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_张赵晋

合集下载

陕西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和政策建议

陕西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和政策建议

陕西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和政策建议陕西省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大省,服务业在陕西省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陕西省服务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陕西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目前,陕西省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与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陕西省服务业的比重相对较低。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陕西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4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服务业结构不合理。

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服务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创新是服务业提升竞争力和增加附加值的关键,陕西省服务业在创新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人才短缺现象较为普遍。

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针对陕西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

加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力度,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

二、提升服务业创新能力。

加强服务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服务业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

设立专门的服务业创新引导基金,支持服务业创新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完善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教育机构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从事服务业,提高服务业人才的整体素质。

加大对高层次、急需的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各种激励措施,畅通引才渠道。

四、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

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为服务业企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

加大政府对服务业的宣传力度,打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加强统筹协调和合作。

加强与省内外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合作,形成产业联动和合力,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

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共同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陕西省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

陕西省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

陕西省产业结构状况摘要:陕西经济结构的基本框架,是在改革开放以前形成的。

“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伴随全国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以及战备的要求,陕西成为我国内地重要的机械、电子、纺织等加工工业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在能源、化工、医药、有色、建材、冶金等方面又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电子、机械等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方面的进步也是很显著的。

但是陕西的第一产业基础薄弱,同时第三产业主要以传统行业为主,缺乏新兴的行业带动。

关键词:陕西产业结构结构调整一.产业以及产业结构的定义产业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它不仅包括生产部门,还包括流通部门,一般服务行业、文化教育和行政服务业等。

产业介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属于中观经济。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产业构成、产业间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以及由这些比例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从广义来看,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各产业在生产上的比例关系即各产业相互协调、平衡的发展问题,如三次产业之间、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二是产业间以投入产出为基本内容的关联关系,反映各产业相互影响的结果。

因而产业结构是经济总体中的产业多层次的组合,质的特征是产业的地位与作用,量的特征是产业所占的份额,即比重。

二.陕西产业结构总体概况陕西省依据资源分布特点,利用资源优势形成了四大建设基地,陕北以化工能源为发展重点,陕南利用自然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富等优势,是绿色产业基地,而关中则以先进制造业为建设重点。

另外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及能源化工产业三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果业、畜牧业、旅游、能源化工和国防科技工业六大特色产业和旅游业、文化产业及现代物流业三大特色现代服务产业。

其中装备制造业是陕西工业的主体产业,现代物流业是陕西省的新兴产业。

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

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

陕西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分析

陕西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分析
21 0 1年 第 9期 ( 总第 24期 ) 2

世 纪桥
No 9, 0 1 . 2 1
Si i io h J Q a
( e e l o24 G nr .2 ) aN
专题 研 究 ・
陕西省 承 接 东 部地 区产 业 转移 的分 析
张赵 晋
( 南师 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 西省 渭南市 7 40 ) 渭 陕 10 0
近几 年来 , 陕西 以其 良好 的投 资环 境 和具 有特 色 的招 商 引资 方式 , 引 了大批 国内外 产 业项 目落户 , 中关 中 吸 其
地 区及 开发 区成 为 承 接 产业 转 移 的 首选 “ 地 ” 与 此 同 重 ,
时, 陕西 省承接 的部分 新兴产 业还填 补 了陕西 空 白。
级 的重要 途径 。
较 强 的科 技 实力 和充 足 的 专业 人 才 。陕西 省 是 西 北地 区 人才 、 技术 、 高科 技企业 高度 聚集 的地 带 ,09 全省 共有 20 年
高 等学 校 9 6所 , 在校学 生 8 . 7万 人 , 学 研究 生 达 到 8 93 在
万人 。而 且 已有 各 类 科研 机 构 10 60多家 , 少领 域研 究 不 水平 居 国内领先 或达到 国际先进 水 平 , 出 的科技 实力 有 突 基础 、 条件 承接高新 技术产 业转 移 。陕西 省 可 以利用 这 有 些优 势 , 以高 等院 校 、 科研 院所 、 头 企 业 为依 托 , 国家 龙 以 级开发 区及 重点省 级开发 区为载 体 , 引更 多 的高 新技 术 吸 企业落 户陕 西 , 进科 技成 果 转 化 , 动 本 省高 新 技 术 产 促 推 业 做强 做大 。

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分析

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分析

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稳步推进,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世界制造业正经历新一轮变革,世界各国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布局发展等方面竞相迸发。

然而我国的制造业发展仍存在着质量提升速度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的问题,不稳定性因素依旧干扰着制造业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发展战略。

当前时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来陕重要讲话,成为陕西制造业发展的根本要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陈启斐等[1]和李春梅[2]研究了经济、社会、环境影响等多个因素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刘国新等[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对全国各省市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与分析。

随后,江小国等[4]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时空特征。

苏永伟[5]以我国中部地区6省制造业指标为研究样本,从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品牌质量、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进行了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厘清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赵卿等[6]和刘怡君等[7]基于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对各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通过以上文献分析不难发现,大多数学者们的研究关注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影响因素等纵向的研究,但缺乏对不同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比较。

鉴于此,本文从创新驱动、效率变革、绿色发展、开放融合等4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对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同时比较了不同时间段陕西省制造业与其他地区的差异,进而给出了对策建议。

2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2.1指标体系及数据说明为研究陕西省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及其与全国制造业发展较好的省市之间的差异,参照李建辉的研究[8],建立指标体系,考虑创新驱动、效率变革、绿色发展、开放融合4个维度,19个指标变量。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摘要在,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也就是说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没有显著影响。

研究省的产业结构现状,能对省目前的经济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发现近年来经济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所体现的优势;研究其发展前景可以为省产业结构的优化找到合适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本文所用研究方法主要是阅读文献、资料的对比和目前部分研究结果的综合比对。

研究发现省产业结构虽然形成“二、三、一”的态势但仍不尽合理、工业产业缺乏竞争力、未形成明确的主导产业、产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产业结构的优化可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培育主导产业、发挥集群效应等途径实现。

[关键词]省;产业结构;结构优化;产业竞争力[论文类型]应用型A R 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Shaanxi ProvinceABSTRACTIn Shaanxi,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economic growth Granger c auses 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that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economic gr owth,economic growth,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Research statu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haanxi Province,Shaanxi Province, can now have some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nd found that inrecent years,Shaanxi'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 s and advantages embodied;research and its prospects for industry in Shaanxi Pr ovinc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o find the right dire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obj ectives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anxi.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is paper is to read the literature,data and present some results comparing the overall comparison.Study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f ormation of Shaanxi Province,the industrial structure,"two,three,one"of the si tuation but still quite reasonable,competitive industrial property,do not form a clear leading industries,industries with high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is not the p roblem.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transf orm traditional industries,cultivating leading industry,and other ways to achiev e a cluster effect play.[Key words]:Shaanxi Province;Industrial Structure;Structure Improvement;the Competitive Power[Type of Thesis]:Applied目录1引言11.1选题背景11.2研究目的和意义11.3相关概念的界定12国研究现状综述22.1对省产业结构的研究现状22.2对省产业结构发展前景的研究现状33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33.1省经济增长状况33.2省产业结构现状43.3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54产业结构发展前景分析104.1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104.2省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105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115.1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115.2省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135.3省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146结束语17参考文献18致191引言1.1选题背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省目前的资源供给和承载能力已经无法满足传统模式下经济发展的要求。

陕西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探讨

陕西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探讨

发 展 模 式
“ 群 ”这一概 念是美 国哈佛 大学教 集 授 、著 名企 业 战略 专家 迈 克尔 ・ 特于 波 1 9 在 其 代 表 作 《 家 竞 争优 势 》中提 9 0年 国 出 的 。 强 调 , 业 集 群 具 有 特 定 的 “ 业 他 产 产 内涵 ” 集 群 内企 业 呈 现 出 区域 化 布 局 、 , 专
遇。 陕西省尤其是陕西 中部 的关 中地 区, 这

业化经营 、市场化联动 、社会化协作等基
本 特 征 。 产 业 集群 正 是 指 在 有 限 地 域 的特
定产 业或 产 品 生产 中 ( 常 以一 个 主 导 产 通
地 区科教 实力雄厚 ,有大专 院校 5 0多
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 家 级 重 点 实 验 室 和 工 程 研 究 中心 1 0多个 ,高 科 技 专 业 技 术 人 才 7 O 0多 万 。
业为核心 ) ,大量企 业及其相 关 支撑 机构
业 中 38个 行 业 运 用 区位 商 系数进 行 分 析 ,陕 西省逐 步形 成 了能源 矿产 业 、装 备 制造 业 、医 药制 造业 、农 产品 制 造 业 等 四 大 产 业 集 群 , 并 对 各 个 产 业 集群
的 发 展 模 式进 行 分 析 关 键词 :产 业 集群 区位 商
模 式 , 业 集群 对 提 升 区 域 乃 至 国 家 的 竞 产 争优 势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 。1 9 9 6年 ,美
国学者马库森对产业集群做 了四种类型的 划分 :一是马歇 尔式产业 集群 ,即意 大利
式 集 群 。 歇 尔 式 产 业 集 群 是 指 那 些 由 大 马 量 、无 核心 、 业 化 的 中小 企 业 组 成 的产 专 业 集 群 ;二 是 轮 轴 式 产 业 集 群 , 一 种 类 是 似 轮 轴 的 集 群 , 数 量 众 多 的 中 小 企 业 围 由 绕 ~ 个 或 多 个 核 心 企 业 而 形 成 的 产 业 区;

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汇报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陕西省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以下将对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陕西省国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201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茅。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陕西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不断升级。

特色产业如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制造等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同时,传统产业如煤炭、化工、机械等也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中焕发新活力。

三、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陕西省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严格控制工业和农业污染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

蓝天、碧水、净土成为陕西省的鲜明特色。

四、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陕西省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同时,全省各地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五、未来发展展望。

展望未来,陕西省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上就是陕西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对陕西省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陕西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路径及建议

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路径及建议

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路径及建议作者:张鸿施磊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05期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跃迁方向,是基于全面剖析我国现阶段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背景下,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本文立足于陕西资源禀赋,深度剖析产业发展现有布局,探寻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地域优势,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三方面入手,为陕西锚定产业转型关键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突破路径,推动陕西依托自身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与竞争点。

当前,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为生产力的跃迁提供了技术支持,使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成为可能。

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升级与变革。

当前,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积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是陕西面临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因此,探索陕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路径,是陕西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

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新质生产力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版图下所孕育的全新经济引爆点,是传统生产力的跃升与进步,是以技术攻关为抓手、创新驱动为支撑、质量牵引为纽带,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规律的新生产范式。

第一,技术攻关夯实生产力基础。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使数字技术的攻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关键性颠覆性技术通过搭建全新应用场景、赋能传统工艺升级和转变生产经营模式,为打造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生产力提供转型思路,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应运而生。

第二,创新驱动引领生产力变革。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自主自强创新能力,筑牢竞争优势,创新成为驱动生产力向“新”、向“优”变革的重要引擎,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三重维度为核心,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作为任务导向,为新质生产力的打造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与特色产业研究】陕西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张赵晋(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渭南714000)摘要:伴随着陕西省经济的高效发展,近几年来有些产业形成了产业集群。

通过运用区位商系数的统计计算方法,对陕西省制造业当中的38个行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逐步形成了能源矿产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农产品制造业四大产业集群,并对各个产业集群的现存状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陕西;现状;产业集群中图分类号:F2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5128(2013)01-0053-04收稿日期:2011-09-11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10YKZ040);渭南师范学院特色学科(应用经济学)建设项目(渭师院科[2011]103号)作者简介:张赵晋(1984—),女,山西晋中人,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

陕西省2010年全省经济总量(GDP)破万亿元大关,达10021.5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4.5%。

三大产业,其中,第一产业988.45亿元,比去年增长5.8%;第二产业增长18%,达到了5403.53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3629.55亿元,增长了近12%,人均生产总值15000元,是西部众多省份中的经济发展强省。

2010年,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5元,比上年增加1566元,增长11.1%。

伴随着陕西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省内近几年来有些产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

[1]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对于产业集群的概念,有许多的专家学者都提出过。

马歇尔在外部经济的基础上,解释了企业的集聚现象。

马歇尔认为,在一些企业中,如果生产和销售的是相类似的产品,或者这些企业有着产业关联,它们便很可能会在位于上中下游企业集中的某一特定区域内集中共同使用一些跟本行业相关的人才、原材料,或跟本行业相关的一些组织机构,这样生产效率会非常高,而这么高的使用效率是那些处于零散状态的企业无论如何达不到的。

另一学者,韦伯根据其工业区位理论认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分为了低级和高级两个层次:低级阶段是企业通过自己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能力的增强而形成的简单的生产集聚,也称为“工业集中化”,是由企业自身的扩张而形成的;第二个阶段是由多种企业所形成的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每个大企业靠着自身完善的组织结构而吸引来了很多相类似的企业,从而形成了空间上的集聚,也叫做“地方集中化”。

在这些概念中,最具权威的定义是著名企业战略专家,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曾在1990年出版过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在这一书中他提出: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域中,有一个主导产业作为核心,然后还有很多与其相关的如供应商、中介机构、供应商等支撑机构,它们之间有着特定的、稳定的分工,由此形成了比较复杂的网络关系,从而形成的集聚体。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而且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如何已经成为衡量此地经济是否快速发展的一个标志,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应该如何确定,经济政策应该如何制定,产业集群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二、产业集群度指标衡量产业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在此文中,产业集群的概念是基于产业狭义的概念,狭义的产业概念指的是产业中的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相互替代,而且是同属同一大类产品。

目前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聚度的测量方面。

目前现有理论方面对某地区某个产业集群的2013年1月第28卷第1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Jan.2013Vol.28No.1集聚程度的测定主要是通过对产业集群的集中指数(index of concentration )这个指标来计算的。

而测定产业集群聚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方法是通过使用区位商系数LQ (Location Quotient )来测定一个产业有没有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空间基尼系数G (spatial Gini coefficient )来衡量产业空间集聚程度。

这两种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LQ =(E ij /E i )/(E kj /E k )G =∑i (s i -m i )2其中:E ij 代表的某地区产业j 的就业情况,E i 代表的是地区i 的总就业情况,而E kj 在公式中代表的是k 国家j 产业的总的就业情况,而E k 指整个k 国家的总的就业情况,等号左边的LQ 代表的是区位商系数;在此公式中,如果LQ 大于1,则代表着地区i 中的j 行业,其供大于求,生产的产品超过了本地的需求量,那就意味着本产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对外输出,区位商系数越大,则意味着该产业有一定的专业化意义,专业化率就越高;如果LQ 等于1,代表着i 地区行业j 供求相等,此产业属于自给性部门;如果LQ 小于1,代表着产品不仅没有剩余,而且还需要从外面进口才能能满足本地人们的需求。

而第二个公式中,s i 代表的是在i 地区某个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该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m i 是i 地区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G 指空间基尼系数。

[3-4]三、陕西省产业集群状况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中区位商系数的方法对陕西省全部制造业当中的38个行业进行集聚度的测量计算。

计算指标有工业总产值区位商系数、工业增加值区位商系数、就业人数区位商系数、主营业务区位商系数、固定资产投资区位商系数见表1。

表1陕西省区位商较高的行业行业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6.1764591.753661.9728271.6578942562.5246651.9627578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7366525.3060284.978495.2058324152.5346656.4460653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7368563.2947985.4843773.913404513.9906351.504339552饮料制造业1.2689781.3099631.249271.486830281.6249951.166820985烟草制品业1.2679781.1952750.9915322.1846960811.6249941.936587639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0.2313170.1845140.1718840.1889165220.1930510.23792529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8.1325332.2657973.2995342.5219789642.997071.994172912医药制造业2.7981561.6201931.3984891.6497690081.7921571.191778494专用设备制制品业1.2858270.9437281.1280971.8319983151.4112540.91909262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8269151.0869131.3571392.2914688791.5670031.19889595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8161455.3916780.5357210.7453945950.736231.2875292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0.2764591.1042061.2053681.9786645081.2675460.9832482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4728345.3602560.9159691.9776452091.1814790.079605847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陕西省统计年鉴2010》计算所得·45·张赵晋:陕西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第28卷通过上面区位商系数,可以得出陕西省目前已形成了四大产业集群:(一)医药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就是指原料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医药类产品包含通常所说的化学药品、中医药品,医疗器械制造等行业也包括在其中。

医药制造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并且是所有行业中集约程度和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医药制造业专业化程度也非常高,并且被认为是世界上所有行业中附加值最高的产业之一。

关中地区拥有非常独特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医药行业的发展,毗邻秦岭,而且秦岭由于其丰富的资源,素有“天然仓库”之称,其中包括丹参、山茱萸、绞股蓝、黄姜、秦艽、葛根、天麻、杜仲、猪苓、柴胡和其他超过30种中药材,而且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品质量在全国来说都占有很高的比重。

另外,关中地区具有市级以上水平的科学研究单位有30多个,国家级水平的重点实验室5个,还有技术开发机构80多个,可以说,本地区在制药行业方面的研发实力非常强大。

西安利君制药集团、西安杨森、东盛集团等一批效益稳定、机制灵活的优秀企业,为陕西省医药制造产业的快速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陕西关中地区医药制造企业总数达到了230家,这些医药制造企业主要生产涉及中药加工和制造专有的中国药品、化学制剂与其原料生产、医疗用品和设备、生物制品、保健品生产和销售的药品和医疗用品等,于2010年底总产值达到了近90亿元。

近年来,陕西省的部分医药企业在设备和技术水平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这些提高都是通过GMP的认证改造来实现的。

医药行业方面,陕西省已经有85%以上的技术装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其中息斯敏、达克宁、吗丁啉、利君沙等14种产品已成为年销售额超过一亿人民币,在国内市场上占有很大比重的知名品牌。

陕西省科学和技术实力,在全国排在第三位,通过综合评价,五千多名科研和技术人员从事药品研究和开发,并且有7个国家临床药理基地,10个传统中医研究基地,在国家的“1035”工程项目中,陕西省承担了其中32项药物研究,有45项新药研究获得了国家级基金。

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在生物剂研究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科研力量。

(二)能源矿产业能源行业,主要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有色金属采矿业,另外还有包括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天然气、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生产和供应、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等在内的下游产业。

陕西在能源矿产业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这些独特的自然优势是它发展能源工业产业集群的基础性优势,尤其是陕北地区能源矿产业的发展具有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的优点。

陕西省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为能源采矿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陕西535矿藏中有264大型和中型矿产。

已发现有用的矿物质有130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91种。

探明储量中,煤、钼、汞、天然气等18种列全国2、3位,有9个位居全国第1,分别为铼、锶、泥灰岩等。

全省的能源资源中,含煤面积50000多平方公里,占陕西省总面积的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