会使放顶线上的支柱均匀受力,当作业人员用力过猛时,则易于造成顶板冒落,若未及时回柱到安全点,或许造成安全事故。

此类情况,通常发生在最后一根柱子分段回柱回撤过程中。

除此之外,工作面的“护”工作的落实,主要包含两方面意义。

一方面工作面的空间顶板需采场支
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稳定而不至于冒落。

另一方面,在作业面支护时,保证回柱作业人员顺利回撤,同时兼顾护顶、护人两方面。

概括而言,支得好是其护得好的根本基础,若支上的支架失效,“护”则无从说起,则可能造成局部冒落现象。

靠煤帮周边未设定一定的支护空间,上下两口的工作面,包括破碎带断层周边,极易造成局部冒落现象。

3 管理好端头支护工作
煤矿开采安全生产受其集合采、运、通风、人行道为一体的关键出口——综放工作面端头,以及大面积支护,高强度支护以及支护端头质量的直接性影响。

对此,需合理有效的创新支护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端头方式,并建立于支护成效良好保障的基础之上,深入探讨经济成效的施工作业技术。

输送机的前后机头和机尾位置是设置过渡支架的最佳位置,并在支架一侧设定相应的输送机的前后驱动电机以及减速器,确保工作面全程保持在输送机前后中心距的长度一致性。

同时,过渡支架,也即特殊架构支架,需设置在输送机的过渡段。

主要考虑过渡支架的问题有:
1)纵向基本架的长度以及输送机前后的中心距的减小,需最大限度的减小底座箱上部结构的过渡支架的纵向尺寸。

2)移动、运作空间以及宽裕的过煤空间的保证,需设置后尾梁的掩护范围适中的同时,合理调整高度。

3)与之相应的基本架,具备一定的放煤功能,可采取一定的单摆杆机制,其差别在于两排四柱架构加大后部空间的同时,造成摆杆与底座间的千斤顶失衡。

同时,通过合理连接销轴与后尾梁的顶梁,平衡其间的千斤顶,适度调整尾梁的状态及高度,有效控制,确保纵向架的稳定性,伸缩插板可设定在尾梁体内,合理控制放煤。

4结论
总的来讲,综合对比以往的抬棚支护方式,合理有效的将放顶煤端头支架以及过渡液压支架应用于综放工作面中,可加大支护强度,巷道顶板的下沉量可有效控制,确保更好的安全可靠稳定性。

与此同时,循环作业的工作面用时可大大缩短,提高了开机率,推进工作面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大幅提高了采煤面单产,保障了高效优质生产。

人力投入减少的同时,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提升了生产效率,并提高了工作面资源的回收率,进而为煤矿企业创造了更为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雷洪彪.采煤工基本技能[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1).
[2]康健.煤炭开采知识问答[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
[3]王星亮.综合机械化采煤系列:煤矿机械化开采[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