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店乡基础资料汇编

合集下载

尤店乡召开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推进会

尤店乡召开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推进会

尤店乡召开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推进会
8月17日,尤店乡在罗山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会议室召开项目工作推进会。

会议由园区办公室副主任、尤店乡党委书记杨坤主持,园区办公室主任、县农业局局长周明海、尤店乡人民政府乡长张庆、入驻企业负责人及园区办工作人员参会。

各企业负责人与园区面对面交流,就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有序推进畅所欲言。

会上,杨坤从基础设施投入和协助企业做好土地流转两方面向入驻企业详细通报政府部门所做的工作。

并希望各入驻企业树立五种意识:大局意识、协作意识、角色意识、奉献意识、配合意识,共同努力确保园区建设顺利推进。

园区办主任、县农业局局长周明海作重要讲话。

他首先向入会人员介绍了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随后分别对各入驻企业的发展定位提出建议,最后他对园区发展提出六点要求:一是做好企业发展规划;二是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三是准确做好发展定位;四是高起点定位园区文化内涵;五是各责任主体做好职能分工;六是按照国家政策使用好项目资金。

入驻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将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精神,配合县、乡各部门做好园区项目建设工作,切实提升罗山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带动周边群众创业致富,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

王磊
2014年8月18日。

阳信县包括几个乡镇

阳信县包括几个乡镇

阳信县包括几个乡镇阳信县包括8个乡镇和2个街道。

乡镇分别是河流镇、商店镇、洋湖乡水、落坡镇、翟王镇、温店镇、劳店镇、流坡坞镇,街道分别是金阳街道和信城街道。

1.金阳街道原名野鸭乡,位于贵州省贵阳市金阳新区,2007年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

全街道面积73.35平方公里,总人口45888人,辖15个行政村和5个居委会,辖区以农村人口居多。

2.流坡坞镇位于阳信县城西14公里处,246省道及317省道在境内交汇,北距“滨德高速”公路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全镇辖7个工作片,73个行政村4万余人口,其中*** 村1个2200余人,全镇耕地6.9万亩,辖区总面积72.6平方公里,为阳信城西重镇,历史名镇。

3.劳店镇隶属于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位于山东省阳信县东北部,东接沾化、西邻无棣。

面积94.6平方公里,常驻人口4.3万人(截至2011年10月)。

劳店镇经济社会得到飞速发展,镇内基础设施逐步健全配套,陈楼、宋王两大经贸园区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以铝材、皮革、洗煤、纺织为主的几大优势产业,柏油道路五纵三横,道路铺装率达到100%。

扩展资料:1.位置境域阳信县位于山东省北部平原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区,处于山东半岛和京津两大经济地区的连接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5-117.52,北纬37.26-37.43,县境南北长26.5公里,东西宽48.5公里,总面积792.49平方公里。

2.气候阳信县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

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历年年均气温12.3℃,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21.5℃,最冷月1月,最热月7月。

年均日照时数为2704.2小时,年均日照百分率为65%,光照充足。

阳信县境年降水量较少,且不稳定不均匀,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67.7毫米,1月最少约为3.8毫米,7月最多约为191.6毫米。

3.水文境内河道属海河流域,流域面积355平方千米。

主要河道有三级河德惠新河1条,总长21.3千米;四级河有商东干、钩盘河、白杨河、沙河、东支流、簸箕李一干引黄渠、二干引黄渠、小开河引黄渠8条,总长159.5千米;五级河101条,总长1427.5千米。

王店乡地方志

王店乡地方志

王店乡地方志1988年――2020年?概况王店乡位于**县城南,南与许湾乡、刘振屯乡为邻,东于**乡、刘振屯接壤,西与许湾乡搭界,北与城关镇隔湖相望。

总面积54平方公里。

全乡辖31个行政村,分别是:王店、彭老家、刘菜园、左桥、劳桥、焦岗、李集、大李、棠棣、李营子、许楼、西王楼、任庄、刘庄、袁庄、朱庄、黄李、梁桃、刘老家、范老家、高庄、范庄、张庄、黄连、祝寨、叶楼、吴楼、白楼、刘桥、白庙、陈庄。

150个自然村,281个村民组,16933户,总人口71039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45人。

总耕地面积72810亩(可耕地),人均占有耕地1.2亩,土质为**北淤中两合,各占三分之一。

全乡居民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94%,其他回族、满族、拉祜族、土家族、彝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占0.06%。

王店乡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

夏季降水量偏高,年降水量在700-800mm之间,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红薯及绿豆等小杂粮。

盛产花生、大蒜。

闻名全国的黄花菜(金针菜)是王店乡的一大特产。

农业王店乡是个农业大乡。

1988年以来,乡政府确定了“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间作套种,增加农业投入,实施科技兴农”的指导思想,以“农民增收,土地增值”为目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是增加经济作物面积。

粮经比例由1988年前的8比2调整为6比4,实行间作套种,即麦菜套种,麦瓜套种,麦烟套种,麦玉米套种等,由传统的一年一熟,二熟转变为一年三熟,四熟等多熟制,多模式,高效益。

1989年,全乡间作套种面积达到5.4万亩,收到了好的经济效益,成熟期提前10-15天,亩均多收入100-200元。

特别是麦,烟,薯,菜一年四熟套种模式取得成功,不但小麦连年丰收,烟叶每亩收入1500-2000元,至1991年,连续三年荣获地,县烟叶生产先进单位。

二是实施配方施肥。

针对农民普遍存在的“重氮轻磷不施钾”的错误习惯,1996年10月种麦期间,乡农技站长,高级农艺师张守信带领一班人在全乡进行施钾试验,乡政府低价供应氯化钾300吨,施钾肥面积1.5万亩。

第二章 第六章 第十章 全部

第二章 第六章 第十章 全部

第二章旅游资源评价一、旅游资源类型(一)旅游资源分类根据2003年5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所规定的划分方法,以及实地考察和徐州市、铜山区和汉王镇提供的相关资料对汉王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

根据不完全统计,汉王镇约有53个旅游资源单体,涵盖了国标中的8个主类中的7个主类17个亚类28个基本类型。

表2-1 汉王镇旅游资源分类(二)数量结构特征分析1、旅游资源主要类型齐全、亚类资源比重较高,基础类资源多样,属于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乡镇。

汉王镇旅游资源数量、种类都比较多,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涵盖了7主类26个基本类型。

亚类资源比重为54.8%,基础类资源多样,为苏北相当具有特色的乡镇,具备旅游发展的资源条件。

2、自然景系与人文景系相辅相成。

汉王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具有奇、秀、绿、幽等特点。

涉及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和天象与气候景观等4主类中的3个主类7个基本类型。

观光休闲旅游景观丰富,具有多样性,能给游客带来多种美的享受。

人文旅游资源数量也非常丰富,涉及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4主类18个基本类型。

人文旅游资源数量较多,能满足旅游者的多种文化需求。

汉王镇旅游资源的类型及数量比例如下表所示。

表2-2 旅游资源类型及比例构成(三)空间结构特征分析汉王旅游资源总体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格局。

地域中心为汉王旅游资源集聚区,主要包括拔剑泉、竹坡故里、竹坡书院、竹坡墓等旅游资源,亲水性和文化性特征非常鲜明;北部沿玉带河为科技农业观光带,包括月亮湾休闲会所、十里葡萄长廊和千亩桃园等旅游景区;南部为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带,包括台湾循环农业观光园、西沿农业观光园、汉沟草莓园。

北部和南部的观光休闲农业带通过方便的公路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圆环状,旅游资源空间联系大。

由汉王镇中心发散的高等级公路与外围的圆环公路相互贯通,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整体板块,有利于汉王的区域网络开发。

尤集中心校义保材料目录2

尤集中心校义保材料目录2
6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知识试卷清样
7
尤集中心学校2012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宣传工作方案
8
2012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知识宣传材料
9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致全县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10
尤集中心校2012年春季义保经费进课堂宣传图片
11
尤集中心校2012年春季义保经费进校园宣传图片
尤集中心校2012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工作材料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序号
工作基础情况
培训宣传情况
2
材料细目
1
尤集中心校关于举办学校会计人员培训班的通知
2
尤集中心校关于举办学校会计人员培训班的计划
3
尤集中心校会计人员培训材料:会计职业道德
4
尤集中心校会计人员培训材料:会计基础知识
5
尤集中心校关于举办学校会计人员培训班的图片
12
尤集中心校2012年春季义保经费进乡村宣传图片
13
尤集中心校2012年春季义保经费进班级学生作业
14
15

基础资料汇编

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部分陬市镇域现状调查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地理位置以及行政区划陬市镇地处桃源县东北,总面积平方公里。

东邻河洑镇并与木塘垸乡隔河相望,西接漆河镇、南与枫树乡相靠、北与架桥镇接壤。

镇域面积平方公里,辖鸬鹚洲新村、新茶庵村、三里铺村、团结路村、长乐村、酒铺村、小马山村、福德山村、畬田村、神仙桥村、青龙村、高湾村、观音桥村、洋洲村,共计个行政村,上街、下街、解放街、兴盛街、李家洲、万家嘴个社区居委会,共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

表陬市镇社区及行政村简况第二节自然条件、工程地质陬市镇域范围内地貌特征为北部丘陵、南部平原。

镇域内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2、水文陬市境内沅水河,全长公里,年平均流量为亿沅水最高水位,常年水位(黄海高程),年总蓄水量万,其他小塘只,年平均蓄水量为万。

全镇可利用地下水万。

镇域内主要的河流有沅江、陬溪、新河。

有座小(Ⅰ)型水库,座小(Ⅱ)型水库。

表陬市镇主要河流情况一览表、气象陬市镇为中亚热带向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冷热四季分明,干湿两季明显,常年盛行东北风。

历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为℃,最低气温℃。

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左右,年降水量—。

全年降雨量毫,日最大降雨量毫,全年日照小时。

4、地形、地貌陬市镇地势北高南低,小马山最高。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农牧业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己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灰矿、石料和白土矿。

()农牧业资源耕地面积万亩。

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红薯为主,年,粮食生产吨,人均千克,其中水稻吨。

主要经济作物有柑桔、棉花、油菜、油茶。

年柑桔种植面积万亩,产量吨;棉花种植面积万亩,产量吨,。

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万亩,产量吨,其中油菜吨,油茶吨;蔬菜种植面积万亩。

畜牧业以生猪、蛋鸡为主。

年生猪饲养量万头,年末存栏万头;家禽年饲养量万羽。

年生产肉类吨,禽蛋吨;畜牧业总产值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截至年末,累计造林万亩,其中用材林万亩,经济林万亩,林木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

尤店乡“十一五”工作总结

尤店乡“十一五”工作总结

尤店乡“十一五”工作总结“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尤店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乡人民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千方百计促进乡镇区域经济发展,切实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为工作目标,在“十一五”时期国内外复杂、动荡的经济形势下,团结带领全乡干部锐意改革,力排众难,加压奋进,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十一五”时期既定各项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发展为主题,经济发展态势良好1、“十一五”时期乡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第一要务,主要经济指标逐年提高,2010年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36亿元,比2006年的1.6亿元增长110%,财政收入完成151.76万元,比2006年的69万元增长120% 年均增长达24%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85元比2006增长2126 元,非公有制企业产值完成7250万元,年均增幅达16%,农村固定资产达到12300万元,比2006年增长5800万元,五年累计实现脱贫人口1345 人。

2、粮食生产得到快速发展。

五年来,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支农、惠农改革,仅免除农业税一项,每年直接为农民减轻负担500多万元,人均减负170元;大力实施两免一补,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广超级稻、“丰优香粘”等优质水稻品种,双低优质油菜品种和优质小麦品种,粮食生产能力逐年增加, 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200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3、优势产业不断扩大,全面加大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蔬菜、林业、综合养殖”三大支柱产业。

蔬菜产业优势地位得到巩固加强,在原有传统种植方式基础上,经过几年来市场化的成功运作,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支撑,以基地为带动的发展壮大之路,至2010年末,全乡已形成以李湾村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四季丰”蔬菜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5个行政村,带动5000多名群众发展蔬菜生产,总面积达1.2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豫南蔬菜第一乡”;林业生产不断扩大,五年来共完成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基地6000多亩;禽畜养殖业迅猛发展,五年来,全乡共新建、改扩建中小型养猪场6座,生猪年存栏量达到5万头以上,2010年,积极响应落实市委、市政府华英富民计划政策,全乡新建华英鸭养殖小区6座,当年盈利120余万元。

甘肃省各地地名资料

甘肃省各地地名资料

甘肃省各地地名资料甘肃省地名资料汇编目录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县地名资料汇编》1991版.pdf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永靖县地名资料汇编》1984版.pdf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 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 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区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 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榆中县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甘肃省合水市《甘肃省合水县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甘肃省合水市《甘肃省康乐县地名资料汇编》1985版.pdf甘肃省嘉峪关市《甘肃省嘉峪关市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 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地名资料汇编》1984版.pdf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地名资料汇编》1986版.pdf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清水县地名资料汇编》1984版.pdf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秦安县地名资料汇编》1985版.pdf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临洮县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县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岷县地名资料汇编》1987版.pdf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通渭县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陇西县地名资料汇编》1987版.pdf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华亭县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崇信县地名资料汇编》1984版.pdf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地名普查资料汇编》1983版.pdf 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庄浪县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泾川县地名资料汇编》1984版.pdf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灵台县地名资料汇编》1984版.pdf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静宁县地名资料汇编_》1984版.pdf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华池县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宁县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庆阳县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正宁县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环县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镇原县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甘肃省张掖市《甘肃省临泽县地名资料汇编》1985版.pdf甘肃省张掖市《甘肃省山丹县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甘肃省张掖市《甘肃省张掖县地名资料汇编》1982版.pdf甘肃省张掖市《甘肃省民乐县地名资料汇编》1985版.pdf甘肃省张掖市《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名资料汇编》1987版.pdf甘肃省张掖市《甘肃省高台县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藏汉地名录》1980版.pdf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古浪县地名资料汇编》1987版.pdf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县地名资料汇编》1981版.pdf甘肃省武山市《甘肃省武山县地名资料汇编》1984版.pdf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临潭县地名志》1985版.pdf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景泰县地名志》1985版.pdf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靖远县地名资料汇编》1982版.pdf甘肃省酒泉市《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地名资料汇编》1981版.pdf甘肃省酒泉市《甘肃省酒泉县地名资料汇编》1983版.pdf甘肃省酒泉市《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地名资料汇编》1985版.pdf甘肃省金昌市《金昌市地名选编》1985版.pdf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微县地名资料汇编》1985版.pdf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武都县地名资料汇编》1985版.pd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尤店乡基础资料汇编第一章基本概况1.1 区域位置尤店乡位于罗山县北部,北隔淮河与驻马店市正阳县大林乡、皮店乡相望,西濒浉河与高店乡毗邻,南与县城新区、龙山乡、楠杆镇接壤,东与东铺乡相邻,省道开武路(开封-武汉)穿境而过,是罗山的北大门。

全乡总面积87.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4万亩,辖双楼、李湾、田堂、顾寨、方湾、罗洼、罗塘、鱼台、管塘、沈湾10个行政村和尤店、李店两个社区,205个村民组,现有31650人,乡政府所在地位于北李店集镇。

1.2自然状况尤店乡毗邻县城新区,区位优势日益明显。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尤店正变成一片投资的热土。

地质地貌: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垄岗丘陵,北部为平原,沿河多系河滩地,大部为淮河冲积平原,最高点鱼台村钓鱼台山,海拔155米,最低点方湾村方湾组,海拔45米。

土地资源:区内地质北半部多为冲积平原,土质肥沃,以农田为主,沿淮河多为沙滩地,绿地园林分布在乡区四周,路田林网密布,并呈网格状分布。

南部为垄岗丘陵,地质相对贫瘠。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河沙,地质储量3500万立方米,可采储量为1500万立方米,集中分布在北部沿淮河中心线南侧。

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约为2800万立方米。

土壤:土壤以沙壤土为主,沿淮河的砂资源非常丰富。

主要有黄岗土、白散土、粘土、灰潮土、两合土等土属。

气候、水文:属亚热带季风性和暖温带气候的交汇地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降水丰富,季节变化较大。

冬夏风向变化明显,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1、气候:尤店处于北亚热带气候带内。

年平均气温15.8℃,1月平均气温1.8℃,极端最低气温-14.3 ℃(1987年);7月平均气温27.8℃,极端最高气温 41 ℃(1959年)。

作物生长期年平均256天,无霜期年平均257天,最长277天,最短227天。

年平均日照时数2020.6小时,年总辐射127.4千卡/平方厘米。

0℃以上持续期306天(一般为2月18日~12月13日)。

年平均降水量1149.7毫米,极端年最大降水量2897.5 毫米(2008 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606.6毫米(2001年)。

2、河流水系:水资源:尤店乡北依淮河,西濒浉河,后浉河改造,南湾干渠贯穿全境,灌渠境内总长13.8公里。

淮河自方湾村方湾组入境,向东流经顾寨、田堂、李湾,双楼5个行政村,由双楼村东湾组出境,境内河道总长11.2公里,历史上淮河泛滥成灾,给南岸村庄和群众造成严重灾害,耕地大量减少。

尤店乡基本情况统计表(2006-2012年)尤店乡域调查表尤店乡区调查表尤店乡行政村基本情况调查表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现状2.1 行政区划与人口全乡,辖双楼、李湾、田堂、顾寨、方湾、罗洼、罗塘、鱼台、尤店、管塘、沈湾11个行政村及李店中心社区农村居委会, 208个村民组,总人口31850人,9850户,有北李店、双楼、罗洼、尤店四个集市。

总面积8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万亩。

2.2 经济概况尤店乡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始终把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全乡的头等大事来抓,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三大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现富民强乡为中心任务,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并带领全乡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

2012年全乡生产总值达到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乡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5亿元,占全乡总产值的32.5%;财政收入完成141.8万元,为全年预算的102%,比上年增长19%;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30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00.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320元,比上年增长10.3%。

全乡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尤店乡经济情况统计表(2006-2012年)尤店乡历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一览表2.3、工业工业经济发展迅速。

目前,尤店境内共有非公有制企业498家,中小企业22家,从业人员2856人,年总产值2.12亿元,年创利税160余万元。

粮食加工、新型建材、生猪养殖等产业初具规模。

其中,万林种猪有限公司年产值达6500万元,被评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省诚信企业。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采取积极的方式大招商、招大商,营造了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

七年来,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共签约投资项目16个,投资金额达3.8亿元。

其中:2006年,成功引进万林种植有限公司,在罗洼村投资兴建占地200余亩的现代化养猪场,并于2010年完成二期扩建工程;2010年,引进信阳名筑房地产公司开发兴和新村,占地200亩,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

引进投资1000万元,兴建生态农业示范园。

引进信阳谷泉公司投资2000万元兴建谷泉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

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一批务工成功人士投资兴办精米加工、新型建材、塑料制品加工、畜牧养殖、蔬菜生产等一批中小型企业。

2.4、农业尤店乡地处华北平原南端,大别山北麓,是个典型的农业大乡。

农作物既有南方种植的水稻,又有北方种植的小麦。

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薯类、大豆、棉花和油菜。

2012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6150万公斤。

近年来,尤店乡党委政府根据尤店实际,因地制宜,在大力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在淮河南岸的冲积平原上,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主要品种有辣椒、黄瓜、西红柿、西葫、生姜等,其中李湾萝卜被注册为“李湾脆”。

同时,西瓜、草莓等特色产品越来越多走俏县内外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2010年,尤店乡李湾蔬菜生产基地被省有关部门授予“河南省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称号。

农业产业化组织快速成长,共发展县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组织8家,省级1家、市、县级2家。

2012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2.5、林业2001年至2004年,尤店乡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总面积达2.6万亩,主要分布在罗洼、罗塘、鱼台、方湾等四个行政村。

2007年又按照县政府统一部署,在国道312西环线上实施了“生态廊道”工程,先后造林2600亩。

尤店乡北半部平原路田林网颇具特色,呈网状分布,分布面积达3.2万亩。

2.6、第三产业(1)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尤店乡由于建乡晚,又距县城较近,商业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近年来,尤店乡党委、乡政府按照“建设市场、完善建设、规范秩序、搞活流通、实现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012年全乡完成市场交易额达到1.05亿元。

一是市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乡党委政府本着“建设一处市场,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社会筹资、群众投资等各种方式,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筹集资金1200多万元,对北李店南北大街实施了大规模改造,安装了街道路灯,兴建了绿化带,修建了排水沟,使整个北李店集镇变得宽敞、洁净、明亮、美丽。

同时,兴建了第二、第三东南北商贸街道,形成了“三纵三横”的格局。

2010年,投资300多万元建成2450平方米的商贸街。

2010年至2012年对双楼、罗洼、尤店3个农村小型集市进行了综合改造,极大地方便了进入市场交易的个体工商户和广大群众。

二是积极鼓励群众兴办实业和从事第三产业,积极发展农村超市,开展多元化经营。

动员群众兴建小门店,小企业,销售食品、百货、摩托车、电动车、建材等产品,形成一村一业、一户一色的新格局。

目前,全乡现已有210多家特色门市部。

全乡形成了李湾蔬菜、田堂花生、方湾油菜等专业村。

三是生态旅游蓬勃兴起。

尤店乡依托龟山水库兴建集观光、垂钓、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在沿312西环线、省道219线沿线兴建了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在罗高路南侧兴建了景上园林观光园区,栽植60多个品种的珍稀乔、灌木和名优花卉。

存在的问题:尤店毗邻县城新区,区域优势日益明显。

因此,应立足新城,服务县城,扩大蔬菜产业规模,兴办商贸、餐饮、乡村旅游产业,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并带动农民群众致富。

第三章公共设施现状3.1 公共服务设施尤店乡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在数量、等级、服务内容等方面基本能满足本乡居民的需要。

但随着今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公建服务设施已经落后,并且数量极其不足,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1、文教:近年来,尤店乡教育事业发展迅速,2012年全乡共有学校15所,其中,中学1所,小学9所,幼儿园5所;在校生总数3397人,其中,中学人数1150人,小学人数1705人,幼儿园272人,在职教师252人。

其中,中学教师79人,学历达标率92.5%,小学教师195人,学历达标率100%。

全乡小学入学率、巩固率100%,中学入学率99%,巩固率82%。

2012年尤店中学升入罗山高中人数达到110人,连续三年位居全县农村初中第一位。

存在的问题是整体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学环境相对较差,村级小学生员少,条件差,同时,幼儿园数量少,已不能适应当前农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因此,需要在双楼、罗洼、方湾、田堂、罗塘、管塘、顾寨兴办幼儿园各一所。

2、医疗卫生现状尤店乡现有卫生院1处,自2009年以来,尤店乡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基本得到保障。

3、基础设施1、公路(1)国道:省道:219线从正阳县大林乡入境经双楼、沈湾两村乡南直通武汉。

铁路:无高速公路:无(2)近年来,尤店乡交通设施发展较快,先后完成了罗高路、罗李路水泥路面的改造拓宽工程,积极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全乡12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里程达135公里。

但由于受拉沙载重车的严重碾压,部分路段受损严重,需要改造整修。

2、电力电力: 区域内有35KV变电站一座,位于沈湾村境内;2010年进行了改造增容,现有直供户385户,二级户8200户。

电力发展设想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变电站供电量有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需重建35KV变电站一座。

3、给排水给水:区内供水设施不够完善,计划投资600万元,兴建日供水300余吨的自来水厂一座。

排水:全乡排水管网配套不完善。

水的自然流向是由东向西,雨水排放以地表径流形式就近流入沟渠、河道,污水也排入道路两侧的暗沟。

需选址建设污水处理厂。

4、电讯乡政府驻地现有邮电所、电信所、移动分公司各一座。

职工人数分别为5人、4人、6人,邮政所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交换机容量5320部,电话普及率65%.境内电讯设施分布情况,总线两条,分线62条。

邮电通讯业务收入190余万元,年人均邮政件数2.5件。

有线电视普及率98%,线路分布208个村民小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