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恶心、呕吐案例诊疗分析

合集下载

案例讨论-急性胃肠炎暴发调查

案例讨论-急性胃肠炎暴发调查
首先应了解或解决哪些 问题?
参考答案
核实诊断,确认暴发 病情的严重程度,救治情况,有无病例死亡 病人的特点,哪些人受到威胁 时间上有什么特点 地方上有什么特点 可能的引起暴发的原因 或影响因素 收集哪些样本,进行培养和检查的项目 下一步要开展的工作
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
在医院共发现50例急性胃肠炎的病例,全部来自同一工厂 腹泻为主(90%),并有发热(70%)、恶心(60%)、 呕吐(48%)、腹痛(40%) 大部分病例的白细胞数增加 发热的病人中,中高热占一定的比例 多数病例的首发症状为腹泻,少数为恶心和呕吐 病例近几天主要在工厂集体食堂就餐,并有饮用工厂公共饮 用水的情况,90%的病例居住在厂的集体宿舍 发病时间从7月11日到13日,其中11日1例,12日28例,13 日21例 未发现病例有宿舍和车间的聚集性 有两例病例只食用过食堂的早餐,没饮用过工厂里的饮水
问题五
列出急性胃肠炎暴发应考虑的疾病的种类?
参考答案
-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 -中毒/环境 -社会因素影响
感染
体内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浸入肠粘膜和(或)其 它组织,繁殖并直接损害周围器官 细菌进入肠道并在肠道繁殖,然后释放出毒 素损伤周围器官或干扰正常器官和组织的功 能
蛋糕、面包的制作
7月10深夜至11日凌晨时制作的蛋糕(约500块)于11日至 13日早餐都有销售,同时间制作的面包(约300块)在11日 和12日两天就销售完 11日凌晨2、3点时,在烘烤好了的蛋糕表面涂抹了一层沙拉 油后切块待售 沙拉油是由面点师自己在10日深夜时制作的,用料有生鸡蛋、 油、醋、糖和40度左右的热水,将所有原料放在一起充分搅 拌而成,在搅拌的过程中是不加热的,直接使用的生鸡蛋也 没有经过清洗和加热处理 面包在烘烤后不添加或涂抹任何东西,和蛋糕储存在一起 蛋糕和面包在制作好后都是放置发酵架上(室温、无专门的 防蝇防尘设施)直至销售完

问诊案例分析

问诊案例分析

问诊案例分析
患者,李女士,45岁,主诉腹痛伴恶心呕吐。

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开始出现间歇性腹痛,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腹痛位
置不固定,伴有腹胀感,没有特定诱因。

患者平时体质较弱,有慢性胃炎病史,定期服用抗酸药物控制症状。

检查,患者来院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胃镜等检查项目。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肝功能指标也在正常范围内。

胃镜检查显示慢性胃炎情况较前稍有加重,未见其他异常。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慢性胃炎急性发作,考虑到患
者症状较重,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治疗,患者给予抗酸药物治疗,同时建议忌口,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和油腻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

随访,患者出院后按照医嘱进行治疗,症状逐渐缓解,腹痛和恶心呕吐症状减轻。

定期复查显示胃黏膜炎症有所减轻,建议继续规范治疗,定期复查。

结论,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积极治疗,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法律医疗事故案例分析(3篇)

法律医疗事故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近年来,医院在全市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然而,在一次医疗事故中,该院却因医疗过错导致患者死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案例将以该医疗事故为切入点,分析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及相关问题。

二、案例简介患者李某,男,60岁,因患肺癌于2018年8月1日入住某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入院后,医院诊断为肺癌晚期,给予化疗、放疗等治疗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恶化,于2018年8月15日出现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患者家属认为,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患者死亡。

家属向医院提出索赔,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患者家属随后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投诉,要求对医院进行调查。

经调查,卫生行政部门认定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存在医疗过错,导致患者死亡。

三、案例分析(一)医疗过错认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医疗过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行为。

在本案例中,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存在以下医疗过错:1. 诊断错误:患者入院后,医院未能准确诊断其病情,导致治疗措施不当。

2. 治疗延误:在患者病情恶化后,医院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导致患者死亡。

3. 抢救不当:在抢救过程中,医院未能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导致患者死亡。

(二)医疗事故的责任认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本案例中,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承担以下责任:1. 医疗事故责任: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医疗事故责任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同等责任。

在本案例中,某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承担完全责任。

2. 精神损害赔偿: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医疗过错造成患者死亡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医院管理学案例分析

医院管理学案例分析

六、医院管理案例分析案例1病员男,33岁,因呕吐、腹胀、腹痛、恶心、排气便停止两天,1994年12月13日10时到某市中心医院急诊外科就诊,当即诊断为肠梗阻并发腹膜炎收住院。

入院后经医生检查后向家属交待,病员需要立即手术,由于全院停电,怕延误手术时机,需转院治疗,医生为缓解胃肠压力,让病员带着胃肠减压管急速离开。

病员转入某医大附属医院急诊就诊(接诊医院医生为进修医生和实习生),按肠梗阻立即住院,病员家属向经管医生讲明因某市中心医院停电,不能立即手术而转院。

经查病员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正常,心肺未见异象。

腹略膨降,未见肠型蠕动波,腹正中可见长约20cm手术瘢痕(提示过去有腹部手术史,可能出现肠粘连),全腹软,未触及包块,肝脏未触及,中腹部略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亢进(提示肠梗阻)。

腹透:左中下腹部见肠管积气,中腹部见较大液平面(提示肠梗阻)。

白细胞:10.4X103/L,中性白细胞:0.71%(提示可能有感染),尿糖(+++)、酮体(+)(提示可能有糖尿病)。

初步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

尊重病人和家属意愿,暂行非手术治疗(但未全面告之风险),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控制感染,灌肠等对症治疗。

但在治疗中,医生观查病情不细,对家属反映病腹痛加剧,呕吐物咖啡状等临床症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及时请上级医生会诊。

到12月14日9时,主治医生查房时才发现病员病情危急,已出现明显的肠坏死、休克等症状,延误了手术时机。

医院在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剖腹探查术,发现病员肠管大部分坏死,仅有约60CM之内肠管颜色尚可,故切除所有坏死肠管。

因术后形成短肠综合症,营养不良,感染等因素,病员于1995年1月1日死亡。

导致严重医患纠纷,认为接诊医院医生为进修医生、实习生不能胜任工作造成误诊和对工作不负责任,拖延手术时机导致病员死亡。

请你分析:从医院管理的角度,本案例中医方存在哪些问题或缺陷?问题或缺陷分析:1、事件发生后医院认为根据病员的病史和入院症状诊断是正确的,治疗上行非手术疗法也是可以的。

临床案例分析

临床案例分析

临床案例分析
患者,女性,34岁,主诉右侧腹痛伴恶心、呕吐3天。

查体,右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阳性,腹肌紧张,扪及右下腹明显叩击痛。

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予以急诊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急性阑尾炎。

阑尾炎是指阑尾黏膜、淋巴组织、肌层和浆膜的急性炎症。

临床上常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本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右侧腹痛伴恶心、呕吐,且查体发现右下腹压痛、反跳痛阳性,腹肌紧张,明显叩击痛,符合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因此,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是正确的。

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术前需注意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

手术方式一般选择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防止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对于患有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术后需加强护理,避免感染,注意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便秘等情况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总之,对于临床上出现的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考虑到急性阑
尾炎的可能性,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术后的护理和恢复同样重要。

通过本例的分析,希望能够对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急性阑尾炎时有所帮助。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异位妊娠破裂出血[病例摘要]女性,29岁,下腹剧痛,伴头晕、恶心2小时于2000年11月5日急诊入院平素月经规律,4-5/35天,量多,无痛经,末次月经2000.9.17,于10月20日开始阴道出血,量较少,色暗且淋漓不净,四天来常感头晕、乏力及下腹痛,二天前曾到某中医门诊诊治,服中药调经后阴道出血量增多,但仍少于平时月经量。

今晨上班和下午2时有2次突感到下腹剧痛,下坠,头晕,并昏倒,遂来急诊月经14岁初潮,量中等,无痛经。

25岁结婚,孕2产1,末次生产4年前,带环3年。

既往体健,否认心、肝、肾等疾患。

查体:T36℃,P 102次/分,BP 80/50mmHg,急性病容,面色苍白,出冷汗,可平卧。

心肺无异常。

外阴有血迹,阴道畅,宫颈光滑,有举痛,子宫前位,正常大小,稍软,可活动,轻压痛,子宫左后方可及8cm×6cm×6cm不规则包块,压痛明显,右侧(-),后陷凹不饱满。

化验:尿妊娩(±),Hb 90g/L, WBC 10.8×109/L, Plt 145×109/L。

B超:可见宫内避孕环,子宫左后7.8×6.6cm囊性包块,形状欠规则,无包膜反射,后陷凹有液性暗区。

[分析]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一)诊断1.异位妊娠破裂出血2.急性失血性休克(二)诊断依据1.有突发下腹痛,伴有急性失血和休克表现2.有停经史和阴道不规则出血史3.宫颈举痛,子宫左后可触及包块4.B超可见囊性包块,后陷凹有液性暗区二、鉴别诊断(5分)1. 卵巢滤泡或黄体囊肿破裂2.外科急腹症:急性阑尾炎、穿孔3. 内科腹痛:急性肠炎、菌痢三、进一步检查(4分)1. 后穹窿穿刺2. 尿、粪常规3.必要时内镜超声协助四、治疗原则(3分)1.输液,必要时输血,抗休克2.开腹探查,清洗腹腔,左输卵管切除备注:手术所见:腹腔内积血700±ml,子宫稍大,软,左输卵管增粗,直径约1±cm,壶腹部膨胀充血,可见1cm大小破口,周围有血块。

消化内科病例分析与病情观察要点

消化内科病例分析与病情观察要点

消化内科病例分析与病情观察要点病例一:患者信息:男性,45岁,主诉腹痛伴恶心、呕吐。

病情观察要点:1. 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手术史、家族史等,以便确定可能的病因。

2. 症状描述:询问患者详细的症状,包括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恶心、呕吐的频率和时间等,记录下来作为判断和进一步诊断的依据。

3. 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查体、血压、体温等,观察是否有腹部压痛、肌紧张或其他异常体征。

4. 实验室检查: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血液、尿液、粪便等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胰腺酶、胃黏膜抗体等。

5. 影像学检查:根据临床需要,可能进行腹部超声、CT扫描、胃镜等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或查找病变部位。

6. 病情观察:定期记录患者症状的变化,注意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病例二:患者信息:女性,30岁,主诉长期腹泻、消瘦。

病情观察要点:1. 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腹泻的频率、性状、伴随症状,以及最近的饮食、生活等变化,以便判断可能的病因。

2.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体重、身高,观察身体消瘦程度,触诊腹部查找腹部肿块、肠鸣音等异常。

3. 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肠道感染标志物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肠道功能和感染情况。

4. 肠道功能检查:根据需要,可能进行肠胃钡餐检查、结肠镜等,以明确诊断或发现盲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疾病。

5.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腹泻情况,包括次数、性状的变化,以及饮食和体重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并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

病例三:患者信息:男性,60岁,主诉慢性胃炎反复发作。

病情观察要点: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等情况,以及既往病史和服药情况,判断可能的慢性胃炎原因和发病机制。

2. 症状描述:询问患者胃痛的性质、部位、程度,胃酸倒流、恶心、嗳气等症状的频率和时间,以及诱因和缓解因素,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学校食物中毒处理和案例分析

学校食物中毒处理和案例分析

预防食物中毒的十项建议
6、尽快吃掉烹调好的食品,否则应及时防 入冰箱; 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藏于密闭容器里; 生食品和熟食品分开存放,避免接触;新鲜食 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在一起;提前做好的食品 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物存放在高于60℃或低于 10℃的条件下。 8、经冷藏保存的熟食和剩余食物及外购的 熟肉制品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食物中心温度必 须达到70℃并至少维持2分钟; 9、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 差的饮食店; 10、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结论: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蜡样芽胞杆菌中毒食品主要为剩米饭、 粉、甜酒酿、剩菜、甜点心及乳、肉类食 品。中毒多因食品在食用前保存温度较高 和放置时间过长,中毒季节以夏季、秋季 为多。蜡样芽胞杆菌在15℃以下不繁殖, 剩饭、剩菜应放在低温保存。
四、从该事件中我们应吸收的经验 教训; 教训;
存放条件不当 课间餐扬州炒饭所用的米饭为9月28日 晚蒸煮后用塑料盆盛装后放置食堂就餐大 厅内的就餐台上存放,违反《餐饮业和集 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第二十一条第 (六)款“在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 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 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案例二
2003年9月8日某学校2003级学生约 700人到某基地进行新生入学军训。从第2 天起陆续有学生出现腹痛、腹泻、恶心、 呕吐、发热等症状,至11日校领导获悉报 告时已军训第3天,发病人数约100多人。
处理措施
一、学校领导接报后: 1、通知校医室负责人马上随校领导前 往军训基地实地了解情况。 2、校医室立即将现有的有关药物装箱、 带药并派出医务人员即时赶往军训基。 3、总务主任马上将事件报告市卫生监 督所请求派人前往协助处理事件。(卫生 部门是中午11点40分接到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痛、恶心、呕吐案例诊疗分析
1病例资料
患者,男,17岁,以“腹痛、恶心、呕吐4d”之主诉入院。

4天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腹痛,为脐周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腹痛不向腰背部及会阴区放射。

腹痛剧烈时非喷射性呕吐,吐出绿色胆汁及胃内容物,味苦,无返酸及烧心感。

病后未进食、未排气排便。

既往有癫痫病史15年,长期服用苯巴比妥钠30mg,1次/d,苯妥英钠100mg,2次/d,仍有癫痫发作。

2查体
T:36.6℃,P:92次/min,R:22次/min,BP:130/90mmHg,神志清晰,精神极差,痛苦面容,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约4mm,对光反射灵敏,唇无紫绀,齿龈无红肿及溢脓,上牙2112齿龈发黑(平素不刷牙),颈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脐周压痛(+),反跳痛(-),墨菲氏征(-),麦氏点压痛(-),全腹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痛(-),双肾区叩痛(-),腹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四肢关节未见异常,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水肿。

血常规:WBC:
7.7×109/L,N:69%,E:0.9%,RBC:2.54×1012/L,HB:10lg/L,PLT:202×109/L;尿常规:PRO(-),BLD(+),GLU(-),LEU(-);电解质:K+4.09mmol/L,Na+138mmol/L,Cl:98.5mmol/L,Ca2+:1.11mmol/L;
胸腹透视:心肺未见异常,下腹部少量肠胀气;B超:肝胆胰脾、双肾、阑尾未见异常。

2.1第一次查房(9月6日)患者临床指征与诊疗
住院医师此例先以麻痹性肠梗阻住外科,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支持治疗,并通便灌肠后排出少许干硬粪块,呕吐、腹痛等症状反而加重。

治疗4天,无手术指征,转入内科,余入院情况及辅助检查同上。

主治医师本例主要特点:①青年男性,急性起病,腹痛剧烈,伴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4d;②查体仅见脐周压痛(+)及肠鸣音消失,症状重,体
征轻;③血常规:WBC:7.7×109/L,N:69%,L30%,E:0.9%;④尿常规:BLD(+),PRO(-),GLU(-),LEU(-),血电解质正常;⑤胸透心肺未见异
常,腹透示下腹部少量肠胀气,未见气液平面。

该患者诊断为肠梗阻,不支持机械性绞窄性梗阻[1],按麻痹性肠梗阻治疗无效,请上级医师指导诊疗。

副主任医师此例为男性患者,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持续性脐周绞痛,符合
肠梗阻“痛、吐、胀、闭”特点,麻痹性肠梗阻诊断成立,但经常规保守治疗无效。

既往有癫痫病史,仍有发作,应考虑以下疾病:
假性肠梗阻[2]因原发或继发因素致支配肠道的神经丛和内脏平滑肌病变所致。

其腹痛特点为上腹或脐周呈绞痛、隐痛、腹胀为突出症状,此例有痛、吐、胀、闭的肠梗阻症状及X线腹部肠管胀气,诊断不能排除。

可予西沙比利、美肠安、金双歧等行促肠动力及肠道微生态治疗。

输尿管痉挛可因结石、炎症、劳累等因素诱发,腹痛特点和输尿管结石类似。

腹痛多在左或右侧腹,呈阵发性绞痛向会阴区放射,腹部压痛点多在输尿管走行区,压痛不显著,发作后可有血尿,B超未发现泌尿系结石征象。

本例腹痛部位和输尿管走行部位不符,但尿BLD(+)亦不能排除,可反复查B超及尿常规。

肠寄生虫病[3]肠道寄生虫(如蛔虫等)所致腹痛多局限于脐周,但也无固定压痛,其特点为阵发性,发作时隐痛、胀痛或绞痛,偶尔伴恶心、呕吐、可自行缓解,疼痛消失,无明显压痛,大便可查见虫卵,且嗜酚性粒细胞增高,诊断不能排除之,可行驱虫治疗。

胃肠神经官能症[4]此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多伴精神紧张、焦虑、失眠或癔症表现,其腹痛亦无明显诱因,无规律,无固定部位,查体及胃肠X线检查及内窥镜检查均无器质性改变。

本例病人有明显肠梗阻表现,可排除之。

主任医师同意以上分析,腹型癫痫是癫痫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发作时可有剧烈腹痛,伴脑电图异常改变为特点。

此例虽符合肠梗阻临床表现,但既往有癫痫病史,入院时仍有发作亦不能排除此诊断;除外常见病因,同时亦要考虑少见病因,结合其腹痛特点及齿龈发黑,重金属中毒不能排除,应完善相关检查,如肠镜、泌尿系B超、静脉肾盂造影及血尿中铅汞等微量元素测定。

2.2第二次查房(9月13日)患者临床指征与诊疗
住院医师反复泌尿系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均未发现结石及间接征象,尿常规复查多次血尿消失;纤维肠镜:进镜至回盲部结肠粘膜未见异常;腹痛发作时脑电图未见尖棘波;行驱虫治疗及金双歧、西沙比利治疗无效;腹部平片仍示:结肠脾区、乙状结肠显著胀气;追问病史知:1月前曾服用治癫痫中药20余d,已经停药,1周后出现腹痛。

主治医师阅其中药方剂药味众多,达50余种,其中有黄丹(含铅)等蜜制成丸,并生铁落1斤煎汁分次冲服,已连服20余d,因服药时不适,已停药1周后才出现腹痛,自认为腹痛与中药无关,故未提供服药史,至此诊断始见端倪。

主任医师齿龈及牙齿发黑和腹痛特点、服中药病史可以初步诊断为重金属中毒[5]:黄丹含铅,生铁落中三价高铁离子,不易吸收中毒;而铅、铁中毒均有腹痛表现。

其中毒机理为主要影响血管舒缩功能可致循环衰竭,对肝脏、神经系统均有损害,大量破坏蛋白质,致低蛋白血症;临床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黑便、精神萎靡、乏力,重者有烦躁、皮肤粘膜瘀斑、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昏迷及肺水肿、消化道出血、休克、代谢性酸中毒、迟发性肝坏死等。

其治疗应注意:①去除毒物、黏膜保护:急性口服中毒者可催吐,2%碳酸氢钠洗胃,洗胃后用硫酸镁导泻,用豆浆、蛋清、牛奶、稠米汤或活性炭悬液灌胃,以减少吸收,增加排出;②排毒治疗:去铁敏首剂1g肌注,以后0.5g每4~12h1次,重者亦可缓慢静点,亦可采用依地酸钙钠1g/d静脉点滴,3d为1疗程,间隔3~4d可重复;③若为铁中毒亦可用1%甲基美兰溶液,1~2mg/kg静注,防止高铁血红蛋白症,禁用二巯基丙醇及二巯基丁二酸钠,以免形成毒性更高盐类。

3后记
予依地酸钙钠治疗1d后症状减轻,腹痛次数减少,呕吐减轻,3d后腹痛消失,饮食恢复正常。

微量元素检测回报:血铜1.7989μg/ml(参考值0.2~0.3μg/ml),血铁:8.1770μg/ml(参考值:0.4~0.6μg/ml),血铅:0.1752μg/ml(参考值<0.15μg/ml),血锌:1.3851μg/ml(参考值:0.5~0.6μg/ml),确诊为重金属混合中毒(铁、铅、铜、锌)。

予依地酸钙钠及去铁敏,及补钙治疗6d,齿龈及牙齿黑色变浅,症状消失,出院随访未再腹痛、呕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