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16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一、单选选择(共30题,每题2分)1、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直接目的是A.宣传西方自由平等和进化论思想B.抨击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C.实行民主共和政体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A.提倡新道德B.提倡新文学C.提倡民主科学D.文化平民化3、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觉悟较快、较早的群体是A.工人阶级B.市民阶层C.青年学生D.大学教师4、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是“新”在何处()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较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传播了马克思主义5、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①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批判和冲击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③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④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了动员作用⑤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①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④⑤6、下表中的“运动名称”一栏应该填写()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7、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A. 蔡元培B.陈独秀C.李大钊D.鲁迅8、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
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9、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该文应发表于()A.维新变法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北伐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10、]“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
对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11、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八年级历史北师版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1915年9月,_______在上海创办《_______》,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青年杂志》从第二期起改名为《新青年》,并迁到北京。
故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
答案:陈独秀青年杂志2.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发表了《_______》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_______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解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中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掀起了文学革命;鲁迅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其代表作就是《狂人日记》。
答案:文学改良刍议鲁迅3.判断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此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4.判断题: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民主和科学。
()解析:此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预习中应注意到这些与历史发展有重要关系的特殊观点。
答案:√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新青年》创办于()A.上海B.北京C.广州D.南京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期起改名《新青年》,后来迁到北京。
答案:A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①《新青年》②《民报》③北京大学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为主要阵地,据此可知C项正确。
而《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历史文献。
答案:C3.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 “民主”和“平等”B. “民主”和“科学”C. “自由”和“科学”D. “自由”和“平等”解析:此题考查对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
八年级历史上册2.9新文化运动课后练习含解析

2.9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作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
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A.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D.陈独秀和胡适都在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并不足以革新国家,……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
这场思想变革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你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有()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②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③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3.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B.目的是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对东西方文化作了客观的评价4.《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
”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
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A.进行社会改良B.推翻君主专制C.开展民众启蒙D.发起国民革命5.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6.对新文化运动评述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B.新文化运动是维新派反对顽固派而掀起的社会舆论C.新文化运动是孙中山领导的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潮D.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领导的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思想解放运动7.1923年,胡适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9课 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3、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的“新世纪曙光”来自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4、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5、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6、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
7、李大钊在1915年于《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8、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9、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10、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对肯定和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11、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12、创办《新表年》杂志的是陈独秀。
13、中华民国建立后,对从西方传入的新思潮持欢迎态度的是知识阶层和青年学生。
14、“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
”这句话出自李大钊。
15、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的实质就是反对独裁专制。
16、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17、在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者高举“科学”的大旗,其直接目的是反对迷信盲从。
18、新文化运动初期的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二、列举题1、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答: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2、列举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杂志。
答:《新青年》、《每周评论》。
3、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答:前期:(1)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
第9课新文化运动练习题

新文化运动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相应的答题卡内,每小题6分,共78分)1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新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
作者“求变”主要针对()A 思想观念B 军事技术C 经济组织D 教育制度2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它是我国近代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B 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C 它是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D 陈独秀在运动后期举起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大旗3 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A 君主立宪时代B 民主共和时代C 民主科学时代D 社会主义时代4 “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无耻”,下列哪一事件中也曾提出过类似的思想主张()A 洋务运动B 维新变法运动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5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有如下描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下列关于该书及所引材料的解读,最恰当的是()A 作者描写的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狂B 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C 估计该书成语五四运动以后D 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儒家思想的虚伪6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A 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B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 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D 一次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7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 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C 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D 它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8 如果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你应该选择()A 《中外纪闻》B 《时务报》C 《民报》D 《新青年》9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A 开启了近代化进程B 解放了人们思想C 维护了民族尊严D 挽救了民族危亡10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文化运动课时训练试题

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前预习: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年,在创办了?青年杂志?。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向的逆流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3、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的“新世纪曙光〞来自。
4、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是和。
5、李大钊在年于上,连续发表和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6、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创办了。
7、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的运动。
它启发人们追求和,探究的真理,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8、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9、创办?新表年?杂志的是。
10、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11、新文化运动初期的斗争锋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
课堂检测:1.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 )A.?每周评论? B.?中外纪闻? C.?新青年? D.?民报?2.我们纪念新文化运动,是因为它大力提倡( )A.自强、求富B.自由、平等C.民主、科学D.民族、民权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①李大钊②陈独秀⑨鲁迅④胡适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4.以下是一位同学默写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正确的选项是( )①提倡民主②提倡新道德③提倡科学④提倡新文学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D.①②③④5.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方面成就较为显著的人是( ) A.李大钊 B.胡适 C.鲁迅D.陈独秀6.为什么人们把这场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7〔选做〕新文化运动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课后作业:1.电视台正在播放一部?阿Q正传?的电视剧,这个故事的原作者是〔〕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2.假设你是20世纪初的一位青年学生,你能读到的杂志是〔〕A.?新青年? B.?读者? C.?青年文摘? D.?世界博览?3.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HY的指导思想之一,你知道最早在中国传播这一思想是什么运动〔〕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旧HY处于剧烈的交锋之中,你知道旧HY指什么〔〕A.变法思想 B.革命思想C.维护封建制度的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5.发扬HY民主,大力开展科学是当前我HY展的需要,也是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请问明确高举“民主〞“科学〞这两面大旗运动是〔〕A.五四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精选】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步练习北师大版必修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选择题1.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
”其根本目的在于(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D.为复辟帝制作舆论准备2.如右图,《新青年》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
这是法语“青年”的意思。
人们经常用副题“La Jeunesse”来称呼《新青年》。
这个副题的选择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 )A.当时的上海流行在杂志上附上法语B.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C.这本杂志是和法国人合编的D.陈独秀喜欢法语3.某班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
他们中有一人的观点是正确的,他是( )甲说: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
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
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
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A.甲 B.乙 C.丙 D.丁4.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 B.革命 C.民主 D.科学5.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的实质是针对( )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B.封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C.民众偶像崇拜和愚昧盲从D.阻碍西学传播的反动势力6.中华民族使用的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历程。
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
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B.新文化运动中的偏激倾向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7.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同步测试 北师大版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课标要求: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2、举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课前预习】(一)知识清单一:新文化运动1、开始:年月,创办《》2、代表人物:、、、3、阵地:,4、旗帜:“”(德先生)“”(赛先生)5、内容:6、口号:“”7、评价:二:文学革命1、主张:用代替2、开端: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白话文运动开始)3、发展: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短篇小说《》4、《狂人日记》: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小说5、文学革命意义:(二)自主演练1、新文化运动的率先倡导者是( )A.陈独秀B.李大钊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A.《新民丛报》 B.《新华日报》C.《民报》 D.《新青年》3、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A.《文学改良刍议》 B.《狂人日记》C.《阿Q正传》 D.《孔乙己》4、《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A.胡适 B.鲁迅C.陈独秀 D.李大钊5、.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每周评论》的创刊B.《新青年》的创刊C.《科学》杂志的创刊D.《天演论》的发表6、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是()A.北洋军阀的统治B.专制愚昧和迷信C.儒家传统道德D.封建文学和文言文7、新文化运动是()A.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D.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8、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民主与科学B.马克思主义C.三民主义 D.达尔文的进化论9、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科学”的大旗,其直接目的是()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C.反对旧道德 D.反对旧文学【巩固延伸】1、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A.提倡民主B.提倡文学革命C.提倡科学D.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2、“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鲁迅④胡适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
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列宁主义
D、民主和科学
6、在中国近代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是()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8、对东西方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是某一文化运动的特点之一,“打倒孔家店(即打倒孔子的一切)这一口号出现于()
A、洋务运动中
B、戊戌变法中
C、新文化运动中
D、辛亥革命中
9、最早刊登白话文、新体诗、改用新式标点符号的杂志是()
A、《中外纪闻》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
二、填空题
10、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和《》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11、1919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利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维度B 能力提高
三、动脑筋
12、填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可总结为四提倡、四反对,请你把相应的内容填入表中
13、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旗。
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声。
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通过材料作者宣传了什么思想?
(2)为了宣传这一思想,作者创办了什么刊物?
(3)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这些努力,起到了什么作用?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大钊号召青年: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李大钊的《青春》
(1)李大钊的《青春》一文,在向青年发出什么样的号召?
(2)作为青少年,对此有何感想?
维度C 探究应用
四、议一议
16、阅读分析:有人说:“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只限于文体形式方面的改良”。
请阅读下面胡适写的两段文字,谈谈你对上述意见的看法
1、“我们也知道虽有白话未必就能造出新文学,我们也知道新文学必须要有新思想做里子,但是我们认定文学革命须有先后的程序:先要做到文字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尝试集〉自序》
2、新文学应反映“工厂之男女工人、人力车夫、婚姻苦痛、女子之位置”等种种社会问题。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17、阅读分析:1915年9月,在上海出现了一种新的刊物-----《青年杂志》,以后迁到北京出版,改名《新青年》。
这个杂志是由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主办的,他写过一篇《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他说:“……这几条罪状,本社同人(仁)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社同人(仁)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
请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一下
(1)文中提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
(2)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这是陈独秀在哪次运动中提出来的?请对这一运动给以准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