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第三节 17世纪荷兰美术

10.1第三节 17世纪荷兰美术
10.1第三节 17世纪荷兰美术

第三节17世纪荷兰美术

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还普遍处于封建专制制度统治的时期,荷兰共和国的独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北方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17世纪前期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那里有比较广泛的言论自由与信仰自由,其他国家被迫害的异教徒纷纷逃到荷兰避难,许多学者到荷兰著书立说。至1645年荷兰已有6所著名的大学,在荷兰最早出现定期刊物,报纸也逐渐普及,科学技术十分以达。新的文化气氛培养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荷兰画派,它继承了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为其特点,很少受到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巴洛克风格的影响。

由于荷兰人是通过英勇顽强的斗争而获得胜利的,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因此如何表现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如何反映人的现实生活、人的情感与愿望,就成为荷兰画派多数艺术家关心的主要课题。他们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多彩的现实世界,用画笔描绘周围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熟悉的各阶层人物以及美术丽的自然景色。荷兰画家勇敢地挣脱了千余年以来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而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绝大多数画家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绘画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大为增加,这是他们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贡献。

但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市民阶层有追求进取的一面,也有满足现状、追求安乐的一面,荷兰小画派的某些作品过多地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琐事与闲情逸致。

荷兰艺术由于写实而受到市民的欢迎,人们购得油画,悬挂室内,用以美化自己的住宅以及办公室、饭馆等公共场所,因此油画变成商品,大量进入市场。这一时期,肖像画、风俗画都获得了极大发展;风景画、静物画也成为独立的绘画科目。各类体裁之间的分工已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出现了肖像画家、风俗画家、静物画家、动物画家、风景画家等等。

霍贝玛的《林间小道》凡是一幅好的风景画,总是情与景相交融的。霍贝玛的《林间小道》展现了一种乡野景色的平远透视美,画家用诗的语言再现了这种具有强烈透视感的田园景色,给观者心灵以舒畅的美感。严格的透视消失点,把观众的心情也带向远处。

画家弗兰斯·哈尔斯17世纪荷兰杰出的肖像画家弗兰斯·哈尔斯(HALS, Frans,约1581—1666)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1581年至1585年之间诞生于安特卫普,大约1585年之后,随父母迁居荷兰,定居于哈勒姆终其一生。1610年或1611年加入哈勒姆圣路加公会。当他作为画家开始独立创作时,正逢荷兰人民革命斗争获得胜利之初,荷兰共和国处于蓬勃向上繁荣以展时期。哈尔斯早期与盛期的作品中充分表现了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反映出革命胜利后荷兰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从20年代到30年代,他广泛地描绘了荷兰各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物,如军官、市民、音乐师、酒徒、少女、孩子等,代表作品有《微笑的骑士》、《弹曼陀林的小丑》、《吉卜赛女郎》、《扬克·兰普和他的情人》等。画家喜欢选取半身近景的构图,刻画人物时,特别注意面部表情,善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画面生动活泼,不矫揉造作,画中的人物仿佛正无拘无束地自由活动着。虽然多为单人半身肖像,却常常使人联想到画面之外还有其他人物,构成一个情节,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如一幅风俗画。《弹曼陀林的小丑》描绘了一位滑稽演员的形象,他歪戴便帽,手捧曼陀林,热情洋溢地演奏着,他那斜睨的眼神透露出幽默机智,随着乐声韵律面摆动的身躯仿佛更显示了内心的欢乐。这种热烈的情绪对读者产生了极大感染力。

哈尔斯喜欢生动活泼的效果,力求在动态中自然地展示人物的特征,捕捉他们瞬间的神态,为此他运用了在极其大胆奔放的笔法,即迅速有力摆上画面的笔触塑造出一个个如生的形象

从20年代到30年代,他广泛地描绘了荷兰各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物,如军官、市民、音乐师、酒徒、少女、孩子等,代表作品有《微笑的骑士》、《弹曼陀林的小丑》、《吉卜赛女郎》、《扬克·兰普和他的情人》等。画家喜欢选取半身近景的构图,刻画人物时,特别注意面部表情,善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画面生动活泼,不矫揉造作,画中的人物仿佛正无拘无束地自由活动着。虽然多为单人半身肖像,却常常使人联想到画面之外还有其他人物,构成一个情节,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如一幅风俗画。《弹曼陀林的小丑》描绘了一位滑稽演员的形象,他歪戴便帽,手捧曼陀林,热情洋溢地演奏着,他那斜睨的眼神透露出幽默机智,随着乐声韵律面摆动的身躯仿佛更显示了内心的欢乐。这种热烈的情绪对读者产生了极大感染力.

《吉卜赛女郎》(约1628)是他的画风的鲜明例证。与文艺复兴盛行的庄重的肖像画不同,他选取富于表现力的刹那间嬉笑神情来描绘,速写式的轻快笔触,活灵活现地点染出一位性格爽朗、欢快俏皮的吉卜赛女人形象,观众仿佛能听到她的笑声。

这时期在荷兰盛行团体肖像画,因此,除了单幅肖像之外,哈尔斯创作了一系列团体肖像画,如《圣乔治射击连军官的宴会》、《圣亚德里安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等。画面上人物情绪高昂,气氛热烈活跃,充满荷兰人自信、自豪的时代气息。但是团体肖像画的订件者往往要求画家对每个人都给以平等的表现机会,这使画家不能安排中心人物和一定情节来统一画面与构图,由此不能不造成某种缺憾。哈尔斯尽量将人物安排得错落有致,突破了传统的呆板、平整的布局,努力营造出一种极其热烈的气氛,仍然贴切地体现了哈尔斯肖像画的风格。这时期,哈尔斯创作的肖像画中充满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在绘画上技巧上也别具一格,运用流畅奔放、挥洒自如的大笔触表现了豪爽自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是哈尔斯肖像画的突出特点,构成哈尔斯伟大不朽的肖像画艺术的独特风格。

他晚年作品《哈勒姆养老院的女管事们》、《一个戴宽边帽的男子》等多取古典构图的正面形象,画面上流露出一种忧郁的情绪,比早期作品凝重而深刻。

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伦勃朗

荷兰伟大的艺术家伦勃朗·哈门斯·凡·兰(Rembrandt 1606-1669 台湾简称为林布兰特)一生历经坎坷,不改初衷,勇敢坚定地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为欧洲现实主术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极其光辉的贡献,也使17世纪的荷兰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异彩。伦勃朗早年受过良好教育,在著名的莱顿大学学习过,由于对艺术的酷爱而转学绘画,20岁左右成为独立画家,1634年迁居阿姆斯特丹,创作了《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迈出了创作历程中重要的一步,显示了伦勃朗的非凡才能,并得到社会的赞誉

《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是当时阿姆斯特丹外科医生行会委托伦勃朗画的团体肖像画。是一幅富有情节性的肖像画。作为团体肖像画,当时大多数作品也如我们今天习见的团体像照片一样,是平均排列的。而伦勃朗所创作的这幅肖像,将人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把所有被画者组织在特定的情节之中。这种风格是深深被画者所欢迎的,于是伦勃朗的订件应接不暇了。此画作于1632年,其时画家才26岁。当然,有时也因其中一位被画者未被摆在显著地位而提出抗议。为了满足订画者的愿望,伦勃朗把8个人的姓名写在一张纸上,让画上其中一个人拿在手里,被画者的姓名能留在画面上是最高要求。不仅如此,画家还在右下角斜放着一本很大的解剖学讲义,也是艺术家的高妙经营。

1634年,伦勃朗与莎士基亚结婚。30年代是伦勃朗生活中最幸福顺利的10年,也是他创作上获得丰收的10年。他的一些油画作品如《画家和他的妻子莎士基亚》、《参逊恐吓他的岳父》、《丹娜埃》、《有石桥的风景》等和版画作品《母亲像》、《卖灭鼠药的人》等都产生于这一时期。

1642年,伦勃朗创作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的群像,即举世闻名的《夜巡》。本来画的是白日的活动,因年久和烟熏色彩变暗,被后世误认为是夜景。射击手公会是一些富裕市民组

织的业余武装社团,在总部经常悬挂着射手队群像,表示保卫祖国的决心,不忘前人反抗西班牙统治者的英勇斗争。伦勃朗从这一宗旨出发,创作了一幅情节性群像,但是却由于没有按照订件者的要求,将他们排列在画面上同等重要的位置而遭到诋毁,乃至诉诸法律。同年他的妻子莎士基亚逝世,从此,开始了画家后半生坎坷道路。1642年,班宁柯克连长和手下民兵共16个人每人出了100盾请伦勃朗画一幅集体像。伦勃朗没有像当时流行的那样人物呆板的摆放在宴会桌前,而是自己设计了一个场景,仿佛16个人接到了出巡的命令,各自不同的在做着准备。这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但是,粗俗的民兵们不干了,大家都是出了100盾,为什么有人在画中那么明显,而自己却要隐身在后面。民兵们要求画家重新画一幅肖像。可是出于一个画家的艺术感出于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方法,伦勃朗坚持不重新画一幅。这件事情闹的整个阿姆斯特丹沸沸扬扬,打这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找伦勃朗来画集体肖像了。

这次事件说明了17世纪40年代的荷兰资产阶级已经失去了革命时期的进步性,只能欣赏浅薄、庸俗的东西,与伦勃朗的现实主义艺术之间产生了深刻矛盾。从此,画家的生活虽日趋贫困,他却坚定不移地恪守自己的创作原则,更加接近普通的荷兰平民、贫民以及犹太人。他的许多不朽名作皆创作于后期,如《圣家族》、数幅《自画像》、《扬·西克斯肖像》、《拉比肖像》、《椅中老妇人》、《凭窗的亨德里治·斯托斐尔斯》、《入浴的妇人》等都充分体现了以纯朴与真实为其特点的荷兰民族气派。

他笔下的人物皆取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形象,即使描绘宗教故事,也体现了宗教题材的生活化。他的名作《带天使的圣家族》中圣母善良可亲、朴素端庄,完全是一位荷兰农妇的形象。她坐在摇篮旁读书,陪伴着熟睡的婴儿耶稣,不时地侧过身来,揭开摇篮上的罩布,看一看心爱的儿子,从她的目光与姿态上都流露出对儿子的无比关切,无限热爱,传达出真切的人间母子亲情,从而深深地感动了观者。

贫困的生活也改变了伦勃朗的视线,他把下层普通的民众画入了自己的作品之中。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拉菲尔的圣母已经成为上流社会的理想化的贵族妇女的话,那么,在伦勃朗的《圣家族》中,圣母已成为普通的贫苦人家的农妇,而其家庭,的确也全然是一个简陋而温馨的农民家庭了。此时的伦勃朗以正视现实的态度在下贱粗丑的普通民众身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

伦勃朗的肖像画生动传神、独具风采。画家曾怀着深挚的感情描绘了同他患难与共的伴侣、他的续妻亨德里治Hendrickje。在《凭窗的亨德里治·斯托斐尔斯》一画中选取了家居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一幕;亨德里治手扶窗框,微侧着头凭窗远望。她服饰朴素,神情安详,面露微笑,充分展现了她勤劳、善良、朴实的性格特征和高尚而优雅的美。《入浴的妇人》也是以亨德里治为模特画成的,可谓即兴写生式的肖像画:亨德里治提着衣裙缓步下水,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的喜悦,表现了她性格中活泼天真的一面,显示了她特有的纯朴与自然。

伦勃朗描绘的老年人肖像尤其感人,那苍老的容颜和深邃的眼神仿佛展现了他们饱经沧桑的经历,也蕴藏着深刻的思想与生活哲理。伦勃朗还喜画自画像,从末有一位画家像他那样留给后人那么多的自画像,使我们看到了伟大画家一生的生活历程,也更了解了他思想感情的变化:青年时代的形象开朗乐观、充满自信;中年的肖像显示出画家进入不惑之年的成熟与刚毅;晚年的面容上已出现了道道皱纹,眼神里却依然充满智慧与信念,只是增加几分宽容和慈爱。

外国美术史结构图

第 一章 原始、古代艺术(创造的黎明) 旧石器时代美术(距今250万- 1万年),打制石器为标志,洞窟壁画-狩猎者的艺术(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法国拉斯科洞窟)?母神雕像-生命的拜物(维也纳的《威伦多夫的维纳斯》);石骨装饰——工艺的萌芽。 中石器时代的岩画(距今1万5千-8千年):北欧的岩画;南欧西班牙拉文特岩画。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建筑(距今6千-3千年):3个基本特征(磨制石器,陶器,原始农业、养畜业和手工业) 陶器工艺——文明的曙光;巨石结构——精神支柱(英国南部威尔特郡“斯同亨治”石栏) 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前3500-前2000):建筑-神庙(乌卢克神庙);雕塑-男女神像(写实而夸张);绘画-《乌尔的旗标》;工艺美术-金牛头竖琴? 巴比伦时期(前1900-前1600):汉漠拉比法典,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拘谨和严肃。 亚述时期(前1000-前612):建筑-宫殿(萨尔贡二世宫殿,人首牛身像);雕塑(《垂死的母狮》) 新巴比伦时期(前612-前539):巴比伦城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巴比伦城是一座正方形的城市。 1)作用:歌颂王权,巩固奴隶主国家的政权,强调等级制度。(形成了基本法则和程式,如正面律) 2)风格: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缺少变化,千年不变) 3)宗教对埃及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来世的艺术”) 1、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 2、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决定比例的大小; 3、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他部位非常简略; 4、面部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修饰,表情庄严,几乎没有感情表现; 5、雕像着色,眼圈描黑,有的眼球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效果。 1、正面律,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2、横带状排列结构,用水平线划分画面; 3、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 4、填塞法,画面充实,不留空白; 5、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为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黑色。 古王国期(前2686-前2181):金字塔建筑和雕刻最为突出,壁画尚处在初期阶段。建筑(金字塔);雕塑(哈夫 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浮雕和壁画(《纳米尔石板》) 中王国时期(前2040-前1786):战乱频繁,美术成就不如古王国,主要建筑是庙宇(入口处两侧出现了方尖碑), 如门图普太普享殿,壁画逐渐流行。 背景:新王国时期(前1567-1085),经济空前繁荣,进入了埃及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 建筑:建造了大量神殿、享殿、方尖碑等纪念性建筑(哈特谢普苏特女王享殿/卢克索神庙/卡纳尔克神庙) 雕刻:出现了真人大小的雕像和巨型雕像。刻画的重点由脸部扩大到对手、脚的表现,是埃赫纳顿时期的法老雕像也开始出现有表情、有个性的描写。《。《埃赫纳顿法老像》。《纳菲尔提提王后像》 壁画:主要用来装饰宫殿、庙宇和陵墓,其中保存最多的是墓室壁画。具有明显的世俗性。 原始美术 (距今250万- 3千年) 古代 两河 流域 古埃及 美术 特点 雕刻 程式 浮雕壁画程式 新王国 时期 (前 1567- 前1085) 古 埃及 古代 美术 旧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荷兰17世纪美术

以荷兰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现实主义 继承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为特点,很少受巴洛克艺术影响。挣脱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绝大多数画家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荷兰艺术由于写实而受到市民的欢迎,油画变成商品,大量进入市场。 (一)哈尔斯 哈尔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早期与盛期作品充分表现了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如《弹曼陀林的小丑》、《吉普赛女郎》,团体肖像画《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圣亚德里安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流畅奔放、挥洒自如的大笔触表现豪爽自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晚年作品多取古典构图的正面形象,流露一种忧郁的情绪,比早期作品凝重而深刻,如《哈勒姆养老院的女管事们》、《一个戴宽边帽的男子》。(二)伦勃朗 (1642年原名《阿姆斯特丹射击手连队的群像》); (1632年);《夜巡》 《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后期《带天使的圣家族》、《入浴的妇人》、N幅自画像,铜版画《三棵树》、《基督救治病人》。(三)荷兰小画派 之所以被称为“荷兰小画派”,是因为画幅小,适于悬挂以装饰居室;题材小,迎合市民趣味。画面上多表现妇女梳妆打扮、弹琴唱歌、读书写信或做轻微的家务劳动。 特鲍赫,《音乐课》、《年轻姑娘给一位妇人读信》;霍赫,《在地窖门前》、《一个荷兰家庭的庭园》;梅蒂绥,《一位绅士惊扰了晨妆时的年轻妇女》。 维米尔,其作品与“小画派”其他画家有所区别,不以情节引人入胜,也不描绘过多的生活细节,而是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美的享受。最主要的风景画描绘其故乡的《德尔夫特风景》、《小巷》。他大部分作品表现了舒适、安闲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倒牛奶的女仆》、《穿蓝衣读信的少女》、《花边女工》、《戴头巾的少女》。 (四)荷兰风景画 17世纪荷兰形成完全独立的风景画科 雷斯达尔,他在写实精度和细节的纤巧上并不突出,但总能显示出浑厚的力量。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使风景画提高到史诗般的地位,被誉为17世纪荷兰最重要的风景画大师,《急流》、《犹太人的墓地》等。 霍贝玛,他的作品有如优雅的田园抒情诗,展示了荷兰乡村的宁静与美丽,洋溢着明朗乐观的情绪,《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并木林道》,1868年)。 静物画也成为独立画科。 威廉?考尔夫等。 17世纪的荷兰画派尤为重要。虽 然在其他时期也有一些值得提起的画派和画家,可是唯 独在17世纪,荷兰画派作为一个整体,才以其巨大的规模 和成就,对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 17世纪为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革命的胜利促使经济和 文化的欣欣向荣。这个新兴国家是当时欧洲先进思想中 心之一。荷兰画家们怀着民族自豪感。用写实手法在作 品中表现祖国的人民生活和自然风景等。绘画终于摆脱 对宫廷贵族和天主教会的依附,开始为新兴的市民阶级 服务。随着绘画市场和画商的出现,绘画成为市场上的 商品。为满足市民的生活和审美需要,绘画的品种较之

外国美术史结构图

第一章 原始、古代艺术(创造的黎明)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建筑(距今6千-3千年):3个基本特征(磨制石器,,原始、养畜业 和手工业)陶器工艺——文明的曙光;巨石结构——精神支柱(英国南部威尔特郡“斯同亨治”石栏) 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前3500-前2000):建筑-神庙(乌卢克神庙);雕塑-男女神像(写实而夸张);绘画-《乌尔的旗标》;工艺美术-金牛头竖琴 巴比伦时期(前1900-前1600):汉漠拉比法典,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拘谨和严肃。 亚述时期(前1000-前612):建筑-宫殿(萨尔贡二世宫殿,人首牛身像);雕塑(《垂死的 母狮》) 新巴比伦时期(前612-前539):巴比伦城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巴比伦城是一座正方形的 城市。 1)作用:歌颂王权,巩固奴隶主国家的政权,强调等级制度。(形成了基本法则和程 式,如正面律) 2)风格: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缺 少变化,千年不变) 3)宗教对埃及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来世的艺术”) 1、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 2、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决定比例的大小; 3、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他部位非常简略; 4、面部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修饰,表情庄严,几乎没有感情表现; 5、雕像着色,眼圈描黑,有的眼球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效 果。 1、正面律,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 面; 2、横带状排列结构,用水平线划分画面; 3、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 4、填塞法,画面充实,不留空 白; (距今3古代 两河 流域 古埃及 美术 特点 雕刻 程式 浮雕壁画程式 古 埃及 古代 美术 中石器时代

17世纪荷兰美术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绚烂多姿的荷兰17世纪 17世纪荷兰美术的艺术风格 17世纪前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那里有比较广泛的言论自由与信仰自由,其他国家被迫害的异教徒纷纷逃往荷兰避难,许多学者到荷兰著书立说。新的文化气息培养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以荷兰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现实主义,继承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为特点,很少受巴洛克艺术影响。挣脱了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绝大多数画家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荷兰艺术由于写实而受到市民的欢迎,油画变成商品,大量进入市场。 (一)哈尔斯 哈尔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早期与盛期作品充分表现了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如《弹曼陀林的小丑》、《吉普赛女郎》,团体肖像画《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圣亚德里安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流畅奔放、挥洒自如的大笔触表现豪爽自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晚年作品多取古典构图的正面形象,流露一种忧郁的情绪,比早期作品凝重而深刻,如《哈勒姆养老院的女管事们》、《一个戴宽边帽的男子》。 吉普赛女郎 (二)伦勃朗 荷兰伟大的艺术家,一生经历坎坷,勇敢坚定地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为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其光辉的贡献,也使17世纪的荷兰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他笔下的人物皆取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形象,即使描绘宗教故事,也体现了宗教的生

活化。他的肖像画生动传神、独具风采,他描绘的老人肖像尤其感人,那苍老的容颜和深邃的眼神仿佛展现了他们饱经沧桑的经历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与生活哲理。其代表作:《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1632年);《夜巡》(1642年原名《阿姆斯特丹射击手连队的群像》);后期《带天使的圣家族》、《入浴的妇人》、N幅自画像,铜版画《三棵树》、《基督救治病人》。(三)荷兰小画派 之所以被称为“荷兰小画派”,是因为画幅小,适于悬挂以装饰居室;题材小,迎合市民趣味。画面上多表现妇女梳妆打扮、弹琴唱歌、读书写信或做轻微的家务劳动。 特鲍赫,《音乐课》、《年轻姑娘给一位妇人读信》;霍赫,《在地窖门前》、《一个荷兰家庭的庭园》;梅蒂绥,《一位绅士惊扰了晨妆时的年轻妇女》。 维米尔,其作品与“小画派”其他画家有所区别,不以情节引人入胜,也不描绘过多的生活细节,而是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美的享受。最主要的风景画描绘其故乡的《德尔夫特风景》、《小巷》。他大部分作品表现了舒适、安闲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倒牛奶的女仆》、《穿蓝衣读信的少女》、《花边女工》、《戴头巾的少女》。 (四)荷兰风景画 17世纪荷兰形成完全独立的风景画科 雷斯达尔,他在写实精度和细节的纤巧上并不突出,但总能显示出浑厚的力量。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使风景画提高到史诗般的地位,被誉为17世纪荷兰最重要的风景画大师,《急流》、《犹太人的墓地》等。 雷斯达尔,他在写实精度和细节的纤巧上并不突出,但总能显示出浑厚的力量。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使风景画提高到史诗般的地位,被誉为17世纪荷兰最重要的风景画大师,《急流》、《犹太人的墓地》等。 威廉.考尔夫等雷斯达尔,他在写实精度和细节的纤巧上并不突出,但总能显示出浑厚的力量。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使风景画提高到史诗般的地位,被誉为17世纪荷兰最重要的风景画大师,《急流》、《犹太人的墓地》等 17世纪荷兰现实主义美术特点 首先,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重要思想武器。 20世纪上半叶,“罗兰主义”是现实主义作家的基本立场。他们猛烈抨击不人道的社会现实,批判社会对人的异化,谴责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同情受侮辱受损害的下层人民,同情无产阶级革命,向往没有人压迫人的美好未来。但由于把“博爱”当作出发点和终点,宣扬“爱能拯救一切”,视贫富均等为最终目标,因此在本质上因袭了19世纪的传统而没能达到新的高度。但其中也不乏探索精神,如20、30年代就曾有一批作家用阶级斗争观点或社会主义思想去观察社会现实,试图站在崭新和时代高度去分析问题。马丁?杜?伽尔(1881—1958)的《蒂博一家》(1922—1940)通过蒂博和丰塔南两个家庭的变迁,反映了第一次大战期间法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矛盾和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从人道主义立场反对战争。小说采用意识流手法刻画人物,表现了现实主义兼容并蓄的开放性。5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道主义出现了革命倾向,作品中的劳动人民不再是受命运摆布的 小人物,而成了敢于跟罪恶势力作斗争的“强者”。 其次,作家们始终坚持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以现实的、具体的、变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为描写对象,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底蕴,进行真实的审美反映。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和批判的眼光审视复杂、残酷的现实,历史主义地表现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力图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环境的艺术概括,回答“老是存在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令人信服地揭示旧制度、旧生活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趋势。较之19世纪现实主义,叨世纪现实主义在反映现实的及时性和撷取题材的政治性上更进了一步。许多作品,往往在被描写的事件刚刚结束甚或还未结束时就写了出来。

荷兰工业设计简介.

荷兰工业设计简介 荷兰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现代主义设计的国家之一 一荷兰的设计意识: 荷兰的狭窄的生存空间是荷兰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1 , 400 万人挤在一个只有41 , 000 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这个情况使荷兰成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国家的大部分领土低于海平面,因此不得不建造巨大的堤坝来防止洪水、潮汐的侵袭。因此,可以说整个国家都不得不被设计,否则民族的生存都成问题,这种情况,使荷兰人具有极高的设计意识。 1、设计的全民意识。由于荷兰的地理状况和生存条件,荷兰很早就开始建设运河、水闸、排水设施。荷兰建设的基础是建立在设计之上的。因此,荷兰的设计无论是产品、建筑,还是平面设计,都具有非常高的设计水平。 2、设计的现代意识。荷兰是现代主义设计的故乡,在荷兰现代主义并不是一种设计风格,而是民族的生活方式。荷兰是国际主义的最后发展场所。20 世纪初的重要现代主义运动“风格派”在荷兰产生,绝对不是偶然的现象。荷兰“风格派”、苏联的构成主义和德国的包豪斯是形成现代主义设计的三个基本支柱,荷兰的现代设计起源应该说是与荷兰“风格派”分不开。 3、设计的竞争意识。由于荷兰领土狭窄,荷兰城市之间、设计集团之间的竞争意识非常强。各城市都有自己的设计流派,形成本城市的形象。这种竞争意识也表现在设计教育方面,荷兰有两个重要的设计学院,一是阿姆斯特丹的盖里.里特维特艺术学院,另一个是德夫特技术学院。前者是立足于荷兰现代主义的平面设计教育,而后者则立足于工业设计方面。 4、民间设计与政府资助项目并行发展。 二战后,民间设计与政府项目的设计并行发展。就民间设计看,是以大企业为先导,如世界上庞大的电器企业之一的菲力普公司的设计部门,是荷兰现代设计的一个杰出代表。私人设计事务所十分活跃,如巴顿设计事务所、克罗威尔的" 完全" 事务所,他们大部分为本国设计。国营铁路、地铁系统、电讯系统、邮政系统、航空系统、财政系统的设计均由政府统筹,保证其达到设计的高水平境界。 荷兰的现代设计是采用一种私人企业与国家企业双轨式的发展模式进行的。战后,部分大型企业开始设立了工业设计部门,带动了整个设计的发展,形成荷兰私人企业的工业设计发展模式。 二荷兰设计的特点: 1 高度次序性 2 功能性和理性 荷兰是西欧的一个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因为工业的发达,也直接促进了它的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的发展,荷兰具有相当高水平的设计。由于它与德国等国家的长期密切关联,因此荷兰的设计也具有明显的理性主义、功能主义特征。这种特征可以从它的最大的企业飞利浦公司的产品与平面设计中看出来。 3 精密的细节处理、巧妙地色彩设计、丰富的艺术倾向 田野的平坦、几何式的城市规划和运河网、笔直的堤坝,都是荷兰历史的组成部分,它们造成了荷兰人对于理性风格的习惯与爱好,这逐渐形成了荷兰设计的主要风格特征。而设计因为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因此设计师的地位在荷兰也相当高,这是荷兰与别的国家在设计上相当不同的地方。如果说相似,荷兰的设计状况与丹麦比较相近。这两个国家

外国美术史结构图-1

第一章 原始、古代艺术(创造的黎明) 旧石器时代美术(距今250万- 1万年),打制石器为标志,洞窟壁画-狩猎者的艺术(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法国拉斯科洞窟)?母神雕像-生命的拜物(维也纳的《威伦多夫的维纳斯》);石骨装饰——工艺的萌芽。 中石器时代的岩画(距今1万5千-8千年):北欧的岩画;南欧西班牙拉文特岩画。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建筑(距今6千-3千年):3个基本特征(磨制石器,陶器,原始农业、养畜业和手工业) 陶器工艺——文明的曙光;巨石结构——精神支柱(英国南部威尔特郡“斯同亨治”石栏) 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前3500-前2000):建筑-神庙(乌卢克神庙);雕塑-男女神像(写实而夸张);绘画-《乌尔的旗标》;工艺美术-金牛头竖琴? 巴比伦时期(前1900-前1600):汉漠拉比法典,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拘谨和严肃。 亚述时期(前1000-前612):建筑-宫殿(萨尔贡二世宫殿,人首牛身像);雕塑(《垂死的母狮》) 新巴比伦时期(前612-前539):巴比伦城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巴比伦城是一座正方形的城市。 1)作用:歌颂王权,巩固奴隶主国家的政权,强调等级制度。(形成了基本法则和程式,如正面律) 2)风格: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缺少变化,千年不变) 3)宗教对埃及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来世的艺术”) 1、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 2、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决定比例的大小; 3、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他部位非常简略; 4、面部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修饰,表情庄严,几乎没有感情表现; 5、雕像着色,眼圈描黑,有的眼球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效果。 1、正面律,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2、横带状排列结构,用水平线划分画面; 3、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 4、填塞法,画面充实,不留空白; 5、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为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黑色。 古王国期(前2686-前2181):金字塔建筑和雕刻最为突出,壁画尚处在初期阶段。建筑(金字塔);雕塑(哈夫 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浮雕和壁画(《纳米尔石板》) 中王国时期(前2040-前1786):战乱频繁,美术成就不如古王国,主要建筑是庙宇(入口处两侧出现了方尖碑), 如门图普太普享殿,壁画逐渐流行。 背景:新王国时期(前1567-1085),经济空前繁荣,进入了埃及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 建筑:建造了大量神殿、享殿、方尖碑等纪念性建筑(哈特谢普苏特女王享殿/卢克索神庙/卡纳尔克神庙) 雕刻:出现了真人大小的雕像和巨型雕像。刻画的重点由脸部扩大到对手、脚的表现,是埃赫纳顿时期的法老雕像也开始出现有表情、有个性的描写。《。《埃赫纳顿法老像》。《纳菲尔提提王后像》 壁画:主要用来装饰宫殿、庙宇和陵墓,其中保存最多的是墓室壁画。具有明显的世俗性。 原始美术 (距今250万- 3千年) 古代 两河 流域 古埃及 美术 特点 雕刻 程式 浮雕壁画程式 新王国 时期 (前 1567- 前1085) 古 埃及 古代 美术 旧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17世纪荷兰美术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17世纪荷兰美术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1)17世纪前期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艺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荷兰画派以写实,纯朴为特点:反映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情感和愿望,描绘日常生活和各阶层人物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色。 3) 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是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贡献。 17世纪的荷兰画派尤为重要。虽然在其他时期有一些值得提起的画派和画家,可是唯独在17世纪,荷兰画派作为一个整体,才以其巨大的规模和成就,对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17世纪为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革命的胜利促使经济和文化的欣欣向荣。这个新兴国家是当时欧洲先进思想中心之一。荷兰画家们怀着民族自豪感。用写实手法在作品中表现祖国的人民生活和自然风景等。绘画终于摆脱对宫廷贵族和天主教会的依附,开始为新兴的市民阶级服务。随着绘画市场和画商的出现,绘画成为市场上的商品。为满足市民的生活和审美需要,绘画的品种较之以往大为扩充。除宗教历史画和肖像画外,风俗、风景、静物和动物画也发展为重要画种。 代表画家:伦勃朗:<1>现实主义艺术的大师,勇敢坚定的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为欧洲现实主义 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杜普教授的解剖课》。举世闻名的《夜巡》:主题性绘画,情节性群像,出色的处理了明暗关系,突出表现了不忘前人反抗西班牙统治者的英勇斗争。此外17世纪荷兰最重要的画家还有哈尔斯、维米尔及van雷斯达尔。当时,荷兰多数城市中绘画艺术均相当发达,其中最发达的为阿姆斯特丹、哈勒姆和代尔夫特 荷兰小画派艺术:17世纪是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了一批出色的画家,被称为“荷兰小画 派”。特点:作品的画幅比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悬挂室内以装饰居室之用;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应和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之所以被称为“荷兰小画派”,是因为画幅小,适于悬挂以装饰居室;题材小,迎合市民趣味。画面上多表现妇女梳妆打扮、弹琴唱歌、读书写信或做轻微的 家务劳动。 特鲍赫,《音乐课》、《年轻姑娘给一位妇人读信》;霍赫,《在地窖门前》、《一个荷兰家庭的庭园》;梅蒂绥,《一位绅士惊扰了晨妆时的年轻妇女》。 维米尔,其作品与“小画派”其他画家有所区别,不以情节引人入胜,也不描绘过多的生活细节,而是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美的享受。最主要的风景画描绘其故乡的《德尔夫特风景》、《小巷》。他大部分作品表现了舒适、安闲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倒牛奶的女仆》、《穿蓝衣读信的少女》、《花边女工》、《戴头巾的少女》。荷兰风景画 17世纪荷兰形成完全独立的风景画科 雷斯达尔,他在写实精度和细节的纤巧上并不突出,但总能显示出浑厚的力量。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使风景画提高到史诗般的地位,被誉为17世纪荷兰最重要的风景画大师,《急流》、《犹太人的墓地》等。霍贝玛,他的作品有如优雅的田园抒情诗,展示了荷兰乡村的宁静与美丽,洋溢着明朗乐观的情绪,《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并木林道》,1868年)。 伦勃朗艺术成就

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一)

初中第五册美术教案 授课教师:李帅 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一)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视(看挂图、纪灯或者说录像)、听(听解说、听音乐)欣赏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视、听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从旧石器时代起各国历代雕 塑、工艺、建筑、绘画等美术发展史概况。从美术的角度初步了解 世界各国民族灿烂的古文化,培养学生对外国传统艺术的鉴赏力。 2、以作品的艺术成就,让学生了解艺术的世界性。 (二)教学重点 介绍埃及金字塔的艺术特征和艺术价值、成就。 (三)教具准备 1、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有关录像片或纪灯片、还可准备一些古曲 磁带。 2、教学挂图及收集到的画报上的有关图片资料。 (四)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解说:(播放相关古典音乐)世界的四大古国,开世界科学之先河,希腊的古文化,创世界之奇迹,难道不是吗?那么请你欣赏世界各国古代先民们智慧的结晶——外国古代美术。 三、新授: 1、胡福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悬挂图片,播放相关音乐) 埃及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埃及是尼罗河赐与的礼物”(希罗多德),

尼罗河由南向北纵贯埃及,在红海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之间滋润出一条狭长的绿洲。在这里产生了古埃及文明。 图片简介:金字塔是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在古埃及人观念中,陵墓是永久的栖身之地,它甚至比宫殿更为重要。王朝初期,埃及国王和贵族的陵墓是长方形的石头建筑,里面放着装有木乃伊的石棺,这种长方形石墓叫“马斯塔巴”。后来,随着陵墓的扩大,原来的一层马斯塔巴变成了由大到小的几层相叠的梯形金字塔。起初是台阶金字塔,到古王国盛期,演变成方锥形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是其主要代表。而《胡福金字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高146.5米,基座四边各长233米,正对东西南北四方,是一座四方尖锥形庞然大物。它由230万块2.5吨重的巨石垒成,石缝间未用任何粘合物,但却非常严密。金字塔内部有入口、走廊和通气管道,中间有石室存放法老的木乃伊。 艺术特点:埃及艺术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奴隶主服务的,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专制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好大喜功,法老不惜用数十万奴隶为自己建造陵墓、庙宇巨像,表现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神化法老和贵族,在题材上和表现方法上又必须严格服从统治者的要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艺术的基本法则和程式,并且迫使艺术家用美化的方法来表现对象。 表现思想:金字塔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它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站在它的脚下,人们会感到自己的渺小。金字塔的外观对称、稳定,它给人以坚不可摧的印象,尤其是它屹立在炎炎烈日之下,象征着法老的威严地位不可动摇。 哈夫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历面像是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它由整块天然岩石雕凿成。雕像身长约57米,面部为5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它头戴菱形巾冠,前额雕刻着圣蛇,两眼直视前方,面部仍保持着哈夫拉

7十七世纪佛兰德斯、荷兰美术

十七世纪佛兰德斯美术 1.鲁本斯: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 《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 《阿玛戎之战》 《三美神》 2.雅各布·约丹斯:《“国王”宴饮》(豆王的宴饮) 3.凡代克:《自画像》《查理一世》 鲁本斯的艺术特点: 1.宗教神话题材为主,艺术创作自由而富有个性 2.色彩是其有力的造型语言,色彩的对比和组合具有魅力充满活力和热情气势磅礴的话一对后代浪漫主义美术家具有吸引力 3.充满活力和热情气势磅礴的画艺对浪、深远影响 4.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艺及人文主义思想和弗兰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的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运动感强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 十七世纪荷兰美术 17世纪荷兰绘画的特点: 1.绝大多数画家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上层阶级开始成为 绘画中的重要角色,绘画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大为增加 2.作品过多的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琐事和闲情逸致 3.油画变成商品,大量进入市场,美术市场繁荣 4.这一时期,肖像画、风俗画都获得极大的发展;风景画、静物画也成为独立的绘画科目,各类题材之间的分工已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出现了肖像画家、风俗画家、静物画家、动物画家、风景画家等等

三个画家 1.肖像画家哈尔斯:荷兰现实主义画家奠基人 《吉卜赛女郎》《弹曼陀铃的小丑》 《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 哈尔斯的艺术特点: 他的作品多表现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反映出革命胜利后荷兰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哈尔斯喜欢生动活泼的效果,力求在动态中自然地展现人物的特征,捕捉他们瞬间的神态,为此他运用了在当时及其大胆奔放的笔法,即迅速有力摆上画面的笔触塑造出一个个如生的形象,他刻画人物时,特别注意面部表情,善于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使画面生动活泼,决不矫揉造作。 2.风俗画家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 《窗前读信的少女》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维米尔的艺术特点: 1.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舍适的气氛的喜好。 2.他在艺术风格上也别具特色,他的绘画形体结实、结构精致,色彩明朗和谐,尤善于表现室内光线和空间感,维米尔的绘画给人一种真实性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之外还使人感到一种信仰上的真实感,他的画光线并不是太多却给人以明亮的感觉。画中这种平实的情感起到了净化人类心灵的作用。 作品《倒牛奶的女仆》赏析: 1.背景:17世纪的荷兰资本主义兴盛,市民文化繁荣,大量反映普通市民日常 生活的风俗画应运而生 2.内容:画面中将一个简体的厨房画得很有感情,甚至能令不少观者产生不同 的怀旧心理,女佣人是个健壮的村妇,她塞起了胸前围裙的一角,正忙着准备早餐,左边墙角有一窗户,一边挂着一只藤篮和一盏马灯,桌上杂乱的摆

外国美术史结构图-4

第四章 17、18世纪的欧洲艺术(从天国到凡尘) 以意大利、西班牙为代表的天主教国家 巴洛克艺术 以法国为代表的君主专制国家 古典主义 以荷兰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 现实主义 三个流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承文艺复兴传统,并开辟了一个新时代。16世纪末17世纪初产生了三个流派,学院派美术、巴洛克艺术、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艺术。学院派美术影响了古典主义艺术,巴洛克艺术影响了洛可可和浪漫主义艺术;而卡拉瓦乔的艺术影响了欧洲各国显示主义,还对18世纪市民艺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有影响。 两股力量:流派竞争激烈,艺术家队伍分化,分为两股力量,倾向上层社会(学院派和巴洛克),倾向于下层平民(卡拉瓦乔)。 三派竞争:北部现实主义力量较强,卡拉瓦乔把现实主义带到罗马;博洛尼亚是学院派的发祥地,卡拉奇把学院派带到罗马;后 来巴洛克艺术在罗马发展,罗马成为三派中心。竞争结果是巴洛克占上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起源于意大利,却最终在法国扎根。卡拉瓦乔的艺术也未能在罗马站住脚。18世纪,巴洛克巴洛克走向衰落,意大利在欧洲舞台失去主角地位。 博洛尼亚学院:欧洲最早的美术学院,创始人是卡拉奇兄弟。产生原因:继承先辈经验,培养新人;引正路,不受样式主义美术和卡拉瓦乔主义美术影响。强调绘画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柯罗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学院派艺术从一开始就有折衷主义色彩;强调法则、保守、缺乏创新;技法上重素描轻色彩。 卡拉奇三兄弟兄弟:阿尼巴·卡拉奇,罗马法尔内塞宫天顶画《酒神巴库斯和阿里阿德涅》;《逃往埃及路上休息的风景》是一幅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景画,“英雄式的风景画”;他也画过一些表现生活题材的作品《吃大豆的人》、《肉店》。 其他学院派画家:格·列尼,《曙光女神》,架上《欧罗巴被劫》、《圣母的少年时代》等。圭尔奇诺,学院派中最具豪放特色的画家,罗马鲁多维西俱乐部天顶画《曙光女神》。多明尼基诺、乔凡尼·朗弗朗。 卡拉瓦乔:宗教题材世俗化,把流浪汉、农民、渔夫的形象引进神圣的教堂。他是一位革新者和叛逆者,其艺术充满了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直率的描绘出了人类情感的微妙复杂的一面。强调描摹现实,无论美丑,他在继承了文艺复兴传统笔法严谨、色彩沉着的基础上,更在光线明暗的运用上自有心得。早期作品《抱水果篮的孩子》、《酒神巴库斯》、《逃往埃及途中》、《弹曼陀铃的姑娘》、《女卜者》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约1590年,祭坛画《使徒马太和天使》,祭坛画《基督下葬》、《圣母之死》等;《多疑的多玛》、《参拜圣地人的圣母》。 其追随者:欧·真蒂莱斯琪(《逃往埃及途中的休息》)和他的女儿阿·真蒂莱斯琪《朱迪丝与荷罗粉丝》;列·斯巴达《圣彼得受难图》;巴·曼夫列迪;卡洛·萨拉塞尼。 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倾向的画家:17世纪热那亚画派的别·斯特劳兹《老风流》、《托维特的痊愈》;曼图亚画派的多·菲 奇《演员肖像》、《手持歌利亚头的大卫》;那不勒斯画派的萨·洛萨《男子肖像》;威尼斯画派的约翰·里斯;佛罗伦萨画派的马·劳塞里;罗马画派的卡洛·马拉提等。 巴洛克(Baroque ):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有堕落瓦解的含义,后来才有较公正的评价。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盛期17世纪,18世纪除北、中欧外衰落。这个术语首先用于建筑,发源于意大利,被教会利用,为教会服务。以其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而自成一体,与16世纪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相区别。发扬了现实主义传统,克服了16世纪后期样式主义的消极倾向。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美术流派,使17世纪有“巴洛克时代”之称。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豪华-宗教特色+享乐主义特色;浪漫主义-强调幻想与幻觉;富有激情性-反映内心世界;运动感-重视节奏变化和画面空间感;综合性-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综合,建筑与环境的综合;浓重的宗教色彩。 贝尼尼:雕刻《大卫》、《普鲁东抢劫珀尔塞福涅》、《阿波罗和达芙娜》,1623年进入教廷为教廷服务,建筑与雕刻结 合的青铜华盖,雕刻顶峰是1645-1647年间为卡尔纳罗礼拜堂作的圣德列萨祭坛,“四河”喷水池、《特列同喷水池》。1656-1667年间圣彼得教堂前的广场及柱廊,他最满意的一件作品是圣·阿尔·克维里纳列教堂(1658-1670)。 巴洛克建筑:弗·波罗米尼,建筑好像是不平静心灵的体现,给人一种虚幻莫测的感觉,圣卡罗教堂等。 巴洛克绘画:科托纳《巴贝里尼的胜利》天顶画;卓尔丹纳《抢劫萨宾妇女》、《乌尔刚的铁匠铺》、《阿玛戎妇女》;高里《耶稣名字的崇拜》;波佐《圣依纳爵的礼赞》等。巴洛克风格的天顶画大都具有神秘幻觉的特点,宣扬宗教把人的目光引向遥远的天国。 17 世纪 学院 派 17、 18世 纪的 意大 利 三种国家 三种制度 三种艺术 卡拉 瓦乔 与 地方 画派 巴洛 克美 术的形成 与发 展

大班美术欣赏-《荷兰的室内》

大班美术欣赏-《荷兰的室内》 XX课件大班美术欣赏《荷兰的室内》设计思路:米罗是一位著名的西班牙画家和雕塑家,他以儿童天真的眼光看世界,创作出很多富有幽默感的画面。 米罗的作品有很多,其中《荷兰的室内》是一幅典型的抽象作品,它以大胆的色调和各种夸张变形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个热闹喧哗而有趣的场面,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 本次活动,我们结合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更进一步地认识这个载诗载梦的画家——米罗。 期望幼儿表现行为:积极参与欣赏活动,体验作品热闹欢快气氛所带来的快乐。 能大胆想象和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了解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活动准备:彩色画纸线条笔。 《荷兰的室内》课件。 在活动室内展示米罗的作品。 活动过程:一请幼儿找哈哈镜,丰富幼儿对夸张变形的情感体验。 师:老师发现每天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总有许多小朋友喜欢去照哈哈镜,在照哈哈镜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现在我们就来照哈哈镜,看你发现哪些有趣的事。 (集中幼儿)提问:刚才你照哈哈镜子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有趣

的事情呢?(幼:我的头变大了,腿变长了……)师:哦!你的……变了!……小结:原来照哈哈镜时候,镜中的小朋友都变形了。 二欣赏《荷兰的室内》。 (一)分组欣赏作品(小图),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画面,大胆描述自己看到的东西。 师:老师准备请小朋友欣赏一幅名画,欣赏时你可以与旁边的好朋友一起说一说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当音乐停了,请你把手中的画轻轻地交给老师,好吗?(出示完整图)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二)引导幼儿欣赏画中的主体,感受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提问:在这幅画中,最显眼最突出的是什么地方?(最大的/一眼就能看到的/是哪里?)师: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最显眼的东西吧!(局部出示)你觉得它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是……?/为什么说它是……?刚才有些小朋友说它是……,跟我们平时看到的……一样吗?结合照哈哈镜的体验环节进行小结:师:刚才我们在照哈哈镜的时候,镜中的小朋友变形了,画中的这个东西也变形了,有小朋友说它是……,有的小朋友说它是……,原来同一个变形的东西,大家想到的都会不一样。 (出示完整画)师:在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变形了?幼:……变形了。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厉害,发现画中的东西都变形了。

外国美术史结构图-5

第五章 19世纪的欧美艺术(变革与传统) 背景:随着大革命的到来,艺术倾向从女性的肉感变为宣扬视死如归的坚强。追求共和制的资产阶级以罗马为借鉴,加上 庞贝古城的出土迅速激起了崇尚古典主义艺术的热潮。大卫的三幅力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卫:舍弃了巴洛克的错觉空间效果,在作品中注入激情和纪念碑似的永恒,追求技巧与画面形式的完美,使内容和形式 融洽的合为一体,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关怀,三幅歌颂古代英雄的力作《荷加斯兄弟的宣誓》、《苏格拉底之死》、《布鲁图斯》;《网球馆的宣誓》描绘第三等级代表宣布不制定宪法绝不罢休的事件,《马拉之死》、《加冕式》、《蕾卡米埃夫人》,晚年《萨宾妇女》、《利奥尼塔斯》。 其他新古典主义画家:都是大卫的杰出弟子。热拉尔,肖像画《画家伊萨贝与其女》。维涅·勒布仑夫人,专为王后写像,《母女图》。吉洛德,《安底米翁的睡眠》、《大洪水》等。普吕东,被誉为质朴幽雅典范,《正义与复仇女神追赶凶手》、《劫走普赛克》、《约瑟芬在马尔海松》。格罗,《雅法城的黑疫病人》以闷热的清真寺为背景; 《埃罗战役》。 安格尔:大卫的杰出弟子。典雅精美,自始至终追求理想的美、使用具有生命力的线,《大宫女》、《泉》、《土耳其浴 室》;素描《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斯特马蒂一家》;油画肖像《利维耶尔小姐》、《贝尔丹先生》。 背景:1814年拿破仑退位,波旁王朝复辟。1824年德拉克洛瓦在古典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沙龙展出了《希阿岛的屠杀》, 代表了这种新绘画思潮的盛期的到来。它反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理性与类型化,而强调情感、个性和具体化;反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规范而重视情绪的自由描绘;反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素描与线条,而提倡色彩和块面;反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平面性,而主张光与色的对比。总之浪漫主义是一种富于想象、激情的艺术风格。 籍里柯:与马紧密相连。他的作品气势宏大,用笔大胆,动态极富激情,对颤动的曲线和绘画性主体极为敏感,更可贵的是画面总凝结着时代感情。他结束了文艺复兴以来延续的对视觉真实地再现,使艺术个性化得以发展,艺术自身的价值升至主导地位,虽然现实是艺术的参考,但艺术意义要大于现实意义,《埃普松赛马》、《骑兵军官在冲锋》、《受 伤的龙骑兵退出战场》、《梅杜萨之筏》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1816年)。 古典与浪漫之争:1824年划时代的一年,古典与浪漫之争的代表由吉洛德和借里柯变为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 的《希阿岛的屠杀》更标志着浪漫主义盛期的到来。 德拉克洛瓦:他的作品强调激烈的运动旋律,饱满热烈的色彩。《希阿岛的屠杀》标志着绘画意识和色彩的觉醒,是对以 往绘画观念的彻底抛弃,企图让色彩本身说话。他对色彩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其色彩间的补色关系与光线的运用,证明了色彩能够独立造型。在绘画观念上产生了一次革命,对后来的印象派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系列的探索使他走到了现代艺术的边缘《但丁之舟》、《萨达纳巴尔之死》、《自由引导人民》、代表浪漫派色彩成就的《阿尔及利亚女人》、《雅各与天使搏斗》。 背景:1848年-1870年期间是现实主义盛行的时期。它指那种“如实”描绘现实可触世界的艺术形式,有时又称为“写实 主义”。它反对浪漫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主张艺术必须担当起社会职责。现实主义画家具有求新的要求和直接观察自然的兴趣,热爱即刻可及的现实。 库尔贝:在1855年送交世界美展的11件作品中,《奥尔南的葬礼》、《画室——我的10年生活》落选,于是他撤回全 部作品自租场地举行《现实主义—库尔贝40件作品展》,并宣布:“我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如实的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塞纳河畔少女》、《石工》、《艾特尔塔悬崖雨后》、《鹿之小憩》等。 巴比松画派:19世纪30-70年代,巴黎近郊的一个叫巴比松的地方(枫丹白露入口),一时间成为画家的圣地。美丽的风景和村落吸引了众多的画家到此处写生,他们并没有形成严密的团体组织。 卢梭:沉郁浑穆,尤擅描绘树木的性格和森林沼泽的深邃,《森林出口》、《阳光下的橡树》、《橡树林》等,空气感和光的探索,对同一景致在不同时刻的气氛变化,为印象派的出现开辟道路。 杜比尼:对印象派影响最大的是外光派巨子杜比尼,《春天》、《六月的原野》,《维埃尔威尔的黄昏》、《瓦茨河上的落日》、《奥伯特沃兹的水闸》,被誉为“画水的贝多芬”。 迪普雷:喜用厚稠颜色,把光积聚在画面的中心,电闪雷鸣、暴雨乍收时的树林是他最擅长的题材。 迪阿兹:晦明变幻的沼泽树丛。特洛容,逆光表现林中归来的牧群,《牛栏》、《牛群》。 柯罗:抒情诗一般,《蒙特之桥》、《蒙特芳丹的回忆》等。 米勒:讴歌农村生活的大师,《簸谷者》(1848)、《扶锄者》、《拾穗者》、《牧羊女》、《晚钟》。 杜米埃:反映城市生活的巨匠,漫画《高康大》、《1834年4月15日的特朗斯诺南街》、《立法肚子》等,油画《三等 车厢》、《唐·吉珂德》等。艺术爱好者是杜米埃最喜爱的主题之一。 背景:锋芒是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沉湎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提倡户外写生,根据画家眼 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摒弃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从印象主义开始,欧洲画家试图使绘画摆脱文学的影响,更多注意绘画语言本身。印象主义内部存在以德加和以莫奈为代表的两种类型画家群。 古典主义 19世纪的 法国 美术 浪漫 主义批判 现实 主义 巴比 松 画派

10.1第三节 17世纪荷兰美术

第三节17世纪荷兰美术 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还普遍处于封建专制制度统治的时期,荷兰共和国的独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北方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17世纪前期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那里有比较广泛的言论自由与信仰自由,其他国家被迫害的异教徒纷纷逃到荷兰避难,许多学者到荷兰著书立说。至1645年荷兰已有6所著名的大学,在荷兰最早出现定期刊物,报纸也逐渐普及,科学技术十分以达。新的文化气氛培养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荷兰画派,它继承了15、16世纪尼德兰民族艺术传统,以写实、纯朴为其特点,很少受到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巴洛克风格的影响。 由于荷兰人是通过英勇顽强的斗争而获得胜利的,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因此如何表现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如何反映人的现实生活、人的情感与愿望,就成为荷兰画派多数艺术家关心的主要课题。他们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多彩的现实世界,用画笔描绘周围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熟悉的各阶层人物以及美术丽的自然景色。荷兰画家勇敢地挣脱了千余年以来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而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绝大多数画家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绘画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大为增加,这是他们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贡献。 但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市民阶层有追求进取的一面,也有满足现状、追求安乐的一面,荷兰小画派的某些作品过多地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琐事与闲情逸致。 荷兰艺术由于写实而受到市民的欢迎,人们购得油画,悬挂室内,用以美化自己的住宅以及办公室、饭馆等公共场所,因此油画变成商品,大量进入市场。这一时期,肖像画、风俗画都获得了极大发展;风景画、静物画也成为独立的绘画科目。各类体裁之间的分工已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出现了肖像画家、风俗画家、静物画家、动物画家、风景画家等等。 霍贝玛的《林间小道》凡是一幅好的风景画,总是情与景相交融的。霍贝玛的《林间小道》展现了一种乡野景色的平远透视美,画家用诗的语言再现了这种具有强烈透视感的田园景色,给观者心灵以舒畅的美感。严格的透视消失点,把观众的心情也带向远处。 画家弗兰斯·哈尔斯17世纪荷兰杰出的肖像画家弗兰斯·哈尔斯(HALS, Frans,约1581—1666)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1581年至1585年之间诞生于安特卫普,大约1585年之后,随父母迁居荷兰,定居于哈勒姆终其一生。1610年或1611年加入哈勒姆圣路加公会。当他作为画家开始独立创作时,正逢荷兰人民革命斗争获得胜利之初,荷兰共和国处于蓬勃向上繁荣以展时期。哈尔斯早期与盛期的作品中充分表现了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反映出革命胜利后荷兰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从20年代到30年代,他广泛地描绘了荷兰各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物,如军官、市民、音乐师、酒徒、少女、孩子等,代表作品有《微笑的骑士》、《弹曼陀林的小丑》、《吉卜赛女郎》、《扬克·兰普和他的情人》等。画家喜欢选取半身近景的构图,刻画人物时,特别注意面部表情,善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画面生动活泼,不矫揉造作,画中的人物仿佛正无拘无束地自由活动着。虽然多为单人半身肖像,却常常使人联想到画面之外还有其他人物,构成一个情节,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有如一幅风俗画。《弹曼陀林的小丑》描绘了一位滑稽演员的形象,他歪戴便帽,手捧曼陀林,热情洋溢地演奏着,他那斜睨的眼神透露出幽默机智,随着乐声韵律面摆动的身躯仿佛更显示了内心的欢乐。这种热烈的情绪对读者产生了极大感染力。 哈尔斯喜欢生动活泼的效果,力求在动态中自然地展示人物的特征,捕捉他们瞬间的神态,为此他运用了在极其大胆奔放的笔法,即迅速有力摆上画面的笔触塑造出一个个如生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