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脑组织病理总结
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组织caspase-3表达的变化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a p o p t o t i c c e l l s a n d c a s p a s e 一 3 - p o s i t i v e c e l l s i n i p s i l a t e r a l n e o n a t a l h y p o x i c — i s c h — e mi a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N H I E ) m o d e l i n m i c e . Me t h o d s C D 1 mi c e o f a g e 7 d a y s( n = 3 0 ) w 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 o
1 ll 6
T i a n j i n Me d J Oc t o b e r 2 01 5, Vo 1 . 4 3 No . 1 0
,
新生小 鼠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组织 c a s p a s e - 3 表 达的变化
肖 爱娇 , 康明非 , 汪建民 , 罗小泉
摘要 : 目的 达 的变化 。方法 观察半胱氨 酸天冬氨酸蛋 白酶 ( c a s p a s e ) 一 3 在新 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 N H I E) / b鼠模 型脑组织 中表 选取 7 d C D1 新生小 鼠 3 0只 , 按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 ( 9只) 和 N HI E模 型组( 2 1只) , 后者
小鼠大脑皮层细胞形态

小鼠大脑皮层细胞形态概述小鼠是常见的实验动物之一,其大脑皮层是研究神经科学的重要模型。
大脑皮层是哺乳动物大脑中最外层的薄片,是感知、思维、记忆和运动等高级神经功能的主要基础。
细胞形态是研究大脑皮层的关键方面之一,通过观察和描述细胞形态可以揭示细胞在大脑功能中的作用。
小鼠大脑皮层细胞类型小鼠大脑皮层细胞类型繁多,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多个亚型。
其中,最为常见的细胞类型包括锥体神经元和星形神经元。
锥体神经元锥体神经元是大脑皮层中数量最多且最为重要的神经元类型之一。
它们具有长的轴突和多个树突,树突在不同大脑区域中的形态有所差异,以适应不同的信息接收和处理需求。
锥体神经元通常分布在皮层表层,其轴突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星形神经元星形神经元是另一种重要的细胞类型,其形态特点是具有星状的胞体。
星形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的深层区域,尤其是皮层表层以下的锥体神经元层。
星形神经元的树突较短,主要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并将其传递给周围的锥体神经元。
其他细胞类型除了锥体神经元和星形神经元外,小鼠大脑皮层还存在其他多种细胞类型,如梳状神经元、籽粒细胞等。
每种细胞类型在形态上有一定的特征,同时也在大脑功能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细胞形态与功能小鼠大脑皮层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可以推测其功能,并进一步研究大脑皮层的功能机制。
锥体神经元形态与功能不同形态的锥体神经元在功能上可能有所差异。
例如,皮层表层的锥体神经元通常具有复杂的树突结构,能够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并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
而深层的锥体神经元则更多参与控制大脑的运动和执行功能。
细胞体形态的差异可能与神经元的功能有关。
星形神经元形态与功能星形神经元形态相对较为简单,其主要功能是在大脑皮层内传递信号。
它们作为反馈信号的传递者,连接了不同层和区域的锥体神经元。
通过观察星形神经元的形态,可以研究其对锥体神经元活动的调节作用,进而探索大脑皮层的信息传递机制。
小鼠剖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小鼠解剖结构,掌握小鼠的内部器官位置和形态。
2. 熟悉解剖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规范。
二、实验材料1. 小鼠尸体1具2. 解剖器械:解剖剪、镊子、解剖刀、解剖盘、解剖镜等3. 实验室常用溶液:生理盐水、酒精、碘酒等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将小鼠尸体置于解剖盘上,用解剖剪剪开皮肤,暴露出肌肉层。
(2)用解剖剪剪开肌肉层,暴露出内脏器官。
2. 解剖观察(1)观察小鼠的头部结构,包括颅骨、眼、鼻、耳等。
(2)观察小鼠的颈部结构,包括气管、食管、颈动脉、颈静脉等。
(3)观察小鼠的胸部结构,包括心脏、肺、胸膜等。
(4)观察小鼠的腹部结构,包括肝脏、胆囊、胃、小肠、大肠、肾脏、膀胱、生殖器官等。
(5)观察小鼠的盆腔结构,包括生殖器官、直肠、肛门等。
3. 实验记录(1)详细记录小鼠解剖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包括器官位置、形态、颜色等。
(2)对异常情况或病变器官进行描述,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头部结构(1)颅骨:小鼠颅骨分为前颅、中颅和后颅,具有保护脑部的作用。
(2)眼:小鼠眼睛位于头部两侧,具有较好的视野。
(3)鼻:小鼠鼻部具有嗅觉功能,对周围环境敏感。
(4)耳:小鼠耳朵较小,但具有较好的听力。
2. 颈部结构(1)气管:小鼠气管位于颈部,负责呼吸。
(2)食管:小鼠食管位于气管下方,负责食物的传输。
(3)颈动脉:小鼠颈动脉负责输送血液至头部。
(4)颈静脉:小鼠颈静脉负责将血液从头部输送回心脏。
3. 胸部结构(1)心脏:小鼠心脏分为四个腔室,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2)肺:小鼠肺位于胸腔内,负责气体交换。
(3)胸膜:小鼠胸膜具有保护肺脏的作用。
4. 腹部结构(1)肝脏:小鼠肝脏位于腹腔左侧,具有代谢、解毒、储存等功能。
(2)胆囊:小鼠胆囊位于肝脏下方,储存胆汁。
(3)胃:小鼠胃位于腹腔左侧,负责消化食物。
小鼠脑膜炎病理

小鼠脑膜炎病理
小鼠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脑膜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
病理学表现为脑膜弥漫性炎症,包括脑膜血管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脑膜表面增厚等,并可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升高。
在病理诊断中,常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病原菌和相关蛋白表达,辅助诊断和治疗。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小鼠脑膜炎对于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数据的准确性都至关重要。
- 1 -。
小鼠皮层分区

小鼠皮层分区
小鼠脑皮层是一个高度分化的结构,根据功能和解剖特征,可以将其分为多个区域。
下面是小鼠脑皮层的主要分区:
1.大脑皮层(Neocortex):大脑皮层是小鼠脑的最外层,也是最大的部分。
它负责感知、思考和决策等高级认知功能。
大脑皮层可以进一步分为多个区域,包括运动皮质、感觉皮质、前额皮质等。
2.海马回(Hippocampus):海马回是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重要结构。
它包括背侧、腹侧和颞侧等不同的区域。
3.杏仁核(Amygdala):杏仁核是情绪和记忆处理的关键区域。
它在小鼠脑中有多个亚区,每个亚区都与不同的情绪和认知过程相关。
4.腹侧被盖区(Medial Prefrontal Cortex):这个区域涉及到认知控制、社交行为、情感调节等功能。
它包括前扣带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和顶叶皮质(Orbital Prefrontal Cortex)等亚区。
5.纹状体(Striatum):纹状体在小鼠脑中负责运动控制和奖赏系统的调节。
它包括背侧纹状体和腹侧纹状体等不同的部分。
6.运动皮层(Motor Cortex):运动皮层负责运动控制,控制小鼠身体的运动和协调。
7.感觉皮层(Sensory Cortex):感觉皮层接收和处理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这些分区只是小鼠脑皮层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小鼠脑有许多其他次要的、更细致的分区,每个区域都执行特定的神经功能。
神经科学家使用各种技术,如脑电图、脑磁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来研究这些区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局部解剖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对动物体内的局部结构进行解剖,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组织构成和功能。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对解剖学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为相关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选择了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小鼠是常见的实验动物,其体型较小,易于操作,且具有代表性。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消毒处理,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卫生和安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小鼠的头部进行解剖。
通过仔细剥离皮肤和软组织,我们观察到了头部骨骼的结构。
颅骨的骨缝清晰可见,颞骨、颞肌和颞神经等局部结构也得到了充分展示。
这些结构的解剖对于理解小鼠头部的功能和病理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接着,我们对小鼠的胸腔进行了解剖。
通过剖开胸腔,我们观察到了心脏、肺部和气管等重要器官。
心脏的组织结构清晰可见,心脏壁的厚度、心脏瓣膜的开合情况等细节也得到了详细观察。
肺部的解剖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呼吸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最后,我们对小鼠的腹部进行了解剖。
消化系统的器官,如胃、肝脏、胰腺和肠道等,都得到了充分展示。
我们观察到了这些器官的组织结构和血管分布情况,这对于研究小鼠的消化生理和病理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小鼠的局部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解剖学资料。
在未来的医学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动物体内的结构和功能,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结,本次实验对小鼠的头部、胸腔和腹部进行了详细的解剖,为解剖学知识的学习和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动物体内的结构和功能,为医学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小鼠大脑皮层细胞形态

小鼠大脑皮层细胞形态一、引言小鼠大脑皮层细胞形态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小鼠大脑皮层细胞形态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二、小鼠大脑皮层细胞类型小鼠大脑皮层细胞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锥体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沟通型神经元等。
其中,锥体细胞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据了大约70%的细胞总数。
三、小鼠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形态小鼠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具有复杂的形态结构。
它们通常有一个长而窄的轴突和多个树突,树突呈现出分枝状或者星型。
此外,锥体细胞还具有不同长度和大小的树突棘。
四、小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小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是另一种常见的细胞类型。
它们具有星形的形态,分为纤维状和星状两种类型。
纤维状星形胶质细胞的主要突起为纤维状,而星状星形胶质细胞的主要突起则呈现出星型。
五、小鼠大脑皮层沟通型神经元形态小鼠大脑皮层沟通型神经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神经元类型。
它们具有非常长的轴突和多个树突,树突呈现出分枝状或者星型。
此外,沟通型神经元还具有不同长度和大小的树突棘。
六、小鼠大脑皮层细胞形态与功能小鼠大脑皮层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例如,锥体细胞的树突棘可以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轴突;而轴突则可以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者肌肉组织。
此外,星形胶质细胞可以提供营养和支持作用,同时还可以清除神经元周围的废物和代谢产物。
沟通型神经元则可以在不同区域之间传递信息,起到连接不同脑区的作用。
七、结论小鼠大脑皮层细胞形态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神经元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细胞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理论基础。
观察小鼠脑组织突触的超微结构

观察小鼠脑组织突触的超微结构小鼠脑组织是研究神经科学的重要模型,通过观察小鼠脑组织突触的超微结构,可以深入了解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及其功能调控机制。
本文将从超微结构的定义、突触的组成、突触的形态多样性以及突触的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超微结构的定义超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的微小细胞结构,通常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等高分辨率显微技术进行观察。
在研究小鼠脑组织突触的超微结构时,科学家们可以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揭示突触的细节特征。
二、突触的组成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连接部位,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突触前膜位于信号发出神经元的末梢,突触后膜位于信号接受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上。
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微小间隙,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传递信号。
三、突触的形态多样性突触的形态可以分为化学突触和电气突触两种。
化学突触是最常见的突触类型,其传递方式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来实现。
化学突触的特点是突触前膜上富集有突触小泡,突触后膜上富集有神经递质受体。
电气突触则通过细胞直接连接的通道进行电流传递,其特点是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突触间隙的间隙小于20纳米。
四、突触的功能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其功能包括突触传递、突触可塑性和突触退化等。
突触传递是指神经冲动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主要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来实现。
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连接强度的可变性,包括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等形式。
突触退化是指突触连接的部分或全部丧失,通常出现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
通过观察小鼠脑组织突触的超微结构,可以深入了解突触的组成、形态多样性以及功能等方面的信息。
这对于研究神经科学、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触研究方法的进步,相信我们对小鼠脑组织突触超微结构的认识将会越来越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固定
• 4%多聚甲醛根据不同实验需求要求石蜡切 片的固定时间不同,几小时到一周。
• 我曾用过2天,可以。 • 冲水,固定的时间越长冲水时间越长,预
防甲醛沉积。
精选课件
6
取脑
断头,剪开皮肤拨向两侧暴露颅骨,从 枕骨大孔处沿正中线剪开露骨,用镊子掰 开露骨,暴露脑组织,用弯头镊将脑组织 勾出,在坐标纸上根据小鼠脑图谱取相应 脑区组织,厚3mm左右。
温度及孵育时间 5.每张切片应表明抗体名称,防止相互混淆
精选课件
11
精选课件
12
实验过程
—70°考片一夜
—二甲苯3个每个10分钟无水乙醇,95%,90%,85 ,80%每个10分钟
—3%双氧水阻断室温10分钟(现配现用)
—抗体修复液(现配,400ml一次一个抗体盒)
微波炉高火6-7分
—冷却至室温
精选课件
3
冰冻切片的制作
• 取材和固定: 灌注后立即切取组织块,并 快速投入固定液中,或者处死后直接冷冻。
• 脱水和透明:梯度蔗糖 • 包埋:OCT,3%聚乙烯醇。 • 切片制作:切片 • 贴片:直接贴 • 固定:冰冻丙酮3-5分 • 保存:-20°C
精选课件
4
灌注
0.5%戊巴比妥钠100mg/Kg麻醉小鼠,5分 钟左右小鼠麻醉好,仰卧位固定四肢,用 酒精棉球擦胸腹部毛,前开皮肤暴露胸部 肌肉层,剑突上成V型剪开胸廓,暴露心脏, 剪掉右心耳(即视野下心脏上色暗红组 织),与心尖处30°角刺入左心室,37° 左右生理盐水约10ml缓慢注入,冲净血液 止,换4%多聚甲醛溶液(4°预冷),1020分钟,鼠僵硬为好。
下处理,用丙酮-20度至-40度固定30分钟 5.浓度采用10%中性甲醛或4%多聚甲醛 6. 固定液量是标本体积20倍 7.固定时间不超过24小时
精选课件
10
组化实验设计
1.对常规组织切片进行仔细观察,根据可提供 形态学特点,选择最佳并能反映病变的组织 标本
2.列出免疫组化的指标 3.进行预实验(设立阳性、阴性对照) 4.找出抗体的最佳修复方法、稀释度、孵育
精选课件
16
—水 —95%酒精2分 —0.5%醇溶伊红1秒 —95%酒精30秒 —95%酒精,无水乙醇(3个)每个2分 —二甲苯(2个)每个2分钟 —中性树胶封片,吹干
精选课件
17
病理相关试剂配制
• 4%多聚甲醛:40g多聚甲醛粉末溶于500ml 水(50°左右)黄枪头加一滴1M氢氧化钠 至澄清,冷却至室温,与500ml0.2MPBS混 合,滤纸过滤。
精选课件
8
切片
• 石蜡:冷水——温水(54°-56°)——
烤片(80°)
切好烤片后可以室温保存 。
• 冰冻:切片温度-18°—-20°
直接贴
分后-20°
切好于冰冻丙酮中固定5
保存。 精选课件
9
固定方法注意事项
1.组织块大小2cmx2cmx0.5cm 2.组织标本应及时放入固定液中,切忌干涸 3.组织固定后必须冲洗,除去多余的固定液 4.一般固定剂温度以室温,某些病毒则须低温
精选课件
7
脱水和透明,浸蜡
• 石蜡切片:75%,80%,85%,90%,95%(2 个),无水乙醇(2)中每个4小时-过夜, 正丁醇1-2天。二甲苯(2个)20-30分钟。 三个蜡,每个大于2小时。
• 冰冻切片:固定后脱水用10%20%30%蔗糖 (0.1MPBS溶)每个室温下4小时——过夜, OCT包埋,先在锡纸盒冻一层,在中间放组 织,切面朝下,再用OCT将组织没过,尽量 减少气泡,在液氮表面,保持小盒水平, 待中心尚透明时取出,放于-80°C保存。
—再修复一次冷却
—PBS5分×3
—擦片加一抗,4°过精夜选课件
13
—第二日PBS5分×3
—加二抗 室温20分
—PBS5分×3
—DAB显色
—水冲5-10分
—苏木素1-3分
—水冲10-15分
—80%85%90%每个3分
—95%(2个)无水乙醇(2个)二甲苯(2个 )每个5分
—中性树胶封片。
精选课件
14
• 0.2MPB:1000ml 0.2M磷酸氢二钠810ml称57.996g
0.2M磷酸二氢钠190ml称5.928g
• 蔗糖:用0.1MPBS配制 • 生理盐水:0.85%氯化钠溶液
精选课件
18
• 阻断液:0.3% H2O2 甲醇溶液。30%双氧水 2ml加入甲醇定容至200ml。(现用现配)
• 修复液:(400ml) 柠檬酸0.16g 柠檬酸钠1.18g
精选课件
21
免疫荧光
—PBS5分×3
—5%BSA室温封闭1小时
—加一抗,4°过夜或根据说明书时间
—第二日PBS5分×3
—加二抗37°孵育1小时
—PBS5分×3
—DAPI染色
—PBS2分
—丙三醇封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相。
精选课件
15
HE
—70°烤片一夜 —二甲苯3个每个10分钟无水乙醇,95%,90%
,85%,80%每个5分钟 —苏木素1-5分 —水 —盐酸酒精 —水 —0.5%氨水
小鼠脑组织病理实验总结
精选课件
1
内容
• 石蜡切片的制作 • 冰冻切片的制作 • 免疫组化 • 免疫荧光 • HE • 病理相关试剂配制 • 注意事项
精选课件
2
石蜡切片的制作
• 取材和固定: 处死动物后或者灌注后立即 切取组织块,并快速投入固定液中。
• 脱水和透明:梯度酒精和二甲苯 • 浸蜡和包埋:石蜡 • 切片制作:切片 • 贴片:捞片,展片 • 保存:烤片
• 苏木素: • 100g硫酸铝钾加热溶于1250ml水中 • 5g苏木素精粉末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 • 溶解后硫酸铝钾稍凉,加入醇溶苏木素煮沸
20-30分,加入g氧化汞煮沸2分钟,
精选课件
19
注意事项
• 安全 • 解剖位置 • 液体配制 • 染色时间 • 原因查找
精选课件
20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