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笑谈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动物笑谈》优秀教学设计

《动物笑谈》优秀教学设计
劳伦兹愿意相信这个传说,他将给世人“谈谈动物的私生活”看作自己的责任,于是他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最受欢迎的一部。本书是他专门为大众介绍动物行为的通俗自然科学之作。本文就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3、文体知识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意为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也是经典比较行为研究的代表人物。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代表作《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家世》。
2、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第五章(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年版)。游复熙、季光容泽。有删改。劳伦兹曾说:“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虫鱼的语言,即便与动物不同种类,也能和它们建立互相理解而亲密的关系。
六、【合作探究】
从本文中你除了读出作者对动物的爱,你还从作者身上发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
明确:科学工作者的一种专注忘我的精神,追求真理的执着不懈。
正因为有了这种疯,才有了从数百次危险实验中发明炸药的诺贝尔;
正因为有了这种疯,才有了隐居西山数十年写出《红楼梦》的曹雪芹;
正因为有了这种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与“可可”之间发生的趣事:学鹦鹉叫唤回试图远飞的大鹦鹉“可可”,可可咬下父亲的裤子扣子,可可将母亲的毛线缠在树上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动物的爱。
五、【语言品味】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动物笑谈》教案及教学反思

《动物笑谈》教案及教学反思

《动物笑谈》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动物笑谈》,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提高学生对动物行为和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动物行为和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动物行为和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思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动物笑谈》。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件和案例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思考动物行为与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

2. 课文讲解:讲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动物行为和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

3. 案例分析:展示相关案例视频,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讲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学生对动物行为和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吗?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学生是否能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树立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六、教学拓展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外阅读:推荐阅读其他关于生物学和动物行为的书籍,拓展学生视野。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动物保护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动物笑谈》教案

《动物笑谈》教案

《动物笑谈》教案教案:《动物笑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故事《动物笑谈》的基本情节和主要内容。

2.能理解并朗读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通过故事的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故事《动物笑谈》的基本内容,能够理解并朗读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PPT、黑板、多媒体设备。

2.教材和资料:故事《动物笑谈》的复印件。

3.学习资源:故事《动物笑谈》的网络视频。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动物笑谈》,告诉他们将要学习一篇有趣的故事。

2.播放故事《动物笑谈》的网络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故事理解1.给学生分发故事《动物笑谈》的复印件。

2.让学生阅读故事,并观看PPT,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内容。

3.询问学生是否理解故事的大意,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Step 3:重点词汇和句子学习1.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如animal, talk, laugh等,并给予中英文解释和例句。

2.教授故事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构造。

3.通过朗读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Step 4:语言输出1.让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模拟故事中的对话情景,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安排小组比赛,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Step 5:语言扩展1.给学生分发相关的练习题,例如填空题、选择题等,巩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展示,让学生相互交流并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

Step 6:情感体验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选择故事中的角色并扮演出来,加深对故事的情感体验。

2.通过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其他同学的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七年级上册语文《动物笑谈》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动物笑谈》教案【三篇】

【导语】我们栖息的地球是如此美好,我们祈愿让真诚的关爱充满⽣活的每个⾓落,让关爱之情流淌于万物之间!⽆忧考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动物笑谈》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动物笑谈》教案⼀ 教学⽬标 1.感知故事情节,感受到科学⼯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的专业素养。

2.品味⽂章通俗易懂,⽽且⽣动活泼的诙谐语⾔的魅⼒。

3.从对于动物⾏为的冷静观察和炽热描述中,感受⼈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类⾃⾝⾏为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从对于动物⾏为的冷静观察和炽热描述中,感受⼈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类⾃⾝⾏为的思考。

2.练习⽤⽐较快的速度默读课⽂及评注的读书⽅法。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已具备⼀定的⼩说常识和⾃学能⼒,能⾃⼰搜集资料并借助资料理解课⽂内容,感性认识较强,但理性分析不⾜。

本⽂内容⽣动、语⾔形象,学⽣很容易被其情节和语⾔所吸引,就是对⼩说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还需⽼师引导完成。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导⼊新课 同学们,我下⾯介绍⼀位⼈物,⼤家猜猜他是谁。

他是当今最杰出的博物学家之⼀。

研究对象是鸟类和鱼类,曾有⼈称他为现代的法布尔,因为他不仅像法布尔那样,⽤别具⼀格、魅⼒⼗⾜的语⾔提供了⼤量新事实和新发现,⽽且还在动物思维与⾏为的基础原则和理论⽅⾯做出了不⼩的贡献。

他是动物⾏为学的开⼭祖师,1973年诺贝尔⽣理或医学奖得主。

他向⼀般⼤众描述动物⾏为的⽣花妙笔,通俗有趣,流传最久,最为脍炙⼈⼝,被誉为所罗门王散落⼈间的“指环”。

康拉德•劳伦兹。

对,今天⽼师就和⼤家⼀起来学习康拉德•劳伦兹先⽣的《动物笑谈》,看他是如何与鸟成为好朋友的。

⼆、交流资料 同学们都查找了有关本课作家、作品等的资料,请在⼩组内互相交流。

(检查学⽣课前收集的资料,训练学⽣搜集、整理信息的能⼒,也是⾃主获取知识的表现) 作者简介: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为学家,也是现代动物⾏为学的。

由于其对动物⾏为学研究⽅⾯开拓性的成就,曾获1973年诺贝尔⽣理或医学奖。

《动物笑谈》教案及教学反思

《动物笑谈》教案及教学反思

《动物笑谈》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笑谈》这篇文章的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动物权益的关注。

1.2 教学内容《动物笑谈》文章阅读与分析、生词解释、问题讨论、小组活动等。

1.3 教学时间40分钟1.4 教学对象初中学生1.5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讲解法等。

第二章:教学准备2.1 教学材料《动物笑谈》原文、生词表、问题讨论指南、教学PPT等。

2.2 教学环境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桌椅摆放成小组讨论的形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动物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动物笑谈》这篇文章。

3.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动物笑谈》,教师提供生词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3 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供的问题讨论指南,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3.4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或补充。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阅读理解、问题讨论和小组分享等环节。

4.2 学生表达与思考能力评估学生在问题讨论和小组分享中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4.3 学生对动物权益的关注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反思,评估他们对动物权益的关注程度。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看法,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整。

5.3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制定相应的教学改进计划,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动物权益小调研学生分组进行小调研,了解当前动物权益保护的现状,包括法律法规、社会团体和公众意识等方面。

6.2 小组报告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调研成果,并分享一些关于保护动物的具体行动和建议。

6.3 行动计划引导学生制定个人行动计划,如参与动物保护活动、倡导身边的人关注动物权益等。

《动物笑谈》教案

《动物笑谈》教案

《动物笑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中的动物形象。

(2)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和归纳。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中的动物形象,提取相关信息。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对文章中动物形象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查阅字典。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

(2)对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思路。

4. 合作探讨:(1)分组让学生讨论文章中的动物形象,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课堂小结:(1)对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强调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通过听学生朗读课文,判断其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动物笑谈》教学设计

《动物笑谈》教学设计

《动物笑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与动物之间的趣事。

2.体会作者对动物的热爱之情,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3.学习文中生动有趣的语言和细节描写。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默读课文,概括文中的趣事。

2.感受作者对动物的情感。

2.难点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默读法、讨论法、批注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提问:你和动物之间有没有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引出课文。

2.作者简介1.介绍康拉德・劳伦兹的生平及主要成就,尤其是在动物行为学方面的贡献。

3.默读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圈点批注,标注出文中有趣的情节和语句。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默读技巧,如提高阅读速度、抓住关键信息等。

4.整体感知1.提问:课文写了作者与动物之间的哪些趣事?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如作者学水鸭叫、为了观察小雁鹅做的奇怪行为等。

5.情感体会1.提问:从这些趣事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对动物怎样的情感?2.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作者对动物充满了热爱、尊重和好奇。

6.语言与描写分析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幽默风趣的语句,如“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

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

”2.分析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3.同时,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如对小雁鹅行为的细致描写,体会其对表现作者情感和突出文章趣味性的作用。

7.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读过的其他描写人与动物关系的文章或故事。

2.讨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8.课堂小结1.回顾课文内容,强调作者对动物的热爱和文章语言、描写的特点。

2.鼓励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9.布置作业1.写一篇300-500字的短文,描述自己与动物之间的一次有趣经历。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词语。

教学反思在教学《动物笑谈》时,通过有趣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动物行为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模仿课文中的动物行为,体会说明文中生动描绘的效果。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动物笑谈》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它通过描述动物的行为特点,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动物世界。说明文是表达客观事物、阐述道理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条理清晰、语言准确的特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熊猫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说明文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
-文章结构的把握:对于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学生需要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使文章内容既有序又有趣。
举例:在理解词语深层含义时,难点在于让学生明白“笑谈”在文中的双层含义,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灵活运用。在教学修辞手法时,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实践,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写作练习,并提供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动物笑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动物的一些有趣行为?”比如,狗狗是如何摇尾巴表达喜悦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动物行为的奥秘。
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笑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整体感悟课文,品味课文诙谐风趣的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训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关心动物、热爱动物的情感;学习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

动物也有灵性和个性,本文作者作为一个动物行为学家,将为我们讲述他在研究动物行为时发生的趣事。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鸟类学家、动物心理学家,他是世界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开山鼻祖。

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家世》《攻击的秘密》《雁语者》。

197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背景链接
劳伦兹说:“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
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虫鱼的语言,即使与动物不同种,也能和他们建立互相理解而亲密的关系。

生物学家劳伦兹愿意相信这个传说,他将给世人“谈谈动物的私生活”看作自己的责任,于是他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最受欢迎的一部。

3.生难字词
(1)字音
哺乳(bǔ)羞怯(qiè)驯养(xùn)禁锢(gù)
匍匐(púfú)障碍(ài)滑翔(xiáng)收敛(liǎn)
余晖(huī)嗔怪(chēn)怪诞不经(dàn)神采奕奕(yì)
(2)词义
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速读课文,梳理结构。

交流点拨一、
(1)写“我”研究动物行为科学不被人理解。

(2~9)“我”做水鸭子实验、研究。

(10~19)写爱搞恶作剧的大鹦鹉“可可”。

2.文章语言风趣幽默,透过这些文字,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什么品质?
交流点拨: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局部探究
1.新出生的小水鸭有什么本能?为了让小水鸭跟着“我”走,“我”是怎样做鸭妈妈的?
交流点拨:小水鸭对叫声特别敏感,跟着叫声走。

“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

“我”匍匐在草中,蹲着走。

(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


2.黄冠大鹦鹉“可可”喜欢做什么事?
交流点拨:喜欢跟“我”在一起;爱搞恶作剧:咬衣服上的扣子,把毛线团缠在树上。

步骤四品析语言感受魅力
本文语言幽默风趣,有时还带有调侃的味道,试举几例赏析。

例一:他们大概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交流点拨:“屈、弯、低、爬、看、叫”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我”模仿母鸭爬行的姿态;“大把胡子”“大男人”具有调侃的意味;也突出了作为科学工作者对工作的专注。

例二:如果一个人用尽全身之力,把嗓门憋得尖尖的,发出“哦——啊”的叫声,虽说比不上大鹦鹉的气势,听起来也蛮像了。

交流点拨:“憋得尖尖的”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我”模仿黄冠大鹦鹉声音时的神态,表达了“我”极高的专业素养。

例三:可可似乎很清楚那一团团柔软的毛线是干什么用的,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它总是蹿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

交流点拨:将可可打开线团缠绕在树上的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咬、飞、蹿、打转”等动词运用得准确生动。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本文通过叙写“我”亲近动物,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而发生的一些趣事、笑话,表明了人与动物是可以和谐相处的,表现了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2.拓展延伸
模仿课文的写法,写自己和动物之间发生的一件趣事,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情景导入的时候有点生硬,图片选的还不错,但是没有与学生有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

在进行赏析的时候,老师重复的话语有点多。

最后总结的时候,应该设置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来讨论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