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PPT课件.ppt

合集下载

学记》ppt

学记》ppt

五、孔子认为,作为一个教 师,首先条件是具有“学而 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教师必须先学好,然后才能 教好,学好是教好的基础。 《学记》发展了孔子这一思 想,认为“教”与“学”是 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教的 过程也是学的过程,“教学 半”,从而提高教学的水平。
社会环境方面,有必要在全社会重新树立尊师重道的
三、《学记》中继承了孔子的启发诱导式教学法。 “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闯, 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就是说只有当 学生进人积极思维状态时老师适时地诱导、启发,若 还不能理解就可以暂时不讲。正如 孔子所说:“不愤 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四、《学记》还发展了孔子启发教学的思想, 进一步概括了如何进行启发的宝贵经验,指出“君 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窄,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所谓"摩",即"观摩"。《学记》说:"相观而善之谓摩。" 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群体的教育作用,相互观摩, 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学记》主张采用启发的方法,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 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引导和鼓励,反 对强制和灌输。《学记》认为启发有三个要点: 一是"道而弗牵"。"道"即导,有引导、教导之意。 《学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引导学生领 会理解教学内容,给学生指引一条正确的思维线索, 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促进学生进行分析综合, 找寻探索知识结论的方向。
师道之尊
教学之伦
为师之德 从学之道
㈠尊师敬长 ㈡为学要务本 ㈢勤学
一、《学记》中的教育目的、任务和作用继承和 发展了孔子的主张。《学记》把教育的目的和作用理 解为“建国君民”、“化民成俗”,很明确指出教育 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统治人民的工具;主张以封 建伦理道禧去教化人民,教育的任务就是为统治阶级 培养官吏。 二、在教育内容方面,《学记》继承了 孔子的 “诗、札、乐”道德伦理教育的科目和要求。《学记》 载:“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不学杂服,不能安札”,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过 程和考查标准。

礼记学记ppt课件

礼记学记ppt课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曲礼》 进食禁忌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2.“三礼”与宋代“四书”
“三礼” :是小戴本《礼记》与《周礼》、《仪礼》的合称,是东汉经学 大师郑玄为之作注之后出现的名称。
《礼记》的内容侧重于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 《周礼》的内容主要是记述三百多种职官的职务,从而展开对社会政治制 度的设想。 《仪礼》记录的是冠、婚、丧、祭、饮、射、燕、聘、觐的具体仪式。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返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 必有业。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 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曲礼上 进食之礼
凡进食之礼,左殽(yao)右胾(zì)。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 脍炙处外,醯xi酱处内,葱渿(xì)处末,酒浆处右。以脯修置者, 左朐( qú )右末。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殽之序,遍祭之,三饭,主人延客食 胾,然后辩殽,主人未辩,客不虚口。卒食,客自前跪,徹饭斋以授 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第4段:学校教育的层次、考核的内容及教育达成的目标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学记 PPT

学记 PPT
不 知

学 不不

记 成琢 器
讲解
1
目录
壹 贰叁肆 伍 陆
化 民 由 学
教 学 为 先
教 学 相 长
大 学 之 道
教 之 大 伦
正 业 居 学
2

化民为学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
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3
壹 化民由学
意译:统治者发布施政意图和国家成法,依靠宗亲贵族中能 良的人辅佐治理国家,只能诱致一些声誉,但还不能使统 治阶层中较多的人拥戴自己; 延揽贤能的人,怀柔远方的 上层人物,可以取得较多的人拥戴了,但还不能使所有自 由民或平民顺从自己。统治者如果要他们都受到感化,遵 守现行社会秩序,形成良风美俗,看来只有通过教育这条 渠道。
意译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
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
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
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
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
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5

教学为先
6
贰 教学为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 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兑命》曰:“念 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7
贰 教学为先
意译:
璞玉不经过一番琢磨,就 成不了贵重的玉器;同样, 人不经过一番教育,就不 懂得政治和伦常的大道理。 所以,自古帝王要建立国 家,统治人民,首先要从 教育方面着手。《尚书》 的《说命》篇说:“统治 者要始终如一的重视教育 的作用”

《学记》三则ppt课件

《学记》三则ppt课件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第17课
《学记》三则
《学记》三则
《学记》
《学记》是我国古代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作于战国晚期 ,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具有系统性、理论性的教育专论之一。“玉不 琢,不成器”即出自《学记》一文。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 、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对中 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文中所阐述的许多思想原 则,如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对启发式和循序渐进 教学的重视、对激发学生学习内因、培养学习自觉性的重视、对因材施 教的重视等,在今天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 ,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 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三)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 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 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 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感悟
《学记》三则
读完这三则短文,你认为文中所说的教与学的 关系是怎样的?老师的责任是什么?增进学业的方 法是什么?请各用四字句概括。
答案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善学善问。
感悟
齐声诵读
《学记》三则
《礼记》
《学记》三则
(一)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止,有的人错在急于求成
注释

学记 PPT课件

学记 PPT课件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 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辅:原义为帮助,此为朋友; 译文: 这样才能巩固学习,亲近教师,交好朋友,恪守 信念,将来即使离开了师友,学业和政治上也不会 走回头路。
XXXXXXXXXXXXXXXX
XXX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脩乃来”,其此之 谓乎! 敬:认真;孙:循序;时敏:及时努力; 厥:其,那个的;厥脩乃来:学习会得到成就的; 译文: 《兑命》篇说:“对那修习的课业,能够认真、 循序、及时地努力以赴,是一定会得到成就的”, 就是这个意思吧!
XXXXXXXXXXXXXXXX
XXX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兴:重视、强调; 艺:指操缦、博依、杂服 译文: 不服习好洒扫沃盥等劳役,就落实不了学礼的 任务。这就是说,思想上不重视实际训练,就 落实不了乐、《诗》、礼的教学任务。
XXXXXXXXXXXXXXXX XXX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脩焉,息焉,游焉。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正业:正课教学;退息:课外;居学:课外作业;
译文: 大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按时进行正课教学,课 后从事课外作业。
XXXXXXXXXXXXXXXX
XXX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安:落实(其教学任务)、体现(其教学目的) 保证(其教学功能); 译文: 不练好缦乐,就落实不了学乐的任务;不学习好 声律,就落实不了学《诗》的任务;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促进 )也。《兑命》曰:“学学半(前 一学代教学,后一学代学习)”。 其此之谓乎!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第1页/共37页
《学记》总结了儒家私人教学中的经验,同 时也记载了西周官学中统治阶级关于学校教育 的一些重要措施。它对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学 校制度、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作了 系统的阐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的一份十分 宝贵的资料。
第2页/共37页
主要内容:
一、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二、教育制度 三、教育和教学原则 四、教学方法 五、论教师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作者的确切 姓名和创作年代,尚待进一步考证。据传是思孟 学派所作。孟子是子思的私淑弟子,两人的主张 和学说是一致的。思孟学派便是以他两人的思想 体系为代表的学派。儒家在先秦诸子中是最大的 学派,创始人是孔子。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因各 人的发展方向不同,就形成了多种儒家学派,思 孟学派便是其中之一。
第14页/共37页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教师教学生,最重要的 是善于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 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 替学生作出结论。教师如果能够这样进行教学, 就能使学生产生“和、易以思”的效果,即使师 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感到容易,又能进行独立 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3.练习法
《学记》对练习法没有作正面的阐述,举了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三个例子。然后作出 结论:“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也”。
意思是说,优秀冶匠的儿子,一定先学会 用皮子镶嵌成衣;优秀弓匠的儿子,一定先学会 用柳条编织成箕;小马学驾车,总是先跟随在车 子的后面。
第8页/共37页
3.视学
“中年考校”,是指隔一年由政府官员到 校对学生进行考查。考查的要求,视年级的不 同,从第一年的“离经辨志”到第九年的“知 类通达,强立而不反”。
第9页/共37页

礼记·学记PPT(优秀课件) 通用

礼记·学记PPT(优秀课件) 通用
·
《 礼 记 学 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 读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 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 《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 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 、礼、易、春秋”。
一、《礼记》简介; 二、《学记》简介; 三、《学记》原文; 四、《学记》释义。
教所由废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过时 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杂施而 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无 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 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 也。
14、师严道尊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 尊然后民知敬学。 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 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 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 面,所以尊师也。
严,尊敬。尊,尊重。敬,敬重。臣,臣子,以 为臣。尸,古代祭祀时,代表受祭祀的人。诏, 通“召”,召见。北面,面向北。
7、教之不刑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 顾其 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 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 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 刑,其此之由乎!
呻,诵读。占,读zhān,口述。毕,书简。讯,审 问。数,读,shǔ,责备,数落。顾,顾及。安,安 稳,牢固。使,指使。 施,给予,教给。悖,违背 事理。求,接受, 求学。佛,读fú,违逆。隐,伤 痛。疾, 痛恨。益,益处。 刑,成,成就。
良,优秀的。冶,铁匠。裘,皮衣。弓,弓匠。箕, 簸箕。始驾,开始学驾车的。 察,清楚,明了。
18、比物丑类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 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 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 服,五服弗得不亲。

学记PPT

学记PPT

学校管理
首先,重视大学的入学教育和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 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 其威也。未卜谛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 ,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 学不养等也。此七 者,教之大伦也。”
把入学教育做为大学教育的开始,开学这一天,官吏 要穿着礼服,用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祭祀先圣先师,以表 示尊师重道之意。开学典礼结束后,新生入学后首先要学 习《诗经· 小雅》中的三首君臣宴乐的诗,即《鹿鸣》、 《四牡》和《皇皇者华》,为的是告诉学生,大学教育是 培养政府官员的,上了大学就等于踏上了仕途的第一步。 上课的时候,学生只有听到鼓声才能打开书箧,目的是培 养学生对待学业的严肃认真的态度。教师上课之前应准备 好惩罚学生的教鞭,目的是严肃课堂纪律,使学生不敢因 懈怠而荒废学业。天子委派的政府官员或天子本人不到夏 季大祭完毕,不要到学校里来视察和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 ,为的是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趣从容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正确引导,但不要指手划脚说得 太多,为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年幼的学生 只许听,不许问,为的是使学生循序渐进而不越级学 习。这七件事是大学进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规 程和具体行为指南 。
其次,《学记》提倡大学必须建立严格的 成绩考核制度,平时的小考要经常进行,大的 成绩考核要每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的考核必 须有明确的标准。 《学记》提倡确立的成绩考核制度具有循 序渐进,智德并重的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教 育重德重智的传统。
学 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先秦儒家学派
从正反两方面对教育进行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专著,也是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古代 教育从其他思想中分离出来。 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 一千八九百年。它的写作年代大约在战国(公元前403 ~前221)晚期。《学记》全文1229字,分为20小节, 以简赅的文字,生动的比喻,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 作用与目的、学校制度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 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又从而庸之 (归功)
23、如攻艰木
(砍伐)
24、后其节目 (树木的节疤处)
开而弗达
四、论述学习的“四失”
或失则多 或失则寡 “四失” 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
此段中还包含着一个教学原则是否说得出?
长 善 救 失 的原则
发扬优点
纠正过失
五、论述学习必须尊师重道
《学记》提出了“尊师重道”的思想, 是可贵的,在中国教育史上曾起过 积极的作用。 《学记》提出对教师应严格要求, 并号召社会上尊师这一点来说,直 到今天,还是值得我们珍视的。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相观而善之谓摩
想一想:
“四兴”中包含了那些至今还有用的教 育 原则和观点?
及时施教
因人施教
循序渐进的原则
“相观而善”的原则
六废
发然后禁
时过然后学
杂施而不孙 独学而无友
燕朋 燕辟
能否说出此段中还有一个至今依然有用 的教育原则?
君子之教喻也
晓喻,启发诱导
道而弗牵
启发诱导原则 强而弗抑
学记(节选)
西汉•戴圣编纂
关于《礼记》: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小 戴礼》、《小戴记》,西汉戴圣撰 集。戴圣,字次君,据说与汉宣帝, 同时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戴圣和他 的叔父都是礼学大师后仓的学生, 世称为小戴、大戴。
关于《学记》: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教育专著。 对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原则、教 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等 问题,都作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论述, 写得非常精练,非常深刻。对我国古代 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是我国古代 教育论著中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13、教之所由废也 (犹言失败)
14、故君子之教喻也 (晓喻,启发诱导)
15、道而弗牵 (引导,开导) (强迫) 16、强而弗抑 (勉励) (阻止) 17、开而弗达 (开端,启发)(和盘托出)
18、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滋长、 21、师逸而功倍
(讲授) (安逸、省力)
5、禁于未发之谓豫 (同“预”,预防)
6、当其可之谓时 (合乎时宜)
(同“凌”超越)
7、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施行教育)
(同“逊”,顺 应)
8、相观而善之谓摩 (观摩,相互切磋)
9、教之所由兴也 (犹言成功)
10、则杆格而不胜
(抵触抗拒)
11、燕朋逆其师 (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
12、燕辟废其学 (轻慢邪僻的言行)
一、论述教学对国家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比喻
玉不琢,不成器
比喻人出生后需要受教育方能成材
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人就肯定了教育在人 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这是很了不起的
二、论述教学关系:教学相长
比喻: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
比喻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三、论述教育的“四兴”、“六废” 禁于未发之谓豫
四兴 当其可之谓时
六、论述学要善学,教要善教 比喻:撞钟
小叩小鸣,大叩大鸣
形象说明什么是“善待问者”
小结:
《学记》的教学论思想, 贯穿了一个基本精神:教 师应启发诱导,学生应积 极思考,自觉学习,教学 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建国君民 (治理、统治) 2、教学为先 (先务、首要的任务) 3、不知其旨 (美味) 4、教然后知困 (困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