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学记》ppt

学记》ppt

五、孔子认为,作为一个教 师,首先条件是具有“学而 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教师必须先学好,然后才能 教好,学好是教好的基础。 《学记》发展了孔子这一思 想,认为“教”与“学”是 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教的 过程也是学的过程,“教学 半”,从而提高教学的水平。
社会环境方面,有必要在全社会重新树立尊师重道的
三、《学记》中继承了孔子的启发诱导式教学法。 “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闯, 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就是说只有当 学生进人积极思维状态时老师适时地诱导、启发,若 还不能理解就可以暂时不讲。正如 孔子所说:“不愤 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四、《学记》还发展了孔子启发教学的思想, 进一步概括了如何进行启发的宝贵经验,指出“君 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窄,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所谓"摩",即"观摩"。《学记》说:"相观而善之谓摩。" 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群体的教育作用,相互观摩, 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学记》主张采用启发的方法,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 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引导和鼓励,反 对强制和灌输。《学记》认为启发有三个要点: 一是"道而弗牵"。"道"即导,有引导、教导之意。 《学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引导学生领 会理解教学内容,给学生指引一条正确的思维线索, 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促进学生进行分析综合, 找寻探索知识结论的方向。
师道之尊
教学之伦
为师之德 从学之道
㈠尊师敬长 ㈡为学要务本 ㈢勤学
一、《学记》中的教育目的、任务和作用继承和 发展了孔子的主张。《学记》把教育的目的和作用理 解为“建国君民”、“化民成俗”,很明确指出教育 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统治人民的工具;主张以封 建伦理道禧去教化人民,教育的任务就是为统治阶级 培养官吏。 二、在教育内容方面,《学记》继承了 孔子的 “诗、札、乐”道德伦理教育的科目和要求。《学记》 载:“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不学杂服,不能安札”,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过 程和考查标准。

礼记·学记PPT(优秀课件) 通用

礼记·学记PPT(优秀课件) 通用
·
《 礼 记 学 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 读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 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 《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 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 、礼、易、春秋”。
一、《礼记》简介; 二、《学记》简介; 三、《学记》原文; 四、《学记》释义。
教所由废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过时 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杂施而 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无 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 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 也。
14、师严道尊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 尊然后民知敬学。 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 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 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 面,所以尊师也。
严,尊敬。尊,尊重。敬,敬重。臣,臣子,以 为臣。尸,古代祭祀时,代表受祭祀的人。诏, 通“召”,召见。北面,面向北。
7、教之不刑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 顾其 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 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 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 刑,其此之由乎!
呻,诵读。占,读zhān,口述。毕,书简。讯,审 问。数,读,shǔ,责备,数落。顾,顾及。安,安 稳,牢固。使,指使。 施,给予,教给。悖,违背 事理。求,接受, 求学。佛,读fú,违逆。隐,伤 痛。疾, 痛恨。益,益处。 刑,成,成就。
良,优秀的。冶,铁匠。裘,皮衣。弓,弓匠。箕, 簸箕。始驾,开始学驾车的。 察,清楚,明了。
18、比物丑类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 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 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 服,五服弗得不亲。

017《学记》三则

017《学记》三则

《学记》三则
思考:本段论述了什么道理?联 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要
答案:本段阐明了要了解学生心理,发 展其优点,补救其缺点的教学原则。
研读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三)
《学记》三则
善学者,师逸①而功倍,又从而庸②之;不善学 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③,及其久也,相说以解④ ;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 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⑤之道也。 注 释
题,就面对全体着重回答),每次都应该让学生慢慢
把意思表达完毕,然后再作详尽回答;不善于对待学
生发问的老师的做法则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业
的方法。
《学记》三则
思考:本段论述了什么道理?联 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要
本段阐明了增进学业的方法:善学善问
交流
《学记》三则
从三则选文中,你明白了什么或得 到了什么启发
礼仪为主。
能反省自己;知道有
② [嘉肴(yáo)] 美味佳肴。嘉,美好;肴困,惑鱼的、地肉方等做,的然荤后菜能。奋发
③ [旨] 滋味美。
上进。所以说,教和学互
④ [至道] 至,好到极点的;道,道义,道相理。促进。
⑤ [是故] 因此。
⑥ [自反] 反省自身。
⑦ [教学相长] 教与学互相促进。
《学记》三则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
学生有四种过失,作老师的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必知须之知。道人。之在学学也习,的或过②失程中,有
则③多,或失则寡,或失则的易人,错或在失贪则多止求。快此,四有者的,人错在 心之莫同④也。知其心,然浅后尝能辄救止其,失有也的。人教错也在者把,学习看 长⑤善而救其失者也。 得太容易,有的人错在遇到困难

学记PPT

学记PPT

学校管理
首先,重视大学的入学教育和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 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 其威也。未卜谛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 ,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 学不养等也。此七 者,教之大伦也。”
把入学教育做为大学教育的开始,开学这一天,官吏 要穿着礼服,用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祭祀先圣先师,以表 示尊师重道之意。开学典礼结束后,新生入学后首先要学 习《诗经· 小雅》中的三首君臣宴乐的诗,即《鹿鸣》、 《四牡》和《皇皇者华》,为的是告诉学生,大学教育是 培养政府官员的,上了大学就等于踏上了仕途的第一步。 上课的时候,学生只有听到鼓声才能打开书箧,目的是培 养学生对待学业的严肃认真的态度。教师上课之前应准备 好惩罚学生的教鞭,目的是严肃课堂纪律,使学生不敢因 懈怠而荒废学业。天子委派的政府官员或天子本人不到夏 季大祭完毕,不要到学校里来视察和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 ,为的是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趣从容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正确引导,但不要指手划脚说得 太多,为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年幼的学生 只许听,不许问,为的是使学生循序渐进而不越级学 习。这七件事是大学进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规 程和具体行为指南 。
其次,《学记》提倡大学必须建立严格的 成绩考核制度,平时的小考要经常进行,大的 成绩考核要每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的考核必 须有明确的标准。 《学记》提倡确立的成绩考核制度具有循 序渐进,智德并重的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教 育重德重智的传统。
学 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先秦儒家学派
从正反两方面对教育进行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专著,也是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古代 教育从其他思想中分离出来。 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 一千八九百年。它的写作年代大约在战国(公元前403 ~前221)晚期。《学记》全文1229字,分为20小节, 以简赅的文字,生动的比喻,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 作用与目的、学校制度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 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学记PPT

学记PPT

作业
比喻主要有: 1玉不琢,不成器:比喻人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成才, 懂得大道。 2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以“味美”比喻“道 善”,论说只有学习才能懂得“道”的好坏。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3攻坚木:先枝叶后节目,比喻问题的由易到难,由 浅入深。强调了问学必需由易而难,循序发问。 4撞钟:以钟发声比喻教学的效果。首先钟要经过敲 击才能发声,强调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教 育。叩之小、大比喻教学的不同方式。“待其 从容,然后尽其声”,比喻因材施教的最好结 果。
第一段
词语解释: 君:(名作动)统治、治理。 《尚书》: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 其此之谓乎!:就是谈的这个道理啊。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译文: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 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 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 首先要设学施教。《尚书· 兑命》篇中 说:“始终要以设学施教为主”,就 是谈的这个道理啊!
“之”的用法

之+名——助词,的 动+之——代此,它 之+动——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方位、处所——动词,去 形+之——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之+形——副词,还 名+之+不+动——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名+之+动(疑问句)——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1.锲而舍之 代词,它 2.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3.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助词, 的 5.糅使之然也 代词, 它 6.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助词, 不译
《学记》介绍


《学记》选自《礼记》,主要论述办学兴 教的意义,各级学校的设置,教学原则、 方法,教学中应当纠正的弊病,教学成功 的经验,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 等,本文节选其中的三段。 《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 礼》合称为“三礼”。

学记精品PPT课件

学记精品PPT课件

XXXXXXXXXXXXXXXX
XXX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yu è
译文:《尚书》的《兑命》篇说:“统治者要始终 如一地重视教育的作用。”
XXXXXXXXXXXXXXXX
XXX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旨:美味;至道:深远的道理;善:美好
译文: 统治者发布施政意图和国家成法,依靠宗亲贵族中
善良的人辅佐治理国家,只能诱致一些声誉,但 还不能使统治阶层中较多的人拥戴自己;
XXXXXXXXXXXXXXXX
XXX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就:接近、效法; 体:体察,体谅; 化:教化;
译文: 延揽贤能的人,怀柔远方的上层人物,可
以取得较多的人拥戴了,但还不能使所有自 由民或平民顺从自己。
之小成。 lè
lùn
比年:每年;
中年:隔一年;
校:jiào,核对;
视:考查;考验;考试;
志:记,记住;
成:成就;
XXXXXXXXXXXXXXXX
XXX
译文: 学生到了规定的年龄进入大学,国家每隔一年考
查他们学业及操行成绩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析句 分段的能力和学习的志向;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 心学习和与周围的人是否和谐相处;第五年考查学 生学识是否广博,同老师是否亲密无间;第七年考 查学生研究学问的本领和识别朋友的能力。符合标 准的就叫做“小成”
译文: 虽然烧了好菜,不经过品尝就领会不到它的美
味;虽然有深远的道理,不经过学习钻研就领会不 到它的奥秘。所以说,只有经过学习实践,才会发 现自己知识不够;只有经过教学实践,才会发现自 己教学质量不高。

中外教育史第4节《大学》《学记》

中外教育史第4节《大学》《学记》
这句话的意思: 大学做学问的目的是发扬先天固有的德性,革新旧 的思想和习气,以求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三纲领”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以至社会的层层递进的完 整体系,表达了儒家以教化为手段,以仁政、德治为目标的教育主张。
《大 学》
2、“八条目” 为达到“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的目的,《大学》提出 了具体的步骤: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 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 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总之,《学记》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进行了高度概 括和总结,不仅对我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


●启发诱导——“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豫时孙摩——“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
“相观而善之谓摩”。 ●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
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 救其失者也。”
●藏息相辅——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 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学 记》
3.论教师 《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尤其是孔子和荀子尊师重教的传统,认为教学成败
的关键在于教师。 关于教师的作用,《学记》说:“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
不慎也,《礼记》曰:三王四代惟其师。此之谓乎?”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学记》三则PPT

《学记》三则PPT
详细描述
《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后期或汉初。由于历史记载不详,关于 《学记》的作者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然而,《学记》作为《礼记》中的一篇,其思想与战国后期思孟学派的教 育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记》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总结词
《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原则和方法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强调了"教"与"学"的统一 ,提倡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
在《学记》中,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传递者,他们 承担着将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的任务。
教师是道德的引导者
除了传授知识,教师还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道德观念的责任,帮助学生成为有德行的人。
3
教师地位的崇高
在《学记》中,教师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他们 被视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推动者。
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全面发展。
03 《学记》中的教育方法
CHAPTER
启发诱导
总结词
强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详细描述
在《学记》中,启发诱导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它主张教师不应直接传授知识 ,而应通过提问、启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知识。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与科技的融合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 要趋势,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个性化教育与终身学习
未来教育应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终身学习,根据每个人的特 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 更新知识。
谢谢
THANKS
《学记》三则
目录
CONTENTS
• 《学记》简介 • 《学记》中的教育原则 • 《学记》中的教育方法 • 《学记》中的教师观 • 《学记》的影响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 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辅:原义为帮助,此为朋友; 译文: 这样才能巩固学习,亲近教师,交好朋友,恪守 信念,将来即使离开了师友,学业和政治上也不会 走回头路。
XXXXXXXXXXXXXXXX
XXX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脩乃来”,其此之 谓乎! 敬:认真;孙:循序;时敏:及时努力; 厥:其,那个的;厥脩乃来:学习会得到成就的; 译文: 《兑命》篇说:“对那修习的课业,能够认真、 循序、及时地努力以赴,是一定会得到成就的”, 就是这个意思吧!
XXXXXXXXXXXXXXXX
XXX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兴:重视、强调; 艺:指操缦、博依、杂服 译文: 不服习好洒扫沃盥等劳役,就落实不了学礼的 任务。这就是说,思想上不重视实际训练,就 落实不了乐、《诗》、礼的教学任务。
XXXXXXXXXXXXXXXX XXX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脩焉,息焉,游焉。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正业:正课教学;退息:课外;居学:课外作业;
译文: 大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按时进行正课教学,课 后从事课外作业。
XXXXXXXXXXXXXXXX
XXX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安:落实(其教学任务)、体现(其教学目的) 保证(其教学功能); 译文: 不练好缦乐,就落实不了学乐的任务;不学习好 声律,就落实不了学《诗》的任务;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促进 )也。《兑命》曰:“学学半(前 一学代教学,后一学代学习)”。 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xiáng ),术(suì)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 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 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 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 ,强立(坚强的意志)而不反,谓之 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 (yuè “悦”)服而远者怀(向往)之 ,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 蚁”)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 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 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 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 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 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 其道,是以虽 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 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 ,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 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 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 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XXXXXXXXXXXXXXXX
XXX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 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 悖,其求之也佛。
呻:吟诵;毕;书简;在此指照本宣科,呆读死记; 多其讯言:教师满堂灌; 数进:赶进度;
XXXXXXXXXXXXXXXX
XXX
译文: 现在的教师教学,老是照本宣科,令学生呆读死 记,上课搞满堂灌,急于赶进度,却不考虑学生学 习能否巩固,不注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也不发挥 学生的聪明才智。采取的措施既不符合教学原则, 提出的要求也不从学生实际出发。
《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sǒu,小有 声音)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 动众,未足以化(教化)民。君子如欲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道":古今异义,指儒家之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yuè“说”)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藏:蓄积、掌握,即掌握已获得的知识; 脩:是指增长要掌握的知识; 息:两个学习阶段之间的休息; 游:融会贯通;
译文: 所以,有教养的人对于学习,务必做到:在掌握了 已学的东西之后,进而修习未学的东西;在完成了 一个阶段学习之后,进而把学习内容融会贯通, 做到得心应手。
XXXXXXXXXXXXXXXX XXX

大学始教,皮弁(biàn)祭菜,示敬 道也。《宵雅》肄(yì)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qiè),孙(以逊顺之心 )其业也。夏楚(夏(jiǎ)圆和楚方 ,一种教杖)二物,收其威也。未卜 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 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 躐(liè 同后文“陵”,超越)等也。此七 者,教之大伦(纲要)也。《记》曰 :“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 之谓乎!
XXXXXXXXXXXXXXXX
XXX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刑:成就,成效; 译文: 这样做,只能导致学生厌恶课业,埋怨教师,视 学习为畏途,而不知道受教育的好处在哪里。即使 勉强结了业,学的也会很快忘得一干二净。教学 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此吧。
XXXXXXXXXXXXXXXX
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