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作品鉴赏知识、技法表解
文学作品鉴赏表格

叙事中穿插议论、抒情
熔多种表达方式于一炉,笔法灵活,摇曳多姿;以叙事为基础,以议论画龙点睛,以抒情煽情造势,以描写渲染铺垫,增强文章表现力、感染力
概括叙事、议论、抒情内容,分析如何结合,解说写法好处
主
要
表
现
手
法
象征
用具体事物代表特定意义,为“思想感情的方程式”
①形象表现思想情感;②具有深沉、含蓄之美;③启发读者联想、思考,增强艺术感染力。
例说摹状种类,说明作用好处
间接抒情
与“直抒胸臆”相对的概念,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人写己、叙事抒情等方式
①将抽象的情感表现得具体形象,便于读者接受和理解;②表意委婉,抒情含蓄,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说明间接抒情的方式,分析其作用、好处
现身说法
用自己的经历遭遇为例,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
概括说明景物内容,分析作用、好处
白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勾特点、不设喻、少修饰为特征的描写方法
①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②语言简洁洗练,真切自然,毫无做作之嫌。
引述白描文句,说明事物特征,分析白描好处
摹状
对景物作细腻入微的描摹,有摹声、摹色、摹形等
①绘声绘色,穷形尽相,使事物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说明使用情况,分析作用、好处。
倒叙
将记叙内容中的片断提前写
①强调突出被倒置部分的内容;②造成悬念,吸引读者;③避免平铺直叙,使情节富于变化
说明倒叙情况,指出强调内容,分析倒叙好处
插叙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某一片断
①补充内容,使特点更突出;②补充内容,使情节更完整;③补充内容,照应上文或作下文铺垫
说明插叙情况,指出补充内容,分析作者用意
高考复习文学作品赏析短文之技巧提炼

③评语空洞 ④观点含混
动笔前要疏清思路,明确观 点,精心构思,打好提纲;否 则有可能信马由缰,彼此混杂, 不知所云,犹如乱麻。
⑤褒贬失当
祝 同 学 一们 路 闯 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方法多种,灵活选用
①分论点法:先设一个中心论点,再围绕它设 立几个分论点,使得论证从多方面展开,既条分缕 析,又具体翔实,使中心显豁。 ②联系法:可以适当联系与作品相关的国情、 社会背景等;适当联系同一作者的类似作品;适当 联系作者整体创作风格……考虑到所写的只有400 字左右的赏析短文,这里提及的“联系”,只能是 点到为止,涉及过多,反而会冲淡中心。 ③假设法、比较法:对被赏析的作品作假设性 推敲,假设不这样,思想内涵或表达效果则会如何 如何…… ④咬文嚼字法:突出分析重点词句。
1、怎样写400字左右的赏析 短文
(1)认真阅读,整体把握 认真读懂文章,对文章进行整体理 解,把握作品思想内容及主要表现方式, 是写好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必不可少 的第一步。读时,可以将重要的字词句 摘出,供写赏析短文时分析或引用。
(2)根据文体,穷挖特点
《湖南省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补充说明》 明确指出:“六大题为文学作品阅 读。”那么,我们需要到什么山, 唱什么歌,根据文体特征,把握文 体特色,挖出各自特点。概括地说, 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思考:
原则:
①选最能体现作品特点的。 ②选自己写起来最有把握的
(它往往是阅读时深深打动了自 己的)。
③角度宜小、巧、新。
(4)且叙且析,观点鲜明
高考语文备考: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技法例析

高中语文备考-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技法例析细节决定成败。
所谓细节描写指的是文学作品中用来表现人物性格或事物的本质特征的细致描写。
它包括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进行的细致的描写。
它着力捕捉人物特征在某一时间场合的具体表现,它要求精细地刻画出人物特征在具体情境中的生动体现。
细节描写要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形象丰满、活灵活现,从而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若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形象的鲜明性,事件的生动性。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能生动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性格特征,能深刻表现作品的主题。
米开朗琪罗是世界上杰出的艺术大师。
据说,他无论雕刻还是绘画,速度都很慢,总是花许多时间在那里沉思、推敲、琢磨,力求完美。
有一次,友人拜访米开朗琪罗,见他正为一尊雕像作最后的修饰。
过了一些日子,友人再来拜访,看见他还在修饰那尊雕像。
友人责备地说:“我看你的工作一点都没有进展,你动作太慢了。
”米开朗琪罗说:“我花许多时间在整修雕像,例如让他眼睛更有神,肤色更亮丽,某部分肌肉更有活力……”友人说:“这些都是一些小细节啊。
”米开朗琪罗说:“不错,这些都是小细节,不过把所有的小细节都处理妥当,雕像就变得完美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以启示:任何完美都是集细节上的完美组合而成的。
画画需要雕琢细节,作文同样需要描写细节。
那什么是细节?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一、成功细节描写的作用1.能使人物形象细腻而传神,人物性格真实而鲜明。
2.能使故事情节生动、作品内涵丰富,让读者印象深刻。
3.生动的细节描写,也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二、细节描写注意事项1.细节必须真实。
只有真实的细节才能准确地把人物的性格刻画出来,从而,给人以真实感。
高考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
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学习目标1 回顾诗歌的表技技巧2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3 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4 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B.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模板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模板是什幺的,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1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是什幺一、方法总论考纲概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解题步骤:【第一步】抓关键点:(1)上看:看语文诗歌题目,圈出诗眼(某一重点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释题解,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3)中看:看全诗主体,找出每句诗的重点词语,特别注意诗歌中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寂寞)。
语文诗歌的后半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歌的主旨所在。
这一步可以归纳为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审清题目要求,弄清答案的赋分点。
简单的小问题问什幺答什幺,复杂的大问题内容一般包括三个要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内容附后);(2)手法表现的语文内容,即结合诗句,分析写作手法和技巧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幺特点,或者是抒发(表明)了什幺样的思想情感或哲理;(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什幺样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上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上述三个方面在不同的类型题中侧重点不一样,问什幺答什幺是回答的重点,也是比较稳妥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在答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白:此诗写了什幺内容,用了什幺手法,表达了什幺情感。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幺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鉴赏语言答题模式与方法技巧

理解语句的含意,要注重四个方面
① 分析关键词语。把握语句的意思,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分析这些 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等。
② 联系上下文。明确语句在文中的位置,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表达 的深层含意。
意义、哲理意义、象征意义等; ③ 体会句子的句外意义。
真题演练
2020年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大师(节选)双雪涛
……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 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 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一)词语角度 1.叠词 作用:使音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衬托人物心 理。 2.数词 作用:使......更精准 3.拟声词 作用:使......更生动形象 4.文言词 作用:使文章显得典雅 5.动词 作用:增加紧迫感,增强气势 6.形容词 作用:描写逼真、生动形象
必备知识
解答语言艺术题型的常见角度(五个角度)
必备知识
解答语言艺术题型的常见角度(五个角度)
(四)语言风格角度 1.幽默诙谐、辛辣、寓庄于谐 2.平实(口语化)是指语言通俗化、少用修辞,少描写性语句 3.华丽 是指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 对偶、用典修辞 4.运用方言 作用:富有xx地域色彩 5.诗化风格——是指小说中描写的景象很优美 6.清新、豪放、婉约、含蓄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解析:赏析语言特点时,应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
择、语言的整体风格(包括语体色彩等)及所传达的情感等角度考虑。画 线部分是写波塔波夫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中时看到的场景,赏析时应注意 联系人物此时的心理和情感。从词语的选用看,画线部分用了叠词、拟 声词,如“簌簌”“沙沙”等来摹写环境,衬托人物心理。从语言风格 及修辞手法看,对环境的摹写具有一定的暗示性或象征色彩,比如,月 亮升起暗示波塔波夫内心重燃希望;另外,语言整体上具有美感,有诗 的特质,如“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这一拟人化的描写表现了波塔波夫 内心的情感波澜。
文学作品鉴赏方法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对不同的文体,鉴赏的的方式、重点是有所不同的。
对于以记叙、抒情为主的文章,要善于反现撞击情感之“钟”,即作品或文章的美感因素,判断其审美价值及审美趣味,从而达到欣赏鉴别的目的。
对于以说明、议论为主的文章,要善于把握文章的观点和价值。
说明文要看是否说明事物的功用以及是否传达了新的观念,给人以新的知识或认识,议论文主要是对观点的评价,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是否带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是否合理。
我们要建立理性的思维判断,客观、全面地评价文章的得失。
一、鉴赏评价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一)联系背景,知人论世文章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不同时代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色,同一时代的作品,由于作家风格、思想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情调,即使是同一作家,也可以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动、个人感情的变化,写出不同情调的作品。
当然,这不是对鉴赏所有的文章都管用,而是对因时为事而作、表达作者特定思想情感的文章是必不可少的。
(二)把握整体,鉴赏局部文章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而各个局部又是为整篇文章服务的,不能脱离局部而鉴赏文章,也不能脱离整体,鉴赏局部。
要立足于文章的整体来鉴赏局部。
这样,才不致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三)文道统一,鉴赏技巧任何文章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
鉴赏文章,不能割裂它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要抓住思想内容来鉴赏表现形式,要通过鉴赏艺术形式本体来体会思想感情。
刘勰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足以见内容和形式在鉴赏时的重要关系。
鉴赏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鉴赏文章词句的表现力。
语言是文章的外壳,作家根据表达的需要遣词造句。
因而培养从关键词句入手,来体会文章的内容入魅力的能力非常重要。
2、鉴赏文章修辞的表现力。
3、鉴赏文章的写作方法的表现力。
4、鉴赏文章的布局谋篇。
(四)正确评价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人的思想是很复杂的。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汇总

小说阅读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汇总一、小说阅读整体指导一、小说文体特征简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1. 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 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3. 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作用。
二、巧抓阅读技巧,快速读懂小说小说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在高考中可通过以下四步快速读懂小说。
第一步,切分层次,梳理情节1. 梳理情节脉络是阅读小说的突破口,也是基础。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可以按照这四部分梳理情节。
2. 找出线索,梳理脉络。
如2015 年全国卷I《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思路点拨】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切分层次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梳理情节第二步,关注描写,分析人物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以及各种艺术手法,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形象。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要四看: ①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教养、气质②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③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环境描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1. 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 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学作品鉴赏知识、技法表解高考阅读10-22 2208高考文学作品鉴赏知识、技法表解论题角度赏析点基本理论主要效用及赏析术语赏析方法主题思想及其表现主题思想主旨通过全部材料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和的写作意图,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基本思想:某主张,某情感,某意愿,某哲理等写作意图:批评什么,歌颂什么,号召什么……全面理解,准确概括。
宜大中取小,主攻一点,勿面面俱到。
主旨的表现材料事件,景物,形象,典故、引用、议论句,抒情句等材料是形成观点或主题的基础和支柱,是文章的血肉,要真实、典型、全面、详尽,与观点一致找出材料,概述内容,揭示用意,凸现主旨。
技巧象征、对比、衬托、用典、讽刺、渲染、比兴、寄寓等详见“艺术手法”。
概括主旨,阐明表现手法运用情况,略说其好处。
艺术主要表达方式自称第一人称,用“我”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所思所想为文①便于直接表达的观点态度;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真切感,增强表达效果;③常作线索指出第一人称使用情况,分析其作用、好处。
对称第二人称,又叫“直接谈话式”,第一人称的变化形式①直接对话,真切自然;②直面对象,便于抒情;③若对象为事为物,则具有拟人化作用。
说明使用情况,分析作用、好处。
倒叙将记叙内容中的片断提前写①强调突出被倒置部分的内容;②造成悬念,吸引读者;③避免平铺直叙,使情节富于变化说明倒叙情况,指出强调内容,分析倒叙好处插叙在叙述过程中插入某一片断①补充内容,使特点更突出;②补充内容,使情节更完整;③补充内容,照应上文或作下文铺垫说明插叙情况,指出补充内容,分析用意人物描写描写人物形象的用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增强形象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生动性,有的还有推动情节、体现主旨的作用分清描写类别,指出对人物塑造的作用手法景物描写作品中对自然风光和社会环境的描写①交代或暗示时代背景,为人物设置活动空间;②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③烘托人物,使形象更突出;④有的具有推动情节、预示结局作用概括说明景物内容,分析作用、好处白描以勾特点、不设喻、少修饰为特征的描写方法①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②语言简洁洗练,真切自然,毫无做作之嫌。
引述白描文句,说明事物特征,分析白描好处摹状对景物作细腻入微的描摹,有摹声、摹色、摹形等①绘声绘色,穷形尽相,使事物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例说摹状种类,说明作用好处间接抒情与“直抒胸臆”相对的概念,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人写己、叙事抒情等方式①将抽象的情感表现得具体形象,便于读者接受和理解;②表意委婉,抒情含蓄,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说明间接抒情的方式,分析其作用、好处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经历遭遇为例,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①能有力地论证文章观点;②能丰富文章材料,充实文章内容;③增加可信度,增强说服力;④显得真切自然,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概括材料内容,指出论证对象,说明作用、好处比喻论证用设喻的方法阐明观点①化抽象为具体,将道理讲得形象生动,深入浅出;②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增强议论的说服力指出喻体、本体,说明所论证观点,分析作用好处夹叙夹议叙事中穿插议论、抒情熔多种表达方式于一炉,笔法灵活,摇曳多姿;以叙事为基础,以议论画龙点睛,以抒情煽情造势,以描写渲染铺垫,增强文章表现力、感染力概括叙事、议论、抒情内容,分析如何结合,解说写法好处艺术手法主要表现手法象征用具体事物代表特定意义,为“思想感情的方程式”①形象表现思想情感;②具有深沉、含蓄之美;③启发读者联想、思考,增强艺术感染力。
找准本体,指出征体,归纳象征意义,分析效用。
对比将相反的事物或事物相反方面进行比较的表现手法①反衬正方,突出其鲜明特征,凸现主旨;②表现好恶褒贬;③给读者深刻印象和启示。
找出对比双方,揭示对比用意,说明对比效用。
衬托用次要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有正衬、反衬二类①从侧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主旨;②表意委婉,含意隽永,耐人寻味,启发读者联想、想象。
找出衬托双方,揭示衬托用意,说明衬托效用。
用典采用典故表情达意,含用事、用文两种。
①用古人古事,借人写已,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情感;②用诗文名句,佐证文意,增强说服力;③用典可增强文化气息和文学情味,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可读性。
指出用典之处,解释典故内容(指用事),分析用典意图,说明用典效用。
比兴比,即打比方;兴,即托物起兴。
古诗和民歌常见手法比:取喻设譬,形象地表情达意。
兴:①“先言他物”,托物发端,触物生情,烘托气氛,奠定基调;②“引起所咏之词”,总起下文。
指出比兴手法,说明运用情况,分析作用、好处。
讽刺用夸张、反语等手段揭露、嘲讽或戏谑对象,有冷嘲(含刺)、热讽(含泪)之分①鲜明地揭示对象的本质特征;②鲜明地表达的褒贬好恶;③幽默风趣,增强战斗性、批判性或感染力。
引用讽刺词句,说明讽刺对象及特征,分析其效用渲染在高潮或主体出现前,对环境、场面、事件、人物等作浓墨重彩的描写营造气氛,设置铺垫,奠定感情基调,预示情节结局,增强合理性、连贯性,增强表现力感染力概述渲染内容,指出渲染目的,分析渲染作用好处主要结构方法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接显示中心,“一开始就走向目的地”。
①强调突出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②总领全文;③总起下文;④行文不枝不蔓,干脆利落。
说明开头情况,指出全文中心,分析开头好处卒章显志文章结尾时显示中心。
①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②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③有水到渠成之感,有强调之效说明结尾情况,指出全文中心,分析结尾好处过渡层次段落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语或句子①承上启下,使内容连贯,文脉畅通;②使结构严密,衔接自然。
引出过渡文句,说明承上启下情况,分析作用好处题文照应文章题目与正文的照应①紧扣中心写作,不枝不蔓,行文紧凑集中;②反复点扣题目,对中心有强调突出之效。
找出点扣题目之文句,分析反复点扣的作用、好处首尾呼应文章开头与结尾的照应①重复开头内容,强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②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严谨。
找出首尾呼应文句,分析其作用、好处前后照应上下文间内容的前伏后应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结构圆合严密。
找出伏笔应笔,分析其作用、好处伏笔叙事性作品中为下文情节内容的出现预设的埋伏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耐人寻味;③结构圆合严密由应笔上溯,找出伏笔,从意料之外发现情理之中,从而分析作用、好处起承合文章基本结构方式,即开头、展开、折、结尾。
①有头有尾,结构完整;②章法井然,结构清晰③环环相扣,结构连贯;④接应自然,结构严密概括段落大意,说明段间关系,分析结构特征主要修比喻打比方。
有“语言艺术之花”之誉。
①生动形象,突显特征;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③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一一引出原句,分析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指出所突出特征,综述其好处艺术手法辞手法借代用相关事物代替所表达事物①突出特征,强调重点,增强形象性;②委婉含蓄,幽默俏皮;③有时具有回避掩饰作用。
引用原文,找出借体和本体,指出特征,综述好处拟人把物当人写,将物人格化①突出事物特征;②赋予无生命事物以生命,赋予无情感事物以感情,使语言形象化,显得生动活泼;③便于抒情,激发想象,加强感染力。
一一引出原句,分析所突出特征,说明拟人好处夸张有意言过其实,对客观事实作夸大或缩小描述以显特征①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激发联想;②鲜明表达褒贬好恶,引起共鸣;③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一一引出原句,分析所突出特征,说明其好处对偶由两个字数相当结构相同的语句构成的语言艺术形式①句式整齐,音节匀称,抑扬顿挫,音乐感强;②表意凝炼,概括力强,具警策之美;③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便于吟诵,便于记忆。
引出对偶句,细析对偶美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构成的语言艺术形式①强调内容,增强说服力;②强化抒情,增强感染力;③造成气势,增强表现力;④层递还能逐层深入地阐说事理,有深化内容之效。
引出排比句,说明其效用设问为引人注意而无疑而问,明知故问①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情感态度;②引起人们注意,令人深思,发人深省;③能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理清思路、提纲挈领作用引出问句,判明类别,说明答案,分析效用反问用疑问形式从反面表达正面的意思①加强语气,显得义正辞严,引起读者注意,增强表达效果;②变化句式,打破平板,掀起波澜引出问句,判明类别,说明答案,分析效用主要修辞手法反复有意让某些词句重复出现,有连续、间隔之分①强调突出所反复的内容;②一唱三叹,能加强节奏和抒情效果;③间隔反复还具有串接文句文段、连接内容、分清层次之用,不断强化内容引用反复文句,说明反复种类,分析反复效用反语又叫“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词句来表达本意。
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讽刺嘲笑,语中含刺,能增强批判性、战斗性。
具幽默感。
引出反语词句,解释其本意,分析修辞效用双关又叫“一语双关”,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
①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能增强抒情效果;③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找出双关词句,说明其双重含义,分析作用、好处博喻“莎士比亚式比喻”,用两个以上比喻表现事物特征①多侧面多角度表现事物,使其特征更鲜明突出;②生动形象,而且有气势,能增强抒情性和表现力。
找出博喻文句,指出其中喻体,说明所突出事物特征,分析博喻好处通感指采用不同感觉间相互沟通与挪移的方式描摹对象①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②调动读者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
引出通感文句,分析移觉情况,说明表达效用主要艺术特抑扬结合有意压低或抬高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巧作抑扬,造成“落差”,使人、物特征更鲜明突出,形象更丰满,能鲜明地表情达意,增加文章波澜曲折之美,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吸引力概括段意,说明抑扬结合情形,分析用意,略说写法好处虚实相生“虚”指作品中的空白或想象性内容,“实”指实物实景①留下“空白”,让读者从虚中想象实,从实中体会虚,激发想象,增强吸引力;②有虚有实,虚实结合,丰富内容,充满想象,增强表现力概括材料内容,辩明虚实性质,分析用意好处艺术手法征主要艺术特征动静相宜动态描写与静态描绘的结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甚至静景动写,动态静描,能突出事物特征,将对象表现得活泼有致,使文章跌宕起伏,灵活多变,富于诗意,充满美感举出实例,分析动静结合情形,指出用意好处有张有弛张指情节紧张激烈,弛指情节舒缓迂回时而轻松舒徐,时而扣人心弦,有急有缓,有起有伏,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引人入胜概括情节内容,说明张弛结合情形,说明作用好处详略得当详写与略写结合①有详有略,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充实内容,凸现中心;②或惜墨如金,或用墨如泼,参差变化,摇曳多姿概括材料内容,说明详略安排,分析详略原因,说明用意好处忽离忽合离指放得开,合指收得拢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欲即欲离,不即不离,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生动感人,引人入胜举出实例,分析离合之处,解说意图和好处时断时续叙事时略作中断,然后续叙熔叙议描抒于一炉,行文连贯而富于变化,可激起叙述的波澜,生动活泼,灵活多变举出实例,说明如何断如何续,分析意图和好处波澜起伏情节高潮迭起,有起有落使冲突更激烈,矛盾更集中,主题更突出,人物性格更鲜明;情节安排波澜壮阔,大起大落,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曲折有致,引人入胜概括情节内容,说明几起几落,说明作用好处构思技常见立意组文眼诗文中体现主旨的词句①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凸现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②总领全文,总摄全篇,使结构更加圆合引出文眼词句,说明总摄作用,分析巧设文眼好处以小见大用具体材料表现重大主题,用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①以小见大,化虚为实,将抽象事理表现得具体实在;②避免空泛,使文章有血有肉,内容充实概括重大主题,说明小的材料,分析以小见大好处巧材布局谋篇技巧线索贯穿文章始终起组织材料作用的人物、事物或情感一线串珠,将零散材料组成有机整体,条理井然,结构严谨;显示思路,清晰文脉,突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