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污染与控制
振动污染及防治

5 传播途径的减振对策
(1)
(2)
(3)
振动随距离的衰减是振动传播阻断措施之一。 ������ 增大距离,使受影响对象远离振源。不提倡防振 沟。������ 地基的特征振动,即地基经常性振动,若以接近 这种振动频率激振,则波动随距离的衰减不大, 会引起振动污染。
阻尼特性
阻尼层的特性用材料的损耗因子β来衡量; β越大,材料的阻尼性能越好;������ 在机器空穴或砖墙的空隙中填充干砂,可以提 高结构的损耗因子,材料。 约束阻尼层:在基板表面粘贴阻尼材料后,再贴上 约束板。
4 冲击减振
积极冲击隔离是隔离锻压机、冲床以及其它具 有脉冲冲击力的机械,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消极冲击隔离是隔离基础脉冲冲击,使安装在 基础上的电子仪器及精密机械设备能正常工作。
人体对振动加速度感觉:
感觉
刚刚感觉到
不愉快
不可容忍
加速度 g=9.8m/s2
0.003g
0.05g
0.5g
随着振动加速度的增大,会造成内脏、血液位移。如持续时间在0.1s 之内,人体直立向上能忍受的加速度为16g,向下运动为10g,横向运 动为40g。超过这些指标,便会造成皮肉青肿、骨折、器官破裂和脑 振荡等。
二 振动危害
同噪声振动危害,主要包括: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振动对心理的影响、 对工作的影响、对构筑物的影响。
三 振动的评价
一般选用振动的加速度级和振动级作为 振动的强度参数
1)振动加速度级
ae La 20lg aref ae 加速度有效值,m/s2 a ref 加速度参考值,m/s2
我国曾经取1X10-5 m/s2
2)振动级
a' e L 20lg aref
噪声和振动污染控制工程讲义

噪声和振动污染控制工程讲义噪声与振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许多噪声是由振动引起的,这种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在空气、液体与固体介质中进行传播,分别称之气体声、液体声与固体声,通常将固体声称之振动。
噪声与振动污染的操纵原理十分相似:隔振的同时也起到降噪作用。
第一节噪声与噪声污染一、噪声定义正如水、空气与土壤等是我们生存必要的条件那样,我们务必生活在一个有声的环境之中,声音能够帮助人们交流信息、认识事物等,成为人们一切生产与生活活动的前提基础。
但有些声音对人体有害或者者是多余的,便称之噪声,由噪声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之噪声污染。
广义上说来,一切可听的声音都有可能成为噪声。
我们所听到的各类声音是否成为噪声与许多条件与因素有关:除与声音本身的基本特性(波长、频率与声级)有关外,还与人的心理与生理状态有关,因此噪声与非噪声的区别不仅在于其本身特性(频率与强弱),更在于同意对象的感受性与条件性。
二、噪声污染的特性1,噪声属于物理性污染:这种污染是局部性的,不可能造成区域、全球性污染。
2,噪声污染通常没有残余污染物:噪声一旦消除污染问题就得到完全解决。
3,噪声污染往往易被人们所忽视:尽管有影响,但我们需要生活在适度的声响环境中。
三、噪声的危害1,听力损害(1)暂时性听域迁移:当人耳短时间暴露于噪声时,会引起人们的听觉疲劳,但如今的听觉器官尚未发生器质性病变。
一旦噪声消除,听觉疲劳也就逐步消失,直至听觉恢复到正常状态。
(2)永久性听域迁移:又称之噪声性耳聋,是指人耳长期暴露于强噪声环境之中,听觉反复受到噪声的不断刺激,听域迁移由暂时性逐步成为永久性,听觉恢复越来越难,死亡的听觉细胞无法再生,造成永久性耳聋。
耳聋有轻重之分,通常以听力缺失进行衡量,如表1所示。
表1 听力缺失与耳聋程度2,诱发疾病诱发疾病是噪声污染的一个重要表达。
噪声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得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条件反射特殊,导致头昏脑胀、疲劳与经历力衰退与肠胃功能紊乱等症状,严重时诱发胃溃疡、冠心病与动脉硬化等疾病。
振动污染及控制

2.振动污染源及危害
➢ 2.2 振动的危害:对生理影响
振动的生理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引起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 代谢系统、感官的各种病症,损伤脑、肺、心、 消化器官、肝、肾、脊髓、关节等
2.振动污染源及危害
➢ 2.2 振动的危害:对生理影响
人们在感受到振动时,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 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 人对振动的感受很复杂,往往是包括若干其他感受 在内的综合性感受。
1. 环境振动学
振动污染
1. 主观性: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感觉公害。
2. 局部性:仅涉及振动源邻近的地区。
3. 瞬时性:是瞬时性能量污染,在环境中无
残余污染物,不积累。振源停止,污染即 消失。
主要内容
1. 环境振动学 2. 振动污染源及危害
➢ 2.1 振动污染源 ➢ 2.2 振动危害
2.振动污染源及危害
振动污染及控制
主要内容
1. 环境振动学 2. 振动污染源及危害 3. 振动控制
➢ 3.1 基本方法 ➢ 3.2 隔振原理 ➢ 3.3 隔振器材 ➢ 3.4 振动控制工程实例
1. 环境振动学
环境物理 学分支
人类活动
影 响
环境振动学 研究 振动污染
影 响
人体健康
天然的和人为的, 各种振动干扰,
1. 环境振动学
✓ 管路系统:专业弹性吊架或弹性支架; ✓ 管道穿墙:局部隔振和隔声处理; ✓ 管路流体:T型三通等地方,极易引
发流体湍流和冲击振动,加装液体消 声器
谢谢大家
➢ 横向刚度小,产生摇晃;
3.振动控制
➢ 3.3 隔振器材:隔振器
空气弹簧隔振器
➢ 容积变化,气压变化,吸收振动能量; ➢ 精密测量仪器的隔振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是常见且重要的一种结构形式。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振动与噪声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效果,还可能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振动与噪声,成为了建筑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振动与噪声的来源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类型的振动与噪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阶段振动与噪声: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设备的振动、碾压等作业引起的噪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2)风振引起的结构振动:风力是导致建筑物振动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当气流流过建筑物表面时,会产生压缩和稳定作用,导致结构振动;(3)设备运行引起的振动与噪声:建筑内部设备的运行会产生振动与噪声,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效果。
2. 振动与噪声控制方法为了控制混凝土结构中的振动与噪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结构设计优化:在混凝土结构设计阶段,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结构系统、增加结构约束、设置减振垫等方式来降低结构振动;(2)加装减振设备:在建筑物结构上加装减振设备,如减震支座、减振弹簧等,可以有效减少结构振动;(3)隔声隔振措施:采取隔声材料、隔振垫等隔声隔振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内部设备运行引起的噪声;(4)规范施工作业:通过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流程、选择低噪声设备等方式,减少施工阶段振动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 振动与噪声控制实例以某高层混凝土结构住宅楼为例,设计师在结构设计阶段采用了空心结构设计、设置减振支座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结构振动对居民的影响。
同时,在建筑物内部采取了隔音玻璃、隔音隔热墙板等隔声隔振措施,减少了设备运行引起的噪声污染。
通过综合施工作业,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有效降低了施工阶段振动与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总结而言,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在结构设计、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多方面加以考虑。
装配式建筑施工噪音与震动控制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噪音与震动控制措施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应用,施工期间产生的噪音和震动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对于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以及建筑质量和安全性的保障,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噪音和震动。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噪音和震动控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1. 噪音控制: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机器设备、工具操作等都会产生很大噪音。
因此,在选择施工设备时应优先考虑低噪音或无噪音设备。
同时,在场地选址阶段就要考虑到附近居民密集区域,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1)选择低噪音设备:在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前,要做好充分调查研究,选择低振动、低噪声且效率高的机械化设备。
例如,使用小型起重机替代传统吊车可以减少吊车运作带来的振动和噪音。
(2)降低设备噪音:在施工现场,应尽量减少机器同时运行数量,合理分配施工区域,避免出现大面积的同时作业。
此外,对于噪音较大的设备,可以设置隔离屏或加装降噪设备,有效减少施工期间的噪音污染。
(3)控制施工时间段:为了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可以选择在白天集中进行施工,并严格控制夜间施工时间段,避免晚间过量作业造成噪音污染。
并设置牌示警告周围居民有关施工发出的声响向他们解释为何在晚上进行建筑活动等。
2. 震动控制: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振动是不可避免的。
而过量的震动会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控制震动的措施。
(1)合理调整机械使用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合理布局,在操作机械时要尽量将机械振动传导至地基尽量小。
做好机械平衡调整,减少振动频率的传递。
(2)选用低振动设备:在选择施工设备时,要优先选择低振动的机械设备。
采用液压合理减震系统以及缓冲材料进行隔振处理,减少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并通过现场实测来确保控制效果。
(3)加固和改造周边建筑物:针对周边建筑物或居民区域,可以进行结构加固或改造以抵御装配式建筑施工所带来的震动影响。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接作用于媒介物,就会发生振动。
振动往往以波动的的形式迁移,或将周期性作
用力施加到其它部件或基座上,形成振源。
典型的振源:压缩机、破碎机、自动织布机、各
种风钻、振动输送机等。
(二)共振引起的扩大
共振现象的主要形式有4种
1.
无阻尼受迫振动
2.
有阻尼受迫振动
图3-11
受迫振动
(三)振动体与共振
1. 固有频率 2. 共振发生的频率
3.
共振烈度的表示
4. 振动体与共振频率
1. 固有频率(也称共振频率)
单自由度振动系的固有频率与质量、劲度常数及衰
减系数相关。
激振力的频率与机械或构筑物的固有频率一致时,
就会发生共振。
(二) 振动对心理的影响
人们在感受到振动时,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
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
除振动感受器官感受到振动外,有时也会看到电灯
摇动或水面晃动,听到门、窗发出的声响,从而判断 房屋在振动。
人对振动的感受很复杂,往往是包括若干其他感受
在内的综合性感受。
(三) 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振动引起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导致工
1
2 3 4
●
三、振动的影响
(一)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 (二) 振动对心理的影响
(三) 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四) 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
(一)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
振动的生理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
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 经系统、代谢系统、感官的各种病症,损 关节等
伤脑、肺、心、消化器官、肝、肾、脊髓、
(完整版)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解析第三章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三章振动污染及其控制1.什么是振动污染?振动污染具有什么特征?答:振动污染: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从而对人体的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能正常工作振动污染的特点主观性: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感觉公害。
局部性:仅涉及振动源邻近的地区。
瞬时性:是瞬时性能量污染,在环境中无残余污染物,不积累。
振源停止,污染即消失。
2. 振动污染的来源及其影响答:振动污染的来源于自然振动和人为振动自然振源由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引起。
自然振动带来的灾害难以避免,只能加强预报减少损失。
人为振源主要包括(一)工厂振动源(二)工程振动源(三)道路交通振动源(四)低频空气振动源。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振动对心理的影响主要是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主要是振动可使视力减退,使人反应滞后,影响语言交谈,复杂工作的错误率上升等;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主要是振动导致构筑物破坏。
3. 简谐振动系统具有哪些性质?答:简谐振动是最简单的周期振动定义:某个物理量(位移、速度或加速度)按时间的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
简谐振动系统性质:(一)自由振动(二)受迫振动(三)振动体与共振4. 共振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危害?如何防止?答:共振现象产生是激振力受到过滤乃至变形,某些成分被突出、扩大后传递,大多数场合存在若干种形式的共振现象。
危害是共振引起的扩大。
共振现象的主要形式有4种(1)包括基础在内的机器质量和支承基础的支承弹簧引发的力的传递即为共振。
(2)激振力传递过程中,可能发生因地质构造引起地基共振的现象。
(3)从受振(即受损方)还须考虑与振源同样的机械或建筑及其支承引起的共振。
(4)当机械或建筑的部分或部件的固有频率与传递来的激振力频率一致时,就会强烈共振。
防止共振主要方法:(1)改变机器的转速或改换机型来改变振动的频率;(2)将振动源安装在非刚性的基础上以降低共振响应;(3)用粘贴弹性高阻尼结构材料来增加一些波壳机体或仪器仪表的阻尼,以增加能量散逸,降低其振幅;(4)改变设施的结构和总体尺寸或采取局部加强法来改变结构的固有频率。
噪声与振动的危害与控制

噪声与振动的危害与控制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噪声和振动作为两大环境污染因素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长期暴露于噪声和振动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探讨噪声和振动的危害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一、噪声的危害噪声是一种不规则波动的声音,其强度的大小决定了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下,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首先,噪声会增加人体患上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风险;其次,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导致人体产生压力反应,影响睡眠质量,引发失眠和焦虑等问题;此外,噪声还会干扰人们的专注和思考,降低工作和学习效果,对整个社会造成经济损失。
二、振动的危害振动是物体颤动时产生的机械运动,同样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人体暴露于强烈振动下,容易引发肌肉疲劳、骨骼变形等疾病。
特别是在一些冶金、采矿等工作场所,工人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下,容易导致手臂震颤综合征、颈椎病等职业病。
此外,振动还会损坏建筑物和设备,对基础设施和工业设备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三、噪声与振动的控制方法为了减轻噪声和振动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 减少噪声和振动源要从源头上减少噪声和振动的产生。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优化生产工艺、采用静音技术和减振器等装置,降低机器设备的噪声和振动水平;在建筑过程中,可以使用隔音材料和减震装置,控制噪声和振动的传播。
2. 隔离噪声和振动传播路径通过隔离噪声和振动传播路径,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扩散。
隔离措施可以包括在建筑物中增加隔音墙、隔音窗等设施,降低噪声的传播;对于机械设备,可以采用减振装置,减少振动的传导。
3. 个人防护在噪声和振动环境中,个人可以通过佩戴防噪耳塞、防振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减少对噪声和振动的暴露,保障自身的健康。
4. 加强监测和管理各个领域需要建立严格的噪声和振动监测体系,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通过持续监测,及时发现噪声和振动超标情况,并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减少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环境振动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使用 ISO/DIS2631-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10070-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定方法 (GB10071-88) 人体全身振动暴露的舒适性降低界限和评价准则 (GB/T13442-92)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值 (GB10070-88)
请参阅新标准:环境振动标准
(GB10070-)
第三节 振动基础
一 振动基本物理量 二 简谐振动系统
一 振动基本物理量
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x x0 sin t dx x 0 cos t dt 2 d x 2 x0 sin t 2 dt
正弦波:
a A sin(t kx0 )
二 简谐振动系统
(c) System supported by isolation springs and viscous damper on rigid foundation
Xm
F ( K M ) (C )
2 2 2 1/ 2
F/K 1 M C 2 K K
阻尼比的三种情况 (a)欠阻尼 0 1
(b)过阻尼
(c)临界阻尼
1 1
x
b
o c
t
a
(二)受迫振动
1、无阻尼受迫振动 2、有阻尼受迫振动
F sint
F sint
F sint
F sint
F sint
1、无阻尼受迫振动
2、有阻尼受迫振动
M x M2 K K2 x
M1
(一)自由振动 (二)受迫振动
(一)自由振动
1、无阻尼自由振动 2、有阻尼自由振动
阻尼: 能量随时间或距离的耗散。是指任何振动系统 在振动中,由于外界作用和/或系统本身固有的原因引 起的振动幅度逐渐下降的特性,以及此一特性的量化 表征。
1、无阻尼自由振动
无外力作用的振动称为自由振动。 无阻尼情况下称为无阻尼自由振动
Fsinωt = shaking force M = supported machine mass X = displacement of supported mass K = spring constant of resilient support C = viscous damping coefficient
K
F sint
M
M x x
K2 CX K2 MX KX F sin t (b) System supported by isolation springs on resilient foundation
K
C
System supported by isolation springs on rigid foundation
x
x0 1
2
e 0t sin( 1 2 0 t )
x A
O
阻尼振动位移时间曲线
c / cc
cc 2 mk 2m0
T
A
( 0)
t
ζ 阻尼比
Cc临界阻尼
临界阻尼
任何一个振动系统,当阻尼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物体的运动是非周期性的,物体振动连一次都 不能完成,只是慢慢地回到平衡位置就停止了。 当阻力使振动物体刚能不作周期性振动而又能 最快地回到平衡位置的情况,称为“临界阻 尼” 。
1 无阻尼受迫振动
F sint
KX F sin t MX
方程稳态解 :
M x
F x(t ) sin t 2 K M
K
(a) System supported by isolation springs on rigid foundation
F x(t ) sin t 2 K M
F/K sin t 2 1 (M / K )
F/K sin t 2 1 ( / n )
振动传递率是表征隔振效果的物理量,该值越小, 通过隔振器传递地振动越小,隔振效果越好:
KX M 1 TR 2 F 1 ( / n )
振动传递率可以用力表示,可以用位移表示(振 幅)。 对于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传递率是一样的。
我国曾经取1X10-5 m/s2
2)振动级
a' e L 20lg aref
' a
a
' e
修正的加速度有效值,m/s2. 根据下式计算:
a
' e
a
cf 2 fe
10
a fe
cf
修正值,m/s2. 根据下表确定
a fe
频率为f的加速度有效值,m/s2.
垂直振动与水平振动修正值
中心频率 Hz 垂直方向 dB 水平方向dB
人体不同部位感受不同,对2-12Hz较敏感
头颈 眼球 胸腔 下腹 脊柱 手臂下垂 手
人体部位
敏感频率Hz
25
30-80
3-6
3-6
10-12
16-30
30-40
人体对振动加速度感觉:
感觉
刚刚感觉到
不愉快
不可容忍
加速度 g=9.8m/s2
0.003g
0.05g
0.5g
随着振动加速度的增大,会造成内脏、血液位移。如持续时间在0.1s 之内,人体直立向上能忍受的加速度为16g,向下运动为10g,横向运 动为40g。超过这些指标,便会造成皮肉青肿、骨折、器官破裂和脑 振荡等。
M1 x K1 M2 K2 K2 K1 K
M x x
M x
K
C K K2
C
ported System supported (b) System supported System supported System supported System supported (a) (c) (c) (b) springsby isolation springs by isolation springsby isolation springs by isolation springsby isolation springs ndation on rigid foundation on resilient foundationresilient foundation viscous damperand viscous damper and on on rigid foundation on rigid foundation
振动污染与控制
第一节 概述
一 振动与振动污染 二 振动源 三 振动危害
一 振动与振动污染
(一)振动 任何物理量,围绕一定的平衡值作周期变化, 称为该物理量的振动。 或者物体处于周期性往复运动的状态。
(二)振动污染
振动超过一定界限,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 影响。 对机器,设备,仪表也是会产生损害。 同噪声一样,对人来说,主观性较强。
(2) 利用支承台架质量的减振措施
ω /ω 0>1 m越大,自由振幅率随ω /ω 0增大而减少; ω /ω 0<1 m越大,自由振幅率随ω /ω 0减小而减少;
例:质量为70kg的机械转速为600rpm,每转一圈在 垂直方向产生60N的激振力。该机械固定在水泥上, 欲通过架台下的弹性支撑传递1/3的激振力,在无 阻尼情况下试求 (1) 系统的固有频率; (2) 将机械的许可位移控制在0.2mm的水泥台质 量; (3) 水泥台下敷设的弹性材料的总劲度系数。
Transmissibility, TR
c cc
2.0 0.375 0.5 1.0 1.0
0
1.0
22.03.0 Nhomakorabea4.05.0
Frequency ration, /n
Force transmissibility of a spring-mass-damper system
第四节 振动控制技术
第二节 振动评价与标准
一 振动的评价 二 振动评价标准
一 振动的评价
(一)振动评价指标 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x x0 sin t
dx x 0 cos t dt 2 d x 2 x0 sin t 2 dt
震动量的换算,图3-20
2、振动级
1)振动加速度级
ae La 20lg aref ae 加速度有效值,m/s2 a ref 加速度参考值,m/s2
积极隔振与消极隔振
积极隔振:目的在于隔离或减小机械设备本身振 动通过基础向环境的传递,隔振对象为设备本 身。 消极隔振:防止周围的环境振动通过支座、基础 传到需要保护的机器,仪表,设备等。
三 振动危害
同噪声振动危害,主要包括: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振动对心理的影响、 对工作的影响、对构筑物的影响。
振动控制的环节 ������ (1) 确定振源特征与振动特征������ (2) 确定振动控制水平 ������ (3) 确定振动控制方法 ������ (4) 进行分析和设计 ������ (5) 实现振动控制
主要内容
一 振动源控制 二 机械振动控制 三 弹性减振 四 阻尼减振 五 冲击减振 六 传播途径的减振对策 七 振动衰减
TR
KX M 1 1/ 2 F 2 2 2 1 2 C n Cc n
注意:对于有阻尼自由振动和有阻尼受迫振动传递率规律是一样的。
0.05 3.0 0.10 0.15 0.25
kx ma
d2 x m 2 kx 0 dt
当t=0,x=x0 时,解为:
x x0 cos0 t
0 k m
0 2f 0
2、有阻尼自由振动
现象:振幅随时间减小 原因:阻尼C 动力学分析: 阻尼力 Fr 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