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镇基础资料汇编

合集下载

桐庐县江南镇荻浦村窑塘里废弃(精)

桐庐县江南镇荻浦村窑塘里废弃(精)

桐庐县江南镇荻浦村窑塘里废弃工矿复垦工程预算书项目建设单位: 桐庐县江南镇荻浦村民委员会预算编制单位:杭州华嵩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人:编制日期:二〇一〇年七月工程施工预算说明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桐庐县江南镇荻浦村窑塘里,为废弃工矿复垦项目。

项目规划整理总面积1.8167公顷,通过土石方挖填整平、田坎砌筑等措施修建水平梯田,并配套修建排水沟、机耕路等农田水利设施,复垦为交通便利、灌排相宜的耕地。

项目实施完成后,可新增耕地面积1.7858公顷。

2 项目有关规定及预算编制依据2.1编制依据2.1.1主要编制依据: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试行稿)》。

2.1.2参照编制依据:1)、浙江省(2006)《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费用定额及概算编制规定》。

2)、浙江省(98)《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98)〈预算定额〉补充说明》。

2.2采用定额2.2.1主要采用定额: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试行稿)》。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

2.2.2参照采用定额:1)、浙江省(98)《浙江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2)、浙江省(98)《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

2.3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的说明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时规定》,项目预算由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其他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组成,在计算中,以元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两位计到分。

2.3.1工程施工费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组成、⑴直接费由直接工程费、措施费组成。

①直接工程费:由人工费,材料费、职工机械使用费组成其中:人工=工程量×人工费定额人工费定额=工日×人工单价材料费=工程量×材料费定额施工机械使用费=工程量×施工机械使用费定额②措施费指为完成工程项目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非工程实体项目的费用。

嘉兴市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办法

嘉兴市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办法

嘉兴市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5.13•【字号】嘉兴市人民政府令第51号•【施行日期】2020.10.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嘉兴市人民政府令(第51号)《嘉兴市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办法》已经八届市人民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徐淼2020年5月13日嘉兴市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和管理,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江南水乡古镇,是指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第四条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应当遵循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和原则,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维护江南水乡古镇的真实性、完整性,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负责组织编制江南水乡古镇保护规划,将江南水乡古镇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市、县(市、区)、镇人民政府应当将江南水乡古镇保护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市、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江南水乡古镇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监督和管理。

市、县(市、区)规划、公安、财政、生态环境、建设、交通、水利、应急管理、市政园林、民族宗教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江南水乡古镇所在地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七条江南水乡古镇保护资金可以通过下列渠道筹集:(一)县(市、区)、镇财政资金;(二)中央、省、市专项补助资金;(三)保护利用收入;(四)社会资金;(五)国际援助、捐赠;(六)其他资金。

胥口镇基础资料汇编报告

胥口镇基础资料汇编报告

特色农产品
胥口镇的特色农产品包括优质稻米、 绿色蔬菜、名优水果等,这些产品 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 度。
农业产业化
为了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胥 口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引 进和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带 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工业发展
工业产值
胥口镇的工业产值持续增长,主 要得益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
文化设施
镇上有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文化设施, 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医疗设施
镇上有医院和诊所,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体育设施
镇上有体育馆、健身房等体育设施,满足居 民的健身需求。
06 环境保护与治理
空气质量与治理
空气质量监测
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空气中的PM2.5、PM10、二 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 面源对土壤的污染。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胥口镇基础资料汇编报告
目录
• 胥口镇概况 • 经济发展 • 社会事业 • 自然资源 • 基础设施 • 环境保护与治理
01 胥口镇概况
地理位置
胥口镇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地处 太湖之滨,东临木渎镇,西接光 福镇,北依太湖,南至香山街道。
地理位置优越,距离苏州市区约 20公里,交通便捷,有沪宁高 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312
胥口镇拥有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包括 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县道,方便了
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
铁路交通
附近有铁路站点,可满足居民的铁路 出行需求。
公共交通
镇上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 出租车等,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服 务。

桐庐县富春江干堤加固二期、疏港公路(江南镇段)项目征收

桐庐县富春江干堤加固二期、疏港公路(江南镇段)项目征收

桐庐县富春江干堤加固二期、疏港公路(江南镇段)项目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补偿安置实施方案因富春江干堤加固二期和疏港公路(江南镇段)项目建设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相关征收补偿政策和实际,经实地调查,特制定如下房屋征收实施方案:一、适用范围(一)本方案适用于富春江干堤加固二期和疏港公路(江南镇段)建设项目征收集体土地房屋补偿安置(具体范围以规划批准的红线范围为准)。

(二)本次征收按照“主带附”的原则征收,即该户需征收住宅主房的,则连带红线外征收其它各类房屋及附属物。

二、补偿主体富春江干堤加固二期和疏港公路(江南镇段)建设项目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补偿人为桐庐县江南镇人民政府。

补偿人具体负责宣传、动员、征收、安置等各项补偿安置工作,委托杭州中意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进行房屋评估,并由补偿人自行动迁。

富春江干堤加固二期和疏港公路(江南镇段)建设项目征收红线内集体所有土地房屋的被补偿人为被征收土地涉及补偿的房屋及其附属物的合法所有人。

被补偿人以户为单位进行签约,在规定的签约期限内完成签约并按照协议约定搬迁。

被补偿人经调查结果如下:(一)农居户:约126户,经测绘,房屋建筑面积约:41000 M2。

(二)非住宅:15家,经测绘,房屋建筑面积约:5400 M2。

三、农户安置安置方式:被补偿人合法住房征收补偿安置采用公寓房安置、货币安置、迁建安置三种方式,被补偿人只可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进行补偿安置。

(一)公寓房安置公寓房安置是指由补偿人提供公寓房安置被补偿人的安置方式。

被补偿人根据补偿人确定的房源选择公寓房,同时被补偿人应自愿放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1.安置人口项目征收红线范围内的安置人口由征收补偿人、公安机关和所属行政村共同确认。

人口确定起止时间:从征地房屋补偿实施方案公告之日起12个月止。

在征收红线范围内有合法住房(以户为单位,有独立合法住房),且未在征收红线范围外参与农房审批、未享受房改房、县城集聚房、经济适用房及其它区块安置政策的人员计为安置人口,分为以下五类:(1)基本安置人员①村实际在册符合农村建房条件并享受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待遇的人员(含征地农转非人员);②与符合娶入(入赘)习俗的基本安置人员登记结婚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含征地农转非人员);③符合娶入(入赘)习俗的基本安置人员生育的子女;④原户口在本村,现在部队服役的军人(不含军官)和现在大中专院校的在校学生及现在监狱服刑的人员。

乡村建设资料-浙江—汇报稿

乡村建设资料-浙江—汇报稿

汇报内容1 村庄基本情况介绍2 村庄调查3 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4 村域发展与空间控制规划5 村庄整治规划6 田园风光及特色风貌保护7 村民住宅设计及规划指引8 规划实施建议9 试点村庄规划总结1 村庄基本情况介绍环溪村——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后裔聚集地。

以“周”字为创作原型为体现宗族文化。

环溪双桥为村内明显标志,映于水中呈环抱之势,暗合村名环溪两字,并有八卦之象,体现周氏家学渊源。

一支莲花破水而出,似笔待放,道明了“崇文尚志,读书明理”的家训。

色彩为青绿色,清雅脱俗,冰清玉洁,清新之风飘然而至。

环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浙江传统的山地型民居村落。

环溪天子源溪溪源青鲞山环溪地处桐庐县东南,距杭州市约75公里,桐庐县城约20公里。

环溪村属浙西中低山丘陵区,四周山体连绵,中部为狭小河谷平原,山地与平原间则丘陵错落分布。

环溪村南高北低,南侧最高处海拔约914.0m,北侧最低处海拔约73.5m。

村内现有青源溪与天子源溪,相汇于村口水口寺,后向西北流入富春江。

环溪村包括环溪与屏源两个自然村,现状户籍人口2034人,606户。

村域用地面积578.18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面积26.35公顷。

2012年环溪村全村经济总收入1972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17万元,主要经济作物为莲花种植,目前已引进新品种莲100多种,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亩。

工业收入18267万元,主要工业产品为箱包、塑料制品等。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14499元。

鲞山天子岗背脊山环溪枕山 环水“有共生风水”——枕山、环水环溪现状 龙门山脉背脊山天子岗鲞山天子源溪青源溪应家溪“有历史”——是历史文化厚重的村安澜桥爱莲堂保安桥银杏广场“有秀美山水”——青源溪、天子源溪、鲞山。

天子源溪青源溪天子岗黄坪坞水库“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有特有的莲田风光”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新概念,而杭州率先响应中央号召,提出建设“美丽杭州”,而桐庐作为“美丽杭州”的先行者,又提出了“潇洒桐庐、秀美乡村”和“风景桐庐”等统筹城乡精品工程建设。

练市镇基本情况介绍

练市镇基本情况介绍

练市镇基本情况介绍一、概况练市镇地处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中心,全镇124.3平方公里,人口85078人,辖41个行政村,2个社区。

耕地90490亩,水田86331亩。

练市早在2000多年前就成为东海之滨“乡人购琏成市”的著名商埠。

由于大自然的惠赐,这里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土地肥沃、河水清澈。

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盛产鱼、米、蚕丝而饮誉四方,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

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勤劳、朴实、聪明、能干的练市人,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人文、理念等诸多优势和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时代杠杆,把握时代商机,把艰苦创业的脚印留在祖国大江南北,留在西欧,留在太平洋的彼岸。

正因为有这一大批继承“浙江精神”的实业家和投身于市场经济的人们,才使今日的练市成为浙江的经济强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练市的变化日新月异。

练市,是“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创建百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镇”、“浙江省中心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卫生镇”和“浙江省丝绸纺织工业品专业区”。

方兴未艾的练市镇区依托湖盐公路、京杭运河过境段改道和拓宽工程等契机,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交通更便捷,通信更顺畅、电力和供热更充足。

占地350多公顷的工业园区,已成功完成了道路、桥梁、供电、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招商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凸显了园区平台优势,成了招商引资的主战场。

现工厂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古镇练市相传二千多年前,因乡人购琏成市,故名琏市。

三国时,改为巡幕镇。

唐代称连云镇。

明洪武年间,因河水西来如匹练,故名“练溪”。

继有涟川、连市、梿市等名称。

清同治九年,因“练”、“琏”同音,才始称练市。

水乡古镇,人杰地灵,尚武崇文,代有名人;练市是明代军事家、文学家茅坤的故乡。

曾是太湖之滨的军事重镇,三国时,东吴孙权屯兵于此,设置幕府巡行周围,因此以“巡幕”作镇名。

所以,文化遗迹众多。

相传朱元璋避难时所经的荃步村“报恩寺”现已修复一新;在当代,有国际书联委员王贤礼、省书协会员李邦梅、香港东方文化中心特编周熙华先生等老一辈著名书画家,为繁荣、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作出贡献;有古朴典雅的万兴公园和文化中心大楼。

浙江小城镇建设资料汇总1.0版

浙江小城镇建设资料汇总1.0版

新登镇-中心镇建设概况近年来,新登镇按照加快小城市培育、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进”战略思路,围绕“富阳市域副中心、杭州西部产业新平台、富春江畔宜居宜业小城市”的定位,以推进新区、启动新城、深化新农村为主线,大力推进新登的工业再造、城市再造和新农村再造。

新登镇在中心镇建设中,主要围绕新城、新区、新农村三大内容。

新城建设主要是为顺应小城市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加快人口集聚,增加小城市的凝聚吸引力;新区建设是新登一大特色,总规划面积11.1平方公里,按照“一心两园三区三单元”的规划布局进行建设,目前,新区已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完成;。

土地征用10000多余亩,已引进企业9家,基本完成了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新登镇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每年安排财政补助资金1000万元以上,通过新农村建设“千万工程”、“百千工程”、“清洁城乡”,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并积极打造“古、闲、生态”精品线路,努力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

在小城市培育过程中,新登镇也努力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历史遗存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加强地域文化建设以彰显城市个性。

编制《新登古城保护规划》,科学实施古城保护与开发利用;应用文物普查成果,大力保护文物和传统乡土建筑;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力求完整地保护文化遗产。

新登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打造品牌文化,举办半山桃花节、双江三月三民族文化节等活动远近闻名,既带动旅游,也推动农业的发展。

据新登镇党委书记胡狄华介绍,除了上述举措,新登镇还提出了“双十”举措,以进一步提振创业信心,强化税源经济和百姓经济,实现工贸兴镇、谋求强镇富民的美好愿望。

调研组在新登考察了新登新区以及松溪家园,见证了新登镇一派忙碌的建设景象。

之后,又听取了胡狄华书记对新登基本情况的介绍。

结合所见所闻,调研组对新登镇的发展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一是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工业要与当地居民安置就业结合起来;二是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三是工业园区配套服务设施要完善,既留住现在在园区的人,也能增强园区吸引力;四是要注重外来人口的管理;五是要加强农产品品牌的扶持,使农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六是要做好三“新”融合,新区、新城、新农村要相辅相成,齐头并进发展;七是要将新登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江南镇规划建设办2019年度工作计划【精选】

江南镇规划建设办2019年度工作计划【精选】

2019年村建办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和部署,以深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中心,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程建设等方面有所创新,规范管理。

全力做好疏港公路建设、杭义温高铁连接线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治理等相关工作,团结办公室力量,发扬白加黑5加2的工作劲头,形成一个声音、一个拳头、一个力量,确保全年任务圆满完成。

一、继续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梳理实施项目,完成工程建设的扫尾工作和决算审计,做到工程建设规范有序。

重点好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老街的管理。

组建管理队伍,加强对老街的管理,安装电子管理系统,切实让老街成为步行街;采取市场化的操作的模式,做好内部保洁、保序工作。

二是深化环境综合整治。

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渔文化这个主题,突出地方特色,挖掘历史文体这个主题为导向,引入业态,丰富老街的特色。

通过走访群众,征求意见,鼓励群众特别沿街居民参与到老街的经营活动中来。

加强停车场建设,亮化工程建设,让游客有得看、有得玩、有得吃、有得住,打响老街“渔文化”这个特色。

三是完成资产的清理和收归工作。

进一步清理老街的现有资产,全部建立管理档案,确保资产清晰。

四是采取走出去学习其他地方好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学习我镇深澳、荻浦在招商引资中好的做法,对接风景办、工办,将老街纳入全镇招商引资范围。

五是申报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积极跟县委宣传部门对接,力争将老街周恩来纪念馆列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二、调整完善江南镇总体规划目前江南镇集镇总体规划在邀请省规划设计院设计中,我们将按照拥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理念,实行多规合一,结合工业、水利、环保、交通、旅游等规划,全部进行整合。

一是理清家底,把整个江南镇特别是集镇区块范围内哪些地已征用未利用,哪些地是村级留用地,哪些地直接可出让等基本情况全面进行摸底调查,为编制规划、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数据。

二是推进“三块地”的清理和整治。

对于批而未供的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完善相关手续;对于供而未用的积极与业主进行对接,了解实际情况,加大服务力度,争取用起来、建起来;对于低效用地的积极与工办和企业进行沟通联系,实现二次开发或退二进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江南镇概况 (1)1.1概述 (1)1.2历史沿革 (1)1.3自然地理 (1)1.4旅游资源 (2)2 经济社会发展 (2)2.1行政区 (2)2.2经济发展 (3)2.3社会事业 (4)3 人口 (5)3.1人口 (5)3.2镇域人口结构 (5)3.3人口流动情况 (5)4 建设用地现状 (6)4.1镇域土地利用现状 (6)4.2镇区土地利用现状 (6)4.3各类市场建设情况.................................................................................. 95 道路交通现状 .. (9)5.1镇域交通 (9)5.2镇区交通 (9)6 绿地系统现状 (10)7 市政基础设施 (10)7.1给水工程系统 (10)7.2排水工程系统 (10)7.3供电工程系统 (11)7.4通信工程系统 (11)7.5燃气工程系统 (11)7.7环卫工程系统 (11)8 环境保护现状 (11)安化县江南镇建设规划(2012—2025)基础资料汇编1江南镇概况1.1 概述江南镇位于安化县中部,雪峰山北麓余脉,东临小淹,南界洞市,西抵田庄,北至龙塘。

介于东经111°21′~111°33′,北纬28°21′~28°32′之间,东西宽12.4公里,南北长10.6公里,总面积138平方公里。

全镇共辖31个行政村,1个居民会,总人口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83人。

1.2 历史沿革江南镇始开发于明朝永乐年间,即公元1420年左右,历经数代艰苦创业,沿河一带修筑房屋,始形成江南镇街道雏形。

明末清初,杂性人家入迁,在此安居乐业,江南的集市贸易也开始初具规模,逐步成为洞市乡、陈王乡、龙塘乡、田庄乡的重要商贸集散之地。

历经清代和民国三百余载,在人们的苦心经营下,至解放前,江南镇已拥有二十余家黑茶精制加工行和二百余家商店,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一片繁荣景象。

江南镇历来为基层政府机构的所在地,1950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建制镇,辖五街三村,即东胜街、沙坪街、民主街、人字街、日新街、良塘村、李家村和二房村。

1952年,江南镇属安化第三区,良塘、李家、二房三村划归赤竹乡,五街并为东胜、解放、日新、光明四街。

1957年,撤区并入江南乡,更名重阳镇。

1958年改为江南公社重阳大队。

1960年恢复重阳镇,后改为江南镇,列为全县九大建制镇之一,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成立革委会,取代镇人民政府。

1980年恢复江南镇人民政府,所辖四个居委会即东胜居委、解放居委、日新居委和光明居委。

镇政府机关设在现在的江南镇农电站办公楼。

1986年,江南乡并入江南镇,辖四个居委和26个行政村,建立镇管村的机制,镇政府机关迁至江南乡乡政府办公址。

1995年撤区并乡,又将陈王乡、江南区公所并入江南镇,2008年,洞市并入江南镇。

全镇共辖3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1.3 自然地理1.3.1 地形地貌江南镇地处安化县中部,地貌类型主要为中低山及山间盆地。

镇内土地类型复杂多样,总体上表现为山地多、耕地少、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境内土壤主要为红壤、水稻土。

1.3.2 气候条件江南镇的气候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冬有短寒,夏有长热,春温多变,秋旱凉爽,光照充盈,水热同季,历年平均降雨量达1687.7毫米,常年平均气温16.2℃,无霜期达280天,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年平均日照为1356小时,相对温度81%,最大积雪深度250毫米。

据记载,1974年2月1日,冰冻最长天数为15天,冰冻厚度为50毫米。

由于江南地区的气候适合农作物生长,因而物产十分丰富,主要盛产棕片、茶叶、竹木、油茶、花生、红茹、黄豆等。

江南镇属寒武系地层,一般地基层承耐力为10~30吨/m2,适宜承建各种建筑物,虽属地震6度烈度区边缘,但历史上无地震记载。

1.3.3 水文资源江南镇水资源较为丰富,其中资江横通东西,流经镇内。

麻溪、思贤溪、渭溪三大水系流经镇境,汇入资江。

1.3.4 旅游资源江南镇旅游资源丰富,区内保存广袤的原始森林,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自然环境与村落风貌和谐统一。

江南镇山水秀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同时也是绩溪县最重要的生态旅游区。

自然景观资源:江南镇是安化县自然旅游资源最集中的地区,是古代茶马古道的第一站,内辖川岩江、关山峡谷、洞市老街、永锡桥等景点,可谓有山皆奇,有水皆秀,鬼斧神工,妙境天成,尤其以“中国南方最后的神奇马帮”和“世界茶王--千两茶”而闻名四方。

景区内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植被较完整,且林相丰富,环境幽雅,旅游区内景观特色突出,山体雄伟,但是整体建设品味较低,未充分挖掘资源的文化内涵,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源的利用价值,需要进行重新整合,从而大力提升其品质。

人文景观资源:江南镇经过近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丰富而具有特色的民俗民风,发展为丰厚的梅山文化。

江南镇是黑茶之源,傩戏的主要发祥地。

2经济社会发展2.1 行政区江南镇现辖1个居委会31个行政村。

表2-1江南镇村庄基础资料资料统计表2.2 经济发展2.2.1 全镇经济与增长情况2011年江南镇完成社会总产值4.87 亿元,比去年增长18.2%。

历年主要经济指标详见表:表2-2江南镇历年各产业相关经济指标表2-3江南镇历年各产业相关经济指标表2-4江南镇历年各产业相关经济指标2.2.2 全镇农业发展情况2011年江南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03 亿元,比去年增长18.2%。

历年主要经济指标详见表:表2-5江南镇历年农业发展状况2.2.3 全镇工业情况2011年江南镇完成工业总产值3.03 亿元,比去年增长18.2%。

历年主要经济指标详见表:表2-6江南镇历年工业发展状况2.2.4 全镇第三产业情况2011年江南镇完成工业总产值0.82 亿元,比去年增长20.0%。

历年主要经济指标详见表:表2-7 江南镇历年第三产业发展状况2.3 社会事业2.3.1 人民生活随着,江南镇工农业的不断发展,全镇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011年,全镇居民的人均收入达到2512元,比去年增长10.0%。

表2-8江南镇居民历年人均收入3人口3.1 人口3.1.1 镇域人口江南镇以常住人口为主,2011年,镇域居民总人数为61400户,总户数为16329,其中非农业人口9825人。

在进行城市人口计算时,需要一个合理的折算系数。

历年人口统计资料见下表:表3-1江南镇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3.2 镇域人口结构3.2.1 年龄构成2011年,江南镇总人口中,0-18岁人口为11469人,占总数的18.8 %;18-35岁为18747人,占总数的30.7%;35-60岁为22383人,占总数的36.7%;60岁以上为8292,占总数的13.6 %。

3.2.2 文化构成全镇各类学校在校生:小学2433人、中学1133人。

江南镇接受小学教育人口占100%,初中99.8%,高中及中专53.6%,大专以及大专以上12.7%。

3.2.3 性别构成2011年,江南镇总人口中,男性人口32110人,占52.7%;女性人口28776人,占47.3%;性别比例为1.12。

表3-2 江南镇历年人口性别情况统计3.3 人口流动情况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以及社会人才流动的加剧、劳动就业格局的改变,势必出现暂住人口大量增加的情况,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应给予充分考虑。

3.3.1 镇区人口现状中心镇区人口由江南社区组成。

户籍人口为4883人,暂住人口3800人,合计8683人。

4建设用地现状4.1 镇域土地利用现状4.1.1 基本农田保护江南镇近年农田保护面积详见表4-2。

表4-1江南镇农田保护面积汇总表4.2 镇区土地利用现状4.2.1 居住用地镇区居住用地是城镇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是由农村居住用地发展而来,以农民宅基地为主。

其中,位于镇区中心的住房大多年代较久。

镇区住宅建筑间较小,中间夹杂不少木质房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4.2.3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有商业金融、行政办公和文教体卫三类。

(1)行政办公目前,江南镇的基本都集中于镇区内。

表 4-2江南镇行政办公设施一览表(2)商业金融表 4-3 江南镇区主要大型商业设施现状调查表江南镇区内,商业金融设施主要沿镇区干道两侧分布,大都为一层底商二层居住的形式。

商业服务设施基本上沿主要通行道路呈带状布置。

随着镇区的发展,镇区商业服务设施应扩大规模,布局相对集中,并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档次。

江南镇区金融贸易机构相对集中,银行、信贷、贸易功能齐全。

表 4-4 江南镇宾馆统计一览表表 4-5 江南镇酒店(餐饮)一览表存在的问题:商业缺乏统一配置,“—层皮”商业用地占主体,并且沿街商业多为临时搭建摊位,影响交通和建筑景观。

很多农贸市场沿城市道路两侧布置,占压道路红线,有的摊位甚至摆放在道路中央,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

(3)文化娱乐全镇目前没有广场及其娱乐场所。

为适应未来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规划中应当予以考虑。

(4)体育设施镇机关有篮球场,学校体育场地齐全有各类球场及田径场地。

(5)医疗卫生表4-6 江南镇医疗卫生设施现状调查表存在的问题:①镇村两级医疗卫生体系不完善,村镇医疗卫生设施匮乏,规模偏小,村民就医不方便。

②医疗设备不齐全,医疗人员数量不足,医疗水平不高。

③缺乏保健设施。

(6)教育科研表4-7 江南镇教育机构现状调查表存在的问题:江南镇的教育虽然比一般乡镇好一些,但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来看,教育面临的问题仍比较严重。

主要表现在:①教育经费不足。

江南镇每年用于教育的经费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较小,所以实际用于教育的支出满足不了需求。

②教育设施不足。

电脑、电教设备、教具、体育活动器材等设备提供不足,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③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江南镇学校的各类教师中学历偏低。

另外,性别结构也不尽合理,,有些专业教师也比较缺乏。

表4-8 现状镇域主要教育设施调查表(7)工业企业用地表 4-9 江南镇工业企业调查表存在问题① 现状工业用地基本围绕城市呈组团状分布,布局比较散乱。

② 部分工业用地布局和居住用地混杂,而且有些污染较严重的二、三类工业也分布在居住区附近,对环境卫生和景观绿化影响较大,破坏了居住区的宁静和舒适。

③ 部分企业没有处理污染的设备和能力,三废任意排放,对城市的环境保护造成了很大影响。

④ 工业区经过统一规划,投资环境尚可,但建设档次较低,对企业缺乏吸引力。

⑤ 工业区规划在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方面存在盲区,这使一些企业和单位的圈地、低水平开发土地等行为没有得到遏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