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保护文物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2课《保护文物》教学课件可编辑

红峪口明长城遭人为破坏
北京修复明城墙要用古工艺 拒绝现代水泥
“拆”字竟写上了明长城
长城上的“现代遗迹”——留 言
长 城 上 的 “ 现 代 遗 迹 垃 ” 圾
—
当 地 老 农 向 记 者 展 示 她 所 盗 的 文 物
在公元二○○一年三月九日,巴米扬 两尊立佛,在阿富汗“塔里班”政权的 炸药声中化为灰烬 。
明代八达岭长城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东起河北山海关, 西至甘肃嘉峪关,绵延12000余里,故称万 里长城。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 770年—前221年),后经历朝历代的不断增 修而形成了如今的规模。长城沿蜿蜒起伏的 山脊线延伸,雄奇险峻,气势磅礴。
居庸关云台
居庸关始建于秦朝,是长城的重要关口。云 台又称过街塔,建于元代,通体用白色大理 石砌筑,在拱券的券面和券顶有大量精美雕 刻,是其建筑的精华所在。
栖霞寺舍利塔
该塔位于江南著名古刹栖雷 寺内。相传隋文帝得舍利(佛 骨)数百颗而分别建塔收藏于 83个州,此塔为蒋州(今南京) 之塔。此塔小巧玲珑,因塔 身布满内容丰富、工艺精湛 的雕刻而闻名。
佛宫寺释迦塔
俗称应县木塔,是世界上体量 最大、最高的一座木塔,是东 方高层古建筑的代表作。该塔 建成至今已900余年,其结构 抗震性能很好,历经多次地震 而安然无恙。木塔外观稳重而 庄严,内部各层供奉佛像,仍 保留着辽代塑像的特征。各种 壁画和匾额亦属珍品。
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技术,包括文物制作、保护以及与防治有关的科 学技术、材料性能、操作工艺和各种勘察、检测等。文物 在保存过程中,经受着两种因素的破坏,即:①人为的破 坏。如古建筑、石窟寺、古墓葬被战火焚毁、被拆除或维 修不当失去原貌;铜铁器、书画、竹木漆器、陶瓷等因保 护、搬运不当被损坏。②风、雨、雷、电、火、地震、光 线、虫害、霉菌等自然因素对文物造成的破坏。 文物保护应遵照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方针。不可移动文 物的防潮、防漏、防火、防雷、防震等,主要依靠工程技 术来解决,而防虫害、鸟害等,则主要采用工程技术与化 学处理相结合的办法。
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保护文物》人教新课标

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保护文物》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物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学会如何用适当的方法保护文物。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文物的定义与价值:介绍文物的概念,强调其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价值。
2. 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强调文物保护对于文化传承、历史研究、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性。
3. 文物保护的方法:讲解如何通过日常维护、专业修复、法律法规等手段进行文物保护。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物保护的方法及其应用。
2. 难点:文物保护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文物图片、模拟文物。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模型泥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著名的文物,引导学生了解文物的概念和价值。
2. 新授:介绍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模拟文物进行保护实践,如制作保护罩、修复破损等。
4.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保护成果,全班讨论哪种方法最有效。
板书设计保护文物文物的定义与价值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文物保护的方法图片:相关文物的图片和文物保护的实例图片。
作业设计个人作业: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文物,设计一个保护方案。
小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文物保护的宣传海报。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文物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学会如何用适当的方法保护文物。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注重实践操作的安全性和文物的保护。
课后,教师应收集学生的反馈,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调整。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掌握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第12课 保护文物(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12课保护文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12课《保护文物》。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文物的概念及其价值2. 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3. 保护文物的方法和措施4. 文物保护的实际案例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文物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意义,掌握保护文物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尊重和保护文物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1. 文物价值的理解和认识2. 文物保护方法的掌握和应用3. 学生对文物保护意识的形成和强化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著名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文物,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新课:介绍文物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意义,讲解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方法和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文物保护的实际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文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文物保护实践活动,如制作文物宣传海报、设计文物保护方案等。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文物保护。
六、板书设计1. 文物的概念及其价值2. 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3. 保护文物的方法和措施4. 文物保护的实际案例七、作业设计1.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份文物保护宣传海报。
2. 调查身边文物保护的现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文物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意义,掌握了保护文物的基本方法。
第12课《保护文物》教案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文物接触经历,激发学生对文物保护的兴趣。
2.理论介绍(10分钟)
-教师详细讲解文物的重要性、文物保护的方法及相关政策法规,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文物在历史传承中的作用。
3.案例分析(5分钟)
-教师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等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文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文物保护方法这一部分,学生们对政策法规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这说明我在教学中需要更加形象、生动地解释这些概念,以便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尝试运用更多实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实地参观中观察和分析文物现状时,表现出了较高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但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社会责任:使学生了解并理解文物保护的政策法规,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文物保护的社会责任感。
3.实践能力:通过参观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文物。
4.文化认同: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认识到文物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社会责任、实践能力和文化认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重点难点解析(0分钟)
-教师针对文物价值和保护方法两个重点进行详细解析,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5.实践活动(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本地文物资源,探讨如何保护文物,并提出具体措施。
6.小组讨论(5分钟)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2课保护文物》说课稿1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2课保护文物》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12课保护文物》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文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文物。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对文物有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文物,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文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对文物的认识,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物的基本概念,知道文物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保护文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物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文物的基本概念,知道文物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保护文物。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物的价值,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文物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文物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文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文物的基本概念,讲解文物的重要性。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文物实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物的价值。
4.保护文物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文物,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5.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份关于文物保护的手抄报,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文物的基本概念、文物的重要性、文物保护方法等内容,通过板书,使学生对文物保护有更清晰的认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12《保护文物》 人教版(共16张PPT)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3)家乡中的文物 电视机前的你们来自五湖四海,请你想一想,你的家乡有哪些文物? 可以介绍给同学们听一听。
它们分别是北京的故宫、河南少林寺、西安的兵马俑、台北国立故宫 博物馆的孩儿枕、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佛像。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下面图片中的各种行为是我们要坚决杜绝的!文物体现了一个国家的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2)寻找文物 请你观察出示的图片,找一找哪些是文物,哪些不是文物?
中间的彩陶船形壶是文物。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在第二组图片中,哪些是文物,哪些不是文物呢?
日晷和万里长城属于文物。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这两张图片中,你能分辨出哪个是文物吗?Biblioteka 龙袍是文物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看了同学们的作品,你一定也想动手试一试了,请你用手绘 或者电脑制作宣传保护文物的小报。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同学们,文物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们的宝贵之处在于不可再生性,一旦毁坏则 不可能复原。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因为 它们是古代文明幸存的见证,妥善地保护它们是我们的责 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保护文物
BAO HU WEN WU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今天我们来学习《保护文物》。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1)文物的分类 现在,你已经对文物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来给文物分分类吧。
第十二课保护文物(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保护文物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保护文物的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正确处理和保存文物。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物的基本概念、分类、价值以及保护政策。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物保护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保护文物。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保护文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物的概念和分类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理解文物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法规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通过这次教学,我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我发现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文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文物的紧迫性。例如,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例,学生们对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意识到保护文物是每个人的责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共鸣。
(3)保护文物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可能认为文物保护与自己生活无关,难以产生共鸣。教师需通过生动的案例、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物保护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举例:针对文物分类难点,教师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文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其特点,加深对各类文物的理解。针对文物保护法规难点,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如文物盗窃、破坏事件,讲解相关法规条款,使学生明白法规的具体应用。针对保护文物重要性的难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保护文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如何做一个文物保护小卫士”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物保护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
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 保护文物》人教新课标

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保护文物》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物的定义、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文物的尊重和保护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文物的定义和价值。
2. 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学生创作保护文物的海报。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理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难点1. 让学生理解文物的价值,尤其是对历史的见证和对未来的启迪。
2. 引导学生如何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对文物的尊重和保护。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文物的定义、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保护文物的海报。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保护文物》2. 内容:文物的定义、价值、保护的重要性、保护方法。
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一幅保护文物的海报。
2. 要求:构图合理,色彩丰富,表达明确。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
2. 教师要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3. 教师要反思作业设计的合理性,是否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对《保护文物》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和尊重我们的文化遗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了解到实践再到反思的整个学习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
(5)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实物。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回答以下问题:1、文物分为哪几类?(可以参考教科书26页)2、保护文物的意义?
深钻研
老师播放不同种类的文物代表图片,和同学们一起赏析各类文物的不同特征和价值意义。文物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精神价值、研究价值、欣赏价值。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所以文物十分珍贵。日用品坏了,可以再生产制造,文物却不同,它不能再生产,再生产出的东西不是文物,是仿制品或赝品,是没有任何文物价值的。文物一旦损坏,就永远不能复原。没有众多的文物史迹,文明古国也就名
学具准备
文物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
易错点及解决策略
欣赏调查自己居住的省份,有哪些历史文化遗物。
三环节
六步骤
学 案
导案
独
学
生独学
文物古迹:是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国际上文物主要指百年以上并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品
谈话导入,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几幅生活用品图片,请同学们帮忙辨认一下这些器具有没有古董文物什么的?用来收藏鉴赏。
课下了解、调查我们所居住的省份或城市有哪些历史文物。绘制自己喜爱的文物,并注明它的名称、年代和地点。老师出示多媒体范画图片并在黑板上进行绘画步骤的示范。
盘点收获
利用学到的美术知识,绘制保护文物的宣传海报,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加入到保护文物的行列。
展
学
质解疑
文物: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
老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文物?用你自己对文物了解的知识试着阐述一下文物的概念。
聚问题
(1)、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
(2)、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
小学(美术)学科导学案设计
科目
美术
年级六年级Fra bibliotek执教人闫嫱
课题
保护文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1、了解文物。2、绘制宣传小报。
存实亡,失去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
了解我们身边的文物了解和调查你居住的地方,有哪些历史文化遗物?
老师让同学们思考讨论我们身边的文物有哪些?并播放太昊陵和画卦台具有代表意义的本地文物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身边的文物呢?
内
化
课上练
学生练习,老师巡回辅导。作业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老师展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