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评价报告

合集下载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煤矿安全管理专项评价报告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二0一四年三月份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为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由安全矿长组织机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我矿地测防治水、供电、提升、排水、“一通三防”及“六大系统”建设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内容如下:一、矿井概况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9月~隶属于山西鑫飞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为具有独立法人的股份制控股企业~其中山西鑫飞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51%~刘继平40%~高海平9%,是由原山西柳林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柳林任家山煤业有限公司及已关闭的山西柳林森泽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三个矿重组整合而成。

2009年9月10日~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33号”文件批准为兼并重组整合矿井~批准矿井生产能力90万吨/年~公司名称为: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位于柳林县县西王家沟乡任家山村~行政区域隶属柳林县西王家沟乡管辖~紧邻柳林—碛口沿黄公路~交通便利~占地面积14.77公顷。

井田位于河东煤田~井田面积为4.0716平方公里~煤种为主焦煤~批准开采煤层为4—9号煤层~可采煤层有4、8、9层~4号煤层在整合前已经采空~8、9号煤层现为主采煤层~8号煤层均厚2.89m~9号煤层均厚2.59m~资源保有储量3320万吨~设计可采储量为1456万吨~设计服务年限11.6年。

2013年度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为:瓦斯绝33对涌出量1.74m/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2.18m/min。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瓦发[2013]1086号文《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联合试运转期间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批复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为瓦斯矿井。

矿井4、8、9号煤尘均具有爆炸性~属?类自燃煤层。

33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0m/h~最大涌水量为20m/h~水文地质为中等类型。

煤矿企业安全评价报告

煤矿企业安全评价报告

煤矿企业安全评价报告1. 引言煤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来源,但其开采过程中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煤矿生产安全,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报告对某煤矿企业进行安全评价,旨在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 评价范围2.1 评价内容本次安全评价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人员培训和教育2. 安全设备与工具的完善与使用情况3. 安全管理制度与标准的落实情况4. 安全演练与应急预案的准备情况5. 安全记录与事故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2.2 评价方法本次安全评价采用了以下方法:1. 实地观察:对煤矿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并检查安全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情况。

2. 面谈交流:与企业负责人和矿工进行面谈,了解他们对安全管理措施的理解和执行情况。

3. 文件资料分析: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事故报告等文件资料进行详细分析,评估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3. 评价结果与分析3.1 人员培训和教育在人员培训和教育方面,煤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相关工作,培训了矿工安全知识和事故应急处理技能。

但是,由于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单一,矿工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难以应对复杂的安全风险。

因此,煤矿企业应加强培训,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教育,确保矿工具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3.2 安全设备与工具完善与使用情况对于安全设备和工具的完善与使用情况,煤矿企业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但是,在生产现场我们发现,一些安全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不及时,有些设备也存在缺陷。

此外,在实际操作中,矿工对安全工具的使用存在一定的疏漏。

煤矿企业应确保安全设备的完善和维护,同时加强对工具使用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3 安全管理制度与标准的落实情况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的落实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部分重要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一些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安全管理不到位。

应加强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制度的认知,确保制度得到全面贯彻。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1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的对象及范围通过对煤矿有限公司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情况和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定性、定量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度,对其安全管理状况给予客观的评价,对存在地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具体范围包括:1).评价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对确保安全生产的适应性,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安全生产制度等安全管理杜关的内容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及其落实执行情况,说明现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2).评价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系统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明确其是否满足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3).评价各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及其工艺、场所、设施、设备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4).识别煤矿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度;5).评价生产系统和辅助系统,明确是否形成了煤矿安全生产系统,对可能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2矿井一般情况2.1)位置及交通: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XXX城北12km的XXX,地处新安井田中段深部,西有新峪公路、新义煤矿运煤专线与矿区连通,北有运煤大道直通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和陇海铁路,交通十分便利。

2.2)气象:气象与地震:本区属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2.3℃。

降雨量较适中,年平均降雨量为670.1mm,7、8、9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0%左右,年平均蒸发量为2093mm。

最小绝对湿度0.l毫巴,最大绝对湿度40.9毫巴,年最大降水量为1013.6mm(1964 年);区内风向5~9月以东南风为主,10月至第二年4月西—西北风。

冬季气候寒冷,夏季炎热,春秋两季较适宜。

最高气温44℃(七月),最低气温-17.1℃。

风向多为西风或西北风,最大风速19m/s,霜期110-165天,平均142天,最大冻土深18cm。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一、背景介绍二、评估目标和方法1.评估目标:通过对煤矿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安全改进方案,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证煤矿员工的安全。

2.评估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数据分析、现场勘查、专家访谈和安全评价模型等手段进行评估。

三、评估内容和结果1.现场安全环境评估:对煤矿的矿井、巷道、通风设备、安全设施等进行勘查,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2.现场操作规程评估:对煤矿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发现存在的安全漏洞。

3.工人安全教育评估:对煤矿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教育不到位的问题。

4.安全监管制度评估:对煤矿的安全监管制度进行评估,发现存在的监管不力问题。

5.安全事故分析:对煤矿近年来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规律。

根据以上评估内容,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煤矿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如通风设备老化、巷道支护不符合要求等。

2.煤矿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存在安全漏洞。

3.煤矿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不到位,工人安全意识不够强。

4.安全监管制度不够严格,监管不力。

5.煤矿的安全事故频发,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不到位和操作不当。

四、改进措施和建议1.加强现场安全环境管理:对煤矿的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加强巷道支护,确保巷道稳定;加强通风设备的管理,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2.健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完善煤矿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工作的安全要求和操作流程,加强对规程的培训和执行监督。

3.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增强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4.强化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煤矿的安全监管制度,加大对煤矿的安全检查和监督力度,对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整改,在安全隐患威胁较大的区域加强巡查频次。

5.加强事故分析和经验总结:对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规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类似的事故进行预防和提醒。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煤矿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国煤矿行业的难题,每年都有大量的事故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提高煤矿安全水平,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其中安全评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煤矿安全评价是指对煤矿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并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而煤矿安全评价报告就是对煤矿安全评价结果的书面总结和分析。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通常由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煤矿基本情况介绍煤矿基本情况介绍包括煤矿企业的名称、注册资金、注册地址、矿区范围、煤种、采矿方式、生产能力等。

此外,还需介绍煤矿企业的组织架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水平等相关情况。

二、安全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安全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安全评价的基础。

因此,煤矿安全评价报告需要详细介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选择和建立过程。

在选择评价方法时,应根据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应综合考虑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设备设施、安全监测和预警、事故应急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

三、安全评价结果分析安全评价结果分析是煤矿安全评价报告的核心内容。

基于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并从管理、技术和人员等多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同时,也需评价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并对与安全相关的信息公开、文明生产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报告编制的参与人员和过程煤矿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是一个集体的过程,需要安全管理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

报告编制的过程应明确分工和职责,以保证报告的客观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报告的使用和反馈煤矿安全评价报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XX煤矿安全评价报告完整版

XX煤矿安全评价报告完整版

XX煤矿安全评价报告完整版一、煤矿概况XX煤矿位于省市,是一座大型煤矿。

矿区总面积xxx平方公里,矿井采煤工作已持续多年。

该矿井生产总量较大,年产煤量达到xxx万吨。

矿井主要采用的采煤方式是井下爆破,采煤工艺包括煤矿开采、矿井通风、矿井排水等。

二、煤矿安全评价1.事故情况近年来,该矿井共发生了多起事故,其中包括矿井透水事故、瓦斯爆炸事故等。

这些事故不仅给工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还对矿井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矿井对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但效果有限。

2.安全生产管理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矿井缺乏更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缺乏有效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措施。

在矿井的日常运行中,安全管理措施不够到位,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3.工作环境矿井的工作环境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矿井的瓦斯浓度较高,存在爆炸的危险。

其次,矿井的通风不畅,导致了煤尘浓度较高,容易引发煤尘爆炸事故。

再次,矿井其他工作环境如井下水文条件、井下硐室、蓄电池房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4.设备设施矿井的设备设施状况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目前,矿井的透水设备存在一定问题,无法满足所需的排水需求。

矿井的通风设备也不够完善,无法实现有效的通风管理。

矿井供电系统需要加强维护和管理,确保供电的稳定性。

5.应急救援矿井的应急救援体系亟待加强。

目前,矿井的应急预案不够完善,应急演练也存在不足。

矿井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急需提高应急抢险水平。

三、改进措施1.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更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并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措施,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加强工作环境的改善,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矿井瓦斯和煤尘浓度,提高通风条件。

3.改善设备设施状况,确保透水设备、通风设备和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4.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抢险水平。

5.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煤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煤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煤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一、引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之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给生产和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煤厂的安全现状,本报告通过对煤厂的安全措施、安全培训、事故统计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以期提供相关部门改进安全管理的参考。

二、煤厂的安全措施评价2.1 设备维护煤矿设备的维护保养对于生产安全至关重要。

根据我们的调查,部分煤厂在设备维护和保养方面存在不足。

例如,一些设备长时间未经维修导致其功能性下降,增加了事故的风险。

因此,建议煤厂加强设备维护管理,定期检查设备的状况并及时维修。

2.2 安全防护设施煤矿环境危险复杂,安全防护设施的完善对于事故的发生和扩大具有重要作用。

经过对多个煤厂的调查,我们发现一些煤厂的安全防护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例如,无法及时提供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

这样的情况给事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因此,煤厂应该加强安全防护设施的建设,确保应急救援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

2.3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煤厂安全管理的基础。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煤厂在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方面存在不足。

例如,某些煤厂的员工并不完全了解安全规章制度,也没有相应的培训措施。

这样的状况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因此,我们建议煤厂加强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确保员工对安全规章的了解和遵守。

三、煤厂的安全培训评价安全培训是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煤厂都开展了一定的安全培训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3.1 安全培训内容部分煤厂的安全培训内容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

例如,只是简单地告知员工应如何逃生,而没有针对不同安全风险的具体操作指南。

所以,我们建议煤厂在安全培训中加入更多的实操环节,让员工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2 培训频率一些煤厂的安全培训频率不足,只是定期进行一次培训。

这样的频率无法及时提醒员工对于安全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容易忘记。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估报告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估报告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估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煤矿安全生产一直是我国煤矿行业的重点工作,随着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为了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我们煤矿开展了自评估工作,制作了一份关于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估报告,现将报告内容详细介绍如下:一、煤矿基本情况我煤矿坐落于河北省,占地面积500亩,拥有员工300人,年产煤量达到50万吨。

煤矿生产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是一家规模较大,产能较强的煤矿企业。

二、自评估内容1.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我们煤矿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明确了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加强了内部沟通和协调,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

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我们煤矿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办法、应急预案等,确保安全生产规范有序进行。

3. 安全生产培训我们煤矿加强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4. 安全生产设施设备我们煤矿对安全生产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设备运行正常,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问题。

6. 事故应急预案我们煤矿建立了健全的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加强员工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发生事故时可以迅速、有效地处置。

三、自评估结果通过自评估工作,我们发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不够及时、彻底;2. 安全生产培训覆盖率较低,员工安全意识不够强;3. 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4.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不够严格。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和整改,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四、自评估总结自评估工作是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发现问题、增强管理意识、激发工作热情。

我们将以此次自评估为契机,继续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持续改进管理水平,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始终走在安全的道路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编号:LPSSYAP201205D5矿生产系统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资质证书编号:APJ-(黔)-001-2015二〇一五年十一月A1矿生产系统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前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党和国家始终不渝的安全生产方针。

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正是突出“安全第一”、体现“预防为主”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在安全生产上的具体体现。

通过安全评价,系统地从工程、系统设计、建设、运行等过程对矿山企业进行科学分析,提高矿山企业的生产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矿山建设项目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矿山安全生产风险,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安全评价的结果还可以为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决策和监督检查提供依据。

根据《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93号)和《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监局令[2004]9号)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对D5矿生产系统进行了安全现状评价。

本次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明确评价对象,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单元的特性,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危害的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

目录1 矿山企业概述 (1)1.1 矿山概况 (1)1.1.1 企业基本情况及交通位置 (1)1.1.2 矿区经济概况 (2)1.2 矿区地质概况 (2)1.2.1 地层 (2)1.2.2 构造 (3)1.2.3 岩浆岩 (4)1.2.4 围岩蚀变 (4)1.3 开采技术条件 (4)1.3.1 矿床水文地质 (4)1.3.2 矿床工程地质 (5)1.3.3 矿床放射性影响 (5)2 矿山生产现状 (7)2.1 矿区基本情况 (7)2.1.1 开采境界 (7)2.1.2 总体布局、坑口布置、工业场地及周围情况描述 (8)2.2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 (9)2.2.1 安全机构设置 (9)2.2.2 规章制度的建立情况 (10)2.3 矿山井巷 (10)2.3.1 系统开拓与井巷布置 (10)2.4 采矿与掘进 (12)2.4.1 采矿方法 (12)2.4.2 掘进 (13)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分析 (15)3.1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目的 (15)3.2 矿山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15)3.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15)3.3.1 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15)3.3.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6)3.4 矿山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6)3.4.1 冒顶片帮事故 (16)3.4.2 矿山水灾事故 (16)3.4.3 爆破事故 (17)3.5 项目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辨识 (18)3.6 评价项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小结 (18)4 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确定 (21)4.1 评价单元的划分 (21)4.2 评价方法的确定 (21)4.2.1 预先危险分析(PHA) (21)4.2.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21)4.2.3 现场安全评价法 (22)4.2.4 事故树(FTA)分析方法 (22)5 安全现状评价 (25)5.1 综合安全管理单元 (25)5.1.1 综合安全管理单元安全检查表分析 (25)5.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6)5.2 矿山井巷单元 (27)5.2.1 矿山井巷单元安全检查表分析 (27)5.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8)5.3 采矿与掘进单元 (28)5.3.1 采掘单元预先危险分析 (28)5.3.2 采掘单元安全检查表分析 (30)5.3.3 冒顶片帮事故树分析 (31)5.3.4 爆破事故事故树分析 (34)5.4 防排水单元 (36)5.4.1 防排水预先危险分析 (36)5.4.2 防排水单元安全检查表分析 (36)5.4.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7)6 主要安全对策措施与整改建议 (39)6.1 各单元安全对策措施与整改建议汇总 (39)6.1.1 综合安全管理单元 (39)6.1.2 矿山井巷单元 (39)6.1.3 采矿与掘进单元 (39)6.1.4 防排水单元 (40)7 评价结论 (41)7.1 综合评述 (41)7.1.1 综合安全管理单元 (41)7.1.2 矿山井巷单元 (41)7.1.3 采矿与掘进单元 (41)7.1.4 防排水单元 (41)7.2 综合评价结论 (42)参考文献 (43)1 矿山企业概述1.1 矿山概况1.1.1 企业基本情况及交通位置D5矿始建于1951年,位于个旧市南部卡房镇龙潭头,地理坐标东经103°10′、北纬23°05′,经过50多年的开采,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探、采、选联合生产的中型矿山企业。

D5矿业公司距个旧市区平距17km,交通线有个旧~金平公路通过,并且矿区与越南相接,交通非常方便。

其交通位置见图1.1。

图1.1 矿区交通位置图矿区行政区划属个旧市卡房镇管辖,矿区范围北部为鸡心脑、东部猪头山—龙树脚、西部为猪头山至芭蕉菁、南部为当地侵蚀基准面——田心盆地。

矿区地形呈北高南低、海拔2196米~1400米。

本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1.5℃,最高25.9 ℃,最低-9.5℃。

潮湿多雨,年均降雨量1603毫米,年均蒸发量1203毫米;四季差别不明显,5-9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1月多雾。

风向以西南风为主,平均风速3.8米/秒,冬季常有东北风。

D5矿业公司下设采矿车间、选矿车间、车队、生产技术部、设备能源部、安全环保科、劳务管理办公室、物业管理部、财务部、劳资部、保卫部、工会、党政办。

个旧卡房矿田二转湾1415m坑是D5矿业公司生产范围内的一部分,目前该坑口已经承包给私人劳务组开采,由劳务生产组自行组织生产,但整个生产系统的规划与安全由D5矿业公司统一管理。

在生产投资方面,由坑口劳务生产组自己承担;在经济收益方面,劳务生产组占70-80%,D5矿业公司占30-20%。

劳务生产组在D5矿业公司的范围内进行矿石开采并使用D5矿业公司的采矿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1.1.2 矿区经济概况矿区处于高原山区,海拔标高1350-2150米,相对高差50-550米。

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西部沟谷切割,峰峦起伏,高差较大;东部平缓开阔,高差较小,岩溶洞穴发育,森林植被较少,多为耕地覆盖。

属深切割低山-中山地形。

区内无河流,但西部、南部沟谷中多见泉水点分布。

矿段内自然村寨分散,主要有黄泥坡、田坝子、小花山、大花山、白龙潭、菜园子、方灵硐等,人口稀少,民族为汉、苗、彝族。

农业主产玉米、杂粮,属贫困山区。

卡房镇为区内集市贸易点,矿段南部、北部均有矿业公司,周边有个旧市卡房镇管辖的多个集体和私营采、选矿点分布。

矿区交通方便,供水、供电系统完善,矿产采选业兴盛,区内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个旧市,农民经济收入主要到矿山和选矿厂务工,矿山开发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2 矿区地质概况1.2.1 地层D5矿田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个旧组(T2g)、下统永宁镇组(T2y)飞仙关组(T1f)及二迭系上统龙潭组(P2l),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及第四系沉积物分布于山间沟谷及岩溶洼地。

各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一、第四系(Q):黄棕色粘土,含锰结核及褐铁矿块,大部分构成锡、铅砂矿,厚0-60米。

二、第三系上新统河头组(Nh):分布于矿田北部卡房有限公司尾矿坝一带。

岩性为砂质粘土,底部为河成砾岩。

厚度大于50米,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三、三叠系中统法郎组(T2f):仅在矿田北西部局部出露。

岩性可分为三段:上段(T2f3):黄绿色、黑色粉砂岩、页岩、泥质灰岩夹中酸性凝灰岩、玄武质熔岩。

中段(T2f2):黄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石灰岩。

下段(T2f1):黄色、灰色、黄绿色页岩、砂质页岩、钙质页岩与薄层泥质灰岩互层。

厚度不详。

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

四、三叠系中统个旧组(T1g),在区内主要出露马拉格段和卡房段,按其不同岩性组合,由上至下分为三段:白泥硐段(T2g3):分布于矿田西部的大黑山。

岩性为白色、浅灰色中至厚层状石灰岩,含不规则状白云质灰岩,中下部夹薄层灰质白云岩,单层厚0.57-0.89米。

底部可见褐铁矿化。

厚度不详。

马拉格段(T2g2):出露在矿田东部、龙树脚矿段南部及大黑山一带。

主要为白云岩,上部为白云岩、灰质白云岩与石灰岩互层。

根据岩性组合,所含化石及沉积构造特征。

从上至下细分为T2g24 、T2g23 、T2g22 、T2g21四个亚层。

全层厚21-342米。

卡房段(T2g1):在矿田内出露较全,分布最广。

岩性为石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

中下部含泥质逐渐增高。

按岩性组合及化石,由上至下可分为T2g16、T2g15、T2g14、T2g13、T2g12、T2g11六个亚层。

本段地层是卡房矿田主要容矿地层。

全层厚度大于1500米。

五、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分布于白龙断裂以南,顶部为灰绿色薄层泥质灰岩,具蠕虫状构造,底部含瓣鳃类化石。

中上部为灰绿色、黄绿色泥质灰岩、泥岩、细砂岩,含蜿足类化石。

与上覆个旧组地层整合接触。

厚446米。

六、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分布于白龙断裂以南。

上部为砂质页岩、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细砂岩与灰绿色泥岩、砂岩互层。

中部为紫色砂页岩及砂质、钙质泥岩,具交错层理。

下部为紫色长石砂岩与灰绿色砂岩互层。

与上覆永宁镇组整合接触。

厚208-386米。

七、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出露于白龙断裂以南。

其上部为灰黄色泥岩、碳质页岩、泥质砂岩、碳质泥质砂岩,含较多的钙质、硅质、菱铁矿结核。

中部为灰色砂岩、碳质泥质砂岩、碳质页岩,含黄铁矿、菱铁矿结核。

中下部含三层薄层无烟煤,煤层上部泥岩及页岩中含海百合茎和瓣鳃类化石。

底界出露不全,可见厚度143米。

1.2.2 构造一、褶皱矿田褶皱属五子山北东向复式背斜的南西延续部分,其西翼交于卡田断裂,故褶皱极少,而轴部及东翼则发育较多。

以五子山复式背斜轴为界。

二、断裂矿田内构造发育,主要由北北东向、近南北向和东西向三组断裂为主。

近南北向和东西向断裂相互穿插,且具相对集中的特点。

其中北北东向断裂呈张扭性,近南北向断裂呈压扭性,东西向断裂多为压扭性。

1.2.3 岩浆岩矿田内有变质玄武岩、花岗岩两类岩浆岩产出。

1.2.4 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铁锰矿化、褐铁矿化、大理岩化。

其中铁锰矿化、褐铁矿化是卡房矿田最主要的围岩蚀变,常分布在银、铅、锡矿床的围岩中,是直接找矿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